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发展.doc

环境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发展.doc
环境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发展.doc

环境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发展

自动监控技术涵盖多个学科门类,其内涵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应用于环境监测的自动监测技术主要有:自动化监测仪表及辅助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自动控制、远程传输、大型数据库、统计分析及预测预报、基于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布系统。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以环境监测数据的生命周期划分,这些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数据发生技术、数据加工技术、数据发布技术、数据存储技术。

自动监控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前两种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质量数据,满足公众对环境变化的知情要求;第三种主要是为环境执法机构提供数据,对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跟踪和管理。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上述三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支持。

1废气在线监测

我国能源的70%来源于燃煤。燃煤释放的颗粒物、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对颗粒物和SO2进行总量控制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主要工作。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家环保总局“九五”计划制定了大气污染实施总量控制的方针。1997年1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明确规定:1997年以后新、扩、改建的火电厂,应装设烟尘连续监测装置。在酸雨控制区和污染控制区内的火电厂和其他地区建有烟气脱硫设施的火电厂,应装设连续监测装置,300MW以上机组应装设氮氧化物连续监测装置。污染物连续监测装置经认定合格的,其监测数据为法定监测数据。

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为巩固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国家加强了对酸雨控制区超标排放企业治理,责令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它大中型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努力向环境监测仪器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将大气、污水、电磁等在线监测仪器的生产作为重点发展对象。1.1烟气自动监控系统(CEMS)简介

CEMS是英文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是指对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的装置,被称为“烟气自动监控系统”,亦称“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或“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分别由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颗粒物监测子系统、烟气参数监测子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与通讯子系统组成。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主要用于监测气态污染物SO2、NOx等的浓度和排放总量;颗粒物监测子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烟尘的浓度和排放总量;烟气参数监测子系统主要用来测量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含氧量、烟气湿度等,用于排放总量的积算和相关浓度的折算;数据采集处理与通讯子系统由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系统构成,实时采集各项参数,生成各浓度值对应的干基、湿基及折算浓度,生成日、月、年的累积排放量,完成丢失数据的补偿并将报表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1.2 SO2 CEMS测量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制现状

烟气的采样方法:有非抽取法和抽取法2种。抽取法又分为直接抽取法和稀释抽取法。

SO2的分析方法依其分析量程不同而异。紫外荧光法适用于低量程(稀释抽取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所用仪器中涉及紫外灯的脉冲点燃技术,必须有寿命长且光强稳定的紫外灯、可长期连续工作的光电倍增管以及去除干扰的膜式过滤装置,目前所用仪器主要靠进口,价格较昂贵。非分散红外法和紫外吸收法简便可靠,适用于未经稀释的高浓度样品,其中非分散红外法的动态范围较窄。电化学法的灵敏度不够高,且因其传感器寿命短,维护工作复杂,漂移(积累型)严重,不适用于连续监测。

SO2 CEMS常用组合测量技术及其国内外主要产品

非抽取+红外或紫外吸收法国外此类技术的早期产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即将一束红外或紫外光直接照射到烟气上,在探头上开孔,烟气从中流过,利用SO2的特征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其技术简单,响应快,勿需抽气管线可直接实时测量湿基,缺点是探头易被烟尘堵塞,分析仪易污染;探头为开孔式,无法进行在线校标,精度差。90年代中期,以英国Procal公司为首,推出了封闭式产品,即用金属烧结材料将探头光路封闭,该材料在过滤掉烟尘的同时,气体渗透到光路中进行测量。这一由开口式向封闭式的改进使非抽取方式得以实现在线校标,同时解决了烟尘对SO2的测定干扰问题。封闭式探头对光路的防污染要求高,须使用清洁压缩空气吹扫技术和独特的结构设计排除烟尘和烟气对光路的污染。该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5%,产品价格较低。国外有美国AIM公司的产品(红外法),国内如北京牡丹联友公司的产品HP 5000(紫外双波长)。直接抽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该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烟气经除尘除湿后,测量的为烟气干基,且克服了非抽取方式烟尘干扰的问题,但烟气除尘、除湿(采样管加热)等预处理维护工作复杂,抽气口易堵塞,采样管线是负压运行,稍有泄漏会影响测定结果。该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9 5%,产品价格适中。国外主要为日本岛津公司和英国XENTRA4900型产品,国内如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GXH 902及GXH9021M,其主机UNOR及MULTOR为德国MAIHAK公司制造,还有北京天融环保设备中心的产品(德国技术)。

稀释抽取+紫外荧光法该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技术特点是稀释采样降低样品露点温度,解决了烟气冷凝水问题,一般情况下勿需跟踪加热采样管线,并解决了采样探头的腐蚀与堵塞问题,连续工作时间长。采样管线在正压下工作,从而防止由于泄漏所引入的误差;经稀释的烟道气样品,可使气体浓度最大减少到1350,可用灵敏度高的环境监测仪器完成分析;由于湿度未从样品中消除,测定的为湿基。缺点是响应时间稍长(<3min);干燥压缩空气纯度要求高,除水除硫制备繁杂,成本高;紫外荧光分析仪须进口,价格昂贵。该技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85%,在美国高达90%。国外主要为美国热电子(Thermo Electron公司)环境仪器公司200型产品及法国环境仪器公司(ESA)的产品,国内如北京航天益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YA 200型及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

1.3烟尘CEMS测量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制现状

我国实施烟尘CEMS的有关技术规定国家环保总局行业标准《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目前为报批稿)中规定烟尘的连续监测方法为光学法和β射线法,且在技术说明中对电荷法提出了明确质疑,在产品开发研制或选用时应谨慎。

烟尘CEMS测量技术及其国内外主要产品

β射线法

原理是β射线通过物质时强度被衰减,其衰减强度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该法不受样品颜色大小及原子量影响,可直接测量烟尘质量浓度,与重量法相关性好。缺点是烟气中水气等其它气态物有干扰;采用β同位素源如封闭不好可能存在辐射;适于便携式直读或间歇式连续监测,不适合现场恶劣环境下长期在线连续监测。国外产品如法国ESA公司BETA5M型测尘仪,由内置的马达与流速调节阀组成的系统完成等速采样。国内北京怡孚兴业有限公司系引进法国ESA公司同型产品,北京地海天环境科技开发中心的BDY I与BDY II β传感器式烟尘测试仪。

光学法

光学不透明度法该技术采用等速采样称重法测出烟尘质量浓度,再与同时测得的光学不透明度建立函数关系,一般为线性关系。该技术特点是量程宽,监测范围0~10g/m3任选,可连续实时在线监测。缺点是只能监测较大的烟尘颗粒,监测精度差;不同大小烟尘颗粒透光率不同,需作相关校准;镜面维护问题等。国外如澳大利亚GOYEN公司CPA1000型(扩散式光源),德国SICK公司FW56 1型(国内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公司代理,红外光),国内如北京牡丹联友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HP 5000型(可见光)。

光学后向散射法光源照射到烟道中,光束被烟尘颗粒散射,其散射光被与入射光成一定夹角的接收器接收,光强度与烟尘质量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法测量结果受烟尘颗粒颜色的影响较大,不大适用于煤种不稳定的工况测试;亦需作相关校准。产品如北京凯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BKS 3000型烟尘在线监测仪,其光源为红外线,测定范围0.005~10g/ m3。

激光测尘法使用激光测尘的光学法有激光反射法和激光对穿法。二法均成熟,稳定,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目前国外应用较多。激光反射法与烟尘颗粒颜色有关,要求煤种尽可能稳定。激光对穿法与重量法相关性好,稳定、灵敏、精度高,设备体积小,镜面维护量小。国外产品如美国热电子公司LM3188型激光测尘仪(激光对穿);法国OLDHAM公司的EP1000烟尘分析仪(反射法);德国SICK公司的FW100含尘量监测仪(北分代理,反射法)。国内如北京航天益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CYA200(激光对穿法);北京天融环保设备中心的TR系列设备(对穿法)。

1.4烟气流速的连续测量技术烟气参数包括流速、含氧量、湿度、温度、压力等,本文仅介绍其中的首要参数———流速的连续测量技术。

皮托管法是烟气流速连续测量常用方法,该法与手工常规方法一致,缺点是易堵,需要不断吹扫。北京牡丹联友等公司产品为此技术。

热平衡法该法连续工作性能好,适用于烟尘污染严重的场合。能测量极低(0 1ms)的流速,但测得的是质量流量,需用体积流量仪现场标定,再用比重系数修正。北京航天益来等公司产品用此技术。超声波法探头与气体流量方向成一定角度,声波沿不同方向传送的时间差与气体流速有关,从而进行气体流速测定。该法不受温度、压力、烟气成分变化影响,但产品价格较贵(如北分代理德国SICK公司制造FLOWSIC流速测定仪14万元套)。

1.5数据采集处理与通讯子系统以微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与通讯子系统主要起以下作用: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器定时采集各项参数,并生成各污染物浓度对应的干基、湿基及折算浓度。

数据处理:实时监测所采集到的数据量非常大,微机根据程序指令生成小时浓度均值及日、月、年的累积排放总量。在均值计算中,按设定方法剔除异常值。最后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类报表或图形。自动控制:由微机控制实现监测仪器的定时开关、校零、校标,按一定时段处理数据,定时传输数据等。在微机运行程序中根据需要可编入各种指令,据此就能根据给定的各种定值与随时取得的各种信号值比较后的情况进行故障报警,延时,过压、欠压保护等自动控制。

通讯系统:烟气自动监控系统中各子站的微机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或日常所需的数据,负责操纵各控制元器件的动作。中心站的微机负责监控并可干预各子站微机的运行情况,负责各子站数据的汇总、贮存及进一步生成。子站与中心站各设一台调制解调器(MODEM),子站的微机通过MODEM即可将数据信息经公共电话网传递到中心站,再经MODEM进入中心站的微机。

废水在线监测

废水的在线监测在我国目前虽然尚属试验推广阶段,但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已在全国很多地方陆续开展。以广西南宁地区为例,到2002年底,该地区已在2家企业实施在线监测。

1999年起,国家环保总局在淮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太湖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第一批建设的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已投入使用,第二批30个站正在建设中。上海市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上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广东省在小东江市届断面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天津市在其水源保护地建立了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江苏省在苏南运河建立了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生化需氧量(BOD),其标准测定方法国内外一直沿用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规定的稀释接种法(BOD5法),但在环境分析高度发展的今天,该经典法操作繁琐、测定周期长、数据缺乏时效性的缺陷日益明显,致使在废水处理工程、发酵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及事故应急监测等多项工作中,难以起到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判断有机物污染和降解程度、指导生产和科研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如检压库仑法、差压法、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相关计算法等快速测定BOD的方法,但均因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未能实现快速在线自动监测。微生物传感器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测定方

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以微生物传感器为基础的BOD快速测定仪国内虽有报道,但目前均未实现连续在线监测。国内目前使用的连续监测仪器均为国外产品,其价格昂贵,运行费用高。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来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它是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我国污水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测定水中COD的方法有高锰酸盐指数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COD Cr),前者适用于地下水和较干净的地表水、饮用水的分析,而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析多用COD Cr法。目前,污水中COD Cr 的测定方法有容量法(GB11914—89)、分光光度法和库仑滴定法,这都是我国实验室内的测定方法。在国外大多也采用这三种方法,如美国HACH公司和日本CKC公司的COD测定仪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库仑滴定法。

随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实时准确监测天然水体和污染源排放中有机污染的状况,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排污总量及达标情况等目的,需要使用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其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在线自动监测作为有机污染程度的实时反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COD在线自动监测仪概述

COD在线自动监测仪是综合运用流动注射技术、电化学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光机电技术的全智能化产品。仪器一般包括进样系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进样系统由输液泵、定量管、电磁阀、管路、接口等组成,完成对水样的采集、输送、试剂混合、废液排除及反应室清洗等功能;反应系统主要有加热单元或(和)反应室,完成水样的消解和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单片机(或工控机)、时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键盘和显示屏等,完成对在线分析全过程的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显示、储存及打印输出。COD在线监测仪按采用氧化剂的不同可分为四类:重铬酸钾法(COD Cr)(如EST—2001型、HB COD-1型、XP0105型、SHZ-4型等),高锰酸钾指数法(如SHZ-3型、3404型、COD05型、CE-COD100型等),臭氧法(如PHOENX-1010型、9372COD O3型等)和羟基自由基法(如Elox100A等)。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法、电化学法、光谱法和生物法四类。化学法基于外加氧化剂K2Cr2O7,

KMnO4或O3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法是利用电解产生Fe2+与剩余Cr6+反应(库仑滴定)或电生羟基自由基直接氧化水中有机物;光谱法是基于Cr6+对可见光的吸收或有机物对紫外光的吸收;生物法是利用生物基质降解水中有机物。

根据检测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氧化还原滴定(如SERES-2000型)、电位滴定(如3404、CE-COD100型)、库仑滴定(如EST-2001型)、光度滴定(如SHZ-3型)、分光光度法(如HB COD-1型)、紫外光度法(BD 9372型、UV 4100—254型)和电流法(如Elox100型)等。

总体上讲,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设计思路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模拟传统湿化学法的原理,将分析过程在线化,样品必须先消解后测定,多数COD在线监测仪设计遵循这一思路;另一种则彻底摒弃样品消解采用全新的原理进行测定,例如利用电解产物直接与有机物反应、利用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或直接测定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等。后一思路是对COD测定方法的突破。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在监测子站中,应对单独采样,但为防止沉积于采样管管壁,采样管应,为防止采样管内冷凝结露,可采取加温措施,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颗粒物、垂直、~℃ 、监测子站地监测仪器设备每年至少进行预防性检修. 答案:次 、为使监测仪器正常工作,自动监测站点地室内应配有设备、设备. 答案:空调;除湿. 、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之间,采样总管内地气流应保持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地滞留时间应小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 、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地,取监测仪器最低检出限地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负值、/ 二、判断题 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为防止电噪声地相互干扰,宜采用二相供电,分相使用.()答案:(×) 、几乎所有地监测分析仪器输出地都是电压信号.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 、若监测仪器地零点和跨度飘移超过仪器地调节控制限,但小于飘移控制限,则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案:(×) 、应定其检查零气发生器地温度控制和压力是否正常,气路是否漏气.( √ ) 三、选择题 、通常连接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和采气管地材质为. 、玻璃;、聚四氟乙烯;、橡胶管;、氯乙烯管. 答案: 、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断电应首先检查. 、电源接头、插头、保险丝和开关;、内部是否有短路;、内部器件失效. 答案: 四、问答题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地主要项目是什么? 答:、、、、. 、监测子站地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 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何谓仪器地零点飘移? 答:当待测样品中不含被测组分时,在规定地时间内,仪器读数变化(偏离零 点地数值)称为零点漂移. 、怎样对单机零点及跨度漂移进行测试? 答:零点漂移测试:仪器开机后将零点校为零,仪器连续通零气工作,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零漂数值,将最大值与考核指标比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零点漂移测试完成后仪器进行一次满量程%地跨度校准,然后仪器连续通满量程%以上体积分数地标气工作,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跨度漂移数值,与跨度漂移附录中地相应指标比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特别是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物质,并逐步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发展起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概况 1基本概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利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原理,结合国际上成熟的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制、开发出的最新科技产品。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2我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空气监测从传统的事后的大气污染调查监测,事中大气染源监督发展到对大气的实时监测,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已经基本覆盖1800多个市、县,2000年,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只有25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总数仅为109,,创建24小时连续自动采样系统的监测站为22个,多个城市共同建立了一个空气自动监

测站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空气监测的准确性。2004年, 42 个城市待建,除此之外的很多城市,因为城市和地区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只能采用“五日法”监测,监测的项目具有局限性,监测常规指标为SO2 、NO2 、PM10和气象5参数,监测特异指标为CO2 、CH4 、H2O、NH3 、总烃、苯、二甲苯等。观察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现状,普遍化、自动化、标准化较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保证监测数据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一方面应当抓紧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要在监测技术上有所突破。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主要集中在子站,而子站的硬件又主要包括采样系统、监测仪器、校准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其中监测仪器是最重要的仪器。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经历了第一代湿法仪器,第二代干法仪器,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引进了瑞典OPSIS公司、美国TE公司或法国ESA公司的基于差分光谱法(也称长光程法)原理的监测仪器来代替SO2、NO2、O3等参数的测量,主要是利用长光程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能够分时测量以上三个主要参数外还能测量如:THC、CH4、n-MHC、BTX等有机污染参数,开启了空气监测仪器的第三个时代,在国内采用此类设备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即为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与第一代的湿法仪器和第二代的干法仪器相比,第三代的DOAS监测仪器的有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感器的使用率上,湿法仪器和干法仪器都无法避免其传感器和样气的直接接触,这样一来,湿法仪器就要经常更换库仑池中的溶液,而干法仪器传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4) 1.1 背景介绍 (4) 1.2 现状 (5) 1.3 目标 (6) 1.4 技术标准 (7) 1.5 设计原则 (7) 二、系统架构 (9) 2.1 系统结构 (9) 2.2 系统逻辑架构 (10) 2.3 系统网络部署 (11) 2.4 系统技术路线 (12) 2.5 系统接口设计 (12) 三、建设内容 (13) 3.1数据接收系统 (13) 3.2数据库管理系统 (16) 3.3数据审核处理系统 (48) 3.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19) 3.4.1Web端发布系统 (19) 3.4.1.1 环境质量数据排名 (23) 3.4.1.2 AQI实时报、日报自动生成 (23) 3.4.1.3 污染物来源分析 (24) 3.4.1.4 设备监控 (24) 3.4.1.5 环境数据动态云图展示 (55) 3.4.1.6 空气质量、气象数据导出 (26) 3.4.1.7 站点管理 (26) 3.4.1.8 短信配置 (27) 3.4.1.9 污染物浓度预警 (28) 3.4.1.10 数据修约 (28)

3.4.1.11 用户管理 (29) 3.4.2移动端发布系统 (60) 3.4.3面向公众的环境空气质量微信发布平台 (34) 四、基础硬件支撑环境 (34) 4.1发布软件及服务器 (34)

一、项目概述 1.1 背景介绍 近年来,空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政策举措。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污染天气。各省市,各地区针对本地大气特点和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主要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的建立,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系统而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综合运用,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通过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主要满足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首要环节,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应急处理和优化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按此方案,环保部将适度回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的全覆盖,以及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的互联共享。这将为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实现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提供重要支撑。(附件1) 2016年3月,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的通知,提出未来五年内,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原则是顶层设计、应用导向;开放共享、强化应用;健全规范、保障安全;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方案》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的优先监测物应是对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的物质。如汞、镉、铅、砷、铜、铝、镍、锌、硒、铬、钒、锰、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等元素和无机污染物;石油、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三氯乙醛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由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引入的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土壤污染组分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加之土壤环境的特殊性,一般认为监测值相差10~20%是可以理解的。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对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实施土壤污染控制防治途径和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土壤污染监测的分类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目的,可将土壤污染监测分成下述几类: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土壤质量监测就是要根据质量标准考察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国目前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GB/T 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等。根据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确监测目的,如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判定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属于几类土壤;同时也可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适于用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这是对于污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及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理的土壤,进行长期的、常规性动态监测。其目的是摸清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考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从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污染事故性监测 这是对废气、废水、废液、污泥以及农用化学品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性监测,以确定引起事故的污染物来源、种类、污染程度、扩散方向及危及范围,以便为行政主管部门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正确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调查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复习试题---精品资料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在监测子站中,应对______单独采样,但为防止_______沉积于采样管管壁,采样管应_______,为防止采样管内冷凝结露,可采取加温措施,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 、颗粒物、垂直、30~50℃ 答案:PM 10 2、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设备每年至少进行_______预防性检修。 答案:1次 3、为使监测仪器正常工作,自动监测站点的室内应配有______设备、_____设备。 答案:空调;除湿。 4、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______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 _____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 的滞留时间应小于______。 答案: 1.5~15cm、20S。 5、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_____,取监测仪器最低检出限的_____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答案:负值、1/2 二、判断题 1、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为防止电噪声的相互干扰,宜采用二相供电,分相使用。() 答案:(×) 2、几乎所有的监测分析仪器输出的都是电压信号。 ( ) 答案:(√) 3、若监测仪器的零点和跨度飘移超过仪器的调节控制限,但小于飘移控制限,则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 ) 答案:(×) 4、应定其检查零气发生器的温度控制和压力是否正常,气路是否漏气。( √ ) 三、选择题 1、通常连接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和采气管的材质为______。 A、玻璃; B、聚四氟乙烯; C、橡胶管; D、氯乙烯管。 答案:B

2、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断电应首先检查______。 A、电源接头、插头、保险丝和开关; B、内部是否有短路; C、内部器件失效。 答案:A 四、问答题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 答:SO 2、NO 2 、O 3 、CO、PM 10 。 2、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3、何谓仪器的零点飘移? 答:当待测样品中不含被测组分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仪器读数变化(偏离零 点的数值)称为零点漂移。 4、怎样对单机零点及跨度漂移进行测试? 答:零点漂移测试:仪器开机后将零点校为零,仪器连续通零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零漂数值,将最大值与考核指标比较。 零点漂移测试完成后仪器进行一次满量程80%的跨度校准,然后仪器连续通满量程80%以上体积分数的标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跨度漂移数值,与跨度漂移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5、什么叫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答: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过程。 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一、填空题(1空1分,共40分) 1、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两级,即和。 答案: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 2、SO 2 监测仪的标准气源有和。 答案:SO 2渗透管、SO 2 标准钢瓶气 3、为使监测仪器正常工作,自动监测站点的室内应配有______设备、_____设备。 答案:空调;除湿 4、在监测子站中,应对______单独采样,但为防止_______沉积于采样管管壁,采样管应_______,为防止采样管内冷凝结露,可采取加温措施,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 答案:PM 10 、颗粒物、垂直、30~50℃

四川省县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具体位置

四川省县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省控城市子站)名单 市(州)县(市、区)点位名称点位具体位置经纬度子站管理级别 成都市 青羊区草堂寺二环路清水河水闸104°01′26″30°39′23″国控锦江区沙河铺望江宾馆104°06′41″30°37′48″国控武侯区玉林玉林东路12号104°03′29″30°37′56″国控成华区十里店成都理工大学104°08′27″30°40′39″国控金牛区金泉两河土龙路61号103°58′19″30°42′47″国控温江区临江路临江路南段13号103°50′45″30°41′58″省控青白江区青白江区图书馆新河路4号104°15'09"30°53'15"省控双流县双流县防震减灾局县东升街道永乐路103°54'5"30°35'45"省控郫县红星电站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郫筒镇伏龙村103°52'58"30°48'23"省控龙泉驿区龙泉驿区环境监测站龙泉驿区龙泉街办104°16'21"30°33'32"省控新都区区地税局南河路1段152号104°9’24.11″30°49’21.05"省控新津县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新津县武阳西路301号103°49'18"30°24'48"省控蒲江县蒲江县委党校鹤山镇蒲阳路45号103°31'40"30°12'2"省控金堂县金中外实校康宁路104°24'41"30°52'2"省控彭州市延秀小学彭州市龙塔路2号103°56'53"30°59'49"省控邛崃市邛崃水业公司西藏天路邛崃水业有限责任公司103°26'18"30°25'3"省控都江堰市都江堰市环保大楼都江堰市环保大楼103°39'27"30°59'27"省控大邑县建行家属楼晋原镇西街49号103°37'12"30°35'12"省控崇州市紫园崇阳镇小东街103°39'17"30°38'5"省控 自贡自流井区檀木林市委行政楼楼顶104°45′23″29°21′23″国控贡井区盐马路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楼楼顶104°43′09″29°21′31″国控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1 外观要求 3.1.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 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3.1.4 仪器主机面板显示部分数字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 3.2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系统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为0℃~40℃; b 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5%; c 工作电源为交流220V±20V、频率50Hz±1Hz;

2020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2020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市自动监测工作在省监测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体系下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相关要求和运行规范、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保证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率和有效数据获取率这个前提,在省环保厅监测处和省监测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稳定有序开展工作。现将2020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我站自动室紧密抓住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稳定运行这个工作重点,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所有自动监测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新环保法的精神,按照规定对运维公司高标准、严要求,并定期对所有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做好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自动站正常运行,有效发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预警作用,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服务。 2020年全年包括周末节假日,我科室承担了市17个自动站数据的审核、上报、监控工作,以及按照环保局要求统计各项报表、计算目标值、污染原因分析等。 2020年1月召开《市环境监测站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站(县文化广场自动站、县环保局自动站、县地税局自动站)项目》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市环保局、市监测站及珠海高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县文化广场自动站、县环保局自动站、县地税局自动站的技术指标、运行情况等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同时也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经过评议,《市环境监测站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站(县文化广场自动站、县环保局自动站、县地税局自动站)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月配合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市技师学院自动站、祥符区环保局自动站上收。 3月配合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市进行为期一周的比对监测,包括监测车比对和颗粒物手工比对。为了增强对县空气质量的监测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2013)的规定,拟在县各增设2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通过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技术论证,并于2月开始建造,3月开始投入试运行。 5月召开《市环境监测站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站项目》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市环保局、市监测站及珠海高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县政府自动站、县武装部自动站、县实验小学自动站、县产业集聚区自动站、县劳动局自动站、县产业集聚区自动站的技术指标、运行情况等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同时也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经过评议,《市环境监测站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站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5月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关于开展颗粒物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大气自动室在之前开展每月5天的PM2.5、PM10的手工监测比对工作的基础上,将手工比对天数增加至27天。 6月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豫环文【2020】186号)要求,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专项检查,对辖区内1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 7月、8月、9月、11月到郑州进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维现场联合检查工作。10月完成政府等7个自动站的事权上收工作。 10月-12月开展京津冀及周边PM2.5组分手工监测网采样工作,每天采集PM2.5滤膜4张,按相关要求保存、填写记录并寄送至总站。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该法以日本为主,但自1996年起,日本在法定的测量方法中增加了干式测量原理,湿法现已处于淘汰阶段。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干法以欧美国家为主,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 1 系统的结构 干法监测子站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自动分析仪、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1.1 大气污染物自动分析仪 SO2自动分析仪:基于SO2分子接收紫外线(214 nm)能量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由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压/频率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CPU进行数据处理。当SO2浓度较低,激发光程较短且背景为空气时,荧光强度与SO2浓度成正比。采用空气除烃器可消除多环芳烃(PAHs)对测量的干扰。 NOx自动分析仪:NO与O3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在返回基态时发射特征光,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NO2不与O3发生反应,可通过钼催化还原反应(315℃)将NO2转换成NO后进行测量。如果样气通过钼转换器进入反应管,则测量的是NOx,NOx 与NO浓度之差即为NO2。 O3自动分析仪:利用O3分子吸收射入中空玻璃管的254 nm的紫外光,测量样气的出射光强。通过电磁阀的切换,测量涤除O3后的标气的出射光强。二者之比遵循比尔-朗伯公式,据此可得到O3浓度值。 PM10自动分析仪(β射线法):仪器利用恒流抽气泵进行采样,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被吸附在β源和盖革计数器之间的滤纸表面,抽气前后盖革计数器计数值的改变反映了滤纸上吸附灰尘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对自动分析仪的自动校准通过动态自动校准系统完成,该系统包括动态自动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标准气源。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各主要大气自动分析仪的技术条件要求,表1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验收DASIBI公司产品时的验收标准。美国EPA对自动分析仪的性能指标要求(40 CFR PART 53)见表2。 表1 DASIBI公司产品的验收标准 指标 SO2 NOx O3 CO PM10 24 h零漂<±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各台仪器间的平行性≤±7% 24 h标漂<±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线性度<±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响应时间(t90) 5 min 5 min 2 min 2 min 重现性 5 ppb 5 ppb 20 ppb 0.5 ppm 流量范围 300~800 ml/min 250~700 ml/min 1.0~3.0 L/min 1.0 L/min (16.7±1%)L/min 表2 美国EPA对大气自动分析仪的技术性能要求 性能参数 SO2 NO2 CO 光化学氧化剂 量程(ppm) 0~0.5 0~0.5 0~50 0~0.5 噪声(ppm) 0.005 0.005 0. 50 0.005 MDL(ppm) 0.01 0.01 1.0 0.01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 10 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 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1 外观要求 3.1.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 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3.1.4 仪器主机面板显示部分数字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 3.2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系统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为0℃~40℃;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170—1987 数值修约规 则 GB /T14550—1993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T17134,—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5—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6—199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7—199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0—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 —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1—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 /T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7172—1987) NY /T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7173—1987) NY /T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9834— 1988) NY /T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9837—1988) NY /T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12298—1990) NY /T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 方法 (原GB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 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 .2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 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 ,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 .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 、B 、C 层或A 、C 等层的土壤样品。 3 .5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 .1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 .1.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 .1.2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 、Eh 、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 .1.4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 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