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贼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关于这首词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词牌名,这是辛弃疾寄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一首词。

B.开篇第一句,将“挑”与“看”两个动作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两个对仗极工、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D.“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用得极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2.“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不矛盾,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沙场秋点兵”中的这个“秋”字用得好,既交代了出征的时间,又暗含是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表达的是一种豪壮,并不是“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可怜白发生”一句正是这一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所以也是“壮”词,只不过是由开始的“雄壮、豪壮”变成了“悲壮”。但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没有改变。所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并不矛盾。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诗中“早莺”、“新燕”、等事物充分体现早春的季节特征。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

B.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C.诗歌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景色。

D.诗歌呈现了早春时节喧闹的游湖场景。

【答案】

1.浅草

2.D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中描述的景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早莺”、“新燕”,“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有“乱花”、“浅草”。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喧闹的游湖场景”错误。诗歌没有描写出“喧闹的游湖场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②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③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④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出郊极目

2.诗的颈联中“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之力的惭愧、遗憾。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文中“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与诗中“海内风尘诸弟隔”、“人事日萧条”都在渲染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漂泊不安、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身处其中的杜甫,既为天下苍生担忧,又无能为力,由此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充分表现在诗的颈联中了。【解析】

1.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中的“出郊、极目”紧扣题意而来。

2.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与《旧唐书·杜甫传》中的“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与此诗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的妙用。

2.诗中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

1.“钟”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用在这里,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峻奇险。

2.作者由登泰山所看到的雄伟高大的山势,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岳的愿望,抒发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5.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李白乘舟渡江从遥远的荆门外,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B.颔联写高山随着平野渐渐隐去,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C.颈联写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D.尾联写作者还是更怜惜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作者的万里行舟。

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B.“江入大荒流”,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D.颔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在颈联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远景与近景。

3.对这首诗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B.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C.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

D.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之外人,愈有意味”。高适《除夜作》,也写到“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故乡今夜思千里”,因自己思乡而想象家里人思己,从对方入手来写自己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因思乡而愁,却说家人哀愁之中又是一年。这与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不同的。

【答案】

1.C

2.D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应该是来到遥远的荆门,而不是从遥远的荆门出发;B项错误,是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而不是山和平野渐渐隐去;C项正确;D项错误,怜:怜爱。不能说成怜惜,没有可惜之意,应该是爱恋,怜爱。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错误,颈联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长江的近景与远景,而不是远景与近景。故选D。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D项错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理解为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所以,这种借他物而言己情的手法与“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中所用的手法是一样的。故选D。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早年漫游途中所作,被喻为咏泰山的绝唱,“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B.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的艺术风格。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诗人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洋溢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

2.本诗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请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

【答案】

1.B

2.示例:“钟”是聚焦的意思,“割”是分的意思,“钟”字写出了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割”写出了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解析】

1.B.有误。诗歌的第一、二句式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第三、四句式近望,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第五、六句是细望,写诗人为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而着迷,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

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

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钟”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侧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7.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答案】

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2.愉快(或高兴、愉悦等)“人意好”(或“好”“意好”)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

8.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

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⑤斗,同“陡”。

1.“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

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

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

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哀”,“闲”,“死”,“踯蹰”均可。如“闲”字: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樽前

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泪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深深的忧伤之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解析】

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C

2.示例:“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或参加革命、想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

【解析】

1.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C项理解“对比手法”有误。

2.本题考查理解词的情感。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据此理解作

答。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句中“乃”的意思为______。

(2)诗句中加点字“乃”与下列句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C.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答案】(1)你,你的(2)C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乃”在这里是“你的”。(2)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含义。A:就。B:于是,就。C:你的。D:是。故选C。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_______)为题材的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找出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

1.边塞战争,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燕脂、夜紫,肃杀的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寒夜里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深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或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3.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析】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所以这是将士有着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是“燕脂、夜紫”。描述画面时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如:时值深秋,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名句的能力。赏析诗歌名句的答题步骤: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本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人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战事紧急,像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赞颂之情。

14.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能突出“早”

这一特点的词句分析作答即可。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据此分析作答。(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尾联“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将“月亮”比作“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独吟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和出发时间之早,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该词作于诗人晚年。作者晚年遭逢厄运,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片“______”和“______”两句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

2.“插花还起舞”和“把酒共留春”两个行为,展现了词人________的生活状态。

【答案】

1.“老夫争肯输少年”“醉后少年狂”

2.洒脱、旷达乐观

【解析】

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的两句诗的提取。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别提取“老夫争肯输少年”和“醉后少年狂”作为答案。这两句都流露出词人桀骜不驯、老当益壮的心境。

2.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生活状态。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开阔洒脱的胸襟。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其一①

王安石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

1.这首诗中景物描写绘声绘色,请赏析前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这两句描写“柳叶”“荷花”“蝉鸣”极具有画面感,诗人巧妙运用了色彩和声音,“绿暗”,极写柳色之浓;“红酣”,极写荷花娇艳;隐于柳绿中的蝉儿,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诗中红绿对照,色彩艳丽,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描写了夏景之美。

2.这首诗由眼前西太一宫的景象联想到江南的景色,触景生情,尾句“白头想见江南”,直接抒发自己对江南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解析】

1.考查对诗句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理解。“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写所见景物,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鸣蜩,就是正在鸣叫的知了(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于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诗句“白头想见江南”,诗人由眼前美景,追忆远在江南故乡,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却像江南春水那样明净,因而就联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8.无9.无10.无11.无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遵义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l~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7题为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陶冶.(yé) 潮汛.(xùn) 瀚.海(hàn) B.池沼.(zháo) 叱.骂(chì) 彷.徨(páng) C.酝酿.(niàng) 娴.熟(xián) 恬.雅(tián) D.戳.穿(chuō) 鄙.视(bì) 阴霾.(mái) 2.词语积累——下列成语意思相近 ....的一项是(3分) A.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B.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发冲冠 C.向隅而泣惨绝人寰痛心疾首 D.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白驹过隙 3.文化积累——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 ..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5.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________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 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酝酿(niàng)剽悍(biāo)吹毛求疵(zī) B.涟漪(qí)锃亮(zēng)两栖(qī)断壁残垣(yuán) C.亵渎(xiè)哂笑(shěn)挑衅(xìn)猝然长逝(cù) D.舷窗(xuún)伫立(chù)褴褛(lǚ)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悲怆臆测惹是生非妇孺皆知 B.振撼虔诚与日俱增轻歌漫舞 C.烦躁诀别铤而走险物竞天择 D.惬意慰藉周道如砥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我爱护得无所不至 ....,让我十分感动。 B.谈起“韩流”明星,这孩子既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 ...源.,就连艺术学院的老师也惊叹不已。 C.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 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D.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 伦之乐 ...的喜悦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㈠默写(16分)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 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⑵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 (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据此归纳作答。(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哽咽.(yè)憧.憬(chōnɡ)弄巧成拙.(zhuō) B.浣.妆(huàn)发窘.(jiǒnɡ)沉淀.(diàn)分道扬镳.(biāo) C.贿赂.(lù)濒.临(bīn)憩.息(qì)言简意赅.(ɡāi) D.纶.巾(ɡuān)岑.寂(cén)恫.吓(dònɡ)乳臭.未干(xi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翰虔诚心有余悸融融泄泄 B.典范妖娆风尘仆仆一泻千里 C.堕落犒劳死心踏地轻举妄动 D.眷顾勾勒循规蹈矩为富不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 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卖炭翁》) 2. 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 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蝶恋花》) 5. 山水之乐,___。(《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___(人名) 水波不兴 兴:___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___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乡愁乡思之情。 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3.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1.(16分)默写。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2.(12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齐人固善盗乎?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4)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②自谓名.不下人 (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3)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二、现代文(38分) 4.(1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完整版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2016福廸省福州市】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亊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晱圆缺,此亊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月亮。 唯愿家人,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2016福廸省龙岩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三、【2016福廸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 2.万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亊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2016甘肃省天水市】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7分) 泉州的服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安女服饰。黄斗笠、花头巾、齐肚装、银腰带、大折裤,被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那的色彩,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印成趣,倾倒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还有东海浔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使之成为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⑴根据要求答题。(3分) 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③找出并改正“相印成趣”中的错别字。改为 ⑵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2分) A.丰富浓烈 B.浓烈奇特 C.奇特丰富 ⑶文段划线句浔埔女头上的“簪花插钗”与“花园、彩虹”的相似点 ...是什么?(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①人有悲欢离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⑥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 ⑦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 ⑧,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⑨,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孔乙己》中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的可笑之处有:;别人取笑他被打断腿时,他辩解说是“跌断”的;等等。(写出一个可笑之处即可) 4.综合性学习:新闻。(8分)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2分)【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 《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 《莫言代言天价香烟诺奖只是过眼烟云》 《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⑵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 ..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2分)【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 方案分析: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分析: 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⑶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4分) 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语文试卷 第Ⅱ卷(选择题,共31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旁骛(wù) 襁褓(qiǎng) 红妆素裹(guǒ) 恪尽职守(gè) B.凌驾(líng) 狡黠(xiá) 弥留之际(mí) 根深蒂固(gù) C.栈桥(jiàn) 禁锢(gù) 歇斯底里(xiè》重蹈覆辙(zhé) D.抽噎(yè) 拮据(jù) 尖嘴猴腮(sāi) 面面厮觑(qù)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尘不染鲜为人知正襟危坐锋芒毕露 B.当之无愧头晕目炫广袤无垠开卷有益 C.家谕户晓有例可援深恶痛疾简明扼要 D.随机应变悠游自在优胜劣汰十拿九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B.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13位唐山农民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C.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州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 D.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D.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28分) 1.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3分) 2.下面语段 中字音、字 形全对的一 项是() (3分) 生活中总有些人,尽管不够幸运,甚至深陷泥沼、走tóu()无路,但内心始终翻腾着一股zào()动,就像遥远地平线上的光,挣.()脱山峦的围缚,越过无垠的原野,迸.()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 A.头燥 zhènɡ bìnɡ B.投躁 zhènɡ bènɡ C.投燥 zhēnɡ bènɡ D.头躁 zhēnɡ bìnɡ 3.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一系列藩篱 ..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金期。 B.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 ....的明星。 C.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 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 ....,相得益彰。 D.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搬起石头砸 ..... 自己的脚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5.默写(8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4)中国诗以其特有的意象,构筑成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精神家园。请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分别写出一句古诗词。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6.名著(8分) (1)《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A (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 (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 C (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 (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 B. C. D. (2)陆游诗云“稼轩落笔凌鲍谢”,称赞南宋(人名),他是派的词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 陇西行 (唐)陈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