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9章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冲压件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冲压工艺过程和其它必要的辅助工序;有时还要和切削加工、焊接、铆接配合才能完成。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是冲压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正确的制定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保证安全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制定工艺方案时,应从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出发,同时要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各种不同的工艺方案加以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

9.1 冲压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内容

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内容和工作步骤如下,

9.1.1 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

根据产品图纸,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能否用冲压的方法制造出来,是否用冲压的方法最经济以及根据冲压工艺要求对图纸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1.分析冲压件的图纸

在了解了冲压件在机器上的作用、功能及工作条件之后,更主要的是以下两点。

(1)分析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对比就能大致定出制件的主要冲压工序、对工序和模具的基本要求以及是否采用精密冲压方法等。例如,对圆筒形件可以拉为主进行加工;对形状复杂的旋转体则可用拉深或拉深与成形配合或旋压的方法进行生;对精度高的落料件则应考虑精密冲裁或普通冲裁后整修的方法。特别对一些形状复杂或某些几何参数不十分明显时,还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比较、计算和论证。

(2)判定制件用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找出加工难点。零件上的超常尺寸,定位基准的选择,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等,这些都要采取工艺措施加以解决。

2.冲压工艺性分析

分析零件图的同时,还应对冲压工艺性进行分析。良好的冲压工艺性使材料消耗少、变形容易、成形稳定、工序数目少,模具通用性强且结构简单易制造、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如果发现零件工艺性差,则应该在不影响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其它要求作必要的修改。如图9.l所示,图(a)原设计左边R3和右边封闭的铰链弯曲,在板厚为4mm情况下都很难实现。修改后的零件就比较容易冲压加工。图(b)原设计为两个弯曲件焊接而成,在不影响使用条件下改成一个整体零件,从而减少一个零件,工艺过程变

(a) (b) (c)

图9.1 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改善的实例

得简单,节约了材料。图(c)为某厂生产的汽车消声器后盖,改进后材料消耗减少50%。

3.冲压加工的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分析

零件的生产批量对冲压加工的先进性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批量大时,采用冲压加工经济效果好,生产率高;若采用冲压机械化、自动化,更能充分发挥冲压工艺的先进性和经济性。例如,冲压件精度高且批量大时,采用先进的多工位压力机将收到明显的效益。又如,冲裁件质量要求高且批量很大,可采用较先进的精冲加工代替普通冲裁加修整的工艺。生产批量很小,冲压加工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就不能充分发挥,这时应考虑采用其他的加工方法,或采用简易冲压模具辅之以别的加工方法,往往更为有效。

此外还应与其他加工方法比较,以使工艺更为合理,或找到影响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所在,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之。如深筒件采用管料焊底的方法往往比拉深更为经济。

9.1.2 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

在以上冲压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各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确定某一种工艺方案的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顺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热处理等)的工序安排。

冲压件的构造尽可能使工序内容简单,工序数量少。如图9.l (c)所示为一消声器盖,高度尺寸修改后,就由原八道工序减为两道工序。

9.1.3 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根据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加工条件和操作习惯等选定其冲模的类型及结构形式。

9.1.4 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其工艺性质,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并按照冲压加工所需的总的变形力(或变形功) 和零件精度和尺寸,选定冲压设备的吨位。

9.2 制定工艺方案的原则

工艺方案的制定包括确定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和工序顺序。

由于冲压件种类繁多,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又务不相同,因此制定冲压工艺方案时没有一个适合于任何情况的典型方法,而只能提出一些原则。

9.2.1 工序性质的确定

工序性质是指某种冲压件所需要的冲压工序的种类。工序性质应根据制件的结构形状,按各种工序的变形性质和应用范围及某些具体条件的限制予以确定。

1.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零件图上直接看出所需工序的性质。

(1)如平板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冲孔等。当零件的平面度要求较高时,还需在最后采用校平工序进行精压;当零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则需在冲裁工序后增加修整工序,或直接用精密冲裁工艺进行加工。

(2)如弯曲件冲压加工时,常采用剪裁、落料、弯曲工序。当弯曲件上有孔时,还需增加冲孔工序;当弯曲件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

常需在弯曲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3)如各类空心件多采用剪裁、落料、拉深和

切边等工序。对于带孔的拉深件,还需采用冲孔

工序。当拉深件径向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圆角半

径较小时,则需在拉深工序后增加一道精整或整

形工序。当拉深件底部厚度大于壁厚时,可以采图9.2 零件

用变薄拉深。

2.在某些情况下,需对零件图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后,确定工序性质如图9.2所示的零

件,初看可用落料、冲孔、翻边三道工序或落料冲孔与翻边两道工序完成,但由于但经过计算分析后发现,由于翻边系数小于极限翻边系数,使竖边高度尺寸18mm与内孔尺寸φ92达不到零件的要求。若采用落料、拉延、修边和切底,或落料、拉延、修边、冲底孔和翻边的方法均能很好成形。又如,深筒拉延件,若其深度与直径之比大到一定程度时,用多次拉延也难以奏效,这是因为每次拉延后坯料的工艺性状都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超出后续拉延工序的工艺性状范围而不能成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变工序性质,采用其他的冲压工序。

3.有时为了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或方便工序定位,需增加附加工序

如图9.3所示的零件冲压工艺中增加预冲孔d1的工序,

是根据变形需要而增加的附加工序,此孔并非零件上的一部

分,此孔叫做变形减轻孔,其作用是使拉深时坯料内部(小于

d的部分)金属向外扩展;因而就能减少外部(大于d的部分)

金属向内收缩,使变形区发生变化,变形方式增加,从而一

次拉深即可得到要求。因此,生产中经常采用这类变形减轻

孔,达到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提高成形质量的目的。

此外,对于几何形状不对称的一些零件,为便于冲压成图9.3 变形减轻孔

形和定位,生产中常采用成对冲压的方法进行成形,成形后再增加一道剖切或切断工序截成两个零件。在此虽然增加了一道剖妇或切断工序,但由于成对冲压时改善了变形条件,防止了坯料偏移,因而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9.4所示。

9.2.2 工序数量的确定

确定工序数量的原则:是在保证制

件质量的前提下使工序数量尽量减少。

工序数量主要决定于制件的材料性质,

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和尺寸精度。图9.4 成对冲压成形在确定工序数量时,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工序,应注意下面一些情况,对于形状复杂的冲裁件,由于受模具结构或强度的限制,常常将其内外轮廓分成几个部分,用几套模具冲裁,或采用连续模进行分段冲裁,非常靠近的孔,不能同时冲出,对于弯曲件,其工序数量决定于弯角的多少,弯角相对位置和弯曲方向,拉深件的工序数量与材料性能、阶梯数量、高度与直径的比值等有关,需要通过计算求出所需工序的数量。

9.2.3 工序的顺序

工序顺序是指工序的先后次序。主要是由工序性质,材料的变形规律、制件的精度及定位要求等决定的。确定工序顺序时,要注意前后工序不应互相妨碍,保证制件的最后质量要求。确定其顺序的一般原则:

(1)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变形的影响都应该在乎板毛坯上冲出,因为在成形后的立体表面上冲孔会使模具结构复杂、定位困难、操作不便,而且先冲出的孔还可作为后续工序的定位用。

(2)对于有孔(切口)的冲裁件,如果采用单工序模,一般应先落料后冲孔(切口),若采用连续模应先冲孔(切口)后落料。

(3)靠近弯曲线的孔应在弯曲后冲出。

(4)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和弯曲时材料运动两个方面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是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5)带孔的拉深件应先拉深后冲孔,如果孔的位置在拉深件底部,且孔径尺寸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在毛坯上冲孔后再拉深。

(6)对于复杂形状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的变形和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7)整形、校正、切口等工序应安排在冲压件基本成形后进行。

9.2.4 工序合并

在制定工艺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类工序有无合并的可能性,工序合并往往会使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在冲压很小的制件时,采用复合工序就可以克服单工序的送料不便,生产率低等问题。同样,对于冲压较大制件时,采用复合工序也是较适宜的,因为一个大的复合模比同样大的两个单工序模造价要低。

工序合并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复合冲压与连续冲压。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复合冲压的制件平整精度高,而连续冲压的制件不平,有拱弯或扭曲,精度较低。因此,高精度和大型零件应当采用复合模进行复合冲压,而小型和低精度的零件则采用级进模冲压比较合适。

根据实践经验,集中到一副模具上的工序数量不能太多,对于复合模,一般为2—3个工序,最多为4个工序,对于级进模,集中的工序数量可以多些,因为它不象复合模那样工位局限在制件尺寸范围之内,;它可以把工序分散开而不受制件尺寸的限制(但受到压力机工作台面积的限制)。级进模的工序也不能太多,否则模具制造,调整和维修都有较大困难,而且由于送进误差的累积,制件精度大为降低。较大制件一般以2—3个工序为宜,较小制件可达十几个工序。

9.3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实例

通过下述冲压件的工艺制定,把上述内容综合加以运用,并绘出模具工作原理图。

9.3.1 例1

如图9-5所示,工件材料为厚1.5mm的08钢板,

年产量2万件,要求编制冲压工艺,无严重划伤,孔不

许有变形。

9.3.1.1 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该工件是中心轴托架,工件上φ10mm的孔内装有

心轴,托架通过四个φ5mm孔与机身连接,为保证良

好的装配条件,五个孔的公差均为IT9级,表面不允许

有严重划伤。该零件选用08钢,其弯曲半径均大于该

种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且工件为四直角相反弯曲对

称,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不需要校形,所有的孔可以用

高精度冲模冲出。因此,该零件可以用冲裁和弯曲加工

成形。

9.3.1.2 确定工艺方案

1.工艺分析图9-5 中心轴托架

(a) (b) (c)

图9.6 托架弯曲成形的方式

冲压该零件所需的基本工序为冲孔、落料及弯曲。如图9.6所示,其弯曲成形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图(a)的优点是用一付模具成形,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所需压力机和操作人员的数量。但有以下缺点:

(1)需要弯曲力较大,模具寿命低。

(2)制件表面容易擦伤。

(3)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精确,弯曲处材料变薄严重。这是由于在弯曲过程中,凸、凹模圆角处阻力较大,而且不能有效的利用过弯曲和校正弯曲控制回弹的缘故。

第二种方式图(b)。先用一付模具弯曲端部两角,然后在另一付模具上弯曲中间的两角,显然,弯曲变形的程度要比第一种方式缓和得多,需要的弯曲力也较小,模具的工作条件大为改善。但回弹现象仍难于控制,而且增加了模具,压力机和操作人员的数量。

第三种方式图(c)是先在一付模具上弯曲端部两角,同时预弯中间两角使之成45°,然后在另一付模具上将中间两角弯成90°。由于这一方案能够实现过弯曲和校正弯曲,因而制件的回弹容易控制,可以得到形状和尺寸比较精确的零件。此外,在弯曲过程中材料受凸、凹模的阻力较小,可以使制件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模具的寿命也可以提高。

零件上的孔,应尽可能在平板毛坯上冲出,以简化模具的结构。该零件上的φ10的孔,其孔边与弯曲中心的距离为6mm (大于板料厚度1.5mm),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因此φ10孔可以在弯曲前冲出。冲出后的φ10孔可作为后续工序定位用。φ5孔的边缘与弯曲中心线的距离为1.5 mm (和料厚相等),弯曲时容易引起孔变形,故只能在弯曲后冲出。

(c) (d)

图9.7 托架工艺方案一

2.工艺方案的确定

根据分析,冲压该零件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案。

(a) (b)

图9.8 托架工艺方案二图9.9 托架工艺方案三

方案一按图9.7(a)~(d)的顺序进行。冲φ10mm孔和落料的复合如图9.7(a)所示→图9.7(b)所示为弯曲外部两角并使中间两角预弯45°→图9.7(c)所示为弯曲中间两角→冲孔4—φ5mm如图9.7(d)所示。

方案二:按图9.7(a)所示进行冲φ10mm孔和落料的复合(同方案一)→按图9.8(a)所示弯曲外部两角→按图9.8(b)所示压弯中间两角→冲孔4—φ5mm如图9.7(d)所示(同方案一)。

表9.1 冲压工艺卡片

方案三:按图9.7(a)所示进行冲φ10mm孔和落料的复合(同方案一)→按图9.9所示压弯四个角→冲孔4—φ5mm如图9.7(d)所示(同方案一)。

方案四:采用带料连续冲压。如图9.10所示为全部工序采用带料连续冲压的排样图。

3.工艺方案比较

方案一的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模具的制造周期短;工件的回弹容易控制、尺寸和形状准确、表面质量高;除工序一外,各工序

都能用φ10mm孔和一个侧面定位,定位基准一致且

与设计基准重合,操作方便。缺点是:工序分散,所

用模具、压力机和操作人员较多,工作量较大。

方案二和方案一相比,模具虽然也具有方案一的

优点,但工件的回弹不易控制,尺寸和形状不准确,

且同样存在方案一的缺点。

方案三的工序比较集中,占用设备和人员少,但图9.10 托架工艺方案四

是模具寿命低,工件表面有划伤,厚度变薄,回弹不易控制,尺寸的控制不够准确。

方案四的特点是采用工序高度集中的级进模完成方案一中分散的各工序。生产率很高,但模具结构复杂,安装、调试、维修比较困难,制造周期长。

经过综合比较,工件的精度要求比较高,生产批量不是很大,模具应力求结构简单易做,故选用第一种方案。

关于坯料展开长度的计算,排样与裁板各工序半成品尺寸的确定,可参见前面有关章节,此处从略。

9.3.1.3 确定各项工序模具种类型号

冲压模具的种类是根据冲压工艺方案确定的,如图9.7所示,分别为落料冲孔复合模、第一次弯曲模、第二次弯曲模、冲孔模,四道工序成形。

9.3.1.4 确定冲压设备

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冷冲压工艺力,然后根据工序性质和企业冲压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冲压设备类型和规格。计算方法参见前述有关章节,本例不再叙述。冲压设备选用见表9.1。

9.3.1.5 填写冲压工艺卡片

表9.1为托架的冲压工艺卡片。

9.3.2 例2

图9.11所示为汽车玻璃升降器

外壳的装配简图。外壳的材料为08

钢,板料厚度为1.5mm,年产量10

万件。试制定冲压工艺过程。

9.3.2.1 工件的工艺分析

1.工件图分析

工件上均布的3—φ3.2小孔是图9.11 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

与另一零件铆接所用,要求位置准确。φ16.5的孔内装有一根芯轴与它配合。三个φ3.2铆接的孔与轴孔φ16.5的相对位置要准确。另外,φ22.3的内孔,除了要保证它的公差外,还要保证它的高度及其圆角半径R1.5。

该工件的年产量属于中批量,外形简单对称,材料为冲压常用钢材,采用冲压加工经济性好。

2.工件的工艺分析

该工件是属于旋转体带有凸缘的圆筒形件,其形状尺寸符合工艺性要求。φ22.3、φ16.5、

φ16mm 几个尺寸精度偏高些为IT11~IT12级,这些尺寸可用较小间隙的拉伸模具达到,因圆角半径尺寸R1.5偏小些,故需安排整形工序来保证。三个φ3.2小孔中心距精度要求较高,需采用高精度冲制,同时为保证3个φ3.2孔与批φ16.5孔的位置精度,应以φ22.3孔定位,将三个φ3.2小孔同时冲出。以达到工件的使用要求。

9.3.2.2 确定工艺方案

该零件系带凸缘的阶梯形拉深件,其总体工艺过程有以下几种,

(1) 如图9.12(a)所示,下料、落料、拉深、切削去底部、冲孔。

(2) 如图9.12(b) 所示,下料、落料、拉深、冲去底部、冲孔。

(3) 如图9.12(c) 所示,下料、落料、拉深、冲底孔、翻边、冲孔。

其中,方案(1)的零件质量高,但生产率较低、费料,当底都要求不高时,不宜采用。方案(2)在冲底前要求底部圆角半径越小越好,故需增加整形工序,而且质量不易保证。方案(3)生产率高省料,虽然小端面质量略差,但不影响使用要求。因此,采用方案(3)较为合适。

(a) (b) (c)

图9.12 外壳底都冲压方法

9.3.2.3 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

1.确定翻边前的半成品形状和尺寸

确定能否一次翻孔成形。将t =1.5mm 、R =lmm 、h =21—16=5mm 、D =16.5+1.5mm =18mm 代人下式得

m =d/D =1—D

2(h —0.43r —0.72t)=0.61 预冲孔直径为d =KD =0.61×18mm =11mm

根据d /t =11/1.5=7.3查表6.2,当采用圆柱形凸

模翻孔并以冲孔模预冲孔时,极限翻孔系数m min =0.50。

所以零件的实际翻孔系数0.61>m min =0.50(极限翻孔系

数),结论是可以一次翻孔成形。冲孔翻孔前工序件形状

和尺寸如图9.13所示。

2.毛坯直径的确定 图9.13 拉深件图

根据d 1/d=50/23.8=2.10,查表5.2得切边量Δd =1.8mm 。实际凸缘直径d p =(50+2×1.8)mm =53.6mm 。取整数为d p =54 mm

毛坯直径根据表5.4中11项结合图9.13中尺寸计算

11244.34rd h d d D p -+=

将图中尺寸代入(按中线计算),得D ≈65mm 。原材料选用板料。

3.拉深次数的确定

根据第五章所讲制件总的拉深系数m =d/D =23.8/65=0.366;制件总的拉深相对高度h/d =16/23.8=0.67;而d p /d =54/23.8=2.27;t/D ×100%=1.5/65×100%=2.31%。查表5.12得首次拉深的最小拉深系数m 1=0.4,查表5.11得首次拉深可达到的相对高度为h 1/d 1=

0.35~0.45。由于m=0.366<m1=0.4,h/d=16/23.8=0.67>h1/d1=0.35~0.45,故不能一次拉深成形,需多次拉深。经计算最后确定采用三次拉深。

4.排样和裁板方案的确定

根据材料标准,选用尺寸为1.5 mm×900 mm×1800 mm板材。为了操作方便,采用条料单排,取搭边值a=1.25mm,a1=1mm。则:

进距A=66 mm,条料宽度B=67.5mm。

如果采用纵裁法,每张板可冲毛坯件351个,材料利用率η=69.5%,横裁时,每张板料可冲毛坯件338个,材料利用率η=67.1%。因此采用纵裁比较合理。

9.3.2.4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1.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各次拉深的工序尺寸(mm)如下(按中心层计算),

d p1=54,d1=36.5,R1=5.75,r 1=4.75,h1=13.5,

d p2=54,d2=29.5,R2=r2=3.25,h2=13.9;

d p3=54,d3=23.8,R3=r3=2.25,h3=16。

2.冲压基本工序的确定

根据上述的分析与计算,该零件的冲压基本工序为: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冲预孔φ11,翻边、整形、冲孔3—φ3.2、切边。

3.工序合并方式与顺序的安排及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根据上述的基本工序,可作各种方式的组合与顺序安排,各组合方案如下:

(a) (b)

(c) (d)

(e) (f) (g)

图9.14 冲压工艺方案一

(a)落料拉深(b)二次拉深(c)三次拉深兼整形(d)冲预孔(e)翻边(f)冲孔(g)切边

方案一如图9.14 (a)~(g)所示。落料兼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冲预孔φ

11→翻边→冲3—φ3.2孔→切边。

方案二落料兼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以上工序同方案一)→冲预孔φ11兼翻边如图9.15(a)所示→冲3—φ3.2孔兼切边如图9.15(b)所示。

方案三落料兼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以上工序同方案一)→冲预孔φ11兼冲3—φ3.2 孔图9.16(a) →翻边兼切边图9.16(b)。

方案四落料,拉深兼冲预φ11如图9.17所示→(以下工序同方案一)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翻边→冲孔3—φ3.2→切边。

(a) (b)

图9.15 冲压工艺方案二部分工序

(a)冲预孔兼翻边复合模(b)冲孔兼切边复合模

(a) (b)

图9.16 冲压工艺方案三部分工序

(a)冲预孔兼冲小孔(b)翻边兼切边

图9.17 冲压工艺方案四部分工序

方案五全部工序合并,采用连续拉深,整形,冲预孔,翻边、冲小孔、落料成形。

比较上述各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二中,冲预孔兼翻边和冲孔兼切边复合模如图9.15所示,都存在模壁太薄的致命弱点,不能采用。在方案三中,冲预孔兼冲小孔如图9.16(a)所

示的复合模刃口不在同一平面上,刃磨很不方便,翻边兼切边如图9.16(b)所示复合模的刃口也有刃磨不方便的缺点。因此,方案三也不宜采用。方案四,不仅仍然存在着刃磨不便的缺点,而且在二,三次拉深中预孔会变形,使底部变薄,从而影响翻边质量。方案五,虽然能避免上述各方案中的缺点,生产率也高,但模具尺寸太大,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方案五只有在大量生产中采用才合适。方案一,没有上述各方案具有的缺点,虽然工序比较分散,占用设备和人员较多,劳动量较大,但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零件质量也容易保证。因此,在生产批量不太大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案是合适的。故确定方案一为该外壳的冲压工艺方案。

9.3.2.5 确定各工序的冲压力和冲压设备

首先根据冲裁力、引伸力和翻边力的有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分别确定出各工序所需总压力,再根据选择冲压设备的原则和工厂现有设备情况,确定设备的类型和技术规格。其计算和确定方法,参考前述有关章节。

表9.2 冲压工艺卡片

根据有关计算冲压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分别确定所需总压力,然后根据工厂冲压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工序用的冲压设备类型和规格。经计算,只有落料拉深和第三次拉深选用J23—35压力机;其他各工序的总压力都小于100kN,可以选用J23—25压力机。

9.3.2.6 填写冲压工艺卡片

见表9.2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模具冲压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内容和其原则,并通过实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思考与练习题

9.1简述冲压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内容。

9.2简述确定工序的顺序的一般原则。

9.3如习题图9.1所示,试编制该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

习题图9.1 制件

思考题答案

9.1简述冲压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和内容。

1.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

(1)分析冲压件的图纸;

(2)冲压工艺性分析;

(3)冲压加工的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分析。

2.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

3.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4.选择冲压设备。

9.2简述确定工序的顺序的一般原则。

(1)所有的孔,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变形的影响都应该在乎板毛坯上冲出,因为在成形后的立体表面上冲孔会使模具结构复杂、定位困难、操作不便,而且先冲出的孔还可作为后续工序的定位用。

(2)对于有孔(切口)的冲裁件,如果采用单工序模,一般应先落料后冲孔(切口),若采用连续模应先冲孔(切口)后落料。

(3)靠近弯曲线的孔应在弯曲后冲出。

(4)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和弯曲时材料运动两个方面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是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5)带孔的拉深件应先拉深后冲孔,如果孔的位置在拉深件底部,且孔径尺寸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在毛坯上冲孔后再拉深。

(6)对于复杂形状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的变形和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7)整形、校正、切口等工序应安排在冲压件基本成形后进行。

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参考

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 .分析设计对象 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 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制定零件工艺规程 零件的结构、技术特点和生产批量将直接影响到所制定的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详细程度,这在制定工艺路线的各项内容时必须随时考虑到。 (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针对主要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由精到粗地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可查阅工艺手册中典型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案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选择与生产批量相适应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对其它加工表面也作类似处理。 (2)定位基准的选择 根据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并综合考虑零件的特征及加工方法,选择零件表面最终加工所用精基准和中间工序所用的精基准以及最初工序的粗基准。 (3)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及零件的特征,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在各种工艺资料中介绍的各种典型零件在不同产量下的工艺路线(其中已经包括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1. 目的 对产品制造工艺文件编制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编制的产品制造工艺满足产品图纸的设计要求。 2. 范围 本文规定了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依据和程序。 本文适用于浙江金港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 3. 编制工艺文件的主要依据 3.1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 3.2产品生产纲领、计划、质量计划; 3.3相关的法规、标准; 3.4产品生产性质和公司现有生产条件; 3.5工业卫生和环境控制要求; 3.6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先进工艺技术资料。 4. 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4.1工艺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4.2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 4.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 4.4编制工艺文件应考虑安全和工业卫生措施; 4.5各专业工艺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应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4.6工艺文件中所用术语、符号、代号及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法规规定,字体应端正,文字符合国家标准简化字; 4.7在工艺文件编制中,应以文字、图示等方式明确规定工艺评定标准。不宜用方案、图示表达清楚时,可在工艺文件上标明样品评定。

5.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1产品工艺方案的设计程序 5.1.1产品工艺方案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工程师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提出几种方案; 5.1.2产品开发部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项目责任人讨论确定最佳方案,一般方案由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核,报至技术中心总监批准; 5.1.3重大项目由技术总监审核。 5.2产品工艺路线设计程序 产品工艺路线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人员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及产品工艺方案,原则上要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经过分析、优化、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报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批。 5.3专用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3.1熟悉编制工艺规程的所需资料; 5.3.2选择原材料形式和制造方法; 5.3.3选择工序中各工步的加工内容和顺序; 5.3.4选择或计算有关工艺参数; 5.3.5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提出设计明细表、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外购工具明细表; 5.3.6工位器具明细表和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等; 5.3.7编制工艺定额; 5.3.8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工艺文件。 5.4典型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4.1熟悉编制工艺所需的资料; 5.4.2分析产品零部件并将其分组; 5.4.3确定每组零部件的代表件; 5.4.4根据每组零部件的生产批量,设计其代表件的工艺规程。 5.5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过程)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5.1关键工序的确定依据 a)产品主要质量特性; b)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规程 目的: 建立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规程,明确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要求及管理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每个正式批准,投入正式生产的药品都应有完整的工艺规程。 责任: 生产部负责制订; 质保部负责审核;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管理人员执行。 内容: 1.总则 1.1工艺是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法,是把人、机、料、环四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结合起来,把静态因素变为动态生产过程的手段。 工艺方法的先进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用文字、图表或其他载体确定下来,就是工艺文件。制药工业的主要工艺文件之一是工艺规程。 1.2工艺规程是根据试制过程的技术资料,经过验证,对产品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 规格标准、包装设计、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描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产品制造的基准性标 准文件,为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制定生产指令、包装指令、批记录提供依据,也是企业各部门共同遵循的准则。 2.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和基本要求 2.1应符合本公司文件系统管理规程的基本要求。 2.2编制工艺规程必须以法定标准(即中华人民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对产品批准的注册文件(批文)为依据。由生产部试制和工艺验证结束后,会同质保部、供应部、相关生产车间组织编写和编制过程中要科学地总结试制生产和验证的经验与数据,采取先进的技术,确保产品优质,指标先进,生产安全。 2.3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定额之度、量、衡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取法定计量单位。 2.4成品名称以法定通用名为准。 2.5原材料名称一律采用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2.6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两位小数。 3.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第二章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 2.1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制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 一. 分析零件图(冲压件图)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和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人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1.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例如在零件上加工孔,批量小时采用钻孔比冲孔要经济;有些旋转体零件,采用旋压比拉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要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

冲压工艺方案制订方法谈

第8章冲压工艺方案制订 内容简介: 本章在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并通过两个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重点: 1.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程序; 2.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冲压生产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操作的方便安全,全面兼顾生产组织各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这一切就是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冷冲压工艺规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获得工件所需的基本冲压工序和其它辅助工序(退火、表面处理等),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就是针对具体的冲压件恰当的选择各工序的性质,正确确定坯料尺寸、工序数目、工序件尺寸,合理安排冲压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形式,确定最佳的冷冲压工艺方案。 8.1制定冲压工艺的程序 8.1.1制定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产品图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产品图应表达完整,尺寸标注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技术条件应明确、合理。由产品图可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装配关系、使用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制定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类型和确定模具精度。当产品只有样机而无图样时,应对样机测绘后绘制图样,作为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2.产品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情况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是指坯料形式和下料方式,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应状况对确定冲压件变形程度与工序数目、冲压力计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方法的确定和模具类型的选择。 4.冲压设备条件 工厂现有冲压设备状况,不但是模具设计时选择设备的依据,而且对工艺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先进与否是确定工序组合程度、选择各工序压力机型号、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5.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对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都有直接的影响。它决定了工厂的制模能力,从而影响工序组合程度、模具结构及加工精度的确定。 6.其它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与冲压有关的各种手册(冲压手册、冲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图册、技术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时利用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者分析计算和确定材料及精度等,简化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8.1.2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

冲压工艺流程冲压件加工工艺过程

冲压工艺流程_冲压件加工工艺过程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冲压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冲压件加工流程: 1.根据材质、产品结构等确定变形补偿量。 2.根据补偿量设计模具冲压出成品或半成品。 3.加工半成品至成品。 4.不良现象包括裂纹、起皱、拉伤、厚度不均、不成型等。 攻牙及螺纹加工: 1.内螺纹先钻底孔直径及深度(底孔尺寸根据螺纹规格确定尺寸);外螺纹先加工外圆至螺纹大径尺寸(根据螺纹规格确定尺寸)。 2.加工螺纹:内螺纹用相应等级的丝锥攻丝;外螺纹用螺纹刀车削或板牙套丝即可。 3.不良现象包括丝乱扣、尺寸不统一、螺纹规检验不合格等。 附:材料主要根据使用要求选用铜、铝、低碳钢等变形抗力低、塑性好、延展性好的金属或非金属。 冲压件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冲压件主要是将金属或非金属板料,借助压力机的压力,通过冲压模具冲压加工成形的,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 冲压件是在材料消耗不大的前提下,经冲压制造出来的,其零件重量轻、刚度好,并且板料经过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得到改善,使冲压件强度有所提高。 ⑵冲压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同模件尺寸均匀一致,有较好的互换性。不需要进一步机械加工即可满足一般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⑶冲压件在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表面不受破坏,故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外观光滑美观,这为表面喷漆、电镀、磷化及其他表面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冲压件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所以,被称之为冷冲压或板料冲压,简称冲压。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环球的钢材中,有50~60%是板材制成的,此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榨成的成品。汽车的车身、散热器片,汽锅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但凡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办公呆板、保管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冲压是高效的临蓐举措,采取复合模,异常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完成多道冲压技术操作,完成材料的自动生成。生成速度快,休息时间长,临蓐成本低,集体每分钟可临蓐数百件,受到许多加工厂的喜爱。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斗劲,存在薄、匀、轻、强的特性。冲压可制出此熟手径难于制造的带有增强筋、肋、

工艺规程编制及管理程序

工艺规程编制及管理规程 1.目的:制订工艺规程的编制规定,明确工艺规程的内容与要求以及 编制、审核、批准、修订的程序,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保 证工艺规程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正式批准,并经过验证、投入正式生产的 产品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 3.责任: 3.1.生产部负责产品工艺规程的起草,修订;同时对产品工艺规程的 执行严格负责。 3.2.产品工艺规程由生产部部长审核,质量部部长批准。 3.3.生产车间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工艺规程进行 生产、管理和控制。 4.定义: 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 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5.规程: 5.1.产品工艺规程的内容: ─品名;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全过程; ─操作工艺的操作要求; —按工艺流程详细阐明每道工序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条件; ─物料平衡计算 —各种经济指标如成品率、收率、合格率等的计算方法; ─成品、半成品、物料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 ─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

─成品、半成品、物料的储存注意事项; 5.2.编制工艺规程的若干规定: 5.2.1.每个产品应按剂型分别编制工艺规程。 5.2.2.各种工艺技术参数的技术经济定额之计量单位,应均按国家规 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5.2.3.成品名称按中国药典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准。 5.2.4.原辅料名一律采用化学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它通用别名。 5.2.5.成品、中间体、原料分子量一律以最新国际原子量表计算,取 两位数。 5.3.相关说明:由于制剂的剂型和品种繁多,可按剂型编制有关工艺 操作的通则,阐明生产过程中的共性规定,再按每个品种的技 术要求编制产品工艺规程; 5.4.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执行时,相关部门必须对相应的生产质量文件 进行核对,如批生产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等,以保证文件规定 与工艺操作相一致。 5.5.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当生产工艺变更时必须修订产品工艺规 程,以保证工艺规程与现行生产工艺相一致;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冲压自动化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设备操作安全方面的要求,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运行,特 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操作 3、职责制造部负责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及定期检修维护,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并对使用人的使用保养情况予以监督检查 4、各使用部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设备 及保护人身安全。 5、操作规程 5.1开机前,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5.2打开压缩机及干燥机开关,开启压缩空气调节系统压力:气压不足0.5Mpa压力机不能工作;离合器工作压力为0.5-0.6Mpa,由机床总进气口处的调压阀调整; 制动器制动汽缸气压为0.2-0.3Mpa,由机身左侧箱内储气筒端上的调压阀调整。 5.3检查储油泵润滑脂是否足够(油杯1/3-2/3处),并将油泵水杯积水、杂物放干净。 5.4检查送料机工作气压是否到达0.5MPa,将送料机的压力调节器旁的积水杯杂质 排放干净。 5.5检查储油泵、管接头是否漏油,损坏或有压扁堵塞现象。 5.6检查冲床靠右后侧的油泵是否有异常声响。 5.7操作前必须将控制柜上选择寸动状态,严禁用连续行程试机操作。 5.8启动主电机空转1-3分钟注意是否有异常声音。 5.9检查传动轴、飞轮、连杆连接的螺栓、防护罩有无松动,气压等仪表显示是否 符合开机条件,模具安装是否可靠,安全及各项监测装置、仪表是否正常有效,工 作区域内有无无关工件、杂物,如有异常即时停机填单报修。 5.10检查送料辊及矫正辊内有无杂物,挡料轮螺丝是否松动。 5.11检查涂油(冷却)装置中的防锈油(乳化液)是否足够,不足及时注入。 6、启动冲床

工艺设计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的编制 在生产过程中,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需制订必要的工艺规程,以利于安排生产。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就是一系列不同工序的综合。由于生产规模与具体情况的不同,对于同一零件的加工工序可能有很多方案,应当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其中最完善(从工艺上来说)和最经济的一个方案。 1.影响编制工艺规程的因素 a)生产规模是决定生产类型(单件、成批、大量)的主要因素,也是设备、 工夹量具、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等的选择。 b)制造零件所用到坯料或型材的形状、尺寸和精度是选择加工总余量和加 工过程中头几道工序的决定因素。 c)零件材料的性质(硬度、可加工性、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排列的先后等) 是决定热处理工序和选用设备及切削用量的依据。 d)零件制造的精度,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零件图上所指定或技术 条件中所补充指定的要求。 e)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是决定表面上光精加工工序的类别和次数的主要因 素。 f)特殊的限制条件,例如工厂的设备和用具的条件等。 g)编制的加工规程要在既定生产规程与生产条件下达到多、快、好、省的 生产效果。 2.工艺规程的编制步骤 工艺规程的编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研究零件图及技术条件。如零件复杂、要求高,要先详细熟悉在机器中 所起的作用、加工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毛坯的类别与尺寸,并分析对零件制造精度的要求,然后选择毛基面,再选择零件重要表面加工所需的光基面。 b)加工的毛基面和光基面确定后,最初工序(由毛基面所决定的)和主要 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在某种程度上由光基面决定)已很荆楚,也就能编制零件加工的顺序。 c)分析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在已拟的加工顺序中增添光精加工的工序。 d)根据加工时的便利情况,确定并排列零件上下不重要表面加工所需的所 有其余工序(带自由尺寸的表面的加工、减小零件质量的工序、改善外观的工序、不重要的螺纹切削等)。这一类次要工序往往分配在已设计了的主要工序之间(或与之合并),也有时放在加工过程的末尾。这时必须考虑到,由于次要工序排列不当,在执行中会有损坏精密加工后的重要表面的可能性。 e)如果有限制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的特殊条件存在,通常要作补充说明,以 修正加工的顺序。 f)确定每一工序所需的机床和工具,填写工艺卡和工序卡。 g)详细拟定工艺规程时,必须进行全部加工时间的标定和单件加工时间的 结算,并计算每一工序所需的机床台数。但有时把已拟订好的工艺规程作某些修正(例如个别机床任务太少,则有必要把几个单独工序合并成一个工序)。

压盖的冲压工艺规程毕业设计

摘要 本次模具设计是从零件的工艺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其开始是确定该模具类型为落料-拉深复合模,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拉深次数,作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以及拉深时的拉深力和压边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最后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弹簧、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 其中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钢性推件装置、弹簧的选用、导柱与导套、模柄与模架的选取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本次设计不仅让我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使我在此次设计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拉深、复合模、冲压力、冲模闭合高度、拉深力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 (4) 1.1工艺分析 (4) 1.2确定工艺方案 (4) 2 零件成形方案的确定 (6) 2.1修边余量的确定 (6) 2.2毛坯尺寸的计算 (6) 2.3计算毛坯相对厚度 (7) 2.4总的拉深系数 (8) 3 工艺计算 (9) 3.1凸、凹模间隙值的确定 (9) 3.2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10) 3.3拉深模凸、凹模圆角半径 (12) 3.4冲裁工艺力的计算 (17) 3.5拉深力和压边力的计算 (19) 3.6计算压力中心 (20) 3.7选择压力机 (21) 3.8冲模的闭合高度 (22) 4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3) 4.1凹模的结构设计 (23) 4.2 凸模和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25) 4.3 定位零件 (27) 4.4弹性卸料装置 (27) 4.5刚性推件装置 (28) 4.6 弹簧的选用 (28) 4.7 导柱与导套 (29) 4.8 模柄 (30) 4.9模架的选取及装配图外形 (30) 后记 (33)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工艺规程编制规范

目的 制定工艺规程的编制规范,明确工艺规程的内容及要求,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范围 已获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写。 责任 质量总监、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质监员、工艺员 内容 1 总则 1.1 工艺规程是指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物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1.2 工艺规程是制定批生产指令、批包装指令、岗位SOP的重要依据。 1.3 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是法定质量标准。 2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2.1 产品名称及剂型:法定名称、汉语拼音及剂型。 2.2 产品概述 2.2.1 性状 2.2.2 功能主治(作用用途)或类别。 2.2.3 用法用量。 2.2.4 规格:指药品单位制剂药量(含生药量或相当于生药量及主要成份)或最小单位重量规格(如片重、粒重等)。 2.2.5 产品有效期或企业负责期。 2.2.6 产品批准文号。 2.3 处方和处方依据 2.3.1 处方按产品法定质量标准依据“处方”项下内容编写,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处方用量。 2.3.2 制造处方系将处方用量根据生产批量按一定比例放大,处方组成不变。 2.3.3 处方依据指产品标准依据。写明产品标准出处或来源。 2.4 工艺流程图 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按工序注明主要工艺技术条件的示意图。 2.5 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按工序及工艺流程图详细叙述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参数准确、术语科学、规范、语言精炼,详细说明有关操作的方法或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6 质量监控 详细阐明质量监控点、监控频次,及监控标准,并说明监控执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2.7质量标准(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7.1 原料质量标准 2.7.2 辅料质量标准 2.7.3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2.7.4 成品质量标准 2.7.5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2.8 工艺卫生要求 指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对生产厂房、设备、容器、工具、操作人员卫生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工艺卫生、环境卫生、物净程序、人净程序、工作服要求等(可只注明相应文件编号)。 2.9 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可列表说明工艺流程中所需设备名称、材质、型号、产地、数量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10 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2.10.1技术安全:系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操作人员,防止和消除各类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10.2 劳动保护:主要指生产过程中为保护职工的健康,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2.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2.1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工时定额 劳动组织:内容包括生产该产品所需设置的车间、班组和生产班次。 岗位定员:指按生产岗位制定人员数。 工序工时定额:指工序生产单位产量产品所耗用的劳动时间。 2.11.2 产品生产周期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从投料到成品入库所耗用全部时间。其中也包括中间产品按工艺需要贮存的时间。 2.12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 2.12.1 消耗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耗用物料量。一般根据工艺验证结果的数据给定。 2.12.1.1 原辅料消耗定额=原辅料消耗量/合格成品数量×100% 2.12.1.2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包装材料消耗量/包装成品数量×100% 2.12.2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2.12.2.1 原辅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领用量×100% 2.12.2.2 包装材料物料平衡比=(使用量+结存量+损耗量+破损量)/领用量×100% 3 工艺规程的管理 3.1 工艺规程的管理应符合《文件系统管理规程》要求。 3.3 工艺规程分发原则:生产副总经理、质量总监、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相关生产车间各一份。

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与规定

1.目的 使产品生产工艺标准化,确保生产有序,保证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 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各药品品种。 3.责任范围 生产技术部、GMP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车间主任。 4.颁发部门 GMP管理办公室。 5.分发部门 生产技术部、研究开发部、GMP管理办公室、质量部、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 6.内容 6.1 工艺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6.1.1 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6.1.2 产品工艺规程由GMP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由研究开发部、生产技术部及车间的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企业生产技术部或研究开发部专人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6.1.3 产品工艺规程应有起草人、生产技术部部长和总工程师签字并有批准执行日期。 6.1.4 工艺规程的修订一般不超过五年,修订稿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制定时相同。在未满修订期而确实需要修改时,由车间提出申请,经修改须重新审核、批准,其程序与制订时相同。

6.1.5 一般的工艺或设备改进项目,由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试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情况下,经生产技术部批准、GMP管理办公室备案,出具修改通知书,注明修改日期、实施日期,总工程师盖章后发至有关部门施行,并在工艺规程附页上记载。 6.1.6 重大的工艺改革项目需组织相关人员鉴定。修改工艺规程的编写、审核、批准程序与修订时相同。 6.1.7 重新修订后的工艺规程,应进行再验证。 6.2 工艺规程编制的有关规定 6.2.1 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定额的计量单位均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6.2.2 原药材及成品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为准。 6.2.3 其它按08-GMP-CB-01001有关规定执行。 6.3 工艺规程内容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剂型、特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有效期……)。 (2)处方和依据。 (3)工艺过程及工艺流程图。 (4)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5)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重点操作复核、复查制。 (7)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8)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 (9)环境卫生与工艺卫生(厂房、设备、工具、人员等)。 (10)原辅料规格(等级),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1)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2)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3)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4)说明书、标签、产品包装文字内容及标志。 (1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 (16)设备维修、保养及使用的情况。 (17)计量器具的检查与校正。 (18)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与产品生产周期。

冲压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文件版次:第A 版 第0次修改 冲压生产工艺流程图 文件页数:第 1 页 共 1 页 实施日期:2015年07月01日 流 程 图: 编制: 审核: 批准: NO 进料 进料检验 仓库储存 冲压成型/过程控制 入库检验 仓库储存 出货检验 OK OK 生产领料 出货 OK OK 表面处理 报废 No No No No

文件版次:第A 版第0次修改冲压生产工艺流程图文件页数:第2 页共1 页 实施日期:2015年07月01日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工作总结,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行政管理干部个人总结 20XX年上半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公司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公司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行政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XX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素质 我作为一名负责公司行政管理的干部,肩负着公司赋予的重要工作职责,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把它学深学透,领会在心里,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以此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我做到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为职工群众做好表率作用,促进公司整体工作发展。 二、刻苦勤奋,全面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工作范围广,日常事物多,涉及车辆、食堂、安全、卫生等方方面面工作,工作看起来虽然细小,但都与公司的整体工作紧密相关,丝毫不能马虎。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质量,让公司领导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 (一)加强车辆管理,保障公司用车需求 我分管公司6辆汽车,按照公司车辆管理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行车安全。一是抓好驾驶员管理,要求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交通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驾

冲压工艺知识.doc

冲压工艺设计流程 冲压生产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操作的方便安全,全面兼顾生产组织各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这一切就是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冷冲压工艺规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获得工件所需的基本冲压工序和其它辅助工序(退火、表面处理等),制定冷冲压工艺规程就是针对具体的冲压件恰当的选择各工序的性质,正确确定坯料尺寸、工序数目、工序件尺寸,合理安排冲压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的组合形式,确定最佳的冷冲压工艺方案。 一、收集并分析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 1、原始资料的收集: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冲压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条件;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状况;产品的生产批量;工厂现有的冲压设备条件;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其他技术资料等。 (1) 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要求 产品图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产品图应表达完整,尺寸标注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技术条件应明确、合理。由产品图可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装配关系、使用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制定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类型和确定模具精度。当产品只有样机而无图样时,应对样机测绘后绘制图样,作为分析与设计的依据。 (2) 产品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性能及供应情况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是指坯料形式和下料方式,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应状况对确定冲压件变形程度与工序数目、冲压力计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3)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 产品的生产批量及定型程度,是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方法的确定和模具类型的选择。 (4) 冲压设备条件 工厂现有冲压设备状况,不但是模具设计时选择设备的依据,而且对工艺方案的制定有直接影响。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先进与否是确定工序组合程度、选择各工序压力机型号、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依据。 (5) 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对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都有直接的影响。它决定了工厂的制模能力,从而影响工序组合程度、模具结构及加工精度的确定。 (6) 其它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与冲压有关的各种手册(冲压手册、冲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图册、技术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时利用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者分析计算和确定材料及精度等,简化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如何正确选用冲压材料 (1)冲裁工序不宜使用脆,硬性材料 冲孔,落料及切边等冲裁工序,不宜使用脆性及硬度过高的材料。材料越脆,冲裁中越易产生撕裂;材料过硬,例如高碳钢,冲裁断面平面度很大,对厚材料冲裁尤为严重。弹性好,流动极限高的材料,可以得到良好的断面。尤其像低锌黄铜等软材料,能冲裁出光滑而倾斜度很小的断面。 (2)弯曲工序不宜使用高弹性材料 弯曲工序不宜使用高弹性的材料。材料的弹性越大,弯曲后成形件向原来状态方向的回弹越大,致使工件达不到预定形状,需要多次试模,修模。弯曲工序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塑性,较低的屈服点和较高的弹性模量。前者保证不开裂,后者使工件容易达到准确的形状。最适于弯曲的材料有低碳钢,纯铜和纯铝。 (3)拉深工序不宜采用塑性差的材料 由于低塑性材料允许的变形程度小,需要增加拉深工序及中间退火次数。拉深用的材料要求塑性高,屈服点低和稳定性好。拉深材料的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越小,则拉深性能越好,一次变形的极限程度越大。常用于拉深的材料有低碳钢,低锌黄铜及吕合金,奥氏体不锈钢。 (4)冷挤压工序不宜使用高强度,低塑性的材料 冷挤压不宜使用机械强度高,塑性低的材料,以免增加变形抗力及产生裂纹。冷挤材料要求有高塑性,低屈服点及低的加工加工硬化敏感性。最适宜的材料有纯铝及 - 1 -

第八章 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 复习题答案

第八章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冲压件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的准备、各种冲压工序和必要的辅助工序。 2.制定冲压工艺过程之前必须明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了解冲压件的结构在机器中的装配关系及技术要求、原材料的规格状 态、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设备的技术规格、工人的技术水平。 3.在伸长类成形中,变形区的拉应力占主导地位,厚度变薄,表面积增大,有产生破裂的可能性。 4.实践证明,变形坯料各部分的相对尺寸关系,是决定变形趋向性的最重要因素。 5.提高伸长类成形的极限变形参数的办法有提高材料的塑性、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消除坯料的局部硬化或其它引起应力集 中而导致破坏的各种因素。 6.提高压缩类成形的极限变形参数的办法有提高传力区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区的变形抗力和摩擦阻力。 7.“弱区必先变形,变形区应是弱区”是冲压成形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规律。 8.在需要经过多道冲压工序成形的零件中,为使每道工序都能顺利进行,就必须使该工序应变形的部分处于相对的弱区。 9.在制定冲压工艺的过程时,对零件图的分析包括冲压生产的经济性分析和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0.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否则都 应该先冲孔,后弯曲,以简化模具结构。 11.在工序顺序的安排上,如果工件上存在位置接近、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应该先冲大孔,再冲小孔。 12.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13.对于大中型和精度要求高的冲压件,冲压时一般选用闭式压力机。 14.对于大中型或较复杂的拉深件,常采用双动拉深压力机。 15.对于批量小、厚度大的冲压件,常采用液压机。 16.对于精冲零件,最好选择专用的精冲压力机。 17.对于中小型冲裁件、弯曲件或浅拉深的冲压件,常采用开式曲柄压力机。 18.对于大批量生产或形状复杂、批量很大的中、小型冲压件,应优先选用自动高速压力机或多工位自动压力机。 二、问答题、 1.冲压工艺过程制定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冲压工艺过程制定的一般步骤如下: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2)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方案。(3)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4)选择冲压设备。(5)编写冲压工艺文件 2.确定冲压工序的性质、数目与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冲压工序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同时需要考虑工件的变形性质和具体的生产条件。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从工件图上直观的确定冲压工序的性质。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工件图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其工序性质。 冲压工序的数量主要根据工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质确定。在具体情况下,还应该考虑生产批量、实际制造模具的能力、冲压设备的条件以及工艺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冲压工序的顺序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的要求、工序的性质以及材料变形的规律进行安排。 3.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的原则是什么? 在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冲压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形状特点、尺寸精度以及模具的制造能力、现有冲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的要求等,来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如果工件的生产批量小,可以考虑采用单工序的简单模具;如果工件的生产批量很大,应该尽量考虑将几道工序合并在一起,采用一次可以完成多道工序的复合模或级进模结构。 4.怎样确定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 (1)对某些工序的半成品尺寸,应根据该道工序的极限变形参数计算求得。(2)确定工序件的尺寸时,应保证已成形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再产生任何变动,而待成形部分必须留有恰当的材料余量,以保证以后各道工序中形成工件相应部分的需要。(3)工序件的形状,应具有较强的抗失稳能力。(4)确定工序件的过渡形状与尺寸时,应考虑其对工件性质的影响。

汽车冲压工艺介绍,汽车冲压工艺流程【详解】

汽车冲压工艺介绍,汽车冲压工艺流程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包括冲压、焊装、涂装、装配。这里简单介绍汽车的汽车冲压工艺技术。一辆汽车从无到有,车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无数零件,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下面主要介绍汽车冲压工艺特点,汽车冲压工艺流程。 汽车制造过程 何为冲压?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说到冲压,就先说说其主要用到的设备冲压机和模具还有一些其他的运输设备。在冲压车间中这两个设备最值钱,现在要投资一条冲压生产线至少上亿了。那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是模具制造和模修。我们先来看下这些设备的图片。 冲压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拉伸模具对钢板成型。冲压机械压力机是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中冲压工艺最主要、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它主要是依靠压力机的压下能量作功于模具中的钢板,使之成形,变成汽车车身的壳体。 冲压线中各个冲压机的性能参数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接下来同样为提供几张图片,让大家对汽车冲压模具有更感官的认识。 汽车冲压模具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汽车工业,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中,平均一个车型需要冲压模具2000套左右,其中大中型覆盖件模具近300套。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

展方向之一。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目前,模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将模具结构草图作为有力基础,绘制总装配图。装配图中,零件之间关系应清晰明了,相关剖面图、投影图等应得到呈现,画出工件图,注明相关要求,填写零件明细。模具工作零件在制作环节有一定的标准,在计算、定位、压料、紧固等方面都应依规范行事。若壁厚冲头较小且长、凹模偏薄,应强化校核,确定凹模的尺寸、结构,进行设计,依照周界模架的选用,以确保模具的闭合高度、大小、压力适应于相关设备,并画出模具结构的相关草图。汽车冲压工艺之冲压模具 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轿车大型覆盖件制造的大型冲压线已经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为满足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需要,国内知名压力机生产企业进行了高性能单机连线压力机的研制生产。先后研制了具有大吨位、大行程、大台面,以及大吨位气垫、机械手自动上下料系统、全自动换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触摸屏监控系统,生产速度快、精度高的冲压设备。这些单机连线设备已先后装备了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多条大型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并正在向更多的汽车厂和国外公司扩展,充分满足了汽车快速、高精度及高效的生产要求。 结合冲压力需求、模具闭合高度及结构、零件特质、冲压工序特质,以现有设备的考虑为基础,将设备的选择与模具设计工作建立关系,确定设备所需数量,选择设备类型。若设备不大,冲压力的计算结果偏小,但是模具尺寸较大,则可选择偏大的设备,是模具的尺寸及结构适应于设备的闭合高度及漏料孔大小。对模具的设计则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使冲模平衡,则需使模柄轴线发挥作用,将冲模压力中心重合于压力机滑块中心线,防止非常规磨损;二是对拉深模具,需计算拉深功,校核电机功率;三是在弯曲以及拉深工序中,工程偏大,为了使取出工件以及防止毛坯更便捷,需校核压力机行程,保证行程在特定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