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姓名:方志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彭颖红

20080615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发挥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利互补,促进了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招商引资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兴起、发展,也逐渐被地方政府认识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因而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招商引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实施对外招商引资政策,外来资本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等许多方面。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一直处在主角的地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尽管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并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导致我们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弊端。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发育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对策重新定位变得越来越具有迫切性。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本人选取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课题。

论文写作中主要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从地方政府直接招商引资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行为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全文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国内外学者和领导人招商引资理论和思想。从国外学者关于招商引资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西方学者招商引资理论对指导我国政府招商引资实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国内三代领导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理论论述和对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我国招商引资行为分析。论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所具有的必然性和产生的积极效

果,具体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招商引资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学习借鉴国外招商引资的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美、日、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样本,对其招商引资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第五部分提出国内地方政府在推动招商引资中的对策及上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采取的招商引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

RESEARCH ON LOCAL AUTHORITIES' MEASURE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standing on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condit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market, resources and labor,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Upon tha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achieved quit great progress and the domestic economy realized the mutual benefit and complementarity with internat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China enhanc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With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ing of market economy,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that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 is quick shortcut to develop in China, so attracting invest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oject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 work.

From the yea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ctively policy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foreign capital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reflecting in the provisions of funds, increas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 expanding

employment,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advanced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ing exports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in the protagonist's position in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s. Alth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s’ measure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has certain rationality and also has some positive role, it brings us some serious drawback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Along with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being gradually perfect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urgent to redefine the local authorities’ countermeasure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It is based on this, I select the "research on Local Authorities' Measure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as the research topic of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way of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s and the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thesis is composed by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exordium. This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ories and idea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leaders’ on investment. From the abroad scholar’s theories of investment analyzes rationality and limitation that the theory of Western scholars guide the behaviors of local governments’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the theories of three

generations leaders of China about investment and its significant to guiding China’s economic progress. The third part is to compare the experiences among foreign countries.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hina. The paper has been selecte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India a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to analyzes their experiences and draw some useful experience to China. The fourth part is discussing behaviors of inviting investment in China. Papers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he inevitability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in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in China, and analyze a series of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and propose local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The fifth part is about that there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s and the strategy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 Shanghai.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f Shanghai wants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a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resources, and provide good service with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inally, linking to my job I bring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measures of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 Shanghai.

KEYWORDS:local governments,attracting investment,measures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志坚

日期:年月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志坚指导教师签名:彭颖红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招商引资是经济区域的必然产物,属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可以说哪里有经济区域,哪里就肯定有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随着经济区域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反过来又推动着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处于萌芽的清朝,就有了招商局,而其后的招商引资的概念也就源自于招商局的外延,国内正式在学术上用招商引资为题目进行研讨,始于1993年。[1]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对中国的地区经济和整个国家在解决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多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都是政府主导行为,地区间的竞争和政府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驱动下,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做出了大量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我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招商引资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政府信用危机、环境破坏、干部腐败等等。政府作为经济的主体直接进入市场,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的混乱和损失。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社会发育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和采取相应的积极对策就变得越来越具有迫切性。笔者将结合攻读MPA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多年来从事外资审批和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心得,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作一探索。

第二节研究意义

招商引资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兴起、发展,逐渐被地方政府认识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捷径,因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招商引资已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积累了[1]张健民.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拓宽领域招商引资[J].中国对外贸易,1993,4:15.

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招商引资成为当今各地方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事关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我国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在招商引资方面也高度重视,不断推陈出新,开创招商引资的新格局。面对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有限资源,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功能定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取怎样合理、有效的对策,实现招商引资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将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分析,借鉴国外政府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尽可能总结一些规律性东西,并希望这些结果能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动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学术的研究情况来看,专门针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多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动因、特点和效应等,政府的作用并不受到重视。日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反映了日本7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吉?格拉多斯和埃?古尔格斯蒂斯的贸易顺差投资论认为,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就会对本国出口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办法是贸易顺差国必须输出资本。美国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提示了,如果两个缺口存在,将使资本输入国家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下。瑞典经济学家柏蒂尔?俄林提出资源禀赋说认为,当国外资本输入国内时,使招商国获得商品交换的优势。美国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和对外直接投资优势。英国赫尔施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原因与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结合,通过对每一阶段特点的分析,说明企业由内向外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过程。邓宁的折衷理论提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当三个优势都具备时,企业才会到国外投资。

中国学者鲁明泓探讨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大类制度因素:一是国际经济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东道国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壁垒以及对外资的态度

等。二是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东道国市场发育程度,金融外汇制度以及经济自由程度等。三是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东道国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完善程度等。四是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主要包括企业运行障碍,政府清廉程度,税收制度等。唐宜红在《外资进入行为研究》中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的行为主要由市场规律支配,对外投资是它实现竞争战略的手段,因此,对东道国外资政策的反应只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内因使然,只有引资方的政策环境及政府发挥的功能与投资方的战略动机相吻合时,招商引资才能成功。毛蕴诗在《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定义了主动、诱发、迫动型投资,诱发与迫动型投资的产生实质上就与招商地的各种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紧密相关。王定一主编的《招商引资新说》、应毅军的《招商引资》从招商引资的实践中总结了招商引资方面的具体操作实务与相关影响因素,虽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没有系统性地从理论方面对政府的行为作深入地研究。

招商引资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西方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理论为政府参与招商引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中国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受制于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参与招商引资并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变得非常值得研究。

第四节论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主题,论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是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理论和思想,着重阐述了西方的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和国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思想演变。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生的原因、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以美国、日本、印度的招商引资为例,分析国外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功能定位和采取的对策。

第五章提出我国的地方政府在推动招商引资方面应采取的普遍对策,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创新策略。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式,从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第二章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理论和思想

第一节国外招商引资理论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自身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被不断拓展和完善。招商引资基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这分,广义来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自身优势,利用合理方式,吸引外地优质资本、技术、人才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以促使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概念仅指对资本的吸引。西方学者对招商引资理论的阐述主要是从招商引资逆向反映角度即国际投资理论进行的。其理论体系分为两大类,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和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2]

一、宏观理论体系

从国家宏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国家发展理论。根据招商引资对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投资国理论和招商国理论。

(一)投资国理论

投资国理论是指由资本输出的作用机制、资本输出国战略等组成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小岛清的边际扩张理论和格拉多斯等学者的贸易顺差投资论。

1、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称边际比较优势理论。由日本小岛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比较成本理论,在对日本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其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1981年出版的《对外贸易论》等著作中,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在他比较美国和日本发展后认为,应把夕阳产业输出到国外,而在日本国内集中发展比较更大的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加。可见,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将[2]祝年贵.西方招商引资相关理论评述[J].经济体制改革,2003,3:151.

日本国内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在国外转为比较优势的部门,从而形成该产业比较优势的延伸。

2、贸易顺差投资论

吉?格拉多斯和埃?古尔格斯蒂斯1890年合著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与现实》一书中阐述了贸易顺差投资论。他们认为,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就会对本国出口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办法是贸易顺差国必须输出资本。具体形式有商业贷款、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援助等。对外直接投资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对外投资来减少贸易顺差,从而促进本国国际收支平衡。

(二)招商国理论

招商国理论是指由输入的作用机制、资本输入国战略等组成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缺口理论、资源禀赋说。

1、两缺口理论

所谓“缺口”,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储蓄、外汇、财政收入和技术诸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达到经济最大增长率目标所必需的这些资源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的差距。1966年,钱纳里和另一位美国学者斯特劳特提出了著名的“两缺口模型”。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着与投资机会相伴随的国内储蓄短缺,即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储蓄缺口;同时又面临着进口资本品与中间产品所必需的外汇短缺问题,即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外汇缺口。两缺口模型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该国经济结构改变的必要性。如果招商引资不能发挥该模型公式所包含的改革作用,那么这两个缺口将继续存在,接踵而至的债务偿还问题将使资本输入国家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下。

2、资源禀赋说

瑞典经济学家柏蒂尔?俄林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资源禀赋说。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丰欠决定商品相对价格和贸易格局。市场上商品人价格因购买力的增加而提高,一国若无国外资本输入时,商品价格相对偏低,而当国外资本输入国内时,形成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自然造成物价上涨,其结果,招商国因物价上涨即可用较少的商品换回投资国较多的商品,从而使招商国获得商品交换的优势。

二、微观理论体系

从微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企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1975年,金德尔伯格在其论文《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理论》中系统地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和金德尔伯格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有:(1)技术优势。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的科研力量,不断投入巨额开发新技术在内部使用,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垄断优势。(2)先进管理经验。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实行高效率的管理和控制。(3)雄厚的资金实力。一般中小企业无法与其匹敌。(4)汇率优势。

(5)信息灵通。(6)具有全球性的销售网络。(7)具有显赫的国际声望。(8)拥有强有力的规模经济。(9)攻取自然资源的优势。

(二)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赫尔施在《工业区域与国际竞争》中对国际经营中产品周期模型作了全面的描述,从而形成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发生原因与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结合,通过对每一阶段特点的分析,说明企业由内向外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过程。一是创新产品阶段。当企业的开发创新取得成功后,新产品就会制造来。这种新产品首先在收入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生产和销售。二是新产品成熟阶段。该阶段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和关税支出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使得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更为有利,美国的新产品生产厂商将向拥有产品市场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就近供应市场。且生产厂商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总是先到人均收入水平高、技术水平较先进、劳动力素质较好、与本国需求类似的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满足当地市场,并向其他国家出口,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防止潜在的竞争者。三是标准化阶段。这一时期,生产已经标准化和规范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也转向价格为主。招商国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廉价优势对于投资国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取代投资国的垄断优势。这种情况会导致投资企业从工资低廉的角度来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另外,这一阶段,投资国的出口会减少,而接受投资的招商国反而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出现招商国生产返销投资国的状况。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20世纪

70年代提出来的。1981年他出版了《国家产业和跨国企业》一书,形成了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邓宁抽象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邓宁认为,决定对外直接的三项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国际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邓宁认为,当三个优势都具备时,企业才会到国外投资。而只是具备所有权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企业只会以合约输出优势资源;缺乏区位优势只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企业只会采取出口方式。

三、国外招商引资理论的评析

国外经济学者虽然都从一定角度对招商引资进行了阐释,具有一定科学性,但也还存在一定局限。国外招商引资相关理论的论证过程通常都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作为分析前提和理论支撑,换言之,这些理论的结论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基础上。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这些理论显然不成立,而实际工作中,通常这些假设都不一定全部具备,需要作进一步修正。同时,这些招商引资理论,对纯经济现象分析较多,而对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相关因素分析甚少。实际上,经济活动与这些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密切相关。另外,由于国外招商引资理论研究招商引资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招商引资研究过多,缺乏发展中国家主动性的招商引资研究,更缺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直接投资,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引资研究,因而无法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行为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第二节国内招商引资思想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自然背景不同,招商引资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也有所差异。

一、中国近代的招商引资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统计,在甲午以前,外商在华工业企业共计191家,总投资

为2000万银元。[3]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国东三省变成了它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对华的半殖民地投资方式变成了殖民地的独占的投资方式。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到1947年外国在上海的洋行基本减少一半,到1950年只剩下684家。其中,185家属于英商,占全部的27%。其次,是苏联商人,占19%。美商以123家排名第三,占18%。第四名是法商,为41家,占6%。[4]

二、建国后的招商引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地招商引资活动,从此中国的招商引资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招商引资的起步阶段

毛泽东时代是我国招商引资的起步阶段,这个特殊年代,内资流动几乎都是按计划实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招商引资主要指利用外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苏联、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很快承认了新年中国并愿意帮助中国搞建设,于是苏联成为我国50年代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这段时期,中国从苏联得到折合14.27亿美元的贷款,从苏联引进的156项成套设备,推进了“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60年代,由于与原苏联的关系恶化,借用前苏联外资全部中止。在这一阶段,我国招商引从前苏联转移到西方国家。1974年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26套大型成套设备和43套综合采煤机组,总共利用外资43亿美元;1978年又从西方国家引进22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总共利用外资78亿美元。[5]在这些大型项目的引进中,有一批后来成为我国骨干企业的项目,如上海石化、上海宝钢、燕山乙烯、仪征化纤等等。这些引进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的一些空白,而且为后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利用外资的原则,“在互利的协议下,我们要准许并且欢迎在我们控制区域中的一些外国投资。”[6]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不管是建交还是未建交的国家,只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都要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正常贸易往来。1958年,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的批示中强调: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就是我们的路线。1959年以后,苏联政府的撕

[3]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2—283

[4]隆武华.外债两重性[M].北京:中国财政科学出版社,2001.61-62.

[5]任承彝.国际投资理论与务实[M].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96.

[6]王占阳、王小英.中外记者笔下的毛泽东[M].辽宁:沈阳出版社,1993.263.

毁合同、撤走专家,毛泽东对利用外资的问题失去了兴趣。1964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原子弹,这一切都使毛泽东滋生了没有外援也行的思想,他逐渐偏离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一原则,将“自力更生为主”绝对化,排斥了原有的利用外资思想。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毛泽东到晚年,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利用外资思想发生了转变。但纵观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总体,其大多数还是科学的、合理的,且取得了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显著效果,使中国利用外资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招商引资的发展阶段

利用外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邓小平再次重申了这一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利用外资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利用外资必须遵循国际价值规律并坚持平等互利方针。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应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坚持国际价值规律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互惠互利。对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工人可以拿到工资,国家可以得到税收,合资合作企业的收入还有一部分归社会主义所有。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8]邓小平认为利用外资的突破口为“特区”。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参考国外的经验,他创造性提出了在中国兴办经济特区的新思路。1979年4月,他在听取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时就指出“可以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划一块地方叫特区。不久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海南建省,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

开辟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倡导的创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更在于通过这种吸引和利用外资典型模式的创建,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以邓小平的科学决策和精心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十多年间,我国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地带”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无论在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等方面,邓小平都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思想。

(三)招商引资的腾飞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90年代以来,在资本短缺的背景下,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无论地处沿海还是身在内陆的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不少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主导下的招商引资热潮。仅以引进外资为例,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1-12月,全国新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比去年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多年来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已充分表明,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性经济。1997年,在接见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强调:“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归纳了利用外资的总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江泽民同志把利用外资的理论从引进来利用外资,创新地提出了走出去利用外资,同时坚持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新观念。

引进外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江泽民把利用外资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的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有效地利用外资,不仅在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

[9]乔健.新一轮结构调整下的劳动关系

[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d113983137.html,/chinese/zhuanti/2004shxs/483134.htm,2004-01-17.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而且在于实现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建立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的重要推进作用。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为利用外资提供了前提,利用外资又反过来促进了改革开放”。这一结论把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中国领导人的思想论述对招商引资的影响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推动中国的招商引资事业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对利用外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我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政策积累了宝贵的财富。邓小平勾画了我国新时期招商引资的宏伟蓝图,在其招商引资思想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江泽民同志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招商引资思想,领导我国招商引资事业迈上崭新的台阶,推动中国在更高的水平上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从而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招商引资的保障——政府诚 信

招商引资的保障——政府诚信 作者: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10年企业拆迁关停维权郑重声明:本文章为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原创文章,禁止同行转载、伪原创等,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10年企业拆迁维权经验,各位企业当事人面临拆迁征收时,补偿低,补偿不合理,政策强压,断水断电断路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避免错过律师介入的最好时机。 招商引资战略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制定利用外资战略决策,对外资本身的合理运用与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实现利用外资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加快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是招商引资的组织者、策划人,又以投资合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招商引资的谈判细节中去,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情况十分普遍。而政府诚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日前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政府在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本文中,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就结合实务经验对招商引资中政府诚信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只有真正做到政府诚信,才能有助于招商引资达到双赢的状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入资金,经济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其一是某些政府为了尽快做出招商引资的“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是踏踏实实的搞好本地区的招商引资条件,而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先把投资者骗过来。政府所承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有些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在承诺这条优惠条件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违约”的准备,但为了尽快促使投资者将投资项目及资金落实,某些地方政府还是不顾信用,向投资者做出一些不能实现的承诺。 其二是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包办代替。政府任务应该只是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督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政府招商成功案例

1、长三角县域招商引资成功案例解读 浙北长兴县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是贯通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是华东铁路运输的重要区间枢纽,与京沪、沪杭铁路干线共同构成华东地区强大的铁路运输网。长兴县1999年才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是浙江省对外开放最迟县域之一。尽管对外开放的比较晚,但凭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努力提升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002年,全县合同利用外资完成2.26亿美元,实到外资7655万美元,名列全省第四,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十强县。2003年1-9月全县新批外资项目54个,协议利用外资 极其重要的地位。长兴县以“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理念,推行“阳光行政”、“保姆式”服务,强化“一个窗口”服务中心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招商引资,提高办事效率,为客商提供项目审批时的全过程代理、项目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运行时的经常性服务和客商生活的全天候服务。长兴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以“小中心、大服务”为宗旨,为提高中心办事及服务效率,给外来投资企业颁发了《绿色证书》,为它们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当一个投资项目落户长兴后,由中心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并联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投资企业办好各类审批事项。对有《绿色证书》的企业,还实行专线全程跟踪服务。同时,注重倾听外商的意见和建议。长兴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长兴县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

间,外商代表应邀列席了“两会”,使外商更多地了解长兴,营造一种“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浓郁氛围。还为外商外资企业推出一系列“倾斜式”服务新举措,如医院设立了外商的“绿色通道”,“供电保障”工程及完善了外资企业和重点客户访谈走访制度、实施电力设备租赁服务、建立客户代理制度等等。正是不断创新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营造了长兴县招商引资工作良好的软环境,使长兴县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佳的投资兴业场所。 注重建立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招商引资工作是人的活动,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带头招商机制,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在招商引资的起步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长兴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引 亿 “大 ” 兴县举办了“中国·长兴陆羽茶文化与南太湖旅游节”、“2001国际‘金钉子’学术研讨会”、“国际古银杏学术研讨会”等等节会,让经济唱戏,广邀商客,广交朋友,提升了长兴的知名度。如“2002年中国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经过精心准备、推介和反复洽谈,引进外资4.75亿美元,内资27亿元人民币,引进急需人才13名。2003年长兴县举办的“中国·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邀请到会的商客1200多人,其中来自港、澳、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商客占了76%。会上达成项目协议69个,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8个,总投资3.74亿美元,县外内资项目41个,总投资28.47亿元。同时立足项目招商引资,使招商引资工作更富成效。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书(广州市2014版)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书 (示范文本) 甲方: 乙方: 地址: 日期: 招商引资协议书 甲方: 负责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 设产业,重点保护乙方 在投资的合法利益,受甲方诚挚邀请,经过乙方对甲方投资环境实地考察,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原则,现就乙方 在投资建设项目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以下协议: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人: (三)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人民币,投资密 度:。(项目共分期,一期投 资万元人民币,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月内投入项目)。注册资金万元。项目开发计划:。 (四)生产能力:;项目产能 达。 (五)税金和就业:全部达产后,年实现收入将达亿元,年利润将 达万元,年缴税金将达万元。项目投产后,可提 供个就业岗位。 (六)项目建设期:项目将从年月开工建设, 于年月竣工,年月投产。 (七)建设内容:。 (八)经营期限:年。 (九)乙方应在项目所在地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税收、统计关系等均应在甲方管辖区发生。 (十)支持性法律法规或政策性文件: 1. 2. 3. 二、项目地址及土地使用 (一)甲方协助乙方在国土部门完成乙方项目用地挂牌出让程序并依法办理好建设用地批准书。

(二)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乙方应严格按照招拍挂程序于甲方辖区范围 内取得国有土地约亩(具体面积以供地红线为准)作为项目开发运营的场地。甲方将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项目建设用地期限:以乙方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的期限为准。 (四)自年月日起,乙方应于每 年月日前向相关部门缴纳当年的土地使用费。项目土地使用费的收取标准按规定相应调整的,乙方应自调整年度起按新标准缴纳土地使用费。 (五)未经甲方及相关部门同意,乙方不得自行将项目土地转让。项目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本协议约定。 (六)如有以下情形的,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并无偿收回项目用地且无需对乙方进行补偿: 1. 本协议签订月内乙方仍未按本协议约定投入资金的; 2. 本协议签订且乙方取得项目用地使用权之日起月内乙方仍未按开发建设项目用地的; 3. 乙方未按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交纳土地出让金的。 4. 乙方存在任何欺诈和虚假承诺的情况。 (七)项目土地使用年限期满或乙方提前终止经营时,本协议同时终止履行。乙方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交还土地使用证。乙方对该土地内投资建设的建筑物、附着物有权处置,但时间不得超过,逾期由甲方无偿取得。 如乙方需继续使用项目土地,须在期满六个月之前向甲方相关部门提交续期申请,经甲方相关部门同意后,须续签土地使用合同后方可使用。 (八)除发生自然的不可抗力外,乙方出现以下情况甲方有关部门有权无偿收回项目土地使用权。 1. 不能按时支付土地出让费,经甲方催告后仍不支付达日; 2. 在项目土地上超过两年不进行投资建设; 3. 三年内,项目土地面积的开发不到%,或投资比例占总投资比例不到%; 4. 。

乡镇政府如何招商引资

乡镇政府如何招商引资 **乡人民政府办公室 目前,地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与乡镇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招商引资成效的比拼。事实上,哪个地区的开放度高、招商引资多,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快、竞争力就强。作为乡镇一级政府而言,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招商引资成效,对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从全国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乡镇基本上都在沿海,而这些乡镇无一例外都是招商引资的大户;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招商方式和行为的不同选择,招商引资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异。作为乡镇政府,如何正确认识问题,处理好招商引资中的各种关系至关重要。 一、招商引资招什么 说起招商引资,很快就想到吸引外资,但这远远不够。分析当前招商引资的情况,政府下大力气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必须要搞清楚“招什么”的问题。 首先,要把引进外资放在首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流入的整体形势向好,目前,沿海吸引外资的比重仍然在上升,尽管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利用外资的相对比重实际增长不大,而且西部各地区之间利用外资的水平有明显差距。这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现实情况是高度对接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瞄准新动向,把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 其次,吸收外商在中国境内的再投资,吸引沿海地区大公司、大集团的扩张性投资。从外商投资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向环渤海向中西部流动的迹象看,反映了外商在中国境内再投资的结果。为适应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制造业中心东移,国外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开始向大陆进军,沿海制造业也开始向中西部寻求商机,福特汽车、格力空调重庆扩张即属于此。 再次,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在内的“内资”投入地方经济建设。除了外资、外商再投资以及内资再投资以外,民间资本也是一支相当雄厚的力量,激活、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对于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而言,可以弥补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程度制约,吸引外资相对困难的弱势,同时,无论从民间资本的发展需要,还是从政府减轻资金压力来看,都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因此,如何争取外地和本地民间资本的投资便成为政府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政府招商引资中存在问题 其一,过度优惠招商,压低土地价格招商,造成应得利益大量流失。一些乡镇为了营造气氛,多引快引资金,展开了同周边乡镇在政策上的竞相攀比,甚至不惜血本,压低地价让税让利,承诺“只要你能来,什么都好说”,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渔翁得利的是别人。有的企业专门找“优惠”的空子,吃完了甲地的优惠又跑到乙地去。 其二,政府包办代替,招商引资主体错位。招商引资中,政府任务应该是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督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但现实情况是政府想方设法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招商活动,而企业的热情不高,往往是政府忙得不亦乐乎,费力不少,效果不佳,签定协议的数量不少,真正落实的不多。 其三,重引进轻管理,管理和引进脱节。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力度大,管理的力度弱,相互脱节。原因就是政府管引、企业管花,引的难处企业不理解,花的去向政府也不能完全过问。由于重引轻管,服务没跟上,联系不紧密,使得一些老客商、老企业产生了环境差的印象,有被骗上当的感觉,不愿再加大投入。 其四,引进的项目不少,但质量不高。有的地方为了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来创造政绩,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外来投资者到我区投资兴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优惠政策。 第二条:本优惠政策适用于外来投资者(包括驻区中央、省属单位),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投资兴建的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在地方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独立核算企业,以及投资建设的地方基础设施、农业和社会事业项目。 第三条:财政扶持政策 (一)新办生产性的外来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自投产之日起,前两年由地方政府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采用先缴后返的形式全额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后三年按5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3000万元的,自投产之日起,前两年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的75%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后三年按25%返回阼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在500—1000万元的,自投产之日起,前两年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的6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的5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 (二)新办生产性企业,自盈利之日起,前三年由地方政府按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采用先缴后返的形式全额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后两年按5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 (三)投资改造工业企业的,扣除原企业上年上缴税收基数后,按新增固

定资产投资中的外来投资基数的比例,享受(一)(二)款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新办旅游业、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盈利之日起,第一年由地方政府按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采用先缴后返的形式全额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后三年按5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 (五)投资建设水利、交通、城市公用设施的,从获利年度起,前三年由地方政府按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采用先缴后返的形式全额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后五年按50%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 (六)投资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三至五年内,按从事经营者实际上缴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的数额,采用先缴后返的形式全额返回,作为政府无偿扶持企业的资金。 (七)全额收购亏损企业可享受前列条款规定的政府无偿扶持企业资金的优惠政策。 第四条:收费优惠政策 (一)投资新建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时,各种证照除收工本费和代省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免收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免予收费项目: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不收费;办理验资,免收验资费;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免收手续费;办理营业执照、纳税登记,免收登记费、工本费;到金融机构开立帐户和办理贷款证、支现证,免收——切有关费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免收产权登记费;办理卫生许可证,免收登记费、审查费、办证费、工本费、监测费;要求卫生防疫检疫,免收防疫检疫费;要求动植物检疫,免收检疫费;办理暂住证,免收暂住费;除商业、饮食、服务、修理、娱乐业外,申

招商机构必学的8种招商引资创新模式

面对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项目支撑是非常有必要的。 1、招商引资PFI模式 PFI模式(私人主导融资):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在特许期(通常为30年左右)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完好地、无债务地归还政府,而私营部门则从政府部门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 这种模式的开发区通常利用私有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优势进行公共项目投资、开发建设与运营。如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北方智能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园、东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就是探索运用PFI等模式进行项目融资。 2、招商引资联合模式 联合模式:这种模式下,投资双方联手在开发区建设重大项目,合作双方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如华夏幸福基业与昆山国显光电联手在固安开发区和霸州开发区投资建设第6代AMOLED产业化项目,这是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MOLED高世代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双方借此项目将着力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 3、招商引资孵化模式 孵化模式:一些高科技园区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战略投资者,在河北开发区建立孵化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中关村与秦皇岛经开区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是河北省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项目,涵盖软件、信息服务等。太库科技在固安开发区和香河开发区建立了孵化器,硅谷FILMPOWER项目落地大厂开发区和香河开发区。 4、招商引资引导基金模式 基金模式:即“产业基金引项目”模式,是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股权投资基金,打造“基金+项目+园区”的一体化生态链,实现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近两年,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催动下,政

滨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滨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默认分类 2009-08-10 10:25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土地支持 (一)进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投资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金由企业按规定全额缴纳,政府收益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奖励企业。 (二)项目所需建设用地,经招标拍卖挂牌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体定价后,进行招拍挂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对兴办我市重点支持产业类项目,全额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政府收益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奖励 企业。 (三)各类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年限可以按国家规定的最高年限办理,使用期满后,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可以优先续期。 (四)对新办教育、卫生、体育及社会救助、养老等公益性项目,可以划拨方式给予供应土地。 二、财政支持 (五)新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自盈利之日起,三年内由同级财政按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第四、五年按30%给予奖励。 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及符合我市重点支持产业类项目的,除享受上款政策外,另享受三年内由同级财政按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第四、五年按30%给予奖励。 兼并或投资现有企业的,扣除原有企业上年税收基数后新增税收部分,享受该条规定的扶持政策。 (六)服务业类项目除享受滨发[2006]15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现代物流、四星级酒店、2万平米以上连锁经营、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科技型服务业项目),三年内由同级财政按实际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给 予奖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征收。 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型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开发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五星级酒店、5A商务写字楼、3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内100强或省内20强的连锁经营项目、大型娱乐场所项目以及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现代服务业项目,五年内由同级财政按实际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给予奖励。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七)新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自盈利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年内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年内按50%奖励。

日照市招商引资策略报告

日照市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策划咨询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成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众多新动能的重中之重。国家将推进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动选择,各市县更应该迅速反应,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为实现经济崛起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招商策划/规划是招商工作的顶层设计,主要为有关部门梳理招商思路、确定细分招商领域、筛选拟招商对象和研究招商引资策略,招商成效决定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质量。中商产业研究院招商引资服务包括:招商筹备、招商推介和招商评估三个环节,招商筹备包括:项目筛选、项目评估、项目包装、项目储备、编制招商文件,通过对当地产业规划的提炼、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与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当地确定最有可能找来的项目与企业,并对重点拟招商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招商策划/规划文件;招商推介包括:制定招商推介策略、协助招商推介会议、组织招商考察活动;招商评估包括:招商活动效果评估和招商媒介效果评测。从最初的招商规划,到招商项目包装,再到项目推介、招商实践,最后跟踪客户、服务客户,直到项目投资落地。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38800元电子版:38000元纸介+电子:38800元 (备注:此目录为通用研究型大纲,以实际沟通确认为准。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产业招商等咨询服务。) 第一章中国招商引资途径与典型模式 第一节招商引资基本概念 一、招商引资定义 二、招商引资类型 三、招商引资原则 四、招商引资流程 第二节招商引资途径分析 一、会议招商分析 二、政府招商分析 三、环境招商分析 四、政策招商分析 五、产业链招商分析 六、产权招商分析 七、示范招商分析 八、网上招商分析 九、服务招商分析 十、品牌招商分析 十一、“筑巢引凤”招商分析 十二、联谊招商分析 十三、代理招商分析 十四、关系人招商分析 十五、“走出去”招商分析 十六、其他招商途径分析 第三节招商引资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概念 (二)“政府主导型”模式典型应用 (三)“政府主导型”模式特点

政府招商引资条件和秘诀

政府招商引资条件和秘诀———议招商引资代理制 招商引资代理制,是指由相关政府部门与国内经验和实力丰富的中介机构(如谷川联行等)签订招商引资代理协议,委托代理商向国内外推介本地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制度。 目前中介机构取代政府部门担任招商引资主角的迹象已在很多地方初步显现。政府逐步淡出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将有利于形成新的招商格局。同时,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专业服务,不但可以扩大区域企业对外联系渠道,还将增大招商成功的可能性。 大力推行“中介招商”,通过专业咨询顾问机构,将招商项目推向投资市场,为投资方选择合作者。这一招商引资新方式让不少地方政府尝到了甜头。从繁重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解放出来的政府更加专注于城市形象的建设,着力改善为投资者服务的人居、法治和人文环境。 天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今年7月9日,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与谷川联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谷川联行将为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提供全方位宣传推广服务,在网络招商、项目引荐方面与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招商工作顺利进行。 谷川联行作为政府招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全国众多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招商成绩。谷川联行董事长徐佳提出招商带销售模式,有效的带动当地经济以及产业地产招商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动招商,该模式已在实际领域运用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国内项目对外招商往往涉及政策、法律、项目现状以及其他附加条件,加上项目评价和包装不专业,真正能成功地促进合作或融到资金的却是凤毛麟角。因此政府在确定招商代理机构时,中介机构的业绩、信誉和实力是选择的关键。

政府该如何招商引资引资

政府该如何招商引资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以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也出现了不少的因招商引资带来无穷祸患的事例。招商引资没有错,问题就在于政府该如何招商引资。 第一,要靠优质的项目让外商外资动心,不要靠优惠的条件让外商外资伤心。 任何外商外资无论在哪里投入,都必须要赚钱;无论哪里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都必须是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你发财,我发展”是招商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招引方必须要拿出能够吸引人的优质项目。一个优质的项目必须合乎当地的总体规划和实际条件,合乎科学地发展观的要求,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对投入方有比较丰厚的回报率和稳定、持续、长远的发展空间。政府要招引到真心实意干事业的外商,就应该在项目的包装上“做文章”,搞好长远规划,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抓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忌不要在“优惠条件”上下工夫。这些年来,凡是在“优惠条件”上下工夫的都出了问题,或者在招引时随意表态,一概允诺,一旦引进来了就翻脸不认

人,“关起门来打狗”,让人家进退维谷,叫苦不迭;或者无原则地妥协,无止境地优惠,廉价出卖地方资源,任由不合规企业污染生存环境,用行政手段为投资方搞强行拆迁侵害被拆迁人利益,对外资企业违法用工侵害劳工利益的行为置若罔闻,姑息迁就。这种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的招商引资,让老百姓非常反感,认为这种招商引资行为不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纯粹是为了领导干部个人创政绩,捞好处。实际上,给一些在外商创业期间减免部分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费之类的优惠条件是可以的,但那些真心实意干事业的外商也并不在乎让不让费,而注重项目和经营环境。所以,政府过多过滥的“优惠条件”,既损害了地方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伤了外商外资的心。 第二,要靠制度程序让外商外资放心,不要靠人事关系让外商外资留心。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必须要有科学、公开的程序和制度进行运作和管理。一个不注重制度管理和程序运作的政府,是不会有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也不会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老乡、同学、战友之类的人事关系是宣传、介绍、引荐的好途径,可信度高。但过分注重这种人事关系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是靠不住的,人事关系变化无常,让人非留心不可;只有制度管理和程序运作才靠得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试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王学龙在怀宁报上发表文章 近年来,招商引资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本文主要指市、县政府)的热门话题和中心工作。不过何为招商引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无定论。简要地说,招商引资就是一个地区对外招揽客商、引进资本来当地投资兴业。具体是指地方政府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动员包括党政部门在内的区域人力资源,采取鼓励性政策、措施和手段,招揽行政区域外(含本地常驻在外)厂商及投资者来本地投资,或新办企业,或介入当地原有企业,实现产业性资本内流和聚集。它既包括兴办开发区及工业聚集区、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又包括制定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等“软环境”的建设,还包括政府直接出面举办各类招商活动,派员到外地接触企业,跟踪重点项目,接待重要外商,参与商务谈判,介入投资决策。实践表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主动作为,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乃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确实发挥了聚集资本的特殊作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地域流动,加快了当地经济的跨越发展。我省广德县在“东向发展”中面向浙商引资,很快从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居后的县跃入全省“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我县招商引资新建的海螺水泥公司,2008年入库工商税收18164万元,在全县工商税收总额中五分天下占其二。与此同时,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也确实出现了“热”过了头、“压”变了形等令人忧虑的问题。远有三年前湖北省某市政府办,为了扶持一家招商引进的酒厂,专门向市直单位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对完成年度用酒计划的单位将按10%进行奖励,对未完成计划的单位将通报批评;近有日前某地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干部替开发商卖房,每月评比通报,完不成任务扣工资。为此,2009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安商富商,不能违规》;2009年第15期《瞭望》“热点观察”载文,题为《“官员招商”饮鸩止渴》。由此可见,地方发展确实离不开招商引资,科学发展更需要正确地招商引资。对于招商引资这种席卷全国地方政府的集体意识和规模行为,必须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以辩证的思考来指导理性的行动。 一、招商引资是“前发达市场经济”阶段里地方政府对市场缺陷的一种积极弥补,在招商职能定位上必须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这既是一个政府该不该招商的问题,也涉及是否科学招商问题。 近年来,招商引资在许多地方摆上了很高甚至是压倒一切的位置,或称之为一号工程,或称之为头等大事,“层层分指标,级级抓考核,个个有任务,人

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 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加快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县经济综合竞争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经济组织和个人来我县投资,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外,一律对外开放,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 第三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符合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客商可自主选择投资方式、经营范围和经营形式。 第四条新办企业可通过依法出让、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使用土地。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或抵押。 第五条县级工业园区土地征批后,支持新上项目入驻,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 第六条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企业建成实现税收后,土地纯收益县级留成部分的奖励给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企业建成实现税收后,土地纯收益的县级留成部分(除政策性支出)全部奖励给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或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可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 第七条投资者租赁三属企业闲置厂地、厂房和设备兴办工业项目的,其租赁费用可以从实现税收中予以适当补贴。

第八条纳税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达到万元以上的,其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给本人,连奖五年。 第九条除矿产开采项目外,新上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文物调查费、建筑垃圾处理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厂房不予收取)。 2、项目建设期间免征水资源费。 3、土地登记、测绘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和工程定额测定费均按最低标准减半征收。 4、建筑材料检测费、测绘费、建设工程交易综合服务费、建筑质量监理费、施工图预算和标底投标报价编制费、工程勘探费、工程勘察设计费等属县级权限范围内的,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最低限额收取。 5、相关部门要积极对上协调防雷装置分阶段检测费、文物钻探费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项目收费,争取按最低标准收取。 6、新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只收取工本费。对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违规行为、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免收一切年检费用。 第十条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荣誉称号的,奖励企业现金元;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荣誉称号的,奖励企业现金元。奖金由县财政支

招商中国总结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十一种模式

招商中国总结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十一种模式 发布时间: 2012-1-29 9:35:22 文章发布:香港经济网华东频道 每个地区对“招商引资”这个词恐怕都不陌生——有哪个渴望发展本地经济的地方政府没搞过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招商引资活动呢?但要真说起这招商引资有哪些具体形式,恐怕少有人计数过。现在就随我们来数一数,做到心中有数。 一、政府组团招商这是从80年代盛行至今的传统招商方式,各级领导集体出行,到各地声势浩大地推荐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招商项目,一般来说人财物的耗费巨大,而且就形式而言,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它正逐步过时、消失。因为利用互联网上的政策网站,完全可以清晰地表达你的意图和详尽的情况,而不必作反复的陈述。甚至有一种意见认为,越是热衷于此种方式的地方,要么领导的意识陈旧,要么就有“公费旅游”的嫌疑,投资价值自然也就大不了。 二、小分队招商因为政府统一组团的种种不足,这种招商形式又演变成“小分队招商”,即避免兴师动众,改由三五人的小组到目标引资地去洽谈项目。比起上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选择的项目和招商目标更有针对性,成功率也比上一种要高。 三、网上招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招商成为国际惯例。有人将其优势总结为,一是可以把所有投资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图文并茂地在网上展示出来,让全世界投资者知晓;二是建站成本低,效益大;三是速度快,效率高。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完成信息咨询与交流。四是交流简便,交互性强。通过网络联系,可以进行双方或多方的信息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国际长途电话、明码传真、网上会议以及异地客商的贸易和项目谈判等业务。五是银行参与,信誉度高。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为各地引资所普遍采用。 四、展览招商这也是广为运用的一种方式,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属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通过对项目和产品的集中展示,广泛吸收人气,从而达到招商的目的。会展业的发达,与招商热不无关系。 五、文化招商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何让这些沉淀的人文精粹再度焕发,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招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北京市宣武区近日在深圳进行投资推介,打的就是极具北京特色的“宣南文化”的旗帜,推介的是极具文化特色的经济项目。德化县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它6月初在深圳举行德化名瓷展,在展出包括清代古瓷器的同时,也展示了120多家企业制作的10万件新时期德化的瓷器精品,使此次展览既是一次鉴赏交流陶瓷的盛会,又是一次商贸合作的良机。在特色民俗文化显著的地方,可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六、旅游招商既能吸引游客、又能吸引投资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这也就是各地民歌节、荔枝节、火把节、风筝节等旅游活动常盛不衰的原因。如今年宁夏在搞“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的同时,又进行“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最大程度地把游人和投资者都聚集过来。 七、以商招商国外投资者注重科学分析,而国内投资者却往往特别相信亲友投资者,如有亲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某地投资环境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到该处投资。利用这个特点,一些地方开始注重“以商招商”,真诚地帮助现有的投资者,并通过他们引进更多的资金和商家。

政府招商引资应防范法律风险

[转载]政府招商引资应防范法律风险 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应注意的风险防范 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如何规避风险?政府的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但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今天,政府不可能不以大气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否则发展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认为,政府要介入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来,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规避风险: (一)政府应慎审作为招商引资合同一方的当事人 有些投资商非要把政府作为合同当事人。我们一般不主张政府作为合同的一方。理由是合同双方是平等法律关系,而政府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所以不能成为招商引资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让投资方与使用资金方来签合同,企业对企业。外商主要顾虑政策的不稳定、投资环境的变化。政府为了谈成项目,迁就投资商有意无意的作为合同当事人的一方。政府可以就某一产业领域的发展与大型企业集团,就巨额的借贷融资项目与大型的金融机构签定宏观的框架协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具体项目可由职能部门去签订,去履行合同。应避免在普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作为合同一

方当事人。政府一方面可以推介本地的项目,可以组团招商;另一方面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以此来避免政府陷入到各类纠纷的尴尬境地。 (二)政府应审慎提供保证 用政府信誉作保证,用国有资产作担保,用经营权、收费权作质押。我国法律禁止政府作为担保的主体,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在经济往来中为他人提供担保,提供的担保一般也是无效的。但无效不等于不要承担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责任不超过损失的二分之一。政府目前可行的做法是集中一些有效资产,成立投资公司或资产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为招商引资、金融借贷和融资来担保,但不能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名义为投资商提供各种类型的担保。 (三)应特别注意避免合同权利义务的严重失衡 第一是合同内容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达到权责利相一致。在解决合同权利义务失衡方面,一是要看合同的本身,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要均等,核心是:有多大的义务,必然要享有相应的权利,对方享有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义务;第二是注意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均衡,否则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

2017中国招商引资10大重磅政策盘点

2017中国招商引资“年度10大”重磅政策盘点 为做好2018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我局对2017年度10大重磅政策进行了梳理盘点。 1、招商引资标志性意义:地方政府首次可“依法”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1月17日,中央政府发布国发5号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第一次授权地方政府出台自己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是中央政府62号文两年多来首次正式明确提出授权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解读】国发5号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政策措施,不仅涉及外商投资准入前阶段,也涉及准入后企业经营阶段,不仅涉及中央层面的政策问题,也涉及地方政府的执行问题。 主要政策导向:一是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三是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增强对制造业外资的吸引力,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四是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加强和优化服务,鼓励外资企业深耕发展。五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简化对外资的审批监管制度,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

明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 资优惠政策,支持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依法保护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极大地刺激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比拼,也将进一步刺激各地吸引外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对地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第1部开发区招商引资纲领性文件:重大改革引爆大变局! 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文件,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做出明确要求,对开发区招商引资有重要意义。 【解读】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层对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历了从62号文的“一刀切”到25号文的“窗口期”再到5号文的“允许”的过程。与产业政策类似,招商政策的存废也存在巨大的争议,可以说招商政策是招商引资的利器,也是滋生寻租腐败的温床。7号文进一步为地方招商优惠政策正名,提出“开发区要把投资促进作为重要任务”、“开发区可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在政策允许和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7号文也在鼓励开区“积极主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人员培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专业化水平”。这说明招商、营商仍是开发区的首要工作。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十二种模式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十二种模式 每个地区对“招商引资”这个词恐怕都不陌生——有哪个渴望发展本地经济的地方政府没搞 过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招商引资活动呢?但要真说起这招商引资有哪些具体形式,恐怕少有人计数过。现在就随我们来数一数,做到心中有数。 一、政府组团招商这是从80年代盛行至今的传统招商方式,各级领导集体出行,到各 地声势浩大地推荐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招商项目,一般来说人财物的耗费巨大,而且就形式而言,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它正逐步过时、消失。因为利用互联网上的政策网站,完全可以清晰地表达你的意图和详尽的情况,而不必作反复的陈述。甚至有一种意见认为,越是热衷于此种方式的地方,要么领导的意识陈旧,要么就有“公费旅游”的嫌疑,投资价值自然也就大不了。 二、小分队招商因为政府统一组团的种种不足,这种招商形式又演变成“小分队招商”, 即避免兴师动众,改由三五人的小组到目标引资地去洽谈项目。比起上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选择的项目和招商目标更有针对性,成功率也比上一种要高。 三、网上招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招商成为国际惯例。有人将其优势总结为,一是可以把所有投资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图文并茂地在网上展示出来,让全世界投资者知晓;二是建站成本低,效益大;三是速度快,效率高。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完成信息咨询与交流。四是交流简便,交互性强。通过网络联系,可以进行双方或多方的信息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国际长途电话、明码传真、网上会议以及异地客商的贸易和项目谈判等业务。五是银行参与,信誉度高。目前,这种方式已经为各地引资所普遍采用。 四、展览招商这也是广为运用的一种方式,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属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通过对项目和产品的集中展示,广泛吸收人气,从而达到招商的目的。会展业的发达,与招商热不无关系。 五、文化招商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何让这些沉淀的人文精粹再度焕发,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招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北京市宣武区近日在深圳进行投资推介,打的就是极具北京特色的“宣南文化”的旗帜,推介的是极具文化特色的经济项目。德化县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它6月初在深圳举行德化名瓷展,在展出包括清代古瓷器的同时,也展示了120多家企业制作的10万件新时期德化的瓷器精品,使此次展览既是一次鉴赏

谈招商引资的创新思路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s://www.360docs.net/doc/d113983137.html,/souask/ 创新招商引资思路 摘要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我市招商引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创新方法、落实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招商引资实践,积极开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崭新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招商引资实践,必须注重调优经济结构。结构不优化提升,发展就难以赶超。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增强发展后劲,培植新的发展优势,真正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环科园、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要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零配件、工业陶瓷等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做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工业集中区要积极实施“差别化”战略,改造提升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精细化工、陶瓷和化纤等传统产业,强化集聚效应,实现错位发展。农业镇、山区镇要因地制宜,围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开展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一区一特、一镇一业”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其次是大力引进创办重大项目,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层次。要重点瞄准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努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少的高质量项目,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再次是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腾飞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招商引资实践,必须注重落实重点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全市上下要继续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升温、造势、加压,各级各单位都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20.04)

诸城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吸引内外客商(内商指诸城以外的国内客商,外商指国外和台、港、澳客商)到本市投资兴业,根据国家、省和潍坊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优惠政策。 第二条:本优惠政策适宜于外来投资者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投资建设的在地方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企业,以及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 第三条:地方政府奖励 (一)新办固定资产投资额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1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且投资强度每亩达到1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政府会议纪要的按纪要执行,外来投资者与我市单位或个人合资兴办企业或合资建设公益项目的,对方投资比例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执行),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按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奖励;自盈利之日起,3年内按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额奖励。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或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的,自投产之日起,前3年按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及企业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后2年按50%奖励。

(二)投资建设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专业批发市场投用后,投建单位经营上缴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 (三)投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的,在享受城市公益事业有关政策基础上,经协商给予特殊优惠。 (四)投资我市的旧城改造项目,享受我市旧城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五)兼并或投资原有企业的,扣除原有企业上年度地方税收基数加应增幅度(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定)后新增地方税收部分,按行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条:收费优惠 (一)新建投资项目在申办、注册过程中,除注册登记费、工本费外,免收其它地方行政性收费,原有企业增资项目免收注册登记费;涉外中介服务机构(如验资、评估、劳动就业服务、税务代理、公证等)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收费,按不高于上级规定最低收费标准的50%征收。 (二)新建投资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等基金性质的收费除外),除上交潍坊市以上的外,其余按上级规定最低标准征收。 (三)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投资强度每亩达到100万元的新建工商业项目,在审批和规划建设过程中,实行税外无费,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政府会议纪要的按纪要执行)。(四)国家及省法律法规、规章涉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