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

及其应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2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

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c2+a2≥2ca.

把以上三式叠加,得

a2+b2+c2≥ab+bc+ca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

以此类推:如果a i∈R,i=1,2,…,n,那么有

(当且仅当a1=a2=…=a n时取“=”号).

④式是②式的一种推广式,②式就是④式中n=2时的特殊情况.③和④式不必当作公式去记,但从它们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学到一种处理两项以上的和式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迭代与叠加.

3.再探索

4

师:考察两个以上实数的更高次幂的和,又能得到什么有趣的结果呢?先考查两个实数的立方和.由于

a3+b3=(a+b)(a2-ab+b2),

启示我们把②式变成

a2-ab+b2≥ab,

两边同乘以a+b,为了得到同向不等式,这里要求a、b∈R+,得到

a3+b3≥a2b+ab2.

⑤考查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③式的推导方法,再增加一个正实数c,对b、c,c、a迭代⑤式,得到

b3+c3≥b2c+bc2,

c3+a3≥c2a+ca2.

三式叠加,并应用公式②,得

2(a3+b3+c3)≥a(b2+c2)+b(c2+a2)+c(a2+b2)

≥a·2bc+b·2ca+c·2ab=6abc.

∴a3+b3+c3≥3abc

⑥(当且仅当a=b=c时取“=”号).

师:这是课本中的不等式定理2,即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3倍.同学们可能想到n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会有什么结果,进一步还会想到4个

5

正数的4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直至n个正数的n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去研究.

4.推论

师:直接应用公式②和⑥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这就是课本中定理1的推论.

6

必修五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引例1:限速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 40v ≤ 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2.5%2.3% f p ≤??≥? 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8.2.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学感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能突破这个难点,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呢?老师们在一起探讨后,都认为不好教学。于是今天把我的教学课堂实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探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运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教学难点: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1、简阳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将于5月28号在简阳市举行,下面老师带来了一组云龙学区篮球运动选拔赛的图片。 2、涌泉初中女子篮球队代表云龙学区租车去参赛,从涌泉初中到简阳市路程是50千米,他们打算2小时到达,请你他们算一算,司机的车速至少是多少?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篮球运动会这一具特定情境的设置,不仅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还顺其自然引出了蕴含的数学信息,真正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大胆尝试,上面问题中不超过2小时,则速度应满足什么? 50/x≤2 50/2≤x 2x≥50 及时分析三种方法,并表扬学生 (设计理念:复习不等式的几种情况,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参赛完后要回来时,老师想给家人买点礼物。比赛场地有甲、乙两家超市正在搞活动,请帮老师选择。 甲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 乙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 问题1:从这个活动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问题2:如果老师打算购买40元的一件礼物,去哪家超市好呢?80元呢?大于100元呢?(设计理念:通过购物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这里学生有可能得出两种结果,那就让学生探究到底哪家商店便宜;如果学生们只有一种答案,那么教师可举例说120元呢?180元呢?让学生知道两种结果都有,那么怎么界定这两种结果呢?进入探究) ①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 ②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 (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③我们先来考虑方案: 设累计购物x(x>100)元时,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 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解释这样列不等式的根据是什么?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最后老师进行点评。 (设计理念: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展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④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 (设计理念:这是上面问题的重现,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巩固上面所学的内容,可以说一举两得) ⑤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是一样的;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又有三种情况: A、什么情况下,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 B、什么情况下,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C、什么情况下,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 (设计理念:过程的重现就是解题过程的重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 3、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整理复习【学习目标:】 四个概念、三个性质、两种计算、一个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解题策略 难点:审题、细心 【学习过程】 活动一:四个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解集 活动二:三个性质 活动三:二种计算 范例分析 例1、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54 6 x+ 的值不小于 71 83 x - - 的 值?例2、 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活动四:典型例题 例1:关于x的方程5x+12=4a的解是负数,求a的取值范围。 3 3 ) 4 ( 2 5 4 5 3 1 2 + ≤ + - ≥ - x x x x

例2: 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满足x+y >0,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集相同,求a 的值。 随堂检测 1.若关于x 的不等式mx <n 的解集为x > m n ,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0 D 、m <0 2. 如图 ,则其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 3、不等式 3x ≥5x-3 解集为 ,其中正整数解是 。 4、若点A(2-a,a+1)在第一象限内,a 的取值范围 列出不等式组 . 5、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 当m 为何值时,x >y ? 【拓展】 定义:对于任何数a ,符号[a]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1.5]=-2. (1)[-π]=______;(2)如果[a]=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如[3x-7]=-5,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x. 1 +=+m y x 12-=-m y x 43210-1-21335 1 2+<+<-x a x x 与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第三章不等式 必修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通过了解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3.理解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数学思维过程. 二、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使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现实世界和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

提问: 1.“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 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描述“不等关系”的呢?(用不等式描述) 引入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a b ≥的含义. 不等式a b ≥应读作“a 大于或者等于b ”,其含义是指“或者a >b ,或者a =b ”,等价于“a 不小于b ,即若a >b 或a =b 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 b ≥正确. 3.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 (1)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 b >;如果a b -等于零,那么a b =;如果a b -是负数,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就是(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a2+b2≥2ab ..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1.解有关不等式的应用题,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再由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然后解列出的不等式(组),最后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写出答案. 2.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若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同样必须确保“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一正”即必须满足“各项为正数”;“二定”即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拼凑成其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必须使其和为“定值”;“三相等 ”就是必须验证等号是否成立. 3.对于形如y =x +k x (k >0)的函数,如果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条件不存在,那么这时就可以考虑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 (1)当x >0时,f (x )=x +k x ≥2k (k >0),当x =k 时取“=”.另外, 我们还可以证明f (x )在区间(0,k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k ,+∞)上为增函数,据此单调性来求函数的值域. (2)当x <0时,∵f (x )=x +k x (k >0)(x ≠0)为奇函数. ∴f (x )在(-∞,-k ]上为增函数,在[-k ,0)上为减函数. 一、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 方法链接: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时应注意自变量的实际含义. 例1 一个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辆)与创造的价值y (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y =-2x 2+220x .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 6 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复习)》教学预案 (李鹏飞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735100) 课题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授课时间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3:00——3:40) 授课学校嘉峪关市第六中学授课地点实验楼录播教室4309室 授课班级七年级(9)班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讲授式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40分钟)教学方法启发、类比、转化、发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1、2. 一、课标解读: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的建构中,我将努力执行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我的课程将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宗旨实施,体现新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教学过程中我将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入的发掘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适时激疑,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形成师生、生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氛围;通过有效地“教”与“学”,既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将结合学情,预设目标,并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期望更多的课堂生成,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互评,更关注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构建动态的课堂,师生、生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最终实现“有效、高效、魅力”的课堂. 三、教材分析 本章位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113——133,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及其解集,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等式 (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 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新课导入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 )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2v ),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1v ). 12v v v ≤< (二)新课讲授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40km /h ;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 /h ,“限速40km /h ”就是v 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 ≤40. 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2.5%2.3% f p ≥??≥? 对于(3),设△ABC 的三条边为a ,b ,c ,则a +b >c ,a -b <c . 对于(4),如图,设C 是线段AB 外的任意一点,CD 垂直于AB ,垂足 为D ,E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D 的任意一点,则CD <CE .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接着, 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错误!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沪教版必修1教案

基本不等式是每年的高考热点,主要考察命题的判定,不等式的证明以及求 最值问题。特别是求最值问题往往在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上设置一些问题。 考 察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运用基本不等式的和与积转化作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基本不等式,了解变式结构;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和”、“积”放缩作用。 会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 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增强学生的信心,获得探索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逐步 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难点:恰当变形转化,构建出满足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 要点梳理 1、基本不等式 若a 、b € R,则a 2+b 2> 2ab,当且仅当a=b 时取“=” b 2(a 、b 同号) a 3、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p(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x 、y € (0,+ g ),且x+y=s(定值),那么当x=y 时,xy 有 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若正数a 、b 满足ab=a+b+3,求ab 的取值范围, 1 9 例2、已知x>0、y>0,且一 一 1,求x+y 的最小值 x y 2、 若 a 、b € R',则 常用变形形式: 宁,ab ,当且仅当a=b 时取 ■- ab 2 b 2 ——b a 0,b 0 ④ 2 b 2 2ab ab 2 a 2 b 2 2 概括为:

初一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

初一数学不等式与不等 式组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授课内容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3.了解什么是不等式组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解集 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3.不等式解集及其数轴表示法 ⑴不等式表示: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来表示.如:不等式x-2≤6的解集为x≤8.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表明不等式有无限个解.如: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么a±c>b±c. 2、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式子表示: a>b,c<0,那么,ac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两个步骤: (1)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题精讲】 题型1:不等式的变形 例若a>b,试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1)a+c与b+c;(2)3a与3b;(3)-a与-b;(4)ac与bc. 【解答】1、(1)不等式a>b两边都加上c,根据不等式性质1可知a+c>b+c; (2)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3,根据不等式性质2可知3a>3b; (3)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可知-a<-b; (4)分三种情况,①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bc; ②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bc=0; ③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4,得x>=2; (3)由4x>=2,得; (4)由-3x≤3,得x>=-1; (5)由-2x-5<1,得x>-3. 【分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答】1、解:(1)由x-7<1,得x<8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7得到的. (2)由x+2>=4,得x>=2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得到的. (3)由4x>=2,得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得到的. (4)由-3x≤3,得x>=-1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3得到的. (5)由-2x-5<1得x>-3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3,先是不等式两边都加5,得-2x<6,再是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点评】不等式的变形主要依据就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题型2:不等式的性质 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化成“x>a”或“x4x;(3)2x-3>=4x;(4).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ax>b 若a>0,解集为 ? ? ? ? ? ? x| x> b a;若a<0,解集为?? ? ? ? ? x| x< b a;若a=0,当b≥0时,解集为?,当b<0时,解集为R.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个二次”分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与ax2+bx+c<0的解集,可归纳为: 判别式 Δ=b2-4ac Δ>0Δ=0Δ<0 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x=x1或x=x2 有两相同实根 x=x1=x2 无实根 一元 二次 不等 式的 解集 ax2+bx+ c>0(a>0) {x|xx2} { x∈R| x≠ - ? ? ? b 2a R ax2+bx+ c<0(a>0) {x|x10(a0≠0,n∈N*,n≥3)可以转化为a0(x-x1)(x-x2)…(x-x n)>0(其中x10时,由于f(x)=a0(x-x1)(x-x2)…(x-x n)的值的符号在上述区间自右至左依次为+、-、+、-、…,所以正值区间为f(x)>0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 f(x) g(x) >0(<0)?f(x)·g(x)>0(<0); (2) f(x) g(x) ≥0(≤0)? ?? ? ??f(x)·g(x)≥0(≤0), g(x)≠0.

【新教材】 新人教A版必修一 基本不等式 教案

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理解基本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2.会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梳理 1.基本不等式错误!≥错误!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不等式取等号. 2.几个重要不等式 (1)a2+b2≥2ab(a,b∈R); (2)错误!+错误!≥ 2 (a,b同号); (3)ab≤(错误!)2(a,b∈R); (4)错误!≥(错误!)2。 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当且仅当它们相等时,其和最小. 利用这两个结论可以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求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 热身练习 1.若a,b∈R,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D) A.a2+b2>2ab B.a+b≥2错误! C。错误!+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2 A、C中,a=b时不成立,B中,当a与b均为负数时不成立,而对于D,利用基本不等式x+y≥2错误!(x>0,y〉0)成立,故选D. 2.已知a,b为正数,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D) A.ab≤错误! B.ab≤(错误!)2 C。错误!≥错误! D。错误!≥错误! 易知A,B成立,

对于C ,因为a 2+b 2≥2ab ,所以2(a 2+b 2)≥(a +b )2, 所以错误!≥(错误!)2,所以错误!≥错误!,故C 成立. 对于D,取a =4,b =1,代入可知,不等式不成立,故D 不成立. 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3.周长为60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 A .225 B .450 C .500 D .900 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 , 则2(x +y )=60,所以x +y =30, 所以S =xy ≤(x +y 2)2 =225,即S max =225. 当且仅当x =y =15时取“=",故选A 。 4.设函数f (x )=2x +错误!-1(x <0),则f (x )(A) A .有最大值 B .有最小值 C .是增函数 D .是减函数 f (x )=-[(-2x )+(-错误!)]-1≤-2错误!-1, 当且仅当x =-错误!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f (x )有最大值,所以选A 。 5.(2017·山东卷)若直线x a +错误!=1(a >0,b 〉0)过点(1,2),则2a +b 的最小值为 8 。 因为直线错误!+错误!=1(a >0,b 〉0)过点(1,2), 所以1a +错误!=1, 所以2a +b =(2a +b )(错误!+错误!)=4+错误!+错误!≥4+2错误!=8, 当且仅当b a =4a b ,即a =2,b =4时,等号成立. 故2a +b 的最小值为8.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大小关系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初一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讲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知识导航图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课标要求 三、知识梳理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关键是分析判定不等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方向;反之,若不等式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则说明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了一个负数.因此,在判断不等式成立与否或由不等式变形求某些字母的范围时, 要认真观察不等式的形式与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大致相同,应注意的是,不等式两边所乘以(或除以)的数的正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其性质,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 的解集是x>b,即“大大取大”. (3) 00a b >??<的解集是a

(4)00a b ? 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取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常与分式、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相联系,解决综合性问题。 3.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不等式(组)的解往往是有无数多个,但其特殊解在某些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整数解、非负整数解,要求这些特殊解,首先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然后再找到相应的答案.注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4.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考查的热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的不等式(组)应用题. 四、题型例析 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例1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例2 3.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3 4.解不等式组例4 5.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例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前热身】 【知识点链接】 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用 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 的不等式的解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求一个不等式的 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 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且系数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ax b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 、移项、 、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 x a x b ??>? 的解集是x b >,即“大大取大”; x a x b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全章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 +b=cx+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教学过程 1、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 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 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 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1、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并”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a +b=b+a (2)-3>-5(3)x ≠l (4)x 十3>6(5)2m50的解? 问题4,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 3 2>50的解: 76,73,79,80,74.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新版

1.1 课时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在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并对“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和如何研究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水平.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 (四)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页至第4页,填空: a b >? a b =? a b >?> ②a c b c a b +>+?> ③ac bc a b >?> ④33a b a b >?> ⑤22a b a b >?> ⑥,a b c d ac bd >>?> 2.预习自测 (1)当x ∈ ,代数式2(1)x +的值不大于1x +的值. 【知识点】作差比较法 【解题过程】2(1)(1)x x +-+=2(1)x x x x -=- 【思路点拨】熟悉作差比较法 【答案】[0,1]

(2)若c ∈R ,则22ac bc > a b > A.? B.? C.? D.≠ 【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题过程】由22ac bc >,得0c ≠,所以20c >;当,0a b c >=时,22ac bc =. 【思路点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答案】A. (3)当实数,a b 满足怎样条件时,由a b >能推出 11a b ,所以当0ab >时,11a b <. 【思路点拨】掌握作差比较法 【答案】当0ab >时, 11a b <.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不等式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到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概念的提炼、抽象过程. ●活动② 认识作差比较法 关于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 b >,那么a b -是正数;如果a b =,那么a b -等于零;如果a b <,那么a b -是负数.反过来也对.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

七年级数学导学稿 一、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姓名:所属小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 ? ? ? > > 2 1 2 x x ?? ? ? ? > - < 3 1 2 x x ? ? ? - < - < 3 1 x x ? ? ? < > 5 2 x x 记忆口诀: 四、自学任务与方法指导:探究1: 3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回答问题: (1)“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按原先的生产速度,10天的产品数量_ 500 (2)“提前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提高生产速度后,10天的产品数量____500 (3)根据以上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并解不等式组: (4)根据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并回答问题: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 (5)检验,确定实际问题的答案;(6)答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关键词有“不大于,至少,不超过”等)

3、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设列解(结果)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 未知数 找关系一个范围 根据题意写 出答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个未 知数 找关系一组数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有若干男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晚上在一宾馆住宿时,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有20人住不下;相同的房间,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还有一间住不满也不空,请问:这群男学生有多少人?有多少间房供他们住? 2、奖游戏规则:两小组比赛,各小组的小组长先确定一个糖果数量的数字(100以内)和小组的人数(10以内),然后与本小组成员讨论出一个要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的数学问题题目,并做出标准的解答,然后题目交给pk小组来解答,最快解答出对方小组的题目的小组就为胜方,胜方小组的每位成员就能从对方的糖果包中多得1颗的糖果奖励。 题目模板:把一些糖果分给某小组的成员,如果每人分()颗,那么余()颗;如果前面的每个人分()颗,那么最后1人能分到糖但分不到()颗糖果,问这些糖果有多少颗?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当堂检测题 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如果每个组3个人,则还剩10,如果每个组5人,则有一个组的学生数最多只有1个人,求该班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计划分的组数和该班的学生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