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中“搭便车”行为的思考

智猪博弈中“搭便车”行为的思考
智猪博弈中“搭便车”行为的思考

智猪博弈中“搭便车”行为的思考

----从大小企业发展策略角度[摘要]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力大、技术能力强,可以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等待,等大企业技术创新并打开市场后,跟在大企业后,做市场追随者。这就是市场中的智猪博弈现象。大企业在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盈利,但客观上给小企业带来了好处,但如此一来,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被抢占。本文从大小企业发展策略选择的角度有没必要解决以及怎样解决中小企业搭便车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中搭便车行为会对国家整个市场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搭便车问题其实是产权界定问题。

[关键词]智猪博弈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为搭便车行为中小企业

引言

在搭便车现象方面,我国企业做得比较普遍,就互联网行业来说,各个电商平台间的抄袭行为并不鲜见,中国电商抄袭国外电商更是大行其道。例如中国的人人网是国外facebook的山寨版,中国的微博是国外Twitter的翻版,腾讯和360的大战中360就指责腾讯抄袭它的安全软件。企业间的“搭便车”行为对我国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企业品牌资产的保护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企业搭便车行为,可以为政府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智猪博弈中的小猪“搭便车”

“智猪博弈”是博弈论里的经典案例,意思是说,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另一端投食口就会落下10单位的食物。踩—下踏板需要扣除2个单位作为成本。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有机会抢先吃到落下来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8个单位);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小猪先到达食槽吃掉4单位食物,大猪能得到剩下的4单位食物;如果两只猪都不去踩踏板,那么它们都得不到食物。这个有趣的故事假设了两头猪都是理性的,通过分析(如重复剔除的方法)可以发现,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可见,在这场博弈中,多劳者不一定多得。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企业有效管理,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如前文所述,中小企业的“踩踏板”行为——业务创新给自身带来的利益远不及大企业通过“等待”而获得的利益,甚至会白白将已有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因此,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维持生存,只能选择“等待”,即跟踪、模仿大企业的业务。

小猪搭便车的根源思考

从经济学产权保护的视角看小猪搭便车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缺乏产权界定或产权配置的无效率有关,在智猪博弈中,人们往往觉得大猪是值得同情的,小猪搭便车不劳而获是值得唾弃的,但实际上也许小猪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如果小猪付出劳动去踩踏板(对中小企

业来说是开发新产品),结果它的劳动成果被大猪(即大企业,因为大企业在市场占有方面占优势)掠夺,所以,小猪搭便车的行为恰恰是缺乏产权界定下大猪的掠夺造成的。如果大猪和小猪约定:小猪踩踏板后,大猪给小猪3单元食物,除去小猪的成本,小猪还剩下1单位效用,如下图:

小猪

踏不踏

大猪

不塌

搭便车行为应有的对策

小企业的搭便车行为时特定形势下的占优策略,无可厚非,但政府可适当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形势,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法律对产权实行完全的保护,谁劳动谁所得;也可实施部分的保护(如规定凡去踏踏板的猪至少会得到3单位以上的食物),这同样可以抵制搭便车的行为。产权保护法律比大猪私下的承诺更高明的地方在于法律是确切可信的,而大猪的承诺,其可信性则会受到怀疑。

二、从反垄断的角度规范大企业的行为。如果大企业的行为得不到规范,小企业创新的成果更容易被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大企业占领,不利于推动小企业的创新。根据《反垄断法》的原则,法律并不禁止经营者通过竞争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但是法律却禁止这些具有垄断势

力的经营者滥用其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和其它市场经营者的合法权

益。如果不从反垄断的角度加以规范,就会损害整体市场创新能力和

整体竞争水平下降。

参考文献:

[1]吴彬,吴志鹏. 电信业务创新遭遇“智猪博弈”难题政府应如何作为?[J]. 通信世界,2007,(27).

[2]孙训爽. 浅论生活中的智猪博弈[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7).

[3]MBA智库文档.智猪博弈及搭便车行为

[4]梁小民. 智猪博弈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N]. 中国经济时报,2004-11-15

[5]林健,范佳凤. 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智猪博弈恶化及治理[J]. 系统工程,2006,(4).

[6]孙瑞英,蒋永福. 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基于“智猪博弈”模型视角分析[J]. 图书馆建设,2009,(2).

[7]柴彦.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智猪博弈[J]. 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智慧树知到《博弈策略与完美思维》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博弈策略与完美思维》章节测 试题[完整答案] 见面课:信号博弈 2、如果动态博弈的一个策略组合不仅在均衡路径上是纳什均衡,而且在非均衡路径上也是纳什均衡,这就是该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颤抖手均衡解决了博弈方犯错误的问题,因此能够保证它的预测一定就是实际博弈的结果。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逆推归纳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在动态经济博弈论问题中,各个博弈方的选择和博弈的结果,与各个博弈方在各个博弈阶段选择各种行为的可信程度有很大关系。

B.错 正确答案:对 见面课:纳什均衡与应用 1、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两个囚徒合作的策略会形成( )。 A.纳什均衡 B.占优策略均衡 C.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D.非纳什均衡 正确答案:非纳什均衡 2、在社会福利博弈中,流浪汉和政府博弈的均衡属于( )。 A.纯战略纳什均衡 B.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C.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D.占优策略均衡 正确答案: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3、合作博弈就是博弈方采取相互合作态度的博弈。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任何理性的博弈方都不可能采用严格下策。 A.对

正确答案:对 5、在考虑混合策略的情况下,我们不可利用重复剔除的方法进行分析求解。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6、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见面课:纳什生平故事漫谈 1、下列哪个博弈属于零和博弈( )。 A.囚徒困境 B.懦夫博弈 C.智猪博弈 D.硬币博弈 正确答案:硬币博弈 2、“敌不动,我不动”指的就是纳什均衡。 A.对

银行业搭便车之弊端

1“搭便车”内涵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认为在团队生产中,由于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与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会主义倾向,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就导致团队工作无效。 另外,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则认为”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搭便车”行为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是指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某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 2“搭便车”行为的危害 “搭便车”现象是团队管理者非常重视的管理问题,管理失效将会严重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对搭便车和被搭便车者也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2.1严重损害“搭便车”者自身收益 “搭便车”者消极偷懒,靠投机取巧,坐享团队成果,久而久之,荒废自身业务能力,虽不劳而得以享受团队成果,获得短期收益,但这种短视行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维持的,最终将严重损害其长期收益。 2.2损害公平性,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他要根据自己获得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种种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参照物通常有“其他人”、“制度”和“自我”三种类型,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式,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搭便车”者不劳而获的行为将严重损害公平性,直接打击团队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2.3长期放任“搭便车”行为,将导致投机取巧、互相推诿的团队文化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

第二卷智猪博弈案例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1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有一个博弈叫“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其内容是这样的: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我们来分析一下,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大猪,小猪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西方经济学论文 浅谈搭便车现象

浅谈搭便车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便是搭便车现象,这一 现象对于宏观经济学也有比较重大的意义。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 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 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 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 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是 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搭便车现象严重违背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的市场内在规律,很多时候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搭便车效应成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尽管如此,由于 搭便车效应与人类的本性紧密相连,所以人们一直对它束手无策,搭 便车问题也就成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一 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 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 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 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 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 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的低税收 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具体谈一下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 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搭便车问题往往导 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 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 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市场会提供红绿灯而得到有效率的结果吗,可能性比较小。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 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 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 补生产成本。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

关于“智猪博弈”和激励

关于“智猪博弈”和激励 近日,看了一本书,讲了“智猪博弈”的故事,很有启发。 智猪博弈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 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大猪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从而形成“小猪躺大猪跑”的结果。由此想到一个关于企业员工激励的问题来:这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人力资源指数=能力×意愿。企业中员工的能力各不相同,对收入的期望各不相同,工作意愿更是各有千秋,

就像“大猪”和“小猪”。马斯洛的需求层告诉我们,提高工作意愿可以满足员工的以下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这五个层次而言,需求必须是逐层上升的,所以,较低层次的需求必先被满足——归根就是生活必须的钱。于是我们联想起智猪博弈和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在企业中,如果实行的是利益均等的这种“天朝田亩制度”形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肯定会热情高涨,人人有钱,永不落空,久而久之后,状况出来了:就像“智猪博弈”中的搭便车的小猪,发现了即使自己偷懒后仍然能吃到东西,因为有其他人在努力!而偷懒带来的享乐远远大于对自身带来的损失。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国营和民营企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企业老板(领导)凡事亲力亲为,每天疲于奔命,而手下的员工做事得过且过,只会偷懒。其实老板(领导)就是博弈中的“大猪”,因为企业的利益和自身有莫大的利益相关,自然要呕心沥血。而作为收入较少的一线员工(“小猪”),部分人会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即使对公司损失巨大,做得差的员工只不过是少一百几十元,而偷懒去炒股或上网的员工得到的是利益和享乐,少赚百十元,却可以享受每天农场偷菜的悠闲生活,虽然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思想,但不能否认,对于部分人“等待”是最优的策略。而对于一些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只是通看看报表,指明战略方向,制定目标,就能让企

博弈论 教案

《两种常见的博弈论模型》一课教案 审签: 2010 年 4 月 13日 班 级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教 师 授课 时间 课 型 授课地点 课 题 项 目 认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课 时 任 务 通过学习完全信息静态、动态博弈,认识价格战及搭便车现象。 任务分解 1、知识准备:明确博弈论常见的5种分类及类型。 2、案例举例:囚徒困境、智猪博弈 3、模拟测试:分小组,应用所学独立解决智猪博弈问题。 教学 目标 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博弈论知识分析解决“双寡头价格战问题”及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知识目标 1.掌握博弈论的分类; 2.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论模型; 3.学会运用博弈论知识分析、解决分析价格战、搭便车的问题。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博弈论的兴趣及爱好;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 点 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其扩展运用。 难 点 运用博弈论知识解决分析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问题及搭便车现象。 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完全信息动态博案例—“卖鞭炮的选择”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策略与方法 启发 讲解 任务驱动 多媒体演示 自主 描述 案例 分析 小组 讨论 归纳总结 实践 操作 √ √ √ √ √ √ √ √ 课后回顾 本次课程的优点: 存在的问题: 改进设想:

项目名称:博弈论与决策策略 任务:能够自主分析博弈论的模型并分析解决问题 一教学组织活动总过程设计:1、师生问好2、班长报告人数 老师活动:1、问好2、环顾学生 学生活动:1起立问好2、坐姿端正3、班长清 点人数,向老师报告。 活动达到的目标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使学生注 意力集中,进入学习 状态 1分钟 二课程导入情境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以《囚徒困境》博弈论案例视频引入 老师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 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博弈论的五种 基本分类方式及类型。(2)播放关 于囚徒困境的视频,点出其中的重 点,并向学生提问。 学生活动: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老 师所提问题。 活动达到的 目标: 复习旧课内 容为新课做 铺垫,视频 引入抓住学 生焦点。 时间分 配: 5分钟 三教学过程认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活动项目一:囚徒困境(11分钟) 1、首先,老师给出囚徒困境的博弈论模型。“囚徒困境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6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3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6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提问:对于囚犯A而言,他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囚犯B如何呢?(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分析此问题,并让他们尝试通过表格表达出囚犯A及B可能选择的策略及面临的后果) 我们来看看这个博弈可预测的均衡是什么。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6年。(老师讲解,板书,学生对照自己所写跟老师是否一致) 提问:那么囚徒困境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同样存在呢? 补充介绍“囚犯困境”的扩展:双寡头企业价格战、军备竞赛等。 归纳总结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3点特性:(1)同时做出选择;(2)明确对方的选择与游戏规则(共同知识);(3)不管是否沟通过,无法做出有约束力的承诺(非合作)(最好由学生归纳出)

搭便车效应

60 搭便车效应 何谓搭便车 2002年12月,山东禹王集团照例对“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上两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盘点。结果一出来,财务人员大吃一惊,原以为10~11月这个淡季不会有太好的业绩,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两个月“忘不了”的销售情况大好,形势喜人。这段时间公司一没有开展重大的促销活动,二没有大规模投放广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呢?公司上下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派人对此进行专项调查。时过不久,便查出了原因。原来,北京恒基伟业公司于2001年10月份推出一款用于帮助学英语的新产品——记易宝。进入 2002年,恒基伟业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大力的市场推广,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及多种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而他们打出的广告词居然是“精确记单词,就是忘不了”。该广告强调的是“记易宝”助学的神奇效果。但是,由于作为健脑产品的“忘不了”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宣传了七八年之久,受众已经对该品牌有较深印象,所以,许多消费者受到“记易宝”的宣传词的提示,就去购买“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 这次,“忘不了”千巧百巧地赶上了个点。没花一分钱,没出一分力,坐收了“记易宝”广告宣传的利益。不知不觉间,禹王集团搭了一趟恒基伟业的顺路车。 这就是“搭便车效应”。“搭便车”这一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20世纪 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对这一现象

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给出了搭便车的基本含义——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现象严重违背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的市场内在规律,很多时候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搭便车效应成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尽管如此,由于搭便车效应与人类的本性紧密相连,所以人们一直对它束手无策, 搭便车问题也就成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 让人无奈的搭便车效应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居民拥有了房屋自主产权。由于历史原因及利益诉求的不同,作为城市住房供应方的房地产公司和房屋管理方的物业公司,开始与小区业主产生矛盾纠纷。自2000年以来,声称备受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欺蒙和侵害的广大业主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 极为浩大的维权运动。业主们成立业委会,理论界出谋划策,舆论界大力支持。满以为城市小区的业主们会获得一个满意的结局,可事实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城市小区业主维权而今已是举步维艰。 痛定思痛,在对维权运动的总结中,人们发现,搭便车现象是维权运动陷入低潮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以北京某花园为例加以说明。 某花园业主因房屋面积缩水及电梯问题对开发商极为不满,业委会及维权积极分子打算联合众业主起诉开发商。该花园共有业主827名,报名参与的仅120人,实际缴纳费用支持维权的不过80多人。可怜的业委会连集体诉讼的参加人数都达不到法律要求。在维权过程中,积极分子

智猪博弈案例整理

案例一、 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就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按实到犯人人数支付给商船。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案例二、 公司并购中的搭便车: 面对收购者,如果存在大股持有人与小股持有人,小股持有人宁愿当搭便车者,因为收购之后的股价会超出收购价格- 收购溢价,由于小股持有人无论出售股权还就是保留股权都不能成为承购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存在不卖的优势策略。而大股持有人只有出售才能促成收购的成功,不出卖就得不到收购价格,逼迫她出卖股权,而小股东也会得利。 为了打击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往往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会通过法律来届定权利,比如规定收购者一旦接管公司有权利稀释那些没有转让的股权。 案例三、 员工与企业也就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就是大猪,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或者消磨时间。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与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益或者受损。而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奖励,也可以选择说教等待,物资奖励企业必先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品,显然收益为负,而等待则不受损,即使辞退员工也可以有人填补空缺,让员工有危机感反而会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案例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小猪”或就是“大猪”,进行着一场场“智猪博弈”,只就是我们并没发现而已。下面将具体从“学生社团”的案例来具体说明“智猪博弈”在生活学习中的存在性以及其作用。 在学校,参加社团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社团里的那些事情,其实也就是一场场生动的博弈论案例。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大二时我当上了某个校社团的会长,社团里还有多个部长,

从_囚徒困境_走向_智猪博弈_关于学术交流博弈策略的理性思考

CANGSANG 从“囚徒困境”走向“智猪博弈” —— —关于学术交流博弈策略的理性思考 朱逊贤 摘要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校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囚徒困境”是影响学术交流的主要掣肘,基于“囚徒困境”的非合作博弈成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的重要矛盾和问题。而“智猪博弈”是推动学术交流的共赢策略,即采取“合作博弈”的方式,达到学术交流的本质和目的。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关于任一领域的学者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接收、使用和传播信息的交流活动[1],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2],是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是创新发明突发灵感的“点火器”,是科学新理论、新思想的“摇篮”[3]。激发、启迪才是学术交流最本质的、核心的意义。 研究生学术交流主要是指研究生参加的涉及有关学科前沿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应用的集会、讨论、报告、比赛等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研究生创新的主要途径,是与外界互动,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吸纳营养,逐步塑造、完善自己的有效渠道。这种交流可以是正式组织发起的,可以是同一专业的一些学生自发交流的,也可以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针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或者自己的思想、经验、方法等与大家交流,恳请予以评价、指正。交流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实现优化,促进全面发展。参加学术交流的前提是:心态是主动的,希望和大家交流,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一、囚徒困境:影响学术交流的主要掣肘 著名的博弈论案例“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A和B 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押在不同的屋子里受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因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无罪释放,抵赖的判刑10年。这里,每个囚徒都有两个战略:坦白或抵赖。在这个例子里,占有战略均衡就是(坦白,坦白),就是说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比如说,如果B不坦白,A坦白的话被释放,不坦白的话被判1年,所以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B坦白,A坦白的话被判8年,不坦白的话被判10年,所以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这样,坦白就是A的占有战略。同理,坦白也是B的占有战略。结果是,每个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判刑8年好。但是,两个人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最大,而不愿意改变决策,导致集体利益最小,并且自身利益也没有达到最大化,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他们之间没有建立一个攻守同盟或者没有人积极性遵守协定,个体理性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个例子是实际生活中许多现象的一个抽象概括。同学间“非合作博弈”不可避免地凸显,并逐渐成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的重要矛盾和问题,这种现象在我校的研究生培养中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校提供给的各项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由于个体利益的客观存在,为抓住发展机遇,个体之间表现为竞争对手的态势,从而围绕各项资源展开“非合作博弈”。传统的个体意识导致个体为了眼前利益和现实利益,会使个体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自我保护壁垒。由于个体自身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实力有限,学术交流给个体和学校带来的利益短期内不可能明显的表现出来,致使个体保护行为有了存在的理由,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也很大。 这种相互割据、自行其是的局面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一是导致学校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二是导致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发展缓慢,制约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使个体之间的比较优势不仅不能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相互制约,甚至出现不良竞争。 二、智猪博弈:推动学术交流的共赢策略 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头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 学术争鸣 73 -- ··2011·2

搭便车经济学案例

寝室卫生问题案例分析 5400109269 经济091 经济与管理学院 案例:在寝室生活中,寝室卫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往往存在着搭便车现象,我们总是期待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当一个寝室成员整理卫生后,其他室友就可以免费享受干净整洁的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而被提供者则无法收回成本,当然在寝室中这种“搭便车问题”造成的后果并不是那么严重。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经济学案例做简单的分析。 分析: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比如说在寝室卫生中,某个寝室成员不顾其他人利益,在公共地上,如阳台,随意丢弃垃圾,假设此人对其行为不作任何补偿,对于其他成员来说,其随意丢弃垃圾的结果就是负外部性。但如果一个寝室成员,独自打扫了整个寝室卫生,这不仅给她自己带来舒适愉悦的环境,也给其他寝室成员带来好处,并且同时她们也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成本,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又叫搭便车,即其他寝室成员搭了这个搞卫生的“便车”。

这只是从外部效应方面分析,对于产生的外部效应问题,我们学习过科斯定理,明确产权就可以达到一个有效率的解决结果,但是在寝室生活中,清扫问题作为公共物品,是很难界定产权的。 寝室卫生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对于卫生提供者而言,如果他不能够把那些不劳动而享受舒适环境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他所付出的劳动。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即其他成员可以不付出任何劳动但又无法阻止他享受清洁环境的成果(就是财政学上所指的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这样的结果,似乎是免费搭乘别人的便利,让其他人清扫房间是最优的,但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这样做是属于帕累托低效率的。 假设寝室只有两个人,A同学和B同学,并将打扫卫生的付出具体化,设定为成本是100元。这就存在一个搭便车博弈矩阵。 假设A单边付出,两人共同享受,这就有一个帕累托改进,即B 同学任意在50元和100元之间选取一个价格支付给A同学,就导致

智猪博弈理论

智猪博弈是经济学中一个很典型的博弈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会有许多经典的意义所在,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问题】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端有一个猪食槽,另一端安装了一个按钮,控制猪食的供应。按一下按钮,将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入猪食槽,供两头猪食用。 两头猪场面临选择的策略有两个:自己去按按钮或等待另一头猪去按按钮。 如果某一头猪作出自己去按按钮的选择,它必须付出如下代价: 第一,它需要收益相当于两个单位的成本;

第二,由于猪食槽远离猪食,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猪食槽,从而减少吃食的数量。 假定:若大猪先到(小猪按按钮),大猪将吃到9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的猪食;若小猪先到(大猪场按按钮),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个单位的猪食;若两头猪同时到(两头猪都选择等待,实际上两头猪都吃不到猪食),大猪吃到6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吃到4个单位的猪食。 问:大小猪的最优决策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择: 从这个矩阵上不难看出,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是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在大猪返回食槽之前,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大猪到达之后只能得

到剩下的6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而小猪和大猪同时行动的话,则它们同时到达食槽,分别得到1个单位和5个单位的纯收益;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在返回到达食槽之前,大猪已吃了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剩下的1个单位,则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大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启示】 博弈与制度 “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在博弈中,每一方都要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一个与你一样理性的人,他会这么做吗?这时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博弈其实是一种斗智的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企业有效管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在价格和产量决策、经济合作和经贸谈判、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参与投标拍卖、处理劳资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至少是比较科学的决策思路。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同生共存:竞争中的智猪博弈

有一些公司经常会利用“智猪博弈”:笼子的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摁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摁动按钮所需付出的“劳动”,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每只猪都必须要做出决策是等在食槽旁边还是去摁动按钮。问题在于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付出劳动摁动按钮的猪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开吃。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的猪食;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个单位猪食,小猪吃到3个单位猪食;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猪食,而大猪就只能吃到6个单位的猪食。 这场博弈的结果,依赖和取决于大猪的行为判断。如果小猪去摁动按钮,大猪当然乐于等待在食槽旁吃掉9个单位的猪食。如果小猪等待,那么大猪将先去摁动按钮再跑回来以获得相当于4个单位的猪食,这总比饿肚子等待要好。对小猪来说,无论大猪如何行动,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在食槽旁边。于是就会出现这个博弈的均衡结果:每次都是小猪在食槽边等着大猪去摁动按钮,然后小猪先吃,大猪再赶来吃——共同生存。 从“智猪博弈”中可以看出,在市场上一个占主导地位、控制着市场的公司和它的一个较小的竞争对手之间可能发生的竞争情况,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如何看待这个较小的竞争对手对它的威胁程度。当然,“智猪博弈”中“共同生存”的均衡结果,只有在大猪的食物份额没有受到小猪严重威胁时才会出现,才会实现真正的“共同生存”。 商场竞争中的小公司就类似于“智猪博弈”中的“小猪”。如果公司是弱小的一方,则可以选择如下策略: 一是等待。允许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品牌开拓本行业所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自己的品牌定位在较低价格上,以享受主导品牌的强大广告所带来的市场机会。 二是不要贪婪。只要主导品牌认为弱小公司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它就会不断创造市场需求。因此,公司可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引起不了主导品牌兴趣的较小的细分市场,以限制自己对主导品牌的威胁。如果大公司在行业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则可采取接受小公司的策略。 作为主导品牌,加强广告宣传,创造和开拓对行业所有产品的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不要采取降价这种浪费资源的做法与小企业竞争,除非它对公司形成了真正的威胁。正是小企业采取的低价格阻止了潜在进入者的涌入。对威胁的限制要清楚:如果小企业发展壮大到了构成威胁的程度,大公司就应该迅速做出进攻性的反应,并且让小企业清楚地知道它们在什么样的规模水平之下才是可以被容忍的,否则就会招致大公司强有力的回击。如果小公司知道对它们的限制,也就不会再有兴趣超越这种限制。 通过运用“智猪博弈”原理的分析,竞争双方应对自己在竞争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认清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避免残酷的价格战的发生,两个地位相差甚远的最终就能够达成一种和平的生存模式,这就是共同生存。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教案资料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

什么是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编辑] 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博弈论复习讨论题

1、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是什么关系? 既可以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 2、因为博弈论的研究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泽尔腾、海萨尼、纳什 3、学习博弈论的目的只是为了在今后与他人的博弈中能够打败对手(×) 4、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5、如果博弈前的损益总和与博弈后的损益总和相等,该博弈称为零和博弈 6、策略具有以下特性:完整性、不可观察性、多样性 7、人在博弈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8、博弈论的建立基于两大假设,其中除了人的理性以外,还有一个是(人的认知) 9、囚犯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行为的负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 10、在囚犯困境的博弈中,事先订立攻守同盟一定是有用的(×) 11、(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采用该策略的结果都优于或不劣于其他策略。 12、以下现象哪些明显属于“囚犯困境”?价格战、公地悲剧、环境污染 13、“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其实是一个“智猪博弈”,这是因为不懂行的人占了懂行的人的便宜 14、之所以会出现“万元陷阱”,是因为:不懂得止损、沉没成本 15、智猪博弈是一个搭便车的博弈。一方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双方共享了所得到的收益。(√) 16、人在“亏损”的情况下,会从一个风险(厌恶)者变成了风险偏好者。 17、以下哪些博弈不属于竞争关系?同学聚会 18、哪些行业是赢者通吃的?演艺界、搜索引擎、门户网站 19、杭州试行的“谦让牌”之所以没效果,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 20、汇合点(Meeting point)必须是(共同)知识才有用 21、以下是某教授和学生张三之间的策略表达式:教授选择放过该学生的概率是多少?50% 22、以下是某教授和学生张三之间的策略表达式:张三选择平时勤快的概率是多少?20% 23、纯策略是指如果一个策略要求参与者在每一个给定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

智猪博弈理论

智猪博弈理论 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目录 介绍 博弈与制度 由智猪博弈故事得到的启示 编辑本段介绍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大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择: 小猪 行动等待 大猪行动5,14,4 等待9,-10,0  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编辑本段博弈与制度 由智猪博弈故事得到的启示 在这个例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这个案例令我们不得不思考—— 【博弈与制度】 “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在博弈中,每一方都要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一个与你一样理性的人,他会这么做吗?这时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博弈其实是一种斗智的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企业有效管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在价格和产量决策、经济合作和经贸谈判、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参与投标拍卖、处理劳资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至少是比较科学的决策思路。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说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支付给商船。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 关于这一问题,现任招商局掌门人秦晓先生在最近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也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企业领导人应该去制定游戏规则,而不应该单纯地去做裁判。他觉得制度应当比个人的权威

“搭便车”行为之我见

“搭便车”行为之我见——读《集体行动的逻辑》的一点启示 搭便车,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自己不出钱而坐上他人的车并由此达到自己方便的目的。也泛指一切自己不付出而坐享他人之利的行为。1965年,美国教授 曼瑟尔·奥尔森出版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首先从理论上对“搭便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奥尔森看到的是亚当·史密夫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失灵。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教授却发现,这个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对此,奥尔森专门研究了罢工行为。他说,工人们为了增加工资而奋起罢工。有人积极组织甚至成为这种行动的领导者,有人积极参加成为这种运动的中坚力量,另外有些人却徘徊、观望直到胜利在望时才加入这种行动,也有些人虽然加入了行动却始终没有出力,等等。后来,罢工胜利了,工人们获得了加薪。加薪作为这种罢工的胜利成果,当然是全体参加者集体行动的公共产品。在奥尔森看来,凡是参加这种集体行动的成员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这种公共产品,在分享这种集体行动的公共产品时,那些出力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出力的工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加薪的胜利成果。但问题在于,参加罢工这种集体行动的成员有人出力多些,有人出力少些,有人甚至根本没出力。可是在享受公共产品时这些没有为集体行动“付出成本”的成员不仅也享受了一份,甚至他享受到与那些出力多的成员同等的待遇,即他获得了与那些出力多的成员同等的加薪机会和成果。这就出现了所谓“搭便车”。那些出力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出力的工人为什么要搭便车呢?或者说他为什么对于这种不出力而享受公共产品的行为安之若素丝毫不感到愧 疚或不安呢?奥尔森认为,这是由于人的自私本性所决定的。在奥尔森看来,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单独生活的,是完全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因而必不可免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分享罢工胜利而加薪的集体成果或公共产品时,每个人都会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为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种自私性,他在这种集体行动中必不可免地成为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搭便车正是其经济人本性使然。 就像奥尔森本人所说“尽管我只是一个经济学家,但这一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不仅是对经济学家是有用的,而且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也同样有用。” 生活中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例如,厂家就经常采用此策略,一些弱势产品跟进强势产品,借力“铺货”,最大限度地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阻力,使新产品快速抵达渠道的终端,从而尽快与消费者见面。传媒市场上也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