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案例分析

教案设计案例分析
教案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一年级上册P34《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B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答:从问题的目的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目的性或者说太过于开放,没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师要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开放了,但是在开放的基础上,没有了指向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只是讲出自己看见的,但与本课的教学却是没什么关系的一些零碎信息,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这一倾向时却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而是任其发展过了五分钟还是没讲到教师所讲的点上,这样虽说有了开放性,有了民主性,但是对本课的教学失去了可用性。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开放性,但也要适当的要有指向性,比如“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他们各有多少个?”,这样

的提问才有目的性与开放性。[A1]

2、[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

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

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答:《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

生合作交流,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恰当的。[A2] 因为合作必须建立

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成效的。

但该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发现有一个小组得出计算

方法时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在时机上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做法是不

得当的。[A3] 因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交流的时间和

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只有大部分的学生或普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后才能宣布合作结束。[A4]

3、[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

断:

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③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

的……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由于学生不同的

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能力水平,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

的解题策略。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

不再是一个依赖教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同时算法

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是不矛盾的。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探究

学习的过程中。应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的方法

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

自己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应当加以肯定与

鼓励。

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用不同的解题

策略解决同一道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

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

创新的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

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应该

提倡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算,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实

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5] 但是教师应致力于让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差距,从而选择最恰当的

方法来解题,达到算法最优化。[A6] 因此,本案例中,教师还应该

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屏弃学生自己低水平的解题策略,让学生

自己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解题,实现算法优化,从而为以后的学

习奠定基础。[A7]

4、[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①(5+)×(2+)

②5.8×2.5

③×,

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

[案例分析](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

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

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

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

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分数的意义”

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

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

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

‘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

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

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

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

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

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分析](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

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

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3、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

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

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

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

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

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

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

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

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

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

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

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

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

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1. 学习小数加法,先安排整数加法的内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激

活学生已有的多位数加法的经验,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心理趋向,

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新知的同化。但这样一来,就降

低了探索的难度,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问题也就没了挑战性。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审题到列出算式的过程,确

保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交流。先做后说,把教师的教

建立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会更深

刻。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解读教材,可以让写生在解读过程中

进一步明晰思路,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对于理解不到位的,通

过读书可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3、讨论各种算法的共性,是为了突出算理:相同单位的数量才能

相加。

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

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

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上课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

已有经验,竟然学生大部分都能正确口算了,为什么还要为了追求

算法多样化而让学生经历摆小棒的实践操作过程呢?真的要摆一摆,可以采用让一个学生上前来板演,没必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这

个操作过程了(也许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之前早就经历摆小棒的学习

过程了)。

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堂

需要,可以删除这个操作活动。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猴妈妈分饼”的故事(多媒体呈现):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

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

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急

着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

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

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

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

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

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

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

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

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

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

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

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

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

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

85克的情况呢?

案例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

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

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

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

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

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

成效的。

现象1中,由于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尽管教师安排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时机把握得不好,不可

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现象2中,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会理想,有的学生会继续

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会互相玩计数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学习的情境之中,因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现象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汇报的数据是否正确,

那么他的数据的惟一来源就是测量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做记录。这不仅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严谨科学

态度的养成问题,更在于小组里没有明确的分工,因而也就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一来,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就被抹杀了。

专题教学案例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专题教学案例设计 专题教学案例设计姓名: 王立环学校: 通州二中执教年级: 高三使用教材: 选修课程性质: 选修课题: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专题由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改革想到的一、选题理由在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学科将突出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与重要地位,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分数都大幅提高。 而我们所要面临的 2019 年高考,肯定会在命题上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以向 2019 年的高考全面改革靠近。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很有可能要增加考试的内容。 长期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以单首诗歌的形式出现,其实,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考查鉴赏能力、考察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考查方式。 诗歌的比较鉴赏,在命题方式上给了命题人更大的自主空间,在信息和难度上有所增加,便于对学生的考查。 1 / 19

作为教师应对此类试题作好指导练习,以便学生面对此类试题时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辅导时,我特意安排了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专题,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应对 2019 年高考改革的前期试水。 二、程序设计 1、前期准备① 知识准备: 学生已进行专题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和专题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及阅读延伸的学习。 ② 布置小组自主探究的前置性作业: 全班学生分成八组,每组的同学自愿选择一种诗歌题材作为自己的主要探究内容,要求围绕同一题材选取教师给定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鉴赏,鉴赏时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写景诗、咏物诗、思乡怀人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③ 比较鉴赏的角度推荐:内容、情感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意象、意境比较。 ④ 选取比较角度后,自主探究,总结自己探究的结果,可以是文字性总结,也可以是幻灯片的形式。 ⑤ 自主探究时间安排: 一周(课下进行) 2、实施过程⑴课上组内交流讨论要求:把自己一周自主探究的成果进行组内交流探讨,组长负责指挥

4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

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混搭的精彩 项目面积:98m 2 项目户型:两室两厅 项目地址:陕西西安曲江·首座国际公寓 项目主要装饰材料:多乐士乳胶漆,红橡木油白,全抛釉砖,木地板,马赛克墙砖,墙纸,铁艺及鲜花等 项目风格:此房居住者是一对新婚夫妇,都比较年轻,他们对家装有着相近的见解和偏好,比较喜欢时下的现代风格,尤其是女主人在与设计师交流时特别强调了其对时下正流行的碎花﹑铁艺制品的钟爱,设计师采纳了主人的意见,考虑到如今年轻人面对社会的巨大压力,混搭上田园风气,用无比清爽淡雅的色调,配上有生气的碎花花纹和清新脱俗的布艺,再加之一系列精致而有特色的铁艺制品作为整个设计的点睛之笔,以此营造出一套极具现代色彩而又温馨舒适的小窝。“特别感谢设计师为我们精心设计的小窝,每天上班劳累的时候,回到家打开门的一瞬间,看到的第一眼是这样的环境,你是否精神百倍,所有的烦恼都留在了门外?是的,就是这样,回到家,再不好的心情都会抛之脑后,这是设计师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礼物!”以上是女主人发自肺腑的感慨。 一、装饰色彩分析: 在现代的欧式田园风格室内设计中,色彩无疑是能表现出整体效果是否好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田园风格在色彩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暖色调为主: 淡淡的橘黄,嫩粉,草绿,天蓝,浅紫色……清淡的,水质感觉的色彩,能够让室内透出绝对自然放松的气氛。这个设计作品就是紧紧抓着田园色彩标准,多使用嫩粉,草绿,橘黄等令人感到舒适温暖的暖色系。如右图:① 在家具选择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家具的洗白处 理及配色上的大胆鲜艳。洗白处理使家具流露出古典家具的隽永质感,黄 ① 嫩粉与草绿结合的藤蔓型碎花

色、红色、蓝色的色彩搭配,则反映丰沃、富足的大地景象。如右图:① 选择浅木色或象牙色的家具,局部配以带有淡彩(淡绿淡蓝效果尤佳)的、贴近自然界色彩饰品点缀。如下图:②③④⑤ 用上也真是用心斟酌了。 田园风格重在对自然的表现,家具则呈现出了田园生活优雅的一面。家具以白色、原木色为主,材质多使用松木、椿木,并由传统工匠纯手工雕刻制作,家具中出现了各种的卷曲弧线及精美的纹饰来诠释优雅的田园风格。家具颜色也可以考虑多样性混搭,白色家具配一些木色家具.建议木色家具不要配饱和度太高的那种橘黄色咖啡色家具,搭配起来难度比较大,搭配的不好很难看,选择一些偏灰素一点的木色,带点做旧的更好。本设计中家具的颜色选用了浅灰木色,与白色搭配在一起很协调,且能给人舒适放松的感觉。浅木色木地板与白色家具的色彩碰撞也是这个设计的大色调,配以黑色与浓度稍高的绿色的跳色,平淡中不乏惊喜。如图⑥ 另外白瓷器皿,透明的绿色玻璃都是很有用的“提神”工具。如图⑦ ⑦白瓷器皿③象牙色书架 ⑤象牙色家具——睡床 ①淡绿色清新条纹布艺沙发 ②象牙色陈列架和浅木色座椅④象牙色家具——厨房橱柜 布置田园家饰时,一定要避免相邻物品间色彩太过接近。比如浅木色和嫩绿色都带有黄色的成分,所以容易造成没有色彩差别的感觉,空间层次也因此含混不清。这时候可以考虑选择浓度较高的绿色。如图③:在书房选用了浅木色的木质地板后,书架上的绿色就放弃了同样带有黄色成分的嫩绿色进而对色彩的运用掌握的炉火纯青了,做设计时在对颜色的选 ⑥色彩的碰撞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其实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考虑他们不同的要求,设计出一套属于他们的小房。由于现在的房价上涨,室内设计的趋势也跟着经济不断的变化,现在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的是功能性原则。 有一套美式小房就是有超多储藏空间,它是一套两层的小房子。我就以这套房子为例谈一下室内设计我们应该了解的几个方面。 平面图 一层的空间分布功能以会客就餐为主,装饰大方简洁,属于地中海风格。 收纳空间特别多,设计师没浪费任何一个角落。 利用了凹入空间,楼梯就是一个柜子,内设一个凹槽放冰箱:而且厨房、餐厅以及客厅利用了开敞空间,让主人入门就感觉到一个宽大而明亮的空间,给人一种开朗、活跃的感觉。 二层功能布局主要以休息、睡眠、起居为主。 二层分为主卧和次卧,主人房空间宽敞明亮,温馨典雅,满足了主人的生活情趣。次卧虽然比较小,但是运用地层高差来分出房子的区域。 利用了过道设计了半截书柜的写字桌,充分利用了空间。 效果图 这房子主要是为一对夫妻和未来小孩设计的温馨之家,它不仅仅是是一种 建筑形态,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居住意境。我打算从客厅、餐厅、过道、卧室等方面给大家介绍下这套地中海风格的房子的设计概念。 从家具的陈设,家居的用色,灯光照明,空间分布等来诠释这套房子的特色。 (一) 客厅效果图 个人分析 个人分析

装饰用色 茶几根正苗红,影响着客厅的调子, 和客厅自制家具木色的差异正好丰 富了客厅的色彩,让颜色更丰富,对 比更细腻,不会让一色的家具把客厅 变成某个家具商的展厅,而不是自己 的家了。 觉。楼梯下是暗 更添声色。 巧妙设计,让客厅变得格外有温馨 如何把空间有限的小客厅打造成功能齐全的生活小区,就要在布局上煞费心 机,充分展开想象力去布置每一处细节。 整个客厅的柜子特别多,足够了收纳空间,电视柜下的六个暗藏抽屉,暗藏 楼梯储藏柜也很好得利用了空间,还装饰了过道的美感,是过道的重头戏。 (二)餐厅的效果图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 这是人美版第九册的内容——《动物的脸》,这一课属于美术的造型·表现的范畴,随 着新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有效目标的达成。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 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 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情境】 课前我制作看漂亮的课件,以加强上课的效率,并把课堂结构调整为观察体验、欣赏探索、示范讲解、创作练习、拓展评价五个步骤。学生在看完老师展示的有关动物的图片和自己的体验后,对描绘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不仅对用中国画的工具作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分析】 (一) 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 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80%来自视觉。所以形象丰富、生动的图象是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色彩的感受、形态的体验、情景的触动,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有效地学习状态。 本堂课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喜爱的动物后,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画下来。于是我有紧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体验的教学环节,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动手尝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 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 (二) 运用合理化引导观察 在引导学生欣赏黄永玉的《猫头鹰》的国画时,我特意出示了猫头鹰的图片和国画作品放在一起,并让学生找出猫头鹰的特点,并和画作《猫头鹰》进行比较,看看他们的异同点,并理解画家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并极大激发了学生创作兴趣,使课堂有声有色,富有童趣。 (三)树立多元化评价 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的三位一体化,每个人的不同角度出发,使评价更丰富, 更多元化。而目前美术公开课有些忽视学生作品评价,《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评价是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叙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

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

教学案例设计说明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案例设计》使用建议 一、编写思想 本书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最新理念--“以人为本,在做中学,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使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而编写。旨在给广大教师提供优质、详实的教学案例范本,使教师认识到把实践、体验、探究和使用英语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希望广大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的参考可以学会分析教材、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重点的处理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等等)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案例,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更好的实现英语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总目标。 二、教案概述 本次九年级的教案的编写仍然采用以Section为编写单位的方式(个别特殊案例编者采用了跨Section整合的方式。),每个Topic包含四份教学案例。教师可根据当地的英语课时安排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教案的分拆和整合。本次编写不再采用以往Introduction—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Practice —Production比较固化的五步教学法,而是根据Section A、B、C、D各自不同的课型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stage和step)。三、体例结构 Ⅰ. Material analysis 教学内容分析,中文呈现。对本Section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概述本section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达成。 Ⅱ.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2.Skill aims 3.Emotional aims:(optional) 4.Culture awareness: (optional) 5.Learning strategies 教学目标,中英文呈现。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五个

教学案例分析设计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个性,倡导一种自主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己读,自己想(即:自读感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自主地去捕捉、

建筑法规案例分析[1]

1)事件描述 某县级市一乡村修建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办公住宿综合楼,乡上个别领导不按照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自行决定由一农村工匠承揽该工程建设。工程无地质勘察报告,无设计图纸(抄袭其它学校的图纸),原材未经检验,施工无任何质量保证措施,无水无电,砼和砂浆全部人工拌和,钢筋砼大梁、柱子人工浇注振捣,密实度和强度无法得到保证。工程投入使用后,综合楼和教学由于多处大梁和墙面发生较严重的裂缝,致使学校被迫停课。经检查,该综合楼基础一半置于风化页岩上,一半置于回填土上(未按规定进行夯实),地基已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出现严重裂缝;教学楼大梁砼存在严重的空洞受力钢筋已严重锈蚀,两栋楼的砌体砂浆强度几乎为零(更有甚者个别地方砂浆中还夹着黄泥),楼梯横梁搁置长度仅50mm,梁下砌体已出现压碎现象。经鉴定该工程主体结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失去了加固补强的意义,被有关部门强行拆除,有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惩办。 2)相应的建筑法规条文 法规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文件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 生效时间:《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已经二○○○年九月二十日国务院第三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具体条文: 第四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第九条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未经注册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人员,不得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第十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未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活动。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和执业人员注册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教学案例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一般过程 (青岛九中刘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这一部分是一个整体论述,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作铺垫。通读教材,我觉得教材的编写非常严谨,尤其是顺序安排上,前后知识的衔接很科学。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体验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能理解遵循科学的设计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增强自身的技术素养。本节教学内容课本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青岛市区对于教材上的便携式小灯的案例不熟悉。我们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同时基于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用“多功能尺子”的案例代替了课本的案例。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从而获取具体而形象的认识,通过亲身参与设计过程的分析,从整体上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形;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同时由于案例的设计可以产生多种方案,可以让学生理解设计过程是一个方案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制定设计方案的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感受和经历设计的全过程。建议学时2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前面章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对于技术及设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学生以前很少会有设计的意识和设计的理念。学生对于设计的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因此如何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有关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争取让学生能从整体的角度上系统的进行后续章节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多个方案。

室内设计案例赏析--课程论文正稿

室设计案例赏析 课 程 论 文 学院: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室设计案例赏析 ——小小的家,大大的城堡 设计师:馨 居住成员:夫妻、小孩 装潢费用:-- 房屋坪数:132平方米 房屋位置:新北市三重 设计风格:美式风格 房屋类型:标准格局 房屋状况:新成屋 空间格局:玄关、客厅、餐厅、厨房、储物间、书房、孝亲房、主卧房、女孩房、卫浴×2 主要建材:喷漆、木作、花砖、线板 图片来源:瀚观室装修设计(馨室设 计).i-cynthia./index.php?route=product/category&group_id=1 视频信息:土巴兔幸福空间www.to8to./yezhu/e50163.html

此次设计中整体空间使用无负担的柔和色调,以及美式住宅经典的玻璃窗格、线板搭配,呈现出国外居家场景的温暖生活感。融入略带童话故事味道的风格设定,将象征孩子纯真个性的粉嫩色彩,注入客厅小沙发和配衬的抱枕,还有局部混搭具怀旧乡村情调的花砖,营造带一点童趣却也不失成熟雅緻的生活氛围。而在这个空间的书房与走道,更特别考虑了家裡年幼孩童的需求,以小孩游戏区的出发点,运用经典的玻璃格窗,创造容易互动、父母又能看顾小孩动静的书房环境;另外,走道规划大面积涂鸦牆,给了孩子一个天马行空、充满想像力的白日梦国度,未来孩童长大后只要更换成镜子,即有放大廊道的效果。 图片名称:总体平面图 餐厅 从玄关进入,就可以看到温暖雅致的餐厅。移植了国外生活场景的温度,在美式线板、玻璃窗格等重要元素之间,再混搭了带有乡村怀旧感的花砖,堆叠出

(完整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注重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五年级“因数与倍数”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红星小学代继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构建上线一定教学的指导策略,学校数学课题组组织同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研讨。本学期我听了刘老师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一课时,有下面的教学内容。 教学片段一:采用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汇报:1×12=12,2×6=12,3×4=1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简析:教师注重在课堂中指导从理解因数和倍数入手,将阅读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片段二:教师在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后,再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一13的内容: (1)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 (2)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3)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要求学生打上着重符号,阅读两篇。) 3..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 简析:教师在学生对因数、倍数有了理解之后,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果教师能长期对学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指导学生阅读: (1)3的倍数有:,(怎样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算算。) (2)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让学生阅读三遍并勾画: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阅读: (1)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简析: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抓住“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个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片段四:在找36的因数时,学生的答案:

从建筑设计实例分析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法

从实例中探究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法 摘要:通过分析实际几所中小学建筑设计,从中总结一些相关设计手法。一、注重周边环境,合理构建总平。二、避免主要矛盾,协调总体布局。三、联系实际功能,人性角度出发。四、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个性校园。 关键词:实例周边矛盾人性化当地文化个性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的根本之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促使了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在都在慢慢与国际接轨,推陈出新。这种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教育建筑设计的发展,尤其对于中小学建筑来说,优秀的建筑空间更能给这些未成年人提供前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成为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笔者近几年先后参与了几所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从中分析总结了一些相关建筑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详细的总结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而是对于传统设计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提升观点,也可以说是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同行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重周边环境,合理构建总平 在总平的构思设计中, 我们往往会注重用地本身的 特性,希望建筑体块能很好 的契合地形,却轻视甚至忽 视了地块周围的环境,没有 致使学校不能与周围建筑产 生呼应,缺失了一种学校所 需要的“向心力”。所以需 要在考虑地形本身的特性的 同时,能很好的结合周围各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总平图 方面条件进行总平构件。

这是常州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总平图,是当时的中标方案。方案将运动场地集中东南布置,打开了东南角空间。这样的布局一者是避免与东面常技师的宿舍群“照面”,对华山路产生压迫感。其次是为交叉路口打开了一片开敞空间,结合西面建筑,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最后这样的布局能很好的结合北面的城市空间走廊,将景引入校,让校融于景。 二、避免主要矛盾,协调整体布局 在学校建筑设计的时候,有许多教育方面的因素会纳入到设计中,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当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就需要有所取舍,避免主要矛盾,协调方案的整体布局。 右图是金坛段玉 裁中学、段玉裁小学 的方案总平图,在评 审时也是被评为了中 标方案。也许有人会 质疑,这样布局会不 会让2所学校的操场 对教学楼形成交叉干 扰?干扰的确存在, 但倘若两所学校都沿 东面道路布置将带来 金坛段玉裁中学、段玉裁小学总平图 更多的矛盾:1、中小 学教学楼之间的噪声干扰。2、两所学校出入口过近,道路交通压力过大。3、建筑对东面纵三路的压迫太大,破坏城市界面。4、体育馆布置较为困难,不能兼顾两所学校。可以看出,这样的布局方式将带来更多的问题,明显是不可取的。而对于前者的噪音问题,首先是按照规范控制了25M的噪音间距,然后在建筑和操场之间种植了多排树阵,通过绿化带来降低干扰。 两全其美的办法或许有,但十全十美的方案不是常态。要全面分析,找出主次矛盾,协调整体布局,当出现不可调和时,要着力解决主要问题,尽可能的通过其他手段弱化次要问题,切不可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1、课题的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2、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 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3、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 必要的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的 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4、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的引申等,有 些案例研究的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 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 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 而不是“使学生掌握……”“ 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 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 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 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 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 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 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 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 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 刚上中学的初一学生也有奇思妙想?先看一段课堂记录: 师:解方程0.5x =1时,先两边同除以0.5,把左边变为1·x ,即x ,这时右边为1÷0.5=1×2=2,所以x =2。 A :老师,我只要两边同时乘以2,马上就得到x =2,蛮简单。(生A 兴趣很浓,高兴地向老师宣布他的新“发现”。) 师:你的结果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上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生A 兴冲冲地等待表扬,但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训后,灰溜溜地坐下,以后的三十多分钟里一言不发,下课后仍是满不服气的样子。) 还是这一节课,讲方程:11133 x x + =+时,“安静”了一会的学生中再一次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B :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 =1!(B 有点“情不自禁”了,还得意地环视周围的同学。)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老师示意该学生坐下算,并请另一名学生回答,这名同学按课本上的要求解完了此题,老师表扬了这名同学。) C (课代表):我还可以只移项不合并。按乘法分配律可得: 11110,1(1)0333x x x x -+-=-+-= …… (感觉到老师并不喜欢这一方法,学生C 迟疑了,老师请该生坐下)。 看到自己心爱的弟子也不守“规矩”,老师只好亲自板演示范,并特别提醒学生一定要养成按规定格式解题的习惯。 下课后,我找到学生C ,问他怎样想到上述思路的,现在解出来了吗?他说: “我听了学生B 的发言后,看出可以把x 与1,13x 与13 放到一起,将x -1看成一个字母。可老师说这个方法不好,我就没有解下去了。” 以上是发生在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节习题课上的事情。听课时,我几次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激动,学生们小小年纪竟蕴藏着这么大的创新潜能!他们凭直觉可猜出结果,能看透题目的实质。相比之下,我为老师感到遗憾,学生偶

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

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教材内容选择为: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 第三章幸亥革命 学习需要分析 内部参照分析 你对幸亥革命了解吗,了解多少了? 你心目中的幸亥革命是怎样的了? 学习幸亥革命的历史的历史意义? 幸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针对现在的学生对幸亥革命不是很了解的现状而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08历史:对幸亥革命比较了解,而且对其历史影响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07音乐:不是太了解,只是知道个大概,对幸亥革命的影响也不是很了解,我心目中的幸亥革命是比较有进步意义的吧。 08教育:幸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外部分析 幸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史实吗? 掌握幸亥革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应有的史实,对于提升爱国热情以及提高民族自豪感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它是很有必要的 你认为学生有这样的内部需求或着是这种学习的要求吗? 历史是鲜活的故事,而不是死去的史实,学生在接受这个过程中会感受既有故事的生动性也有历史的责任感,所以这不仅不会让他们厌烦,反而会更加的渴望历史的学习。 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能较好的驾驭幸亥革命这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吗? 根据初高中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的安排规划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索,得出自己的一个结论。、 教学内容: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明晰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到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设置问题,循循诱导,促使学生回忆以前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案设计案例

本章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年级教学目标的设置、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步骤、示例和注意的问题。仅供教师参考。各校教师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制订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 初一~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路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和学生实际需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校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2.确定初中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根据水平四(初中阶段) 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及达到该目标应该做到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初中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示例(仅供参考) 初一年级: (一) 知道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意义,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形成积极态度和行为。 (二) 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项目的知识与简单战术,结合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得应用技能,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发展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发展速度、灵敏、有氧耐力。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懂得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益处。 (四) 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建立自尊和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 建立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关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能与同伴分配角色,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为初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 (一)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二) 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要求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用安全的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 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 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方法,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五) 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为毕业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初三年级: (一) 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二) 完成和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的规定动作,通过运动实践提高对已学过各项技术和战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熟悉所学项目的简单规则,活动中无粗野的动作,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提高自练自评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 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