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

设计编号:2007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空间资源管制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布局结构和功能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

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

第十五章通信工程规划 ..............................

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

第十七章热力工程规划 ..............................

第十八章环卫工程规划 ..............................

第十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

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对策 ............................

附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图集 .............................................. 错误!未指定书签。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

(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是下一层次规划(控

平方公里。

2008-2035年,其中

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8条规划目标

1、为城市政府施政管理提供规划依据,保障各项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2、为郑州航空港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框架以及基础设施支持。

第9条规划指导思想

从区域角度分析,

观念,

第10条规划原则

1

港地区多元化的产业经济结构。

2

配套、交通、建设时序、

市建设科学合理的空间聚集与拓展,

市空间的等级结构。

3

态系统相协调,

控制手段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

现城市化、现代化和产业化。

4、弹性规划控制原则。郑州航空港地区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突出,规

划保证预留合理的发展弹性。以郑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发展为核心,在保证其

长远发展所需的用地储备、交通体系架构、基础设施能力等前提之下,制定以

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第三章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第11条发展目标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跨越式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出口加工业、

航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把郑州航空港地区建设成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社会稳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航空新城。

第12条功能定位

全国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所在地,郑州城市密集区南部组团,以

现代商贸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航空新城。

43万人左右,

万人,南部片区约25万人。

33万人左右,

万人,南部片区约20万人。

94.1平方公里,其中机场核

19.6平方公里,南部片区为26.5平方

107平方米。

34.93平方公里(不包括机

13.43平方公里,南部片区为21.5平方公里。南

106平方米。

空间资源管制

第15条空间资源管制目标

1、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和引导,

优化区域生态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保护性利用,保护和控制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屏障、

南水北调防护绿廊以及机场出入口门户地区绿色走廊。

第16条空间资源管制分区

为使本规划区内各项空间用途协调发展,对本规划区内不同属性的空间,统一规

划、统一控制,将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1、禁止建设区: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

重要的保护绿地以及国道、

内禁止建设区面积为24.2平方公里,

北调防护绿廊7.8

2

地区内限制建设区面积为4.3

3

适宜建设区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第五章

第17条布局结构

布局。“一核”即机场核心区;

产业区。

特色鲜明、协调统一的生态型空港新城。

1、机场核心区:范围为航城大道(“四港联动快速路”在规划区内称“航城大

道”)以东、南水北调总干渠以西、规划的机场北侧登封-机场-商丘高速公

路以南和省道102以北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该区域以机场运

营功能为主,主要布局机场飞行区、机场生产辅助区、飞机维修区、保税仓储

区、综合办公区、站前商务区和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

2、南部临空产业区:位于省道102南侧区域,总用地面积34.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6.5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3.2平方公里。该片区以临空制造功能为主,主要布局航空制造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3、北部物流商贸区:位于规划的机场北侧登封-机场-商丘高速公路以北的区域,总用地面积2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9.6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5.16平方公里。该片区以物流商贸功能为主,主要布局郑州出口加工区、会展商贸区、高新产业及研发基地、生态休闲区等。

规划道路网、自然界线等,将规划建设区划分以下功能

7个功能区:

公顷,其中包括发展备用地367公顷。该片区以发展传统制

、拆迁安置等为主。

位于S102省道北侧,总用地面积约158公顷。该片区以

S102省道、梅河、空港三路、

总用地面积约949公顷。该片区以加工制造功

S102省道、航城环路、西气东输保护走廊围合而629公顷。该区域以加工制造、物流功能为主,主要布局与

(5)空港新城次中心区:由梅河、西气东输保护走廊、空港四路、空港三路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412公顷。该区域以产业配套居住、商业发展为主要功能,是南部片区的核心区,也是空港新城的次中心区。

(6)南部滨水居住区:由空港三路、空港四路、航城环路、空港六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约138公顷。该区域以高档滨水居住为主。

(7)苑陵古城遗址保护区:苑陵古城遗址保护区基本为以省级文物遗址苑陵

古城遗址为核心,总用地面积约103公顷。该区域以文物保护、休闲功能为主,

主要布局遗址公园等。

2、北部片区

北部片区分为以下7个功能区:

(1)孟庄居住区:位于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之间,以孟庄镇区为依托,

总用地面积约663公顷,其中发展备用地249公顷。该片区以一般制造业、拆

迁安置为主要发展方向。

(2

城三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约455

(3

(4

北,总用地面积约301

(5

地面积约330

(6)北部滨水居住区:

公顷。该片区为高品质居住区。

(7

用地面积约508公顷。

物流等。

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第19条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严格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通过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结构,集约节

约利用土地资源。

2、完善城市空间形态,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增强城市环境品质。

3、航空港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46.1平方公里(不包括郑州新郑国际

机场远期发展控制地区和发展备用地),占航空港地区规划总用地的33.4%。第20条居住用地规划

中、低档次居住用地,建设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建设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在航空港地区南、北两片

69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5.1%,人

会展中心,形成良好的城

3、规划在南部片区形成航空港地区城市次中心,主要公共设施沿空港中路南

侧集中布置。

4、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2%。

(1)行政办公用地:在航空港南、北两片区各自规划行政管理中心,提升综

合服务功能;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6.1公顷。

(2)商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围绕南北两片区主中心、次中心布局,形成小

区配套商业为点、沿街商业为带、商业中心为面的商业网络;规划商业服务业

用地104.6公顷,其中市场用地39.2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包括图书展览、广播电视和文化活动等用地。文化活动

用地分为三级布局:市级——布置空港会展中心;区级——布置在航空港地区

城市主中心;片区级主要服务于航空港南、北两片区以及薛店镇和孟庄镇两个

相对独立的镇区;规划文化娱乐用地52.6公顷。

(4

积为47公顷。

(5

规划用地面积38.8公顷。

(6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57.2公顷。

(7)文物古迹用地:

第22条工业用地规划

1

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248.8

2、北部片区重点规划4个工业园区:

(1

(2

(3

主;

(4)出口加工区:为郑州出口加工区所在地,以发展出口导向工业为主。

3、南部片区重点规划4个工业园区:

(1)台商工业园区:该片区以延续台商工业园区现有加工制造产业功能为主,

主要布局食品、制药等产业;

(2)薛店工业区:以发展食品制造等传统工业为主;

(3)南部高新产业发展区:该片区为主要布局出口导向的、与航空运输关系

密切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服装等产业;

(4)航空制造业园区:该区域以航空制造、物流功能为主,主要布局与航空

器材及相关零部件制造加工、精密机械及配件制造等产业。

第23条仓储用地

根据机场以及工业用地布局,结合货物的流向,南部片区在省道102和航城环

方便机场、产业园区共同使用;北部片区在

1处。规划仓储用地187.5公顷,

6.4公顷,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用地、长途客运站用地。

1073.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3%,包括道路用地、

19.8%,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

人均公共绿地保证在8平方米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7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其中,供应设施

用地34.1公顷、交通设施用地8.1公顷、邮政设施用地1.6公顷、电信设施

用地1.8公顷、环境卫生设施用地23.6公顷、其他设施用地2.2公顷。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第28条规划目标

规划确定航空港地区公共设施规划的总体目标为:提升航空港地区城市化服务

水平,建设高效能的城市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与郑州市建设现代化中

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超前均衡的公共设施体系,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发展需求。

第29条规划原则与级别

1

2

第30条行政管理设施

在航空港南、

别配置行政管理设施。

12.8公顷。

第31条商业设施

1

成多级多中心的商业服务体系。

2、北部片区规划区级商业中心1

4

北部滨水居住区内。

3、南部片区规划区级商业中心1

4

制造业发展区以及南部滨水居住区内。

第32条教育设施

1、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与空港新城发展目标相符的教育科研设施体系,强化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加快中等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步伐。

2、规划职业培训基地1处,位于北部片区的教育研发区;规划九年一贯制学

校12所,其中北片4所,南片8所。规划普通高中8所,其中北片3所,南

片5所。第33条医疗卫生设施

1、构建街道以上级医院和社区二级公众健康保障体系,提高卫生防疫、保健

防治的综合能力。

2、规划街道以上级医疗卫生机构7所,其中北片3所,南片4所,包括综合

性医院和专业性医院以及大型门诊部。

第34条文化娱乐设施

实施特色文化工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沿航城中路并依托在郑州—机场轨道快线航

影剧院、文化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孟庄镇区独立设

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充足的

3处,其中北

提高社会福利化水平,建设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设施;在南、北两片区各设

置1所社会福利院。

第37条上述各类设施的数量和位置在各片区中均予以落实,在下层次专项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可对上述设施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配套设

施规模、内容等不确定因素,各类设施都应有一定的预留用地。各类公共设施数

量和位置详见附表4。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38条规划目标

以郊野(森林)公园、交通市政走廊生态控制区、水系河岸绿带、城市公园、

体育公园、社区公园相互渗透,形成层次分明、网络交织的生态绿地系统。至

规划期末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超过40%。

第39条市域开敞空间绿地

1、以生态用地为基础,

2

3

地区的门户型、走廊型生态控制地区。

4

部以及北部的生态屏障,

损害南水北调走廊保护带。

5

50米的防护绿地。

第40条公园规划

中主要的休憩、健身和娱乐场所,规划体现均衡布局、便民利民为主要原则。

1、城市公园:结合河流水系,规划大型综合公园6处,其中北片区3处,南

片区3处。

2、社区公园:社区公园是指为市民提供户外休养、保健、娱乐、运动、游戏、

观赏、教育等面积大于500平米以上(最小边长25米)的集中、开放式绿地,

是城市公园体系的最基干组成部分和市民就近的休憩空间,主要满足市民日常的居住、购物和休闲的需求。社区公园具体情况分为居住区社区公园类、商业办公区社区公园类及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类等三大类。本次规划社区公园呈点状均匀分布于居住区和城市商业中心,以及呈带状分布于城市主次干道、滨水等区域。

(1)居住区社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基础,居住区要求建设面积1~3公顷的居住区级公园,每2.5-5万人设一处,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每个小区规划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老人活动场地,新建小区配置不少于0.4公顷的小区级游

250米。

航城二路、航城四路、航城六

空港五路、空港六路。滨水景观带为北部

8米,长度大于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和广场、停车

(大于16米),

,绿化覆盖率可达55~80%。

4米的分车带,种植乔木、灌木和绿篱,行道树

分布于商业区的步行林荫路,以及沿河、湖建成的滨水林荫路,其道路绿地率大于30%,覆盖率不小于7%。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第42条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配合;

2、增强可识别性;

3、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场所设计意象;

4、根据交通类型确定道路、街道、路径景观。

第43条整体意向

1

交融的生态景观。

2

(1

体现整体协调性和现代感,

面。

(2

合围形成的港区绿环。

(3

机场景观区突出航站楼、空管塔台、

开放性航空枢纽景观;

流区体现秩序、简洁和通畅性;

活力的现代服务业氛围;

集群景观。

第44条空间分类

1、线型空间:包括以货运交通为主的道路、以生活交通联系为主的街道以及

规划的生态绿化轴线、步行的路径等。

2、块(片)状空间:依据用地功能性质及类型划分,主要包括产业区、居住

区、公共服务中心区、中央绿地等。

3、节点:进入本片区的门户地带即为本片区设计引导的节点地区。第45条线型空间设计指引

1、道路空间

考虑动态景观的特征,保障行车安全、道路形象的营造、识别性等要求对道路

两旁的景观绿带进行植物配置,植物具有遮荫、观赏的功效。

2、街道空间

为街道增添活力。面向人流旺盛的街道,应鼓励

可设立一些易于识别的标志和腾出空间,以改善

?

在设

充分利用河流水系系统,架设必要

沿人流路线开设更多的园林景观绿化区域。公

尽量减轻工业对邻近地区的负面影响。在

“色彩分区”的设计手段,增强每一片区的整体可识

合,营造有趣多姿的视觉效果。

(2)在地面和平台层辟设行人通道;透过减速路拱或采取其他减速措施,减

低在住宅发展区内的车速,支持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尽量方便市民前往和

使用休憩用地。

3、公共服务区

沿北部航城中路、南部空港中路发展的公共服务中心地区是航空港地区的城市

中心区景观核心地段,为公共服务区建筑的制定适当准则,采用适当密集的发

展,利用商业中心缔造本片区的标记和地区的特色。

4、中央绿地

在南、北两片区各规划中央绿地系统,在中央绿地内,竖立别具特色的地标景

物,营造方向感和地方感;方便公众前往休憩用地,加强空间的视觉联系,引

导行人前往休憩用地设施。

第47条节点

由不同交通方式、

控制与引导,

塑造。

第48条历史文物遗存保护

着重城市文化的培育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护措施,

成苑陵古城休闲公园。

第十章

第49条规划目标

1、

2

系统。优先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密切衔接,

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强货运通道建设,优化货运

交通组织,建立与空港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的航空港地区道路网系统。第50条轨道交通规划

1、空铁联运规划:远期,根据航空物流业发展情况和需求,依托薛店三级站,

发展空铁联运业务。2、城际轨道规划: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州)许(昌)城际轨道线由经过新郑国际机场,为提升航空港地区的新城开发,郑(州)许(昌)城际轨道线兼有郑州主城区至航空港地区市域轨道快线功能。

3、城际轨道线位及站点规划:结合航空港地区城市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本规划预留航城大道-航城中路为郑(州)许(昌)城际轨道交通的主轴。在机场航站楼建设机场枢纽站;在北部片区规划2个站点,分别为航城中心站、会展中心站;在南部片区规划2个站点,分别为梅河站、牛村站。

);、四横为龙中公路、登封—机场—中

102。

规划公路枢纽场站系统。

建立和完善与机场、轨道以及城市

除在机场航站楼附近规划预留公

北两片区结合轨道站点各自规划长途客运枢纽站1

服务社会。新建为南、北两片区不同产业

3处货运站场;南部片区规划3

1、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基础

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2、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结合航空港地

区新城发展,

建设航城大道(即“四港联动快速路”)。

3

网道路系统,加强机场核心区、

两网为南、

4

路控制宽度为80米,双向8-10

双向6-8

控制宽度18-24米,双向2-4车道。

第53条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

系统(BRT

交通体系。

2、规划以“航城大道-航城中路”

环路”为大运量快速公交客运环网,南、

对外、过境客运。

3、加强轨道交通、BRT、公交专用道建设;在主要客运干道规划、轨道站点连

接通道等布置公交专用道,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第54条其他交通设施规划

1、公交枢纽站应与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等实现无缝接驳,可采取地上和地下

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组织方式,用地面积3000—4000平方米。北部片区规划2

个公交枢纽站;南部片区规划2个公交枢纽站。

2、公交首末站:首站设置在人口集中的居住区,末站设置在就业岗位集中的

商业办公区、工业区、物流园区,并尽可能均匀分布。首站建筑面积2000平

方米,末站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公交首末站均可与建筑结合,设置在

首层或底层。北部片区规划公交首末站8处;南部片区规划公交首末站9处。

4处,南、北两片区各2处,每处占地

2~3万平方米。

为行人过街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保证步

8处。

但应保证其数量

5。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55条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规划期末,保证区域水环境、大气环

境、声环境全面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生态型

航空新城。

第56条环境功能区划

1、航空港河刘沟和梅河属季节型排洪河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Ⅳ类标准;南水北调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2、规划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规划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划分的1-4类环

境噪声标准进行声环境质量控制。

第57条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1

规划区河流水质按功能区划达标。

2

3

4

5

6

和产业布局要求。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58条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分期实施建设自来水厂;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满足区域发展用水量需求;通过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各项措施,统一规划和科学管

理,为航空港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59条用水量预测:

航空港地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到2035年,规划区平均日总用水量为21.5

万立方米/日,其中北片区平均日用水量9.0万立方米/日,南片区平均日用水

量12.5万立方米/日。其中浇洒道路、绿地、小部分工业用水以及景观环境用

水约5万立方米/日可以采用再生水,需自来水供水的水量为27.5万立方米/

日(含南、北片区备用地用水6万立方米/日,机场片区用水量5万立方米/

日),日变化系数取1.3,至2035年航空港地区最高日自来水总供水规模达到

35.75万吨/日。

第60条水源选择

其中南水北调

地下水水量7万立方米/日;远期主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

浇洒道路、绿地、小部分工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水源的取水口

6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

水量分别为3万立方米/日和3万立方米/日,主要

远期规模达到16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南水北调中

6.5公顷。

6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量分别为2万立方米/日和4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南

远期供水规模达到20万立方米/日,水源为南水北

8.0公顷。第62条给水管网

航空港地区两个水厂供水干管连通,给水主干管网采用环状网,提高航空港地

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再生水系统应保持其系统的独立,禁止与自来水系统混

接。

第63条水质和水压

供水水质应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GJ/T206-2005)。供水水压应满足城市

配水管网达到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米的要求,消防时管网最不利点自由

水头不小于10米。

第64条水源地保护

水源地保护应严格按照《关于规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

区工作的通知》(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文件执行并通过省、市南水北调

办审查。

围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

护区。

在自来水厂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第65条

理率达到100%,污水再生利用率达30%

第66条雨水量计算

采用由华北市政院修订的2002

计重现期为1

第67条雨水排放系统

航空港北片区西高东低,雨水主要由西南向东经雨水管渠收集后就近排入河刘

沟,河刘沟采用排水倒虹方式穿越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汇入入丈八沟;航空

港南片区北高南低,雨水经雨水管渠收集后就近排入梅河的几条支流。梅河等

河沟采用排水倒虹方式穿越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

央,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米时,沿道路双侧布管。

第68条雨水利用

重视雨水渗蓄工程建设,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结合规划区建设,采用透水铺装、

绿地渗蓄、建设蓄水池等措施,截留利用。

第69条污水量预测

到2035年,航空港北片区的污水产生量为7.65万立方米/日,南片区的污水

产生量为10.63万立方米/日。

第70条污水排放系统

航空港北区以及

航空港

近期规模为5万立方

12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为10公顷;规划在航空港南片

近期规模5万立方米/日,远期规模为16万立方米

公顷。

50米的道路采用双侧布管,管径为

最后进入污水处理

4万立方米/日,占

20%。

航空港地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部分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水加以

利用。再生水不作为生活用水,仅用于工业冷却、绿化、浇洒道路以及河道生

态补水等。

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第74条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空港电网主网结构,加强电网与周边地区电网联系,提高电网受电、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第75条负荷预测

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预测,

用电负荷约为51.6~59.9万千瓦。

第76条变电站规划

规划北片区新建一座220

其中南片区规划新建3

第77条变电站规模

新建220千伏航空变电站,远期主变容量

布置,占地面积约8000~15000平方米;

3×50兆伏安考虑。采用户内GIS

方米。

第78条高压走廊规划

第79条高压架空线走廊控制

为保证规划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建议高压架空线采用同塔多回方式建设,

一般同塔双回220千伏线路走廊控制宽度约为45米;同塔四回110千伏线路

走廊控制宽度约为30米。

第十五章通信工程规划

第80条合理规划各种通信设施用地,集中安排,统一规划建设。新增局所按“大容量、少局址、多接入”原则设置。

第81条固话用户预测

用人口普及率法进行校核,普及率取

30.1~32.5万线。

普及率取70~90部/百人,预测规划区

30.1~38.7万部。

6座,采用独立占地方式建设,每座预留建设用地约3000

2座,采用附建形式建设,每座预留30000平方

5座,采用独立占地形式建设,每座预留建设

2座,采用附建形式建设,每

光纤中继、有线电视、移

燃气工程规划

第85条气源规划

规划确定天然气为规划区主气源,近远期从新郑(薛店)分输(门)站驳接高压

燃气管道至规划区,在规划区建设两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供应管道天然气。

瓶装气供应设施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以外,且保留原有供应体系仍作为本片区瓶

装气供应气源。

第86条用气量计算

规划供气对象为规划区内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确定

2035年燃气气化率为100%,其中管道燃气气化率为80%,瓶装液

化石油气气化率为20%。规划区管道天然气年用气量约为3808万标准立

方米,高峰小时用气量约为17386

26吨。

第87条管网规划

规划确定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高压输气,

力4.0Mpa,中压管网设计压力为0.4Mpa

第88条场站规划

规划建设2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

地均为约1200平方米)

第十七章热力工程规划

第89条负荷计算

规划区民用户采暖热负荷约为388MW

第90条热源及场站规划

集中锅炉房能根据不同建设范围和规模灵活设置,可以较快的收到节能和改善

环境的效果。规划新建集中区域锅炉房两处(南片区集中锅炉房占地约10公

顷,北片区锅炉房即机场北集中区域锅炉房占地约8公顷)。

第91条管网规划

热力管道接自规划集中区域锅炉房,一级网热水干管及蒸汽管沿市政道路单侧

敷设,二级网热水管道在街区内敷设,供热管道一般位于道路东、南侧人行道

或绿地下。规划热水管道管径集中在DN300-DN900之间,蒸汽管道管径集中在

DN250-DN500之间。

第十八章环卫工程规划

1.08千

15%,远期规划区垃圾日清运量约

密闭运输,运往郑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统一处

工业有

1座垃圾中转站,日转运量300吨,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15米。

1处环卫基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

综合防灾规划

第95条防洪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及原则: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为指导,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航空港地区安全,适应航空港

地区发展的需要。结合地形地势,采取综合治理方案,截洪、分洪、排洪相协

调,确保规划区的安全。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结合景观环境建设,在河道上

游做好水土保护工作。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2、防洪标准:航空港地区城市防洪标准近期达到50年一遇,远期达到100

年一遇。规划区内的河刘沟和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

3、防洪措施:采取“拦、蓄、排、分”的措施,疏浚整修河道,增大河道排

洪能力,保证城市安全。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保护环境相结合。

第96条消防工程规划

1

出发,坚持科学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消防站规划:规划区内设置7

3、消防设施规划:新建道路,

消防站均要按照

持畅顺,以满足消防要求。

第97条抗震防灾工程规划

1

2

工作,

体系,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3、依据《防震减灾法》

开展抗震防灾保险等手段,

展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在震前做好避震疏散应急预案,建设避震疏散场地和疏

散通道,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生命线工程其他有关单位,

也应配备器材、精干人员和车辆,组成抢险救灾小组,以备不时之需。为提高

抗震防灾能力,各个有关部门应编制抗震减灾应急预案。划重点是保护次生灾

害源点,加大抗震防灾的管理力度,加强城市燃气、供电、供水等生命线工程

地震应急自助处置工作。第98条地质灾害工程规划

1、防治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工作,改善地质环境质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

损失,有效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和经

济可持续发展。

2、防治目标: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相对完

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和资金筹措机

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信息系统。

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使突发性地质

人防与城市防卫相结合、战时与平时相结合”的方针,

25.8万平方米。

主要布置在新建的居住区、行政办公、商业集

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航空港地区土地利用效率,

扩大空间容量;同时兼顾人民防空的要求,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

防灾,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促进航空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100条城市规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增长,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8平方

公里以内。

第101条规划策略

优化用地结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建设集约发展,推进城市公共

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第102条近期特别政策地区发展指引

1

2

型生态控制地区。

第二十一章

第103条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

1

计,为规划管理提供主要依据。

2

供科学依据。

第104条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

1

范围内不得进行其它开发建设活动,以保证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结

构。

2、对影响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的用地,根据规划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规划建成区内闲置土地制定开发计划,优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3、储备土地、经营土地,对新区制定相应的土地征购计划,以保证规划建

设的顺利实施,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第105条加强规划立法及实施监督工作

1、总体规划审批后,大力加强规划立法工作,任何部门不得随意修改,以

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

2、加强总体规划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规划,并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对规

划实施起到监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