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好村级党内民主生活会

如何开好村级党内民主生活会

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干部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村级普遍存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帮助指导村级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并切实建立起保持党内民主的长效机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下面,谈个人六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村干部对民主生活会重要性的认识。民主生活会作为领导班子成员沟通思想、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村一级有时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村“一把手”搞家长制,压制民主,不愿召开民主生活会;有的村宗族派性严重,干部不能坐在同一板凳上说话,召集不起民主生活会;有的组织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上阵,开不好民主生活会;有的新任党支部书记,没有接受严格的组织生活锻炼,不会召开民主生活会,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民主生活会不经常、不正常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借助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及时统一干部思想,提高其对民主生活会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懂得党的规矩,以及党内民主生活的原则、程序、方法、步骤等,就显得非常适时和必要。

二、群众参与,解决民主生活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哪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群众是最具权威,也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在民主生活会前,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赋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是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

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确定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并提前与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沟通,搞好谈心交流,以保证民主生活会议题集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广开言路,解决班子一把手“一言堂”的问题。为防止个别一把手武断专行,把一个本来民主气氛浓厚的“群言堂”变成“一言堂”,一方面,要求“一把手”带头转变观念,自觉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带头讲“民主”,不搞“专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班子成员能够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建立必要的制约机制,对“一言堂”严重的单位,实行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制”,避免“一把手”开口“一言堂”,使其他班子成员失去了发言和表达的机会。

四、“班长”带头,解决民主生活会不敢讲真话的问题。当前,民主生活会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大家喜欢讲好话,不愿讲真话、难听的话。要让村干部开诚布公讲真话、无拘无束讲实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班长”要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讲真话、讲实话,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善于引好航、把好关,适时调控火候,努力在班子内部营造一种自我批评不讳疾忌医,不避重就轻,敢于壮士断腕;相互批评肯较真,指出缺点不护短,接受意见听得进、坐得住的良好氛围。通过积极思想斗争,真正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查找问题、挖掘根源的亮丑会,交流思想、增进团结的交心会,求同存异、解决问题的共识会,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鼓劲会。

五、抓好整改,解决民主生活会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整改作为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整改目标要“明”。民主生活会后,要专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按照标本兼治原则,明确整改重点、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等,并逐一列出单子。二是责任主体要“清”。对整改的内容,要进行细化分解,

一项一项地落实责任主体。是班子的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带头改,并带动整个班子的整改;是班子成员个人的问题,要实行“对号入座”,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谁分管,谁负责。三是整改措施要公开。要将整改的内容,以及责任人、公开承诺事项等通过会议、公开栏等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整改结束后,还要将结果公开,并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六、严格把关,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监督。上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村级民主生活会实行全程监督。会前,要对民主生活会的议题、方案进行审核把关。会中,要进行跟踪指导,对那些应付了事的班子和负责人要进行批评;对借机发泄私愤的要进行教育;对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勇于揭露问题的同志要予以鼓励;对讲真话的同志进行打击报复的要严肃处理。会后,要督促检查民主生活会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生活会做出全面的质量评价。凡达不到标准要求,或群众满意度低的,要责令“返工”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