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之路

成功之路万千条,有没有一条普通适用的公式?有人曾以“唯勤是岸”作答,但不完全对。虽然成功者都是勤奋者,但勤奋者未必都能成功。

美国也有人研究这种问题:戴尔·卡耐基在他的《成功之路》一书中论及:“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吉米·道南和约翰·麦克斯韦尔在他们的《成功的策略》一书中也论及:“无论你干哪一行,或者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的路上走了85%的路程。”从这两则论述中可导出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公式A

据出版商介绍:卡耐基为写这本书,钻研了大量专著,阅读了上自孔夫子,下至邱吉尔等数百名古今人物的传记,走访了包括罗斯福夫人在内的近百位名人;吉米和约翰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观察成功人士,终于悟出了相同的成功之道。如此说来,公式A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这种研究所用的归纳法,并未逾越其特定区间,要证明它的“是”很容易:如《光明日报》1997年1月30日第1版就有如下记述:“一些文化层次不高,没有技术的人短时间内成了暴发户,使技术无用,不学技术照样发家致富的想法,在一部分人思想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但是证明它的“非”也不难:如国人所熟知的陈景润,他摘取了被誉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1+2),这一成功难道其中也有“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在起作用么?邓亚萍所获得的金牌,难道它的含金量(专业技能)只占15%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这里并不否定公式A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如果深究一下公式A,那么不难发现:无论是卡耐基的“处世技巧”,还是道南和麦克斯韦尔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已经上一种知识形态的东西,直截了当地说是一种课程。哈佛大学名教授詹姆士为卡耐基的书作序时已明确述及:“他(指卡耐基棗笔者注)创造了一门课程”。因此,公式A所能表达的意义应是: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如能再学《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程,将有助于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也可以认为:它是一条强调人际关系重要性的公式。

对此有进一步研究的,恐怕要算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纽罕布什大学的约翰· 迈耶两人。他们从“为什么在学校里最聪明的学生最终没有成为最富有的或最成功的人”等问题入手,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某些人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专业技术上的无能,而是专业技术无从发挥,从客观上看上人际关系不好,从主观上看是情绪智能不佳。这样,“情绪智能”(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便被启用了。科普作家戈尔曼为此写了一本书,给“情绪智能”作为洋洋洒洒的阐发,还提出“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的问题,在美国社会广为传播,引起诸多议论。但是,何谓情绪智能?何为情绪商数?只是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而已。

笔者认为:情绪智能、情绪商数这两个术语,内涵新颖丰富,不仅有心理学意义,而且有方法论意义,值得我们一议。

何谓情绪智能?按我们的表述方式,情绪智能是个人具有一种善于调适五觉感受、平衡六欲取值、控制七情抒发及保持八方和合的理智和才能。这种理智和才能,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素质,也是个体自我表现、临场发挥和灵活运用的一种方法。下面分述之:

棗调适五觉感受,是指调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瓜或体验,使其与外界的刺激相适应。五觉感受是生理感受,但同时也是心理感受,而心理感受未必都是生理感受。这表明心理感受更为复杂多样,有的心理感受难以用言辞准确表述,如通常所说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并非味觉的甜酸苦辣,只是借喻。人的感受虽然多种多样,都可归结为两样:感到舒服的称“好受”,感到不舒服的称“难受”。一个人遇到挫折或失败,自然会感到难受,就需要情绪智能来调适。有的人所以能做到“难不住”、“败不馁”,表明情绪智能在其间发挥了调适的作用。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挫折和失败是屡屡发生的,因而情绪智能的使用频率必然很高。

棗平衡六欲取值:现实的六欲主要指食欲、性欲、知欲、名欲、利欲、官欲(权欲),但有人认为好胜者的胜欲、爱美者的美欲等,也是现实的人欲。其实人欲是千种万样的,故现行词典给“六欲”以“人的各种欲望”的释义。欲望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带动性,它常常主动追求客体的刺激,以满足其“好受”。欲望一经启动,动机、兴趣、意志、感情等心理因素必将被带动起来,为欲望目标的实现,展开各自的而又是有机联系的活动,常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势态。欲望向目标进取时,可能是一种欲望“孤军作战”,也可能是几种欲望“并驾齐驱”;在进取的各种欲望中,其取值也可能有高、低的不同。一般来说,进取的欲望过多、取值过高,就很难获得满足。不满足也会使主体感到“难受”,同样需要情绪智能作出调节,使其与客体可能提供的满足保持平衡。

平衡六欲取值是情绪智能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本来,减少欲望进取种类、降低欲望取值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欲望有一种可升不可降的“官病”,即使被降了

,转眼又回升起来;再降再升,弹簧似的。如果说人间确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境界,那么只有当人真正进入了这种境界时,情绪智能才能离开这个主战场。

棗控制七情抒发:七情,各家说法不尽相同: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佛教指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医学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有六情之说,指喜、怒、哀、乐、爱、恶,还有四情之说,指喜、怒、哀、乐。其实,人的感情是极其细腻的、微妙的和多姿多彩的,同一种感情又有深与浅、亲与疏、涨与落等差异,汉语用于表达感情的词汇甚丰,难以枚举,这里仅按习惯以七情论之。感情之多是由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内部欲望的追求引起的。无论何种感情,在未表现出来之前都是内在的东西,谁也看不见和闻不到摸不着,当人们指出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是从情绪表现中发现的。也就是说,感情需要通过人的脸色、眼神、态度及其言行举止才能外化,表现为一种情绪。所谓“察言观色”,就是凭借情绪的表现来控测其内在感情的真谛。但情绪又是怎样表现感情的呢?仔细考察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它总体上有两种表现方式,具体又有五种抒发方式。

两种表现方式是:一种为本能式的自然流露,如情不自禁;另一种为智能性的自控抒发。自控抒发具体有五种:(1)如实表现真情(与自然流露的区别在于有意识和无意识);(2)强化渲染真情(比真情要浓烈些);(3)弱化掩饰真情(比真情要淡薄些);(4)虚拟假设真情(如演员在舞台上或笑或哭那样);(5)反向表现真情(如运动员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却流着泪那样)。

自控抒发感情是情绪智能的天职,但以何种方式抒发感情为好?有的个体以保持良好的感受和有利于欲望的满足为依据,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正好是缺乏“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表现。可取的是保持八方和合。

棗保持八方和合:即保证与四面八方维持协调和谐的良好关系。和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和合作为一种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和者,是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蔼、和衷共济等的意思;合者,是汇合、结合、联合、融合、符合、志同道合等的意思。和合连起来用,除明显的团结、协作的意义外,还有凝聚、向心的深层含义。但是,和合不是只有共性而无个性的混同,也不是纯之又纯的“无差别境界”,它自绐至终是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是亦此亦彼、求同存异的系统整体,犹如太阳的白光,能折射出七色斑斓的彩虹。我国古代先哲曾述及:“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意思说:一种声音

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彩,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品头。这不仅表述了和合的具体含义,而且也指出了五觉、六欲和七情的需求。以和合为感情抒发的根据,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助于认识和消除由商品社会恶性争夺所造成的弊端。循着和合的思想而为,必将导出积极向前、达观开朗的美好感情来。

以上为情绪智能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对成功的公式作出探讨就不难了。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就得把自己具有的潜能(指各种专业技能)发挥出来,做成预期的事业。但潜能外化为显能的过程,既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主面心理因素的影响。但客观条件的影响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优化心理因素是促进潜能获得充分发挥的关键举措。比如练就了一身本领的运动员,临场比赛时,“精神状态”很好,本领就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夺冠就有希望;如果“精神状态”不佳,就会影响、限制本领的发挥,导致败于对手。学生应试、首次登台演说,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竞争,都有一个临场时“精神状态”好不好的问题。情绪智能就是对这种“精神状态”的理论阐释。一个人具有的潜能在外化为显能时,情绪智能在其间所起作用有二:好的情绪智能起促进的积极作用;不好的情绪智能起限制的消极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显能=潜能×情绪智能…………………………公式B

只要给情绪智能的取值作如下规定,即好的情绪智能≥1(如在0.9-0.1之间),公式B即可成立。

用公式B的意义修正补充公式A,可以得到一条成功的公式:

个人成功值=(x%的专业技能1+Y%的专业技能2)×情绪智能值

简化后为:

个人成功值=专业技能值×情绪智能值…………………………公式C

现在以适当的数值验证一下:设专业技能高值为10,低值为3;情绪智能好值为1,坏值为0.2,代入公式C:

10×1=10(二)10×0.2=2

(三)3×1=3(四)3×0.2=0.6

结果表明:一个人无论发专业技能高低,只要有好的情绪智能,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取得最佳效果,如(一)、(三)式;如果情绪智能不好,潜能发挥就受到限制,收效低微,如(二)、(四)式。总之,任何个体潜能的外化,无不受情绪智能的上述影响,说明公式C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有了公式C,再对何为“情绪商数”的问题作出探讨就易如反掌了。戈尔曼在述及“情绪商数”时,把EQ与IQ(智力商数)相提并列,看来不无暗示之意。我们知道:智力商数是由下式获得的:

智力商数=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按此思路,情绪商数可从下式得到



情绪商数=X÷Y×100

现在只要在公式C的等号两边同时除以“专业技能值”,便有:

情绪智能值=个人成功值÷专业技能值…………………………公式D

在公式D中,等号左边的“情绪智能值”,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数,即情绪智能商数,简称情绪商数或情绪商。至此,我们不仅回答了何谓情绪商数的问题,而且还获得以下新的知识:即在公式D中,“个人成功”和“专业技能”无论取什么实际数值(一般应为正数),所获情绪商数无非三种情况:

(一)EQ<1(EQ为情绪商数,下同);(二)EQ=1;(三)EQ>1。

这说明三个问题:

(一)当EQ< 1时,说明情绪智能不好;(二)当EQ=1时,说明情绪智能很好;(三)当EQ>1时,不仅说明情绪智能很好,而且还说明“专业技能值”,这是专业技能的增殖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潜在创造力获得发挥。所以我们认为:情绪商数愈大(指大于1以上),创造性了愈高。

--博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