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及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上半年gdp及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上半年gdp及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上半年g d p及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3年1-6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3年1-6月,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夏收油菜籽产量1348万吨,比上年增加45万吨,增长3.4%。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6万吨,同比下降0.2%,其中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长1.0%。生猪存栏45250万头,同比下降0.6%;生猪出栏34211万头,增长1.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轻工业增长8.4%。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分产品看,上半年464种产品中有325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4.4%,粗钢增长7.4%,钢材增长10.2%,水泥增长9.7%,平板玻璃增长10.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0%,焦炭增长7.4%,硫酸(折100%)增长

7.3%,烧碱(折100%)增长4.7%,化学纤维增长5.8%,乙烯增长

4.6%,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6.4%,集成电路增长9.8%,汽车增长1

5.2%,其中轿车增长1

6.1%。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

7.5%,与上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3426亿元,同比增长4.8%。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9%,环比增长0.68%。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1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2.4%。其中,主营活动利润23272亿元,同比增长11.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个行业比上年同

期减少,1个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41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5.35%,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5.99%。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7342亿元,增长17.5%;民间投资115584亿元,增长23.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7%,中部地区增长23.6%,西部地区增长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84亿元,同比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7805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99382亿元,增长23.5%。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76572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采矿业投资5454亿元,增长8.8%;制造业投资63257亿元,增长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861亿元,增长14.5%。上半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27262亿元,同比增长25.3%。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17401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9%,国内贷款增长13.0%,自筹资金增长18.6%,利用外资下降8.4%。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3277亿元,同比增长15.1%;新开工项目199834个,同比增加25169个。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1%。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0.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959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2.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14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8.4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1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0.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3376亿元,同比增长43.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1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6.0%。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7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4%,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缩小11.6和9.5个百分点。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37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2%,增速比3月末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7225亿元,同比增长

3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6.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0.4%,自筹资金增长16.3%,利用外资增长15.9%。

四、市场销售增长平稳,家电类产品销售增长较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5251亿元,同比增长1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789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75亿元,增长14.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79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98969亿元,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1508亿元,增长11.7%。其中,汽车类增长

8.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21.3%,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3%,比上年同期加快12.0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环比增长1.26%。

五、进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回落幅度大于进口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9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出口10528亿美元,增长10.4%,回落8.0个百分点;进口9449亿美元,增长6.7%,回落1.9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079.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0359亿美元,增长6.3%;加工贸易进出口6497亿美元,增长1.1%。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063亿美元,增长10.0%;加工贸易出口4113亿美元,下降0.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5296亿美元,增长

3.0%;加工贸易进口2384亿美元,增长

4.6%。6月份,进出口总额3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出口1743亿美元,下降3.1%;进口1472亿美元,下降0.7%。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4.0%,烟酒及用品上涨0.8%,衣着上涨

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2.9%。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1%,油脂价格上涨

3.3%,猪肉价格下降3.7%,鲜菜价格上涨2.3%。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 1.6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

0.5%。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经营净收入增长8.5%,财产性收入增长14.0%,转移性收入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收入增长

7.6%,财产性收入增长22.6%,转移性收入增长14.4%。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38元,同比名义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4171元,增长13.0%。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111万人,同比增加44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77元,同比增长12.6%。

八、货币供应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36万亿元,增长9.1%,比上月末回落2.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42万亿元,增长9.9%,比上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2.2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8.0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0.91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9.09万亿元,多增1.71万亿元。

总体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和经济的内生活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3年二季度GDP环比数据、2013年6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2年各季度及2013年一、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5%、2.1%、2.0%、1.9%、1.6%和1.7%。

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

增加值环比增速(%) (不含农户)环比增速 (%)

总额环比增速

(%)

2012年6月份 0.80 1.87 1.12 7月份 0.69 1.32 1.09 8月份 0.72 1.27 1.10 9月份 0.79 1.93 1.36 10月份 0.78 1.97 1.17 11月份 0.79 1.01 1.18 12月份 0.81 1.38 1.30 2013年1月份 0.58 1.82 0.19 2月份 0.77 0.72 0.97 3月份 0.65 1.84 1.29 4月份 0.86 1.37 1.24 5月份 0.61 1.43 1.15 6月份 0.68 1.51 1.26 (4)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

(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附表

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

指 标

6月

1-6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248009 7.6 第一产业 … … 18622 3.0 第二产业 … … 117037 7.6 第三产业 …

112350

8.3

二、农业

夏粮产量(万吨) … … 13189 1.5 猪牛羊禽肉(万吨) … … 3916 -0.2

#猪肉(万吨)

... (2614)

1.0

生猪存栏(万头)……45250-0.6生猪出栏(万头)……34211 1.1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 …9.3 分轻重工业

轻工业…7.9 …8.4 重工业…9.3 …9.6 分经济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6.3 … 5.2 集体企业… 1.7 … 5.0 股份制企业…10.5 …10.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8 …7.4 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8.0 …9.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2 …1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5 …11.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7 …9.7 通用设备制造业…9.9 …9.2 汽车制造业…10.6 …11.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

…-0.8 … 2.2 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1 …9.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11.8 …11.4 备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2 … 4.4 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4253 6.0 24342 4.4 生铁(万吨)5834 2.9 35754 5.7 粗钢(万吨)6466 4.6 38987 7.4 钢材(万吨)9084 7.2 51696 10.2 水泥(万吨)22754 8.8 109607 9.7 原油加工量(万吨)3960 10.8 23679 4.1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343 6.7 1947 10.0 焦炭(万吨)4105 5.7 23659 7.4 硫酸(折100%)(万吨)685 0.8 4025 7.3 烧碱(折100%)(万吨)232 6.3 1406 4.7 化学纤维(万吨)360 8.3 1990 5.8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7097 18.5 38987 10.8 乙烯(万吨)132 11.1 795 4.6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2519 2.8 15152 6.4 集成电路(亿块)81 10.6 421 9.8

汽车(万辆)185.2 13.5 1157 15.2 其中:轿车(万辆)103.7 13.1 639.5 16.1

产品销售率(%)97.5

0.3

(百分

点)

97.5 持平

出口交货值(亿元)9800 2.1 53426 4.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

户)(亿元)

……1813182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5734217.5分项目隶属关系

中央项目……83389.7地方项目……17298020.7分产业

第一产业……388433.5第二产业……7805215.6第三产业……9938223.5分行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5525.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79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07 6.5非金属矿采选业……7761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96213.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356 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38625.0通用设备制造业……445316.9汽车制造业……402014.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

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1841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999 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

……31512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9229.6铁路运输业……179122.2道路运输业……798319.7水利管理业……193731.0公共设施管理业……1236231.3分登记注册类型

内资企业……17060421.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9237.5外商投资企业……4961 3.9

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4519518.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327715.1

新开工项目(个) (199834)

25169(个)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

位资金

……217401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966518.9国内贷款……2746513.0

利用外资……2087-8.4

自筹资金……14639318.6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亿元)……60177 19.3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亿平方米)

……78.55 15.2 五、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36828 20.3 其中:住宅……25227 20.8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549408 15.5 其中:住宅……403521 12.9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95901 3.8 其中:住宅……70630 2.9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35346 6.3 其中:住宅……27428 2.7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51433 28.7 其中:住宅……46090 30.4 办公楼……1121 31.7

商业营业用房……3066 8.3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33376 43.2 其中:住宅……28215 46.0 办公楼……1514 45.7

商业营业用房……3072 20.5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

元)

……57225 32.1 其中:国内贷款……9901 30.4 利用外资……234 15.9

自筹资金……21630 16.3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万平方米)

……15721-10.4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43731 39.2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18827 13.3 110764 12.7

元)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

9764 11.5 55251 10.5 位)消费品零售额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

城镇16245 13.0 95789 12.5 乡村2582 15.1 14975 14.3 分消费形态

餐饮收入2059 9.5 11795 8.7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

664 -0.7 3743 -2.2 位)餐饮收入

商品零售16768 13.8 98969 13.2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

9100 12.5 51508 11.7 位)商品零售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1182 12.9 6950 12.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886 15.0 5415 11.9 化妆品128 10.1 789 12.7 金银珠宝238 30.2 1577 29.7 日用品325 12.5 1870 14.2 体育、娱乐用品35 4.5 214 10.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572 11.7 3269 15.3 中西药品503 18.5 2749 16.3 文化办公用品210 7.1 1086 11.0 家具166 18.2 850 21.3 通讯器材170 22.4 953 14.4 石油及制品1540 9.6 8766 8.8 汽车2408 11.4 13196 8.8 建筑及装潢材料216 16.1 1030 18.2 七、进出口(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3215-2.0199778.6出口额1743-3.11052810.4进口额1472-0.79449 6.7八、货币供应量(万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14.0狭义货币(M1)余额……31.369.1流通中货币(M0)余额…… 5.429.9九、居民消费价格… 2.7… 2.4其中:城市… 2.6… 2.4农村… 2.8… 2.5其中:食品… 4.9 … 4.0 非食品… 1.6… 1.7

其中:消费品… 2.6… 2.3服务项目… 2.7… 2.8分类别

食品… 4.9 … 4.0 烟酒及用品…0.3 …0.8 衣着… 2.3 … 2.4 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 1.5 … 1.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4 … 1.6 交通和通信…-0.7 …-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 1.4 居住… 3.1 … 2.9 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2.7 …-2.2 生产资料…-3.5 …-3.0 采掘…-8.5 …-6.9 原材料…-4.2 …-3.7 加工…-2.7 …-2.4 生活资料…0.0 …0.4 食品…0.4 …0.9 衣着… 1.0 … 1.3 一般日用品…-0.5 …0.2 耐用消费品…-0.8 …-0.8 十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2.6 …-2.4 燃料、动力类…-4.9 …-4.0 黑色金属材料类…-6.3 …-5.7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4.5 …-3.7 化工原料类…-3.0 …-3.3 木材及纸浆类…-0.8 …-0.6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1.5 …-1.7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1.0 …-0.9 农副产品类… 1.5 … 1.7 纺织原料类…0.0 …-0.6

十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0.1

(二季

度)

…0.0

建筑安装工程…

-0.2

(二季

度)

…0.0

材料费…

-3.2

(二季

度)

…-3.2

人工费…

8.4

(二季

度)

…8.9

机械使用费…

2.3

(二季

度)

… 2.6

设备、工器具购置…

-1.2

(二季

度)

…-1.1

其他费用…

1.8

(二季

度)

… 1.8

十三、农产品生产价格…

1.1

(二季

度)

… 1.5

种植业产品…

3.7

(二季

度)

… 3.1

粮食…

3.3

(二季

度)

… 3.8

谷物…

2.4

(二季

度)

… 1.8

小麦…

7.3

(二季

度)

…7.3

稻谷…

1.8

(二季

度)

… 4.1

玉米…

1.0

(二季

度)

…-0.3

油料…

2.2

(二季

度)

… 3.3

糖料…

-1.3

(二季

度)

…-1.2

蔬菜… 3.8… 4.0

(二季度)

水果…

11.4

(二季

度)

…8.6

茶叶…

1.4

(二季

度)

…0.9

烟叶…

10.8

(二季

度)

… 5.8

林业产品…

-4.7

(二季

度)

…-3.1

木材…

-7.1

(二季

度)

…-5.9

畜牧业产品…

-1.5

(二季

度)

…0.0

生猪…

-7.3

(二季

度)

…-5.1

活牛…

21.4

(二季

度)

…18.4

活羊…

12.5

(二季

度)

…10.4

家禽…

-3.5

(二季

度)

… 2.9

禽蛋…

6.2

(二季

度)

…8.5

渔业产品…

4.4

(二季

度)

… 4.0

十四、居民收入和支出(元/人)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9.2工资性收入……185116.8家庭经营收入……24347.6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1717 4.2

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71716.9

财产性收入……14422.6转移性收入……38814.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417113.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2948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 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

……119389.2数

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8784 4.7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17111 2.7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7712.6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附图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的投资集聚园区。本文来自.gongwen123.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三产多元化的要求,突出特色,启动轮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北京中坤集团的合作,督促中坤集团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使之成为巴州乃至全疆旅游亮点之一。加快交通、餐饮、服务、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对新星路商业步行街、市民一条街、都护大街、314国道商贸街、城镇集贸市场、轮兴综合市场等四街两市的管理,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会计、法律、教育培训、体育健身、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壮大农村集贸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煤炭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手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轮台新一轮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1X年,对完成测设的216余公里乡村道路要争取立项,争取尽快启动及早完成;力争塔力克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并完成2个乡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2600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5所明德学校建设,继续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造工作。全面完成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和2个镇的政权建设项目。启动农村电网三期改造工

程。重点加强塔里木河、迪那河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抓好迪那灌区改造、阳霞灌区改造、轮南灌区改造工程、塔河综合治理、启动日本协力基金水源地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扩大高新节水面积,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加快我县乡村道路建设,争取启动塔中机场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园区35KV双回复线建设。明年启动县城环城公路建设,加快青年水库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招商引资上进一步加快节奏、拓展领域、创新办法,提高水平、增强实效,特别是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利税大户、项目储备的激励机制。在招商重点上,立足轮台县石油石化、矿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四大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和开发式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干部负责制,认真抓好项目负责制的落实,促使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明年开工新建10000平方米的民汉合校综合教学楼等学校建设,继续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启动综合体育馆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乡村文体站室和公益性群众健身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01X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 以内。强化土地管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现状和前景

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现状和前景 (一)什么是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non-ferrous metal,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二)有色金属的分类 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 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 2. 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镁等. 3. 贵金属: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高,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铂等; 4. 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等。 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 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应用分类: A: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B: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 1.轻金属。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2.重金属。密度大于4500千克/米3,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贵金属。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4.半金属。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硒、碲、砷、硼等。 5.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 稀有难熔金属,如钛、锆、钼、钨等; 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铊等; 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 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阿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三)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民生实践报告

关注基层关注民生社会实践报告 带着满腔的热情,我同另外两个同学来到了我们镇的几个留守儿童家中,来到这里我们首先是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感到开心,能给他们生活与奋斗的力量,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了解到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这些留手儿童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父母关爱不够。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甚至一年才回一次家,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我们也觉得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政府要有所作为,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doc 10页)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doc 1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2005年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服务价格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单位:%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8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7331万人,新增加970万人,净增加8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末持平。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148亿元,增长2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销售利润率为5.9%,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九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增长速度达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极不寻常。这是一份非常时期的政府工作报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来在三月初例行召开的两会延期到五月下旬。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必须综合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新的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要做出适时调整。 在极度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怎样化危为机应对更加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所有的关注便聚焦到今年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短,但内容依然是沉甸甸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握了一个“实”字,突出了一个“民”字,回应了各方关切,是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 把握一个“实”字:直面困难挑战,着力当前谋及长远 这份报告的一个最大看点,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是实事求是的。 事实上,不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指标,也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唯GDP数字论英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有一个数字杠杠横在那里,许多地方就难免会在数字上搞层层算账、层层加码,甚至弄虚作假形成新的形式主义。眼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抓好复工复产达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守住“六保”底线,稳定经济运行。长远看,面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决不能回到简单以经济增速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老路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疫情对我们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从经济工作的角度看,一方面我们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数字增长思维,全力提高发展质量,这也是应对疫情挑战产生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实施疫情防控,还是适应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客观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已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疫情发生也暴露出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上还有诸多欠缺,必须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所以,看淡一点增速,抓住发展质量,才是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才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 当然,不确定具体全年经济增长指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其实,宏观经济运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 报告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计划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紧扣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三大”发展定位和做好对标找差、产业强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六篇文章”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开展对标找差“三争”主题活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老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8年列入区人代会主要目标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指标共26个,全年完成指标24个,未达进度指标2项,整体实现度达92.3%,其中:约束性指标全部达进度;预期性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受工业产值下滑、服务业支撑不足等影响,低于目标增幅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限上商贸单位退出、效益下滑等影响,低于目标增幅2个百分点。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全区2018年综合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单位年度计划 全年预计完成情况 实绩增幅(%)进度(%) 预期性指标1 地区生产总值% 8 475.3 7 87.5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 37.2 18.1 109.4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 205 14.5 104.1 4 其中:工业投资% 10 38 10. 5 101.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228 8 80 6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4 7 47 2.4 100 7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2000 13432 15.5 111.9 8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1500 2150 17.4 143.3 9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10 21 210 10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 % 1.5 1.5 100 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百分点 提高2个 百分点 提高2个 百分点 100 12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经济 增速 38158 9.3 101.2 1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城镇 居民增幅 24674 9.4 101.1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19800 26000 131.3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1.9 达标 约束性指标16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5 1.5 100 17 煤炭消费总量万吨达标13 100 18 万元GDP用水下降% 5 5 100 19 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 4 4 100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 达标达标达标 21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 上天气比例 - 达标80.5 达标 22 PM2.5浓度下降- 达标5左右达标 23 降尘量下降- 达标达标达标 24 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25 列入省、市考断面水质- 达省定 标准 达标达标26 全区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 达标达标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民生调查报告

民生调查报告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班 ××× 2011/1/18

民生调查报告2010年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十一五”的顺利完成,我国经济水平又有了质的飞跃,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13.4亿人口算,人均GDP29700元,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翻一番。 然而对于我们烟台市在“十一五”期间居民的物质与生活水平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全市生产总值2008年迈上3000亿元台阶,2010年迈上4000亿元台阶,预计达到435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380美元。境内税收收入完成51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7.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2%和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5.9亿元,年均增长2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78.4亿元,年均增长19.2%。到201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81亿元和2644亿元,比2005年底分别增加2398亿元和1496亿元。 相对于我们地级市海阳市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增长20.32。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0%∶49.7%∶24.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地方财政收入4.1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5.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13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3亿元,比年初增加3.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23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亿元,增长5.7%。农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4.6%。粮食总产29.43万吨,比上年增长-1.4%;油料总产6.47万吨,增长5.0%;水果总产14.4万吨,增长84.0%;蔬菜总产66.6万吨,增长20.2%。肉类总产2.2万吨,禽蛋总产3.2万吨,奶类总产1.2万吨。水产品总产 30.2 万吨,增长3.7%。全年造林781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4.9%。全市农机总动力41.87万千瓦,增长 1% 。 【工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实现出口交货值17.5亿元,增长30.6%。产品销售率达98.46%,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范文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 告范文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绿色发展、后发崛起”总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着力抓改革、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回顾一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64亿元,增长7.8%。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2.8%。加快建设农业“两区”,新增粮食功能区4500亩,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

产程度达60%以上,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7.4%,其中工业增加值28.82亿元,增长7.5%。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年”活动,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创新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见,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积极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扎实开展“四破专项整治”,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44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17亩。建筑业发展成绩喜人。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新增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85亿元、税收1.57亿元,分别增长26.5 %、42.7%,建筑业成为我县经济主要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16亿元,增长10.3%。消费稳健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亿元,同比增长13.2%。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游客数5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41亿元,分别增长31.8%和46.7%。编制了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影视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金融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8.68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5.68亿元,增长21.5%,增速均位居金华市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XX年的14.8:50.3:34.9调整为14.4:50.1:35.5,一

中国民生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调查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日共同发布的《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XX)》指出,中国有近半数(47.7%)的受访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为物价上涨,其次为家庭收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中央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高于地方媒体;月收入4001~6000元的受访者更信任中央新闻媒体,从居民的阶层认同情况来看,五成居民认同自己属于社会中层,近四成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或下层,仅有一成居民认同自己属于中上层或以上。 蓝皮书认为,超过半数(6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5年前有所上升;不同年龄、不同月收入的受访者对自己生活水平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20~29岁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前5年下降的占比最大;在收入高于4000元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比前5年下降的占比最低。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参与社会保障,其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最高;非农业户口受访者的参保比例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险对于缓解家庭医疗费用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近半数(47.7%)的受访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为物价上涨,其次为家庭收入。此外,子女升学压力、住房、赡养老人负担过重、人情支出大等在受访者生活压力来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受访者对收入满意度较低,有31.8%的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36.6%的受访者对收入状况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其余受访者的评价为一般。 43.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目前工作或学习的成就感一般。33.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目前人生价值实现满意度一般,1/5(20.0%)的受访者对他们目前人生价值实现状况较不满意;超过1/3(33.5%)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的个人发展机会一般,近1/4(23.3%)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的个人发展机会较少。 受访者整体上幸福感较强,评价平均分为7.00分,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评分在及格线(6分)之上;不同城市的受访者对幸福感知存有差异,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非一线城市受访者;一线城市受访者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质量、公共交通、物价、社会治安服务等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度高于非一线城市受访者。 家庭和睦是影响受访者幸福感的一大主要因素;身体健康、朋友关系、个人收入对受访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受访者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受访者整体社会公平感评价略低于一般水平;60岁及以上受访者对整体社会公平感的评价高于60岁以下受访者;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对整体社会公平感评价最高;受访者对社会性别公平度评价较高,对干部提拔、任免公平度评价较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及趋势。 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深度解读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核心指标从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衢州江山市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衢州江山市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衢州江山市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衢州江山市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衢州江山市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衢州江山市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衢州江山市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