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清华大学,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清华大学,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清华大学著名景点大全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清华大学著名景点大全)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

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

科学馆:建于1919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当时清华的理工科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尤其是物理系可谓盛极一时。90年代曾作过统计,从此楼中曾经走出过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0年代以后清华重建了理学院,现在新的理学院大楼占地27000平方米,位于清华气象台东北。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清华大学著名景点大全)

这个建筑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合影留恋,在这我们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所蕴育的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景点英文介绍

路线 泥沙馆(Sedimentation Building)-图书馆(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西操(West Sports Ground)-大礼堂(Auditorium)-新水利馆(New Hydraulic Engineering Building)-清华学堂(Tsinghua School)-日晷(Sundial)-科学馆(Science Building)(-水木清华(Shuimu Tsinghua)-近春园(Jinchun Garden)-清华园(Tsinghua Garden))-二校门(The old Gate) 泥沙馆-二校门-日晷-清华学堂-大礼堂-新水利馆-科学馆-工字厅-近春园-水木清华-图书馆-西操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the Tsinghua Garden, which was the imperial garden in Qing dynasty. In 1901, Eight-Nation Alliance invaded Beijing and forced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to sign the Boxer Protocol. According to this Protocol, Qing government need to pay a large number of reparations to the aggressor countries. In 1911, based on a part of this reparations, a School named “Tsinghua Xuetang” was built as Preparatory School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 United States. “Tsinghua Xuetang” was the predecessor of today’s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nam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adopted in 1928. Since its establish, with a motto of 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is dedicated to academic excellence, the well-being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o global development. Today, mos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ankings place Tsinghua as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So we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buildings in the campu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old building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west of Xuetang Road, in the east of Xuetang Road there are all new buildings which was built after 1949. 泥沙馆Sedimentation Building Sedimentation Building is mainly built for the research of hydraulics and river dynamics. It contains offices, boardrooms and laboratories. 二校门The Old Gate The Old Gate was built in 1909. The Gate wa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school campus at that time. At that time, the Gate was heavily guarded. In those years, underclassmen were not allowed to go out of the gate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school authoritie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sanctity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utside people without permission were also forbidden to pass through the gate. In 1933, after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former enclosing wall was moved to further out. A new gate, now Tsinghua's West Gate, became the new main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报告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对清华大学植物和种植景观的调查,了解该校园植物的种类、种植状况和景观构建,认识北方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主要用途,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各类植物景观艺术构成,为今后进行景观绿地建设和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调查内容: 调查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植物主要种类、认识主要特征、并对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分析。 一、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私家花园,清康熙年间为圆明园一部分,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植物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之后不停地改造,使其在绿化质量和数量上成为北方校园的楷模。 清华校园占地6000多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南北两区,西区为旧区,景观设计清新自然,皇家园林布局配以西洋风格的建筑,显得与众不同;东区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基调,建设现代化的风格建筑,与时代俱进。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因时制宜 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和植物适宜性,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 2、群落多样性 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出发,各类适宜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互相搭配,形成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3、以人为本 校园植物主要为观赏和使用,充分重视人的心理反应,利用

植物的造景艺术形式,能够彰显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使命感。 三、植物群落及景观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资源太过丰富,主要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各种植物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整个校园利用乔灌草的合理组合搭配,创造具有层次的植物群落,以此来营造各个景观点。主要有植物: 乔木:银杏、云杉、青杄、雪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玉兰、广玉兰、腊梅、槐树、杜仲、法桐、榆树、榉树、青檀、小叶朴、枫杨、胡桃、栓皮栎、桑树、白桦、皂荚、椿树、女贞、水曲柳、黄金树、梓树、楸树、楝树、火炬树、盐肤木、元宝枫、鸡爪槭、合欢、樱花、柿树、垂柳、栾树、重阳木等 灌木:小檗、绣线菊、南天竹、风箱果、珍珠梅、黄杨、锦鸡儿、蔷薇、玫瑰、月季、牡丹、芍药、木槿、紫叶李、碧桃、棣棠、栒子、榆叶梅、海棠、金雀儿、紫薇、紫藤、沙棘、紫珠、络石、迎春、丁香、葡萄、连翘、金钟花、凌霄、琼花、锦带、猥实、忍冬、紫竹、凤尾兰等 “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园林生活,清华大学校园的建造就是秉着这样的艺术手法进行营造景观的。景观资源丰富,比较有特点的景点较多,在这主要选取近春园、北院和水木清华园来进行景观分析,三个园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讲,各园的闪光点还是在植物景观的构成上,以植物作为联系构件,连接、过度、渗透与丰富周围景物,通过这些元素的表现方式,达到所建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交流,人们跟景观形成一种交流,人与人通过景观形成内在的一种交流,人们可以漫步休闲于其中,嬉戏、玩闹,享受校园中独有的宁静和欢愉,从而展现校园比较舒松、知识的内涵和思想主题。

北大清华旅游详细攻略

北大清华游暑假学生游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暑假励志游学快速报名! 主办:北大清华凯旋游学中心(长期接待团体、个人北大清华游学) 预约电话:010-5846-4563(认准网站预约电话,谨防假冒) 主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内参观游学和状元学习艺术讲座。 暑假快要到了,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又开始围绕“学生”这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打起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游概念。虽然今年暑假旅游比往年增长明显,旅行社的生意也提前火爆,但旅行社的生意增长却不是特别大,利润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高。根据记者观察,今年旅行社围绕暑假游推出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并没有多少新意。许多学生及其家长们也都表示,他们希望旅行社暑假旅游服务能够有所创新。 暑假游提前火爆利润不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利用假期游山玩水、增长知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出游欲望更加强烈。参加旅行社暑假旅游,亲身感受寓学于游的快乐,成为近两年暑假里孩子与父母的热门选择。今年暑期学生旅游更是提前火爆。 据广州“广之旅”的24小时电话中心统计,今年高考后咨询暑假旅游的电话猛增了40%,除了高考学子忙着旅游放松,还有家长打来帮孩子咨询旅游线路的。目前其他年级学生们虽然还没放假,但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过一个轻松又有意义的暑假而着手准备了。在线路选择上,国内少年团、出境修学游、亲子团都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据了解,今年英语游依然占据了修学游的半壁江山。此外,因为杨利伟热起来的太空游、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红色之旅”亲子团也抢占了较大份额的市场。 “广东铁青”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暑假旅游市场一年比一年见好,暑假出游的“主力军”依然是庞大的师生大军及家长带孩子出游的合家旅游,各大旅行社正紧张筹划着如何在老师和学生身上“淘金”。但是记者了解到,虽然出游人数越来越多,但旅行社的生意增长却不是特别大,利润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高。 暑假游只是成人游“翻版” 虽然暑假旅游火爆,但是许多家长以及业内人士都感觉今年的暑假旅游产品并没有多少创新。尤其是许多小旅行社,在线路和内容上都没有体现出“暑假”特色。有人指出,大部分旅游社推出的夏令营游,只是成人游的“翻版”而已。 一位旅游界人士用“穿鞋戴帽”来形容目前某些所谓的“夏令营游线路”。这些“夏令营游”只是将成人线路稍加变动,添上一些适合孩子游玩的行程,草草包装一番就美其名曰:“某某夏令营游”。由成人线路改造过来的夏令营游时间比较紧,短短几天之内游览许多景点,成人一趟下来都觉得累,更何况孩子,这样只会让夏令营游成为“走马观花”之旅。 以某旅行社的“北大、清华游”为例,七八天的行程看似很长,但真正在北大、清华这些名校参观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充其量只能到处看看,与北大的学生、教授不能有实质性的接触和交流,很难说能受到什么熏陶和教育。

留住校园书店这道风景

留住校园书店这道风景 在很多高校,校园书店留下了一代代学子的青春记忆,是一道无可替代的文化风景。近几年,城市里的书店渐多。不过,新书店大多集中在商场或商业区。至于高校校园及周边的书店,仍然时常传来歇业、搬家或经营困难的消息,这让不少老读者心生感慨。因此,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引起各界注意。 经营书店,离不开情怀,但也是一门生意。当年,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有限,而读者的读书热情高涨,书店自然不愁生意。后来,电子商务兴起,网络购书更为方便、便宜,实体书店的生意就受到影响。如今,各城市了为了营造本地的文化氛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实体书店发展,各商场、商业区为了吸引客流,不惜降低租金延揽实体书店入驻,实体书店又有了生意。 《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促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又一针强心剂。很多业界人士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启校园书店的生意了。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校园书店的未来心存疑虑:那些开在大商场的书店,瞄准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读者,很多人不在乎图书的折扣,有的人或许不买书,但可以在书店喝咖啡、买文创产品;以高校师生的购买力,是否足以支

撑起一家校园书店?事实上,不少高校校园里现在依然有书店,有的还不止一家。有的书店选书独具一格,广受师生欢迎;有的书店回收、出售二手书,让教材、教辅可以循环使用;有的书店为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采购图书;有的书店开辟了网络业务……都可谓经营有道。如果今后再加上一定的政策扶持,这些书店的生存就又多了一些保障。 近年来,有些出版机构已经提前布局校园书店,像商务印书馆在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阅读体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独秀书房”已落户十多所大学。这些校园书店并不特别强调利润,而是把阅读推广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愿意牺牲短期的经济效益创办利润微薄甚至可能赔本的校园书店,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更多具有阅读习惯、文化情怀的读者。从长远看,这些读者未来不仅会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而且会更乐意走进实体书店,购买他们信赖的出版机构的图书。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盘点中国十大校园之最(组图)

盘点中国十大校园之最(组图) 个人浅见,如有意见不同者,尽请谅解 (图1)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校门——当然是西校门,高不过七八米,但微微向前倾斜的牌匾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仰视的地方,而它的高度永难企及。任何一种用世俗的方法来哄抬自己身价的做法,放在北京大学身上都会让人觉得老土而不得要领。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北京大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读书的好地方,事实上,它更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精神偶像。

(图2)最具纯粹的大学:清华大学 清华是最纯粹的大学,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在功利思想大面积消解精神品质与责任感的年代,清华在其对世俗的优越驾驱的表象之下,依然保有不妥协、不一味随波逐流的品格。它的学风纯粹。在清华,没有精湛的专业附着而能功成名就,是不可能的;外界把清华学子的刻苦攻读形容为“苦行僧”,那些特立独行又不想沦为异端和怪人的人们最终能在清华找到皈依。

(图3)最“小资”的大学——复旦大学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自由而无用!者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有点自嘲,有点小资情调,但也精彩含蓄地解释了复旦学生的气质。也许是因为处在上海这样的一座城市里,复旦是温和的、精致的,而骨子里一直是骄傲的,并且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 (图4)最聪明的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其聪明,单从其“名不副实”便可见一斑。在经济大潮涌动的今天,由大学生产出来的著名商品品牌也有几个,但哪一个都不如“昂立一号”更深入人心,这让其它以医药立身的名校简直目瞪口呆。而作为理工类的大学,交大这次又以英语专业考级全国第一的实力傲视群雄,更让一众外国语大学汗颜了。交大的聪明,还表现在,永远把改善教师待遇的声势造得令人为之动容,无论是工资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北京大学主要景点介绍

北京大学主要景点介绍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抗战后南迁,1937年9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主要景点介绍) 1946 年5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现在大家穿过的门正是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今天这座北大西校门仍然是北大师生进出北大的重要通道之一,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朗润园建筑群,该建筑群自成一体,是典型的皇家四合院风格。这里现在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学办公地,是经济学家云集的地方。所以这里经常举办一些政治经济领域的高级讲座,皇家四合院也经常迎接像美国前总统卡特、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这样的贵客。好,我们接着往前走,眼前我们看到的这个塔叫博雅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北京大学主要景点介绍) 在博雅塔的旁边,可以看到一个大湖,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湖吗?是的,它就是著名的未名湖,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

关于游览大学校园的作文清华大学一日游

关于游览大学校园的作文清华大学 一日游 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我已精神焕发,我们的下一站是清华大学。 大约11点我们到达清华大学,但被告知现在已经不让进去了,要下午1点才能进,所以我们只好先吃饭,然后再去清华大学。吃过丰盛的午餐,我们便赶往清华大学,谁知,进清华大学排队的人已经有2公里了,我们也不是什么VIP ,也只好排队,但是这队伍走的也忒慢了,大约一分钟才走一米。大约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我们才进到清华大学门口,一副景象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石头门上写着如“烫金”般的“清华大学”四个字,在那大门前面摆几盆花,什么颜色的都有:紫的、粉的、红的、黄的……这令人向往的大学敞开大门迎接着人们。进到学校,一路上都有小溪相伴,清澈的水声能让人陶醉其中,在这学习真是一种享受啊。我们每人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我们清华大学的游览之旅。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的二校门,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清华园”,虽然只是

个校门罢了,但他毕竟是清华大学的校门,所以我还是要拍照留念的,毕竟清华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哪里都好,哪里都能拍出有价值的照片。然后,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的另一个景点——荷塘月色。这个荷塘里到处都是荷叶、荷花。在那里面一片片碧绿的荷叶中还夹杂着几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就像几位含羞的姑娘躲在一把把绿色的伞后。并且水中还有鸭子,当鸭子游过的地方总会出现一些波纹,这也给荷塘月色添加了一道不错的风景线。后来,我们又逛了几个景点,认识了不少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这次参观了一下清华,留给我的印象很好。在我的心里已经默默下定决心要把清华成为我未来的母校!为了未来的母校!加油! 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我已精神焕发,我们的下一站是清华大学。 大约11点我们到达清华大学,但被告知现在已经不让进去了,要下午1点才能进,所以我们只好先吃饭,然后再去清华大学。吃过丰盛的午餐,

北京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北京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北京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校园景点浏览:西校门、办公楼、华表、校景亭、蔡元培铜像、乾隆诗碑、未名糊、钟亭、翻尾石鱼、斯诺碑、博雅塔、图书馆、百年纪念讲堂等。 西校门:原名校友们,是原燕京大学校友与1926年集资修建。1988年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捐资修缮。西门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毛泽东亲笔题名的“北京大学”匾额镶嵌在大门正上方,门前两座威武雄壮的石狮忠实地守侯着大门,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实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由光绪皇帝胞弟爱新觉罗﹒载淳购得,存放于郎润园多年后移此。办公楼座东朝西,位于原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现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处,金碧辉煌的二楼礼堂可容纳600人,学校举行重要会议以及外国政要访问北嗲发表演讲都在此进行。 华表:两柱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清末明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

清华北大景点介绍

清华北大景点介绍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清华北大景点介绍) 大礼堂 清华大学大礼堂仿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礼堂于 1912 年建成。它兼有希腊和罗马的古典风格,是一座优美典雅的建筑。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全中国最好的建筑之一,成为清华的象征,那是一座清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科学馆 科学馆座落在大礼堂西南方,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 1917 年,工程历时两年整,于 1919年九月竣工,总面积 3550平方米。科学馆同图书馆老馆、体育馆、大礼堂都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整个建筑体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筑结构先进、材质质地坚固、设施器械完善。就建筑规格而言,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科学馆算不得什么宏大的建筑,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科学馆可算是集当时先进建筑技术于一身了。 科学馆初期只是学校理科课程的实验场所,设备比较先进,开辟有设备齐全的物理、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学馆物理实验室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武斗”期间科学馆屋顶被烧毁。1972年 7月,杨振宁先生回国向周恩来总理呼吁,“倡导一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多方努力下清华逐渐恢复了理学研究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现在科学馆翻修一新,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筑外观特征,管内设施已全部更新,高等研究中心将迁至此。这一切都将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图书馆 图书馆是清华大学中一座很特别的建筑,这不仅在清华建筑中独一无二,而且就是在整个建筑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现藏书 400余万册。(清华北大景点介绍) 其实,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魅力不仅仅在建筑方面,更多人心向往之的是其中积淀的浓厚人文气息。从钱钟书当年“扫平清华图书馆”的雄心壮志,到曹禺先生在这里写下的话剧名作《雷

北京景点介绍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城楼是紫禁城的正门,高三十多米,由城台和城楼组成,整座建筑营造出一种皇权至尊的威严。城前的宽大的天安门广场可同时容纳一百万人在此聚集,面积有50万平方米,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目前是中国重要庆典举办的场地,也是北京迎接八方宾客的门厅。广场中心矗立着人民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南面是十四世纪建的正阳门和前门箭楼两座古城楼。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日出时分国旗班战士们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大景观。 登城楼15元,需要存包、水,绕到后面有售票处,那边可以登楼。交通:乘1、2、4、5、9、10、17、20、22、44、52、53、54、59、110等多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乘环线地铁前门站、直线地铁天安门东站、天安门西站下车。 1、人民大会堂位于广场西侧,内有著名的万人大会堂和5000人宴会厅。 2、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文物系统珍贵。 3、国家大剧院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及国家法定节日9:00-17:00,现场购买30元/人;家庭套票40元/套,65元/套,等候地点:北水下廊道。 4、毛主席纪念堂门票无,但一般需排长队,要存包,安检。开放时间:8:30-11:30(星期二到星期日),14:00-16:00(星期二到星期四),7、8月只有上午开放,星期一闭馆。 【故宫博物院】 地处北京市城区中心点的故宫,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代帝王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屋宇9000余间;宫内建筑多以木质结构,青白石底座并绘以绚丽色彩,红色城墙配上黄色的琉璃瓦。建筑壁垒森严,有高墙环绕,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故宫按布局可分内廷与外朝两部分。故宫主体以太和殿、中和殿、宝和殿为中心的建筑,整个范围是由干清门往南到午门;午门和太和门中间有一座金水桥,是当时通往"外朝"那道石板"御路"的必经之处;午门在往前行可至端门,穿过端门外就是天安门。故宫规制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校园中的人物、景物摄影

校园中的人物、景物摄影 要想说明白拍摄校园摄影作品的拍摄技巧与内涵,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校园摄影”。摄影作品可以按照被拍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建筑摄影等,也可以按照摄影手段来分类,例如常规摄影、显微摄影、移轴摄影等,当然也可以按照事件来进行分类,例如新闻摄影、体育摄影等(当然,新闻、体育本身也是摄影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实在的)。校园摄影以“校园”作为主题,拍摄对象应当落实到校园中的人、景、事上,拍摄手法则不拘一格。校园摄影应当表现校园生活,突出校园特色,展现校园精神;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作品,即使是在校园里拍摄的,也不应被认为是校园摄影作品。 大学是知识的天堂,也是思想的圣地,因而大学中的校园摄影更应该着重于展现大学的精神。另一方面,拍摄的对象必须在校园内,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拍摄的内容,这就要求优秀的校园摄影突出新意。下面将分别讨论以人和景作为拍摄对象时的拍摄技巧与内涵,并浅谈如何通过对校园中的人和景的摄影展现大学的精神。 一、校园中的人。 校园中的人是由不同身份的人所组成的。校园内除了教师和学生,还有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性岗位的人员、退休教师、校友、游客等其他身份的人。而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摄影的主题的莫过于拍摄教师与学生。 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如果要拍摄教师,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必然也跟教学或科研有关。这一类作品容易出现“摆拍”的现象,原因是拍照片的人陷入认识的误区,以为非手持粉笔或在研究生的簇拥中指向一个实验仪器不能体现教学或科研。其实,摄影虽然是静止的艺术,但优秀的作品每每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到其动感,猜测出人物的动作。例如在课堂中用“抓拍”的方法拍摄教师的动作表情,可以很好地表现教师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的风貌,间接体现教师的学识和精神状态。关于科研的摄影,可以拍摄获取成果之后的喜悦,可以拍摄思考时的神情,甚至可以拍摄紧张的实验间隙中教师的休息,这样就能够获得有新意的摄影作品。 例如这一张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摄影作品(南 都周刊,刘浚摄),虽然未必是在校园中拍摄的, 但可以作为一个例子。熟悉杨振宁先生的人知道 杨先生经常做出照片中的这个手势,因而这是一 幅有特点的照片,而不是随意的生活摄影。作品 中的杨先生面色沉稳,坚定的目光看向作品之外, 仿佛在与他人探讨问题;他脸上的皱纹和斑点诉 说着他的高龄,更让人联想到杨先生老有所为, 关心科学事业、关心学生的精神。这张照片展现 了杨先生作为学术大师的风貌。 以学生为对象进行的摄影,内容和方法可谓 五花八门,这里只能讨论以突出人物为主的校园 摄影。其实此时摄影的需求与一般的人物摄影并无二致,都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是人物的动作、表情或衣着。校园摄影要突出学生的身份,而考虑到学生缺乏表演天赋,为了突出真实感,还是应该采用抓拍的方法。如果着重于

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校园景点浏览:西校门、办公楼、华表、校景亭、蔡元培铜像、乾隆诗碑、未名糊、钟亭、翻尾石鱼、斯诺碑、博雅塔、图书馆、百年纪念讲堂等。 西校门:原名校友们,是原燕京大学校友与1926年集资修建。1988年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捐资修缮。西门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毛泽东亲笔题名的“北京大学”匾额镶嵌在大门正上方,门前两座威武雄壮的石狮忠实地守侯着大门,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实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由光绪皇帝胞弟爱新觉罗﹒载淳购得,存放于郎润园多年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新土木馆: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资兴建,1998年落成,命名为“何善衡楼”,又称新土木馆。该馆是清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综合体育中心:由香港曹光彪先生捐资兴建,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12600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还可为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同学的日常锻炼提供场所。主馆包括三个标准篮球场及5000个座位。2001年建成使用以来,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均在这里举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和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也曾在这里举行。

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 紫荆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生公寓,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亦校亦园 腾龙SP24-702.8 D600清华随拍

亦校亦园腾龙SP24-702.8+D600清华随拍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学府,早已被世人所熟知。在笔者看来,清华不仅是一座学府,更是一座具有中西风格的园林建筑群。闲暇时,笔者总爱找上清华园内的三两好友在园中一游。游玩中,有时闲聊、有时看书,但笔者最爱的还是拿起相机记录清华园内美景。前日,北京天气风和日丽,于是笔者带着手中的腾龙SP24-70/2.8+D600来到清华小游。 此图为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二校门曾被摧毁,后恢复重建。

腾龙SP24-70/2.8+D600 每次来清华,必带相机。我平时外出时习惯带一部全幅单反和一支标准变焦镜头。腾龙SP24-70/2.8+D600是前些日子刚进的器材,最近出门常带着这套组合外拍,此次来清华园的目的主要也是会友、游览,所以带上这套组合正好合适。 清华园已经来过无数次,吸引我的不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号,而是清华的优美风景与各色建筑。她园内优美的中西建筑、荷花池、大片大片的绿地及高大茂密的树木总是吸引着笔者再一次走进清华。 ·园内建筑 清华是中国进入现代的一个象征,特别对于教育来讲。清华从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原来的皇家园林,到众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园内目前仍然保留着其各发展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些建筑历经百年,仍然原物保存,而也有些建筑,如“二校门”是经过文革毁坏后,又重新建起的仿古“建筑”。但不管怎样,这些建筑依然保持着原有清华的气质与精神,来清华一定要看看这些有故事的建筑。当然,您在欣赏这些建筑时一不要打扰仍在学习的学子们,二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写乱画。

清华北大校内参观

清华北大校内参观 清华北大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那是中国的最高的学府、学术的殿堂、无数人精神的依托。自他们诞生开始,就担负起了民族与中华崛起的重大使命。而我今日绝不负此行。当我迈入清华的校门时,用一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来形容最为贴切。流入眼中的绿都快溢出来了,难怪古时称这仙境为清华国。(清华北大校内参观) 一座江南风格的小桥映得这景如诗如画,再往里走,看见一片花海,其间有一条小径可谓是“曲径通幽处”。随后,我看见了清华大学的主楼,气魄雄伟。给人一种庄严的气氛。在这座大厦的入口,我们四中考上清华的学哥说:“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商界精英等都来到这里发表演说。”这时,我仿佛又听到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民族经济做贡献”正是这一切,熔铸成清华“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滋养着每一个曾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祖国儿女。今天,迎着新世纪的朝阳,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光荣地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我应该接过“爱国奉献”的接力棒,绝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清华园对我来说过于庞大了,走了几步就如同走入了迷宫一般,且又累又苦。忽地看见了一大片草地,也似乎变得富有灵性。绿的流光溢彩,让人心旷神怡。微风吹拂,它便轻轻晃动,仿佛是风儿最忠诚的跟随者。在草坪的南端,1920届学生献给母校的日晷屹立在那里,那是学子们对母校的敬与爱啊。这清华园最幽静之地便是“水木清华”了,这可是读书和休息的好地方。品杯香茗,临水而读,有种身处桃源的感觉。倘若你真的在这“水不清华”傍水而读,你就会望见小湖的对面,朱自清在寻找那一片早已消失的荷塘月色了。走出二校门,这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我不禁望了一眼那桐先生的手记“清华园”,他默默的迎来或送走每一位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将铭记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他年攀桂步清华,必定有我!(清华北大校内参观) 北大与清华截然不同,清华是富丽雄伟的欧式建筑,而北大则是小家碧玉的中华风情。走进北大,首入眼帘的是博雅塔。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深的印在了学子们的心中。它本是一座供水塔,塔身斑驳,透着历史的沧桑。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它的塔门紧紧地锁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丽,反而增加了几分神秘感,可与西湖边上镇压白蛇的雷峰塔媲美。边上几棵郁郁葱葱的老树看起来也是饱经风霜,和此塔应为绝配。 这座塔建于1924年,在这一直含情脉脉地遥望着对面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湖畔的杨柳依依,更衬出来未名湖特有的神韵。 再往里走,会看见两柱华表,上面雕刻着腾飞着的龙,更显其雄伟壮观。据我们如北大校园一样美的学姐说,这两处华表并不对称。走过一条林荫大道,我看见了亚洲高校规模最大,

中国风景最美的十所大学(组图)

中国风景最美的十所大学(组图) (2014-05-26 19:24:24) 转载▼ 标签: 分类:历史与地理 转载 原文地址:中国风景最美的十所大学(组图)作者: 中国风景最美的十所大学(组图) NO.1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珞伽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武测水院,咸归于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顿,创国立武汉大学之新风。

NO.2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 NO.3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大之美,在夫燕园一景;燕园之美,存诸未名一湖;畅春园等,则多不复存焉;理科楼群,更是风光难再。 NO.4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尽南国风光之妩媚;珠海校区,端庄大方,竭规划方案之成果;梁求琚堂,邵逸夫馆,中大是全国高校获馈赠最早最多者。 NO.5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 新兴建筑群体,设施齐全令全国名校汗颜;依山傍海,仿佛回到了美国西海岸之新式大学园区。 NO.6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最喜新图书馆,中西合璧,科技与传统之结晶。 NO.7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金陵大学旧址,小巧玲珑,依稀可见旧都繁荣模样,虽是承袭金陵女校风俗,胭脂气息略显隆重,仍不失为江南名校之典范。 NO.8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名都,竹溪佳处,胜在望江楼;自然名胜,人文荟萃,融入新川大。 NO.9 苏州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