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实践活动课题名称:走进春节

组长:时间:?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4-6人为宜) 一、活动背景分析: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方法:

1、活动时长:5周

2、活动方法:上网查资料、采访、查阅书籍、摘抄、图片、照片

三、活动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讨论制定出初步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

阶段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我们各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以下三个主题:

A、春节的由来;

B、春节的习俗;

C、春节诗歌、对联欣赏

活动方案表格: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务分工,制定了小组的活动计划表

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阶段三: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着称的中国,

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10、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附相关春节习俗图片:

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关于春节的诗歌、对联

(一)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对联:

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横批:喜笑颜开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附相关对联图片:

五、活动体验

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形式把大家的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学会了如何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怎样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团结合作完成任务。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实践活动课题名称:走进春节 组长:时间:?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4-6人为宜) 一、活动背景分析: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务分工, 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小学语文老师实习调查报告

小学实习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2017年2月20日至4月14日,根据学院里的统一安排我很荣幸的被分到解放路小学郁洲分校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我这一个学期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郁洲小学领导、老师及带队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业组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徐老师和陈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的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小学语文这门课而言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更为我将来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 二、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究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二)调查方法 以我实习的二年级为主要调查对象,对老师及同学上课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适当做询问调查。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经过两个月的相处,我发现二年级的语文教师的三位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普通话标准,基本都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虽然其中一位老师陈老师由英语老师转教语文,但教学水平尚佳。在教学方法方面,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会采用讨论法、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而不像以前那样只采用问答法、讲授法,会注重学生的自我解读、交流讨论和习惯养成。 在教学设备方面,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经常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方便,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其中不乏存在弊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缺乏对于文字的基本感受力和想象。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影像,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常常会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而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尤其是低年级,第一课时识字写字就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老师都直接将生字词搬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结合图画去看,虽然增强了形象记忆,但是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基本不会动手去写,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单单依靠先进的设备。学校的设备都是白板,对于示范写字来说没有粉笔写字那么有效果,一些老师会在白板上贴田字格黑板贴进行写字示范,有效的进行了识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也有帮助,而有些教师甚至从不示范写字。 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就单个人而言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要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耐心,并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每天都会检查预习情况,良好的预习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作业要求方面,老师们全都能做到及时批改挨个找学生进行改正,效率极高。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导语:建议家长带幼儿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体验节日的快乐。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 一、实施对象:三班全体

关于教师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459-98 关于教师社会实践报告范 本(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教师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实践的历史。社会实践对人类的发展有着终极重要的意义。人类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教育、成长和发展。 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教师自我教育、健康成长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需要,也是办好教育的普遍规律所在。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二○○五年七月十二日至七月十八日,华北电力大学组织青年教师赴江西省,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井冈山、南昌、庐山等地瞻仰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所有青年教师亲身感受了革命前辈的足迹,目睹了革命先烈众多的文物,重温了那段光辉峥嵘的历史,倾听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教育深刻。 一、作为青年教师,应当了解历史 历史是人类珍贵的记忆,蕴藏了丰富的智慧。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浩瀚慧海,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作为青年一代,要了解历史,从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从中学习丰富的知识、思想和文化;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爱国的热情。中国近现代史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血泪斗争史,有助于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更能使青年一代鉴往知今,更好地指导他们设计自己的未来。 1. 庐山的历史和人文 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在其不朽卓著《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

走近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走近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通过假期实践活动,了解我国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我国春节习俗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活动形式: 1、进行春节的来历、春节风俗、拜年的礼仪、对联、元宵节来历、春节诗词调查活动; 2、画春节和收集对联、福字、窗花活动。 三、活动组织形式: 1、画春节和收集对联、福字、窗花活动由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2、春节的来历、春节风俗、拜年的礼仪、对联、元宵节来历、春节诗词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完成。 三、活动过程: 通过对活动的了解来看,每个同学都能按照学校安排,认真完成实践活动。 在春节的来历、春节风俗、拜年的礼仪、对联、元宵节来历、春节诗词调查活动中,学生从节日的由来、节日习俗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利用报刊、网络、了解父母等形式搜集了与该节日有关的诗词等知识,还根据自己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与体会。 四、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达到了以下目的: 1、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许多学生之前只知道过年、过十五,却不了解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等有关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这些常识有所了解,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2、热爱我国传统文化。 看到大多数学生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买红包、购新装,感受他们对做这些事的理解和乐趣,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反映和家人去超市大采购,近七成的同学在家人的带动下学包饺子,还有及少数孩子居然在老人的教导下学做肉圆子,近二十多名学生反映在采办年货的实践中知道了好多民俗习惯,例如一定要买鱼,因为“年年有余”;要买窗花对联,要倒贴“福”字,因为“福到了”;知道肉圆子是年夜饭的必备菜式,因为象征“团团圆圆”。

家乡美味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的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指导思想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五、活动设计背景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乡各不相同,家乡的美食与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家乡小吃品种丰富,风味各异,学生对家乡小吃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开学后,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些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吃作为点心来到学校,当问及他们这些小吃的来历及制作方法时,却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何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走近家乡小吃,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呢?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走近家乡小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六、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能力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七、活动准备 美食、介绍牌、制作过程拍照、每人一副碗筷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将自己与父母制作美食的过程照片选择两幅发给张老师,老师将选择有特色的照片传至QQ群与大家共享。 (二)现场美食PK秀活动 根据教师安排好的区域分组摆放“作品”,并放置作品介绍牌。根据分好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摆放美食和介绍牌,美食需要家长和孩子在家里提前做好;介绍牌学校发到孩子手里后,家长和孩子将其制作好,内容自由设计。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说明

《快乐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题课确定研究主题 师生谈话 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 生:(大声:想)课件欣赏相关中秋节的图片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对,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 ●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 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各组选择研究主题。分析讨论定下研究计划并完成表格。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 1.习俗调查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2.月饼调查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居住地域或自由组合,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3.巧手作坊 (1)写一写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研。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二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研,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调研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执教者苏玉斌 课 时 1课时所属教材目 录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 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

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 节日?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生:……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学生观看欢 度春节的画面 通过与学生交谈,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演示课件,以生动的欢度春节画

教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教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我就要走上社会了,离开生活四年的大学校园了,一时我有一点不舍,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聚散总有时,只能期望自己将来的生活比现在还要好,那样的生活才是进步,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回想毕业之前两个月的教师实习,我一直难以忘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年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师范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近两个月的实习,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叫上瘾了。 近两个月的实习,令我感慨颇多。我实习的班级是二年级201班,一大群八、九岁的小孩子,又可爱,又活泼,又好动,又调皮。记得我刚到课室的第一天,下午就有的同学送了自己画的画给我。我非常感动。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

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她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的方法。如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课堂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错,有几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上我的课时认真多了,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八、九岁的小孩子很好动,而且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这样很容易开小差,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给每个小组在黑板上加小红花,哪个小组认真听课,就给哪个小组加小红花,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果然好。以前常常因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回民小学四年(4)班的全体学生共51人;指导老师主要为该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2个课时,课外实践6个课时;课内活动安排综合实践课上进行,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课余时间进行。 2、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用课堂两课时:“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 开题活动课:通过观看庆祝节日的录像。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个节日。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分组研究。 方案设计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活动方案表。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 方法指导课: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快乐的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快乐的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洋节日”进入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生活中,例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在“洋节日”的包围下,春节一直保持着它的崇高地位。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年末将至,春节的气氛也开始变得浓郁。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春节有更全面的了解,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 感,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 三、活动总时间 一月份至四月份:持续将近7周的时间 四、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五、活动过程 (一)、个人调查 准备阶段一活动时间一个课时(寒假之前)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 主题提出: 过了元旦,2013年的画卷已经展 开。迎面而来的就是我们美好的寒假, 还有最美妙的节日------春节。观看这 一组照片,看完之后说说你的感想。 (ppt展示)

今天,我们就要实行“走进春节”计划的第一步---个人调查。 师生展开讨论:师:以往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如果你去调查,你会调查什么? 【学情预设】春节,大家都会吃什么?怎么过的? 确定大致内容: 观察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你身边的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实施阶段活动时间一周---两周(寒假) 活动地点学生自己家、邻居以及亲戚家 活动内容 1.观察自己家里和邻居家还有亲戚家过春节的方式 2.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自己设计调查表格,并整理结 果。 3.根据调查内容向家长进行访问。 (二)、小组合作 准备阶段二活动时间二个课时(开学之后)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 个人汇报: 教师选择几位学生在课堂上以图片、 讲述的方式汇报个人的调查结果。 主题提出: 师:在个人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我 们大致清楚了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 那老师想问一下,对于春节你知道了 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习俗、食物、由来、传说) 分解主题: 活动主题确定好了,各个小组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围 绕春节展开了四方面的研究,形成了 四个子主题。分别是: ①寻根春节与现今的春节(研究端 午节的历史、来源与发展) ②活力春节,魅力春节(研究端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春节》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春节》活动方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2.情感与态度: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过程与方法:学习制定活动方案,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 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前后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支黑色的彩笔,一张30cmX10cm的长方形白色卡纸,准备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活动方案空表。(见附件1) 活动过程: 一、激趣生疑,引入主题 1.同学们,寒假就要来临了,春节也快到了。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有特色、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你们对这个节日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吃好吃的、包饺子、收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扭秧歌,游花市,逛灯会) 2.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过春节,对春节也有所了解。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出示课件:展示各种习俗)怎样才能更加了解我们的这一传统节日呢?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走进春节,领略春节民俗文化的魅力,传承春节文化的内涵。(板书:走进春节) 二、问题筛选,确立主题。(活动一春节文化知多少) 1.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关于春节,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写下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写好的同学可以贴到黑板上。 2.下面我们再来看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指板书),如果就这些问题单独来开展活动,肯定是单一的、零碎的、不完整的。但是如果能够有效整合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来开展活动,这才是最有效的。同学们请看,我们可以把这些些问题怎样进行整合呢?谁来说说。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4个方面):去掉重复的;选择能研究的;删除没有研究价值的;合并相近的。 (学生把问题随便贴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把问题移动到一起:)比如我们可以把贴春联、大扫除有什么来历?为什么把“福”字倒贴?南方和北方过年有什么不同?过去与现在过年的风俗习惯、庆祝活动有什么变化?这几个问题都是和春节习俗有关的,我们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来进行研究。(教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精选多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1500字左右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1500字左右 2014-2-2 21:08 提问者: shichejuban | 浏览次数:5132次 我来帮他解答 推荐答案 2014-2-6 17:21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 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而从上世纪80年 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 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正式展开。作为 矛盾的两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有不同点,又同时有着相同点。 差异: 一、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选拔淘汰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活动、劳动教育。 二、功能差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校能够紧密地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对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构建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的教育体系和目标。 三、个性发展差异,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重视,而素质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浓浓年味永久传承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浓浓年味永久传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给小孩添置新衣服。 到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岁,当新年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以后的几天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我们对这个 节日了解多少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年味,并不断传承,我们就决定开展《浓浓年味永久传承》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二、活动目的: 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 儿女最期盼的日子。 2、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 近新年,研究新年,认识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 3、亲自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行参观、调查、访问,还 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4、通过手抄报、摄影、绘画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继承与发 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 1)回溯历史渊源——春节的来历 (2)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包饺子、年夜饭 (3)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办年货、扫尘、贴春联、拜年、放鞭 炮、接财神

(4)爱心暖春。通过向亲朋好友、孤寡老人送春联、拜年走访亲友、 合理利用压岁钱等传递春意。 三、活动过程 第一、春节的来历调查。 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走向图书馆,搜 集关于春节的资料,最后进行加工整理,编写小报,供大家欣赏。第 二、饮食习俗调查。 该组成员可以到食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了解春节期间人们的购物情况。重点要参与家庭准备春节的活动:蒸馍,做豆腐,炸油包,包饺子等,了解春节人们喜爱的春节食品,感受浓浓的年味。 第三、春节风俗习俗。 参加的学生成员可以走街串巷,到各大商场、超市进行现场调查、 采访,向家人询问春节习俗,并参与到了解春节前后最受人们欢迎的 春节饰品,如中贴对联、窗花、大红“福”字,培养动手能力。 第四、春节新想法调查小组。 该组成员到社区和街道走访人们对一些春节习俗的新看法,过年能否与 家人团聚等,你过年时放鞭炮吗?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 成吗?你收到过压岁钱吗?你是怎么花的?传统文化该不该 丢?等问题可以探讨。形成自己的资料。然后通过表格、小报汇报学 习成果。 第五,爱心暖春。

中小学教育调查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中小学教育调查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正式版

中小学教育调查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XX年的1月,今年的寒假如期而至,在心中孕育了很久的想法终于要实现了,不乏有些激动,这个想法呢,就是对我的家乡和唐山市区的部分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情况及计算机开设情况进行调查,作为教育技术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这将是个极大的考验。 这次的调查实践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17个,初中生21个,高中生10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亲访友和家教之余完成,访谈内容围绕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教师授课,学生喜恶情况及计

算机开设情况展开,这次调查既丰富了假期生活又增长了见识,可谓一举两得。 放假开始的前十天,我并没有立刻返家,而是在市区找了几个家教工作,为我的调查做了铺垫,于是对家教的几个孩子进行了访谈,回家后借助走亲访友之际,又对很多孩子进行了访谈,综合所有谈话内容,得出以下结果: 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支持,几乎中小学的全部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运用情况各有不同。 从小学来看,城市中的实验小学比农村中的普通小学应用情况要好,私立学校为提高招生率,多媒体应用情况较公办学校要好,在部分学校中多媒体只是摆设,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教学设计 鄯善县育才学校张华 基本信息名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执教者张华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材 审定委员会2014年审查通过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

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走进家乡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实施对象:三(2)班全体同学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吃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活动,能对于活动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吃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