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名师教案

《分数的大小》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能正确地进行约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观察、探索讨论学习活动,学会正确进行通分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3.经历观察、探索讨论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进行通分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进行通分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

《分数的大小》名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

师:比较分数大小,同桌互相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分母和分子不同的分数怎么比较大小呢?

生: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通分,学习如何比较分母和分子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板书:分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

师:观察下图,操场和宿舍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关键看2

7

1

6

谁大谁小。

生:分数的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数,会比较大小,2

7

1

6

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样

比较大小呢?

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

但是分子和分母不相同的分数也不能都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大

了就不行,如123

127和

103

156,画图就太不方便了,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吗?

用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老师用课件演示,学生总结方法。

师:像这样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就叫通分。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公分母。42就是公分母。如何通分呢?用什么作公分母呢?通分运用了学过的什么知识,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是公分母的分数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生:1.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

2.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是公分母的分数。

师:小组内同学之间说说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生:1.通分,把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化成用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2.比较通分后的分数的大小。

3.比较原来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比一比宿舍楼与教学楼的面积

生: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

生:也可以用6和10的公倍数做分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师:用分母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比较17

75和

13

15的大小,说说两种选择公分母方

法的优缺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计算时数字较小,容易计算,但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时一眼看不出来,要求一下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用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不用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直接用两个分母的积作公分母即可,但两个分母的积可能很大,不好计算。

师:比较分数大小时,可根据两个分数分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作公分母。

2、拓展练习:

师:某公交车站,五路:30分钟发一次,六路:20分钟发一次,7点同时发车后,经过几分钟后两路车再次同时发车?小组内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从上图可知,下一次同时发车要经过的时间应是20分钟和30分钟的最小公倍数。生: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 2×5×2×3=60。

答:经过60分钟后两路车再次同时发车。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吧!

(三)课堂练习

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师:课上大家的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拿出学案完成课堂练习。

师:1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填空。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解答。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4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成为预习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突出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预习,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预习,你已知道了什么?”学生把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大胆地表述出来,在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预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但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现象。如果让学生预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让他们尽情地想、尽情做。预习后每一个学生对问题或多或少地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就不必在独立思考这一环节上花更多的时间,交流的进度自然也就快了,同时,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展示了画图、找一个数比、通分等方法,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化成同分子再比较、与除法联系化小数比较、比倒过来数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

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预习还能使本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落实,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赢得更多的时间。案例中不但顺利完成了巩固练习,还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生活中数学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