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解题技巧总结(10页)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10页)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10页)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

一、垂径定理的应用

给出的圆形纸片如图所示,如果在圆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的弦AB,垂足为P,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对折,我们很容易发现A、B两点重合,即有结论AP=BP,弧AC=弧BC.其实这个结论就是“垂径定理”,准确地叙述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最早出现的重要定理,它说明的是圆的直径与弦及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垂直或平分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圆内线段、弧、角的相等关系及直线间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圆的有关计算与作图提供了方法与依据.

例1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截面的半径,下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AB=16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4cm,求这个圆形截面的半径.

例2如图,PQ=3,以PQ为直径的圆与一个以5为半径的圆相切于点P,正方形ABCD 的顶点A、B在大圆上,小圆在正方形的外部且与CD切于点Q,则AB=?

例3如图,已知⊙O中,直径MN=10,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半径OM、OP以及⊙O上,并且∠POM=45°,则AB的长为多少?

例4图为小自行车内胎的一部分,如何将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发做玩具?

二、与圆有关的多解题

几何题目一般比较灵活,若画图片面,考虑不周,很容易漏解,造成解题错误,在解有关圆的问题时,常常会因忽视图形的几种可能性而漏解.

1.忽视点的可能位置.

例5△ABC是半径为2的圆的内接三角形,若3

BC cm,则∠A的度数为______.

2

2.忽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点P到⊙0的最短距离为2 cm,最长距离为6 cm,则⊙0的半径是______.

3.忽视平行弦与圆心的不同位置关系.

例7已知四边形ABCD是⊙0的内接梯形,AB∥CD,AB=8 cm,CD=6 cm,⊙0的半径是5 cm,则梯形的面积是______.

4.忽略两圆相切的不同位置关系

例8点P在⊙0外,OP=13 cm,PA切⊙0于点A,PA=12 cm,以P为圆心作⊙P与⊙0相切,则⊙P的半径是______.

例9若⊙O1与⊙02相交,公共弦长为24 cm,⊙O1与⊙02的半径分别为13 cm和15 cm,则圆心距0102的长为______.

三、巧证切线

切线是圆中重要的知识点,而判断直线为圆的切线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判断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主要有两条途径: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当题中没有明确直线与圆是否相交时,可先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然后证明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等于半径.

例10 如图,P 是∠AOB 的角平分线OC 上一点,PD⊥OA 于点D ,以点P 为圆心,PD 为半径画⊙P,试说明OB 是⊙P 的切线.

2.证明直线经过圆的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

当已知直线与圆有交点时,连结交点和圆心(即半径),然后证明这条半径与直线垂直即可.

例11 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直线BC 与⊙0相切于点B ,过A 作AD∥OC 交⊙0于点D ,连结CD.

(1)求证:CD 是⊙0的切线;

(2)若AD=2,直径AB=6,求线段BC 的长.

四、结论巧用,妙解题

例12 已知:如图,⊙O 为Rt△ABC 的内切圆,D 、E 、F 分别为AB 、AC 、BC 边上的切点,求证:BD AD s ABC ?=?.

该结论可叙述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内切圆与斜边相切的切点分斜边所成两条线段的乘积.”运用它,可较简便地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内切圆有关的问题,举例如下:

例13 如图,⊙0为Rt△ABC 的内切圆,切点D 分斜边AB 为两段,其中AD =10,BD =3,求AC 和BC 的长.

例14 如图,△ABC 中∠A 与∠B 互余,且它们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0,又OE⊥AC,OF⊥BC,垂足分别为E 、F ,AC=10,BC =13.求AE ·BF 的值.

五、点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中考中的热点内容: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而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

例15 若一个圆锥的母线长是它的底面半径长的3倍,则它的侧面

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A .180° B.90° C.120° D.135°

例16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面,则这个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

半径长的比是( )A.2:1 B.2π:1 C .2:1 D .3:1

例17 如图,小红要制作一个高4 cm ,底面直径是6 cm 的圆锥形小漏斗,

若不计接缝,不计损耗,则她所需纸板的面积是( )

A .15πcm 2

B .6π13cm 2

C .12π?13cm 2

D .30 cm 2

例18 下图是小芳学习时使用的圆锥形台灯罩的示意图,则围成这个灯罩的铁皮的面

积为______cm 2.(不考虑接缝等因素,计算结果用π表示)

评注:圆锥的侧面积,需要熟练掌握其计算公式,理解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其剪开后扇形的面积.

例19 如图,有一块四边形形状的铁皮ABCD ,BC= CD,AB= 2AD,∠ABC

=∠ADB= 90°.

(1)求∠C 的度数;

(2)以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圆弧BD 得一扇形CBD ,剪下该扇形并

用它围成一圆锥的侧面,若已知BC =a ,求该圆锥的底面半径;

(3)在剩下的材料中,能否剪下一块整圆做该圆锥的底面?并说明理由.

六、例谈三角形内切圆问题

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与三角形都相切的圆,它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它与顶点的连线平分内角.应用内心的性质,结合切线的性质、切线长的性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现举例说明,

例20 如图,△ABC 中,内切圆⊙I 和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

求证:(1)A FDE ∠-?=∠2

190;

(2)A BIC o ∠+=∠2

190.

例21 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I 半径为

r ,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r c b a )(++

B .r c b a )(++2

1 C .r c b a )(++31 D .r c b a )(++4

1 七、阴影部分面积的求值技巧

求阴影部分面积,通常是根据图形的特点,将其分解、转化为规则图形求解.但在转化过程中又有许多方法.本文精选几个题,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法

当已知图形为熟知的基本图形时,先求出适合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某些线段、角的大小,然后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例22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AD=3,以BC 的中点E 为圆心的与AD 相切于点P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π32

B .π43

C .π43

D .3

π 2.和差法

当图形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若干个熟悉的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来计算.

例23 如图,AB 和AC 是⊙0的切线,B 、C 为切点,∠BAC=60°,

⊙0的半径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π323-

B .33π-

C .3

32π- D .π-32 3.割补法

把不规则的图形割补成规则图形,然后求面积.

例24 如图,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是正方形EFGH 的中心,EF=6

cm ,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4.等积变形法

把所求阴影部分的图形进行适当的等积变形,即可找出与它面

积相等的特殊图形,从而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例25 如图,C 、D 两点是半圆周上的三等分点,圆的半径为R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平移法

把图形做适当的平移,然后再计算面积.

例26 如图,CD 是半圆0的直径,半圆0的弦AB 与半圆O ' 相切,点O ' 在CD 上,且AB∥CD,AB =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

6.整体法

例27 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分别以对角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24121a a π+-

B .)4

1(222a a π- C .22.21a a π+- D .222

1a a π- 7.折叠法

例28 如图,半圆A 和半圆B 均与y 轴相切于点0,其直径CD ,EF 均和x 轴垂直,以0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点C 、E 和点D 、F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8.聚零为整法

例29 如图所示,将半径为2 cm 的⊙0分割成十个区域,其中弦AB 、CD 关于点0对称,EF 、GH 关于点0对称,连结P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结果用π表示).

八、圆中辅助线大集合

圆是初中重点内容,是中考必考内容.关于圆的大部分题目,常需作辅助线来求解.现对圆中辅助线的作法归纳总结如下:

1、有关弦的问题,常做其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

例30 如图,矩形ABCD 与圆心在AB 上的⊙O 交于点G 、B 、F 、E ,GB=8 cm ,AG =1 cm ,DE =2 cm ,则EF =______cm .

2、有关直径问题,常做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例31 如图,在△ABC 中,∠C=90°,以BC 上一点0为圆心,以OB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M ,交BC 于点N .

(1)求证:BN BC BM AB ?=?

(2)如果CM 是⊙0的切线,N 为OC 的中点,当AC =3时,求AB 的值.

3、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常连结过切点的半径,得到垂直关系;或选圆周角,找出等

角关系

例32如图,AB、AC分别是⊙0的直径和弦,点D为劣弧AC上一点,弦ED分别交⊙0于点E,交AB于点H,交AC于点F,过点C的切线交ED的延长线于P.

(1)若PC=PF,求证:AB⊥ED.

(2)点D在劣弧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D2=DE·DF,为什么?

4、两圆相切,常做过切点的公切线或连心线,充分利用连心线必过切点等定理

例33 如图,⊙02与半圆O l内切于点C,与半圆的直径AB切于D,若AB=6,⊙02的半径为1,则∠ABC的度数为______.

C、数学思想方法与中考能力要求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血液和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武器,是数学的灵魂.因此,我们领悟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提高数学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例1 MN是半圆直径,点A是的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的中点,P是直径MN上的一动点,⊙0的半径是1,求AP+BP的最小值.

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得到解决的一种方程,转化思想,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

例2 如图,以0⊙的直径BC为一边作等边△ABC,AB、AC交⊙0于D、E两点,试说明BD=DE=EC.

在同圆或等圆中,经常利用圆心角、圆周角、弧、弦等量的转化,说明其他量.

三、分类思想

所谓分类思想,就是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分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每一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2)不重、不漏、最简.

例3 ⊙0的直径AB=2 cm,过点A的两条弦AC=2cm,AD=3cm,求∠CAD所夹的圆内部分的面积.

在圆中有许多分类讨论的题目,希望同学们做题时,要全面、缜密,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四、方程思想

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将问题化归为方程问题,利用方程的性质和实际问题与方程的互相转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4如图,AB是⊙0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弦CD⊥AB,垂足为E,且PC是⊙O 的切线,若OE:EA=1:2,PA=6,求⊙0的半径.

五、函数思想

例5(2005·梅州市)如图,Rt△ABC中,∠ACB=90°,AC=4,BA=5,点P是AC上的动点(P不与A、C重合),设PC=x,点P到AB的距离为y.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试讨论以P为圆心,半径为x的圆与AB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指出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

例6(2006·烟台)如图,从⊙0外一点A作⊙0的切线AB、AC,切点分别为B、C,且⊙0直径BD=6,连结CD、AO.

(1)求证:CD∥AO;

(2)设CD=x,AO=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AO+CD=11,求AB的长.

圆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及练习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 一、垂径定理的应用 1、求半径 例1.高速公路的隧道和桥梁最多.图1是一个隧道的横截面,若它的形状 是以O 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路面AB =10米,净高CD =7米,则此圆的半径OA = ( ) (A )5 (B )7 (C )37 5 (D )377 2、求弦长 例2.工程上常用钢珠来测量零件上小孔的直径,假设钢珠的直径是10mm ,测得钢珠顶端离零件表面的距离为8mm ,如图2所示,则这个小孔的直径AB ____mm . 3、求弦心距 例3.如图4,圆O 的半径为5,弦8AB =,OC AB ⊥于C ,则OC 的长等于 . 4、求拱高(弓形高) 例4.兴隆蔬菜基地建圆弧形蔬菜大棚的剖面如图5所示,已知AB =16m ,半径 OA =10m ,高度CD 为_____m . 5、求角度 例5.如图6,在⊙O 中,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AOC =60o,则∠B = . 6、探究线段的最小值 图3 B A 8mm 图2 图1 B 图 6 A 图5

例6.如图,⊙O 的半径OA =10cm ,弦AB =16cm ,P 为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为 cm . 二、与圆有关的多解题 在解有关圆的问题时,常常会因忽视图形的几种可能性而漏解.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 例1.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 (a >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 例2.⊙O 的半径为5cm ,弦AB ∥CD ,AB=6cm ,CD=8cm ,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 )。 (A )7cm (B )8cm (C )7cm 或1cm (D1cm 例3.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弦,AB=2,AC= ,在图中画出弦AD ,使AD 等于1,并 求出∠CAD 的度数。 3、点在直径上的位置不唯一 例4.已知⊙O 的直径AB=10cm ,弦CD ⊥AB 于点M 。若OM :OA=3:5,则弦AC 的长为多少? 4、弦所对圆周角的不唯一 例5.圆的一条弦长等于它的半径,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A )30°或60°(B )60°(C )150°(D )30°或150°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 例6.如果两圆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 ,圆A 的半径为3cm ,则圆B 的半径是( )。 (A )5cm (B )11cm (C )3cm (D )11cm 或5cm 6、相交圆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 图7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就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就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就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就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就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与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非常重要)

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1.法事人情 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设问,排比,反问,对偶,对仗) 表现手法:(对比,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 (2)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自然环境答题公式:对当时……的真实再现,渲染了……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的心情或者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升化主题。 (4)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心情 情:文章的主旨/中心 2.拟人(或者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拟人(或者比喻句)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文章“为什么以……为题的作用”答题技巧: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围绕*****贯穿文章的线索 (3)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记叙*****的事情【文章内容】 (4)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的一个人(中心主旨) (5)文章题目的作用(为什么要以“”为题?答这类问题,就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并不一定每个作用都会涉及。记住以下作用,其实就是为了明确孩子思考的角度,不至于单线思维) 1.贯穿全文线索 2.关联文章情节 3.揭示文章主旨 4.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 5.表明写作对象 6.照应开头结尾 8.概括文章内容,反映作者感情的变化 4.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的解题技巧: 在同一文章中或者同一段落中,前后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事物,或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5.体会句子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1)、解释词语: (2)、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手法(参考1“法事人情”) (3)、修辞手法:(参考1“法事人情”) (4)、表达情感或者掲示道理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93307

.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经典实用最新

圆锥曲线―概念、方法、题型、及应试技巧总结 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 (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大于21F F ,当常数等于21F F 时,轨迹是线段F 1F 2,当常数小于21F F 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小于|F 1F 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 <|F 1F 2|不可忽视。若2a =|F 1F 2|,则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 ﹥|F 1F 2|,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如 (1)已知定点)0,3(),0,3(21F F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 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 A .4 21=+PF PF B .621=+PF PF C .10 21=+PF PF D .122 2 2 1 =+PF PF (答:C ) ; (2)方程8=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双曲线的左 支) (2)第二定义中要注意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应的焦点和准线,且“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其商即是离心率e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给出了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此点到相应准线距离间的关系,要善于运用第二定义对它们进行相互转化。 如已知点)0,22(Q 及抛物线4 2 x y =上一动点P (x ,y ),则y+|PQ|的最小值是_____ (答:2)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22=+b y a x (0a b >>)? { cos sin x a y b ??==(参数方程, 其中?为参数),焦点在y 轴上时2222b x a y +=1(0a b >>)。方程22 Ax By C +=表示椭 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C 同号,A ≠B )。 如(1)已知方程1232 2=-++k y k x 表示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答: 11 (3,)(,2)22 ---) ; (2)若R y x ∈,,且62322=+y x ,则y x +的最大值是____,2 2y x +的最小值是 ___2) (2)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2222b y a x - =1,焦点在y 轴上:22 22b x a y -=1 (0,0a b >>)。方程22 Ax By C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 B 异号

理科答题技巧总结

二南开、兴南高三理科考生考前答题技巧指导 (此资料为学校内部资料,专供我校学生使用,注意保密,不得外传!) 语文学科答题技巧总结 高三语文组 一、考试心态 1、考前屏弃杂念,不要患得患失,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 2、考试前不要和同学讨论与学科有关的内容,避免制造紧张气氛。 3、具有必要的自信,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相信自己一定冷静地解决遇到的每一道题。 二、答题技巧 1、收到试卷之后,先填写个人有效信息。然后,从头到尾看一篇试卷,大体了解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作文部分不必深入思考。 2、按顺序限时答题。如果遇到难题,就放弃,先做会做的题;之后,有效回忆,把难题和自己做过的题进行比较,找出切入点。各题型的时间分配大体如下: 前五个选择题8——10分钟,说明文12——15分钟,文言文20——25分钟, 诗歌鉴赏10分钟,背诵默写2分钟,大阅读25——30分钟,语言应用10分钟, 作文60分钟(10至15分钟审题、构思、组材,45至50分钟行文完毕,作文时间不得缩水!) ※可根据个人情况有所微调。 3、认真审每一个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力求审题做到细和全。 4、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先找得分点,宁多勿缺,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5、诗歌鉴赏和大阅读,如果题干中有“析”,一定要结合原文的语句进行分析,牢记答案就在原文中。在文本太难,根本读不懂时,不要慌。认真读题干,明确考点,按照答题思路,去原文找相应的信息,其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一定是重点。然后,规范答题。 6、作文,切忌把题目和以前写过的文章相联系,一定根据提示和要求,确定立意,拟定提纲,认真撰写。 三、注意细节 1、卷面要整洁 2、不要用涂改液或改正带,如果写错了,把错误的地方用直线划掉。 3、作文要注意字数,不要写错别字,要规范标点。 掌握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力求正常发挥 高三数学组 1.摸透“题情”刚刚拿到试卷,一般心里比较紧张,不要忙于作答,要从头到尾通览全卷,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集体策略做全面调查。 2.信心十足答题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力求做到:坚定信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个过程中要记住: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惧。 3.两先两后即“先易后难”和“先高后低”。所谓先高后低指后半段时间如后两题都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1.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我(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距离、便与抒情 你(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 他(第三人称):叙事自由、可深入人物内心、可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地点同时 发生的事 2.常见修辞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事物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给 读者以亲切感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排比: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夸张:揭示特征本质;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烘托气氛 对比:把不同的事物区别的更明显,突出叙述之物 设问:以设问开篇,点明主旨,领起下文,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3.常见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应,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扩展意境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半夜),突出极其安静的氛围 正侧结合:直接描写为正面,对周围其他事物描写为侧面,突出主要描写 对象 点面结合: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细节描写: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个特点 渲染烘托: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是情感表达更强烈,使哀情更哀 照应:起合回环,使文章结构紧凑 多角度描写:动静,远近,虚实,通感,视听结合 明暗结合:一般体现为小说的双线结构 4.小说的情节:线索安排(单线和双线)、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技 巧 主要作用: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明暗结合:明显,暗隐,暗不直接,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 欧·亨利式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生动性 叙述顺序:顺序:(按时间、空间顺序描写)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倒序:(先写后发生的或结局)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读者兴趣;避免平铺直 叙与结构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曲折有致 插叙:(插入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 象更丰满,内容更充实,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 补叙:(追叙,由一小段话对前文人或事进行补充交代)避免长篇大论出现情 节拖拉现象;通过藏与亮造成情节的波澜;对上文内容进行补充解释 平叙:分叙(有条不紊,突出紧张氛围) 铺垫:主要情节积蓄,酝酿的过程,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伏笔:在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照应:开头结尾照应;正文与文章标题相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

2021年中考必备:选填压轴分类汇编--圆的解题技巧及真题演练

2021年中考必备-圆选填压轴分类汇编 A 类:面积问题 技巧:多连半径,探讨线段,角度关系,以角导边 1.(2017·湖北省中考模拟)如图,在Rt △AOB 中,∠AOB=90°,OA=2,OB=1,将Rt △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Rt △FOE ,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后得线段ED ,分别以O ,E 为圆心,OA 、 ED 长为半径画弧AF 和弧DF ,连接AD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 A .π B .5π+ C . 144 π - D . 104 π - 2.(2020·河北省初三期末)如图,以等边ABC ?的一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若 4AB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2 3.(2021·浙江省初三二模)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周长为16,E 和F 分别为ABC ?和ADC ?的内切圆, 连接AE ,CE ,AF ,CF ,EF ,若 3 7 AECF ABCD S S = 四边形矩形,则EF 的长为( ) A .B .C . D .4.(2020·柘城县实验中学初三二模)如图,点O 为Rt ABC 的斜边AB 的中点,90C ∠=?,30A ∠=?,以点O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ABC 得到111A B C △,若2BC =,当11BC AC ∥时,图中弧1BC 所构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A . 3 3 π - B . 3 3 π + C . 6 6 π - D . 6 6 π + 5.(2020·湖北省初三二模)如图,在Rt ABC 中,90C ∠=?,6AB =,AD 是BAC ∠的平分线,经过A ,D 两点的圆的圆心O 恰好落在AB 上,O 分别与AB 、AC 相交于点E 、F .若圆半径为2.则阴影部分面积( ). A .1 3 π B .43 π C . 23 π D 3- 6.(2020·山西省初三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90,30,ACB A BC ∠=?∠=?=以直角边A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3π B .3π C .6π- D .6π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精华)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精华) 综合 2014-03-04 21:13 :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回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圆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圆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圆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A.60πcm2B.65πcm2C.120πcm2D.130πcm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利用三视图得到底面圆的半径为5cm,圆锥的高为12cm,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母线长为13cm,然后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 根据三视图得到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为10cm,即底面圆的半径为5cm,圆锥的高为 12cm, 所以圆锥的母线长=22 5+12=13, 所以这个圆锥的侧面积=1 2 ×2π×5×13=65π(cm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也考查了三视图. 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弦,且CD⊥AB,BC=3,AC=4,则sin∠ABD的值是() A.4 3 B. 3 4 C. 3 5 D. 4 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可证∠ABD=∠ABC,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即可求sin∠ABD 的值. 【详解】 ∵AB是⊙O的直径,CD⊥AB, ∴弧AC=弧AD, ∴∠ABD=∠ABC.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 ∴sin∠ABD=sin∠ABC=4 5 . 故选D. 【点睛】 此题综合考查了垂径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熟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在Rt△ABC中,∠ACB=90°.AC=8,BC=3,点D是BC边上动点,连接AD交以CD为直径的圆于点E,则线段BE长度的最小值为( ) A.1 B.3 2 C.3D. 5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知∠CED=90°,则∠AEC=90°,设以A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若BE最短,则OB最短,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OE=1 2 AC=4,在Rt△O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OB=5,即可得解. 【详解】 解:连接CE, ∵E点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 ∴∠CED=90°, ∴∠AEC=180°-∠CED=90°, ∴E点也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 设以A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若BE最短,则OB最短,∵AC=8,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0608

圆的解题技巧总结 、垂径定理的应用 给出的圆形纸片如图所示,如果在圆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 CD 的弦AB,垂足 为P,再将纸片沿着直径 CD 对折,我们很容易发现 A B 两点重合,即有结论AP=BP 弧AC= 弧BC.其实这个结论就是“垂径定理”,准确地叙述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 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最早出现的重要定理, 它说明的是圆的直径与弦及弦所对的弧 之间的垂直或平分的对应关系, 是解决圆内线段、弧、角的相等关系及直线间垂直关系的重 要依据,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圆的有关计算与作图提供了方法与依据. 例1某居民小区一处圆柱形的输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为更换管道,需确定管道圆形 截面的半径,下图是水平放置的破裂管道有水部分的截面. (1) 请你补全这个输水管道的圆形截面; (2) 若这个输水管道有水部分的水面宽 AB=16cm 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 4cm,求这个圆 形截面的半径. 例3 如图,已知OO 中,直径 MN=10正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半径 OM 0P 以 及OO 上,并且/ POM=4°,贝U AB 的长为多少? 例4图为小自行车内胎的一部分,如何将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发做玩具 ? 例2如图,PQ=3以PQ 为直径的圆与一个以 5为半径的圆相切于点 P,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在大圆上,小圆在正方形的外部且与 CD 切于点Q,贝U AB= ?

二、与圆有关的多解题 几何题目一般比较灵活,若画图片面,考虑不周,很容易漏解,造成解题错误,在解有关圆的问题时,常常会因忽视图形的几种可能性而漏解. 1.忽视点的可能位置. 例5 △ ABC是半径为2的圆的内接三角形,若BC=2庐cm,贝卩/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忽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 点P到O0的最短距离为2 cm,最长距离为6 cm,则O 0的半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忽视平行弦与圆心的不同位置关系. 例7 已知四边形ABCD是O0的内接梯形,AB// CD AB=8 cm, CD=6 cm O0的半径是 5 cm ,则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 4.忽略两圆相切的不同位置关系 例8 点P在O0外,0P=13 cm PA切O 0于点A, PA=12 cm ,以P为圆心作O P与O0 相切,贝UOP 的半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9 若O O与O0 2相交,公共弦长为24 cm, O 0与O0 2的半径分别为13 cm和15 cm, 则圆心距0102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 . 三、巧证切线 切线是圆中重要的知识点,而判断直线为圆的切线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判断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主要有两条途径: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答题技巧总结(全)_0

答题技巧总结(全)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

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共五种。 (一)抒情: 1、定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2、特点: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3、分类:间接抒情又分为咏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容情于景、已景结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以乐景写哀情。(直接抒情无分类,就是单纯直白的抒发作者自身情感) (二)描写: 1、定义: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2、分类: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6)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可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作用:先判断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注意有些时候某些作用会相通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社会背景;心情暗示体现人物内心活动;衬托人物行为活动;揭示人物性格;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增加文章真实性(细节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中考数学圆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与例题分析报告

中考数学圆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及例题分析 1.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 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 作用:①利用垂径定理; ②利用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弦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③利用弦的一半、弦心距和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有关量。 例1:

例2:

2.遇到有直径时 常常添加(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3.遇到90°的圆周角时 常常连结两条弦没有公共点的另一端点。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可得到直径。 例题:如图,已知在等腰△ABC中,∠A=∠B=30°,过点C作CD⊥AC交AB于点D;求证:BC是过A,D,C三点的圆的切线

解:(1)作出圆心O,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 (2)证明:∵CD⊥AC,∴∠ACD=90°∴AD是⊙O的直径 连结OC,∵∠A=∠B=30°,∴∠ACB=120°,又∵OA=OC,∴∠ACO=∠A =30° ∴∠BCO=∠ACB-∠ACO =120°-30°=90°∴BC⊥OC,∴BC是⊙O的切线. 4.遇到弦时 常常连结圆心和弦的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还可连结圆周上一点和弦的两个端点。 作用:①可得等腰三角形; ②据圆周角的性质可得相等的圆周角。 如图,△ABC是⊙O的接三角形,AD是⊙O 的直径,若∠ABC=50°,求∠CAD的度数。 解:连接CD,∠ADC=∠ABC=50°,∵AD是⊙O 的直径,∴∠ACD=90°∴∠CAD+∠ADC=90°∴∠CAD=90°-∠ADC=90°-50°= 40° 5.遇到有切线时 (1)常常添加过切点的半径(连结圆心和切点) 作用: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2)常常添加连结圆上一点和切点 作用:可构成弦切角,从而利用弦切角定理。

科一答题技巧总结

科一答题技巧总结 导语:试题做得多了,就会总结出一定规律。下面是科一答题技巧总结,欢迎参考!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出现“确认安全”的都对。出现:“不属于”则错。 3、打滑爆胎题不能选“急”“猛”“迅速”。 4、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5、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6、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7、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8、车与吊销驾照选题方法:只要有车有问题就扣车,人有问题就吊销驾照。 解释:车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车有关的一切证件、牌号以及未放置保险证。人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驾驶有关的一切证件、严重违返交规(如饮酒等)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未携带驾驶证件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

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9、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10、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11、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12、驾驶证被吊销后重新申请的时间范围:吊二撤三醉五逃终生 解释:驾照被吊销后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驾驶证,驾照被依法撤销等三年,醉酒被吊销等五年,逃逸终生不得再申请。 13、未如得驾照驾驶车辆,处200-2000元罚款,15日以下拘留。车主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照。 14、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为30公里;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为4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5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70公里。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第一部分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三种)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

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第三部分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