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运动镜头及其功用

常用运动镜头及其功用
常用运动镜头及其功用

常用运动镜头及其功用

1、推镜头

摄影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推镜头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由远而近的观看过程或渐渐靠近的效果。由远观其势到近取其态、由群体到个体、由整体到局部,具有明显的突出和强调作用。

推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1)突出和强调戏剧元素。

在推镜头中,画面从一个较大的画面范围和视域空间,逐渐推向被摄主体或某个细节形象。在这一过程中,镜头运动的方向规范了观众的视线,最后的落幅是被放大的主体形象,达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在电影中,推镜头的落幅画面常常是影片的重要因素或影响情节的关键,不论是环境中的某一物体,还是人群中的某一个体,都是影片要突出和强调的对象。

(2)交待画面的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推镜头的起幅画面中,往往是远景或全景画面,首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是人、物所处的环境。随着镜头向前推进,环境空间逐步出画,主体形象越来越大。在一个镜头运动过程中,交待了环境和人物、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具有强调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体,从而达到“某景有某物”的作用。

(3)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推镜头画面由全景系列逐渐向近景、特写过渡,它的这一特点和前进式蒙太奇组接方式相似。但同时它还具有蒙太奇组接不具备的优势,即推镜头画面景别变化不是跳跃的,也不是间隔的,而是连续过渡的。这种连续过渡保证了时空的完整性,增加了主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真实性。

(4)表现、揭示人物的内心状态。

推镜头有一种逐渐向人物内心世界渗透的效果,配合推进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例如,在影片《赤壁》曹操向汉皇帝请示出战一场戏中,汉皇帝不愿出战而又威于曹操的势力,在表现紧张的气氛和汉皇帝害怕的心理时,画面用了一组曹操和汉皇帝急推镜头的组合,很好的诠释了现场的氛围和人物内心的感受。

(5)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运动是相对的,如果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感观上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就会提高,动感加强。反之,如果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同,就会减缓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动感减弱。利用镜头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创作出想要的意境画面,比如,风驰电掣或是难舍难离。

(6)用做转场或者是段落的结束。

推镜头可以作为转场的技巧使用,也可以表示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结束。在影片《美国往事》大烟馆和枪战完现场的转场中,镜头从面条抽大烟的画面推到灯具的特写,接到枪战完现场灯具的特写,这样的转场显得非常自然、流畅。

2、拉镜头

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不论是移动机位向后退的拉摄,还是调整变焦距镜头从长焦拉成广角的拉摄,其镜头运动方向都与推摄正好相反,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拉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1)表现被摄主体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不断形成新的画面结构和趣味点。

随着镜头的拉开,画面不但表现了主体,主体所处的环境也不断呈现,且主体和环境之

间的关系也逐渐明了。由于在拉的过程中新的视觉元素不断进入画面,与原有的画面主体形成新的组合,产生新的联系,使镜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趣味点,这样有利于吸引观众,调动观众的参与性。比如,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一个地下党在路口等待接头的人,当观众猜测他的接头是否成功时,随着镜头的拉开,在路口的旁边我们发现有三个特务在盯着他,这时我们不由的为地下党的安全担忧,可是随着镜头的再拉开,我们又发现在街道的拐角有五六个地下党在隐藏着,这时我们的担忧减轻了许多,原来这是一次吸引特务出现的抓捕行动。

(2)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与推镜头的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相似,拉镜头的画面是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变化的,它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由于景别的变化是通过镜头运动而不是镜头组接来完成,因此,利于表现时空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具有镜头组接不具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拉镜头是一种在纵向空间上变化的画面形式,它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将画面中不同纵深的物体逐一表现,且同处于落幅画面之中。这样画面纵向空间上的被摄对象之间就可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形成呼应和对比,通过这种联系,使得拍摄物间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达到艺术化的表现手法。

(4)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在拉镜头画面中表现空间逐渐增大,主体逐渐远离和缩小。从视觉感受上,往往有一种退出感、凝结感和结束感,在影片的段落中,常常被用做结束性镜头。

拉镜头画面也经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它使得场景的转换连贯而不跳跃,流畅而不突兀。

还是在影片《美国往事》大烟馆和枪战完现场的转场中,枪战完现场的镜头就是从灯具的特写渐渐拉开到现场的全景。

推镜头画面和拉镜头画面都属于画面纵向空间上的运动,但推镜头画面是先出现所有的视觉元素然后再推到某一个主体,画面语言是“某处有某物”。而拉镜头画面则是先出现某一个主体,再拉出周围的环境,画面语言是“某物在某处”。

3、摇镜头

摄影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云台)或拍摄者自己的身体,变动摄影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摇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摇镜头的运动形式较多,有横向移动镜头光轴的水平摇,垂直移动镜头光轴的垂直摇,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等等。

(1)展示空间环境,扩大视野,获得更多的视觉信息。

摇镜头画面突破了画面框架的空间局限,随着镜头的摇动,视野扩大,周围景物尽收眼底。在影视作品中,常常用摇镜头画面来展示环境,交代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点。在表现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场面时有其独特的表现力,能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整体的视觉印象。

(2)模仿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摇镜头画面具有和人转动脖子观看物体的视觉效果,在影片中常用来模仿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从而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例如,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那些低稳定性的摇镜头是战士们的主观镜头,是战士们的真实体验,这些镜头很好的表现了战士们的恐慌和战斗的惨烈。

(3)展示空间关系,反应内在联系,形成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的关系。

摇镜头能表达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摇摄将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物体联系起来,

用以表达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等。比如,从举手投降的弱者摇到面目狰狞举枪的强者,我们不仅能看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心理反应,以及将会发生的后果。

(4)表现运动物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用追摇镜头可以拍摄运动物体,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可以很好的表现运动物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特别是用长焦距摄影镜头可以很容易把有不同方向、不同运动速度的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比如,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在树林追杀的一场戏中,就是用长焦距摄影镜头远距离跟摇被摄主体,表现了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突出了现场的紧张程度。

(5)视点转换的方法。

摇镜头画面在摇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空间的转换或者通过被摄主体由一个变为另一个,引导或者强迫观众的视线由一个场景转到另一个场景,达到观众的注意力或兴趣点的转移。

4、移动镜头

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法。移动摄影是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观看事物。有时人们把视线从某一对象移向另一对象;有时在行进中边走边看,或走近看、或者退远看;有时在汽车上通过车窗向外眺望。移动摄影正是反映和还原出了人们生活中的这些视觉感受,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移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1)xx画面的造型表现空间。

移动摄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突破了画框的限制,随着摄影机的自由移动,空间的横向和纵向都可以得到展现,在二维影幕上实现三维的表现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2)表现某种视觉效果。

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速度的移动摄影,可以表达不同的视点和视觉效果,从而极大地丰富电影画面的造型形式和表现内容。例如,模仿人们在运动中边走边看的视觉感受。表现急速滚动的车轮飞驶向前;在空中追随跳伞运动员组成各种图案造型;在海里拍摄游动的鱼类和各种植物等等的画面。移动摄影既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表现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也可以形成多样的视点变化,创作出新颖、奇特的的视觉效果。

(3)利于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的场景和场面。

移动摄影使摄影机的拍摄方式更加灵活,摄像机可以多角度、多景别、多构图的对一个空间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表现,使观众对空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特别是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的场景和场面时,移动摄影往往比其它的拍摄方式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越来越多的航拍镜头,或表现辽阔无垠的壮美河山,或表现声势浩大的集体活动,或表现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跟镜头

摄影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法。它可以表示人物处于动态的主观视线中,也可以造成观众的身临其境感。变焦镜头也可以模拟跟拍效果,但一般应代表人物处于静止时视线的跟随,反应一种心理状态。

跟镜头还可以分为前跟、后跟、侧跟三种情况。前跟是从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也就是摄影师倒退拍摄,背跟和侧跟是摄像师在人物背后或旁边跟随拍摄的方式。

跟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1)在运动中表现被摄主体。在跟镜头画面中,被摄对象的位置相对固定,观众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点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动态主体的静态表现方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它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跟镜头的运动是以被摄对象为契机和依据的,摄像机随着人物的运动将其走过的环境逐一连贯地表现出来,即可以通过人物的运动引出其所处的环境。由于观众的视线与被摄人物的视点相同,跟镜头也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在影片《杀手莱昂》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女孩玛蒂发现杀害她全家的恶警后,决定跟踪恶警,当来到警察局门口时,导演用一个跟镜头拍摄警察进入警察局,即表现了警察局这一特殊的环境,又表现了女孩主观性的视角及其期待继续跟踪不愿恶警走掉的心理。

(3)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和真实感。

从后面拍摄的跟镜头表现的视向就是被摄主体的视向,画面表现的空间也就是被摄主体看到的主观性视觉空间。这种视向合一,将观众的视点调度到画面内跟随被摄主体而运动,使观众具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以及对事件毋庸置疑的真实感。在影片《赤壁》上的结束部分,画面跟随一只飞翔的鸽子起飞,在江面的上空飞翔,掠过江面上曹军的战船,岸边的码头,军营的营门,操练的士兵等等,使观众有一种仿佛自己在飞翔时看到的景观和感觉。

跟镜头、推镜头、前移动镜头这三者虽然从拍摄形式上看都有摄影机追随被摄主体向前运动这一特点,但从镜头所表现出的画面造型上看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并由此形成各自的表现特点。

摄影机机位向前推进的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影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个由小到大的进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结构中心,并停止在这个主体上。

摄影机机位向前运动的移镜头,画面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影机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形象。

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主体,摄影机跟随着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如果我们用首长检阅三军仪仗队举例的话,倘若镜头从方阵的全景画面推到陆、海、空三名领队军官的中景画面,这显然是一个推镜头。倘若摄影机从队列前侧角度取景,随着摄影机向前运动,士兵从画面中一一划过,这就是一个向前移动镜头。如果摄影机跟随阅兵的首长一起移动,首长始终在画面中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而被检阅的士兵不断划过画面,那么这个镜头就是跟镜头。

6、甩镜头

摄影机在落幅时快速从一个场景甩出的拍摄方法。

甩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甩镜头是摄影机超快速运动的一种形式。从一个静止画面快速甩到另一个静止画面,中间影像模糊,形成光流。给观众的感受仿佛直接从第一个镜头跳接到第二个镜头,而实际前后两个镜头是连续拍摄的。甩镜头常用在表现人物视线的快速移动或某种特殊视觉效果,使画面有一种突然性和爆发力,也可作为快速转换场景的技巧使用。

7、升降镜头

摄影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升降拍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动摄影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乘坐飞机、乘坐建筑工地的升降电梯等情况外,很难找到一种与

之相对应的视觉感受。可以说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效果是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甚至能给观众以新奇、独特的感受。升降镜头可以表示主观视线,也可以展示客观的内容。

升降拍摄的作用及其应用:

(1)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物很少有这种连续升降的感受:

当摄影机的机位逐渐升高时,视野向纵深展开,场面由近及远,逐渐变大;当摄影机的机位降低时,视野纵深收缩,场面由远及近,逐渐变小。这种利用高度变化和视点的转换,能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和不同的故事氛围。比如影片《情书》的开头段落,随着镜头的升起,人物、雪地、村庄、山峦,等环境逐一展现,一个纯朴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

(2)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升降镜头能够强化画内空间的视觉纵深感,体现高度感和气势感。因此升降镜头常用来表现巨大的场面和恢宏的气势。比如影片《赤壁》在表现八卦阵的战斗场面时,摄影机多次用升降镜头来表现战斗的进展、场面、规模。

(3)真实的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表现同一个高大物体,用摇镜头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底部和顶部距离摄影机的距离不同,使得被摄物体的透视发生变化,产生透视变形,常常是“远小近大、远窄近宽”;而用升降镜头拍摄时,可以保持镜头景别、焦点、距离相对固定,物体的各个部分在拍摄时技术条件一样,得到真实的再现。

(4)完成镜头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升降镜头从高至低或从低至高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在同一个镜头中实现不同主体的转换。比如,升镜头中较远的景物或人物最初被画面中的主体遮挡,但随着镜头的升起逐渐显现出来。反之,降镜头可以实现从大景别画面向某一近景的形象过渡。比如影片《巴顿将军》的一个情节,镜头从有蝎子爬动死人的近景开始,逐渐升到难民抢拿战争遗物的全景。这一过程完成了战死的士兵向残酷的战争的过渡。

(5)画面内容感情状态的变化。

升降镜头视点升高时,镜头呈现俯角效果.表现对象变得低矮、渺小,造型本身富有蔑视之意;当其视点下降时,镜头呈现仰角效果,表现对象有居高临下之势,造型本身带有敬仰之感。这种俯仰角度的情感效应与固定的俯仰镜头是一致的。但升降镜头感情状态的变化却是在连续的升降运动中得以表现出来的,因此又与前者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比如影片《赤壁》八卦阵的战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表现关羽杀敌的段落中,随着杀死周边的最后一个敌人,画面由高处的俯拍降为低处的仰拍,充分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

总之,升降镜头借助特殊装置所表现出的独特画面造型效果,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和画面调度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当我们把升降镜头与推、拉、摇及变焦距镜头等多种运动摄影方式结台使用时,会构成一种更加复杂多样、更为流畅活跃的表现形式,能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场景中取得收放自如、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8、综合运动镜头

综合运动镜头是摄影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几种运动摄影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方法。

综合运动摄影呈现出多种形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先后方式,诸如推摇镜头(先推后摇)、拉摇镜头(先拉后摇)等;二种是包容方式,即多种运动摄影方式同时进行的,比如移中带推、边移边摇等;第三种是前两种情况的混合运用。综合运动镜头在电影上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而人眼在现实生活中一般而言是很难产生这种对应的视觉体验的,因而它开拓了再现生活、表现生活及观察和认识自然景物的新的造型形式。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及其应用

(1)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或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不管是先后出现还是同时进行,综合运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存在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向,它呈现出一种比单一运动方式较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另

一方面,由于综合运动镜头把各种运动摄影方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变化,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例如:

在电影《云水谣》展现台北40年代场景的一个运动镜头中,镜头由擦皮鞋的特写摇起,在横移中呈现一条街的全景,跟随一只篮子升到楼上,再摇移至表演绢人的特写,镜头拉开穿窗而出在屋顶移动……,最后镜头停在阳台上的一幅相框前。在这个三分十秒的长镜头里(尽管拍摄时并非一个镜头完成,但给观众的感受确是一个完整的镜头),摄影机一直处于运动之中,几乎用到了所有的运动摄影手法。在观众体验运动摄影带来的奇妙感受时,也看到了40年代台北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

在这一镜头中,通过综合调度镜头的各种运动形式,随着情节中心的转移不断变换着画面的表现空间和形象内容,把多样的形式有秩序地统一在整体的形式美之中,构成了一种活跃而流畅、连贯而富有变化的表现样式。

综合运动镜头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连贯紧凑的情节场景中显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云水谣》这一长镜头,我们还可以总结出综合运动镜头的其他作用。

(2)是形成电影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综合运动镜头的运动转换点更为流畅、圆滑,画面视点的转换更为顺畅、自然,每一次转变都使画面形成一个新的角度或新的景别。从造型上讲,它构成了对被摄对象的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表现,形成了一个流动而又富有变化的、其本身就具有韵律和节奏的表现形式。这种运动的表现使得画面中仿佛流动着一种富有意蕴的旋律,从而引发了观众的视觉注意和审美感受。

(3)是再现真实生活的一种手段

尽管在一个综合运动镜头中景别、角度、画面节奏等因素不断变化,但画面在对时间空间的表现上并没有中断,镜头的时空表现是连贯而完整的。它使画面空间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落上展开,保证了事件进程的真实性。

(4)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综合运动镜头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时间里,将事件、情节、人物和动作在几个空间平面上延伸展开,形成一种多平面、多层次、多元索的相互映衬和对比,使画面内部蒙太奇更为丰富。这种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加大了单一镜头的表现容量,丰富了镜头内的表现含义。

(5)使画面与音响得以配合,形成一体化的节奏感。

综合运动镜头将多种运动摄影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间断地一次完成,一般镜头长度较长,能够在一个镜头中包容一段完整的音乐,不因画面分段和出现场景的变化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和旋律美。同时,当镜头内多种运动形式所构成的节凑变化和运动韵律与音乐旋律和节拍相同步,会产生画面运动与音乐旋律变化相“谐振”的效应,强化声画的节奏感。

在以上这些运动镜头的分类中,根据镜头在影片中应用视角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

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镜头。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是影片中运用最为频繁、最为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客观性角度拍摄的画面就仿佛观众在现场参与事件进程、观察人物活动、欣赏风光景物一般,画面平易亲切,贴近生活。主观性角度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主观性角度由于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感应。

不管对运动镜头怎样分类,我们对一个运动镜头又可以分为运动的方向、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稳定性三个要素来加以研究,分析其在影片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