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工艺教案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

项目一:常用无线电元器件

授课班级:

一、项目要求:

(1)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2)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3)理解并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

(5)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采购指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操作,感受实际工作中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有关知识,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常用元器件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的了解,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①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③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和采购指标。

突破重点、难点: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了解了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电工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及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课本。

3、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4、学生分组,共分八组。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6课时)

任务一电阻器,2课时。

任务二电容器,1课时。

任务三电感器,1课时。

任务四继电器,1课时。

任务五半导体器件,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电阻器:①电阻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阻器、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阻器好坏的判断。

⑤电阻器典型参数的标识方法。

⑥其他。

电容器:①电容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容器的标识。

⑤电容器简易测试。

⑥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感器:①电感器的类别。

②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③小型固定电感器的标识。

④电感器简易测试。

继电器:①继电器的分类。

②有关继电器的名词及参数。

③常用继电器的型号。

④固态继电器。

半导体器件:①半导体分立元件的命名。

②半导体二极管。

③半导体三极管。

④场效应管。

⑤光电耦合器。

⑥集成电路。

2.实训项目: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关电子元器件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小组分组情况表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练习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练习结果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

项目二:手工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熟悉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

2、理解并掌握焊料、助焊剂的作用。

3、熟练并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4、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5、了解焊接后对焊点通过目测、仪器、仪表进行检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了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理解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使用的基础上,对电子产品有新的认识,从亲身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电子装配与调试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电子线路板,每组一个。

3、电阻若干。

4、电烙铁每组至少二个。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12时)

任务一手工焊接工具,2时。

任务二焊料与助焊剂,2课时。

任务三元器件的筛选与成型,2课时。

任务四手工焊接,2时。

任务五焊接质量的检查,2课时。

任务六拆焊,2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详细讲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以及焊料、助焊剂的作用和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2、实训项目:让学生多做手工焊接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手工焊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计算的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项目三:自动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理解并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2、掌握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3、理解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4、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学习,感受实际生活中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手工焊接工艺的基础上,对自动焊接工艺,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学、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

重点: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掌握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理解了手工焊接工艺的有关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印制电路板八个,每个小组一个。

3、电子元件若干。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6课时)

任务一印制电路板,2课时。

任务二浸焊与波峰焊,2课时。

任务三表面安装技术,1课时。

任务四微组装技术,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印制电路板:①印制电路板的材料与类型。

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浸焊与波峰焊:①浸焊。

②波峰焊。

③二次焊接工艺。

表面安装技术:①表面安装技术的特点。

②表面安装材料。

③表面安装工艺。

微组装技术:①微组装技术的概述。

②微组装技术类型。

③微组装技术焊接。

2、实训项目:学生分组做题,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二名,进行讨论。

3、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两两组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