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

摘要: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是否与其历史、国家体制、政治、经济等情况有关呢?中国正常按照年代来估算的话,高等教育不是应该相对于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要高吗?那么为什么美国高校的排名在世界上都位居前排,而中国就算是清华、北大都要在二百以外呢?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展

教育是一国之本,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科研、文化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教育的发达情况不仅仅是看这个国家高校的数量,更看重的质量。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就要相对于美国要落后呢?下面就进行一下分析。

一、历史发展的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要从殖民地时期开始(1492年),那时的美国高等教育是属于宗教性质的,为了英国等殖民者传播自己教义。但是他们的学校不是由教会负责,而是由地方负责,他们的这种状况形成了美国日后的地方负责制。正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出现了第一批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他们发展的都很艰难。

在中国,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七个时期,第一时期是甲午战争以前(1862--1894年),处于酝酿时期,主要培养军事,技术和语言等人才,主要是效仿西方。第二时期是1895年到191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形时期,主要以日本为模板的。第三时期是清朝被推翻后(1912至1927年),中国刚结束封建帝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时期,颁布了各种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这一时期蔡元培的仿德学制是很出名的,蔡元培的理念就是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第四时期是1927至1949年,这一时期主要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期间有仿照美国的大学区制,但是仅有两年就无疾而终。第五时期是1949至1957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主要以苏联为榜样去仿效。第六时期就是1958年到1977年,这一时期摒弃一切外来,复归传统,这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停滞,使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崩溃的边缘。第七时期,就是1978年后的时间,提出来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经验,而且制订了各种法规。

中国在这百余年间,高等教育走了一个大圆圈,最后证明,一个国家,不能关起门来只研究自己的教育,还要借鉴他国经验。所以,在发展上看,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式的发展就要晚于美国,而且中国高等教育也走了很多的弯路,最后才摸索出一个比较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模式,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却是在越来越适应美国的发展。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没有美国的发达。

二、文化与教育观念的比较

针对各国现有的国情来看,美国培养的是资本主义需要的人才,而中国人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美国教育人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利益,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教育的人是要成为“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人,就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

中美两国的教育从初衷上就是不相同的,美国在培养儿童时就是要培养他的创造力;但是在中国,教育就是为了要开发儿童的智力,而且在家长的普遍思想中,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孩子未来成就,中国的孩子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所有的亲朋好友就会施加各种压力,令学生苦不堪言。但是在美国,成绩就不被看的那么重要了。

中国的孩子学习了12年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家长普遍认为上了大学那么教育就成功了,而且在中国,上了大学一般就可以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中国的大学

就是严进宽出。但是在美国,孩子是否上大学由孩子自己决定,大学也是宽进严出的,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容易,想要从大学毕业就是非常困难的了!

在高等教育中,美国的校园文化也是多样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得到积极的发挥。一般美国的高校都是采取学分制的,所以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而在中国,学生们从高中三年地狱式的学习中解脱,来到了大学,期望大学像别人讲的那样自由,可是事实却令人感到失望,到了大学,还是要按时间地点去上课,一不小心还会迟到挂科,所以学生的他们相对于美国学生是更紧张的,因为到了大学考虑的还是成绩的问题。

三、教育体制比较

在美国式公立与私立大学并存,而且不以公立还是私立来决定学校好坏,但是在中国就会以公立大学为好大学,私立大学为不好的大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高等教育中,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中这个问题个为严重。在美国,把教育的职能定为服务,科研和教学三项,认为教育就是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所以他们开设的学位都是与社会相关的,如财政学士、教学法学士、护理学士、公立学校音乐学士、卫生教育理学士、园林建筑学士、海军学士、图书馆学文学士、演讲学士、家政学学士、职业教育学士等。但是在中国,教育的职能是为了改变人,“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深入人心,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在改变这种想法。而且中国在课程设置上,把必修课程定位主要的课程,而美国是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兼修的,这一点在中国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还有检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不如美国学生,但是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比美国学生掌握多而且扎实。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优势吧!

在美国的课堂中气氛要比中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多,而且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无论你上哪一堂课。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教材。这是因为在美国崇尚的是学术的自由,中国讲求的是一个规则。在考试时美国人也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中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只重视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实践。现在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改进这种教育,考试的制度,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动手实践,让二者平衡发展。

四、学生个人因素比较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教育下,孩子是“乖”的,但是美国的学生我们认为是疯狂的,中国的学生从来不会有人提出一个像美国学生一样的疯狂行为,但是在学习时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认真。美国学生他们记住一句话:“玩的时候就要认真玩,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中国学生也知道这句话,但是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

其实,在美国学生的能力要比我们中国的学生强很多,中国的学生理论知识是懂很多,可是能不能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在美国,他们的理论知识可能不如我们知道的多,但是他们知道的理论知识他们都能真正的理解到深处。

经过中美两国教育出来的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在社会上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中国大学生明显比美国大学生弱很多。在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打工,而且在校园内,他们的公民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都增加了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在中国,基本上都采取的封闭式的管理,学校就是伊甸园,缺少与社会的联系,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大学生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

五、通过比较带来的启示

通过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革。

历史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所以对每个国家的要求不一样。要改革,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革成功,要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且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改,从头开始改,把学生的观念改成开放与传统并存的,要与美国学生的思想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考试方法上,我们要吸取美国等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不在把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上,要增加讨论与实践的环节,避免单一的理论讲解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金忠.中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研究[D].博士论文.2000年.

[2] 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D].《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