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解剖

直肠解剖

直肠是大肠的末端,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12~15cm。直肠中部前方,腹膜返折成为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若有积脓或转移性癌肿,可经直肠指检触及。直肠下端与肛管相接处有8~10个纵行皱襞,称为肛柱。肛柱基底之间形成半月形皱襞,称为肛瓣。肛瓣与肛柱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漏斗状间隙,称为肛窦(肛隐窝)。肛门腺开口于此。肛窦易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肛管与肛柱连接的部位,有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锯齿状环行线,称为齿状线,线以上为直肠,以下为肛管。齿状线上下组织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其主要区别如表:部位组织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淋巴回流动脉静脉齿状线以上黏膜直肠上、下动脉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自主神经支配,无痛觉腹主动脉周围或骼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皮肤肛管动脉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感腹股沟淋巴结及骼外淋巴

直肠的解剖结构

直肠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形态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平第3骶椎高度接乙状结肠,向下穿盆膈延续为肛管。成人的直肠平均长12cm,其下份肠腔明显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弯曲与骶骨曲度一致,称骶曲;在下部绕尾骨尖的弯曲,称会阴曲。在冠状面直肠尚有左、右左侧的弯曲。在作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缓慢推进,以免损伤肠壁。直肠的毗邻 直肠的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尾骨和梨状肌邻接,在疏松结缔组织内除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静脉丛外,还有出骶前孔的骶、尾神经前支,骶交感干及奇神经节等。直肠前面的毗邻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男性,直肠上部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如直肠膀胱陷凹中有炎性液体,常用直肠指检以帮助诊断有时可穿刺或切开直肠前壁进行引流。直肠下部(即腹膜返折以下)借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s筋膜)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部相邻。在女性,直肠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穹后部相邻。直肠下部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形成的直肠旁窝,两侧的下部(在腹膜以下)与盆丛,直肠上动、静脉的分(属)支,

直肠侧韧带及肛提肌等邻贴。 直肠内面观 直肠腔内由粘膜和环行平滑肌形成的半月形横向皱襞,称直肠横襞(transverse folds of rectum),一般有三条:上直肠横襞位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附近的左侧壁,距肛门约 12cm;中直肠横襞最大且恒定,居直肠右前壁,相当于腹膜返折线的高度,距肛门约9cm,此横襞具有定位意义;下直肠横襞多位于左侧壁,距肛门6cm。在进行肠腔内器械检查时,也要注意这些横襞,以免伤及(图1)。 图-1直肠结构和内面观 直肠血管、淋巴及神经 直肠动脉血管由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分布,彼此间有吻合。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 artery)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乙状结肠网膜根内,经骶骨岬左前方下降至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两支,由直肠后面绕至两侧下行,分支前与乙状结肠动脉之间有吻合,分布于直肠。直肠下动脉(inferior rectal artery)多起自髂内动脉前干, 经直肠侧韧带进入直肠下部,主要分布于直肠(图2)。直肠的淋巴多伴随相应的血管回流,直肠上部的淋巴管沿直肠上

直肠和肛管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直肠和肛管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①形态和结构直肠和肛管为消化道的终末段。直肠在第三骶椎水平续于乙状结肠,在穿盆膈处移行为肛管,肛管的下端开口于肛门。直肠全长约11厘米,肛管长约4厘米。直肠位于盆腔后部,肛管则位于会阴部的肛区内。直肠和肛管的行程在矢状面上有二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骶曲sacralflexure与骶骨盆面的曲度一致,凸弯向后;会阴曲perineal flexure 在尾骨尖处,凸弯向前。另外在冠状面上,直肠还有三个向侧方的弯曲,但不甚恒定。一般中间较大的一个弯曲凸向左侧,上、下两个突向右侧。在插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时应注意这些弯曲,以免损伤肠壁。直肠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常明3个由环形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形皱襞,称为直肠横壁,上直肠横襞位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部的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3厘米;中直肠横襞最大且较恒定,在壶腹上份的前右侧壁上,距肛门约11厘米,可做为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下直肠横襞位置不恒定,多位于直肠左后壁,约距肛门8厘米。 肛管上部粘膜有8-10条纵襞称为肛柱analcolumns.相邻肛柱下腨有半月状态的皱襞相连称为肛瓣analvaves.在肛柱和肛瓣之间的间隙为肛窦anal sinuses.窦口向上。窦底或肛瓣上有肛腺的开口。窦内常有粪渣存积,易感染形成肛窦炎,甚至发展成脓肿,是肛瘘形成的原因之一。所有的肛瓣互相连接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或肛皮线。齿状线下方约有1厘米宽、表面平滑的环状带称为肛梳(痔环)。肛梳下方有一浅沟称为白线或Hilton 氏线,为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的分界处,线下1厘米左右即为肛门anus. 直肠和肛管的肌层为平滑肌,其中环形肌在肛管下端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sphincterani internus.在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还有横纹肌组成的肛门括约肌。 ②位置和毗邻:直肠的上1/3有腹膜复盖在其前面和两侧面,属腹膜间位;中1/3仅前方有腹膜复盖故属腹膜外位;下1/3全无腹膜复盖。男性直肠前壁下部和中部与前列腺、输尿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相邻,上部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相邻;女性直肠前壁下部与阴道相邻,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阴道上段和子宫颈相邻。直肠后方有骶前筋膜、骶静脉丛、骶骨和尾骨。 ③直肠和肛管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 直肠上部的动脉来自肠夭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该动脉经乙状结肠系膜根入盆腔,到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二支,分别行于直肠两侧壁并发支供给直肠壁各层。直肠下部接受来自髂内动脉的直肠下动脉的分支。肛管由阴部内动脉发出的肛动脉供应。 直肠和肛管的静脉首先在粘膜下层和外膜分别形成直肠内静脉丛和直肠外静脉丛,二者之间有丰富的吻合。齿状线以上肠管的静脉丛经直肠上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分别回流到肠系膜下静脉和髂内静脉。齿状线以下肛管的静脉丛经肛静脉至阴部内静脉最后汇入髂内静脉。直肠内静脉丛由于缺乏周围组织支持易发生静脉曲张形成痔,在齿状线以上者称为内痔,以下者称为外痔。

结直肠的应用解剖

结直肠的应用解剖 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现在比较广泛应用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结肠癌的解剖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幻灯4)只有认真的了解了结肠的解剖才能够在手术当中正确的找到手术的层面,正确的进行一个游离和切割。那么这是我们常见到的结肠的一个在腹壁上的投影的图像,结肠我们人为的把它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在这四段的结肠当中,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相对都比较游离,游离的活动的范围都比较大,但是这两段又有不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乙状结肠的外侧它有一个结肠的系带,能够相对的固定乙状结肠与侧腹壁,而横结肠就完完全全是游离状态的了。那么所以对于腹腔镜手术来讲,横结肠的相对的难度更大一些,而乙状结肠相对的难度是比较小的。 (幻灯6)这是我们在解剖图谱上看到的结肠癌,结肠的这个解剖的位置,结肠解剖主要是位于腹壁的四周,它的中间是小肠的部分。而且它的这个升结肠、降结肠,那么都是腹膜间位器官,而乙状结肠、横结肠,相对是腹膜内的脏器。 (幻灯7)结直肠的血液的供应我们来看这个血管的解剖图,主要是由这个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分为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要是供应右伴的结肠,肠系膜下动脉主要是供应左伴的结肠。 结肠的血液供应,腹部住主动脉分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又分出来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那么它有自己相应的供应的区域和相应的静脉的伴流的这个情况。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来讲,它的这三个分支比较固定的是回结肠动脉,而变异度非常大的是右结肠动脉。因此在腹腔镜的手术当中或者说在开腹手术的右伴结肠癌的根治术当中,那么是以回结肠动脉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一个入路或者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切断的一个范围。 (幻灯9)这是我们在图上看到的腹主动脉分出来的肠系膜上动脉,然后再分出来中结肠、右结肠和回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同样是腹主动脉分出来的,肠系膜下动脉又可分为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那么相应的供应降结肠的部分的血液和乙状结肠部分的血液,也都有各自的静脉的回流。因此我们在做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和左伴结肠癌的时候,有的时候有的医生愿意去做一个肠系膜下动脉的一个高位的结扎。那么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概述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概述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在静息状态下,肛管压力的约80%是由内括约肌张力收缩所形成,其余20%是外括约肌张力收缩所构成。在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肛管压力显著升高,其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外括约肌收缩所形成。因此,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测定肛管压力,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据华山医院肛肠科主任黄幼群介绍,肛门直肠测压是检测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方法,可测定直肠肛门在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直肠肛门反射,排便的协调性等。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研究,病理状态下肛门直肠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手术的选择、疗效的评价等方面,在节便、排便生理学及肛肠病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客观评价直肠肛门功能,并指导诊断和治疗。不仅是研究肛肠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可广泛应用于肛肠甚至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肛管直肠压力分析 1、肛管直肠压力机制 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在静息状态下,肛管压力的约80%是由内括约肌张力收缩所形成,其余20%是外括约肌张力收缩所构成。在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肛管压力显著升高,其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外括约肌收缩所形成。因此,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测定肛管压力,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在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的同时,还可测定直肠肛管抑制反射、肛管高压区长度(亦称肛管功能长度)、直肠感觉容量及最大容量、直肠顺应性等多项指标。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仪器很多,但原理相同,均由测压导管、压力换能器、放置放大器及记录仪四部分组成。测压导管根据压力传导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充液式及充气式,目前多以小直径、充液式、多导、单气囊导管为常用。压力换能器的功能是将测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较小,必须通过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显示及分析处理。测定技术一般采用拉出测定法。 2、肛管直肠压力检查前准备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1~2h嘱患者自行排便,以免直肠中有粪便而影响检查。同时,不要进行灌肠、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以免干扰括约肌功能及直肠粘膜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者应事先调试好仪器,检查时一些必要的用品,如消毒手套、注射器、石蜡油、卫生纸、布垫等应放置在方便处,以便随时取用。 3、肛管直肠压力检查方法 (1)肛管静息压、收缩压衣肛管高压区长度测定 患者取左侧卧位,右髋关节曲屈,将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分开臀缝,将导管缓慢插入肛管,使肛管测压孔进入达6cm。采用拉出测定法,每隔1cm分别测定距肛缘6~1cm各点压力。肛管静息压为安静状态下肛管内各点压力,肛管收缩压为尽力收缩肛门时肛管内各点压力。静息状态下肛管直肠测定的各点压力中,与邻近数值相比,压力增加达50%以上的区域称为肛管高压区,其长度即为肛管高压区长度。 (2)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向连接气囊的导管快速注入空气约50~60ml,出现短暂的压力升高后,肛管压力明显下降,呈陡峭状,然后缓慢回升至原水平。出现上述变化即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3)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测定,向气囊内缓慢注放生理盐水,当患者出现直肠内有异样感觉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感觉容量(Vs),同时记录下此时直肠内压(P1)。继续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液体,当患者出现便意急迫,不能耐受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最在容量(Vmax),同样记录下此时的直肠内压(P2)。直肠顺应性是指在单位压力作用下直肠顺应扩张的能力。故直肠顺应性(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结直肠解剖特征

结直肠(Colon and Rectum)或称大肠(large Intestine),全长约150-200厘米,一般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从回肠末端延伸至肛管。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是结肠起始段,长约6厘米。盲肠连同升结肠、结肠肝曲和部分横结肠,组成了一个外科手术解剖单位即右半结肠;部分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和部分乙状结肠组成另一个外科手术解剖单位左半结肠。 1.盲肠的毗邻关系盲肠位于右侧髂窝内,是腹膜内位器官,即盲肠是完全游离的;但有约20%的人体中整个盲肠都附着在后腹壁上。在约60%的人体在站立位时,它位于真性骨盆中。盲肠向上延伸为升结肠,其内侧与回肠末端和阑尾相连,回肠系膜的返折可能附着在结肠下段和盲肠,形成上回肠皱壁(窝)和下回肠皱壁(窝),如图1-1所示。其后紧邻右侧髂外血管、右侧精索血管(或卵巢血管)和右侧输尿管。 2.结肠的毗邻关系升结肠是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和两侧常被腹膜覆盖,升结肠与后腹壁附着的不同程度。其内侧为结肠系膜,约有10%的人体中的升结肠的系膜很长,可发生结肠扭转,出现急腹症。尸体解剖时发现约30-40%的升结肠是游离的。有时升结肠表面可有一些异常的结缔组织在腹膜下覆盖通过升结肠,称为杰克森膜。升结肠上端紧邻右肾前面。横结肠起自升结肠即转向机体的左侧处的结肠肝曲,位于肝右叶下,终止于急转向下的结肠脾曲处,是完全游离的,是腹膜内位器官。前面为肝胆和胃,其后为右肾、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和胰腺。结肠脾曲位于脾的后侧面、胰尾的上方和左肾内侧的前面,由脾结肠韧带和肾结肠韧带固定。降结肠的前面为腹膜覆盖,为腹膜间位器官,在内侧通常无系膜,即使有系膜存在,也不够长,不会发生左半结肠扭转,在上段其后有左肾,下段后面有左侧髂外血管、左侧精索血管(或卵巢血管)和左侧输尿管等腹末后器官。在髂嵴水平,降结肠变成乙状结肠,上端固定,下段完全游离。左侧输尿管行经乙状结肠系膜根部。 3.直肠和肛管的毗邻关系在盆腔内,乙状结肠终止的水平,出现结肠袋和结肠脂肪垂消失,即在直肠上动脉分成左右支水平,就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直肠前邻膀胱、前列腺(子宫和阴道),两侧为髂内的血管和输尿管,其后为骶前筋膜和骶前静脉丛。在肛提肌附着点以远段的直肠称为肛管,长约4厘米,约有2厘米位于齿状线以上,2厘米位于齿状线以下。 二、腹膜反折 腹膜在直肠第三段的下方离开直肠,向上向前行经膀胱或子宫,形成一腹膜返折,即是我们在行直肠癌腹会阴根治或直肠前切手术时所指直肠子宫陷凹或直肠膀胱陷凹。 三、盆腔底结构 骨盆的底面是盆膈,由提肛肌和直肠尾骨肌组成。而提肛肌包括三组肌肉,即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和耻骨直肠肌组成。耻骨直肠肌附着在耻骨联合的后下方和尿生殖膈处,是直肠排便反射最重要的肌肉,它连同外扩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的一部分以及内扩约肌的近端部分形成肛管直肠环。如果损伤肛管直肠环,就会导致大便失禁。 四、筋膜关系和组织间隙

外科学题库及答案-直肠肛管疾病

直肠肛管疾病 一、填空题 1、肛管上自,下至肛缘,长约3~4cm。 2、肛裂,,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3、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之间的癌 4、外科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癌(距肛门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 肛门cm以内);高位直肠癌(距肛门cm以内)。 5、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称为。基底之间有 半月形皱襞,称为。与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为。 二、判断改错题 1、1、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是有直肠乙状结肠镜检。 2、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项不对。 A.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B.齿线以上主要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 C.齿线以下的静脉从属直肠下静脉丛 D.齿线以下的淋巴液主要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 E.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2、肛管的长度为。 A.0.5cm B.1~2 cm C.3~4 cm D.4 cm E.4~5 cm 3、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交界处称之。 A.齿状线B.半月线C.粘膜线 D.白线E.肛瓣 4、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最易发生的危险是。 A.直肠大出血B.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 C.内痔出血D.直肠、乙状结肠破裂穿孔 E.交叉感染致癌细胞种植性转移 5、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 A.前正中位B.左侧位C.右侧位D.后正中位E.左前位 6、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继发于。 A.肛裂B.肛瘘C.肛窦炎D.内痔注射E.直肠息肉 7、肛瘘多由哪种手术引起。 A.内痔注射疗法B.肛裂切除法 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子 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E.内痔环切术 8、肛瘘的手术疗法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 A.要进行广泛切除瘘管周围的疤痕组织 B.切除瘘管后应一期缝合 C.正确的找到内口,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并且不损伤括约肌 D.必须用探针穿入肛瘘内口再切开

结直肠解剖特征(1)

结直肠解剖特征 一、结直肠的毗邻关系 结直肠(Colon and Rectum)或称大肠(large Intestine),全长约150-200厘米,一般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从回肠末端延伸至肛管。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是结肠起始段,长约6厘米。盲肠连同升结肠、结肠肝曲和部分横结肠,组成了一个外科手术解剖单位即右半结肠;部分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和部分乙状结肠组成另一个外科手术解剖单位左半结肠。 1.盲肠的毗邻关系盲肠位于右侧髂窝内,是腹膜内位器官,即盲肠是完全游离的;但有约20%的人体中整个盲肠都附着在后腹壁上。在约60%的人体在站立位时,它位于真性骨盆中。盲肠向上延伸为升结肠,其内侧与回肠末端和阑尾相连,回肠系膜的返折可能附着在结肠下段和盲肠,形成上回肠皱壁(窝)和下回肠皱壁(窝),如图1-1所示。其后紧邻右侧髂外血管、右侧精索血管(或卵巢血管)和右侧输尿管。 2.结肠的毗邻关系升结肠是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和两侧常被腹膜覆盖,升结肠与后腹壁附着的不同程度。其内侧为结肠系膜,约有10%的人体中的升结肠的系膜很长,可发生结肠扭转,出现急腹症。尸体解剖时发现约30-40%的升结肠是游离的。有时升结肠表面可有一些异常的结缔组织在腹膜下覆盖通过升结肠,称为杰克森膜。升结肠上端紧邻右肾前面。横结肠起自升结肠即转向机体的左侧处的结肠肝曲,位于肝右叶下,终止于急转向下的结肠脾曲处,是完全游离的,是腹膜内位器官。前面为肝胆和胃,其后为右肾、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和胰腺。结肠脾曲位于脾的后侧面、胰尾的上方和左肾内侧的前面,由脾结肠韧带和肾结肠韧带固定。降结肠的前面为腹膜覆盖,为腹膜间位器官,在内侧通常无系膜,即使有系膜存在,也不够长,不会发生左半结肠扭转,在上段其后有左肾,下段后面有左侧髂外血管、左侧精索血管(或卵巢血管)和左侧输尿管等腹末后器官。在髂嵴水平,降结肠变成乙状结肠,上端固定,下段完全游离。左侧输尿管行经乙状结肠系膜根部。 3.直肠和肛管的毗邻关系在盆腔内,乙状结肠终止的水平,出现结肠袋和结肠脂肪垂消失,即在直肠上动脉分成左右支水平,就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直肠前邻膀胱、前列腺(子宫和阴道),两侧为髂内的血管和输尿管,其后为骶前筋膜和骶前静脉丛。在肛提肌附着点以远段的直肠称为肛管,长约4厘米,约有2厘米位于齿状线以上,2厘米位于齿状线以下。 二、腹膜反折 腹膜在直肠第三段的下方离开直肠,向上向前行经膀胱或子宫,形成一腹膜返折,即是我们在行直肠癌腹会阴根治或直肠前切手术时所指直肠子宫陷凹或直肠膀胱陷凹。 三、盆腔底结构 骨盆的底面是盆膈,由提肛肌和直肠尾骨肌组成。而提肛肌包括三组肌肉,即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和耻骨直肠肌组成。耻骨直肠肌附着在耻骨联合的后下方和尿生殖膈处,是直肠排便反射最重要的肌肉,它连同外扩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的一部分以及内扩约肌的近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