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构成

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构成
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12.车船税:以在我国境内依法应当到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

13.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征收。

14.契税:以在我国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承受人征收。

15.耕地占用税:对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征收。

16.烟叶税:对收购烟叶(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的单位,按照收购金额的一定比率征收。

17.关税:以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为课税对象征收。

18.船舶吨税:对在中国港口行驶的外国籍船舶和外商租用的中国籍船舶,以及中外合营企业使用的中外籍船舶(包括在港内行驶的上述船舶)征收。

19.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或市(自治州、自治县)的财政收入组成。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此外,还有被当前各地奉为“财政神器”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其中,各项税收收入(与国税分成25%)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

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后的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另外,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以后逐年还要调整分配比例,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口径变化。

追问

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以及公务人员工资福利和庞大的“三公”开销等。这么多开销都需要用到财政收入,尤其是当前各地大搞政绩工程,大干快上的背景下,显然地方财政收入是入不敷出的。因此地方政府只有向银行贷款这华山一条路。

于是问题就来了,当地方信用不能支付债务时,是不是就要开始引起通货膨胀了。

回答:

当然不能简单的这样理解,通货膨胀并不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不能归还直接引起的。

地方政府目前的债务一般不是以债券的形式出现的,而主要是向银行借的款。地方政府还不起债,会引起银行呆坏帐的出现,要么无限期拖下去。拖到银行不行了,国家就会通过平账的办法来保银行。要么由国家财政买单,要么靠印刷钞票来让全社会分担,那时才会引发通货膨胀,甚至金融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反而能有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因为债券一般还款期限较长,只要本地经济持续发展,每年的税收是有保证的。

当然,地方政府固然败家,但与国家动辄几万亿的大型投资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因此通胀的问题是主要还是由于中央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造成的。

后记:

2010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21092亿元。

2。国内消费税6072亿元。

3。营业税11158亿元。

4。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

5。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

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亿元,关税20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亿元。

7。出口退税7327亿元账务上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8。车辆购置税1792亿元。

9。非税收入9878亿元(包括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各种专项收入如征收排污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电力建设资金专项收入等),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可以看出地税局税收收入是全部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但不包括地方近2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

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思考:

“治大国如烹小鲜”

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

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因此老子提倡“无为而治”。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还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项目组成

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项目组成 1、人工费 指按工资总额构成规定,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 内容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列支付的工资》 2、材料费 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他类似的设备及装置》的费用 内容包括: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3、施工机具使用费 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 内容包括:施工机械使用费7项《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税费》、仪器仪表使用费 4、企业管理费 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 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指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助费、职工探亲路费、劳动力招募费、职工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工地转移费以及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等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税金《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其他。共14项 5、利润 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活的的盈利。 6、规费 指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省级政府和省级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或计取的费用。 内容包括: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程排污费 7、税金 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12.车船税:以在我国境内依法应当到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 13.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征收。 14.契税:以在我国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承受人征收。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分部分项工程费 1人工费: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1计时 工资或计件工资;2奖金:如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3津贴补贴:如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津贴、高温(寒)作业临时津贴、高空津贴等。4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和在法定日工作时间外延时工作的加点工资。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 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内容包括:1材料原价。2运杂费。3运输损耗费。4采购及保管费: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3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1施工机械使用费(1)折旧费(2)大修理费(3)经常修理费(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大型机械除外)(5)人工费(6)燃料动力费(7)税费: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及年检费等。2仪器仪表使用费:是指工程施工所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摊销及维修费用。 4企业管理费: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包括:(1)管理人员工资;(2) 办公费;(3)差旅交通费;(4)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房屋、设备、 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5)工具用具使用费: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家具、交 通工具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的购置、维修和摊销费;(6)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职工退职金、福利费、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7)劳动保护费:如工作服、手套、防暑降温以及在有 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8)检验试验费:按照有关标准规定,对建筑及材料、构件和建筑 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试验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对构件做破坏性试 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和建设单位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费用,对此类检测发生的费用, 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列支;(9)工会经费。(10)职工教育经费: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 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定所发生的费用;(11)财产保险费:是 指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等的保险费用;(12)财务费:是指企业为施工生产筹集资金或提供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职工工资支付担保等所发生的各种费用;(13)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14)其他: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投标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保险费等。 5利润: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措施项目费 1安全文明施工费;2夜间施工;3二次搬运;4冬雨季施工;5大型器械进出场及安拆;6施工排、降水;7地上、地下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9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 其它项目费 暂定金额,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 规费 1社会保险费(1)养老保险费(2)失业保险费(3)医疗保险费(4)生育保险费(5)工伤保险费 2住房公积金3工程排污费4工程定额测定费5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 税金 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建筑安装工程费的项目构成 直接费 包括直接工程费、措施费。 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措施费: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大型机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如北京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注: 包含有基金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叫做全口径财政收入,否则仅叫财政总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包括: (1)税收收入。 国内增值税的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40%+未纳入分享范围企业全部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4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证券印花税的3%+其余印花税的全部)、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 主要包括:

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行政区本级财政收入指的是行政区本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经过分享、返还之后可供行政区本级政府支配的财政收入。 如,北京市财政收入中还包含了下面区县的财政收入,北京市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仅占其中的一部分。 摘一段关于深圳市财政收入的报告,可以看出几个概念的差别。 2008年来源于深圳市的全口径财政收入2830亿元,是在消化了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因素后实现的(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350亿元),剔除此因素,增幅达 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800.3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 21.6%,其中市本级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对深圳市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来之不易,也尤显可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财政部2012年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总收入平稳增长。全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与上年增速基本持平。二是分季度来看税收收入增速呈“前高后低、逐季回落”走势。三是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15.0%、22.6%,与上年增速持平;企业所得税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9.2个百分点。此外,与汽车、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增速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45.6和39.9个百分点。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2.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17.5和30 个百分点。 分税种看,2011年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7%;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935.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增速回落13.3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7%;营业税实现收入13678.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上年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2%;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

16760.35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19.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 2011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25.2%。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7%。 财政部表示,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发展,个人股权转让以及拍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二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较快增长。三是税务机关加强了对高收入者及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保证了相关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2011年房产税实现收入1102.36亿元,同比增长23.3%。 财政部称,房产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房屋租赁价格上升。 2011年资源税实现收入598.87亿元,同比增长43.4%,比上年增速加快19.9个百分点。 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0.7%。 财政部发布消息:2011年1-12月,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统计年度

财政收入预测分析(0613)

2017年度财政收入预测及分析 (2017年6月13日) 一、元至五月收入完成情况 元至5月,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3190万元,占年初计划186450万元的44.6%,增长26%;总税收完成70318万元,占年初计划157150万元的44.8%,增长2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281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43.8%,增长14%。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17361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43.4%,增长235.1%;地税部门完成2371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43.9%,下降21.4%;财政部门完成11210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44%,增长6.4%。 二、双过半任务分解落实 二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5742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55%,增长5%。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22000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55%,增长134.8%;地税部门完成2700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50%,下降20.8%;财政部门完成16742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65.7%,下降12.6%。 三、全年收入任务分解落实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500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100%,增长12.3%。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40000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100%,增长

42.7%;地税部门完成5400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100%,下降3.2%;财政部门完成25500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100%,增长13.2%。 四、全年增收因素预测 (一)营改增行业税收增长。一是政策影响,改征增值税链接对税收管控要求严格,行业税负不增但行业规模总额增大,导致税收增长;二是地方项目投资聚集在春节结算开票,导致税收增长。 (二)投资项目促进税收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区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2017年将启动葛洲坝遗址公园、老干部活动中心、泉水大道(西段)、新台东路、5个城乡农贸市场改造、集镇道路、亮化工程及国土综合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及工程项目建设,以此增加我区建安营业税及附加税。 (三)汇算清缴成效显著。今年,国税部门及早布署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利用国税微信公众平台,QQ群持续宣传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围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等新政,让纳税人及早晓政策,及早备案减免税事项。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发放资料、集中授课、上门辅导等形式进行汇缴培训,提高汇算申报质量。三是开展汇算清缴分析。国地税部门联合开展了汇算清缴深度分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化历史包袱沉重。东宝区税收一直处于高位运行

福州各县财政收入

福州各县财政情况 鼓楼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9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8.75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亿元,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20亿元,增长39.6%;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7亿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8180万美元,增长0.1%;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增长6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1元,增长12.2%;人口自然增长率4.4‰。 台江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64.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7亿元,增长23.9%;工业总产值109.23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19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33亿元,增长50.9%;财政总收入18.58亿元,增长43.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66亿元,增长44.9%;合同外资2.12亿美元,增长15.2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12亿美元,增长14.05%;出口总额9.07亿美元,增长68.2%;进口总额2.77亿美元,增长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0元,增长11.8%。 仓山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52亿元,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9亿元,增长30%;出口总额15.68亿美元,增长22.8%;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91亿元,增长25.9%;财政总收入16.67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3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增长11.6%。 晋安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总收入16.96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6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1.33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3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57亿元,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6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1元,增长1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马尾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财政收入32.20亿元,增长2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75亿元,增长25.4%;固

财政总收入概念和构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地方财政收入=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我在本贴7楼,帖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所涉及的27个子项目)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我在本贴5楼,帖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所涉及的9个子项目) 地方财政收入 财政总收入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而基金收入的解释是:亦称为专款收入或预算外收入,指具有专门用途或对应的支出科目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还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下面27项,这个全国口径一样 下面的税中有些税全部归地方,有些税和国家按比例分. 税收性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越高越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以理解为地方可以支配的税收收入. 四川地税局要征收农业5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重庆则由地方财政局直接征收 不管哪个部门征收都最后汇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现在可以忽略不记但是,耕地占用税,契税有几十亿的收入 重庆地税部门要代收5大社保费用,而四川地税部门不收这些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附件1: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中(见附表)。 (一)人工费:是指按工资总额构成规定,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 1.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或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奖金:是指对超额劳动和增收节支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如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 3.津贴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个人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个人的物价补贴。如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津贴、高温(寒)作业临时津贴、高空津贴等。 4.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和在法定日工作时间外延时工作的加点工资。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内容包括: 1.材料原价:是指材料、工程设备的出厂价格或商家供应价格。 2.运杂费:是指材料、工程设备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运输损耗费:是指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 4.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工程设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工程设备是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他类似的设备和装置。 (三)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 1.施工机械使用费:以施工机械台班耗用量乘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示,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应由下列七项费用组成: (1)折旧费: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的费用。 (2)大修理费: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3)经常修理费: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和维护费用,机械运转中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滞期间的维护和保养费用等。 (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大型机械除外)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和试运转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搭设、拆除等费用;场外运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 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 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并且达到目前的规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比起很多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水平低,技术水平也还很落后,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这些年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征管的加强。我国的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的征管,切实保 证了税收的到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价格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一定范围内价格的上涨是正常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上升了不少,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也同比例的增长。 四、企业效益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什么是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 概念 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外、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地方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范围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是指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在当地缴纳、与地方分享的税种的中央级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的75%、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60%和个人所得税的60%四项。地方财政总收入再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含缴库社会保险基金),即为同口径财政总收入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表 (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建 筑 安 装 工 程 费 1.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2.奖金 3.津贴、补贴 4.加班加点工资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材料原价 2.运杂费 3.运输损耗费 4.采购及保管费 1.施工机械使用费 2.仪器仪表使用费 1.管理人员工资 2.办公费 3.差旅交通费 4.固定资产使用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 6.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 7.劳动保护费 8.检验试验费 9.工会经费 10.职工教育经费 11.财产保险费 12.财务费 13.税金 14.其他 1.社会保险费 2.住房公积金 3.工程排污费 人工费 材料费 施工机具使用费 企业管理费 利润 规费 税金 ①折旧费 ②大修理费 ③经常修理费 ④安拆费及场外运费 ⑤人工费 ⑥燃料动力费 ⑦税费 ①养老保险费 ②失业保险费 ③医疗保险费 ④生育保险费 ⑤工伤保险费 1.营业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 3.教育费附加 1.分部分项工程费 2.措施项目 3.其他项目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中(见附表)。 (一)人工费:是指按工资总额构成规定,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 1.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或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奖金:是指对超额劳动和增收节支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如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 3.津贴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个人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个人的物价补贴。如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津贴、高温(寒)作业临时津贴、高空津贴等。 4.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和在法定日工作时间外延时工作的加点工资。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内容包括: 1.材料原价:是指材料、工程设备的出厂价格或商家供应价格。 2.运杂费:是指材料、工程设备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运输损耗费:是指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 4.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工程设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工程设备是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他类似的设备和装置。 (三)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 1.施工机械使用费:以施工机械台班耗用量乘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示,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应由下列七项费用组成: (1)折旧费: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的费用。 (2)大修理费: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3)经常修理费: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和维

财政收入统计口径详解

1.总的关系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地方财政收入构成 地方财政收入=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25%部分,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而基金收入的解释是:亦称为专款收入或预算外收入,指具有专门用途或对应的支出科目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首先要明白基金收入不是税收收入 在基金决算表上一般来说基金收入分为九大类 一、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二、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四、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五、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六、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 八、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九、其他 上面9大类中目前很多地方第一收入是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其次是以养路费为大头的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另外虽然基金决算表上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是这个收入还是单独的,在基金决算表上可以忽略不记 还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下面27项,这个全国口径一样 下面的税中有些税全部归地方,有些税和国家按比例分. 税收性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越高越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以理解为地方可以支配的税收收入. 四川地税局要征收农业5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重庆则由地方财政局直接征收 不管哪个部门征收都最后汇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 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现在可以忽略不记但是,耕地占用税,契税有几十亿的收入 重庆地税部门要代收5大社保费用,而四川地税部门不收这些 一、增值税 二、营业税

工程造价费用构成要素doc

工程造价中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 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与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与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她项目费中(见附表) (一)人工费: 就是指按工资总额构成规定, 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与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 1、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就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或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奖金: 就是指对超额劳动与增收节支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如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 3、津贴补贴:就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与因其她特殊原因支付给个人的津贴, 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个人的物价补贴。如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津贴、高温(寒)作业临时津贴、高空津贴等。 4、加班加点工资: 就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与在法定日工作时间外延时工作的加点工资。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就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 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材料费: 就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内容包括: 1、材料原价: 就是指材料、工程设备的出厂价格或商家供应价格。 2、运杂费: 就是指材料、工程设备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运输损耗费: 就是指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 4、采购及保管费: 就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与保管材料、工程设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工程设备就是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她类似的设备与装置。 (三)施工机具使用费: 就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1、施工机械使用费:以施工机械台班耗用量乘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示,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应由下列七项费用组成:(1)折旧费: 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的费用。 (2)大修理费: 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 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3)经常修理费: 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与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与维护费用, 机械运转中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滞期间的维护与保养费用等。 (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大型机械除外)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与试运转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搭设、拆除等费用; 场外运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分体自 停放地点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施工地点运至另一施工地点的运输、装卸、辅助材料及架线等费用。 (5)人工费:指机上司机(司炉)与其她操作人员的人工费。 (6)燃料动力费: 指施工机械在运转作业中所消耗的各种燃料及水、电等。 (7)税费: 指施工机械按照国家规定应缴纳的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及年检费等。 2、仪器仪表使用费: 就是指工程施工所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摊销及维修费用。

中国财政情况的统计分析

中国财政情况的统计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孝林、蒋正好、罗鑫 摘要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逢经济周期的低谷都能平稳过渡,避免大幅度的震荡和不稳定,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宏观调控主要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构成,其中财政政策在对国内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促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正文 一、我国财政收入情况分析 1.我国从1978开始至2009年各年的财政收入变化与GDP增长的比较 注:由于年鉴数据缺失1981~1984的财政数据未能在上图中显示。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财政每年都在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逐年增加。并且增长率逐年提高,在2009年达到了68518.30亿元人民币,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132.26亿元相比,相当于此年的60.5倍左右,并且在31年间平均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下面我们对比GDP增长情况。 在1978年我国GDP为3645.217亿元,而2009年为340506.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为93.4倍,平均每年15.76%的增长速度。相比来看, (1)、GDP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的财政负担相对比例在下 (2)、但是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68518.30亿元,而GDP为340506.9,财政收入占GDP 的20.1%, 而同期即2009年美国为19.1%左右,日本为11.1%左右,,我国的负担与他国相比还是有点高的。

(3)、我国财政收入连续31年税收收入同比增减率一直保持正值,且绝大多数在10%以上,而日本和美国在1978~2009年之间分别出现了8年和4年的税收同比负增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相当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大局的建设。 2.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及变化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中地方的比例占了巨大的比例占84.5%中央仅占了15.5%,但从94年开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从94年至今,中央与地方财政五五分成,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从1978初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7年中,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就能够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使政策执行有效。中央政府统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它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推行其政策。同时减轻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以支持落后省市发展,同样有财力来办大事,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 3.我国主要税收收入的构成情况(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