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实验内容

第五次实验内容
第五次实验内容

实验5 数据完整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中的声明完整性定义

2、掌握SQL Server中的过程完整性定义

【实验内容】

1.在企业管理器中还原student数据库,还原数据库所用的文件为studentbak

2.声明完整性实验:

在数据库中创建以下表格,除数据类型和not null外,不指定其他任何类型的约束。

student_new

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是否

sno varchar 10 not

null sname varchar 10

ssex varchar 2

sage tinyint

sclass varchar 10

smajor varchar 20

course_new

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是否

cno varchar 10 not

null cname varchar 20

ccredit decimal

sc_new

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是否

sno varchar 10 not

null cno varchar 10 not

null grade tinyint

create table student_new(

sno varchar (10) not null,

sname varchar(10),

ssex varchar(2),

sage tinyint,

sclass varchar (10),

smajor varchar (20)

)

create table course_new(

cno varchar (10) not null,

cname varchar (20) ,

ccredit decimal

)

create table sc_new(

sno varchar (10)not null,

cno varchar (10)not null,

grade tinyint

)

为表格添加以下约束:

①为三张表添加主键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_new

add constraint pk_student_new

primary key (sno)

alter table course_new

add constraint pk_course_new

primary key (cno)

alter table sc_new

add constraint pk_sc_new

primary key (sno)

②为ssex列添加check约束,规定必须为‘男’或者‘女’alter table student_new

add constraint chk_ssex

check(ssex='男'or ssex='女')

③为sage列添加check约束,规定必须大于0,并且小于100。alter table student_new

add constraint chk_sage

check(sage>0 and sage<100)

④为sc_new表添加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sc_new

add constraint fk_sc_new

foreign key(sno) references student_new(sno)

⑤为grade添加默认约束,默认值为0

alter table sc_new

add constraint df_grade

default 0 for grade

⑥为sname和cname添加唯一性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_new

add constraint uk_sname

unique (sname)

alter table course_new

add constraint uk_cname

unique (cname)

3、过程完成性实验

①在SC表上添加触发器tr1,限制将不及格学生的成绩改为及格

create trigger tr1

on sc for update

as if update(grade)

if exists(select * from inserted join deleted on

inserted.sno=deleted.sno

where inserted.grade>=60 and deleted.grade<60)

rollback

②在SC表上添加触发器tr2,限制每名同学选课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6。create trigger tr2

on sc for insert,update

as if exists(select *from course join sc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inserted) group by sno

having sum (ccredit)>36)

begin

print '学分不超过36'

rollback

end

③在SC表上添加触发器tr3,当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不足20人时,不能再继续删课

alter trigger tri3

on sc for delete

as

declare @x int

select @x=count(sno) from s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deleted)

if @x<20

rollback

4、选做实验

在SC上添加以下触发器tr4,限制选课时间冲突的情况,并进行验证。

-------------------------------------------------------------

create view v1

as

select sc.sno,sc.grade,tc.*

from sc join tc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 =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 and sc.teacher = tc.teacher

go

-------------------------------------------------------------

create function jiaoji(@s1 int, @w1 int, @s2 int, @w2 int)

returns int

as

--如果区间s1,w1和s2,w2有交集,则返回1,否则返回0

begin

declare @x int

if(@w1<@s2 or @w2<@s1)

set @x = 0

else

set @x = 1

return @x

end

go

-------------------------------------------------------------

create trigger tr4

on sc

for insert

as

begin

declare @classtime varchar(20)

declare @sno varchar(10)

declare tmp cursor for

select sno,classtime

from inserted join tc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 =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o and

inserted.teacher = tc.teacher

open tmp

fetch next from tmp into @sno,@classtime

while @@fetch_status=0

begin

declare cur cursor for select cast(startweek as int), cast(endweek as int), odd_even from v1

where sno = @sno and classtime = @classtime

declare @s1 int

declare @w1 int

declare @x1 varchar(10)

declare @x int

open cur

fetch next from cur into @s1,@w1, @x1

while @@fetch_status=0

begin

select @x = count(*) from v1

where sno = @sno and classtime = @classtime and

dbo.jiaoji(@s1,@w1,startweek,endweek) = 1 and

charindex(isnull(@x1,'单双'),isnull(odd_even,'单双')) > 0

print '======================================'

print 'sno='+@sno+' and classtime='+@classtime

print '起始周=' + cast(@s1 as varchar(10))

print '结束周=' + cast(@w1 as varchar(10))

print '此时间的课程数目'+ cast(@x as varchar(10))

if (@x >= 2)

begin

print '选课时间冲突,rollback'

rollback

break

end

fetch next from cur into @s1,@w1, @x1

end

close cur

deallocate cur

fetch next from tmp into @sno,@classtime

end

close tmp

deallocate tmp

end

go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4.0网站开发运行环境及配置 2、掌握创建网站、发布网站、复制网站的过程 3、掌握网站设置和虚拟目录设置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基础语法(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 2、流程控制(case、while、for、foreach) 3、创建C#类StudentInfo并应用于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4.0 Web窗体中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4.0页面事件处理流程 2、掌握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4.0标准控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的功能。 三、实验总结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Request、HttpResponse对象的应用 2、掌握至少三种跨页面提交的方法 3、掌握Cookie、Session、Application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isualStudio2013中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启动服务,连接数据库,建库,建表) 2、掌握数据源控件(SQLDataSource)的使用 3、掌握数据绑定控件(GridView)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结构和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 的组件 2、掌握Command、Connection、DataSet、DataAdapter和DataReader 对象的使用 3、掌握项目多层架构的组成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089606.html,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注册和登录功能。 三、实验总结

(完整word版)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

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青岛科标检测 方法验证一般要求: 1.标准编制组应编制方法验证方案,根据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和数理统计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样品类型、含量水平、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分析时间等内容。 2.标准编制组除可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外,还应提供实际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实际样品应尽量覆盖方法标准的适用范围。 3.在方法验证前,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流程,必要时应接受培训。 4.方法验证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及分析步骤应符合方法相关要求。 5.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及标准编制组应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方法验证报告》中的“原始测试数据表”,若有必要,应附上与该原始测试数据表内容相符的图谱或其他由仪器产生的记录打印条等。 6.标准编制组根据方法验证数据及统计、分析、评估结果,最终形成《方法验证报告》。 具体要求 1.检出限的验证 确定检出限,按方法操作步骤及流程进行分析操作,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等各项参数。最终的方法检出限为各验证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最高值。 2.精密度的验证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测定:采用高、中、低3 种不同含量水平(应包括一个在测定下限附近的浓度或含量)的统一样品,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各项参数。实际样品的测定:各验证实验室应对1 ~3 个含量水平的同类型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按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各项参数。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 和再现性限R。 3.准确度的验证 若各验证实验室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1 ~3个不同含量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按全程序每个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水平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各项参数。 若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每个样品类型的1 ~3 个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每个加标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每个统一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其相对误差或加标回收率的均值及变动范围。

第二次实验

实验二类库的使用与编程实践 实验2-1:编写数组复制的程序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数组复制a=b,并对数组b中的元素进行修改时,输出数组a的结果。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学习数组复制,并理解数组复制后对其中一个数组进行操作,对另一个数组的影响。在Java中,将一个数组引用赋给另一个数组引用后,这两个数组引用将指向同一个数组对象。若使用箭头表示数组引用,椭圆表示数组对象,则下图所示表示了这种情况。 实现思路 两个引用a、b指向同一个数组对象,则通过一个引用修改,另一个引用能感知变化。 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创建了一维int数组对象,并让引用a指向该数组对象 int[] a={1,2,3}; //将a的值赋给b,让b也指向此数组对象 int[] b=a; //通过引用b,将数组的第2个元素赋值为5 b[1]=5; System.out.println("a[1]="+a[1]+", b[1]="+b[1]); int i1=2; int i2=i1; i2=i2+6; System.out.println("i1="+i1+", i2="+i2); 实验2-2:改变String对象引用的指向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声明字符串String类s1、s2,对其进行初始化后,令s2=s1.concat(s2),再输出s1、s2的内容。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Java中String是不可变字符串类的含义。在Java中字符串对象是永远不变的,其从创建的那一刻开始,内容将永远不会发生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保证了字符串对象可以复用。但字符串对象引用的指向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这样在使用时也就感觉不到字符串是不能改变的了。从本实验学生就可以理解String字符串不可变的含义。 实现思路 分别创建字符串对象s1和s2。将字符串s2的内容追加到字符串s1内容的后边组成新的内容,并查找字符串常量池中有没有与新内容相同的字符串。若有,将引用s2指向该对象;若没有,则新创建一个包含新内容的字符串对象,并将引用s2指向该对象。实现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创建字符串对象s1与s2 String s1="JavaSE6.0"; String s2="核心技术大全"; //将字符串s1与s2相连接并将结果赋给s2 s2=s1.concat(s2); //打印字符串s1与s2 System.out.println("对字符串s1进行连接字符串操作,字符串s1与s2的结果为:"); System.out.println("s1 = "+s1); System.out.println("s2 = "+s2); 实验2-3:使用迭代器完成遍历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Student类,其包含成员变量name、age、classNum,并在主方法中新建初始化3个Student对象,并在屏幕上输出3个Student对象的属性值;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在Student类中改写方法toString。运行后效果如图所示。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 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 :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 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 指导。) 8 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 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 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Desriptive Statistis】,再把【总收入分组】拖入到 【Variable(s)】中,点【ok】。 2)点击【数据】-【拆分文件】,把“性别”变量选入分组方 式。然后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收入分 组”变量,在“显示频率表格”前打勾,按确定输出。 2、筛选除去无收入者,研究有收入人员的行业和职业分布,画出 其条形图进行简单分析。比较一下不同行业的平均收入,哪三个行业 平均收入最高,分别为多少。 点击【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如果】,在输入框 中输入“收入分组0”,按确定,筛选去除无收入者。 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行业”和“职业” 变量,按【图表】,选择“条形图”,按“确定”输出。 完成以上步骤,再点击【数据】-【拆分文件】,选择“行业”变量进 入分组方式。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总收 入”变量,点击【统计量】里面的均值,按“确定”输出。 3、筛选除去无收入者,对总收入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其均值和 标准差是否为0和1;然后再计算总收入异常值的比重。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选择“总收入”变量,在“将标 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前打勾。生成ZA15变量。再选择“ZA15”变 量,勾选【选项】中的“均值”和“标准差”,按“确定”输出。点 击【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旧值和新值】,把-3至3编码为0,else编码为1。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异常值”变量,输出“频率表格”。 第二题: 利用外来工调查数据 1、利用变量V1_9_1- V1_9_ 3,计算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买的人比例,和一种保险都没有买的人数比例。 点击【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点击【定义值】,在“值”中输入“1”,按“添加”按钮,按“确定”,生成“购买保险种数”变量。 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购买保险种数”变量,按“确定”,输出“频率表格”。 2、V2_9_1- V2_9_10是一道关于感兴趣的书刊杂志多选题的数据,这属于那种多选题分解方法呢?进行多选题分析,看看外来工最感兴趣的前三种书刊分别是什么。 【分析】-【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根据数据选择是多选项二分法还是多选项分类法。在这题中,应选择多选项分类法。在范围中输入1到10。写好名称和标签。点【添加】生成多重响应集。 完成以上步骤后,再点击【分析】-【多重响应】-【频率】。按“确定”,输出 3、计算食品消费比例(利用食品消费V2_3_1除以总消费 V2_3tot),并求出其中位数。 点击【转换】-【计算变量】,在目标变量中输入变量名称:

模式识别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分类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电信11 时间:2014-04-1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核函数类型选择以及核参数选择原则等; 二、实验内容 2.准备好数据,首先要把数据转换成Libsvm软件包要求的数据格式为: label index1:value1 index2:value2 ... 其中对于分类来说label为类标识,指定数据的种类;对于回归来说label为目标值。(我主要要用到回归) Index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value是每一维的特征值。 该过程可以自己使用excel或者编写程序来完成,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FormatDataLibsvm.xls来完成。FormatDataLibsvm.xls使用说明: 先将数据按照下列格式存放(注意label放最后面): value1 value2 label value1 value2 label 然后将以上数据粘贴到FormatDataLibsvm.xls中的最左上角单元格,接着工具->宏执行行FormatDataToLibsvm宏。就可以得到libsvm要求的数据格式。将该数据存放到文本文件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该过程要用到libsvm软件包中的svm-scale.exe Svm-scale用法: 用法:svmscale [-l lower] [-u upper] [-y y_lower y_upper] [-s save_filename] [-r restore_filename] filename (缺省值:lower = -1,upper = 1,没有对y进行缩放)其中,-l:数据下限标记;lower:缩放后数据下限;-u:数据上限标记;upper:缩放后数据上限;-y:是否对目标值同时进行缩放;y_lower为下限值,y_upper为上限值;(回归需要对目标进行缩放,因此该参数可以设定为–y -1 1 )-s sav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的规则保存为文件save_filename;-r restor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规则文件restore_filename载入后按此缩放;filename:待缩放的数据文件(要求满足前面所述的格式)。缩放规则文件可以用文本浏览器打开,看到其格式为: y lower upper min max x lower upper index1 min1 max1 index2 min2 max2 其中的lower 与upper 与使用时所设置的lower 与upper 含义相同;index 表示特征序号;min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小值;max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大值。数据集的缩放结果在此情况下通过DOS窗口输出,当然也可以通过DOS的文件重定向符号“>”将结果另存为指定的文件。该文件中的参数可用于最后面对目标值的反归一化。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Value-lower)*(max-min)/(upper - lower)+lower 其中value为归一化后的值,其他参数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建议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放在同一个文本文件中一起归一化,然后再将归一化结果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训练数据,生成模型。 用法:svmtrain [options] training_set_file [model_file] 其中,options(操作参数):可用的选项即表示的涵义如下所示-s svm类型:设置SVM 类型,默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撰写的实验报告。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它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 2.作者及单位凡是直接参加实验研究的全部工作或主要工作,能对报告负责的人,都要署名并写明所在单位,这样既表明了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是文责自负,也便于读者联系。署名要用真名,不能用笔名,单位要写明全称和地址。 3.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4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

数字示波器的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

一、实验仪器图片参照 1、函数信号发生器图片 2、数字示波器图片 TDS2002数字示波器

TDS1001B数字示波器 二、实验内容介绍 实验内容一: 熟悉数字示波器面板各功能键 实验内容二: 1.简单测量正弦信号的频率、周期及峰—峰值 1)选择输出信号为正弦信号,按下“DEFAULT SETUP”按钮,再按下“AUTO SET”按钮,综合使用仪器按钮,使得数字示波器的屏幕正好显示3个周期的正弦波。 2)按下数字示波器的“CH1 MENU”按钮,此时屏幕出现的菜单对应“探棒”选择“1 X ”档; 3)使用数字示波器的“MEASURE”按钮,选择测量类型,测量出此3个周期的频率、周期及峰—峰值。 4)如此完成了一次测量,重复步骤3),共完成此3个周期信号频率、周期及峰—峰值的8次测量,并写出各物理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2.使用软件打印此3个周期的正弦信号。 使用软件打印出前一步骤所对应的3个周期正弦信号。 注意:TDS2002型数字示波器使用的是“WaveStar”软件;TDS1001型数字示波器使用的是“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 记录下“使用软件打印正弦波信号图形”的详细操作步骤。

附一:采用计算机中的“WaveStar”软件打印图形 1)打开“WaveStar”软件,点击左边界面“Local”选项的“+”,弹出“Tek TDS 1000 Series”选项; 2) 点击“Tek TDS 1000 Series”选项的“+”,然后点击“Data”选项的“+”; 3)将“Waveforms”选项打开; 4)这时点击“File”→“New Datesheet”→“YTsheet”,点击“OK”; 5)击中界面左边“Waveforms”的“CH1”,并拖动到“YTsheet”工作表里; 6)这时点击“Edit”→“New Annotation”,出现一个注释框,在注释框里输入注释信息(比如图形名称、姓名、学号、班级等); 7)在图上右击,选择“Print Datasheet…”→“OK”(或者:选择打印图标“Print Datasheet”),这个时候就会在打印机上打印出图形。 附二:采用计算机“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打印图形 1) 打开“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出现一个跳动界面,在界面的右下角选择“Cancel”; 2)单击“Add Step”→“Tektronix”→“Acquire Signals”; 3)由于我们今天用的数字示波器型号是“Tektronix TDS 1001B”(也就是标在数字示 波器面板左上角上),于是我们选择“Tek TDS1000B”; 4)这时“Step Setup”框里显示图形,选择“Data View”对话框,在界面上右击,选择“Add Signal”→“TDS1001B(CH1)”,出现波形; 5)右击界面,选择“Properties…”,选择“Scale”窗口,在“Name”框里输入注释信息(比如图形名称、姓名、学号、班级等); 6)在图上右击,选择“Export”→“Print Display”,这个时候就会在打印机上打印出图形。 实验内容三:光标测量(手动测量)方波信号的周期、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1)选择输出信号为矩形信号(方波信号),自行调整,使得数字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只有2个周期左右。 2)按下数字示波器的“CH1 MENU”按钮,此时屏幕出现的菜单对应“探棒”选择“1 X”档; 3)按下“CURSOR”按钮,查看光标菜单。“类型”由“关闭”选择“电压”或“时间”,“信源”选择“CH 1”(若你的信号接入“CH 2”接口,此时“信源”

第二次实验报告0907022044

IK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运筹学 实验项目: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姓名:杨涛学号: 0907022044 实验地点:数理系机房 实验时间: 4.18 指导教师:管梅成绩: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LINGO 软件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二.实验内容 1、某班有男同学30人,女同学20人,星期天准备去植树。根据经验,一天中,男同学平均每人挖坑20个,或栽树30棵,或给25棵树浇水,女同学平均每人挖坑10个,或栽树20棵,或给15棵树浇水。问应怎样安排,才能使植树(包括挖坑、栽树、浇水)最多。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其解。 2、求解线性规划: 3、在高校篮球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要从8名队员中选择平均身高最高的出 同时,要求出场阵容满足以下条件: ⑴ 中锋最多只能上场一个。 ⑵ 至少有一名后卫 。 ⑶ 如果1号队员和4号队员都上场,则6号队员不能出场 ⑷ 2号队员和6号队员必须保留一个不出场。 问应当选择哪5名队员上场,才能使出场队员平均身高最高? 试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21212212max z x 2x 2x 5x 12x 2x 8s.t.0x 10x ,x Z =++≥??+≤?? ≤≤??∈?

三. 模型建立 1.设x1个男生挖坑,x2个男生栽树,x3个男生浇水,y1个女生挖坑y2个女生栽树y3个女生浇水,则: 1234126 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x x 1 1 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3.设x1表示1号队员,x2表示2号队员,x3表示3号队员,x4表示4号队员 x5表示5号队员,x6表示6号队员,x7表示7号队员,x8表示8号队员,则: 12345678126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 1.83 1.80 1.78)/5x x 11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四. 模型求解(含经调试后正确的源程序)

【商业策划】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精彩方案)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 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XXX” ;分析XXX。 (二)所属课程名称 (三)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 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 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八)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 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 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 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一)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 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 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格式: 作者年代书名及页数出版社 作者年代篇名期刊名(页数)

第2次实验内容

第三次实验内容 3-9 Boost开关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电路结构特点; 1.熟悉电路的各部分的波形,掌握它们的调试方法; 2.对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特点进行研究; 4.掌握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应用方法及稳压原理。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23所示: 图3-23 Boost电路实验线路图

Boost 电路因其输出直流电压U O 是大于或等于输入直流电压U d ,故称升压式变换器,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简述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0≤t ≤t 1 晶体管VT 导通,二极管VD 截止,其等效电路如图3-25所示, 图3-25 VT 导通等效 图3-26 VT 关断等效图 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1线性上升到I 2则有, 21L d 11 2Δ-d ====d i I I I U U L L L t t t L 当t 1≤t ≤t 2 晶体管VT 截止,二极管VD 导通,其等效电路图如图3-26所示,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2下降到I 1,则有 21L O d d d 2121 2Δ-=+=+=+--I I I U U U U L U L t t t t

据此分析我们可推导出: d O =1-U U D D :导通占空比。从公式可得出只要占空比D 趋近于1,理论上U d 就可变为无穷大。 上述情况仅适用于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导通状态。 且 K > K crit (D ) 式中 2S L k RT K crit (D )=1-D 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路工作于断续导通状态。对于电感电流断续状态, 则有: o d U = 并且,当 K < K crit (D )= 1-D 时成立。 控制VT 基极脉宽变化的控制芯片为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其引脚8个,功能分别如下:“1”端为COMP 端;“2”端为反馈电压接入端;“3”端为反馈电流接入端;“4端接RT 、CT 确定锯齿波频率;“5”端接地;“6”端为推挽端;“7”端接电源,电压可在8~40V 范围间;“8”端为内部基准电压5V ,带负载能力50mA ;这是一款性能优良的控制芯片,详细介绍请看附录。 三.实验内容 1.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功能研究 (1)输出PWM 控制信号测试; (2)电压反馈环功能测试; (3)电流反馈环功能测试; (4)工作频率的测试。 3.开环控制的Boost 电路研究 (1)主电路电感电流处于连续导通状态时,电路相关各工作点波形的研究观测;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二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2次实验 实验名称:FTP客户端通信程序设计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2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 五.实验记录 (4) 六.实验总计 (8)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 附录:部分代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Windows下的TCP/IP通信方式与网络操作; 2.熟悉FTP的编程的过程; 3.学会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调试简单的通信程序。 二.实验原理 在使用MFC编程时,要连接到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用类CinternetSession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或几个同时存在的Internet会话(Session),并描述与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保持与Internet的廉洁,可以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作为类CwinApp的成员。MFC中的类CftpConnection管理我们与Internet服务器的连接,并直接操作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FTP时MFC的WinInet支持的三个Internet功能之一,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实例和一个Cftp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实现和一个FTP服务器通信,我们不需要直接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而是通过调用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请绘制流程图) 1、实验方案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实验四传热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 Q -—爲)=卿/■沖仏一人.) -%4(丁-為)輛-场血(斥-咖 式中:Q —传热量,J / s ;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 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 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 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 T

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 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 2 :-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 2 :-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 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 —[「J (4 - 2)亠4 一5 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 r - :(4 —3) In切7 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 4 —4)计算, 当在套管式间壁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冷空气或水进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时,则由式(4—1)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叫*-片) (4-5) 实验中测定紫铜管的壁温t wi、t 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 l、t2;实验用紫铜管的 (4-4 )

第二次实验内容10

第二次实验内容 一、实验名称:Linux下shell编程 二、实验类型:设计 三、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的shell几种变量使用 2.熟练掌握Linux的shell编程几种结构 3.熟练掌握Linux下shell脚本的编写 四、实验准备 参考教材,课件第6章内容及笔记。要求实验内容全部写到实验报告上(B5纸)。 五、实验内容 1. 练习使用shell四种变量,参考课件例题。 2. 调试课件所有shell脚本的例题。 3. 编写如下脚本: ●编写脚本if1,测试其功能。 echo -n "word 1: " read word1 echo -n "word 2: " read word2 if test "$word1" = "$word2" then echo "Match" fi echo "End of program." ●编写脚本chkargs,测试其功能 if test $# -eq 0 then echo "You must supply at least one argument." exit 1 fi echo "Program running." ●编写脚本if2,测试其功能 if test $# -eq 0 then echo "You must supply at least one argument."

exit 1 fi if test -f "$1" then echo "$1 is a regular file in the working directory" else echo "$1 is NOT a regular file in the working directory" fi ●编写脚本if3,测试其功能 echo -n "word 1: " read word1 echo -n "word 2: " read word2 echo -n "word 3: " read word3 if [ "$word1" = "$word2" -a "$word2" = "$word3" ] then echo "Match: words 1, 2, & 3" elif [ "$word1" = "$word2" ] then echo "Match: words 1 & 2" elif [ "$word1" = "$word3" ] then echo "Match: words 1 & 3" elif [ "$word2" = "$word3" ] then echo "Match: words 2 & 3" else echo "No match" fi ●编写smartzip 脚本,测试其功能 #!/bin/bash ftype=`file "$1"` case "$ftype" in "$1: Zip archive"*) unzip "$1" ;; "$1: gzip compressed"*) gunzip "$1" ;; "$1: bzip2 compress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