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505-2012有机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ICS 67.060

B 22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505—2012 有机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2012-01-16发布2012-01-30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隆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隆化县农牧局、隆化县承德隆泉米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军、王艳英、李云峰、何逸伟、张永生、于德海、杨树山、薛玉敏、王华。

有机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稻谷生产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做床、播种盖膜、秧田管理、本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稻谷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 生产

3 产地环境条件

有机稻谷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并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条件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已进行两年以上有机生产转换的地块,并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以上标准;

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

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和GB 9137的规定。

4 品种选择

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品质优良、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

5 种子处理

5.1 晒种

浸种前将种子摊平,在阳光下翻晒2d~3d,利用太阳紫外线杀菌。

5.2 精选种子

用10%盐水或30%~40%黄泥水选种,漂出杂质和不饱满粒。

DB13/T 1505—2012

5.3 浸种消毒

用1%石灰水或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浸种消毒,浸种时间以3d~5d为宜。

5.4 催芽

浸好的种子控净水份后,放置在28℃~30℃条件下进行催芽,芽长不超过5mm。

6 整地做床

6.1 秧田地选择

应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地下水位1m以下的旱地,每667㎡本田用秧田面积10m2。

6.2 秧田培肥

施入充分腐熟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15kg/ m2,与10cm土层充分混匀。

6.3 做床规格

一般床长10m,床宽1.2m ,床沿高10cm。

6.4 床土调酸

使用天然硫磺进行床土调酸,使土壤pH值在5~5.5之间。

7 播种及盖膜

7.1 播种

每平方米播催好芽的种子200g~250g。

7.2 覆土

覆土厚度0.8cm~1cm为宜,达到喷水不露籽。

7.3 支拱盖膜

拱高不低于45cm,拱间距50cm;棚膜厚度要求0.1mm左右,盖严压实。

8 秧田管理

8.1 播种至出苗

膜内温度控制在28℃~32℃,超过35℃要通风,播种后视床土干湿情况喷一次齐苗水。

8.2 出苗至一叶一心

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超过28℃需通风炼苗,视床土干湿情况一般喷水1~2次。

8.3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

DB13/T 1505—2012 此期间加强通风炼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阴天也需通风2h~4h。

8.4 二叶一心至移栽

二叶一心期喷一次透水,以后每天早8~9时喷水一次,视天气情况棚膜可昼揭夜盖,插秧前3d~4d 撤膜。

8.5 壮秧标准

秧龄30d左右,苗高15cm左右,叶间距不超过1cm,叶片直立,茎扁平,百株风干重3.0g以上,带蘖率60%以上,根系10~12条。

9 本田管理

9.1 整地施肥

结合翻地施入充分腐熟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3000kg/667m2以上,施肥后旋耕耙平,达到寸水不露泥。

9.2 移栽

秧苗达到移栽秧龄时,适时移栽。一般规格为行距26cm、 株距10cm,每穴3~5株左右,视土壤肥力状况、秧苗素质,适当调整移栽密度。插秧深度为2cm~3cm,要求行直、穴匀、棵准。

9.3 追肥

根据秧苗大田生产情况,可选用经过有机认证的肥料,适量追肥1~2次。

9.4 水层管理

9.4.1 插秧至返青期

插秧后缓苗前,水层保持2cm~3cm,浅水养苗分蘖。

9.4.2 分蘖至孕穗期

水层保持3cm~4cm;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d~5d进行晒田。

9.4.3 孕穗至抽穗期

水层保持4cm~6cm,如遇低于18℃气温时,采用深水护胎,水层18cm~20cm。

9.4.4 抽穗至成熟期

保持水层5cm~7cm,抽穗后20d~30d采用间歇灌溉,70%成熟停止灌水。

1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0.1 防治原则

DB13/T 1505—2012

有机稻谷生产病、虫、草害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是培育健壮个体和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在经济受害水平许可范围内(经济阈值),允许病、虫、草在一定程度内存在,不进行防治,由田间生物进行自我调控。

10.2 农业防治

生长季节进行人工除草,春季结合整地灌水,打捞害虫卵块及人工捕杀害虫。

10.3 物理防治

架设杀虫灯,每盏频振式杀虫灯控制有机稻田面积3公顷。

10.4 生物防治

利用稻田养蟹、稻田养鸭、释放天敌等方式除虫灭草。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按照GB/T 19630.1附录B所列方法进行防治。

11 收获

稻穗达到90%左右成熟即可收割。脱粒、晾晒、包装、运输、贮藏等环节应清洁、卫生、无任何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