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20 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绘画写实功能趋于弱化,工业、信息、科技革命所需的理性思维,驱动艺术家对艺术的抽象美进行不断探索,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新的艺术路线、美术流派不断呈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艺术呈现三个演进阶段:20 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

世人公认塞尚、梵?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时影响有限。1901 年-1906 年,他们的作品在法国巴黎才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把他们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 世纪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纳比派采用卡片纸等吸附力强的画面材料代替油画布,还用蛋白或胶水来调和颜料,以追求色彩的效果。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

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

画家鲁赛尔和女儿安纳特法国维亚尔

逆光下的裸女法国博纳尔沐浴瑞士瓦洛顿

莎乐美德国斯塔克

塞尚作品

梵高作品

1905 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 年桥社和1909 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康定斯基和马尔克。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较为相似,两者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使用颜色的目的却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现感情和自我,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绿色条纹的马諦斯夫人

科利尤尔船队德朗

弗拉曼克表现主义先驱爱德华鲍尔像席勒

自画像奥地利席勒裸女

蒙克

莫迪里阿尼最后的晚餐

诺尔德基尔希纳裸女法国马尔凯

安索尔自画像年轻的姑娘柯克西卡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是第一个把具象带往抽象形式的画家,他的“把自然还原为圆柱、圆锥与球体的三种基本形状”认识,催生了立体派的诞生。1908 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然而“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只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立体主义产生后,在上世纪20 年代还相继出现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绝对主义、新造型主义等立体派分支,其中1909 年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美术运动,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加上表现速度、时间和力量的因素,以体现“速度美”,代表人物有波丘尼、巴拉、塞韦里尼等。

格尔尼卡〔Guernica〕毕加索

埃斯塔克树林布拉克

红塔法国德洛奈

两只鹦鹉的组合法国莱热

蓝色舞女塞韦里尼

链条上的狗贾?巴拉

城市的兴起波丘尼立体派、野兽派分别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而蓝色骑士领导人康定斯基发现了它的奥妙,即仅用颜色、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他于1910 创作的一幅“无题”的抽象绘画,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的作品,进而改变了20 世纪的艺术,成为100 年以来生命力最顽强的艺术。抽象派另一代表是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两人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构成第v 号康定斯基

构成A 蒙德里安

城市之窗德劳内

三个女子莱热一战至二战结束: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了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反美学、反艺术。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曾被冠之“无政府主义”,因而遭到社会憎恨。但杜尚现成品所表达的“艺术无处不在”,“什么都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为后人树立了藐视权威、超越限制、追求彻底自由的榜样,并已植根于现代美国艺术领域。其他代表画家还有勒内?马格利特、马克斯?恩斯特和格罗兹等。

劳生柏东方女奴综合材料杜尚作品

青春期马克斯?恩斯特

日蚀德国格罗兹

艺术家与模特儿格罗兹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高潮消退,许多达达主义者转向超现实主义。此

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达利、胡安?米罗、夏卡尔、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等。

记忆的永恒达利作品蔚蓝的金色米罗

恋人美国怀斯

公众之声比利时德尔沃

白色十字架夏加尔

1922 年,以里维拉、奥罗兹科和西凯罗斯为代表的墨西哥壁画运动,宣布断绝与一切贵族艺术关系,创造具有社会目的的、纪念碑般表现形式的新艺术,这股风潮席卷美洲形成社会现实主义画派,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达到高峰。与此类似的是,前苏联继承了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在30 年代兴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是反映社会现实、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并自成体系,对社会主义国家及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俄罗斯民族在具象和抽象(抽象派创始人康定斯基)两个绘画领域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有Alexander Deineka, Alexander Gerassimov 和Isaak Brodsky.

人类在十字路口上墨西哥迭戈?里维

织布工人暴动凯绥?珂勒惠支

冬季奥罗兹科

操作员巴西阿马拉儿

争取解放西西凯罗斯

一望无垠的莫斯科建筑Alexander Deineka

巴库的执行伊萨克布罗斯基

列宁在斯莫尔尼伊萨克布罗斯基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超级写实主义在1913 年的军械库画展( The Armory Show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民到美国的欧洲艺术家,将现代艺术介绍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逐步取代巴黎成为新兴

艺术运动的中心。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在注重形的同时突出感情和色彩。波洛克在此基础上抛弃传统绘画工具,首创行动绘画“滴

洒法”(类似泼墨,他也是笔者发现的第二位绘画中带有中国元素的西方大师,另一位是克林姆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被视为摆脱欧洲影响的美国抽象艺术时代的开始,成了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体现,与达达主义代表杜尚的理念一脉相承。

网之外美国波洛克

妇女美国德?库宁

20 世纪50 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 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又称新写实主义、新达达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它可以直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而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直接作为波普艺术作品。按照利希滕斯坦的说法,“把商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在波普艺术家眼中“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这些正是杜尚所倡导的观念。波普的名称源自汉于密尔顿的《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温馨,格外不同?》,最有影响的画家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安迪?沃荷。在波普艺术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极简主义、光效应、硬边绘画等新艺术和流行艺术。

什么使今天家庭如此温馨,格外不同?英国汉密尔顿

沃荷式的夢露美国安迪?沃荷沃荷

欧普艺术之父Victor Vasarely 织女星-1969

浴室3 号韦塞尔曼

60-70 年代初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即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意味着抽象绘画逐渐完成了理性身份的蜕变,开始进入艺术沉寂期。在此基础上,超写实主义则使用照片作为参考,创造出更加明确和详细的渲染的作品。它们与传统写实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含主观感情、用大家共同的眼睛(照相机) 来观察和反映,而且放大日常事物的尺寸后,所造成的美学和心理效果异乎寻常,而写实主义则注入了作者主观激情,是一种主观的写实或人文的现实。照相和超写实主义代表画家拉尔夫?戈因斯( Ralph Goings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意大利画家Ventrone 、中国画家罗中立的《父亲》、陈逸飞的《长笛手》或有照相写实的影子,而翁伟、李贵君的油画则有明显的数码照片痕迹,工笔画家罗寒蕾的《小猫》则是临写她女儿的照片。

乡村女招待美国戈因斯

克洛斯

除上述之外,可以归入现代艺术范畴的还有偶发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影像艺术和大型装置艺术等等,其中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畴。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区别与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点等等,而通常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抽象。 现代艺术的概念与现代主义有很亲密的关连。 9世纪的发轫[编辑] 现代艺术是从西方开始的,最先是绘画和版画,然后在19世纪中期扩展到其他的视觉艺术上,如雕塑和建筑。到了19世纪末期,一些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运动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从德国开始的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触到东方的装饰性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J·M·W·透纳和欧仁·德拉克鲁瓦在颜色上的创新;还有像让-弗朗索瓦·米勒等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题。当时对艺术的普遍观念认为,艺术应该精确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须企图表现出其理想的样貌。因此当时最成功的画家如果不是接受委托,就是透过举办大型画展来进行创作。政府也会资助画家,并且定期举办展览。 于是跳脱理想化与精确描述的艺术,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路线的改变,而是社会和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 这些新的运动并不必然将他们自己视为一种进步前卫或者个人艺术的解放。相反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再现了所谓的真实与普世价值。印象派画家说人们并没有看到物体,而是看到那些物体反射出的光,因此画家必须在自然的光线下而非在画室中作画,并且捕捉那些光线带来的效果。 印象派艺术家自己组成了一个团体来推广他们的作品,尽管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还是能够集结起来举办了一些展览,然后他们的风格又被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所接纳。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运动”。从建立起一套艺术方法、逐渐形成一股风潮、到最后获得国际性的接纳,这个过程将在每个现代艺术运动中不断被重复。 20世纪初期[编辑] 1901年-1906年,在法国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约始于1906年,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兴起的艺术运动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西方现代派美术讲课稿

西方现代派美术讲课稿 第一张:想必大家都对西方现代派美术有所耳闻吧,现在我将带领大家进入另一片艺术的世界——西方现代派美术。 第二张:西方现代美术,指的是20世纪以来西方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不同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下面我将给大家欣赏两幅截然不同的 作品。第一幅呢是梵高的《向日葵》,它是属于西方印象派主义的佳作。 而接下来的这幅呢,则为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相互对比,我们 可以发现第二幅作品更具有豪放不拘的艺术色彩。 第三张: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请问大家都知道哪些西方现代派主义的具体流派。 请林敏芳来回答一下。嗯,请坐,西方现代派主义美术包括野兽派,立 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 第四张:在众多流派中,野兽派较为出名。野兽派起源于20世纪初,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 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 的表现主义倾向。其主要代表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和德兰。 第五张:这幅便是马蒂斯的《生活的欢乐》。这份作品具有鲜明的野兽派特性,描绘了森林中的空地。作者以平涂色面和流畅的曲线表现形象,将自然 杂芜的色彩进行提炼,平涂的色块根据需要组合、对比,产生音乐般的 节奏。 第六张:至于这幅呢,也只马蒂斯的著作之一。《舞》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 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

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 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第七张:西方现代主义美术除了野兽派以外,还有立体派。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主要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 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 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立体派的代表呢主要是毕加索。 第八张:这也就是刚刚我们欣赏过的《亚维农的少女》。画中人物似乎由女性身体上的许多小平面所组成,它从不同的方向被观察出来。扭曲的人体几 乎完全是扁平的,在她们的身后都没有留下应有的空间。从而带给人一 种绝乎仅有的立体感。 第九张:这幅呢则也是《格尔尼卡》,它也是由毕加索创作的。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公牛象征 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以及高举双手惊恐的妇女。作 家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手法结合创作而 成。 第十张:而至于达达主义呢,它则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 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第十一张:这是1917年2月在纽约美展中,杜尚展出一个题为名《泉》的小便壶。这件作品表明了达达主义对传统文明的否定,打破了生活和艺术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一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 二十世纪突破了客观自然形对于艺术的严格约束,把对自然的模拟演化成了依据个体的精神需要进行主观的改造。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精神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没有完全遵从自然的原貌,但他们服从于真实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精神需求。

经过改造之后的形与自然中的原生状态不同,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个体的艺术家改造形的审美意趣的差异。与传统绘画其实很多还是走在同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仍然是艺术语言的审美追求,之所以产生视觉面貌的差异,是因为在自然和自我的天平上有所偏重,他们有表现的理想,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并没有放弃语言的审美组织。 二十世纪的艺术形式真是很多,艺术的涓涓细流已汇成沧海,没有主流,只感觉到令人眼花缭乱和不断的变化,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观念。二十世纪离我们太近了,我们还不能看清它,只能略作分析。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 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 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 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 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 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 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 源和思想根源。 出现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 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 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 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勒·柯布西耶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

身体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以及超极现实主义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范畴。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派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表现什么?反映什么? 另一方面,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地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现代艺术史已经证明,现代派关于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关于色彩、视觉的研究,以及关于新材料的运用等等,对广告制作、家具造型、服装设计、建筑构思、封面装帧等实用美术的应用、发展和变革产生过影响,今后还会继续起一定作用。总之,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流派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这刺激了人们的想象,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美术思潮,讲授影响较大的流派和团体: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的活动中尽在法国巴黎。二战以后,美国纽约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由于现代艺术得到各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承认了现代艺术,使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派最初是以反抗现存制度,反对官方沙龙艺术起家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拒绝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古典艺术遗产,专以创作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为目的,他们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否定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他们脱离生活,忽视群众的审美要求,片面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因而作品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进步,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使广告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其独特的媒体特性,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消费者的青睐。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20世纪西方绘画流派

―― 20世纪绘画作品一. 野兽派绘画 1 . 马蒂斯(1869~1954)二. 表现主义绘画 1. 蒙克(1863~1944) 2.克林姆特 (1862~1918)三. 立体派绘画 1.毕加索 1804―1926 四. 超现实主义 1.达利 1904―1986 五. 抽象主义 1.康定斯基 1866―1944 2.蒙德里安 1872―1944 俄裔法国籍画家。他的作品显示出强烈的色彩,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他认为一幅作品的成功取决于情感的表达,因而在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即兴》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荷兰画家。他爱利用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来表达一种绝对境界,他反对使用任何曲线,崇尚直角美,认为通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与和谐。他的画色彩单纯简练,色块与线条之间有着极为严格的协调关系。《百老汇的热门音乐》蒙德里安这幅画画家通过一些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几何画面,同时使用三原色和一些灰色交替配置,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一些动感,以此象征美国纽约百老汇街道的嘈杂与热闹。《红黄蓝》蒙德里安《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蒙德里安 * * “野兽”一词是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野兽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不顾对象的体积和明暗,用纯色来代替透视),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他用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还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红色和谐》马蒂斯该画描绘的是一个妇女在窗边桌前摆放食品。人物的面容、服饰及食品等细节全被省略,墙、桌、地面全为红色,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左上角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最上面的那座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出现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欧洲古典美术与欧洲现代派美术》教学设计

《欧洲古典美术与欧洲现代派美术》 教学设计 蓬莱第一中学王鹏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型:新授鉴赏课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繁杂,信息容量巨大,对初中八年级学段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很难有质量的完成,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节以对比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主要以掌握欧洲古典美术和现代派美术(以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为核心)为教学目标。第二节为深入学习探究西方近代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美术(后印象主义和现代派美术的更多流派,对第一节的内容加以巩固强化)。第三节为古典雕塑、建筑与现代雕塑建筑的学习鉴赏。 本节为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尊重世界多元艺术文化,培养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增强创新创造的意识与决心。 2、知识目标: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现代派美术的学习鉴赏,掌握其各自的风格特征。古典美术特征:科学、理性、规范、严谨、理想主义、完美、客观写实(再现)、精确的素描技术、柔妙的明暗色调、以客观现实为中心。现代派绘画特征:感性(反对传统的理性)、强调专注于主观情绪情感的宣泄(表现)、违背一般的透视原理、扭曲夸张物体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以自我为中心。 3、方法目标:通过对欧洲古典美术和现代派绘画比较法的直观认识,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对古典绘画和现代派绘画产生一定的辨识,激发学生追根溯源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欧洲古典美术和现代派绘画(立体主义)特征的学习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客观的认识了解掌握评价现代派绘画。 导入:西方绘画题材的三大画科人物、风景、静物中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对比展开。以小游戏“找不同”的形式进行,过程中提供问题切入的正确导向,使学生的思考的方向尽量不偏离教学目标。 欧洲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区别是什么? 小提示:1、画面形象的真实性有什么不同? 2、不同时代、流派的绘画在画面空间感上有何不同? 3、色彩表现方法是一样的吗?(色彩的纯度、明度) 4、你在哪个时代的作品中能够发现明确清晰的线条? 新授阶段: 以答疑解惑,追根溯源的方式切入正题。和学生一起鉴赏古希腊雕塑《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与《米洛斯的阿弗萝蒂德》。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学生互动环节——提问你觉得她美在哪里?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点等等,而通常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抽象。 现代艺术的概念与现代主义有很亲密的关连。 9世纪的发轫 现代艺术是从西方开始的,最先是绘画和版画,然后在19世纪中期扩展到其他的视觉艺术上,如雕塑和建筑。到了19世纪末期,一些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运动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从德国开始的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触到东方的装饰性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J·M·W·透纳和欧仁·德拉克鲁瓦在颜色上的创新;还有像让-弗朗索瓦·米勒等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题。当时对艺术的普遍观念认为,艺术应该精确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须企图表现出其理想的样貌。因此当时最成功的画家如果不是接受委托,就是透过举办大型画展来进行创作。政府也会资助画家,并且定期举办展览。 于是跳脱理想化与精确描述的艺术,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路线的改变,而是社会和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 这些新的运动并不必然将他们自己视为一种进步前卫或者个人艺术的解放。相反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再现了所谓的真实与普世价值。印象派画家说人们并没有看到物体,而是看到那些物体反射出的光,因此画家必须在自然的光线下而非在画室中作画,并且捕捉那些光线带来的效果。 印象派艺术家自己组成了一个团体来推广他们的作品,尽管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还是能够集结起来举办了一些展览,然后他们的风格又被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所接纳。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运动”。从建立起一套艺术方法、逐渐形成一股风潮、到最后获得国际性的接纳,这个过程将在每个现代艺术运动中不断被重复。 20世纪初期 1901年-1906年,在法国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约始于1906年,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兴起的艺术运动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19世纪欧洲美术

19世纪的时候,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等各种派别出现,好多是以宗教为题材,后慢慢出现了反应社会生活和纯粹研究艺术语言等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无论从技术还是思想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一度盛行于宫廷的洛可可风格随着封建王朝的动摇而越来越日薄西山,艺术家们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开始寻求一种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理想(如秩序、明晰和理性等)。他们热衷于用古典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勇气、牺牲和爱国等的理悟,往往带有强烈的伦理含义,与社会的观念变化联系在一起。 18世纪后期发展出浪漫主义(到19世纪中叶),特点是强调个性、自发性、主观性、激情、想象、超越性、心灵的真实和自由等等,不屑于古典主义的形式经营(诸如秩序、平静、和谐、理想化以及理性的法则)的束缚,自信于自我,普遍赞美高于理性的情感,高于智性的感受性,重视内心的冲突,崇尚天才、英雄和超人,尽情地挥洒这种自由的精神。 19世纪中期,由库尔贝的一次由于画作落选而作的一次不成功的画展,而引发的写实主义。,画家们描绘和推崇自然,直接关注和评判社会现实本身,体现出特别的执着和勤奋。因为他们,绘画不再局限在学院派的“历史性画面”或浪漫派的“理想”之中,艺术敞开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楼上的巡回展览画派就是属于写实主义)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印象主义(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他们强调光线和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的效果,夺人眼目的是绚丽缤纷的色彩,透明的或颤动的空气感,那些变得稀疏、朦胧的事物和人物显现出更加鲜活的气息,将绘画的调子看得高于一切。后印象主义(1880-1905)则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反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心灵世界的表现。而新印象主义(修拉、西涅克)则是把印象主义画家的经验和直觉的再现方式用科学和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从艺术本身的发展看, 欧洲上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下启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处于一个过渡性的新旧交替期,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欧洲18 世纪末到19 世纪70 年代,艺术领域里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三个主要流派相互斗争、递衍嬗变的过程。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前半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崇尚古希腊罗马的美学 传统,讲究主题严峻,形式规范,轻视个性特征和感情,大多选用古代题材。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领域,新古典主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首先开创 了艺术的新时代——大众艺术的时代。到了19 世纪中叶,由于新古典主义艺 术过份追求形式上的虚饰和规范,失去了艺术表现自然生命的力量,因而必 然会成为一种僵死的学院式的教条,不得不受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潮的 冲击,陷入孤立和衰退的境地。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中,19 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成为风靡全欧而占据 主导地位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登上了欧洲艺坛,并且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主导的 艺术思潮和流派。这股潮流因它对现实秩序的强烈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 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深刻化和明朗化在艺术上的反 映,是社会主义诞生前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作品勇于触及敏感的社 会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揭露和批判了封 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塑造了形形色色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 象,从而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先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兴起,继之以浪漫主义绘画,再继之

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哲学思考

本刊特稿 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哲学思考 张世英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1) 摘 要:西方后现代艺术是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的一种反叛,与中国传统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模式有相似相通之处。后现代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我们从西方后现代艺术中得到的启发是:艺术应该生活化,但不能脱离视觉美、感性美;生活应该艺术化,但有待于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是最崇高的美。我们还应学习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中关心民族命运的精神。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视觉美与人生境界之美;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9)0420005206 收稿日期:2008212218 作者简介:张世英,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西方现代绘画,派别林立,其基本思维方式不 脱“主体—客体”的框架,这是自文艺复兴特别是自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作为西方现代画派之先驱的古典派与浪漫派的理想主义,是文艺复兴以后,由于人的自我觉醒和个性解放而过分重主体、轻客体的思想表现。19世纪盛行的现实主义画派则反其道而行之,偏重对客观现实的忠实描绘,从思维方式来说就是重客体而轻主体。20世纪初兴起的表现主义画派又由客体返回到主体,强调自我表现,主张融客体于主体之中,融物于自我之中,通过客体以表现主体,通过物以表现自我。可以看到,西方现代各种画派的思维方式无非是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物之间倚重倚轻之分。而从现代画派由现实主义走向表现主义的发展趋向来看,则是越来越重主体,重自我表现。 以“主体—客体”为基本思维方式的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乃科学和理性的哲学前提,“主体性哲学”同科学和理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因为这个缘故,西方现代画派都以科学和理性作为自己的构成原理。这样,西方现代画就很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11各派绘画艺术都与科学、技术有不同程度的、各式各样的联系。例如写实主义的印象派就同光与色的科学研究密不可 分;表现主义的立体派就与科学认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科学对现代画派的过分参与,也造成了现代画派对科学的质疑。可以说,对科学的质疑与科学的参与在现代画派中往往交织在一起。21追求视觉上的形式美和美的纯粹性。与此相联系的是,现代绘画脱离生活,只能为少数专家、精英所欣赏,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实际上是艺术自傲而又自卑、自慰的表现。31强调表现自我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从而使绘画不易为社会大众所理解。 一 现代艺术的这些特点也是其局限性之所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后现代艺术,正是对现代艺术的这些特点及其局限性的一种反思和克服。后现代绘画艺术由此而表现为如下一些特点:第一,现代艺术中本已蕴涵的对科学与理性的某种程度的质疑,发展为对科学与理性的进一步批判,特别是对科学和理性所崇奉的普遍性和标准尺度的固定不变性的批判。被誉为“后现代艺术之父”的法国艺术家杜尚(Marcel Ducham p ,1887—1968)就曾说过:“我们毕竟要接受所谓科学的法则,因为这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事物的真相。也许它们只是幻 第46卷第4期2009年7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 V ol.46,N o.4 Jul.2009

《西方现代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大学艺术学院的XXX。 我今天抽取的授课题目是: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本课包括西方现代转化及其发展动力、西方艺术的特征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三部分的内容。掌握本课内容,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更是为后面学习中国现代艺术知识打下基础。这是因为在本节课的是众多内容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整个学年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现代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作品,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得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一、重点内容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现代艺术作品中做到分析和比较,使学生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认识外国现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难点是: 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表现形式 三.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水平,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强,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四、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 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西方现代及其发展过程。 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埃菲尔铁塔》引入课题,了解现代艺 术给予我们的启发,包括它对此后建筑、绘画、雕塑产生的影响。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为整个课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授:结合幻灯上的图片重点讲解西方现代艺术的种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这是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多张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到艺术作品的时候,在复杂的问题上,我用举例子的

第十三章 19.20世纪欧洲美术

课题:第十三章19.20世纪美术 提要: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 内容: 一、浪漫主义 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沼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从此,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 浪漫主义画家不同于达维特、安格尔那样热衷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规范,热衷于从希腊、罗马神话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而是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热衷于从中世纪、东方文化中寻求灵感;在创作中,他们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藉里柯(G6ricault,179l一1824) 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受惊的马>、<狮摞马>、<埃普松赛马>都是捕捉动物神情的力作。不过,借里柯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画笔凝聚着时代感情。1812年,他第一幅参加沙龙的作品<骑兵>以一位挥刀驰骋的指挥官表现出战火纷飞的年代,荣立金奖。两年之后,他又展出<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绝好地体现了拿破仑的溃不成军。1816年发表的<梅杜萨之筏>,更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梅杜萨之筏》: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触礁沉没,军官乘救生艇逃命,并对试图登艇的士兵开枪。义愤填膺的借里柯当即创作了巨幅油画<梅杜萨之筏>,该画取金字塔式的构图,右下角是已被浸泡得变色的尸体,左面是抱着儿子遗体,衰弱得无法动弹的老水手,第三组人是坚持了14天的幸存者,他们发现了海平面上的一点帆影;正在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 画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几个月中只到海边去了一下——为了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位写实主义的伟大先驱扎了真正的木筏放在画室里,并请来肝炎病人作模特儿,把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你长久地置身画前,会有海浪击身的逼真感。当这幅巨作在英国首次展出时,便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 德拉克罗瓦:是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浪漫派画家。他以富于激情和动感的构图与色彩挑战了保守的学院派传统,受到青年一代画家的普遍尊敬。在他的画面上,除了飞腾的笔触与跳跃的色块,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个欧洲人在描绘一个骁勇善战的东方民族时所流露出的力量和兴奋。 《自由领导人民》: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领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二、现实主义 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画家G.库尔贝,最早的

美术《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1)》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部分同学对美术作品了解的较少,甚至于不会去主动鉴赏美术作品,并不了解鉴赏美术作品活动。在第二单元中通过对中西美术经典作品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大家对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角度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只是对美术作品喜欢就认为是鉴赏美术作品了,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仅仅只从色彩和像与不像去判断作品的好坏。进入第三单元对美术作屏风格特点的描述,侧重中西美术历史中重要时期的总特点,为大家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一个宏观的背景。本课通过对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激起对美术鉴赏的学习热情,然后逐一进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但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强,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本课学习的要点,还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 由此看来,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讲好本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情而不是单凭课本内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既简练又要点明确的完成教学内容。(二)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了解后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鉴赏具体的现代艺术作品,以及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影响。 2. 内容结构: 本课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后印象主义给予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及其画派特点和代表画家。 第二部分简述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部分代表性的流派,但没有很具体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后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2、掌握现代派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大量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认识现代美术的双面性。 (四)教具:多媒体设备、后印象派典型作品幻灯片、现代派部分作品幻灯片学具:导学案、纸、笔 二、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现代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大大刺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戏剧之家HOME DRAMA 艺术是艺术观念的反映,中西方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别使各自的艺术从一开始便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 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内核是它的人文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就阐述了人在世界上的主体地位,中世纪的神学表面上似乎是对人的否定与贬抑,但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上,基督教又表现为神人合一的倾向,这是对人隐秘的肯定。文艺复兴时期更是冲破西方中世纪一千年的神学思想阻霾,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到了十九世纪,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化潮流交错纠结斗争。二十世纪初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时段,这一时期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实际存在开始产生怀疑,其颠覆性远远大于继承性。现代艺术告别了古典艺术的样式,其否定性、非理性的思想及其对权力、中心的解构,实质上仍然是理性主义精神传统的延续,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是指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兼容并蓄、多元多样的艺术现象。虽然西方的现代主义颠覆了传统艺术,后现代主 义艺术又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现代艺术。但是在西方整个艺术发展的链条中,仍有尊重科学和肯定人性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存在。 中国的情况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那种对个体的人的张扬与肯定。西方对天地宇宙以主人自居,中国人则谦称过客。前者向往高升到上帝的居所,征服并主宰自然,后者则愿与万物并列,融合于自然之中。从古人的宇宙观中我们能够看出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个人是在集体中才能显现的,相对缺少对自我的认同,因而投射出对自然和集体的关注而对个体关怀的忽视。在中国的文化中,个人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如西方那样中心的位置,中国的礼法制度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儒家“穷理尽性”、“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严重束缚了理性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发展。虽然在明朝末年中国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萌芽,但随着明朝的覆灭和清朝在政治思想形态方面的复辟,中国总的来说并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受启蒙思想的洗礼。 中国的艺术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没有过对本体意义上“人性”的肯定与高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方灿 内容提要西方的现代艺术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后现代艺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们是西方社会的时代背景到了一定阶段自然出现的,在发展历程中具有一以贯之的理性精神。而中国文化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因此中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在本质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在文化上,中西方之间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而是相同与不同的关系。 关键词中西方现代 后现代 理性 人文 86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绘画写实功能趋于弱化,工业、信息、科技革命所需的理性思维,驱动艺术家对艺术的抽象美进行不断探索,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新的艺术路线、美术流派不断呈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艺术呈现三个演进阶段:20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 世人公认塞尚、梵·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时影响有限。1901年-1906年,他们的作品在法国巴黎才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把他们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世纪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纳比派采用卡片纸等吸附力强的画面材料代替油画布,还用蛋白或胶水来调和颜料,以追求色彩的效果。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 画家鲁赛尔和女儿安纳特法国维亚尔

逆光下的裸女法国博纳尔 沐浴瑞士瓦洛顿 莎乐美德国斯塔克 塞尚作品 梵高作品 1905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斯基和马尔克。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较为相似,两者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使用颜色的目的却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现感情 和自我,用以发泄心的苦闷。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绿色条纹的马諦斯夫人

美术《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20 世纪西方现代美术 课时:一课时 一、课标分析:本课将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本课,使学生大致了解西方现代派美术在西方美术史上所产生的革命性作用,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消除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崇拜或简单否定,力图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主要知识点:1、表现主义2、野兽派3、立体主义4、抽象主义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划定为: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通过对这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的学习了解,掌握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将西方近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的追求推向极端,其表现是全面背离写实、具象的西方美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带领学生以历史的眼光看西方现代美术,使学生理解现代美

术既有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荒诞极端的一面。 三、学情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第3 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中的一课,经过前两课《古希腊、罗马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两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对西方传统美术的基本特征,对不同的艺术思潮、艺术风格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课将着重于学习西方现代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使学生体会不同时代之间的差异与创新演变。 四、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侧重了对比教学法,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间主线上,设计了横向比较的支线,从纷繁的艺术流派中梳理出清晰条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家个体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课堂设问、合作探究和课堂练笔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引发学生更深度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以梵高《星月夜》引入新课,通过将摄影“客观”呈现与绘画的“主观”表达进行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