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洪迈的一句话来概括:“唐人小说不可不熟,事言凄婉欲绝,间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上承六朝志怪,下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次由文人有意识的独立创作的小说。明人胡应麟评价道:“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是很中肯的,比洪迈“而不自知者”的见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佳人或才子妓女间的爱情故事;二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三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这些传奇作品虽然还未完全脱离六朝习气,但已逐渐“从鬼神灵异、奇闻轶事走向现实生活”(李悔吾,58)。这其中又以爱情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传神,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它们对唐代社会的忠实反映和自身的艺术魅力及发展演变也值得读者们仔细品位。以下试来分析此类传奇作品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方面及三篇代表作。

一、爱情类唐传奇的影响

由于此类作品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主人公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当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尤其是宋代之后的话本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直接取材于唐传奇,如四代杂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缜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在艺术形式上唐传奇为后世文言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以简洁明快的写作手法或言鬼神或言人事,在轻描淡写间讲述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即受此影响。所以更深入的分析唐传

奇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文学作品。

二、爱情类唐传奇产生的社会背景

此类作品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考过科举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两大派别之间产生的严重冲突。出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五姓女是指当时五大门阀的女性成员,计有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据《唐书?高士廉传》记载,宰相薛元超位极人臣,晚年时曾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娶五姓女竟可以和进士及第和修史相提并论,可见这对读书人来说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因此很多读书人可以为此放弃自己原有的爱情,比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抛弃了霍小玉另娶五姓之一的卢氏,从而造成了唐传奇爱情故事中最

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和风流才子间

产生了许多爱情故事。在青楼中靠卖笑为生的艺妓女子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唐朝豪放女的首要代表,无数皇室成员、高官显达、读书人都慕名去青楼一睹名妓的风采。但是青楼女子也并非如她们的职业一样只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她们作为女人也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只不过她们的爱情在五姓女对读书人的诱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们与才子间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不仅仅是青楼女子频繁的遭到被抛弃的命运,其他身份地位不及五姓女的女子也屡屡因为读书人的负心而成

为悲剧人物。

三、爱情类唐传奇名篇浅析

在众多唐传奇作品中,数量较多、质量最高的是爱情类故事;此类故事还可细分为人鬼恋、人神恋和人间的爱情。不过人鬼恋和人神恋的故事大多是唐传奇发展初期的作品,风格近于六朝骈文,价值不高。在描写人间的爱情故事中以《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为最有成就者。

《李娃传》,作者白行简,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胞弟。他根据当时流传于市井间的说话艺术《一枝花》而创作的《李娃传》“成为写妓女题材作品中唯一的喜剧(或称团圆结局)作品”(侯忠义,6)。这也是在爱情类唐传奇中结局最完美、主题转变最大的一篇。它记叙了李娃在结识荥阳公子后与老鸨一起设计骗得他身无分文落魄街头靠唱挽歌为生,后来李娃在荥阳公子乞食时因目睹他的惨状决心对自己的行为赎罪。她先后恢复了荥阳公子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又激励他考取功名。最后以娼妓的身份做了洴国夫人,名传一时。李娃这个人物突破了完全由文人创作出的传奇作品中女性处于被抛弃和被动地位的形象,在故事里李娃不但没有被荥阳公子抛弃,还反过来还曾欺骗过他;另一方面李娃在和荥阳公子的交往中始终是主动的一方,无论是她最初骗取荥阳公子的钱财还是后来对他的赎罪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荥阳公子并没有为仕途的坦荡而另娶五姓女,相反他在故事后期对李娃再三挽留,这也使得荥阳公子也突破了以往始乱终弃背信弃义的书生形象。以上这两点不得不说是爱情类传奇作品中独树一帜的亮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李娃和荥阳公子的爱情不像《霍小玉传》和《莺莺传》里的爱情一样纯洁——至少李益和霍小玉、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在前期是纯洁的——而是更多的加入了义理的因素。李娃对荥阳公子的感情很难说是爱情,她在再次遇到他后更多的是同情和愧疚。可以说李娃的性格是理智大于感情,她的赎罪行为重点是为自己而不是为荥阳公子。所以我们很难说《李娃传》是否是一篇纯粹的爱情传奇故事,因为这里或多或少包含了一些社会批判的意味在其中。由于《李娃传》的前身是流传于坊间的说话故事,那么我们更可以肯定这篇作品大团圆式的结局可能是继承了《一枝花》的结尾;毕竟作为说话艺术其结局必然要为普通百姓所接受,而喜剧的结束方式恰恰符合市井小民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也正好反映出当时门阀制度的森严和不合理性,导致了百姓对此抱有逆反心理,所以李娃传的突破门阀制度的结局既是百姓所喜爱的又是他们所希望的。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写道:“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近情”者,指李娃和荥阳公子均行义理之事,“耸听”者,指结局深得人心。

《莺莺传》是一篇与众不同的爱情类传奇作品,它主要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红娘从中穿针引线,终于赢得了崔莺莺的倾心。但随着张生之远去长安,崔莺莺的命运就变得像她自己预言得一样被张生“始乱之,终弃之”。张生因为“文战不胜”而滞留长安不归,崔莺莺写长信一封致张生表明自己的心意,决意与他分手。张生不但没有作出任何挽救

的行为,相反还把这封信公布于众并且标榜自己“是用忍情”。后来崔莺莺嫁人张生也有所娶,两人最终的结局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篇文章中的张生虽然抛弃了女主角,但却并非是因为要高攀五姓女,因为崔莺莺本是五姓之一的清河崔氏。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崔莺莺五姓女的身份使得张生必须要考取功名,否则按照上层社会门第身份对等的婚姻规则他就没有资格娶崔莺莺为妻。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讽刺,崔莺莺身为五姓女却挽留不住张生的爱情,不得不说这篇文章也从一个侧面道尽了五姓女的悲哀。同时它也充分说明了科举制度的败坏不但使读书人狂热的追求豪门贵族的女儿,也令上流社会的年轻女子与下层社会的白丁青年无缘,所以我们说《莺莺传》反映的主题在爱情类传奇中是别具一格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片文章并非是一个大悲剧。崔莺莺过于柔弱细腻的性格和贵族小姐特有的矜持让她在与张生的爱情中虽不能占据主动,却可以全身而退;即使在整个故事中掺杂着时代的悲剧,崔莺莺也没有任何轻生的举动。个人性格起到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超过了整个时代的命运,爱情故事的主题和女主角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转变。另一个很有趣的方面,《莺莺传》描写了流传的千古月下待张生的情节,尤其是崔莺莺的“待月西厢下”一诗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情诗。但结合前后的描写来考量,我们会发现崔莺莺虽然在与张生初相见时能够让红娘替她暗传情诗大胆追求爱情,可是张生如约赴会时却遭到崔莺莺一番义正词严的痛斥;过了几天崔莺莺又突然变得主动起来和张生偷情。在文章的后部分崔莺莺还在信中替张生文过饰非,把他们爱情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轻率和唐突。这些显然是文章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崔莺莺前后的表现反差极大,如果我们说她有追去自由爱情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形象,那么她的矜持和她的自怨自艾又使得她像一个受过传统教育的贵族少女。这两种性格的矛盾,或者称之为冲突,恰好反映了情欲和礼教在她心中的冲突。考虑到唐代社会的社会迥异于前朝,开放的风气也难免会影响到豪门贵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那么崔莺莺的矛盾性正是这种传统

观念和社会风气相冲突的结果。

《霍小玉传》是所有唐传奇中最大的悲剧。霍小玉是霍王的女儿,被霍王遗弃后失去了贵族的身份,以至于流落风尘。虽然她和书生李益相恋了两年多并且苦苦哀求只要求拥有八年的爱情,可是李益为了日后的发达不但尊母命迎娶身为五姓女的表妹卢氏,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极尽负心之事。后有黄衫客偶遇霍小玉,为打抱不平而用计把李益骗到霍小玉面前,但李益无一句解释无一句歉意。最后霍小玉气绝身亡,化为厉鬼,而李益从此人格分裂,每每怀疑妻妾对自己不忠,惶惶不可终日。《唐书》云:“益少疑而忌克,防妻妾严刻,世谓妒疑为李益疾。”因此这篇作品即使不是根据真人真事而作,也至少是受李益传闻的影响。李益的行为可以用前文提到的追求仕途的成功来解释,而无数读书人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抛弃了如同霍小玉一样的痴情女子。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在时代的大命运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个人的力量无法抗拒上层社会达成的默契(即血缘和裙带关系)。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的悲剧——严格来说是霍小玉一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在当时还发生过很多诸如此类的爱情,但最终的结局却并非像《霍小玉传》一样悲惨。其原因就在于霍小玉的性格过于刚烈,太坚持、太执着于和李益的爱情,即使在知道李益背信弃义后仍然不放弃对他的感情;甚至在死后还对李益说自己“尚有余情”。所以霍小玉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当时代和性格都和自己向往的美好的爱情对立的时候,等待霍小玉的除了悲剧之外还会是什么呢?把《霍小玉传》和《莺莺传》做一下对比便很明了,同样是深爱着对方、同样是被抛弃,霍小玉选择了死而崔莺莺选择了生。虽然霍小玉

的死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也因此完成了一个社会的悲剧,但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不得不说她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我们不能完全把错误归结为社会对下层女子的不公平,也不能借此说《霍小玉传》是对唐代社会的批判。在感叹霍小玉遇人不淑的同时,也为这样的痴情而刚烈的女子掬一把泪。

四、爱情类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和转变

在逐一分析了以上三篇文章后,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李娃传》还不是纯粹的爱情类传奇,一是由于它改编自说话艺术,二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爱情并非是唯一的元素。李娃不但完成了由娼妓做到贵族夫人的前后形象大转变,我们从她身上还丝毫看不到半点描写女性始终挣扎于情欲中的尴尬。李娃本身的性格就具备“理”,她后来对荥阳公子做的一切还达到了“义”的阶段,可以说义理同样是文章要表达的重点。这是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发展的第一阶段。到了《崔莺莺传》的时候,女性形象已有所转变,所以崔莺莺不再是风尘出身,而且还变成了身份高贵的五姓女。此外崔莺莺只能或多或少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像李娃一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一丝霍小玉悲剧的苗头。同时崔莺莺在情天欲海中已经无法摆脱“情”这个阶段。如果说《李娃传》中是以“义”为基础的不纯粹的爱情,那么《崔莺莺传》则是一篇以“情”为主的男女间真正的感情。在崔莺莺给张生写信表明心意的时候她更多的表现出自艾和负气,而不是用理智来安抚鼓励张生,因此爱情类传奇发展到了这一阶段的时候已经完全忠实于现实生活,不似《李娃传》中的“义理”那样教条化和理想化。霍小玉的形象简单明了,她在家族没落后沦为娼妓,虽然执着于和李益的爱情却在情欲中无法把握自己,而她对李益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欲”而不是“情”。霍小玉的“欲”有占有欲、有爱与被爱的要求、有彼此保持忠诚的要求,已不像“情”一样单纯朴实。她是此类故事发展高峰期的女性代表形象,无论是其身份还是在“义——理——情——欲”的哲学发展中都处于最现实的一个阶段,可见当爱情类传奇发展到《霍小玉传》

的时候已经相当成熟了。

五、爱情类唐传奇的艺术特点

在文学上由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对唐传奇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许多唐传奇作者如元缜、白行简、李公佐等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受此影响,中后期唐传奇作品在文字上一洗六朝以来浮华奢漫的习气,以简洁明快、类似《史记》的文笔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另一方面,在写作艺术文人们也逐渐完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就以上分析的三篇作品而言,《李娃传》由于表达了底层百姓的愿望是一篇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以至于文中的爱情显得很不真实;《莺莺传》则是一篇浪漫气息浓厚的作品,单纯的爱情、婢女的穿针引线和销魂的花前月下这些都是浪漫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元素。《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色彩较浓厚,但也不乏浪漫主义的影子,比如最后结局处霍小玉给李益托梦诉衷情就是一个例证。在写作手法上,爱情类唐传奇的作者们用虚构和社会传闻相结合的方法完善了文章的情节,如李益“少疑而忌克”,而并非像六朝志怪一样情节完全出自想象,也不像史书传记中一样严格依据事实;这样既增加了作品的可信程度又丰富了文章内容。此外,这一类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完整。与六朝志怪相比,主人公的形象已能通过丰富的情节充分体现其独有的性格和特点,如李娃之深明大义、崔莺莺之纤细柔弱、霍小玉之性如烈火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唐传奇毕竟是文人独立创作出的最初的小说作品,还未能自成一体。最明显的是在《莺莺传》里,元缜在行文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诗词和

议论,使整篇故事略显凌乱;尤其是最后作者的一段议论,虽然点明了主题但也明显有误导读者的作用,这些都是此类唐传奇在写作上的败笔之处。

参考书目

孟瑶,《中国小说史》,传记文学出版社,台北,1970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5

侯忠义,《隋唐五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1997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3

鲁迅,《鲁迅全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1995

Robert S. Chen,Notes of Classic Chinese Novels, 2006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稿日期:2005209230 作者简介:唐剑,男,讲师,双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第21卷第2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2月V o l .21N o .2Journal of Xuzhou In stitute of T echno l ogy FEB 12006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唐 剑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 要】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唐传奇;爱情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I 2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704(2006)022*******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首先,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小说在唐代以前,一直是“记异”、“记事”,是对鬼神或人事的忠实的记录。到了唐代,作家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不再是“记实”,而是“虚构”了;其次,题材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上至帝王后妃的宫廷生活、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下至妓女士子的恋爱婚姻悲剧、乞儿商贾羁旅行役的生活状况,无不摄入笔下。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第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构思布局、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传奇突破了史传文学记实的影响和束缚,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成熟期。 唐传奇题材较广,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爱情婚姻题材。如《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任 氏传》等;二是封建官场生活题材。如《枕中记》、《南 柯太守传》等;三是武侠题材。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 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代表作有《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这三个传奇的题材相近,写作技巧也比较高,深受读者的喜爱,历来传诵不衰,并且被改编为戏剧,在舞台上搬演。 一、《莺莺传》中的崔莺莺 《莺莺传》反映了一个名门之女的爱情生活和悲剧命运,是唐传奇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篇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它后来被金人董解元改编为《弦索西厢》,被元人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小说本身也更为著名了。有人说一部《莺莺传》和由它发展和演化而来的《西厢记》,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史,可见其重要性。 《莺莺传》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其艺术成就极高,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莺莺形象的塑造上。莺莺出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一起并誉为唐朝文学的两座高峰。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前承六朝志怪、后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妓女的爱情故事,一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一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在这些唐传奇故事中,以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这些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和它自身的反展演变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此类传奇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爱情类唐传奇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由于此类唐传奇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后人所喜爱。因此这些爱情类的传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话本小说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多取材于此,比如元代四大名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同时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发展了六朝以来骈文中细致的描写,并且吸收古文运动中文字精炼行文流畅的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和小说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二、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在考过科举后,于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由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同时很多读书人也为此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爱情。《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因此抛弃了霍小玉,造成了唐传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和风流才子间产生了许多爱情故事。在青楼中靠卖笑为生的艺妓女子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唐朝豪放女的首要代表,无数皇室成员、高官显达、读书人都慕名去青楼一睹名妓的风采。但是青楼女子也并非如她们的职业一样只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她们作为女人也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只不过她们的爱情在五姓女对读书人的诱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们与才子间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不仅仅是青楼女子频繁的遭到被抛弃的命运,其他身份地位不及五姓女的女子也屡屡因为读书人的负心而成为悲剧人物。 三、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中的名篇浅析 《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三篇文章都叙述了读书人和年轻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不同的是悲剧的色彩一篇比一篇减弱,甚至把《李娃传》称为是喜剧也并无不妥之处。《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是霍王的女儿,被霍王遗弃后便失去了五姓女的地位。虽然她和李益相恋了两年多并且只要求拥有八年的爱情,但李益为了日后的发达不但尊母命迎娶身为五姓女的表妹卢氏,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极尽负心之事。即使被黄衫客用计骗到霍小玉面前时他也无一句解释。最后霍小玉气绝身亡,

唐传奇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里面就反映着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唐传奇

唐代小说书目及论文索引

唐代小说书目及论文索引 唐代传奇研究吴庚舜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85年卷 P.420 略述唐代小说的整理工作程毅中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86年卷 P.294 唐代传奇选译 / 施瑛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第三函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唐代传奇选译 / 周楞伽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4 唐宋传奇集 / 鲁迅校录北京文学古籍刊行 1956 唐宋传奇集 / 鲁迅 1881-1936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 唐宋传奇集 / 鲁迅, 1881-1936 齐鲁书社 1997 唐宋传奇选 /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唐人传奇 / 吴志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唐人传奇 / 李宗为中华书局 1985 小豆棚 / 元_ 原著 ,周晨译注齐鲁书社 1991 唐人传奇选译 / 元稹 ,周晨巴蜀书社 1990 唐人小说 / 桃源居士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唐人小说 /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唐人小说 / 汪辟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唐人小说选 / 陈周昌选注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唐代小说史话 / 程毅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唐代小说研究 / 刘开荣商务印书馆 1956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 / 程国赋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隋唐五代小说史 / 侯忠义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唐代小说研究刘开荣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7,11 又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5 5,6 唐宋传奇作者暨其时代张长弓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1,2 游仙窟方诗铭校注上海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3 唐宋传奇选译第一辑崔巍选译上海四联出版社 1955,4 唐人小说汪国垣校录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1 论崔莺莺戴不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10 唐人小说研究一纂异记与传奇校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1,12 唐人小说研究二集--陈翰异闻集校补考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3,3 唐人小说研究三集一本事诗校补考释王梦鸥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4,11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王季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唐人小说选析上海书局编辑部上海书局1963.12 唐代传奇选译施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唐人传奇吴志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唐代小说选徐士年中州书画社 1982年版 唐宋传奇故事(一)吕苹王荣初选译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3年1月版 唐传奇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2月版 唐宋传奇选(注译本)张文潜等编注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插图本唐代传奇选译(上、下卷)周楞枷编译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4年7月版唐宋传奇选(朝鲜文)张友鹤选注南永前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1月版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浅析唐传奇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一.霍小玉悲剧形象产生的社会舞台 (4) 1.1.唐朝封建门第制度 (4) 1.2文人士子狎妓之风 (5) 1.3婚姻背后的家族利益 (5) 二.悲剧性格的形成 (6) 三.霍小玉的悲剧精神 (7) 四.结语 (7) 五.参考文献 (8) 六. 致谢 (9)

摘要 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典型,它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残酷迫害,并对妓女的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面对破灭的爱情悲剧,霍小玉奋起反抗命运,不惜以命相偿,得到灵魂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尽管她识人不明,以致伤及无辜,但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个凄凉惨烈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等级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扭曲和摧残,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霍小玉社会舞台悲剧性格悲剧精神

Abstract HuoXiaoYu love legend in tang dynasty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men in the novel, it accused the feudal society’s brutal persecution , prostitutes and a deep sympathy and female encounter . In front of the love tragedy burst, HuoXiaoYu unwilling abandoned the cruelty of reality, rebelled against fate , at their pay, get soul baptism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 though she is unknown, narrow-minded and so innocent, but she is a dare to love dare hate woman, a sad tragic extremely tragic images of women. Reveals the hierarchy team the distortion and destruction of individual happiness, with deeper tragedy implication. Key word:HuoXiaoYu ,Social stage,The tragic character,Tragedy spirit .

论《聊斋志异》中女侠形象的侠义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女侠形象的侠义特点内容提要:本文以《聊斋志异》中涉及女侠形象的八个篇章:《女侠》、《商三官》、《庚娘》、《细侯》、《梅女》、《妾击贼》、《大人》、《农妇》为研究对象,分析蒲松龄笔下女侠独特侠义特点。共分三个部分,从中透视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侠义弱势群体传统道德 作者:金天,辽宁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从侠的渊源来看,侠的产生源于善良的人们对合理社会秩序的渴望。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当普通人们被强大的邪恶势力打破原有的生活秩序而陷入绝望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渴望一种强大有力的力量来拯救自己并重建社会秩序,于是,侠产生了,武侠小说中的侠形象也成了呼唤正义的载体。通常来说,侠客往往以暴力、非正常的手段打破不合理的事物,他们是非法的,但事实上,他们在破除的同时正是在维护或重建合理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古往今来的侠客行侠行为,无不是在突破与重建中进行的。《聊斋志异》中的女侠亦如此,但由于传统习俗的对女性的要求和性别的不同,《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在突破与维护社会秩序时,其侠义行为更具特殊性。 (一)对传统侠义的继承 蒲松龄少年时代“最爱《有侠传》,五更夜读,恒以一斗酒佐读……”(《蒲松龄全集〈题吴木欣“班马论”〉》)可见,他对古代侠义行为充满无限向往。而其塑造的女侠形象也秉承了源远流长的侠义传统,许多方面都表现了与传统侠客的一致性。陈颖在《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中曾将侠义传统归纳为三点:(1)对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的朴素的政治愿望。(2)以“侠义”为核心的民间社会的道德系统。(3)敢说敢为、表里如一的人格。蒲松龄笔下的女侠形象这是在继承这些侠义传统上塑造出来的。我们仔细阅读作品,不难将《聊斋志异》中女侠的侠义特点与上述三点一一对应。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大都是为了反抗强暴和压迫而进行侠义行为的。如侠女为报父仇而杀人;庚娘为给家人雪冤而杀人;梅女则是为报复贪官而起鬼神于地下等等。她们的行为无不基于外界强加的绝望和困厄,她们的目的也正是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宣告了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侠身上也体现了朴素的民间取向。《大人》中的大力女子是助人为乐、急人之所难、除暴安良的化身;《农妇》的主人公更以自己对友人的惩戒行为表现了她的道德和人格取向。最后,那种敢说敢为、率真洒落的人格在《聊斋志异》中也不难发现。《妾击贼》中“我不杀汝,杀嫌辱我”的慷慨谈吐;侠女快意恩仇的潇洒行径;以及农妇对朋友的坚决态度,都可看出侠女们刚强不屈、率真洒脱、我行我素的人格特征。 (二)侠义行为的被动性 在唐传奇中不乏女侠形象,像红线女、聂隐娘等都是女子,但作为行侠者来说,他们与其他的侠客并无太大区别:都有超人能力,克敌制胜皆如探囊取物,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即便普通谢小娥的复仇也有神秘力量相助。但《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则不同,她们大都无超人本领,行侠也是迫不得已、情非所愿。其行侠之路也更为艰难曲折。 《庚娘》是蒲松龄笔下典型女侠复仇篇章。主人公庚娘是太守之女,她“丽而贤”,与其他若女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她是在一家遭到奸人陷害后才走向了侠义复仇的道路,虽然蒲松龄赞扬她“谈笑不惊,手刃仇雠,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俦哉”,但是其中的具体行动,比起唐传奇中的红线、聂隐娘与敌人针锋相对的冲突方式来说,她的复仇就十分曲折艰苦,甚至是狼狈不堪、忍辱含垢的对敌人假意应承,等待时机,并不能潇洒自如的复仇。这样的侠女形象与以往仙侠形的侠女比较就更为贴近现实,更加真实可信。其他的篇章,除《大人》和《农妇》(事实上,《农妇》一篇表现的主要是侠义道德,而非以激烈的行为与势力做正面冲击,故其阻力小,也谈不上用曲折的行为抗争)外,都是如此。她们的身份都是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一节传奇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奇”即唐代短篇文言小说。晚唐人裴铏将小说集命名而得名《传奇》。宋以后才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其特点: (一)、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是作家通过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社会理想的自觉创作。 (二)、内容更为丰富,更接近现实生活,题材也更为广泛。 (三)、在艺术上“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在情节构想、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超过以前的小说作品,而且比较成熟的运用了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了,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唐传奇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一)市民阶层的形成,唐代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在城市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一方面有新的文化娱乐要求,另方面也要求文学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生活斗争,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自由平等要求。这种要求在传奇中得到了具体反应,成为传奇的重要题材,使传奇作品的题材有神怪转向人间,促进了传奇的繁荣。 (二)涌现了一批传奇作家。 (三)文学本身发展的影响。 三、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盛唐是志怪向传奇的过渡期。王度《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张卓《游仙窟》。 (二)中唐传奇空前繁荣,作品大量涌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长恨歌传》等,都是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 (三)晚唐,传奇开始衰落。作品仍不少,仅专集就有牛僧儒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裴硎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 第二节传奇的代表作品 仅存单篇40余篇,专集40余部,主要收录再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 一、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是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等。 二、讽刺热衷功名,反映宦海风波的传奇。如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 三、取材历史的传奇有《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4、晚唐出现了较多的豪侠小说,著名的有杜光庭《虬髯客传》、薛调《无双传》、袁郊《红线传》等。 第三节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艺术:1、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3、细节描写的细腻生动。 4、语言精练华美,生动流畅。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爱情类故事初探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洪迈的一句话来概括:“唐人小说不可不熟,事言凄婉欲绝,间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上承六朝志怪,下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次由文人有意识的独立创作的小说。明人胡应麟评价道:“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是很中肯的,比洪迈“而不自知者”的见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佳人或才子妓女间的爱情故事;二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三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这些传奇作品虽然还未完全脱离六朝习气,但已逐渐“从鬼神灵异、奇闻轶事走向现实生活”(李悔吾,58)。这其 中又以爱情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传神,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它们对唐代社会的忠实反映和自身的艺术魅力及发展演变也值得读者们仔细品位。以下试来分析此类传奇作品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方面及三篇代表作。 一、爱情类唐传奇的影响 由于此类作品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主人公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当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尤其是宋代之后的话本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直接取材于唐传奇,如四代杂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缜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在艺术形式上唐传奇为后世文言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以简洁明快的写作手法或言鬼神或言人事,在轻描淡写间讲述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即受此影响。所以更深入的分析唐传奇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文学作品。 二、爱情类唐传奇产生的社会背景 此类作品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考过科举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两大派别之间产生的严重冲突。出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五姓女是指当时五大门阀的女性成员,计有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据《唐书?高士廉传》记载,宰相薛元超位极人臣,晚年时曾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娶五姓女竟可以和进士及第和修史相提并论,可见这对读书人来说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因此很多读书人可以为此放弃自己原有的爱情,比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抛弃了霍小玉另娶五姓之一的卢氏,从而造成了唐传 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

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而当时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而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后来,宋人尹师鲁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体裁,“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如约定俗成般地沿用下来。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裴铏的《聂隐娘》、袁郊的《红线》、皇甫氏的《车中女子》等。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其豪侠传奇的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浅谈唐传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唐传奇作家中的爱情作品,大都是描写“佳人”和书生的恋爱的。这类“才子佳人”的恋爱要比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进步得多,揭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心灵之美,使她们不但有美丽的外貌,还具有冰清玉洁的胸怀。她们大都心地善良,纯正,爱情专一。本文就霍小玉、崔莺莺的形象做了一点分析,她们是古代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努力争取婚姻自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生死不渝 唐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唐代的文学家们,除了留给我们一座光芒四射的诗歌金山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小说艺术宝库,这就是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唐传奇。 唐传奇中的爱情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就爱情作品中有代表的女性形象,试加分析。 一、妓女的形象 在唐代传奇爱情作品的女性形象中,妓女的形象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唐传奇的作家们,就像玉工雕琢玉一样,去了在妓女身上的丑恶顽石,还给她们美玉的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她们的高贵品质。这类作品中,蒋防的《霍小玉传》是最突出的。这篇作品,历来被称为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其中的霍小玉这个人物,也是整个传奇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是一个容貌美丽而又多才多艺的少女。作品一开始就由媒婆鲍十一娘的嘴介绍小玉说:“资质浓艳,一生未见;高情仪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可见她的才貌双全。她和李益第一次见面,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才调风流,仪容雅秀”的待官的青年进士。在其欢爱之际,为打动李益,她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驮扇见捐。”这些话,表现了她对李益狂热的爱,也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的可怜地位,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两年以后,李益终于得安(授“郑县主簿”),小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日夜担心的事就要来到了。“盟约之言,徒虚语耳”,她对李益的盟约,不抱任何幻想。如果说前次她对李益的话还主要是怀着爱极怕失的话,这一次她冷静地考虑了自己和李益今后的关系。她清楚地认识到,在当时社会里,像她这样身份的妇女,是绝不能与李益成长久夫妻的。作为李益,本来因“转盼精采射人”才爱上小玉的,一旦成了朝廷的官吏,他怎能放弃自己一步步向上爬的机会来要霍小玉为妻呢?因而一到家里,他就立刻遵母命聘表妹卢氏,千方百计,到处借贷以凑成百万聘财,无情地抛弃了小玉。小玉不但温柔多情,而且刚烈不辱,以死来殉美好的爱情,以死来控诉“负心汉”的罪恶。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霍小玉的悲剧,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作者正是凭借这一形象,揭露了封建婚姻的不合理,谴责了“负心汉”的罪恶行径,高度地赞扬了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贵族少女的形象 唐传奇爱情作品女性形象的另一类是贵族少女的形象,作者通过这类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少女们精神上的桎梏和虐杀,大胆地赞美了少女们为争取自由的爱情生活所作出的努力和反抗,这类形象以元稹的《莺莺传》中的莺莺为代表。 莺莺是唐代“三大姓”之一的崔氏之女,她家里“财产甚厚,多奴仆”,生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莺莺从小受着良好的封建教育,故而她不可能像身为妓女的霍小玉那样多少带点野性地去爱,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封建礼教把青年男女之间正当的爱情,视若洪水猛兽,极力地加以扼杀,而这种感情,却正像“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在封建礼教的强压下,顽强地生长着。莺莺形象的可贵之处、动人之处,就在于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这种矛盾,细致地描写了莺莺在“情”与“礼”的斗争中艰难地向前跨进的每一步,展示了“情”最终战胜“礼”的全过程。 但是,悲剧终于来了,莺莺在经过了痛苦的心灵折磨,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之后,却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 要研究中国的小说就绝对不能跳过对唐传奇的研究,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其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传奇原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以“传奇”为小说作品命名的,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而且传奇的内涵也时常是多义的。王国维也说过说:“传奇知名,至明凡四变矣。”大约到了元代,人们才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小说新文体称之为“传奇”。①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唐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对唐传奇原著版本的考订、注释、校勘整理,到对其题材内容的分析、深入挖掘当时的制度背景、人的内心世界,再到文体与嬗变、创作动机、小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女侠形象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女侠形象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浆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的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这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对黄蓉的描写。她智计无双,神机妙算,与夫君郭靖一同保卫国家,竭尽所能。同时她集天地灵气而于一身,艳绝天下,冰雪聪明,玲珑剔透。可以说这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侠。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侠是何时走入我们的视野,又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呢?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关于女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汉代赵 女性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处于卑贱、没有独立社会地位,但在古代武侠世界里,妇女形象却不像现实生活中那么灰暗渺小。尽管宗法制社会、小农经济制约了普遍性的妇女观,侠文化系统自身的英雄崇拜心理,却赋予会武功的女性一种独特的价值,古人用一种极为微妙的心态谈论、描绘并注视着女侠。唐传奇作为中国小说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一代之奇”。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是有意为小说。”。=在唐代炽盛的侠风下,豪侠小说创作呈现高峰,大量女侠形象涌现并呈现类型化的特点。唐传奇第一次以女侠形象作为描写对象,在武侠小说这一男性化的文类中赋予了女性应有的地位。唐代女侠形象丰富了“侠”的文化内涵,构成了唐代武侠群体中一个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侠的形象也变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她们既有侠士的品质、言行,又富于浓郁的时代气息,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她们不拘守闺房和封建伦理,热情奔放、侠肝义胆、快意恩仇、抑强扶弱、情深义长,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自主,充满豪迈之气和阳刚之美。这些女侠的大量涌现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并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和生气勃勃、洒脱豪迈的气质,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非凡。 一、唐传奇中女侠形象兴盛的原因 文学作品犹如时代的一面镜子,会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那么,唐传奇中大量女侠的涌现必然与唐代社会的风貌紧密相连。在唐代以表现侠义精神为主题的小说特别多。《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卷一九四“豪侠”类小说共二十五篇,唐代小说就占了二十四篇。在许多不是以表现侠义为主题的小说中也有很多的侠客形象。这些小说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女侠形象的大量涌现,呈蔚为大观之势,这些女侠形象侠肝义胆、武功高强,而且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以比较光彩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女性形象中是不多见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压在女性身上的四座大山“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使她们的社会地位十分卑微,反映到文学领域也是如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而唐传奇中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女侠形象?并且还有诸如红线、聂隐娘、红拂等之类女侠形象的典型,这是一个值得引人关注的问题。 1.封建礼教束缚的相对松弛和两性关系的相对开放,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带来的封建礼教束缚相对松弛和两性关系的相对开放,使社会对妇女的约束稍有松动。尤其是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代,妇女的地位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男性的眼中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登上历史的舞台。2.女子习武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武功高强,是典型的武侠形象,既有“武”又有“侠”,两者变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女子习武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唐传奇中出现武艺高超的女侠形象也是有社会现实根据的,如红线、聂隐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唐传奇中的女性觉醒

唐传奇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唐传奇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不同于以前的志怪小说的女性形象,她们为了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冲破封建礼俗的禁锢,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封建制度女性意识觉醒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序幕,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唐传奇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 从现存唐传奇作品来看, 有关女性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和以往志怪小说的女性相比, 唐传奇中的女性呈现出迥然有别的风貌。唐传奇摆脱了六朝志怪的牢笼和束缚,直接广泛地反映社会人生百态,尤其是作者的笔墨触及了广大女性。可见,女性已经成为唐传奇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焦点。这也是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的表现,也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觉醒,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也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

验等。【1】唐传奇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入手,加入作者的想象,采用精妙的笔法使人物个性形象鲜明。比如《李娃传》、《任氏传》、《离魂记》、《莺莺传》、《霍小玉传》等,这些名篇都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首先,从追求婚姻爱情方面来看,唐传奇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一味的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自主意识增强。在遭受到夫家的不公平待遇时,她们也不再选择一味的忍受,而是选择反抗,重新追求幸福。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之一,鲁迅曾说它“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虽在过程中有过短暂的迟疑,“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2】但最终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使摆她脱了一切的束缚。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的故事而风华悲壮,别具特色。龙女先前的不幸的是由包办婚姻造成的,但在她遭受到婆家的迫害时,并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要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抗争。这都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次,一些女性要求参与政治。例如《红线》中的红线更是深入

浅析门第观与唐传奇的创作

摘要:门第观念在唐朝盛极一时,不但影响了士人、才女的人生轨迹、价值观念,还严重干预到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唐朝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唐传奇在创作上显示出十分明显的门第观点。 本文将从唐朝的门第风气、传奇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唐传奇中描写出来的门第现象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中,表明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门第观、五姓七望、唐传奇、传奇作家、传奇作品

浅谈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一、门第观与五姓七望 门第观主要是由社会对某一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评估而来,即政治地位高、经济水平高、文化水平高的家族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尤为突出,从而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权。 在我国,门第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朝,社会就极为推崇家中人才济济、声名在外、历史悠久的氏族。时至三国,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规定士族子弟二十岁时就可以升作秘书郎,并且迁升极快,而寒门子弟到知天命之年才只能做小吏。这种不公平的选士制度不仅加深了把持政权的氏族制度,为望族得以入官提供便利,更使得门第之风大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得以兴盛。当时的朝廷极为重视家谱以及士族出身的人。当时的王谢家族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位居权力巅峰,甚至于在统治地位上超过皇权,也正是因为魏晋朝廷对以其两家为代表的氏族的重视。到唐朝时,门第观则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中原形成了以崔、卢、李、郑、王为代表的五姓七望及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隋唐诗话》上记载唐朝某相云“平生有三恨:是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不得修国史。”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门第观念的盛极一时,以及唐朝男子以娶五姓女为荣的婚姻观。同时陈寅恪也在他的《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中进一步阐述唐朝男子的这种婚姻观念,并将其概括为“人生阶段,中岁以前,重情感,即婚姻要配上高门第。”与此同时,身为望族的五姓内部则十分喜欢互通婚姻,并把娶嫁普通姓氏人作为耻辱。 唐朝门第观的兴盛,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自唐高宗时起,政府不断下达政令试图削弱氏族力量。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期,士族门阀实力才遭到大幅度削弱,科举制度更是使得进士后来居上,成为新兴阶级。用陈寅恪《隋唐之都渊源略论稿》上的话来概括这种形式,则是“唐代士大夫中其主张经学为正宗、薄进士为浮冶者,大抵处于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之旧家也。其由进士出身而以浮华放浪著称者,多为高宗、武后以来君主所提拔之新兴统治阶级也。”然而,所谓百毒之虫死而不僵,门第观的破灭也没能如统治者所愿般迅速。即使当时的社会形势十分不利,唐朝那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