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GB 30012-20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的基础条件、限界、土建工程、车辆和车辆基地、运营设备系统、人员、运营组织、应急与演练和系统测试检验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7928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1275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6275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0907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57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30012-20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201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逮轨道系统。

3.2试运行trialrunning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冷、热滑试验成功,系统联调结束,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

3.3试运营trialoperation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有设施设备验收合格,整体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试运行检验合格后,在正式运营前所从事的载客运营活动。

3.4运营单位operationcompany

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4 基础条件

4.1运营单位资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4.2工程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完成后,工程初步验收合格,影响运营安全的遗留问题整改完成。

4.3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试运营前应取得如下文件:

a)规划建设批复文件。有关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规划、立项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的批复文件。

b)工程用地和建设许可文件。有关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用地许可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

c)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土建工程、机电系统安装出具的质量验收文件。

d)行车及服务设备质量验收文件。有关主管部门对行车及服务设备出具的质量验收文件。

e)特种设备质量验收文件: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对投入运营的特种设备出具的验收合格文件。

f)消防验收文件。消防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消防验收文件。

g)安全检查文件。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工程安全设施设备出具的检查、备案文件。

h)人防工程验牧文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出具的人防验收文件。

i)卫生评价文件。卫生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卫生评价文件。

j)环保验收文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环保验收文件。

k)防雷接地验收文件。气象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雷装置等设施出具的验收文件。

1)票价批复文件。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方案的批复文件。

m)档案批复文件。档案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验收出具的批复文件。

n)其他批复文件。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出具的其他批复文件。

4.4工程移交

建设单位应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向运营单位进行移交,工程移交内容包括工程实体、设备、随机附件、竣工档案等,并同时进行指挥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移交。

4.5试运行要求

4.5.1组织试运行的单位应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的情况报告,包括试运行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可靠性和故障率情况等。

4.5.2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试运行最后20日应按照

试运营开通时列车运行图行车。

4.5.3试运行最后20日,运营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指标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a)列车运行图兑现率:不应低于98.5%;

b)列车正点率:不应低于98%;

c)列车服务可靠度:全部列车总行车里程与发生5min以上延误次数之比不应低于2.5万列公里/次;

d)列车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不应高于0.5次/万列公里;e)车辆系统故障率:因车辆故障造成2min以上晚点事件次数应低于5次/万列公里;f)信号系统故障率:不应高于1次/万列公里;

注:信号系统故障,即列车无法以自动防护模式运行、部分区段无速度码或发生道岔失去表示的情况。

g)供电系统故障率:不应高于0.2次/万列公里;

注:供电系统故障,即造成部分区段失电或单边供电的供电故障。

h)屏蔽门故障率:不应高于1次/万次。

5 限界基本条件

5.1区间、车站和车辆基地轨行区的构筑物、设备和管线的限界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5.2设施、设备应无侵界现象。

6 土建工程基本条件

6.1线路工程

6.1.1线路工程的基标、线路及信号标识等附属设施应符合GB50157的规定,配置齐全、标识清晰、埋设牢固。

6.1.2当其他交通设施上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防止上方异物侵入;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交遁设施共建于同一平面且相邻时,应在线路两侧设置安全防护和防侵入设施。

6.1.3地面及高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内侧,不应有妨碍行车嘹望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和其他物体。

6.1.4试运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正线、辅助线或车辆基地尚未使用的道岔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6.2轨道工程

6.2.1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和伸缩调节器等应符合GB50157的规定。

6.2.2高架线路应按照GB50157的规定设置防脱护轨。6.2.3轨道工程尽端应按照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设置车挡。

6.2.4轨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并具有对地电阻的测试报告;排流接线应可靠连接。人防门、防淹门等处的隐蔽位置应采取绝缘措施。

6.2.5道床排水沟应畅通,道岔区转辙机及杆件基坑处应无

积水;在寒冷季节,道岔转辙机区域应采取防雪、防冰冻措施。

6.2.6钢轨与周边设施设备应保持合理的间距,符合线路绝缘和设备维护的要求。

6.2.7道岔、钢轨、钢轨焊缝、与钢轨和道岔连接的焊点或栓接部位应进行探伤,并提供探伤检测合格的报告;对于无缝线路地段,还应提供锁定轨温、单元轨节长度和观测桩位置等技术资料。

6.2.8路基应待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6.3车站建筑

6.3.1车站的站台、站厅、出人口、风亭、人行楼梯、售检票亭、投入试运营的通道及相应的装修工程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6.3.2当车站不设站台屏蔽门时,应按GB50157的规定在站台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6.3.3车站内的各楼扶梯口、换乘通道口应设有完整的防火分隔设施。

6.3.4车站的站厅、站台公共区、楼扶梯口和出入口等处设置的栏杆应安装牢固。

6.3.5车站应具有不少于2个不同方向、满足消防疏散功能的直通地面的出入口,并投入使用;地下一层侧式站台的车站,每侧站台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并投入使用。

6.3.6车站开通的出入口道路应与市政道路网贯通。

6.3.7车站应明示禁入区域,并设有阻挡外界人、物进入的防范设施。

6.3.8换乘通道宜有通风空调设备。

6.3.9车站内安全标识、引导标识、无障碍设施等应设置齐全,功能完好。

6.4结构工程

6.4.1.隧道、桥梁、敞开段和暗埋段等结构工程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6.4.2应建立全线结构工程的沉降监测系统,定期对结构的沉降进行监测。

6.4.3直流供电并采用走行轨作为牵引网回流的结构工程,应有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

6.4.4地下车站、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结构防水等级应达到一级;区间隘道、连接通道等附属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6.4.5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设置的连接通道内应设有甲级防火门,防火门主体、铰链等应满足防火和结构受力要求。

6.4.6区间隧道设置中间风井时,井内或风井附近应设有直通地面的防烟楼梯间。

6.4.7高架区间上跨道路,净空高度不大于4.5m时,应设有限高标识和限界防护架;当墩柱有可能受外界撞击时,应设

防止墩柱受撞击的保护设施。

6.4.8主变电所、控制中心和集中冷站等其他土建工程应符合消防、环保、抗震、防雷和防淹等要求。

7 车辆和车辆基地基本条件

7.1车辆

7.1.1地铁车辆应符合GB50490和GB/T7928的规定,轻轨车辆等应符合GB50490的规定。

7.1.2应完成列车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提交测试报告,满足合同要求。对于试验中发现的影响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的车辆故障应完成整改。

7.1.3试运行期间,各列车累计在线运行里程不应少于2000列公里。

7.1.4列车内安全标识、引导标识、无障碍设施、广播设备和灭火器等应设置齐全。

7.2车辆基地

7.2.1车辆基地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7.2.2车辆基地周界应设围蔽设施;试车线与周围莲、构筑物之间,应有隔离设施;车辆基地有电区和无电区之间应有隔离设施;库内车顶作业平台两侧应设安全防护设施;车顶作业面上方宜设安全防护设施。

7.2.3车辆基地应具备配属列车停放、静动态调试的条件;车辆基地应根据试运营阶段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材料、

抢修和救援器材以及存放设施。

7.2.4车辆基地内雨水排放系统、生产和生活给排水系统应投入正常使用。

7.2.5安全生产标识标牌应安装到位。

7.2.6架车机、不落轮镟和洗车机等车辆配属设备应能投入正常使用。

7.2.7在寒冷地区,车辆基地应具备车辆存放的供暖条件。

7.2.8车辆基地的起重设备、电梯和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完成安装、调试,并通过验收。

8 运营设备系统基本条件

8.1供电系统

8.1.1变电所内设备、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供电电缆等各类设备和器材的材料、规格和功能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8.1.2电力监控系统应功能完善,具备对设备遥控、遥信和遥测的功能。

8.1.3各变电所均应有两路独立可靠的电源供电,一级负荷应确保由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主变电所数量和牵引变电所数量应满足受载需要。当有外电源点退出、相邻外电源点跨区供电时仍能满足负载需要。

8.1.4应完成各类电气元件、开关的整定值调整。

8.1.5车站及区间照明系统的照度应符合GB/T16275的规

定,并出具照度测试报告;应急照明:应急电源和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等相关标准要求。

8.1.6接地、安全标识应齐全、清晰,配备安全工具,并放置到位。

8.1.7变电所内、外部设备间应整洁,电缆沟及隐蔽工程内应清洁、无杂物。变电所外部应满足防火要求,具备巡视和检修条件。

8.1.8电缆孑L洞应封堵,安装防鼠板,电缆应悬挂走向标示牌。

8.2通信系统

8.2.1传输系统、广播、公务电话、调度电话、无线通信和闭路电视等应符合GB50157、GB50382和GB50490的规定。公务电话应实现路网内各线路间互通,并与市话互联互通。

8.2.2传输系统的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各种信息的数据传输功能以及告警、网管和保护功能应符合GB50490的规定。

8.2.3时钟系统应实现母钟、子钟各项功能和网络管理功能,并能够向相关设备系统发送时间信号。

8.2.4通信系统应按一级负荷供电;通信电源应具有集中监控管理动能,并应保证通信设备不间断、无瞬变地供电;通信电源的后备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h.

8.2.5通信设备机房的温度、湿度和防电磁干扰,应满足GB50157的要求。

8.2.6在应急情况下,通信系统应保持正常的通信功能。

8.2.7换乘站应实现直通电话互联互通,宜实现闭路电视监控图像互联互通。

8.2.8宜进行144h测试。

8.3信号系统

8.3.1列车自动防护、列车自动监控等应符合GB50157、GB50490和GB50578的规定。

8.3.2信号系统应完成控制中心、车站、车辆基地以及车载、轨旁信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8.3.3信号系统应确保控制中心与车站间、轨旁设备与车载设备间的安全控制信息传递无误,联动准确;完成车辆基地与正线信号系统的相关接口调试。

8.3.4信号系统应具备列车自动防护功能、控制中心和车站的列车自动监控功能,宜具备列车自动驾驶功能。

8.3.5信号系统应具有完整的测试报告,并有具备资质的安全认证机构出具的安全认证证书和安全评估报告;对证书的限制项,应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8.3.6设置屏蔽门的车站,信号系统宜具备列车车门与站台屏蔽门系统联动功能。

8.3.7信号设备机房的温度、湿度和防电磁干扰,应满足

GB/T12758的要求。

8.3.8宜进行144h测试。

8.4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8.4.1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8.4.2完成通风管路及风道内的杂物清理及卫生清扫。

8.4.3完成冷却塔、多联空调的室外机地面硬化,并已接入市政排水系统,且周边安装安全防护栏。

8.4.4空调系统冷凝管道及送风口不宜布置在电气设备上方;对于布置在电气设备上方的,应加装相应的防护措施。

8.5消防及给排水系统

8.5.1消防器材、气体灭火和给排水等系统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8.5.2消防器材和消防泵房内相关设备应配置齐全,消火栓箱门应有闭锁装置。

8.5.3给水系统的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水源可靠,生活用水具有水质检测合格报告。

8.5.4排水系统应提供可靠的排水设施,并满足排放条件。地面井等设施设备应齐全完好,并已接入市政排水系统。8.5.5完成车站、车辆基地、控制中心、区间泵房、风亭和各类集水池的杂物清理。

8.5.6寒冷地区电保温的设置应碉保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在防寒期内可投入正常使用。

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8.6.2车辆基地、变电所、控制中心、区间隧道、中间风井和车站等建筑物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6.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控制中心、车站两级调度管理,具备控制中心、车站和就地三级监控的功能。

8.6.4宜进行144h测试。

8.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8.7.1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应符合GB50157和GB50490的规定。

8.7.2具备对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梯、自动扶梯和应急后备电源系统设备的监控功能。

8.7.3具备火灾联动功能。

8.7.4宜具备中心级、车站级区间阻塞模式联动功能。

8.8自动售检票系统

8.8.1自动售检票系统应符合GB/T20907的规定。

8.8.2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并应完成对既有运营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车站计算机、线路中心系统的乘客服务界面、参数和报表等的升级工作。

8.8.3应具备紧急放行功能。

8.8.4宜进行144h测试。

8.9电梯、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8.9.1电梯应符合GB7588的规定,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虚符合GB16899的规定,扶梯还应符合GB50490的规定。8.9.2电梯、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通过调试和安全测试,获得安全检验合格证,具有明显的安全警示和使用标识。

8.9.3车站出入口至站厅、站厅至站台的扶梯至少应各有一台投入使用。

8.9.4完成井道、巷道内杂物和易燃物的清理。

8.10屏蔽门(安全门)系统

8.10.1屏蔽门(安全门)系统应符合GB50490的规定。8.10.2屏蔽门(安全门)系统接地绝缘应等电位连接,提供屏蔽门(安全门)本体绝缘检测报告。

8.10.3屏蔽门(安全门)系统后备电源应能安全运行。

8.10.4应张贴门体安全标识和使用标识。对于直线车站,站台屏蔽门与车体间隙大于130mm时,应设有防夹装置和防踏空胶条。

8.10.5应急门和端门应可正常开启、关闭,无障碍物遮挡。

9 人员基本条件

9.1一般条件

9.1.1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运营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岗位,

人员到位,满足运营要求。

9.1.2列车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和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技能以及高度的岗位责任心,并通过身体健康检查。

9.1.3应按规定着装,正确佩戴服务标志。

9.2列车驾驶员

9.2.1列车驾驶员应径过系统岗位培训;在培训期间,应进行车辆故障、火灾、停电和脱轨等险情的模拟操作;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的指导和监督下驾驶,驾驶里程不少于j000km.

9.2.2列车驾驶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9.2.3列车驾驶员应熟悉试运营线路。

9.3调度员

9.3.1调度员应经过系统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

9.3.2应由经验丰富的调度员担任值班主任;值班主任应经过系统岗位培训,具有行车调度岗位工作经验,熟悉电力调度、环控调度等工作内容和流程,并持证上岗。

9.4行车值班员

行车值班员应经过系统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

9.5车站客运服务人员

车站客运服务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教育,掌握岗位技能。

9.6其他人员

9.6.1设备维修人员应经过系统岗位培训,具备设备维修技能,并持证上岗。

9.6.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持证上岗。

10 运营组织基本条件

10.1规章制度

试运营前应建立下列规章制度:

a)安全管理类。应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

b)行车制度类。应制定行车管理办法、车辆段及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调度工作规程和检修施工管理办法等。

c)客运服务类。应制定客运服务质量标准、客运服务工作规范和票务管理办法等。

d)设备维护类。应制定各专业系统设备的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检修管理制度等。

e)操作办法类。应制定各专业系统设备的操作手册、列车驾驶员操作手册和故障处理指南等。

f)应急处置类。应制定火灾、爆炸和列车脱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制定事故处理流程、乘客服务信息应急发布、乘客伤亡事故处置和运营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

10.2行车组织

10.2.1运营单位应按设计配属车辆标准,结合列车采购、列

车车载信号调试等情况编制车辆配属方案,试运营所需的运用车、检修车和备用车等应到位。

10.2.2运营单位应组织开展拟开通试运营线路的客流预测,制定新的行车组织方案。

10.3客运组织

10.3.1运营单位应根据列车运行图、车站设施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编制客运组织方案。

10.3.2运营单位应做好试运营的宣传I作。

10.4地面交通衔接

10.4.1应编制完成城市公交衔接方案。

10.4.2在各车站出入口附近,宜配套设置停车场、出租汽车停靠站和自行车存放点等。

10.4.3宜在各车站出入口500m范围内的公交车站和主要路段等位置,设立清晰、醒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指示标志。

11 应急与演练

11.1应急预案

11.1.1运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应满足各级政府应急预案的协同要求。

11.1.2运营单位应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

a)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对设施设备故障、火灾、列车脱轨、列车相撞和突发客流等的应急预案。

b)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对地震、台风、雨涝、冰雪灾害

和地质灾害等的应急预案。

c)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d)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对人为纵火、爆炸、投毒和核生化袭击等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预案。

11.1.3应急预案编制应科学合理,内容完备,针对性和操作性强。

11.2应急演练要求

11.2.1运营单位在试运营前应进行以下应急演练:

a)道岔故障处理、手动操作道岔办理进路、屏蔽门故障、列车故障救援、电话闭塞和大小交路列车折返等演练;

b)突发停电事故演练;

c)火灾、爆炸事故演练;

d)突发客流演练;

e)列车相撞、脱轨事故演练等。

11.2.2应开展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相关单位参加的综合性应急演练。

11.2.3运营单位应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11.3应急组织与装备

11.3.1运营单位应建立专、兼职应急抢险队伍。

11.3.2运营单位应配备应急所需要的专业器材和设备。

12 系统测试检验

试运营前,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单位宜对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火灾自动报警和环境与设备监控等系统进行抽查测试检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复习题

1. 车体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部件组成的封闭筒形结构。 2. 乘客信息系统可分为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广告制作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等几个部分。 3. 从使用的功能上讲,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组成包括车站大厅及广场、售票大厅、运营管理场所、技术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 4.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分三级:中央级、车站级、就地级。 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尽头式和贯通式。 6. 防灾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7. 信息系统的设备主要有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连锁系统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8.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包括城市背景研究、线网结构研究、实施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9. 扣件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弹条式扣件、扣板式扣件和弹片式扣件。 10. 客运主要指标包括:乘客发送人数、乘客平均运程和乘客周转量。 11. 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正常运行模式、非正常运行模式和紧急运行模式。 12. 防灾设计包括人防设计、紧急疏散设计、车站消防设计、车站防洪涝设计。 13. 运输事故按性质分为行车事故、客运事故和自然灾害。 14. 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15. 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包括车站客运工作和车站票务工作。 1. 线网结构形式: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情况编制的现网中各条线路组成的几种图形称为线网结构形式。 2. 轨道电路:为使进行中的列车直接获取传输信号,从而到达固定的地面信号想车载信号传输显示的目的,利用两根钢轨作为导线,一端送电,另一端受电所构成的电气回路。 3. 共线运行:在相邻的两条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中,运营列车交路从一条线路跨越到另一条线路,存在着两条或多条列车交路公用某一区段的情况。 4. 联锁:在有调车作业的轨道交通车站,为了保证站内作业安全相关的道岔与信号机,信号机与信号之间形成的互相制约的关系。 5. 运输能力:在现有设备,现有组织方法行车和现有人员配备条件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6. 摩擦制动:利用两物体之间的摩擦把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散逸到周围大气中去,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1. 钢轨的连接安装方法及预留轨缝的原则? 轨道上钢轨与钢轨之间的连接安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传统的连接安装法:是把20m左右一节的钢轨固定在轨枕之上,各节钢轨之间的接头(称为钢轨接头),通常使用鱼尾板和螺栓接合; (2)较新的连接安装法:是持续焊接钢轨,使原本一节一节的钢轨经焊接后成为无缝钢轨或长钢轨。 预留轨缝原则:保证轨温升高时轨缝不顶严,轨温下降时螺栓不受力。 2. 列车运行图含义级编制要求? 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系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的一种图解形式,它是表示列车在各站和区间运行状态的二维线条图,能直接地显示各式列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和对应关系。 编制要求:确保行车安全;合理运用设备;优化运输产品;配合站段工作。 3. ATC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构成及功能? 答:①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列车的调度和跟踪,运行时刻表的调整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2K31300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2K313020 明挖基坑施工 2K313021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板(桩)墙有悬臂式、单撑式、多撑式。支撑结构是为了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墙体的弯矩;分为内撑和外锚两种。 一、围护结构 (二)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 6)地下连续墙] 三、基坑的变形控制 (一)基坑变形特征 (1)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坑底的土体隆起。 (2)围护墙体水平变形 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三角形分布。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刚性墙体(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而一般柔性墙(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如果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 (3)围护墙体竖向变位 (4)基坑底部的隆起 过大的坑底隆起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 1)基坑底承压水水头压力 2)围护结构插入坑底深度不足 直接监测坑底土体隆起较为困难,一般通过监测立桩变形来反映。 (5)地表沉降 围护呈悬臂状态时,较大的地表沉降出现在墙体旁。施加支撑后,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位于距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讲义编号NODE9509590003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基坑变形控制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 5)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 (三)坑底稳定控制 (1)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注浆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讲义编号NODE9509590003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2K313022 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 一、基(槽)坑土方开挖 三、边坡保护 (一)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设排水沟、截水沟、围堰等) (3)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4)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1~2m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施工机械; (5)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 (二)护坡措施 放坡开挖时应及时作好坡脚、坡面的保护措施。常用的保护措施有:叠放沙包或土袋、水泥抹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等。也可采用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讲义编号NODE9509590003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2K313023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一、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与方法选择 (一)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 (二)方法选择 (1)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采用墩式加固时,土体加固一般多布置在基坑周边阳角位置或跨中区域;长条形基坑可考虑采用抽条加固;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2. 限界:是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3. 车辆段:是车辆运用管理、停放、检查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4.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 线路纵断面:线路中心线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 6. 合理纵断面:既满足有利于列车运行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安全可靠的要求,又能满足兼顾较低施工量,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进度的需要。 7. 轨道: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岔和附属部件组成,用来引导列车行驶方向,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巨大压力,扩散到路基或桥隧建筑物上的整体工程结构。 8. 联锁:为保证行车安全、作业安全,将站内所有信号机、道岔及轨道电路等相对独立的信号设备构成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控制的连带环扣关系。 9. 进路:列车在车站内的运行路径。 10. 闭塞:为保证区间内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防止列车冲突和追尾,在一个铁路区间内,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列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是铁路区间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地下迷流: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电流并非全部经由走行钢轨流回牵引变电所,部分电流会由钢轨流入大地,再由大地流回钢轨或牵引变电所的杂散电流。12.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状况的一种图解形式。13.道岔的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至心轨尖端之间,有一段轨线中断的空隙,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14.轨道几何形位:指的是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是保证列车按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基本知识 1. 城市轨道线路敷设方式:有地下、高架和地面三种形式。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类型:放射形、环线形、棋盘式。 3.站台的形式: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4. 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站、桥分离式,站、桥结合式,站、桥合一式。5.轨道的组成: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岔和附属部件组成。 6. 城轨车辆种类:A型车、B型车是我们通称的地铁车辆,C型车是轻轨车辆。 7. 车钩牵引缓冲装置的种类: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和半永久连接杆。8.转向架的组成:由轮对轴箱装置、弹性悬挂装置、制动装置、构架和转向架支承车体的装置组成。9.闭塞制式:人工闭塞、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 10.自动售票系统AFC 的组成:由中心AFC 系统、车站AFC 系统、终端设备和车票四部分组成。 11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的子系统:由列车自动保护(ATP)、列车自动监督(ATS)、列车自动运行(ATO)三个子系统构成。 12. 环控系统按通风方式的分类:隧道通风,车站通风和列车通风。 13. 地铁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人为灾害(战争灾害、运营灾害和工程事故)。 14. 运营管理的内容:行车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管理、车站设备管理四大部分 15. 轨道的作用:承力,传力和导向。 16. 轨道几何形位的组成要素:轨距、水平、高低、方向和轨底坡。 17. 道岔的作用: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或者跨过另一股道,是线路的连接与交叉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职业生涯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在这个竞争压机如此巨大的社会中我们注定将会是社会的淘汰品。 每一秒我们都在面对一个崭新的生活。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只有树立一个正确方向我们才能勇敢向前,向成功,向梦想靠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帮助我发掘自我潜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我主修专业。其次,我也深深地为能够进入这个专业而感到荣幸。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新起的热门专业,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的职业兴趣是做一名优秀的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 2、职业能力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热情、肯投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身为理科毕业的我,拥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我的学习能力较强,细心、坚韧、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修取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各总证书,我可以作为管理和专业一体的复合型

人才,也为我实现自己的规划而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个人特质 我比较喜欢团队合作。因为我擅长篮球,篮球是一个团队意识比较强的运动,所以我认为在团队合作的过程当中我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别人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团队合作能够激发我的工作的热情、鞭策自己努力前进。同时,我能试图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顾全大局,喜欢有激情的工作。我相信优秀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更加优秀。 4、职业价值观 我会考虑这份工作对实现我自身理想有多大帮助,对实现我的目标有多大的铺垫作用。我看重职业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有没有从中不断学习提高我个人能力的机会。当然,工资收入也占有很大的重量。在我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将会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几年。能否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让自己更加优秀是非常重要的。 5、自我小结 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同时拥有坚韧,细心,内敛,优秀的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人。 首先,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会以此目标。加上我的管理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经验、技术、人脉的积累,我要将其结合起来,做一份我真正追寻的事业。更多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大学生职业生涯划推荐阅读:http://zhiyeguihua.yjbys/daxuesheng/前行,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DOC 32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DOC 32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 1: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1:地铁车站形式与结构组成 1.1:地铁车站形式分类 车站与地面位置:高架车站、地面、地下; 结构横断面:矩形、拱形、圆形、其他; 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岛侧混合。 1.2:构造组成 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组成。 2: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 2.1:明挖法施工 (1)由地表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高程,在坑内由下至上建造主体结构及防水措施。 (2)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3)敞口放坡基坑和有围护结构的两类。 若地面空旷,建筑物离地面较远,不影响周边环境,基坑深度不大可敞口放坡开挖。施工简单,速度快噪音小,无需做围护。 场地限制,则应适当采用围护结构如土钉加混凝土喷抹面;若基坑很

深,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处于繁华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采用有维护结构的基坑。 敞口放坡施工:边坡面不加支护的基坑,喷锚护坡基坑。 有维护结构的基坑:工字钢桩维护基坑;钢板桩围护基坑;钻孔灌注桩维护基坑;地下连续墙维护基坑;土钉墙维护基坑等。 2.2:盖挖法施工 (1)先盖后挖,预制或现浇棚盖结构,置于桩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2)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基坑底部土体稳定、施工空间大;盖挖逆作法用于城市时对交通影响较小。 缺点: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很难处理;盖挖逆作法施工时,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要综合考虑基坑稳定、环境保护、永久结构形式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因素确定。 (3)盖挖逆作法、盖挖顺作法。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顺作法:构筑连续墙;构筑中间支撑桩;构筑连续墙及覆盖板;开挖及支撑安装;开挖及构筑底板;构筑侧墙、柱;构筑侧墙及顶板;构筑内部结构及路面复旧。 盖挖逆作法:自上而下完成土方开挖和边墙、中隔板及底板衬砌施工,不需设置临时支撑,借助顶板、中板自身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实现对基坑围护桩墙的支护作用。 特点:快速覆盖,缩短中断交通时间;自上而下的顶板中隔板及水平支撑体系刚度大;可分层施工;不受季节影响,设备简单、不需要大

一级建造师考试自己总结的资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第二篇城市交通轨道工程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 (一)地铁车站形式与结构特点 1、地铁车站形式及车站组成 (1)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 高架车站:车站位于地面高架结构上,分为路中设置和路侧设置两种; 地面车站:车站位于地面,采用岛式和侧式均可,路堑式为其特殊形式; 地下车站:车站结构位于地面以下,有浅埋和深埋两种。 (2)运营性质: 中间站:仅供乘客上下乘降用,是最常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区域站:因为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中,客流量是不均匀的,行车组织往往采取长、短交路的运营模式。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区域站。(即中间折返站,短交路列车可以在此处折返。) 换乘站:位于两条及两条线以上的线路交叉点的车站,具有中间站的作用和换乘的用途。可以认为“中南路站”是换乘站。 枢纽站:枢纽站是由此站分出另一条线路的车站。该站可以接、送两条线路上的列车。 联运站:指车站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列车线路进行联运及客流换乘。具有中间站和换成站的作用。可以认为“循礼门站”是联运站。 终点站:设在线路两端的车站。就列车上下而言,终点站也是起点站(或称之为始发站)。终点站设有可供列车全部折返的折返线和设备,也可以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 (3)结构断面: 矩形:矩形断面是常用的一种断面形式。适用于明挖或者浅埋暗挖车站。车站可以为单层、双层甚至多层,跨度可以为单跨、双跨设置多跨。 拱形:拱形断面多用于深埋或浅埋暗挖车站,有单拱和多跨连拱等形式。单拱因为中部起拱较高,并且中间无柱,因此建筑空间显得高大宽阔,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达到很明显的艺术效果。明挖车站单跨结构时,也可以采用拱形断面。 圆形:为盾构法施工时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其他形状:椭圆形、马蹄形等等。 (4)站台形式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提升设施公用,能灵活调剂客流量、使用方便、管理集中等优点。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两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复习题

1.车体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部件组成的封闭筒形结构。 2.乘客信息系统可分为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广告制作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等几个部分。 3.从使用的功能上讲,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组成包括车站大厅及广场、售票大厅、运营管理场所、技术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 4.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分三级:中央级、车站级、就地级。 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尽头式和贯通式。 6.防灾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7.信息系统的设备主要有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连锁系统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8.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包括城市背景研究、线网结构研究、实施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9.扣件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弹条式扣件、扣板式扣件和弹片式扣件。 10.客运主要指标包括:乘客发送人数、乘客平均运程和乘客周转量。 11.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正常运行模式、非正常运行模式和紧急运行模式。 12.防灾设计包括人防设计、紧急疏散设计、车站消防设计、车站防洪涝设计。 13.运输事故按性质分为行车事故、客运事故和自然灾害。 14.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15.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包括车站客运工作和车站票务工作。 1.线网结构形式: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情况编制的现网中各条线路组成的几种图形称为线网结构形式。 2.轨道电路:为使进行中的列车直接获取传输信号,从而到达固定的地面信号想车载信号传输显示的目的,利用两根钢轨作为导线,一端送电,另一端受电所构成的电气回路。

3.共线运行:在相邻的两条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中,运营列车交路从一条线路跨越到另一条线路,存在着两条或多条列车交路公用某一区段的情况。 4.联锁:在有调车作业的轨道交通车站,为了保证站内作业安全相关的道岔与信号机,信号机与信号之间形成的互相制约的关系。 5.运输能力:在现有设备,现有组织方法行车和现有人员配备条件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6.摩擦制动:利用两物体之间的摩擦把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散逸到周围大气中去,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1.钢轨的连接安装方法及预留轨缝的原则?轨道上钢轨与钢轨之间的连接安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传统的连接安装法:是把20m 左右一节的钢轨固定在轨枕之上,各节钢轨之间的接头(称为钢轨接头),通常使用鱼尾板和螺栓接合; (2)较新的连接安装法:是持续焊接钢轨,使原本一节一节的钢轨经焊接后成为无缝钢轨或长钢轨。 预留轨缝原则:保证轨温升高时轨缝不顶严,轨温下降时螺栓不受力。 2.列车运行图含义级编制要求? 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系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的一种图解形式,它是表示列车在各站和区间运行状态的二维线条图,能直接地显示各式列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和对应关系。 编制要求:确保行车安全;合理运用设备;优化运输产品;配合站段工作。 3.ATC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构成及功能? 答:①ATS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列车的调度和跟踪,运行时刻表的调整控制和监督,列车进路的控制和表示,系统状况、报警信息的显示和记录,统计汇编,系统仿真和诊断。 ②ATP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对列车驾驶进行防护,对与安全有关的设备和系统实行监控,实现列车间隔保护、超速防护等功能,保证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划分暂行办法(9.2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划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划分暂行办法 1 总则 1.0.1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等标准、规文件的规定,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1.0.2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划分应另行制定补充标准。 1.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划分除应符合本办法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等现行有关标准、规等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浮磁、自动导向轨道等系统。 2.0.2单位工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具备独立施工条件或具备专业功能的建(构)筑物及专业设备系统。 2.0.3子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中具备阶段施工条件或者施工容相对独立的建(构)筑物及专业设备子系统。 2.0.4分部工程 在子单位工程中按照系统设备专业性质或设备组别等、建(构)筑物的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的工程实体及专业设备安装工程。 2.0.5分项工程 在分部工程中按照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划分的工程实体及专业设备安装工程。 2.0.6检验批 检验批为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

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3 基本规定 3.0.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0.2单位工程的划分按照“具备独立施工条件,能形成其相应的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专业设备系统以及专业性较强、需从常规单位工程中分离且具备全线独立施工条件的某一重要工序为一个单位工程。” 建筑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单位工程,可将其具备独立施工条件或者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一个建筑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工法施工时,可将单位工程按工法划分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 系统设备安装工程的单位工程应按系统设备专业划分,子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可以按照工种种类、设备组别或区段划分。 3.0.3一个分部工程可由几个子分部工程组成,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或施工部位确定; 2、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3.0.4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 3.0.5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要求按施工段或部位等进 行划分。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单元的划分 4.0.1每个车站划分为一个独立单位工程。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的阶段性,以及合同分割等因素,车站单位工程划分为主体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含临近半区间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附属土建工程四个子单位工程,每个子单位工程包括若干个分部工程。 4.0.2每个区间划分为一个独立单位工程,区间单位工程划分为正线土建工程、附属土建工程两个子单位工程,临近半区间设备安装工程纳入车站建筑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 及发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KJJH大学UIUHUH学院JGJJ4-2班MM)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 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 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 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 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 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 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 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 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 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 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 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着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 1: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1:地铁车站形式与结构组成 1.1:地铁车站形式分类 车站与地面位置:高架车站、地面、地下; 结构横断面:矩形、拱形、圆形、其他; 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岛侧混合。 1.2:构造组成 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组成。 2: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 2.1:明挖法施工 (1)由地表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高程,在坑内由下至上建造主体结构及防水措施。 (2)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3)敞口放坡基坑和有围护结构的两类。 若地面空旷,建筑物离地面较远,不影响周边环境,基坑深度不大可敞口放坡开挖。施工简单,速度快噪音小,无需做围护。 场地限制,则应适当采用围护结构如土钉加混凝土喷抹面;若基坑很

深,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处于繁华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采用有维护结构的基坑。 敞口放坡施工:边坡面不加支护的基坑,喷锚护坡基坑。 有维护结构的基坑:工字钢桩维护基坑;钢板桩围护基坑;钻孔灌注桩维护基坑;地下连续墙维护基坑;土钉墙维护基坑等。 2.2:盖挖法施工 (1)先盖后挖,预制或现浇棚盖结构,置于桩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2)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基坑底部土体稳定、施工空间大;盖挖逆作法用于城市时对交通影响较小。 缺点: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很难处理;盖挖逆作法施工时,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要综合考虑基坑稳定、环境保护、永久结构形式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因素确定。 (3)盖挖逆作法、盖挖顺作法。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顺作法:构筑连续墙;构筑中间支撑桩;构筑连续墙及覆盖板;开挖及支撑安装;开挖及构筑底板;构筑侧墙、柱;构筑侧墙及顶板;构筑内部结构及路面复旧。 盖挖逆作法:自上而下完成土方开挖和边墙、中隔板及底板衬砌施工,不需设置临时支撑,借助顶板、中板自身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实现对基坑围护桩墙的支护作用。 特点:快速覆盖,缩短中断交通时间;自上而下的顶板中隔板及水平支撑体系刚度大;可分层施工;不受季节影响,设备简单、不需要大

最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站长:全面负责车站行政管理工作,对车站的安全、票务、服务、培训、人员及班组建设等工作负责,组织本站人员完成车站行车、票务和客运服务工作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组织的人。 值班站长:直接对站长负责,服从行车调度员、客运调度员的生产指挥,对本班的行车、客运、票务、培训及人员管理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和落实的人。 值班员:车站落实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关键岗位,在值班站长的领导下,具体执行行车和客运要求,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对当班站务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发生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时,协助值班站长进行处理。 站务员:主要直接面向乘客提供服务,包括售检业务、接发列车、组织列车、组织乘客乘降、回答乘客问询及对车站设备和设施运营状态进行巡视检查等具体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轻型轨道交通:简称轻轨交通,是以有轨电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独轨交通系统:以单一轨道来支承或悬挂车厢并提供导向作用而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独轨又称为单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高峰小时: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为高峰小时流量,相应的60分钟称为高峰小时。城 市交量一般有两个高峰,即早高峰和晚高峰。 地下铁路:位于地下(或水下)隧道内的那部分轨道 交通线,线路为单线或双线隧道。由于最早的城市轨 道交通位于地下,所以称为地下铁道,简称地铁。 地面线:位于地面的轨道交通线路。 高架线:位于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的条件下,确定路网 的形态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路平面: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是直线和曲线。 限界: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 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盖挖法:又叫盖挖逆作法,是在挖进土层上先加个固 定盖,再在下面掏土挖进,主要用在地铁经过城市的 闹市区、交通主干道下面,可以尽快恢复城市地面交 通,保护两侧建筑物的稳定。 盾构法:利用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前端刀盘切削土 体,液压千顶顶推盾构机前进,在开挖面上拼装预制 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 的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线路标准要求高。 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包括折返线、 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折返线:在线路两端终点站或者准备开行折返列车的 中间站设置的,专供列车折返掉头的线路。 道床:在路基、桥梁或隧道等下部结构之上,钢轨、 轨枕之下的碎石、卵石层或混凝土层。它是钢轨或轨 道框架的基础。 道岔:列车车辆有一股道线路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 接设备。 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吸引客 流和疏散客流、为旅客乘车服务的基本设施,同时它 又集中设置了轨道交通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和营运 管理系统。 站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将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 引导到站台乘车,或将下车的乘客引导至出入口出站 的场所,具有集散客流兼顾客运服务的功能。 岛式站台:位于上、下行两股正线中间,上下行到站 列车上车与下车的乘客均在同一站台集散,两端都设 楼梯或自动扶梯与站厅连接,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 站。 自动售检票系统:由计算机集中控制进行自动售票、 自动检票及自动结算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地铁综合 自动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站环境监控:将地铁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进行控制,为乘客提供适宜的乘车环境,并在紧急情 况下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对车站建筑内通风空调系 统的设备加以监控,以保证地铁正常运营。 车辆编组:按照预期目的将各独立的车辆连接起来成 为一个运行体,就成为车辆编组。 转向架:车辆的走行装置,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轨 道行驶,承受并传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种载荷,并 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 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将电流引 入动车的装置,又称为受流器。 轴重:按车轴行驶及在某个运行速度范围内,该轴允 许负担的并包括轮对自身在内的最大总质量。 车辆段: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 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轨道电路:利用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用 来监督线路的占用情况和传递列车的行车信息。 调度集中:利用遥信设备汇总线路上各车站的道岔和 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列车运行情况,利用遥控设备 直接操纵控制线路上所有车站的道岔、信号、达到集 中控制的目的。 传输线路:调度集中控制中心与各车站之间由传输线 连接,距离较远时设置中继器。 时钟系统:为运营准时、服务乘客、统一全线设备的 标准时间而设置的系统。 列车交路计划:根据运营组织的要求及运营条件的变 化,按运行图或由调度指挥列车,按规定的区间运行、 折返的列车运行计划。 长短交路:列车在线路运行中结合了长、短交路两种 情况的运营模式。 计程票制:按照乘车距离或乘车站数发售不同票价车 票。 一体化的管理方式:集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融资、建设、 运营、沿线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统一运作的模式。 大客流: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达到的、客流量超过车 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流量时的 客流。 单轨铁路:它是车辆在一根导轨上行驶的公共交通工 具。 AGT系统:是一种通过非驱动的专用轨道引导列车运行 的轨道交通。 制动装置:是使运行当中的列车减速或停车,保证列 车运行安全的装置。 钢轨:是城市列车荷载,引导车辆运行的装置。 轨道电路:是由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 精品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本规范不适用于高速磁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1.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并应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经济适用。 1.0.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1.0.5 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 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 建设constru 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制造。 2.0.3 运营opera 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0.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和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提出网络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 求。 3.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以乘客需求为目标,应做到资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 3.0.4 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求。 3.0.5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3.0.6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消防安全性能,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具备乘客和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条件。 3.0.7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取有效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风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灾害侵害的措施。 3.0.8 车辆和机电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电磁兼容测试并验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摘要: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轨道工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关键词:城市轨道; 施工; 工艺 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引导列车运行,保证轨道施工质量是轨道交通施工中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介绍轨道工程地下线路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铺轨方法 1.1 铺轨方法的选择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换轨铺设法,即首先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永久轨在隧道外焊接成长轨后,再运至隧道内换铺;二是一次铺设法, 不用工具轨,一次 铺设无缝线路,即用25 m 标准长度钢轨,按换轨铺设法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要求,铺设整体道床,所有钢轨接头在隧道内进行焊接。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已建地铁,轨道施工均采用换轨铺设法施工。该方法钢轨焊接除联合接头外均在铺轨基地进行,焊接质量易保证; 同时避免了隧道内的 空气污染,减少了施工干扰,各施工单位均有成熟经验;但工具轨的铺设与拆除需增加工程投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一次铺设法,在隧道内焊接钢轨易造成空气污染,施工干扰大,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减少窝工,减少工程投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 “ 秦岭隧道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为铁道部部控科研项目,经有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地实现了一次铺设施工,为地铁轨道工程一次铺设的实现开创了先河。 1.2 一次铺设施工方案 (1) 长轨运输法 钢轨可在铺轨基地焊接为125 m 长轨条,轨条长度可根据场地情况适当调整,用长轨 运输车运入隧道内已铺设完的整体道床两侧;再用自制胶轮运输车(俗称炮车) 约8 辆运到待铺地段; 在隧道内组装长轨排, 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利用钢轨支撑架架设轨排,调整轨道,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联合接头,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焊接长钢轨,质量易保证,减少空气污染,但是在隧道内组装长轨排,干扰大,效率低。 (2) 长轨排运输法 钢轨在铺设基地焊接成长轨条后,组装长轨排,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用长轨运输车运 入隧道内,然后用8 台龙门吊,吊至待铺地段,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联合接头,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组装轨排,干扰小,效率高,但是长轨排运输较困难。 (3) 短轨排运输法 用25 m 标准长度钢轨,首先在铺设基地组装短轨排,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用轨道平 车及龙门吊将短轨排运至隧道内待铺地段,用特制的夹具连接轨排,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长钢轨,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组装轨排,干扰小,效率高,且便于运输,但是隧道内焊接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4) 综合法 用少量的工具轨铺设道床,然后逐段倒用,可减少工具轨用量,减少投资。工期紧时,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也可某一段用换轨铺设法,某一段用一次铺设法,两者结合施工,以达到节省工具轨的目的。 以上方法中“短轨排运输法”,在地面铺轨基地组装短轨排,然后运至隧道内,减少了隧道内的工作量,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又为轨道工程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是比较好的方法, 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长轨运输法”和“长轨排运输法”,需长轨运输车, 给施工带来不便,只有在隧道内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时选用。“综合法”在工期不紧,有工具轨供应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 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 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 A、进站信号机 B、调车信号机 C、防护信号机 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详]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围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一)线网客流预测:在远景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基础上,预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的线网规模的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总量和客流负荷强度;并对各条线路的客流进行总量控制与分析。(二)线路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其比例、全日和高峰小时的平均运距及平均客流负荷强度、全日各级运距(每2km分级)的乘客量。 (三)车站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和早、晚高峰小时的各车站上下行的乘降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在大型社会活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