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所等利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等离子体所等利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等离子体所等利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等离子体所等利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去除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但在国家政策和萤石资源的预期下,萤石价格逐步攀

升,开始引发诸多上市公司对萤石矿的疯狂争夺.

9月15日,永太科技(002326)发布公告:公司以自

有资金9800万元收购海南鑫辉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鑫辉矿

业)70%的股权.自今年下半年以来,这已是第三家上市公

司收购萤石矿,但其间价格泡沫也油然而生.

为何一夕之间会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高价收购萤石

矿?

永太科技证券办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收购目的主要是

通过对上游萤石矿的整合来保证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公司属于氟精细化工行业,萤石是氟化工主要原料,现在

萤石价格上涨厉害,早点收购上游矿产对企业来说不是坏

事."

由于萤石储采比下降,欧美等主要萤石消费国家和地

区萤石资源枯竭,萤石价格自去年初开始一路攀升.记者从

中国萤石专业委员会获得的数据显示,2009年10月,萤石

粉块矿出厂价为每吨1000元左右,截至今年8月底,该出

厂价已攀升到2900元至3000元之间,近两年涨幅几乎达到

2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下游的氟化工企业都开始向上

游收购矿产."银河证券研究员胡昂告诉记者.

等离子体所等利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去

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低温等

离子体应用研究室王祥科研究员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胡文

平研究员合作,成功制备出分散性均匀的功能化石墨烯材

料并对该材料进行磺酸化处理,实现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有效去除.

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与有机

污染物之间可以形成非常强的络合能力,因而可以吸附有

机污染物.但是由于石墨烯在溶液中易团聚,其吸附能力遭

到降低.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王祥科,胡文平研究员发现,

在石墨烯表面进行磺酸基功能化处理,可以提高石墨烯的

分散性,进而提高石墨烯的吸附能力.这种功能化石墨烯对

萘和萘酚的吸附能力达到了2.4毫摩尔/克,是目前所有材

料中吸附能力最高的材料.此外,王祥科研究员还介绍说,

对石墨烯进行氧化处理,在其表面修饰含氧功能基团后,即

可以很好的吸附金属离子.

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在制备石墨烯纳米材料研究中,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以直接在石墨表面剥离制备石墨烯,

不需要化学试剂,可简化制备过程,且该过程是环境友好

的.目前,该种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将有望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因此在未来的环境污染治

理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在材料领域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科技部973课题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CIGC:石墨烯将在2024年取代CMOS

半导体技术

CMOS半导体技术将在2024年7nm制程时代面临窘

境,而石墨烯可望脱颖而出,成为用来取代这项技术的最佳

选择一一这是根据近日于美国加州举行的IEEE定制积体电路大会(CICC)一场专题演讲上所发表的看法.

"石墨烯已经展现出最终将取代矽晶微型晶片的多种可

能了,但我个人认为最早还要再过十年,直到矽晶材料达到极限以后,我们才会看到石墨烯应用出现."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电子与电脑工

程学教授JamesD.Meindl表示.他同时也是该校纳米

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始总监,该研究中心致力于石墨烯的研究已有五年之久了.

在2024年时,矽晶MOSFET在可制造的通道长度

以及可支援的绝缘闸厚薄方面将会达到瓶颈,Meindl援引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的预测表示.

在成为取代CMOS的替代材料之前,石墨烯也面临着

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在石墨烯薄片上制造出数十亿个电晶体,但我们目前所能制造的电晶体数量极少,"Meindl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ofManchester)的研

究人员们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新材料.这项获得诺贝尔奖(NobelPrize)的研究贡献在于找到了一种可制造单层碳原子的新方法.

Meindl回想,"当时没有人认为可以做到这一点,但

对于让单层碳原子以六角形蜂巢晶格完美排列后所能实现的应用来说,那其实只是一个起点."

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们已经发现了至少两种可用

于制造石墨烯的技术了.他们还在这种材料中制造出一些"相当粗糙"的有效电晶体.

l中国粉体工业2011No.5

有机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

有机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 张丽园1,2 ,姚 远 2 (1.蚌埠学院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00; 2.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09)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所具有的单原子层结构使它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成为了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石墨烯易于团聚堆积成石墨,不能均匀的分散在基体中,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将石墨烯与其它物质有效复合,充分发挥其在电子学、生物医学、催化、传感器、储能等领域的优良特性,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着重介绍了石墨烯有机功能化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的功能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氧化石墨;有机功能化;表面改性 中图分类号:O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12)08-0016-05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rgano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ZHANG Li -yuan 1,2 ,YAO Yuan 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ngbu College ,Bengbu 233000,China ; 2.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China ) Abstract :Graphene is a novel two -dimensional nanomaterial with a flat monolayer of carbon atoms structure ,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its unique features.Since it had been discovered in 2004,the graphene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worldwide in the sciences ,and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es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the graphene has lots of limit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s in compounding with other materials ,and restricted its wide usage.To materialize the prospect applica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s ,biomedicine ,catalysis ,sensors ,energy storage etc.The key is to ograno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in a con-trolled way.This paper emphasized on some common prepar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organo -functionalized graphene.Besid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organo -functionalizing of graphene was forecasted.Key words :Graphene ;Graphene Oxide ;Organic Functionalize ;Surface Modification 1 引言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单原子层结构的二维 平面纳米材料,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成为了材料学、物理学、 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1] 。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使其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如:较高的杨氏模量( 1100GPa )、载流子迁移率(2?105cm 2/(V ·s ))、热导率( 5000J /(m ·K ·s ))和比表面积(理论值2630m 2/g ),还具有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铁磁性和激子带隙等 现象 [2]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学、纳 米复合物、氢气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着广泛潜在的 应用[3] ;其特有的单原子层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 的特性还可使其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应用[4] 。然而理想石墨烯易团聚堆积成石墨形态,并不利于与 其它物质进行复合,使其的应用受到了大幅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石墨烯的有机功能化改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极大地拓展了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基于材料化学的角度,对石墨烯的表面有机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 61·第34卷第8期2012年8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Vol.34,No.8Aug.2012 * 收稿日期:2012-05-3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KJ2009B212Z )。 作者简介:张丽园(1980-),男,安徽凤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和材料学研究。

项目名称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产

项目名称: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产业化应用 提名意见: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高韧度等特点。将石墨烯与纺织纤维进行复合将赋予材料诸多优异性能。现有制备石墨烯方法面临着成本高,产量低,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等问题,亟待发展简单、安全无毒、低成本、厚度均一、高产率的工业化生产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该项目发明了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基团配位组装”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新方法,突破了生物基石墨烯配位组装析炭、催化热裂解、精制分散关键技术;研发了石墨烯表面改性及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技术,解决了石墨烯在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短纤维与锦纶 6 纺丝过程中易团聚、品质控制困难等问题;开发了专用组件过滤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短纤维与锦纶6 长丝,开发了石墨烯改性纤维高效纺纱系列加工技术、织物与染整技术,建立了石墨烯功能纺织品成型加工技术体系。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建立了年产200 吨生物基石墨烯材料的生产线,年产2000 吨的石墨烯功能聚合物母粒生产线。在服饰、家纺、轻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项目简介: 石墨烯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应用潜力非常广泛的碳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高韧度等多种特点,在军工、航天、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和传统领域,都将带来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将石墨烯与纺织纤维进行复合将赋予材料诸多优异性能。石墨烯包括了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不同层数的石墨烯应用领域大相径庭。现有制备石墨烯包括了微机械剥离、SiC 高温热解、CVD 外延、化学还原等方法,这些方法面临着成本高,产量低,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等问题,亟待发展简单、安全无毒、低成本、厚度均一、高产率的工业化生产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本项目发明了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基团配位组装”法制备石墨烯材

石墨烯(论文)

石墨烯的制备,特征,性能及应用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徐涛 010051 摘要: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包括石墨烯的合成、去氧化、化学修饰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质以及在纳米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碳! 热潮。分析了近1 年来发表在Science、Nature 等期刊上的关于石墨烯的论文, 对石墨烯制备、表征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各种制备技术及表征手段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字: 石墨烯, 制备, 表征, 应用,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 功能化石墨烯传感器 碳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性质,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础。纯碳能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可以是坚硬的钻石,也可以是柔软的石墨。碳材料是一种地球上较普遍而特殊的材料, 它可以形成硬度较大的金刚石, 也可以形成较软的石墨. 近20 年来, 碳纳米材料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1985 年发现的富勒烯[1]和1991 年

发现的碳纳米管(CNTs)[2]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兴起了研究热潮. 2004 年, Manchester 大学的Geim 小组[3]首次用机械剥离法获得 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 石墨烯的发现, 充 实了碳材料家族,形成了从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CNTs、二维的石墨 烯到三维的金刚石和石墨的完整体系.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 杂 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 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 苯六元环, 其理论厚度仅为0.35 nm, 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3]. 石墨烯是构成其它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 可以翘曲变成零维 的富勒烯, 卷曲形成一维的CNTs[4-5]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图1). 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奇特的物理现象, 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 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石墨烯的强度是已测试材料中最高的, 达130 GPa[6], 是钢的100 多倍; 其载流子迁移率达1.5×104 cm2〃V-1〃s-1 [7], 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高迁移率的锑化铟材料的2 倍, 超过商用硅片迁移率的10 倍, 在特定条件下(如低温骤冷等), 其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105 石墨烯的热导率可达5×103W〃m-1〃K-1, 是金刚石的3 倍[. 另外, 石墨烯还具有室温量子霍尔效应(Hall effect)[10]及室温铁磁性[11]等特殊性质. 石墨烯的这些优异性引 起科技界新一轮的“碳”研究热潮, 已有一些综述性文章从不同方面对石墨烯的性质进行了报道.,本文仅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对石墨烯 的制备方法、功能化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石墨烯介绍

1石墨烯概述-结构及性质 1.1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形成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碳原子规整的排列于蜂窝状点阵结构单元之中,如图1所示。每个碳原子除了以σ键与其他三个碳原子相连之外,剩余的π电子与其他碳原子的π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电子可在此区域内自由移动,从而使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同时,这种紧密堆积的蜂窝状结构也是构造其他碳材料的基本单元,如图2所示,单原子层的石墨烯可以包裹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单层或者多层的石墨烯可以卷曲形成单壁或者多壁的碳纳米管。 图1 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石墨烯:其他石墨结构碳材料的基本构造单元,可包裹形成零维富勒烯,卷曲形成一维 碳纳米管,也可堆叠形成三维的石墨 1.2石墨烯的性质 石墨烯独特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其拥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如前所述,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成键的π 电子,这些电子可形成与平面垂直的π轨道,π 电子可在这种长程π 轨道中自由移动,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出色的导电性能。研究表明室温下载流子在石墨烯中的迁移率可达到15000cm2/(V·s),相当于光速的1/300,在特定条件,如液氦的温度下,更是可达到250000cm2/(V·s),远远超过其他半导体材料,如锑化铟、砷化镓、硅半

导体等。这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的性质和相对论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并且电子在晶格中的移动是无障碍的,不会发生散射,使其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质。同时,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结构还使其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电学性质,比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由于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均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结合成很强的σ 键,因此石墨烯同样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试了单层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发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约为1100GPa,断裂强度更是达到了130GPa,比最好的钢铁还要高100 倍。石墨烯同样是一种优良的热导体。因为在未掺杂石墨中载流子密度较低,因此石墨烯的传热主要是靠声子的传递,而电子运动对石墨烯的导热可以忽略不计。其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 优于碳纳米管,更是比一些常见金属,如金、银、铜等高10 倍以上。除了优异的传导性能及力学性能之外,石墨烯还具有一些其他新奇的性质。由于石墨烯边缘及缺陷处有孤对电子,使石墨烯具有铁磁性等磁性能。由于石墨烯单原子层的特殊结构,使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石墨烯也具备独特的光学性能,单层石墨烯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97%以上。这些特性使石墨烯在纳米器件、传感器、储氢材料、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3石墨烯的应用 2石墨烯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质以及低的成本,石墨烯作为聚合物纳米填料被广泛报道。为了获得优异性能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首先要保证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石墨烯的分散与制备方法、石墨烯表面化学、橡胶种类以及石墨烯-橡胶界面有着密切关系。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熔体加工、原位聚合和乳液共混四种方法。 2.1 溶液共混法 溶液共混法主要是采用聚合物本身聚合体系的有机溶剂,充分分散石墨烯于体系中,随着体系聚合反应进行,最后石墨烯均匀分散并充分结合于聚合物基体中,得到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种方法。通常先制备氧化石墨烯作为前驱体,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使之能在聚合体系溶剂中分散,还原后与聚合物进行溶液共混,从而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是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均匀分散在能溶解聚合物的溶剂中。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檵檵檵檵檵 檵檵檵檵檵殝殝 殝殝综合评述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徐超陈胜汪信*(软化学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94)摘要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石墨烯,表面修饰,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O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1)01-0001-09DOI :10.3724/SP.J.1095.2011.002052010-04-09收稿,2010-06-02修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SAF 联合基金(10776014)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汪信, 教授;Tel :025-********;E-mail :wxin@public1.ptt.js.cn ;研究方向:无机纳米材料化学石墨烯[1]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材料,它可看作是构建其它维数碳 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 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Scheme 1)。石墨烯具有许多奇特而优异的性能:如杨氏模量(约1100GPa )、 热导率(约5000J /(m ·K ·s ))、载流子迁移率(2?105cm 2/(V ·s ))以及比表面积(理论计算值2630m 2/g )等均比较高,还具有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铁磁性和激子 带隙等现象 [2]。这些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纳米结构,使石墨烯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焦点[3]。基于石 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在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展现出许多优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5]。本文将从材料化学的角度对石墨烯的制备合成、表面修饰、基 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6-7]。Scheme 1Schematic diagrams of Graphene (a ),Fullerene (b ),Carbon nanotube (c )and Graphite (d )1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1]的制备最早采用的是机械剥离法,即利用胶带粘贴石墨后再转移到硅片上[8],随后出现第28卷第1期 应用化学Vol.28Iss.12011年1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Jan.2011

石墨烯分散方法

石墨烯分散方法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性能,科研工作者考虑将其作为增强体加入到基体材料中以提高基体材料的性能。但是,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再加上片层与片层之间容易产生相互作用,极易出现团聚现象,而且团聚体难以再分开,不仅降低了自身的吸附能力而且阻碍石墨烯自身优异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改进。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科研工作者在克服石墨烯团聚、使其分散方面做了诸多研究。分散方法简介如下: 1、机械分散发 利用剪切或撞击等方式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效果。吴乐华等以纯净石墨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湿法球磨配合超声、离心等方式得到石墨烯分散液,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分析均证明石墨烯为几个片层分散。 2、超声分散发 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以高能高振荡降低石墨烯的表面能,从而达到改善分散效果的目的。Umar等将石墨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采用低功率超声处理,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随之升高,当超声时间超过462h后,石墨烯分散液浓度能够达到1.2mg/mL,这

是由于超声所产生的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能量大于剥离石墨烯片层所需要的能量,进而实现了石墨烯的分散。3、微波辐射发 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产生高能高热用以克服石墨烯片层间的范德华力。Janowska等采用氨水作为溶剂,利用微波辐射处理在氨水中的膨胀石墨以制备石墨烯分散液,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制得的石墨烯主要为单、双和少层(少于十层)石墨烯,并且能够在氨水中稳定分散,研究证实微波辐射产生的高温能够使氨水部分气化,产生的气压对克服石墨烯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4、表面改性 通过离子液体对膨胀石墨进行表面改性来提高石墨烯的分散性。这种改性属于物理方法,它能降低改性过程对石墨烯结构和官能团的影响。经过改性的石墨烯片层粒径小,呈现出褶皱的状态;通过离子液体改性后的石墨烯可以长时间在丙酮溶液中保持均匀的分散状态,并且能够均匀分布在硅橡胶基体中,离子液体链长增加使得样品更加均匀地分散。 采用具有强还原能力的没食子酸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制得了具有高分散性的石墨烯。由于分子中苯环结构和石墨烯之间形成了π—π共轭相互作用,从而作为稳定剂吸附在石墨烯表面,这使得石墨烯片层具有较强的负电性,

氧化石墨烯改性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_叶国锐

复合材料学报第31卷 第6期 12月 2014年Acta Materiae Comp ositae SinicaVol.31 No.6 December 2 014文章编号:1000-3851(2014)06-1402-07 收稿日期:2013-09-27;录用日期:2013-11-07;网络出版时间:2014-01-2 0 09:42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0.13801/j .cnki.fhclxb.20141202.001.html基金项目: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ZD SY20120619141411025)通讯作者:曹海琳,教授,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性能设计及开发。 E-mail:caohl@h it.edu.cn引用格式:叶国锐,晏义伍,曹海琳.氧化石墨烯改性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 14,31(6):1402-1408.Ye Guorui,Yan Yiwu,Cao Hailin.Basalt fiber modified with graphene oxide and properties of its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J].Acta Materiae Comp ositae Sinica,2014,31(6):1402-1408.氧化石墨烯改性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性能 叶国锐1,晏义伍1,曹海琳*1,2 (1.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7;2.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哈尔滨15 0001)摘 要: 为了改善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通过偶联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引入到上浆剂中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涂覆改性,同时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FTIR表征了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效果;运用SEM分析了改性上浆剂处理对玄武岩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偶联剂成功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 玄武岩纤维经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上浆剂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及活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处的机械齿合作用及化学键合作用增强,界面黏结强度得到改善,玄武岩纤维的断裂强力提高了30.8%,氧化石墨烯-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0.6%。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志码: A Basalt fiber modified with graphene oxide and properties of its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YE Guorui 1, YAN Yiwu1,CAO Hailin*1, 2(1.Shenzhen Key Laboratory of Composite Materials,Shenzhen Academic of Aerospace Technology,Shenzhen 518057,China;2.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Abstract: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epoxy composites,the graphene oxide modified withcoupling agent was introduced into sizing agent,and the modified sizing agent was used to modify basalt fiber andthe graphene oxide-basalt fiber/epoxy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graphene oxide wascharacterized by FTIR.The effect of modified sizing modification on surface of basalt fiber and composites cross-sectional morphologi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EM.The results show that coupling agenti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oxide.Surface roughness and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are in-creased after basalt fiber being infiltrated in sizing agent modified by graphene oxide,and the mechanical interlockingand chemical bonding of the graphene oxide-basalt fiber/epoxy interface are enhanced,the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is improved,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s is improved by 30.8%and th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gra-phene oxide-basalt fiber/epoxy  composites is improved by 10.6%.Key words: graphene oxide;surface modification;basalt fiber;mechanical properties;composites 玄武岩纤维是以天然玄武岩矿石作为原料,经 高温熔融、拉丝、冷却而得到的一种新型无机纤 维[1] ,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耐高温、高耐腐蚀与化 学稳定性、吸湿性低等优点。以其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化工和医学等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 力的新型材料之一[ 2- 4]。复合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而界面性能除了取

石墨烯磺酸功能化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备注 (1)4-磺酸基-氟硼酸重氮苯的合成 S1:称取17.3g4-磺胺酸(0.1 mol)固体溶于100ml蒸 馏水中后 S2: 将31.8 mL氟硼酸水溶液 (40 wt %, 0.2mol) 缓缓逐 滴加入磺胺酸水溶液中。将混合溶液冷却至0℃。 S3:维持恒温5℃,将7.0 g亚硝酸钠(100mmol)溶于 蒸馏水中,缓缓加入上步所得溶液中。添加完成,持 续搅拌2h。 S4:抽滤收集白色沉淀,再用乙醚洗涤数次。将白色 沉淀冷冻干燥和储存。 时间:2.5h (2)GP-SO3H(DS=1.21)的合成 S1:称取0.6g石墨烯粉末(GO,约0.05mol),其分散于500mL蒸馏水中. 使用5 wt %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其PH值至9左右。(5.26gNa2CO3,溶于100ml水中) S2:将调整过得溶液进行轻微的超声处理30min。将GO溶液用离心机分离30min以移除未反应的石墨,转速为2000rpm。 S3:称量3.9g硼氢化钠(0.1 mmol)溶于10mL蒸馏水中,将其加入GO的水溶液中,在70℃下反应1h。抽滤,使用蒸馏水洗涤直至其PH值达到7。 S4:将部分还原的GO重新分散到500mL的蒸馏水中,使用轻微声波震荡30min。使用冰浴将其冷却至室温。 S5:称取0.68 g(2.5mmol)制得的4-磺酸基-氟硼酸重氮苯,溶于10mL蒸馏水中,将其缓缓逐滴加入S4得到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6h。反应溶液使用声波处理10min称量+30min 分散+1h预还原+2h 抽滤+30min分散+12h偶合+2h抽滤+完全还原24h

30min。再称取0.68g(2.5mmol)制得的4-磺酸基-氟硼酸重氮苯重复上述步骤。 S6:反应完成后,使用5 wt % 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PH 值至10以上,伴随添加有沉淀生成。将沉淀过滤出,并用蒸馏水(水)和乙醇洗涤,即可得到GO-SO3H。S7:将GO-SO3H 重新分散在500mL的蒸馏水中,再加入水合肼(5060%, 32 mL),在 120℃下充分还原 24 h。这步中磺酸基的存在使得石墨烯能够很好分散在水中。再使用5 wt % 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10以上,过滤得到沉淀,用水完全洗涤,冷冻干燥得到GP-SO3H (1.19 g)。 (3)GP-SO3H纳米纸的制备 S1:将所需量的GP-SO3H分散在水中,使用超声处理。然后使用离心机(2000 rpm)去除不溶的杂质。通过带有400 nm 规格孔隙的PC膜抽滤得到数百纳米至30μm左右的,并自然风干。 S2:从过滤器上将独立的纳米纸剥离,在真空炉中在250℃下进行热处理24h。即可得到可用的GP-SO3H纳米纸。 (4)石墨烯化学键合镀层 S1:将基片预先放置在装有GP-SO3H纳米纸碎片的反应炉中。为防止硅橡胶残余的灰污染基片表面,高温硅橡胶被放置在反应炉预先设定的位置。 S2:将反应炉中抽真空,然后在30min内迅速将温度从室温升至500℃。关闭真空抽取,然后在20min内将温度再次迅速升至1000℃。 S3:管内有气体产生,反应炉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至大气压,将真空阀转接Ar进气口。将炉中尽快清理干

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龚欣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11189) 摘要: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2004年至今, 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已在SCI检索期刊上发表了超过2000篇论文, 石墨烯开始超越碳纳米管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在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展现出许多优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主要有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无机物复合材料两类,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混法、溶胶-凝胶法、插层法和原位聚合法.本文将对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一、基于石墨烯的复合物 利用石墨烯优良的特性与其它材料复合可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质.如利用石墨烯较强的机械性能,将其添加到高分子中,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以石墨烯为载体负载纳米粒子,可以提高这些粒子在催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1.1 石墨烯与高聚物的复合物 功能化后的石墨烯具有很好的溶液稳定性,适用于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根据实验研究,如用异氰酸酯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聚苯乙烯中,还原处理后就可以得到石墨烯-聚苯乙烯高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添加体积分数为1%的石墨烯时,常温下该复合物的导电率可达0.1S/M,可在导电材料方面得到的应用. 添加石墨烯还可显著影响高聚物的其它性能,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和电学性能等.例如在聚丙稀腈中添加质量分数约1%的功能化石墨烯,可使其Tg 提高40℃.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仅添加质量分数0.05%的石墨烯就可以将其Tg提高近30℃.添加石墨烯的PMMA比添加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的PMMA具有更高的强度、模量以及导电率.在聚乙烯醇(PVA)和PMMA中添加质量分数0.6% 的功能化石墨烯后,其弹性模量和硬度有明显的增加.在聚苯胺中添加适量的氧化石墨烯所获得的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容量(531F/g)比聚苯胺本身的电容量(约为216F/g)大1倍多,且具有较大的拉伸强度(12.6MPa).这些性能为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石墨烯在高聚物中还可形成一定的有序结构.通过还原分散在Nafition膜中

石墨烯性质-表面等离子体

1 石墨烯电子能带结构所带来的性质 石墨烯是零带系半导体,其能带结构在K空间成对顶的双锥形,费米面在迪拉克点之上,石墨烯为n型,费米面在狄拉克点以下为p型。由于其能带结构的特殊性,在狄拉克点处的电子态密度很低,对于费米面在狄拉克点附近的高质量石墨烯,通过简单的掺杂或用栅压调控,就可以使其费米面有很大幅度的移动,从而很容易用人工的方法制作出石墨烯的p-n结结构。而该结构是太阳能电池材料所必需的条件。 2、石墨烯对红外光的高透过性 石墨烯对光的透过率可达到97.7%以上,使其成为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的很好选择。现在太阳能电池的透过效率不好原因是太阳能电池上层电极对太阳光中的红外部分吸收十分严重,而红外部分又是太阳光能量的一个集中区,所以影响了下方的光伏材料获得的光的强度。而石墨烯对红外的透过性非常好,用石墨烯带作为太阳能电极材料,可大幅度提高转化效率。 3、石墨烯中的高载流子迁移率 石墨烯中的电子的迁移率大约是硅的100倍,而电导率是与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乘积成正比,而材料的透光性能又通常和载流子浓度成反比。一般材料如果对光的透过性很好,那么它的载流子浓度就很低,而通常迁移率也很低,从而导电率也很差,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太阳能透明电极没有很好性能的原因。而石墨烯这种新材料,它的载流子迁移率如此之高,即使在载流子浓度很低时(透光性很好),也能保证两者乘积很客观,有很好的导电性。这也进一步解释了石墨烯适合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原因。 4、石墨烯中的光激发电子-空穴对的产生消失时间 石墨中的电子式狄拉克电子,速度接近光速三分之一,室温下传导电子比任何其他已知导体要快,所以被光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可以快速形成电流,同理在撤去光源后也可以迅速消失。基于石墨烯的光伏器件对光的响应目前在实验室中已达到THz,成为超快光电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5、石墨烯的热载流子效应 石墨烯可以对光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在室温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发生热载流子效应,产生电流。当光照在石墨烯上时,可以产生两个具有不同电气特

石墨烯的表面性质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6, 5(2), 48-57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7678091.html,/journal/japc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7678091.html,/10.12677/japc.2016.52006 Progress in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he Surface Testing of Graphene Jinfeng Dai1*, Guojian Wang1,2, Chengken Wu1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Received: Apr. 22nd, 2016; accepted: May 10th, 2016; published: May 13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767809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Graphene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for its special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great number of studies on these fields, and have made lots of outstanding results, while less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relatively. However,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usual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graphene-based materials, especially, in the nano-composites, nano-coating and electrical nano- devices.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surface propertie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re summarized,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is highlighted. The method of surface testing is also compared and commented on briefly. We believe that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 emphasis on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with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 new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for testing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nally, the current challenges of research on structural surfac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are commented based on our own opnion. Keywords Surface Properties, Structural Surface, Surface Energy, Surface Testing, Graphene 石墨烯的表面性质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戴进峰1*,王国建1,2,吴承恳1 1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通讯作者。

石墨烯改性

综合实践论文 题目:石墨烯改性研究进展 班级:高分子112 姓名:陈阳建 指导老师:祖立武 日期:2014年6月20日

石墨烯改性研究进展 陈阳建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0221 摘要: 结合当前国内外石墨烯改性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表面改性和电子性能改性两个方面介绍了石墨烯的改性方法。其中,石墨烯表面改性包括共价键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功能化;石墨烯电子性能改性包括掺杂和离子轰击。讨论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在原有改性方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石墨烯改性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石墨烯;改性;综述;共价键功能化;非共价键功能化;掺杂;离子轰击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Chen yangjian Materials Science,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in Heilongjiang 102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material at hom e and abroad, the methods of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surfac e modification and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modification, respectively. The methods o f surface modification contain the covalent functionalization and non-covalent functio nalization; the methods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modification contain dopin g and ion b ombardment. Final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ification met h o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is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modification methods. Key words: graphene; modification; review; covalent functionalization; non-covalent functionalization; doping; ion bombardment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 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 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晶体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插层剥离法以及采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4-10]。与碳纳米管类似,石墨烯很难作为单一原料生产某种产品,而主要是利用其突出特性与其它材料体系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及其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