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第一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跨文化交际第一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跨文化交际第一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跨文化交际习题

跨文化交际习题

跨文化交际习题 1. 单选题:(1.0分) 在日本,喝汤时发出很大吮吸的声音会被认为是______。 A. 粗鲁而讨厌的 B. 你喜欢这种汤的表现 C. 在家里不要紧,在公共场合则不妥 D. 只有外国人才这么做 解答: B 参考答案: B 2. 单选题:(1.0分)

在日本,自动售货机里出售除下列哪一种饮料以外的所有其他饮料? A. 啤酒 B. 加糖精的保健饮料 C. 加糖的咖啡 D. 美国公司生产的软饮料 解答: B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1.0分) 在拉丁美洲,管理者______。 A. 一般会雇佣自己家族的成员 B. 认为雇佣中级家族成员是不合适的 C. 强调雇佣少数特殊群体员工的重要性

D. 通常雇佣比实际工作所需更多的员工 解答: A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1.0分) 在拉丁美洲,人们______。 A. 认为交谈时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是不礼貌的 B. 总是等到对方说完才开始说话 C. 身体接触次数比相似情况下北美商人多 D. 避免身体接触,因为这被认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解答: C 参考答案: C

5. 单选题:(1.0分) 马来西亚的主要宗教是______。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解答: D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1.0分) 在泰国______。 A. 男性之间挽手同行很常见

B. 男女之间在公共场合挽手很常见 C. 男女同行是很粗鲁的举止 D. 传统上男性和女性在街上遇见会互相亲吻解答: A 参考答案: A 7. 单选题:(1.0分) 在印度,进食时恰当的举止是______。 A. 用右手取食物,用左手吃 B. 用左手取食物,用右手吃 C.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左手 D.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右手 解答: D 参考答案: D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new host culture. 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新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14.分隔和隔离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 refer to maintaining one’s original culture and not participating in the new culture. 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保留了原有文化,完全没有接受和习得新文化。 15.融合Integration takes place when individual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ew culture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人文天下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进行交际时,各种误解和问题在所难免。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出色的交际者,我们必须与外来价值观、态度及感情密切沟通,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地交流,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差异因素 1.1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注重情义,而忽视法理。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人的理性。例如,在国外,有一对夫妻因有事要把孩子放在一位中国人朋友家代为照管,事后这对夫妇给了这位中国人孩子照管费,这种行为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很不理解的,但西方人体现出一种你既然付出,就能得到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种种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的冲击和沉积,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 1.3文化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很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中国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而在英美国家,成年后的子女人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而选择住进养老院,由社会关照。 2.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 2.1认知障碍 一个在美国学习的日本学生说:“在我去学校的路上,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对着我笑了好几次,我有点吃惊。”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女孩子不对陌生人微笑,更不用说陌生的男人。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微笑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方式。日本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忽视了他遇到的人们的文化。他总是认为,尽管是无意识的,与他交流的对方持有与他相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和习惯。一旦所发生的情况与他预料的不同,他就会感觉很失落、沮丧甚至生气。这种问题就是认知障碍。 2.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文化本身一样,它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首先,人们从父母、亲戚、朋友等处学到。那些从父母那里听到“那些犹太人控制着企业真糟糕”的人不自觉地就学到了思维定势。其次,思维定势因为有限的人际交往产生。如果我们遇见一个很富有的巴西人,就会认为所有来自巴西的人都很富有。再次,很多思维定势是媒体提供的。电视提供了很多民族扭曲的形象。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2.3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我们在生活中很早就学到了民族中心主义,虽然是无意识的。因此,它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问题。当然,很少人公开声称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但是人们会无意识地做出基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系统的判断。一些学者认为没有人能完全不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 3.1求同存异 因为很多因素,各种文化确实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相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很多能把人们联系起来的至关重要的特征。例如,我们共有一个星球。我们都渴望自由,尽管自由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含义。 人们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受自己文化制约的不同之处。所以,如果我们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应该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如果能欣赏相同尊重文化间存在的不同,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估计我们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能更加容忍别人那些行为。 3.2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到社会诸多文化因素制约,要表达与理解一定语境中的话语,不但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语法等语言规律还要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准则形式。在交际中,要参照交际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素质、购买需求等因素恰当地使用语言,营造出与交际对象相适应的气氛,从而有助于达到交际目的和提高交际能力。 4.结论 当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时候,各种问题与误解时常发生。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其中的一些。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提高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求同存异、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移情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参考文献 [1]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么海燕 (西京学院人文科学系710123) 摘要:当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经常出现误解和各种问题。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鉴别和警惕这些问题很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检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认识到原因,才能成为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误解问题原因 287 现代营销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第一章 1.文化的定义: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着眼 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即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特征:1.交际的符号性。2.民族的选择性。 3.观念的整合性。 4.动态的 可变性。 3.信息传播系统构成的七个环节:传播者,编码,信息,通道,接受者,解码, 反馈。 4.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5.跨文化交际: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 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它包含以下几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6.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7.交际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交际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有意识行为 和无意识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任何性质的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人们交流除了语言符号外,更多的是非语言符号,包括各类行为。人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当这些行为一旦被注意到,客观上传递了信息,交际也就发生了。2.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信息交流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心理活动。有效的沟通,只有在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共享一个或相似的语码系统时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3.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某些规则,除了固定词法句法等语法规则外,还有具体的文化规范及其制约下的语用规则。 8.为什么说任何交际都是文化的交流或碰撞?“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 者是相通的。符号专家将两者的关系概括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共性,或交际双方共享某一文化规范,才能有效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主流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然要求双方互相理解或遵循对方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达到预期目标。 9.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与跨文化交际学科有什么关系?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 快,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无论哪种类型的交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家必须沟通,这就是外交舞台特别精彩的原因。这些外交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因为尽管科技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但并未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文化背景又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的障碍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都给人类带来了不必要的交往。跨文化交际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李希霍芬 2、东洋航线西洋航线南洋航线 3、贸易作用外交作用文化交流作用 4、贞观十四年 5、张骞 6、不空真谛 7、马可?波罗 8、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9、西洋音乐西方油画机械钟表 10、瓷器茶叶丝绸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美国 2、牛仔鸡尾酒快餐 3、熊猫京剧长城 4、丝绸之路四大发明 5、语言饮食宗教 6、江南民居川西民居北京四合院书院建筑 7、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建筑 8、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9、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 10、洛可可式建筑 11、粤菜湘菜川菜鲁菜 12、勺子筷子盆子碗 13、红茶白茶黑茶绿茶 14、二锅头黄酒 15、豫剧黄梅戏京剧评剧 16、扬琴古琴 17、茶花女卡门图兰朵 18、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澳大利亚 20、BDCEA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全选 2、傅聪傅敏 3、Skype Twitter 4、文化背景年龄年龄 5、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7、叔侄关系 8、自然形成无需刻意建立恒久不变 9、宰相肚里能撑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全选 11、面试出席婚礼谈判 12、全选 13、合理的 14、包容的精神 15、机智幽默 16、清晨晚10点半以后 17、于约定时间前去朋友家做客 临时起意邀请朋友过来用餐 朋友婚礼赠送礼金 18、主人为客人夹菜相互劝酒客套表示谦虚 19、注重个人隐私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 20、于约定时间后五到十分钟到达准时到达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2、是否已婚收入财产 3、百年好合 4、外语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 5、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 6、含蓄隐晦间接 7、表情空间沉默 8、低语境国家 9、日本墨西哥 10、老乡观念强邻里关系紧密战友关系紧密对家族观念强 11、参与模式 12、全选 13、互动频繁可以当面争执 14、. 健康婚姻年薪 15、全选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非语言交际 2、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速的轻重 3、品牌标识交通标识 4、口头形式文字形式 5、言谈 6、商务政务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期末考试范围 ? 1. 阅读理解2篇(20%) ? 2. 选词填空:15个句子(15个备选项,课后的key concepts,概念的词为主。(15%) ?eg: ———the belief that 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lth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 ? 3. 简答题:课后comprehension questions和case study( 课内或者稍微改动的)。(25%) 4. 实用写作:一封信什么的(格式)(10%) 5. 写作:给出某个文化现象观点,运用所学文化差异进行评论 (comment)。(30%) 如: 说给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文化现象),我们要用所学的中 美教育差异进行评论,议论文形式。 价值观,家庭观,社会关系朋友观,饮食观,教育观,时间观等 篇目:Unit1: A B C Unit2 A Unit3 A B Unit5A Unit6A Unit7 A Unit10 B Unit1 A Key concepts reservation: 谦逊的coldness: 冷静的 modesty:谦虚的 humor:幽默的 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 Q1、what is a reserved person like? Answer: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Q2、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men? Answer: reserved 、humor、modesty、cold、sportsmanship. Q3、what is sportsmanship? Answer: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 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Case study Q、What made the British feel quite unhappy in this situation?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高英祺梁玉《光明日报》(2014年09月07日07 版)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便捷与畅通,跨文化交际现象也日益增多。但由于交际双方所处地域、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交际双方在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交际出现障碍。因此,文化认同越来越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交际双方的重视。 文化认同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认同理论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松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理论,它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因部分认同的背离或异特性而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书籍、民俗、文化意识以及社会文化信息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实现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 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 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 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 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Marshall Singer认为: 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 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 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 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 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

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 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 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 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 ●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 一、文化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 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 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 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 bless you 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文化交际课前习题答案

UnitTwoCultureShock Ⅰ.Fillinblanks a.Inaformalwesternmeal,youreofferedasecondhelpingbutyouhavealready hadenough.Youshouldsay“______”.ThatwasdeliciousbutIvealreadyhadple nty,thanks. b.Taboosarewords,expressions,et c.thatareconsideredasbeing______or__ ____.unpleasant,disgustingc.______isaculturethatscoreshighonindividual ism.Individualculture d.Socialdistancereferstothedegreeof______or______betweentwoculture s.similarity,dissimilarity e.Becauseoftheir______,individualistsgivelittleth oughttothe______ofothers.Butcollectivistscareverymuchwhatothersinth eirgroupsthinkanddonotliketobethetargetsof______and_______.indepen dence,evaluations,scrutiny,criticism Ⅱ.KeyTerms a.cultureshock b.collectivistculture c.hospitality d.politeness e.privacy 在一个正式的西餐,你再提供一次帮助但你已经有足够的。你应该说“______”。那是美味的但我已经有很多,谢谢。 B.禁忌词,表达,等,被视为______或______。不愉快的,令人厌恶的 C. ______是一种文化,分数高的个人主义。个体文化 D.社会距离指的是______或______程度在两种文化之间。相似性,相异性 E.因为他们______,个人主义者不在乎别人的______。但集体主义者非常关心他们小组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 例题一: 内容提要:合资企业中,跨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面对这种文化冲突,要理性地去对 待,避免感情用事,致使矛盾愈深。 案例名称:《回答的方式》 案例介绍:飞利浦照明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中国员工交谈。中国员工的回答令副总裁难以理解,甚至不耐烦。 个人简介 姓名:朱生玉学号:200440001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案例:《回答的方式》 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想甲谈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以上便是整个案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文化焦急的例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副总裁是美国籍人,而那位员工则是中国籍。既然出生于两个不同的过度,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北京、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其次,“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中国员工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原因。比如说由于语言障碍、没有理解透彻美国副总裁所说话语的原意;或者说副总的文化方式让中国员工产生了误解;亦或是中国员工有意回避从正面回答……。以上原因都知识我们的推测而已。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假设这位中国员工从正面直接回答了副总的问题。比如,中国员工回答:“……想在五年之内作到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很显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这样的回答违反了中国人一向谦虚、委婉的心理习惯。太直接反而暴露出自己很有野心,高傲自大的缺陷。谦虚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做不到那个理想的位子,也不至于丢面子,被人耻笑。恰恰相反,美国人一向简单明了,很直接,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