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法求最大字段和

动态规划法求最大字段和
动态规划法求最大字段和

实验题目

给定由n 个整数组成的序列(a 1, a 2, …, an ),求该序列形如

的子段和的最大值,当所有整数均为负整数时,其最大子段和为0。 实验目的

(1)深刻掌握动态规划法的设计思想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这样一个观点:同样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好的算法是反复努力和重新修正的结果。

实验内容(包括代码和对应的执行结果截图)

实验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蛮力法求解最大字段和问题

int mlf(int a[],int s[][6])

∑=j

i k k a

{

int i,j,k=0;

for(i=0;i<6;i++)

s[i][i]=a[i];

for(i=0;i<6;i++)

for(j=i+1;j<6;j++)

s[i][j]=s[i][j-1]+a[j];

for(i=0;i<6;i++)

for(j=i;j<6;j++)

if(s[i][j]>k)

k=s[i][j];

if(k<0)

k=0;

return k;

}

//分治法求解最大字段和问题

int MaxSum(in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sum=0;

if(left==right)

{ //如果序列长度为1,直接求解

if (a[left]>0) sum=a[left];

else sum=0;

}

else

{

int center=(left+right)/2; //划分

int leftsum=MaxSum(a,left,center); //对应情况①,递归求解

int rightsum=MaxSum(a,center+1,right); //对应情况②,递归求解

int s1=0;

int lefts=0; //以下对应情况③,先求解s1

for (int i=center;i>=left;i--)

{

lefts+=a[i];

if (lefts>s1)

s1=lefts;

}

int s2=0;

int rights=0; //再求解s2

for (int j=center+1;j<=right;j++)

{

rights+=a[j];

if (rights>s2)

s2=rights;

}

sum=s1+s2; //计算情况③的最大子段和

if (sum

if (sum

}

return sum;

}

//动态规划法求解最大字段和问题

int dtghf(int n,int a[])

{

int sum=0;

int b=0;

for(int i=0;i

{

if(b>0)

b+=a[i];

else

b=a[i];

if(b>sum)

sum=b;

}

return sum;

}

void main()

{

cout<<"输入六个整数:"<

int a[6];

for(int i=0;i<6;i++)

{

cin>>a[i];

}

int s[6][6]={0};

int maxsum=mlf(a,s);

cout<<"蛮力法求解最大子段和为:"<

maxsum=MaxSum(a,0,5);

cout<<"分治法求解最大子段和为:"<

maxsum=dtghf(6,a);

cout<<"动态规划法求最大子段和为:"<

实验结果截图如下:

实验总结:

该实验表明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应用蛮力法求解最大字段和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为O (n2)。

应用分治法求解,对应划分得到的情况①和②,需要分别递归求解,对应情况③,两个并列for 循环的时间复杂性是O (n ),所以,存在如下递推式 ???>+==1

)2(211)(n n n T n n T 根据1.2.4节主定理,算法4.7的时间复杂性为O (n log2n )。

应用动态规划法求解,其思想是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但这些子问题不一定独立,用一个表格把每个子问题的解保存起来,当用到该子问题的解时查表即可,从而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其时间复杂度为O (n),所以从时间性能上比蛮力法好。

(数学建模教材)4第四章动态规划

第四章动态规划 §1 引言 1.1 动态规划的发展及研究内容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 世纪50 年代初R. E. Bellman 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性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1957 年出版了他的名著《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动态规划问世以来,在经济管理、生产调度、工程技术和最优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排序、装载等问题,用动态规划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求解更为方便。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 应指出,动态规划是求解某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考察问题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如线性规划是一种算法)。因而,它不象线性规划那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定义的一组规则,而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处理。因此,在学习时,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应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 例1 最短路线问题 图1 是一个线路网,连线上的数字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或费用)。试寻求一条由A 到G距离最短(或费用最省)的路线。 图1 最短路线问题 例2 生产计划问题 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单位(千件)的成本为1(千元),每次开工的固定成本为3 (千元),工厂每季度的最大生产能力为6(千件)。经调查,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为2,3,2,4(千件)。如果工厂在第一、二季度将全年的需求都生产出来,自然可以降低成本(少付固定成本费),但是对于第三、四季度才能上市的产品需付存储费,每季每千件的存储费为0.5(千元)。还规定年初和年末这种产品均无库存。试制定一个生产计划,即安排每个季度的产量,使一年的总费用(生产成本和存储费)最少。 1.2 决策过程的分类根据过程的时间变量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分为离散时间 决策过程(discrete-time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浅议乡镇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议乡镇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科学合理的乡镇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乡镇规划在乡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镇;建设;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乡镇规划相对滞后,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环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及时的解决,将不利于乡镇的建设与协调发展。乡镇规划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化道路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意义重大,是加强乡镇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的乡镇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在生活质量差距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乡镇规划在乡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乡镇面貌明显改善。科学合理的乡镇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发展乡镇经济,离不开科

学的规划。科学规划是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优良的规划条件下,才能发挥当地优势,再能走上经济建设的高速路。只有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序展开、科学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镇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加强乡镇规划,加速乡镇建设。 二、乡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规划管理人员缺乏 长期以来,乡镇的规划编制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县级建设局基本没有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乡?规划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并且手头工作繁多,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造成乡镇规划工作简单而低效,也就会出现乡镇规划设计图相互“借鉴”的情况了,造成编制的规划很空泛,不合理,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另外分管乡镇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一般只有一两人,根本无法应对复杂而忙乱的乡镇建设事务。 (二)乡镇规划缺乏专业系统编制 由于很多乡镇对规划认识不足、意识落后。思想上的落后,造成很多乡镇的规划编制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撑,使得整个的乡镇规划编制处于滞后状态。部分乡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提出了有关的乡镇总体建设规划,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规划已经不再适用,

动态规划教案

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算法部分) 院系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级教研室(系、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5101 授课班级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实习生郑言 系指导教师滕国文 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三5,6节)

课型章节: 动态规划基本思想 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 算法设计与分析》 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C语言为教授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结合语言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动态规划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动态规划问题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算法更好的学习,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C语言中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动态规划问题的特征。并能熟练使用C语言动态规划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程序问题;掌握一些基本算法结构及相关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 重点: 动态规划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动态规划问题的特征。 难点: 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 课型: 理论课 教法: 1.多媒体讲解 2.举例讲解 教学内容及过程: 1.课前回顾: 枚举法: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如果逐个考察了某类事件的所有可能情况,因而得出一般结论,那么这结论是可靠的,这种归纳方法叫做枚举法. 2.数塔问题 有形如下图所示的数塔,从顶部出发,在每一结点可以选择向左走或是向右走,一直走到底层,要求找出一条路径,使路径上的值最大。

简单的进行选举方法的引导,让同学们主动思考到动态规划的思想上了。 考虑一下: 从顶点出发时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应取决于是从左走能取到最大值还是从右走能取到最大值,只要左右两道路径上的最大值求出来了才能作出决策。 同样,下一层的走向又要取决于再下一层上的最大值是否已经求出才能决策。这样一层一层推下去,直到倒数第二层时就非常明了。 如数字2,只要选择它下面较大值的结点19前进就可以了。所以实际求解时,可从底层开始,层层递进,最后得到最大值。 结论:自顶向下的分析,自底向上的计算。 #include #include int max(int x,int y) { if(x>y) return x; else return y; } main() { int a[100][100]; int i,j,n; scanf("%d",&n); for(i=0;i=0;i--) for(j=0;j<=i;j++) { a[i][j]+=max(a[i+1][j],a[i+1][j+1]); } printf("%d\n",a[0][0]); } 3.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如果各个子问题不是独立的,不同的子问题的个数只是多项式量级,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经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的时候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由此而来的基本思路是,用一个表记录所有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 4.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那个解。设计一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与的应用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系别:x x x 姓名:x x x 指导教员: x x x 2012年5月20日

摘要:动态规划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本文介绍了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几个实例的分析,研究了利用动态规划设计算法的具体途径。关键词:动态规划多阶段决策 1.引言 规划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各决策变量的取值,以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或极小。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中,决策变量都是以集合的形式被一次性处理的;然而,有时我们也会面对决策变量需分期、分批处理的多阶段决策问题。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类活动过程:它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分别对应着一组可供选取的决策集合;即构成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一次决策的决策问题。将各个阶段的决策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决策序列,称为一个策略。显然,由于各个阶段选取的决策不同,对应整个过程可以有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当过程采取某个具体策略时,相应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效果,采取不同的策略,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多阶段的决策问题,就是要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取一个最优的策略,以便得到最佳的效果。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系统技术,可以说它横跨整个规划领域(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在多阶段决策问题中,有些问题对阶段的划分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动态规划的“动态”二字也由此而得名。动态规划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贝尔曼(Bellman)。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当时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从事研究工作的贝尔曼首先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1957年贝尔曼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动态规划》。该著作成为了当时唯一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动态规划的理论源泉。在贝尔曼及其助手们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的同时,其他一些学者也对动态规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爱尔思(Aris)和梅特顿(Mitten)。爱尔思先后于1961年和1964年出版了两部关于动态规划的著作,并于1964年同尼母霍思尔(Nemhauser)、威尔德(Wild)一道创建了处理分枝、循环性多阶段决策系统的一般性理论。梅特顿提出了许多对动态规划后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基础性观点,并且对明晰动态规划路径的数

第四章 数学规划模型

第四章 数学规划模型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方法建模的基本特点,并能熟练建立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熟练掌握用数学软件(Matlab ,Lindo ,Lingo 等)求解优化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解决数学规划问题的一般思路和 方法,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及其Matlab 与Lingo 实现。 教学难点:区分线性规划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适用的实际问题,以及何时采用线性模型, 何时采用非线性模型,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转化。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实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给与学生适当的课后思考讨论的时间,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安排一定课时的上机操作。 【教学内容】: 在众多实际问题中,常常要求决策(确定)一些可控制量的值,使得相关的量(目标)达到最佳(最大或最小)。这些问题就叫优化问题,通常需要建立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称这些可控制量为决策变量,相关的目标量为目标函数;一般情况下,决策变量x 的取值是受限制的,不妨记为x ∈Ω,Ω称为可行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Max(或Min)f(x), x ∈Ω 一般情况下,x 是一个多元变量,f(x)为多元函数,可行域比较复杂,一般可用一组不等式组来表示,这样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为 () x Min f x . ()0,1,2,,i st g x i m ≤= 虽然,该问题属于多元函数极值问题,但变量个数和约束条件比较多,一般不能用微分法进行解决,而通过规划方法来求解;这里讨论的不是规划问题的具体算法,主要是讨论如何将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优化模型,并利用优化软件包进行求解。 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是否为线性,将规划模型分为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 4.1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LP)研究的实际问题多种多样的,它在工农业生产、经济管理、优化设计与控

第13讲 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五)及第五章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一)(2011年新版)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要求各地依据《办法》和《规定》,切实抓紧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和明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工作。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第四条)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原则(第五、六条) (3)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4)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第八、九条) (5)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第十条)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定义(第二条)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三、四条)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五条) (4)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六条) (5)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6)有关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第九至十一条) 1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5日建设部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紫线定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主管部门(第四条) (3)划定紫线应当遵循的原则(第六条) (4)城市紫线的调整与撤销(第八、十一条)。 (5)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第十三条)。 (6)紫线范围内建设的要求(第十二、十四至十七条)。 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9日建设部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发布,

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第二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本章第四节的基础,一般与第四节结合考查) 大纲要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熟悉) 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城市和镇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乡域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城市总规和详规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知识点1: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重要程度*)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目的 (1)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2.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点:确定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政策,组织全国城镇空间结构以分类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确定发展重点,安排和协调省域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城市职能、方向和规模提出指导性规划。 知识点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常考点)(重要程度***)1.涵义: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应该包括纲要和成果两个阶段,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2.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9个方面)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城乡规划法论文

城乡规划法论文 浅谈中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 【摘要】 1874年瑞典制定的《城市规划法》是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一部国家级《城市规划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法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的特色,也反映着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德国经过两个世纪的充实,它的《城市规划法》已经是相当完善,覆盖空间秩序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诸多层面。城市建设的水平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城乡规划法的更迭也体现出社会公共秩序发展的新阶段。要结合我国实际博采众长,吸收各国先进经验来编制既能全面贯彻总体规划意图又给规划师、建筑师发挥他们智慧能力的再创造机会的法律文件。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国外;德国;比较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国外各国的法律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着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对于现代城市规划这门起源于西方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国家在完善城市规划法之时,是否也要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要接受某种“国际路线”?忽视法律中的残缺和漏洞固然不对,但是不顾传统而“矫枉过正”也是不可取的。城市规划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通过对比国外的城市规划法和我国城市规划法,本人大胆说出一些看法。

一、城乡规划法比较研究中的缺陷 1.1 对西方城市规划法律的差别性和发展趋势的忽视 目前,我国对西方城乡规划的研究还停留在对某国城市规划法律规范的具体介绍和条纹的论述以及具体制度的探讨,缺乏对于本质区别的研究。很少涉及法律背后的目标、宗旨以及价值观点的讨论。 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外的城市规划法的研究内容多以翻译为主,评价为辅。研究者多为在国外学习多年,或工作过一段时间,能够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的人员,可以说对于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没有十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所以导致我们对于国外的城市规划法的研究对比的成果没有得出一个很好的、贴近国情的实行方案。总的来说,我国城乡规划的比较研究依然处于简单地介绍、模仿的初级阶段。 1.2 对中国法律传统和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淡漠 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必须对我国原先的法律给予足够的关注。传统法律的制定一定是经过前人理性思考而得出的,在当时特定环境下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才需要对其进行修订和改正,使其更加适合当下的国情。然而,我国现在的城乡规划法几乎是“洋为中用”,摒弃了许多以往的法律内容。应该说,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法的制定不能摆脱之前的法律的影响,或者是直接超越国家行政的发展阶段而去移植西方国家一些观点及具体制度。要根据我们的发展情况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完全效仿西方的法律,没有顾忌到自己的情况,是不明智的选择。 1.3 对国内行政法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加以考虑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徒弟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而城乡规划法是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

经典算法——动态规划教程

动态规划是对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的算法设计方法。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没计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表示方式。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但是可以通过对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讨论,学会这一设计方法。 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因此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能任意确定,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这种把一个问题看做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称为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 【例题1】最短路径问题。图中给出了一个地图,地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城市,两个城市间的连线代表道路,连线上的数值代表道路的长度。现在,想从城市A到达城市E,怎样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把从A到E的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用k表示阶段变量,第1阶段有一个初始状态A,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ABl、AB2;第2阶段有两个初始状态B1、 B2,B1有三条可供选择的支路,B2有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用dk(x k,x k+1)表示在第k阶段由初始状态x k到下阶段的初始状态x k+1的路径距离,Fk(x k)表示从第k阶段的x k到终点E的最短距离,利用倒推方法求解A到E的最短距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S1:K=4,有:F4(D1)=3,F4(D2)=4,F4(D3)=3 S2: K=3,有: F3(C1)=min{d3(C1,D1)+F4(D1),d3(C1,D2)+F4(d2)}=min{8,10}=8 F3(C2)=d3(C2,D1)+f4(D1)=5+3=8 F3(C3)=d3(C3,D3)+f4(D3)=8+3=11 F3(C4)=d3(C4,D3)+f4(D3)=3+3=6

城乡规划法全文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算法期末复习题final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复习题目 一、选择题 1.下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 B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2、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标准是(C )。 A 运行速度快 B 占用空间少 C 时间复杂度低 D 代码短 3、以下不可以使用分治法求解的是(D )。 A 棋盘覆盖问题 B 选择问题 C 归并排序 D 0/1背包问题 4.下列是动态规划算法基本要素的是( D )。 A、定义最优解 B、构造最优解 C、算出最优解 D、子问题重叠性质 5.采用广度优先策略搜索的算法是( A )。 A、分支界限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6、合并排序算法是利用( A )实现的算法。 A、分治策略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7、下列不属于影响程序执行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C ) A.算法设计的策略 B.问题的规模 C.编译程序产生的机器代码质量 D.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 8、使用分治法求解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A )。 A 子问题必须是一样的 B 子问题不能够重复 C 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 D 原问题和子问题使用相同的方法解 9、下面问题(B )不能使用贪心法解决。 A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B N皇后问题 C 最小花费生成树问题 D 背包问题 10. 一个问题可用动态规划算法或贪心算法求解的关键特征是问题的( B )。

A 、重叠子问题 B 、最优子结构性质 C 、贪心选择性质 D 、定义最优解 11. 以深度优先方式系统搜索问题解的算法称为 ( D ) 。 A 、分支界限算法 B 、概率算法 C 、贪心算法 D 、回溯算法 12. 实现最长公共子序列利用的算法是( B )。 A 、分治策略 B 、动态规划法 C 、贪心法 D 、回溯法 13.下列算法具有最优子结构的算法是 (D ) A .概率算法 B .回溯法 C .分支限界法 D .动态规划法 14.算法分析是( C ) A.将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恰当地表示出来 B.在抽象数据集合上执行程序,以确定是否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C.对算法需要多少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作定量分析 D.证明算法对所有可能的合法输入都能算出正确的答案 15 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标准是(C ) A.运行速度快 B. 占用空间少 C.时间复杂度低 D. 代码短 16.二分搜索算法是利用(A )实现的算法。 A.分治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17.用贪心法设计算法的关键是( B )。 A.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来分别处理 B.选好最优量度标准 C.获取各阶段间的递推关系式 D.满足最优性原理 18.找最小生成树的算法Kruskal 的时间复杂度为( D )(其中n 为无向图的结点数,m 为边数) A .O(n 2) B .O(mlogn) C .O(nlogm) D .O(mlogm) 19.回溯法搜索状态空间树是按照(C )的顺序。 A.中序遍历 B.广度优先遍历 C.深度优先遍历 D.层次优先遍历 20.采用广度优先策略搜索的算法是( A )。 A.分支界限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21.函数32n +10nlogn 的渐进表达式是( B ). A.O( 2n ) B. O( 32n ) C. O( nlog n ) D. O( 10nlog n ) 22.二分搜索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 C )。 A.O(2n ) B.O(n ) C.O(n log ) D. O(n n log ) 23、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 D )。 A.O(2 n ) B.O(n ) C.O(n log ) D. O(n n log ) 24、算法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有穷序列,而且满足以下性质( D ) A.输入:有0个或多个输入 B.输出:至少有一个输出 C. 确定性:指令清晰,无歧义 D.有限性:指令执行次数有限,而且执行时间

动态规划算法举例分析

动态规划算法 1. 动态规划算法介绍 基本思想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最后用这些子问题带到原问题,与分治算法的不同是,经分解得到的子问题往往是不是相互独立,若用分治则子问题太多。 2. 适用动态规划算法问题的特征 (1)最优子结构 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第一步骤通常是要刻画最优解的结构。当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时,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提供了该问题可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重要线索。 在动态规划算法中,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使我们能够以自底向下的方式递归地从子问题的最优解逐步构造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在相对小的子问题空间中考虑问题。 (2)重叠子问题 可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问题应具备的另一基本要素是子问题的重叠性质。在用递归算法自顶向下解此问题时,每次产生的子问题并不总是新问题,有些子问题被反复计算多次。动态规划算法正是利用了这种子问题的重叠性质,对每一个子问题只解一次,而后将其解保存在一个表格中,当再次需要解此子问题时,只有简单地用常数时间查看一下结果。通常,不同的子问题个数随输入问题的大小呈多项式增长。因此,用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只需要多项式时间,从而获得较高的解题效率。 (3)备忘录方法

动态规划算法的一个变形是备忘录方法。备忘录方法也是一个表格来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在下次需要解此子问题时,只要简单地查看该子问题的解答,而不必重新计算。与动态规划算法不同的是,备忘录方法的递归方式是自顶向下的,而动态规划算法则是自底向上递归的。因此,备忘录方法的控制结构与直接递归方法的控制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备忘录方法为每个解过的子问题建立了备忘录以备需要时查看,避免了相同子问题的重复求解。 备忘录方法为每个子问题建立一个记录项,初始化时,该记录项存入一个特殊的值,表示该子问题尚未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每个待求的子问题,首先查看其相应的记录项。若记录项中存储的是初始化时存入的特殊值,则表示该子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则此时计算出该子问题的解,并保存在其相应的记录项中。若记录项中存储的已不是初始化时存入的特殊值,则表示该子问题已被计算过,其相应的记录项中存储的是该子问题的解答。此时,只要从记录项中取出该子问题的解答即可。 3. 基本步骤 a 、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 b 、递归地定义最优值。 c 、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 d 、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可省) 例1-1 [0/1背包问题] [问题描述] 用贪心算法不能保证求出最优解。在0/1背包问题中,需要对容量为c 的背包进行装载。从n 个物品中选取装入背包的物品,每件物品i 的重量为i w ,价 值为 i v 。对于可行的背包装载,背包中物品的总重量不能超过背包的容量,最佳 装载是指所装入的物品价值最高,即∑=n i i i x v 1 取得最大值。约束条件为 c x w n i i i ≤∑=1 , {}() n i x i ≤≤∈11,0。

第7讲 城乡规划法(一)(2011年新版)

第三章城乡规划法 大纲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立法背景 3.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3.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内容与说明 新版教材的变动 第三节《<城乡规划法>主要内容》中“城乡规划的实施原则”新增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以外不得作出规划许可的原则。“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新增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规划修改的报审程序”新增城市、县、镇人民政府修改近期建设规划的情形。“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新增违反《城乡规划法》构成犯罪行为的处理办法。 授课时间 本章大约需要一讲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适应新形势需要,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涉及城乡建设和发展全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部基本法。该法经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立法指导思想、背景和重要意义 1、立法指导思想 制定《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2、立法背景 《城乡规划法》是由建设部起草的。它总结了199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和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实行以来城市经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_第三章 第三节 《城乡规划法》主要内容_2013年版

1、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以116号令颁布了《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并于( )起执行。 A:1993年10月1日 B:1993年1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4年4月1日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适用的建设不包括( )。 A: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 B: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 C: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的公益事业建设 D: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 答案:D 3、《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中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不应以( )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A:县域规划 B:镇总体规划 C:农业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答案:B 4、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

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 B:集镇总体规划 C:村庄建设规划 D:集镇建设规划 答案:C 5、国务院颁布了2008年4月2日经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 )起施行。 A:2008年7月1日 B:2008年10月1日 C:2008年11月1日 D:2008年12月1日 答案:A 6、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中,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 ),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A:市域规划 B:县域规划 C:农业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城市规划 答案:B,C,D

7、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 B:村庄建设规划 C:集镇建设规划 D:详细规划 E:集镇总体规划 答案:A,C,E 8、对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C:城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来编制 E:承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答案:A,C,E 9、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坚持( )的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 B:政府组织 C:部门合作

动态规划习题精讲

信息学竞赛中的动态规划专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周谷越 【关键字】 动态规划动机状态典型题目辅助方法优化方法 【摘要】 本文针对信息学竞赛(面向中学生的Noi以及面向大学生的ACM/ICPC)中的动态规划算法,从动机入手,讨论了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常见应用方法。通过一些常见的经典题目来归纳动态规划的一般作法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说明。并介绍了一些解决动态规划问题时的一些辅助技巧和优化方法。纵观全文可知,动态规划的关键在于把握本质思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目录】 1.动态规划的动机和基本思想 1.1.解决重复子问题 1.2.解决复杂贪心问题 2.动态规划状态的划分方法 2.1.一维状态划分 2.2.二维状态划分 2.3.树型状态划分 3.动态规划的辅助与优化方法 3.1.常见辅助方法 3.2.常见优化方法 4.近年来Noi动态规划题目分析 4.1 Noi2005瑰丽华尔兹 4.2 Noi2005聪聪与可可 4.3 Noi2006网络收费 4.4 Noi2006千年虫 附录参考书籍与相关材料

1.动态规划的动机和基本思想 首先声明,这里所说的动态规划的动机是从竞赛角度出发的动机。 1.1 解决重复子问题 对于很多问题,我们利用分治的思想,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再把各个小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得到大问题的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小问题和大问题的本质相同。很多分治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如quick_sort,hanoi_tower等)都是把大问题化成2个以内的不相重复的小问题,解决的问题数量即为∑(log2n / k)。而考虑下面这个问题: USACO 1.4.3 Number Triangles http://122.139.62.222/problem.php?id=1417 【题目描述】 考虑在下面被显示的数字金字塔。 写一个程序来计算从最高点开始在底部任意处结束的路径经过数字的和的最大。每一步可以走到左下方的点也可以到达右下方的点。 7 3 8 8 1 0 2 7 4 4 4 5 2 6 1 在上面的样例中,从7到3到8到7到5的路径产生了最大和:30。 【输入格式】 第一个行包含R(1<= R<=1000) ,表示行的数目。后面每行为这个数字金字塔特定行包含的整数。所有的被供应的整数是非负的且不大于100。 【输出格式】 单独的一行包含那个可能得到的最大的和。 【样例输入】 5 7 3 8 8 1 0 2 7 4 4 4 5 2 6 1 【样例输出】 30 显然,我们同样可以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来解决。如样例中最底层的6就可以从次底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