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C )。

A. 斯密

B. 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评

价:为不同国家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分析贸易的福利效应奠定了框架基础,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容:自由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7、S—S定理:长期来看,自由贸易会增加本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

8、“放大效应”:

9、“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例子: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10、贫困化增长:大国经济增长引起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以致社会福利下降程度远远高于人均产量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改善程度,最终会出现越增长越贫困的结果,因此又叫做“悲惨的增长”。典型案例:巴西咖啡。

发生的条件:一是经济增长的幅度较小;二是经济增长的贸易量效应明显;三是国外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四是该国对单一产品出口依赖严重。

11、里昂惕夫之谜:按照H-O理论,美国应当主要出口K密型产品,进口L密型产品;(K/L)M/(K/L)X<1。而里昂惕夫的检验证明:美国主要出口L密型产品,进口K密型产品。(实证检验:每百万美元产品要素投入情况)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12、谜的解释:批评H-O理论(要素密集度逆转理论、需求偏向论);批评里昂惕夫论证(贸易壁垒论、自然资源论);里昂惕夫之谜并不存在(劳动力不同质论、人力资本论)。13、评价:引发了理论界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促进了新要素理论和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

练习:

1. H-O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各国(B )。

A. 技术水平不同;

B. 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D. 各国产品质量不同

2.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A ),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A. 上升下降;

B. 下降上升;

C. 上升上升;

D. 下降下降

3. 1953年,经济学家在用“投入一产出”法分析美国出口品与进口竞争品的要素含量时,得出了一个与要素禀赋论相悖的结论,这就是(C )。

A.特里芬难题;B.吉芬难题;C.里昂惕夫之谜;D.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4.要素禀赋理论的前提假设有( E )。

A. 2x2x1模型;

B. 技术水平不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5. A、B两国都拥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如果A国拥有的劳动数量比B国多,那么就称A 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错)

6. 自由贸易可以给贸易参加国带来经济福利,且不同利益集团获得的贸易利益是相同的。(错)

第三章

1、技术差距论:美)波斯纳1961.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

容:模仿时滞(滞后)技术创新造成的国外技术差距是国际贸易的原因。

评价:可以解释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没有解释贸易流向的转变及其原因。

2、产品生命周期(PLC)理论:美)弗农、威尔斯等

说明: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衰亡期;解释一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流向的转变及其成因。

3、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规模经济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4、重叠需求理论:(瑞典)林德1961年《论贸易与转移支付》

5、产品差别、规模经济、需求重叠共同构成产业贸易理论。

1. 林德认为,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贸易关系( B )。

A.越不密切;B.越密切;C.不一定;D.以上都不准确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立者是(C )。

A.海默;B.邓宁;C.弗农;D.小岛清

3.产业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4.不能解释产业贸易现象的理论有(ABF )。

A.要素禀赋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重叠需求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E.绝对优势理论

5.为什么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比较优势动态化了?

答: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衰亡期;解释一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流向的转变及其成因。

6.用所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

答:技术水平;要素禀赋;产品差异;重叠需求;规模经济。

7. 分析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产业贸易——产业间贸易;北北贸易——南北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供给和需求角度——供给角度;产品有差异——产品同质;规模经济——规模保持不变;重视技术——对技术重视程度不够。

第四章

1、**(简答)重商主义的共识:(1)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3)“顺差”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4)主政府干预;(5)重视流通领域;(6)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2、制造业保护学说:(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1804)1791年12月《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3、制造业保护学说主要思想: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展制造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

4、制造业保护学说主:保护关税制度(国家对经济干预、关税壁垒;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限制改良机器的出口)

5、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德)弗里德里希?斯特(1789-1846)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判定标准:M-B-K标准;小岛清标准。

6、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理论观点:(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国家经济学替代世界主义经济学)(2)发展生产力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生产力理论替代价值理论)(3)贸易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政策主:(1)目的:保护和促进国民族工业生产力的发展;(2)保护对象:幼稚产业;保护手段:关税逐步提高(3)保护程度:区别对待;保护期限:≤30年

制定标准:新兴的;有良好发展前景;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

7、超保护贸易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凯恩斯(1883-1946)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美)马克卢普、(英)哈罗德;

8、超保护贸易理论容: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对外贸易乘数论。

9、超保护贸易政策特点/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区别

10、当代保护贸易理论的新发展:(1)中心—外围理论:(阿根廷)普雷维什(1901-1986)1950年《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中心—外围论的容及评价:

容:

国际经济体系在结构上分两部分:(1)少数工业化国(发达国家):中心,主导地位;利益多(2)广大非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外围,附属地位;利益少。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原因: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进口需求弹性不同;制成品价格具有垄断性。

出路:贸易保护& DCs开放市场。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理论解释: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和具有显著外部经济效应的战略性行业实施贸易保护,可以协助本国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竞争者手中夺取垄断利润。

(了解)政策主:(1)出口补贴:1983;(加) 布兰德和斯瑟空客和波音(2)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1984;(美)克鲁格曼

评价:足够的信息;报复;多边规则约束

练习:

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D )立足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更符合大多数产品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A.重商主义;B.重叠需求理论;C.超保护贸易理论;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这段话体现的是(D )思想。

A.晚期重商主义学说;B.超保护贸易理论;C.贸易条件理论;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3.下面各项属于保护贸易学派著作的有(AB )。

A.《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B.《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C.《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D.《国富论》;

E.《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4.简述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保护政策的不同。

5.简述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容。

第五章

1、发达国家外贸政策的演进: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保护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保护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

(4)二战后-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5)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期——新贸易保护

(6)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管理贸易政策

2、发展中国家外贸政策演进:

(1)、初级外向型: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

措施:利用外资开采资源

效应:有助于工业化;“畸形”;悲惨增长

(2)、进口替代(向型战略)理论依据是中心外围理论。

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品来满足国需求,最终实现本国的全面工业化的战略

(3)、出口导向(外向型战略)

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第六章

1、关税概述:

含义: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关税是一种间接税;海关代表国家向纳税义务人征收,征税对象是进出口商品;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作用: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产业;限制某些商品的消费;维持贸易平衡。(前2个为主要作用)

2、关税征收方法: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选择税。

从量税:价格变化时保护作用加强还是减弱?——变弱

3、关税的种类:

(1)按商品的流向,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2)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为正税、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惠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相关容查看课件)

(3)按征税的目的,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4)按关税的征收方法,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5)按关税的保护程度,分为名义关税和有效关税

一般情况自主税率高于协定税率,最优惠国税率低于普通税率。

4、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按国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5、特惠税又称优惠税,对某国(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6、普惠税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7、(理解、计算、例题)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所引起的国某项工业增值提高的比率。

ERP=[(W-V)/ V ] x 100%

W:保护下的增值;V:自由贸易下的增值

ERP=[(T-at)/(1-a)]x100%

T:制成品名义关税率t:投入品名义关税率

a:投入品占制成品的比重

8、关税升级: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征收的关税税率逐步提高,即原材料低关税,半制成品较高关税,制成品高关税。

9、第四节关税的经济效应查看课件(特别是大国的)

第七章

1、非关税措施特点:更具有灵活性与针对性、限制进口更有效、隐蔽性和歧视性。(多选)

2、非关税措施的类型(知道有哪些)

(1)非关税壁垒(限入)

数量:进口配额、VERs、进口许可证制

价格: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海关估价

金融:外汇管制、各种国税、进口押金制

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国成分要求、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进出口国家垄断、TBT

(2)鼓励出口的措施(奖出)

补贴、倾销、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经济特区,各种出口服务措施: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制定出口战略、建立商业情报网、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博览会

(3)出口管制措施

3、进口配额:一国政府规定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进口某种商品的数量或金额限制,限额允许进口,超过限额不准进口,或征收高关税或罚款限制进口。

种类:绝对配额,关税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

发放进口配额的方式:公开拍卖;固定受惠分配;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4、(简答)关税与进口配额的区别:(Q:进口配额、T:关税。消费者更喜欢T,生产者更喜欢Q)

(1)关税收入和配额租金的去向不同

T:政府收入;Q:去向不定

(2)限制进口的作用不同

Q:更强,对生产商保护性更强

(3)对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不同

Q:负面影响更大

(4)管理难度不同

Q: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5、补贴: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的优惠措施。

6、根据补贴的对象不同,分为(经济效应见课件)

国补贴:经济效应图示

出口补贴:经济效应单一(小国、大国);

7、倾销:出口企业以低于国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销售产品的行为。

判定: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后果;因果关系

分类:(1)偶然性倾销:解决生产过剩(2)间歇性/掠夺性倾销:获取垄断利润,暂时的(两条件)(3)长期性/持续性倾销:利润最大化,长久的(三条件)

8、外汇倾销:通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扩大出口。

9、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种形式:

(1)技术标准、技术规格(2)卫生检验检疫规格(3)标签包装规格

第八章经济一体化预答辩贸易体系

1、经济一体化概述狭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2、经济一体化按贸易壁垒拆除的程度,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3、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分析(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分析)?

(1)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扩大出口效应:关税同盟给参加国带来出口的增加

(2)动态效应正面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有利于吸引投资。

负面效应:①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②拉大成员国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4、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欧盟EU 特点:目前存在的层次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特点:开放的地区主义

(4)东盟ASEAN 宗旨:“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

5、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23国在日瓦签订。

6、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就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关税减让为主(前六轮);(2)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东京回合);(3)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乌拉圭回合)

7、WTO的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性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

8、世界经济运行的三大支柱: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WTO与GATT的主要区别:(掌握四个方面)

(1)性质不同:GATT临时协定;WTO正式的法人组织

(2)管辖围:GATT围狭窄;WTO围则大得多

(3)管理机制:GATT存在许多问题,如诸边协议多、大量的例外条款和灰色区域措施等;WTO建立了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机制,“一揽子”接受,大量减少例外条款,少量保留下来的,在适用条件和有效期限上作了严格限制

(4)争端解决机制: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如专家小组的权限很小、争端解决过程冗长、监督后续行动不力等;WTO加强了专家小组和监督机构的权力,严格了争端解决的程序和时间限制,明确了具体的补偿制度使争端解决变得迅速而有约束力。

第十章

1、外汇含义Foreign Exchange

动态:国际汇兑——通过银行进行的、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

务关系的活动

静态:广义:IMF的定义;《中华人民国外汇管理条例》定义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一般沿用

狭义: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外币票据—银行汇票、支票等)

判断标准:普遍接受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2、按照交割时间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又称现汇,即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当日或两个工作日办理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指买卖双方按商定的汇价签订合同,到约定日期办理交割的外汇。

3、汇率: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或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常见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

4、外汇的种类——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1)买入汇率:买价(2)卖出汇率:卖价(3)中间汇率:(买价+卖价)/2

5、外汇的种类——从外汇交割期限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6、固定汇率制度: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围之间的汇率

7、浮动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波动不受限制,而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自由波动的汇率

8、自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9、外汇市场参与者: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顾客、中央银行。外汇交易的对象是货币:有市无厂;循环作业;汇率行情波动大;交易的币种相对集中。

10、外汇交易类型:即期、远期;套期保值、投机;套汇、套利、掉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

11、套期保值例子,课件。

12、套汇:直接套汇(两角套汇),间接套汇(三角套汇或多角套汇)。(课件)多角套汇在直接标价发下,相乘<1,拿起在本国外汇市场上卖出。

13、套利:是指在两种货币资金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成高利率货币,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行为

14、掉期——互换交易,指在外汇市场上,交易者在买进一种货币的同时卖出交割期不同的等额的同一种货币的交易。

15、外汇期权买卖的是一种权利。(定义、例子)

第十一章

1、货币平价理论:(黄金输送点必考)

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各国规定单位货币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含金量;两种货币含金量之比为铸币平价如:1英镑= 4.8665美元

黄金输送点决定汇率波动幅度:金本位制度下,1英镑= 4.8665美元,英美之间运送黄金的费用为0.03美元(每英镑黄金),那么4.8665+0.03美元为黄金输送点:如1英镑超过4.8965 美元,黄金美→英;如1英镑低于4.8365 美元,黄金英→美

2、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瑞典)卡塞尔1922《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国外物价对比为决定汇率的依据。基本假定:一价定律

3、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比率时点

4、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某段时间

国际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B、 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 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 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4、生产者剩余是指( ) 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B、递增C、为零D、递减 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 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 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

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国际比价线B.提供曲线C.生产可能性边界D.相互需求曲线6、在绝对成本说与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分别是( ) A递增、递增B不变、不变C递减、递增D递增、递减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 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8、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魁奈9、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异 1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1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句话可以直接说明哪种理论的基本思想( ) A. 绝对优势理论B. 相对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 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 ) 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C、运输成本的存在

金融学基础知识

金融学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金融学专业 目录 金融学 培养目标 金融学历史起源 金融学学科分支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二、保险公司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四、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六、投资公司 七、基金公司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课程优势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入学条件 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1]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培养目标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国际经济学 作图题 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国际金融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一、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能系统展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学,都需要文字教材,因此可以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国际金融教材,重点可参考: [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课程网站。湖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讲义、学习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案例库、实训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自学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其他网站。各种金融学习网站与财经类新闻,及时掌握市场的金融动态,大量阅读金融时评,并逐步尝试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试图解答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并了解目前的金融市场。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比较优势基本观点及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HO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含义 1、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2、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 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就产品而言) 3、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三、规模经济基本观点及含义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型(如李嘉图模型)都包含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 增加生产某商品所需的所有要素的投入会使该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 在现实中,很多产业都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条件下: 1、产出的增长比例比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高 2、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降低。 规模经济可以是: 1、外部的 (1)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 (2)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2、内部的 (1)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规模决定的,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产业的规模决定的。 (2)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 上述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引起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总结: 1、贸易是由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效应增强引起的,就是说是由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单位成本降低引起的。 2、规模经济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3、规模经济的存在破坏了完全竞争。 4、在分析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时必须用不完全竞争模型。 四、什么是WTO,GATT 战后以来的多边关税削减都是在1947年签定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进行的:(1)现在被称为世界贸易组织(WTO)(2)GATT-WTO 体系是一个具有指导国际贸易的一整套准则的合法组织。 GATT和WTO有什么区别? 1、GATT 是一个临时协定,WTO 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2、GATT 仅适用于货物贸易,WTO还适用于服务贸易(GATS)和国际知识产权。 3、WTO 包含一套新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尽快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GATT 是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机构:GATT最近通过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协议,是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即WTO。WTO体系下允许三种方式的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五、最佳关税税率水平(最优关税率)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梳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知识点梳理 【考试版】整理者:李登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名义价格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国际贸易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答: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 整理

国际经济学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7)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关系发生的原因:国家间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2)国际经济学考察的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对双方造成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要说明的是: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7)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 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6)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研究 7)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3.绝对利益学说基本内容(p13)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4.绝对利益说图解(P15)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产品X,B 国则为Y。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oYo,B国为 Xo’Yo’,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产品 B国只生产Y产品,两国是生产点分别为Xo、Yo’,A国出口X产品向B国交换Y产品,B国则相反,消费点为C、C’,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也因此得到提高。5.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p21)

(一)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即A+B=W) A.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劳动价值论成立 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无规模受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支出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二)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即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一、(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二、 三、 四、编辑整理: 五、 六、 七、 八、 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 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的全部内容。 十二、

十三、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 2、评价: 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 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 十四、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 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但美元供给的变 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 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一般是纸币发行过多。 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有效供给. 四、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严重违背购买力平价的情况? 1。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 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会使得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成本变高,从而削弱作为购买力评价理论基础的一价定律的作用机制.由于非贸易品的存在,即使是相对购买力,也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2.非自由竞争 当贸易壁垒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同时存在时,各国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弱化。 3。不同国家消费模式和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别 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同,而且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预测的是价格变动而非价格水平,所以不管各国用什么样的商品篮子来定义价格水平,它都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概念,商品篮子中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可能会使得相对购买力平价无法经手不同官方价格指数的检验。 五、什么是比较优势,如何评价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2015.10简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 5.10单。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 瓶酒或 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 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

《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总时数:国际经济法包括54学时的理论讲授、10学时的实训操作、4学时的研究性讨论三部分,共68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由2学时的总论和52学时的分论组成。总论包括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体系、基本原则、法律渊源、主体等模块,分论包括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国际贸易管制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12大模块。 2、实训操作部分:共设计了10个实训单元,每个单元演练1个具体案例,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国际运输纠纷、国际保险纠纷、国际信用证支付争端、WTO争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国际技术转让争端、国际金融争端等。 3、研究性讨论部分:包括4个板块,包括国家财产豁免、跨国公司法律责任、国际货物买卖法、WTO法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54学时) 知识模块一国际经济法总述(3学时) 知识点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体系(0.5学时)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 三、国际经济法的体系 知识点二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一、早期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 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三、国际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知识点三国际经济法的渊源(0.5学时) 一、渊源的含义 二、国际法渊源 三、国内法渊源 知识点四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0.5学时)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三、公平互利原则 四、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 知识点五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学时) 一、概述 二、国家 三、公司及其他企业 四、国际经济组织 五、跨国公司 六、自然人 本章思考题: 1.试评析国际经济法概念多种学说,调整对象及特征 2.试从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谈国际经济法渊源 3.试论述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 4.分析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及其国际管制 知识模块二国际货物买卖法(5学时) 知识点一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规范(1学时) 一、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规范 二.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 三.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 知识点二国际贸易术语(1学时) 一、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00 三、其他国际贸易术语 知识点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1学时)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性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三、合同的内容 四、电子单证的法律问题 知识点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学时) 一、卖方的权利义务 二、买方的权利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