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及道岔的铺设

轨道及道岔的铺设
轨道及道岔的铺设

轨道及道岔的铺设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

培训班:__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__

第一节道岔的铺设设置

一、道岔的分类

(一)、普通单开道岔

这种道岔是将一条铁道分为两条铁道的设备,有直股和曲股,分左开和右开。站在尖轨前向道岔尾部看,曲股向左的为左开道岔,曲股向右的为右开道岔。

普通单开道岔

(1)、转辙器部分

转辙器部分是引导机车或车辆进入道岔不同方向的导向设备。它是通过扳动尖轨使其在不同的位置上,引导列车沿道岔直股或曲股运行。转辙器是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各种连接零件及转辙机械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1--基本轨;2--尖轨;3--跟部结构;4--轨撑

5--间隔铁;6--连杆;7--滑床板

1、基本轨和尖轨

基本轨是由普通钢轨制成的,分直股和曲股。为了保持一定的规矩,曲股基本轨要弯折成适当的折线。基本轨除具有与普通钢轨相同的功用外,还与尖轨一起承受机车车辆的水平力。为了防止基本轨横向移动,在外侧尖轨范围内的基本轨设有轨撑。

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用与基本轨同类型的钢轨,经过刨切而成。尖轨分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煤矿窄轨铁道使用的是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使用于左、右开道岔,铺设更为方便,加工简单。直线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夹角β称转辙角,也是尖轨的冲击角。尖轨的长度,随着道岔号码的不同而异。尖轨太长不便扳动;尖轨短使冲击角增大,当列车进入侧股时车轮撞击尖轨,使水平压力盒动能损失加大,运行不稳,影响行车速度。

直尖轨是将轨底切去一部分,叠盖在基本轨的轨底上,基本轨放在滑床板上,而尖轨则放在同一滑床板的滑床台上,使尖轨轨底比基本轨轨底抬高。这是为了减少尖轨轨底的刨切量,以增加尖轨的断面强度。尖轨工作面刨切斜度为1:5。

2、尖轨跟部结构

尖轨跟部结构是转辙器部分的连接点。它能使尖轨根据不同的转辙要求在平面上左右摆动,列车通过时保持稳定。跟部结构是由间隔铁、鱼尾板、套管、螺栓等组成。尖轨跟部一般采用间隔板——弯折夹板式的尖轨跟部结构(又称活接头)。活接头的第一根螺栓外有一套管,套管的一端顶靠弯折夹板,另一端顶靠间隔板,同时在轨缝处把夹板向铁道中心线一边略微弯折,使尖轨与弯折夹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即能保证跟部的连接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又可

使尖轨尖端左右灵活摆动。弯折夹板需特制,分左弯和右弯,弯折部分要刨切,以免卡车轮。

3、其他零件

为了保证尖轨扳动灵活而稳定牢固,在尖轨跟部的接头和尖轨同基本轨的连接方面,配备了一些必要的零件。

(1)连接杆

连接杆的作用是把两根尖轨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既能固定两尖轨的距离,又能防止列车通过时,尖轨产生剧烈跳动。它的数量视尖轨长度而定,一般装1-2根。连接杆和尖轨的连接螺栓不能太紧,从而使尖轨扳动灵活。

(2)轨撑和滑床板

为了增强基本轨与尖轨接触部分的横向稳定性,在基本轨外侧安装轨撑,滑床板外侧做成板肩,作为轨撑的支座。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轨撑的作用是承受横向为防止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

尖轨下部的轨枕面上所设的滑床板,是用来承托由尖轨和基本轨传来的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岔枕上。每块滑床板都有一个凸出的平台,它保证尖轨在平台上能正常的左右平滑摆动,凸出的平台还具有阻止基本轨向内侧移动的作用。为了减少尖轨摆动时的阻力,在使用中应定期对滑床板进行清扫,并涂以润滑油。

(2)、辙叉和护轨

辙叉和护轨部分包括辙叉、护轨、安装护轨的基本轨及其它连接零件。

1 5

32

4

6

7

1-长心轨;2-短心轨;3-翼轨;4-底板

5-间隔铁;6-护轨;7-护轨垫板

1、辙叉

辙叉由心轨和翼轨组成,它是使列车能够由一般铁道的设备。单开道岔的辙叉有两种型式:钢轨组合式和整体铸造式。

钢轨组合式辙叉叉心用普通钢轨刨切拼合而成,翼轨用普通钢轨弯折刨切而成,在翼轨和心轨间,用不同尺寸的间隔铁及螺栓连成一体,以保证相互间的正确位置,并形成必要的轮缘槽。

叉心的两个作用边之间的夹角称辙叉角。辙叉角的交点称叉心理论尖端,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原因,不能把理论尖端制作出来,而实际上的尖端有7.5mm 左右的宽度,称为辙叉心实际尖端。辙叉咽喉是翼轨工作边的开始弯折处,也是两翼轨工作边之间的最窄距离。

钢轨组合式辙叉各部分之间联系很差,零件较多,养护维修困难,使用寿命短,目前我国煤矿窄轨铁道已开始逐步采用锰钢整铸辙叉来代替钢轨组合式辙叉。

(二)、对称道岔

对称道岔又称双开道岔,是将铁道向左右对称分开的设备。两侧都是曲股,并对称于直股中心线(即辙岔角的平分线)。

对称道岔

(三)、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是连接两条相邻铁道的设备。由两组相同号数的单开道岔和一段连接轨组成的单渡线道岔。它是在列车由一条铁道驶入另一条相邻铁道时使用。

渡线道岔

二、道岔铺设

1、材料质量检查

道岔铺设前对道岔要进行检查,特别注意翼轨前部、心轨尖端与心轨后部工作边(在轨头下13mm用细绳拉紧),三点是否成一直线,心轨前端只能内凹、不能凸出,凹进深度不大于1mm。全部材料质量合格方能铺设。

2、确定道岔位置

如下图所示,根据设计和岔线的要求确定道岔中心,钉好标桩1,然后根据

道岔前长(由中心到尖轨前基本轨接头的长度)钉标桩2,根据道岔后长(由中心到辙叉后部直股基本轨接头的长度)钉标桩3,根据道岔中心到直股辙岔尾的长度钉标桩4,根据道岔后长被道岔号除,所得的数值,就是直股道岔尾轨道中心至弯股道岔尾轨道中心的距离,因此便可钉标桩5。从1桩到5桩的直线方向,便是道岔弯股连接铁道的方向。

3、平整路基

道岔位置确定后,按设计标高和铁道中心,平整好路基面,井下按巷道中线,腰线和设计标高平整好巷道底板。

4、摆放枕木

按道岔总图摆好岔枕,枕木头在直股基本轨一侧取齐。

5、铺设道岔

(1)铺设直基本轨、直导轨、尖轨、护轨和辙岔

①摆放直股基本轨、直导轨、尖轨护轨和辙岔,并按中心桩位置对齐;

②连接钢轨,安装尖轨、护轨并找正接头位置;

③用白铅油在直股基本轨内侧划岔枕位置;

④按岔枕位置方正枕木,按道岔铺设图安设连接零件;

⑤拨正方向后钉直股基本轨,以直股基本轨为准,按规矩要求钉辙岔和直导轨。

(2)铺设曲线轨

①按道岔导曲线半径弯好曲导轨;

②摆放曲导轨,将尖轨跟端和辙岔前端连接好;

③钉曲导轨。

(3)铺设曲基本轨、尖轨和护轨

①用弯轨器做好尖轨前曲基本轨的打弯工作和按图纸所标的曲线半径弯好曲基本轨;

②摆放曲基本轨和护轨;

③按图纸安设连接零件;

④连接钢轨、安装尖轨和护轨;

⑤以直股基本轨和曲导轨及辙岔为准,按规矩要求钉曲基本轨。

如在通车铁道铺设道岔,在铺设完直股基本轨后同时要铺设辙岔直导轨、曲股基本轨(铺到尖轨根端)和直尖轨,经检查合格后便可通车。

(4)装设连接杆、扳道器

达到尖轨摆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扳道器应设在侧线一侧的两根长岔枕上。施工时先把闸座放在岔枕上,把扳道器与连接杆连接好,用道钉把闸座临时固定起来。然后,试验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如不密贴,调整扳道器位置,直到尖轨密贴;扳道器位置正确后,再把扳道器用道钉固定。

道岔钢轨类型与铁道钢轨不用时,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与道岔同型的整根钢轨,两相邻道岔间的插入短轨不宜小于3m,困难条件下可不设。

如铁道采用钢筋混泥土轨枕,应在道岔前后的铁道处铺设5根木枕作为过渡段。

在通车前要检查道岔各部轨距、水平以及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滑床板、基本轨与轨撑的密贴情况,对不合格的部分要及时处理好。

第二节轨道铺设

一、轨道的铺设过程

1、找中线

在直巷中铺轨,首先由测量人员每隔10-15m钉一标定线路的中线,并在巷道侧帮上据轨顶1m高度处划上基准点。然后平整巷道底板,做出摆放归真的标记。

2、摆放轨枕

轨枕下静候,按已做好的标记摆放在定处线路中线及标高的巷道底板上。轨枕中线应垂直线路中线摆放,轨枕靠人行道的一端应按准绳摆放整齐。

轨枕允许的误差不超过50mm,均需中线偏斜不超过30mm。

3、散布钢轨

轨枕摆放好后,在轨枕上散布钢轨,钢轨接头要悬接。直线段两股钢轨的接缝应对其,相对差距不大于50mm。井下轨缝应不大于5mm。曲线段的使用抱轨式人车的斜井绞车道应错解,相对错据不小于2m。

4、散布链接零件

一套誉为般上的四个螺栓不应放在钢轨同侧,一般应将两边的螺栓头放在钢轨的内测,中间的两个螺栓头放在钢轨的外侧。

二、轨枕的铺设

1、散布轨枕

(1)轨枕应在整修完备的路基上散布,每根轨下应铺设的数量须与轨枕配置相符。

(2)轨枕散布前为使其分布的未知正确,应在路基上以木桩或白灰标出各节钢轨行将铺设的未知

(3)轨枕散布时必须注意路基类型等级,战线上使用的轨枕不得散布于正线上。

(4)在钢轨街头下的木枕应选择尺寸标准及质地优良者。

(5)轨枕的一端取齐,单线铁道沿线道里程标的左侧取齐,井下为靠人行道一侧取齐。

(6)轨枕应与铁道中心线垂直

(7)木枕散布时,应使宽面和树心朝下。

(8)在已铺底渣或道渣的道床上散布轨枕时,注意勿使轨枕受损,并应保持道床的完整。

(9)木枕应先钻孔,孔眼就垂直钻入,并在空内注以防腐剂。钻孔未知应根据所铺设钢轨类型及使用电板尺寸事先划好,以便钉道时保持一端取齐。其钻孔直径标准比道钉杆宽度小3mm,孔深为道钉长度的3/4,如木枕材质特殊时,应改用适当的木钻钻孔。

2、钢筋混凝土轨枕铺设的要求

(1)钢筋混凝土轨枕应由生产或存放地点直接运往施工地点,应尽量避免中转停放;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做到轻起起放。

(2)道渣要在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前散布,每层厚度不超过10mm,待道渣整平后在铺放钢筋混凝土轨枕。道渣应一次填到设计厚度,在保证轨枕不受伤损

伤情况下,可现铺轨枕后铺道渣。

(3)铺放轨枕时尽量使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以减少轨枕的来回拨动。

(4)在钢轨与混泥土轨枕之间必须加胶垫、木垫或其他材料的垫层作为缓冲垫层,以免钢轨压损轨枕承轨面。胶垫板厚度宜采用不小于5mm,木垫板厚度宜采用10-15mm

(5)捣固道渣应特别注意,不使镐头碰到轨枕上,以免轨枕因撞击而产生裂缝、脱边现象。

(6)轨枕底支承面的道渣必须均与捣固,使道渣密实,能均与支承。

(7)新铺设的钢筋混凝土线路完工后,至少进行1-2次的全面捣固。

(8)用木枕的曲线和道岔与混泥土轨枕相接时,钢轨头两侧要用同一类型轨枕5根。

三、安装鱼尾板

1、安装鱼尾板每街头上两个螺丝。在安装螺丝时,要上弹簧垫圈,螺丝在安装前均应涂油。

在安装鱼尾板时,应在接头处插入轨缝垫片,一保证轨缝合乎标准,同时把钢轨外股按中心桩位置拨正。

在安装鱼尾板时,每对钢轨长度都可能有误差,正负值有时抵消,有时积累增大。

2、上鱼尾板时的注意事项

(1)鱼尾板与钢轨解除部分及螺栓要涂油。

(2)穿鱼尾板螺丝时,螺丝帽的位置须内外互相错开。

(3)上螺栓的次序,如用四孔鱼尾板,先上紧中间两个,再上两边的,两边

上紧后,再把中间紧一次。

(4)在拧螺栓时,以1人使用55cm螺丝扳子把为准,不能用太长的螺丝扳子把或2人扳拧。

(5)螺栓穿不上时,应用锤敲打鱼尾板两头,把眼对准,不需用锤硬把螺丝打人。

(6)上螺栓时,须注意使弹簧垫圈开口向下。

四、钉道

1、钉道准备

在钉道每一枕木与钢轨之间应放妥垫板。

(1)除特殊情况外,螺帽应向外侧交互拧紧,这样可防止车俩掉道切断全部螺丝。

(2)鱼尾板应与钢轨密贴,在不妨碍钢轨伸缩条件下,应尽量拧紧螺栓,使其充分发挥支持力。

(3)安装鱼尾板时,应按要求的轨缝填入轨缝片。

2、钉道钉固定轨距

(1)用木枕铺轨时,应现固定直线左方或曲线外股的钢轨,置轨道尺与此股钢轨上,使其与钢轨成直接,然后调整另一股钢轨,使轨距符合要求。

(2)钉道时应保证垫板位置正确,垫板底面与枕木应互相切实贴紧。

(3)道钉应按设计要求钉足规定数量。

(4)未用垫板的枕木,每根须钉4根道钉。

(5)所有顶顶均以钉嘴朝向规章,但在钢轨街头的枕木上,可根据鱼尾板的设计情况使钉嘴背向钢轨。

(6)遇断头道钉不能拔出时候,应用道钉钉入器将道钉穿过枕木打出。

(7)无论在线路的直线或曲线部分,铺轨时应比规定的轨距大2mm,以便抵消列车运行后轨木被压紧而使轨距收缩。

(8)枕木上为钉好以前,严禁打道钉。

(9)轨距价款,在线路的曲线部分,使里股钢轨内移,两钢轨面的距离,一句曲线加宽表加宽。

3、打入道钉

道钉载的好坏,对答入道钉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载钉时,钉尖要离轨底边缘约为钉厚的一般,并保持垂直,过近挤仰道钉,过远则离缝。

载道钉时的注意事项:

(1)载钉时,应按要求载成八字形,道钉的位置应在轨枕宽的1/3处。

(2)载钉时,钉尖不要紧靠钢轨底边,要离开轨底边约为道钉厚度的1/2。

(3)道钉必须载正,载稳。

营业线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营业线封锁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一、作业制度: 1 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 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南宁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08]162号) 3 作业队制订的《XX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道岔更换施工 三、人员配备 基本配备:现场施工总负责人1人,驻站联络员不得少于1人(视现场需要定),安全员2人,防护员不得少于3人(视现场需要定),技术负责人1人,工班长1人,技术人员1人。 四、施工作业标准 营业线更换道岔主要有两种方法施工:⑴成组道岔移铺法;⑵换枕散铺法。在行车密度大,行车速度快的线路上施工重量重的混凝土枕道岔应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木枕道岔、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预铺或预铺地点距设计位置较远难以移动到位、行车密度不大,速度不高的次要线路,可采用换枕散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 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时一般应遵循“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原则选定移铺方案,即:有条件直接横移到位的道岔就直接横移到位,不具备直接横移就位条件时,可采取纵移或纵、横移结合的方法就位。 1、作业流程如下:

封锁更换道岔成组移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封锁更换道岔换枕散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2、施工过程关键工序的控制及技术与方法 ⑴预铺道岔调查:对现场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调查,评估预铺道岔的可行性,清列施工范围内各铁路建筑设备可能对施工的影响,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确保界限安全的前提下就近选择最佳预铺场地,尽量减少道岔拨移距离。 ⑵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按“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原则选定推移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报上级部门批准。 ⑶平整场地,搭设平台:根据已批的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测量放样桩位平整场地,搭设预铺道岔平台。平台架立应置于坚硬土层上,支撑牢固,保证平台稳固安全。能直接横移就位的道岔,技术测量定桩位时应尽量使预铺道岔桩位与正式道岔桩位在同一平面上,尽量减少封锁时道岔的纵向调整。 ⑷预铺道岔:按设计图纸清点道岔各扣配件,核对各型号尺寸,确认其无误后搬运至预铺现场进行道岔铺设。道岔铺设过程中各机具、轨料堆放严禁侵界,既有线作业严格按《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要求进行,作业班组长须在每日班组结束前清点各剩余轨料并回收或按排专人看守。 ⑸道岔静态验收:道岔预铺完毕经自检合格后申请静态验收,经各相关部门对其几何尺寸,铺设质量,使用性能等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其验收标准详见(中铁二十五局湘桂Ⅶ标作业标准铁路施工作业管理作业标准 道岔铺设标准化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启动电路跑图、表示电路跑图)

信号基础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 道岔控制电路由动作电动转辙机的启动电路和反映道岔实际位置的表示电路组成。 一、道岔启动电路: 1、道岔启动电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 (1)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2)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再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3)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如果车随后驶入道岔区段,则应保证转辙机能继续转换到底,不要受上列(1)的限制而停转。 (4)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动机的整流子与电刷接触不良,以致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在转换。 (5)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不到底时,能使道岔转回原位,必须保证道岔无论转到什麽位置,都可随时用手动操纵方法使它向回转。 (6)道岔转换完毕,应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路。 2、道岔控制方式: 控制道岔转换的方式有三种:人工转换;进路式操纵;单独操纵。 (1)人工转换:当停电、故障、维修、清扫时,在现场用手摇把将道岔转换至所需位置。 (2)道岔进路操纵:以进路的方式使进路的要求接通电动转辙机将道岔转换到定位或反位。选岔网络按照选路的要求,选出进路上各组道岔应转向的位置,即某道岔是定位操纵继电器D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是反位操纵继电器F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全进路上的道岔按进路要求一次排出。 (3)为了维修、试验道岔和开放引导信号排列引导进路等,需要对道岔进行单独操纵。单独操纵道岔的方法是:按下被操纵道岔按钮CA,若要使它转向定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D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若要使它转向反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F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 进路式操纵操纵与单独操纵之间的关系是:道岔的单独操纵优先于进路式操纵。3、道岔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道岔启动电路采用分级控制方式控制道岔转换,由第一启动继电器1DQJ检查联锁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励磁吸起;然后由第二启动继电器2DQJ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以决定使电机转向定位转向反位;最后由直流电机转换道岔。

道岔验收标准表.doc

道岔验收技术标准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质量标准 1.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轨距 2.变化率不大于2‰ 水平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导曲线内股不高于外股 1.直线远视直顺,用10 m 弦量,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轨向2.导曲线支距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3.连接曲线现场正矢与计算正矢之差用20 m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高低前后高低差用10 m 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道床道床洁净饱满,夯实拍平,边坡整齐 1.间距误差不超过30 mm,配置符合要求 2.无失效,无失修 岔枕 3.无连续空吊板,单根空吊板不超过12% 4.混凝土岔枕符合设计图及其设计要求 基本轨、导 无硬弯,无倾斜,接头轨面及内侧平齐 轨 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尖轨 2.尖轨第一连接杆处动程:直尖轨不小于142 mm;曲尖轨不小于152 m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 60AT-12 号固定型道岔(υ =120km/h)为 180 mm, 60AT-12 号提速道岔为 160 mm 轨缝按平均轨缝计算误差不大于 3 mm,绝缘接头不小于 6 mm 1.连接杆不脱节,不松动,销子上好; 转辙联结 2.滑床板平直,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 1 块,基本轨落槽; 零件 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一个 辙叉1.查照间隔不小于 1 391 mm 与护轨2.护背距离不大于 1 348 mm

1.螺栓无松动,无缺少,涂油 其它2.道钉浮离不超过 8% 12 联结零件3.铁垫板及胶垫板、胶垫片齐全,歪斜不超过6% 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超过6% 13 防爬设备按设计图安装齐全,无失效,支撑顶紧枕木 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14外观 2.旧料收集干净

轨道电路

轨道电路 概述 车站是列车交会和避让的场所,因此在车站内铺设有道岔。列车在站内运行的径路叫进路,进路由道岔位置决定。为了防护进路,在进路的入口处设置有信号机。 现场设备主要由三种:一是信号机,包括进站、出站和调车信号机;二是道岔;三是进路,它由轨道电路和道岔组成。 第一部分轨道电路 为了监督铁路线路是否空闲,自动地和连续地将列车的运行和信号设备连续起来,以便保证列车的运行,在线路上安设轨道电路。 第一节轨道电路的组成原理与种类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目前所采用的类型,多以轨道绝缘在两端作为分界),并用引接线连接信号电源和接收设备所构成的电气回路。它是由钢轨、轨道绝缘、轨端接续线(减少两条钢轨接头处的电阻而增设的连线)、引接线(将设备接向钢轨所需的连线)、送电设备及受电设备等主要元件所组成。 2 1 4 2-钢轨绝缘;3-送电端;4-限流器;5-受电端)图中一端为送电端,设置送电设备。送电设备有轨道电源和防止过载电流

的限流装置。另一端为受电设备,受电设备主要是轨道继电器。一般轨道电路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①送电端:主要有电源设备,限流装置和引接线 ②线路:主要为钢轨,轨端接续线和轨道绝缘; ③受电端:主要有引接线和轨道继电器。 轨道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平时,列车未进入轨道电路,即线路空闲时,电流通过轨道继电器线圈,使它保持在吸起状态,接通信号机的绿灯电路。 GB 当列车进入轨道电路时,即线路被占用时,电流同时通过轮对和轨道继电器,由于轮对电阻比轨道继电器线圈电阻小得多,形成很大的分流作用,并使电源输出电流显着加大,限流电阻上的压降随之增加,送向两根钢轨间的电压降低,因而流经轨道继电器的电流减少到它的落下值,使轨道继电器释放衔铁,用继电器的后接点接通信号机的红灯电路。信号机红灯显示向续行列车发出停车信号,以保证列车在轨道电路区段内运行的安全。 由此可知,轨道继电器GJ监督着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继电器的接点又控制着信号机的显示,信号又指示着列车的运行,列车的运行又改变着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反复循环,从而实现信号自动控制。 由此可见,轨道电路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行车效率。 有闭路式和开路式轨道电路

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道岔)

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道岔) 一、检修前准备: 1、人员准备:检修前确认防护人员及检修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室内防护人员: (1)责任心强、口齿伶俐、咬字吐字清晰。有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 (2)熟悉室内外设备的分布状况,室内各类保险的容量。 (3)明白当日检修及配合内容、影响范围。 (4)登、消记程序内容按照电务段要求严格执行。工作中严格执行联系登记要点制度,坚持复诵制度,联系用语简明规范,不讲与工作无关的话。做好排路、接近、邻线来车“三预告”。 联系登记: (1)、室内电务检修人员于天窗点前30分钟到车站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办理登记要点手续。 天窗集中修联系登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根据施工计划,X月X日X时X分至X时X分,检修(下)上行XX设备(道岔、轨道、信号机),影响上(下)行线设备使用,停止上(下)行线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 实际给点时间X时X分至X时X分 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消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上(下)行线XX设备检修完毕,试验良好,交付使用。 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2、室外作业人员: (1)检修人员应实行双人双岗作业并指定现场防护员,严禁单人上道作业。 (2)检修人员上道作业前应再次确认检修内容、影响范围并相互检查各类防护用品穿戴是否整齐、规范。 (3)检查通信工具是否良好、并与室内防护人员、其他小组相互呼叫保证室内外检修人员呼叫畅通。 (4)严把安全关,检修者应清楚有关人身安全注意事项和检修设备的关键及作业程序。 二、工器具材料准备: 1.工器具准备: 笔、笔记本、对讲机、万用表、手摇把、250#、300#、450#扳手、30/32#(27/30)梅花扳手、复式交分道岔专用扳手、2把毛刷(一把涂油另一把卫生清扫并做好绝缘防护)、手锤、钢丝刷、大钳子、大尖嘴钳子、150#、300#改锥(--、+)、2/4MM板、5米盒尺、道岔钥匙、五角钥匙、转辙机专用工具、4#、6#、8#管拧子、 2.材料准备: 测试记录卡、五角锁头、棉纱、破布、机油、1.0铁丝、3T、5T、9T挤切削、各类开口销、螺母、垫片、环形绝缘、筒型绝缘、绝缘垫、绝缘板 要求:(1)工具与材料分开管理(使用俩个工具包) (2)将工具包与材料包统一放置到电缆盒基础处 三、检修程序及内容 1、登记 室内防护人员按规定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内登记,所检修设备的名称、要点时间、影响范围要登记清楚。 2、现场检修联系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图2014-12-17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培训教案 第一章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原理分析 道岔控制电路由动作电动转辙机的启动电路和反映道岔实际位臵的表示电路组成。 一、道岔启动电路: 1、道岔启动电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 (1)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2)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再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3)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如果车随后驶入道岔区段,则应保证转辙机能继续转换到底,不要受上列(1)的限制而停转。(4)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动机的整流子与电刷接触不良,以致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在转换。 (5)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不到底时,能使道岔转回原位,必须保证道岔无论转到什麽位臵,都可随时用手动操纵方法使它向回转。 (6)道岔转换完毕,应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路。 2、道岔控制方式: 控制道岔转换的方式有三种:人工转换;进路式操纵;单独操纵。(1)人工转换:当停电、故障、维修、清扫时,在现场用手摇把将道岔转换至所需位臵。 (2)道岔进路操纵:以进路的方式使进路的要求接通电动转辙机将道岔转换到定位或反位。选岔网络按照选路的要求,选出进路上各组道岔应转向的位臵,即某道岔是定位操纵继电器D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是反位操纵继电器FCJ吸起,就接通

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全进路上的道岔按进路要求一次排出。 (3)为了维修、试验道岔和开放引导信号排列引导进路等,需要对道岔进行单独操纵。单独操纵道岔的方法是:按下被操纵道岔按钮CA,若要使它转向定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D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若要使它转向反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F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 进路式操纵操纵与单独操纵之间的关系是:道岔的单独操纵优先于进路式操纵。 3、道岔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道岔启动电路采用分级控制方式控制道岔转换,由第一启动继电器1DQJ检查联锁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励磁吸起;然后由第二启动继电器2DQJ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以决定使电机转向定位转向反位;最后由直流电机转换道岔。 (1)按进路方式动作的道岔启动电路: 图示电路道岔在定位状态,当选路将该道岔选至反位时,FCJ励磁吸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 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 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 接头枕间距:480±50mm 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 《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 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 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 高低差≤2mm;

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 《窄轨轨道铺设标准》 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 2、双轨中心线间距 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 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 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 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 4、道碴厚度标准 井下部分≥100mm 地面部分≥150mm 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6、钢轨标准:轨型符合设计要求,无杂拌道,磨损不超限。 7、道钉标准:道钉、压板紧固齐全,浮离≤2mm。 8、轨距标准:设计值+5mm≥轨距≥设计值-2mm 9、水平误差标准:两轨顶面高低差和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5mm。 10、接头平整度标准: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11、轨缝标准 井下轨缝≤5mm 地面轨缝:夏季≤7mm 冬季≤10mm 《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1、轨距标准 设计值≤轨距≤设计值+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mm,-0mm。 2、水平误差标准:水平偏差≤5mm。 3、纵向误差标准 直线用10m 弦量≤10mm;曲线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3mm。

道岔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

ZD6道岔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 1.班前会 1.1.工长(作业负责人)布置任务:安排作业人员分工及作业地点、登记内容、卡控措施及安全预想。 1.2.驻站联络员:“作业内容已登记,计划XX时XX分给点。” 1.3.作业人员:清点工具材料。 (工具:联络工具、专用钥匙、手摇把、手锤、试验锤、克丝钳、尖嘴钳、鹰嘴钳、扁口钳、梅花扳手、300mm扳手、250mm扳手、4mm套筒、5mm套筒、6mm套筒、150mm螺丝刀、300mm螺丝刀、腻刀、钢丝刷、毛刷、油壶、钢卷尺。仪表:万用表、电流表。材料:棉纱、白市布、小铁线、开口销、各种常用螺丝、螺帽)作业人员清点工具、材料后向工长(作业负责人)报告:“工具、材料、仪表齐全。” 防护员:“防护用品齐全。”[防护服、防护证卡、口笛(哨子)、对讲机] 1.4.工长(作业负责人):“各作业组按分工开始工作。” 1.5.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通讯试验。” 驻站联络员:“通讯试验良好。” “天窗时间XX时XX分至XX时XX分。” 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X人,XXX防护,准备进入站内。” 驻站联络员:“允许作业组进入站内,注意安全。”(作业组开始

赶赴现场,列队行进,防护员排第一,其他人员随后,穿越线路时先联系后通过)。 2.作业人员到达现场 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到达XX号道岔。”(向室内汇报作业位置) 作业人员:“XX信号楼,XX#道岔扳动确认道岔位置。”(扳动一个来回) 驻站联络员:“XX#道岔扳动,注意安全。” 作业人员:“XX信号楼,XX#道岔确认正确,开始作业。” 3.道岔外部检查 3.1.设备无外界干扰和异状,设备名称及定位标志清晰正确。 3.2.硬面整洁无杂物;箱盒油饰良好、无破损,蛇管、加锁装置良好。 3.3.箱盒基础无裂纹、倾斜度不超过10mm,箱盒底距地面不少于150mm,排水良好,信号电缆无外漏。 3.4. 三杆不碰枕木,三杆下无异物。 3.5. 定位密贴良好,尖轨基本轨间无异物,无垒边无吊板无翘头;反位密贴良好尖轨基本轨间无异物,无垒边无吊板无翘头;尖轨、心轨爬行不超过20mm。 3.6. 安装装置三杆与基本轨垂直偏差不大于20mm,转辙机机壳纵侧面与基本轨平行偏差不大于10mm。 3.7. 道岔杆件及机械传动部位动态检修 3.7.1.表示杆销孔旷量不大于0.5mm,螺栓不松动;动作杆销孔旷量

道岔控制电路的原理

1、道岔启动电路应保证实现以下技术条件yimeijx05 ⑴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⑵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转换。此种锁闭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⑶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即使有车驶入该道岔区段也应保证道岔继续转换到底。 ⑷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机故障,以至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再转换。 ⑸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换不到底时应能使道岔转回原位。 2、道岔启动电路构成原理 ⑴1DQJ电路励磁电路 ①、道岔按钮CA-6接点

道岔按钮CA-61与CA-62接点定位时闭合,在维修转辙机或清扫道岔时,把CA按钮拉出CA-61与CA-62断开对道岔实行单独锁闭。 ②、锁闭继电器SJ-8前接点。 在6502电器集中里,SJ吸起反映道岔区段空闲和进路在解锁状态。当道岔区段有车时或进路在锁闭状态时,SJ落下,SJ81-82断开切断道岔启动电路,对道岔实行进路锁闭和区段锁闭使道岔不能转换。 ③、道岔按钮继电器CAJ前接点和条件电源“KF-ZFJ”或“KF-ZDJ”。CAJ-Q是道岔按钮按下DAJ吸起后闭合,是道岔按钮按下闭合接点的复示继电器。条件电源“KF-ZFJ”在道岔总反位继电器吸起后才有电。条件电源“KF-ZDJ”在道岔总定位继电器吸起后才有电。 ④、道岔定位操纵继电器和DCJ接点道岔反位操纵继电器FCJ接点。当排列进路时,需要进路上的道岔向定位转动则DCJ吸起,当进路上的道岔需要向反位转动时,FCJ吸起。 ⑤道岔第二启动继电器第四组接点(2DQJ141)反映道岔处

常用道岔的类型

常用道岔的类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常用道岔的类型 建国初期我国重视道岔类型的统一,形成统一标准前有53型(以年代命名类型)、55型、57型道岔,真正形成铁道部标准的是62型,后来是75型、92型、以及1996年形成的提速道岔。按行业不同,道岔类型还有工矿企业特殊类型道岔地下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出口各类道岔等。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75型、92型和提速道岔(以下简称3种类型道岔),现将这3种类型道岔的产生、结构特征及其品种介绍如下。 1 3种类型道岔的产生 1.1 75型道岔从70年代初开始设计,1975年先后以铁道部标准定型了43、50 kg/m 钢轨9、1 2号4种单开道岔(TB399-75等14个),道岔通用件(TB413—75等30个),道岔制造技术条件(TB412—75),高锰钢辙叉制造技术条件(TB447—74)。1977年5月泰安会议对43、50kg/m两种轨型9、12号的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工矿企业用小号码(6、7号)系列道岔进行定型审查。1979年由铁三院主持完成了渡线与交分道岔组合图集的设计及审查。7O年代末期,我国生产的道岔几乎全部是75型道岔。75型道岔满足了我国各部门铁路道岔品种的需求,道岔品种空前增多,标准化程度高。直到现在,75型道岔仍是一类不可取代的道岔类型。 8O年代初,随着50AT轨的试验成功与应用,首先将75型50~ 1 2、9号两种道岔引入50AT尖轨,修改相应的垫板及跟端结构,这两种道岔(专线4103、4105)后来被称为过渡型,这两种道岔在线路上也应用不少。1981年初,随着60 kg/m钢轨的上道,当时没有相应轨型的道岔,在这种急需的情况下,设计并制造了60-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4102),这种道岔尖轨为60 kg/m 普通钢轨带补强板,长,高锰钢辙叉趾、跟端为贯通式,尖轨跟端、垫板、轨撑连接零件等都沿用75型的结构形式,后来这种道岔也被称为过渡型。由于这种道岔的尖轨、锰叉结构上的不足,以及道岔设计制造水平的提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一、轨道质量标准: 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 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 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 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 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 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 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 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 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 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 大于2米;(见图1) 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 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 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 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 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 △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测量方法见图2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3.正线道岔各部位间隙的容许偏差值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

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道岔控制原理

道岔控制原理 1、道岔启动电路应保证实现以下技术条件 ⑴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⑵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转换。此种锁闭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⑶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即使有车驶入该道岔区段也应保证道岔继续转换到底。 ⑷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机故障,以至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再转换。 ⑸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换不到底时应能使道岔转回原位。 2、道岔启动电路构成原理 ⑴1DQJ电路励磁电路 ①、道岔按钮CA-6接点 道岔按钮CA-61与CA-62接点定位时闭合,在维修转辙机或清扫道岔时,把CA按钮拉出CA-61与CA-62断开对道岔实行单独锁闭。 ②、锁闭继电器SJ-8前接点。 在6502电器集中里,SJ吸起反映道岔区段空闲和进路在解锁状态。当道岔区段有车时或进路在锁闭状态时,SJ落下,SJ81-82断开切断道岔启动电路,对道岔实行进路锁闭和区段锁闭使道岔不能转换。 ③、道岔按钮继电器CAJ前接点和条件电源“KF-ZFJ”或“KF-ZDJ”。CAJ-Q是道岔按钮按下DAJ吸起后闭合,是道岔按钮按下闭合接点的复示继电器。条件电源“KF-ZFJ”在道岔总反位继电器吸起后才有电。条件电源“KF-ZDJ”在道岔总定位继电器吸起后才有电。

④、道岔定位操纵继电器和DCJ接点道岔反位操纵继电器FCJ接点。当排列进路时,需要进路上的道岔向定位转动则DCJ吸起,当进路上的道岔需要向反位转动时,FCJ吸起。 ⑤道岔第二启动继电器第四组接点(2DQJ141)反映道岔处在什么位置。?141-142闭合,道岔处在定位。141-143闭合道岔处在反位。 ⑥向定位单独操纵道岔的操作方法为:?同时按下道岔的单操按钮和总定位按钮,这时CAJ吸起接通电路。ZDJ吸起使“KF-ZDJ”有电。1DQJ的励磁电路为:KZ-CA-SJ-Q -1DQJ3.4线圈-2DQJ141_143-CAJ-KF-ZDJ。 ⑦道岔向反位单独操纵的操作方法为:同时按下道岔的单操按钮和总反位按钮,这时CAJ吸起接通电路。ZFJ吸起使“KF-ZFJ”有电。1DQJ的励磁电路为:KZ-CA-SJ-Q -1DQJ3.4线圈-2DQJ141-142-CAJ-KF-ZFJ。 ⑵2DQJ电路 1DQJ吸起后,2DQJ跟着吸起。励磁电路为:KZ-1DQJ31-32-2DQJJ3.4线圈CAJ21-22-KF-ZDJ.或KZ-1DQJ41-42-2DQJ1、2线圈CAJ11-12-KF-ZFJ. ⑶1DQJ自闭电路 ①从反位向定位操纵 1DQJ吸起,2DQJ转极后,1DQJ自闭电路为: (2)DZ220-RD3-1DQJJ1、2线圈1DQJ11-12-2DQJ111-113-X2-电缆盒2 -电动转辙机插接件-2-自动开闭器11-12-电机2、3线圈-05-06-插接件5-电缆盒5-X4-1DQJ21-22-2DQJ121-122-RD1-DF220。 ②从定位向反位操纵 1DQJJ吸起,2DQJ转极后,1DQJ自闭电路为:DZ220-RD3-1DQJ1、2线圈1DQJ11-12-2DQJ111-112-X1-电缆盒1-电动转辙机插接件1-自动开闭器41-42 -电机-1、3线圈-05-06-插接件5-电缆盒5 --X4--1DQJ21-22-2DQJ121-123-RD2-DF220。 ⑷1DQJ何时落下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注:2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19.1mm,3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25.4mm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轨道电路基础知识

轨道电路定义: 把一段钢轨用导线连接起来,两端用轨道绝缘节分割开来,这个区段就是轨道区段,以这段钢轨为导体,形成的电路就叫做轨道电路。一个进路有若干个轨道电路组成。 是利用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也叫轨道区段。一个进路有若干个轨道区段组成。 轨道电路的作用: 1、监督列车的占用,反映线路的空闲状况,为开放信号、建立进路或构成闭塞提供依据。 2、传递行车信息。如移频自动闭塞利用轨道电路传递不同的频率信息来反映列车的位置,决定通过信号机的显示或决定列车运行的目标速度,从而控制列车运行。 因此,轨道电路的性能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是铁路信号的重要基础设备。 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轨道电路原理图,它是由机械室的电源通过电缆传送到送电端接线盒,在通过限流器、导引线接到钢轨上,通过钢轨传送到受电端的导引线、接线盒,然后通过电缆传送到机械室的继电器,有继电器的动作来判断区段内有无车辆占用。 送电端是由电源、限流器(可调电阻)用来调整供钢轨的可靠电压的,通过导引线接到钢轨上。 限流器他有两个作用:1、保护电源不因电流过载而损坏。2、保证在钢轨上的电流大小轨道继电器能够吸气。 受电端主要设备就是继电器。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轨道电路原理图,它的基本组成,是由钢轨、轨道接续线、和送电端(轨道电源、限流器)、受电端(轨道继电器、) 当钢轨完整且没有列车占用的时,我们看这个电源通过电源正极、限流器送到钢轨上然后经过钢轨传输到受电端,又通过钢轨接续线送到继电器,给继电器送电。使继电器历磁,继电器吸起,继电器接点上节点闭合,电流回到负极,构成电流回路。表示线路空闲。 当轨道电路被车占用时,相当于两根钢轨之间连结了一个短路线,也就是车轮把两根钢轨短路。这时送电端的电流,通过限流器、接续线、钢轨、车轮又返回到送电端。也就是说,受电端的继电器,此时没有电流,或有很少一部分电流,不能把继电器吸起,因此,受电端继电器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落下。表示这个区段有车占用。 轨道电路的分类: 1、、按动作电源分:直流轨道电路和交流轨道电路。通常采用交流轨道电路(低频300HZ 以下、音频300---3000HZ、高频10-40KHZ)。 2、按工作方式分:开路式和闭路式。常用的是闭路式。 3、按传送的电流特性分:连续式、脉冲式、计数电码式、频率电码式、数字电码式五 种。 4、按分割方式分:有绝缘轨道电路和无绝缘轨道电路。 5、按所处位置分:站内轨道电路和区间轨道电路。

(铁路)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2020年版)

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 一、道岔(线路)预铺 道岔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设置物理隔离—搭设预铺平台—预铺岔枕—核实道岔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垫板、配件—涂长效油脂—组装联结道岔轨件(冻结、焊联)—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电务安装、调试设备。 线路轨排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搭设预铺平台—预铺Ⅲ型枕—核实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配件—涂车轴油—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 1.选择道岔(线路)预铺场地,整平夯实搭设支撑墩的位置,确保受力均匀,有条件时利用既有站线股道进行预铺。 2.设置物理隔离。对道岔(线路)预铺地点进行物理隔离,根据道岔(线路)预铺地点现场情况,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形式,靠线路道床边坡一侧设置牢靠的临时栅栏(注意轨道电路和限界安全),确保道岔(线路)预铺时人员、材料、机具均在线路外侧由物理隔离的封闭式安全限界范围内进行。 3.搭设预铺平台。预铺道岔(线路)底架必须平整牢固,枕木跺采用井字架式。选用P50(或P60)再用轨(无侧磨)铺设架子轨。平台由枕木架子和钢轨组成,要求平、稳、不超限。 4.排放岔枕(III型枕)。选定基准股用钢尺按标准间距打点,按道岔(线路)设计图铺设道岔(线路)新枕,确保岔枕(线路)间隔准确。 5.铺设道岔钢轨件。按铺设图初步摆放好,全面复测钢轨长度,对尖轨等重点部位进行复查,检查道岔基本轨、岔内配轨、异型轨是否布置正确,岔心型号是否匹配,复核轨端螺栓孔距。 6.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钢轨螺栓孔径偏差除图纸有注明外,误差均为0~+1mm;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偏差不超过1.5mm;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偏差为±1mm。 7.按要求安装限位器。 8.安装滑床板与护轨垫板的安装。滑床台应平滑,无异物,预铺时在台板与轨底侧面间首先使用2mm轨距调整片,以备轨距向内调

道岔启动电路及表示电路说明

道岔启动电路及表示电路说明 1、道岔表示电路的技术条件 1.只能用继电器的吸起状态与道岔的正确位置相对应,分别设置道岔定位表示继电器DBJ和道岔反位继电器FBJ。 2.当室外联系线路发生混线或混入其他电源时,必须保证不致使DBJ或FBJ错误吸起。 3.当道岔在转换或发生挤岔事故、停电或断线等故障时,必须保证DBJ或FBJ失磁落下,因此必须使用安全型继电器。 2、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 (一)道岔启动电路 现行的道岔控制电路采用四线制控制电路,通过三级电路完成对道岔转换的控制,如图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图 第一级控制电路是lDQJ3_4(道岔第一启动继电器)线圈励磁电路,检查联锁条件,确定能否接收控制命令。 人工操纵道岔[选路时DCJ(定位操纵继电器)↑或FCJ(反位操纵继电器)↑,单操时KF- ZDJ有电、AJ(按钮继电器)↑或KF-ZFJ有电、AJ↑]时,lDQJ3_4线圈检查了没有办理人工锁闭[CA(道岔按钮)在定位],没有进行区段锁闭和进路锁闭[SJ(锁闭继电器)↑],又经2DQJ(道岔第二启动继电器)检查道岔需要转换后,励磁吸起。 第二级控制电路是2DQJ的转极电路,确定道岔的转换方向(向定位转还是向反位转)。1DQJ↑后使2DQJ转极。 第三级控制电路是1DQJ1一2线圈自闭电路。接通并随时检查电动机动作电路是否正常。1DQJ↑、2DQJ转极接通道岔动作电路:1DQJ检查电动机正常工作而自闭,道岔转换到底后由电动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的动作接点切断动作电路,使动作电路复原。 (二)道岔表示电路 电路中使用了两个安全型偏极继电器,作为道岔表示继电器,使用了独立的表示变压器,并在电路的末端设置整流元件,检查电路完整后向发送端送回直流电源,为了防止半波整流造成表示继电器抖动,在表示继电器两端并联了4μF电容器起滤波作用。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200~250km/h 项目岔轨距(mm)区尖轨尖水平(mm)高低(mm)直轨向股距扭曲(mm/3m)轨距变化率(mm)支2 2 2 2 2 5 5 4 3 4 7 7 6 4 6 10 11 9 - 8 2 2 2 2 2 4 4 4 3 3 6 7 5 4 5 7 8 6 - 6 1,-1 4,-2 5,-2 8,-6 1,-1 2,-2 3,-2 作业验收 1-1 经常保养 4,-2 临时限速作业验收 1,-1 补修(160km/h) 5,-2 8,-6 250(不含)~350km/h 经常保养 4,-2 临时限速补修(200km/h) 5,-2 6,-4 1/1500 1/1000 1/1500 1/1000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 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项目轨距(mm)水平(mm)高低(mm)轨向(mm)直线支距 V≤120km/h 作业验收 3,-2 4 4 4 2 0 4 0.67 经常保养 5,-2 6 6 6 3 2 6 0.83 Ⅰ级偏差Ⅱ级偏差Ⅲ级偏差(临时补 修) >5 >6 >6 >6 >3 >2 >6 1 × 8 8 8 ×× 8 2 6,-3 9 9 9 4 3 9 3 导曲线反超高(mm)三角坑(扭曲)mm 轨距递减率(‰) 50m范围内小方向处数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 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3.正线道岔各部位间隙的容许偏差值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检测点密贴段尖轨尖端与基本轨轨头的间隙密贴段尖轨轨头与基本轨轨头的

轨道电路概述

轨道电路概述 一、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机械绝缘(或电气绝缘)节、送电和受电设备构成的电路。 轨道电路的送电设备设在送电端,由轨道电源E和限流电阻Rx 组成,限流电阻的作角是保护电源不致因过负荷而损坏,同时保证列车占用轨道电路时,轨道继电器可靠落下。接收设备设在受电端,一般采用继电器,称为轨道继电器,由它来接收轨道电路的信号电流。 送、受电设备一般放在轨道旁的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内,轨道继电器设在信号楼内。姗送、受电设备由引接线(钢丝绳)直接接向钢轨或通过电缆过轨后由引接线接向钢轨。 钢轨是轨道电路的导体,为减小钢轨接头的接触电阻,增设了轨端接续线。 钢轨绝缘是为分隔相邻轨道电路而装设的。 两绝缘节之间的钢轨线路,称为轨道电路的长度。 当轨道电路内钢轨完整,且没有列车占用时,轨道继电器吸起,表示轨道电路空闲。轨道电路被列车占用时,它被列车轮对分路,轮对电阻远小于轨道继电器线圈电阻,流经轨道继电器的电流大大减小,轨道继电器落下,表示轨道电路被占用。 二、轨道电路的作用 轨道电路的第一个作用是监督列车的占用。利用轨道电路监

督列车在区间或列车和调车车列在站内的占用,是最常用的方法。由轨道电路反映该段线路是否空闲,为开放信号、建立进路或构成闭塞提供依据,还利用轨道电路的被占用关闭信号,把信号显示与轨道电路是否被占用结合起来。 轨道电路的第二个作用是传递行车信息。例如数字编码式音频轨道电路中传送的行车信息,为ATC系统直接提供控制列车运行所需要的前行列车位置、运行前方信号机状态和线路条件等有关信息,以决定列车运行的目标速度,控制列车在当前运行速度下是否减速或停车。对于ATC系统来说,带有编码信息的轨道电路是其车地之间传输信息的通道之一。 三、轨道电路的分类 轨道电路有较多种类,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所传送的电流特性分类 轨道电路可分为工频连续式轨道电路和音频轨道电路,音频轨道电路又分为模拟式和数字编码式。 工频连续式轨道电路中传送连续的交流电流。这种轨道电路的唯一功能是监督轨道的占用与否,不能传送更多信息。 模拟式音频轨道电路采用调幅或调频方式,用低频调制载频,除监督轨道的占用外,可以传输较多信息,主要传输列车运行前方三个或四个闭塞分区的占用与否的信息。 数字编码式音频轨道电路采用数字调频方式,但它采用的不是单一低频调制频率,而是一个若干比特的一群调制频率,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