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宏基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宏基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 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关键字: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

(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 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 、O 和S 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谢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宏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宏基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宏基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DNA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宏基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宏基因组( metagenome)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宏基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宏基因组学(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宏基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

统、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观点,运用特殊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对研究范围中所有基因组展开研究

的学科。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它建立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广泛应用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不依赖于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分析技术,涵盖了生物信息统计分析和基因组两方面的意义和技术,其策略是从特定环境中直接分离所有微生物DNA ,将大片段的DNA 克隆到受体菌中表达,然后根据某些生物活性筛选有应用价值的克隆。[8]

2.2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宏基因组学以基因组技术为基础,基本程序包括:环境样品中宏基因组的提取,将DNA 克隆到载体中; 载体转化宿主细菌建立环境基因组文库,环境基因组文库分析和筛选。近年来,随着新一代高通量、低成本测序仪的问世,宏基因组的研究可对特定生境中的基因组片段直接进行测序而不用构建文库,从而避免了在文库构建过程中利用细菌对样品进行克隆以及克隆中引起的偏差,简化了宏基因组研究的基本操作,提高了测序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宏基因组学发展[9]。

2.2.1 宏基因组DNA 的提取

环境样品DNA 的提取是文库构建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不仅要尽可能地将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DNA 提取出来,还要保证一定的DNA 片段长度和完整性。另外,环境样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杂质(如土壤中的腐殖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可抑制分子克隆中多种酶的活性,因此必须将其除去[10]。

目的样品的采集须严格遵循取样规则,使样品能最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状态[9]。根据提取宏基因组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

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等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而使DNA 得以释放。由于无须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性,且黏附于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原位裂解所得DNA 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且操作简单,成本低,DNA 提取率高。但该法提取的DNA 片段较小(1~50 kb),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文库的DNA 提取[11]。

异位裂解法先用物理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 ,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大片段DNA(20 ~500kb),但该法操作繁琐,一些微生物基因组在分离过程中可能丢失,温和条件下一些细胞壁较厚的微生物DNA 抽提不出来,提取率较低且成本高,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的DNA 提取[12 ]。

2.2.2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筛选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

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技术主要包括:提取和纯化环境微生物DNA 、选取合适的克隆载体以及选择宿主菌株。基本原则是以分离独立基因或者一些编码新代谢功能的小操纵子为目的时,以小插入片段载体(如质粒)构建文库,提取和纯化DNA 时只需考虑纯度和物种的丰度[13];而大插入片段文库(如Cosmid、Fosmid 或者BAC)适合于获取编码复杂生物合成途径的大基因片段或者基因簇,但是构建这种文库需要提取和纯化更高长度和纯度质量要求的DNA 。 2.2.2.1载体选择

DNA 提取后就可以构建文库。在文库构建过程中,载体是文库构建所必需的因素,而且在活性物质筛选是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载体选择的原则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目标基因扩增、表达及在筛选细胞毒类物质时表达量的调控等。筛选目标物不同,其载体不同,筛选技术手段也有所不同。由于活性物质多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其代谢途径由多基因调控。因此,有必要尽量插入大片段DNA 以获得完整的代谢途径多基因簇,以期达到预期目的。

2.2.2.2宿主选择

宿主在筛选目标物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宿主主要考虑重组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转化效率、宏基因表达量、筛选的目标性状缺陷型(如溶血或抗菌)等因素。GUNNAR HAGELI NA 等[14]指出,微生物种类不同,其

所产生的活性物质类型明显不同。因此,应结合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筛选不同的活性物质考虑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宿主菌株。

2.2.2.3宏基因文库的筛选目前对环境宏基因组文库筛选有 3 种途径: 功能的筛选( functiondriven screening)、序列的筛选( sequence driven screening和) 底物诱导基因表达技术的筛选( substrate induced gene expression screening ,SIGEX。) 由于宏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 需要通过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方法来筛选和鉴定文库中的有用基因。筛选技术大致可分为 3 类[ 15],基于核酸序列差异分析的筛选、基于克隆子的特殊代谢活性(功能驱动)的筛选、基于底物诱导基因的表达的筛选,也叫SIGEX 法

( Substrate induced gene expression screening metho[1d6)]。 2.2.3宏基因组文库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宏基因组文库的分析可以从生物活性水平、化合物结构水平以及DNA 序列水平设计不同的筛选方案,可分为功能分析和序列分析。 2.2.3.1功能分析根据重组克隆产生的新活性进行筛选,可用于检测编码新型酶的全部新基因或

者获取新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从文库中筛选能表达抗菌物质的克隆。功能分析法根据重组克隆产生的新活性进行筛选,可用于检测编码新型酶的全部新基因或者获取新的生物活性物质[8]。

2.2.

3.2序列分析

有2 种主要方法: 一种是根据已知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或探针,通过PCR 扩增或杂交来筛选目的克隆。另一种方法是对含有16S rRNA 等系统进化锚定基因的克隆进行测序。一个典型的宏基因组分析涉及多个轮次,以确保从生态环境标本中分离到目的基因,及尽可能多地分析DNA 序列所编码的信息。2.2.3.3宏基因组序列分析技术的进步

近年发展起来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17],不需要克隆或PCR 便能获取大量的DNA 序列信息,相应地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宏基因组数据,不断进步的序列分析技术以及众多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18]的出现将为宏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提供便利,如针对原核微生物宏基因组进行分析的软件J Coas[t19]、可对多组宏基因组数据进行交互分析和比较的宏基因组分析工具MEGAN 等[20]。由于宏基因组技术提取的是环境总DNA ,所以给基因的鉴定归属带来很大困难(这一过程被称为binning) ,现今只有 5 kb 以上的片段可进行有效的鉴定归类,DNA 条形码技术已被用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1]此外,比较宏基因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均可用于分析宏基因组序列[22]。

3.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在酶学发展方面宏基因组学显示出

强大的生命力,在发现新型酶以及有新型功能的已知酶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23]

3.1 应用宏基因组开发新型酶传统的新型酶的筛选方法大大限制了筛选的广泛性和有效性[24]。宏基因组学则克服了这一限制,通过直接从环境中提取DNA 样品,尽可能为后面的筛选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的基因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新酶的筛选效率。一般来说,新功能酶的筛选主要还是基于活性筛选。这种不依赖于序列的方法总体上可对所有新酶的活性或特异性进行鉴定[24]。虽然,基于序列的筛选方法可能不像功能筛选那样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但通过有目的地设计杂交探针或PCR 引物,可一定程度地减少文库的容量,缩小筛选的范围[25]。

3.2应用宏基因发现新基因由于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物种及其生物量是未

知的,其中存在大量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法进行研究,而宏基因组学的策略则突破了这一束缚。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而且从中鉴定出的大多数基因将都是新的基因[8]。

3.3应用宏基因筛选医药宏基因组学在现代医药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

色,对宏基因组文库进行功能筛选的重要目标是筛选在医药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产物[10]。如Doreen . E 等[26]对土壤宏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得到了2种新的抗生素Turbomycin A

和B,这 2 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微生物菌表现出广谱的抗性。

4 展望宏基因组学研究将大大扩展我们对生命的了解,包括了解生命如何耐受极端环境、新的生物能源、生命进化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宏基因组技术通过对环境DNA 的直接克隆, 为研究和利用占微生物种类

99 %以上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新的科技方法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Whitman W B, D C Coleman,W J Wiebe. Prokaryotes: The unseen

majority [J ] .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 (12) :657826583.

[2 ] Amann R I , B J Binder , R J Olson et al1 Combination of 16S

rRNA2targeted oligonucleo tide probes with flow cytometry for analyzing mixed microbial populations [ 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 1990 , 56 (6) :191921925.

[3]Torsvik V, Ovreas 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soil: from genes to ecosystems .Curr Opin Micobil , 2002, 5(3): 240-245.

[4]Riesenfeld CS et al. Annu Rev Genet, 2004, 38: 525- 552

[5]Cowan D, Meyer Q , Stafford W, et al . Metagenomic gene discover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 . Trends Biotechnol , 2005 ,23 (6) :32~1 329.

[6]丛延广,胡福泉;宏基因组学: 基本策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可能应

用;CHEMISTRY OF LIFE 2007, 27(1) ;1000- 1336(2007)01- 0010- 02

[7]冯美琴;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8, 36( 2) : 415- 416, 479

[8]楚雍烈,杨娥;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Journ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Vol. 29 No. 6 Dec. 2008

[9]赵蓉,胡永峰,金奇;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Vol. 25 No. 3 May2009

[10]马莉莉,宗浩,宋培勇;宏基因组学——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钥匙;Journal of Anhui Agr.i Sc. i 2009 , 37( 20) : 9377- 9379

[11]Henne A , Rolf Daniel ,Ruth A. Schmitz ,et al1 Const 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Libraries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Screening for the Presence of Genes Conferring Utilization of 42Hydroxybutyrate [J ]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9, 65 (9) : 390123907.

[12]Courtois S , Maria Ball J L Pernodet , et al1 Recombinant Environmental Libraries Provide Access to Microbial Diversity for Drug Discovery from Natural Product s [ 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 2003 , 69 (1) : 49255.

[13]芦晓飞,罗坤,谢丙炎,陈国华,茆振川;宏基因组学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6(增刊) 106- 112, Nov.2010

[14]GUNNAR H, I NGER O, Raknes a A, et a. l 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ltacine complexa family of cyclic peptide antibiotics from Bacillus subtilis [J].JC hromatog B , 2004, 811( 2) : 243251

[15]阎冰, 洪葵, 许云, 等宏基因组克隆! ! ! 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 J ]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32( 1) : 113 117.

[16]De Lon g E F, Pres t on C M, Mincer T , et al Community genomics among stratified microbial assemblages in the oceans interior[ J] Science, 2006( 311) : 496 503.

[17]盛桂莲, 赖旭龙, 侯新东. 古DNA 实验体系及技术[ J]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 , 25( 2 ) : 116125

[18]J, Behal A, Singla N, et a l. Metagenomics ; Concept, methodology , ecological inference and recent advances [ J ]. B i otechnol J , 2009, 4 ( 4) : 480494

[19]R i ch ter M, Lo m bardot T, K ostad i nov I , e t a l . J Coast A biologist

centric software tool f or data mining and comparison of prokaryotic (meta) genomes[ J ]. B M C Bio informatics, 2008, 9( 1 ) : 177185

[20]H u s on DH, Richter DC, Mitra S, et al. Methods f or comparative meta genomics [ J ] . B MC Bio informatics, 2009, 10 ( Supp l1) : S12 [21]Zhou F , O l m anV , XuY. Barcodes for genomes and applications [J] . B MC

[22]孟飞,俞春娜, 王秋岩,谢恬; 宏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SN10077626CN11 3870 /Q

2010 年 2

月26 ( 2) : 116~ 120

[23]程凡升,蔡婷,金剑,生吉萍,申琳;水体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RE, V o l. 25, No. 1 Jan. 2010 [24]Oh HJ , Cho KW, Jung IS. Expanding functional spaces of enzymes by utilizing whole genome treasure for library const ruction [J] . J Mol Catal B: Enzymatic, 2003, 26 (3): 241 - 250.

[24] Patrick Lorenz , Christa Schleper. Metagenome a challenging source of enzyme discovery [J] . J Mol Catal B: Enzymatic; 2002, 19 (20):13 - 19.

[25]钱莉莉,陈少欣,史炳照; 宏基因组学在新型生物催化剂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July 2006 V ol. 26 No. 4

[26]GI LLESPI E DOREEN E, BRADY SEAN F , BETTERMANN AL AN D, et a. l Isolation of antibiotics turbomyc in A and B from ameta genomic library of soil microbial DNA[ J]. App lEnvironM i cr obi o, l 2002 , 68 ( 9): 4301-4306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 摘要: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 选目的基因。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未培养微生物、研究进展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计划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可培养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阻碍了该计划 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被开发和利用。21世纪初,随着测序能力的提高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的新思路——直接对含有各种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群体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这类研究称为Metagenomics,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科学家选择它来表示这种基因组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分析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将研究对象定为由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个菌落。国内的研究者也据此将该术语翻译为“宏基因组学”。 1 宏基因组的概念 宏基因组 (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 是由Handelsman等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 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克隆DNA到合适 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宏基因组文库既包含了可培养的又包含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避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问题,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为新的医药产业和发现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基因文库,并利于环境微生物有机群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 2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2.1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一般包括样品总DNA的 提取、与载体连接和克隆到宿主中。 2.1.1样品总DNA的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是获得高质量的目的样品的总DNA。目的样品 的采集是第一步,除了需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外,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品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 根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 裂解法。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机械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物的出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1-3]。最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脓毒症相关性标化死亡率为66.7例/10万人口,全国每年共有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病例近103万例[3]。重症感染起病急、进展快、病原体复杂,短时间内能否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检测、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免疫学和核酸检测。因操作简单、快速、技术要求不高,同时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4-8],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 为了规范运用mNG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和指导治疗,我们组织了急危重病、感染病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1 mNGS分析和诊断技术是急危重症感染快速、精准诊疗的发展方向 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分析和诊断系统,目前已经纳入的病原体有8000多种,其中包括3000余种细菌、4000余种病毒、200余种真菌和140种寄生虫,为疑难危重症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自2008年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新发病原体感染以来[9-10],目前mNGS技术已经逐步用于临床疑难感染诊断,如华山医院张文宏团队[11]用mNGS协助确诊猪疱疹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使患者痊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用mNGS确诊了一例罕见阿米巴脑炎[11-12]。 mNGS对脓毒症、免疫抑制宿主并发严重感染、重症肺部感染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病原体;另外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9-16]。Long等[17]研究发现血培养联合mNGS诊断细菌或真菌感染,阳性率较单用血培养显著升高。以健康人群为基线,建立每种微生物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模型,进而计算脓毒症指数来评估检出微生物的核酸数量,Crumaz等[18]发现在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脓毒症指数绝对值、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其变化与临床治疗效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作者: ————————————————————————————————日期: ?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Ying,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Key words:Metagenome; Metagenomics;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Pachter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疾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WHO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球约5690万例死亡患者中,有3项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腹泻病、结核病)位列前10大死因,共造成的死亡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约300万例患者死亡,腹泻病造成约140万例患者死亡,结核病造成约130万例患者死亡。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十分复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而在目前的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微生物实验室对病原体的诊断主要还是依赖自19世纪即开展的培养、染色镜检等传统检测方法,以及后续发展的核酸扩增检测(例如PCR)、分子免疫学检查(例如ELISA)等检测手段,这使得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制定等存在许多困难。目前仍有约60%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的病原体是诊断不明的。由于宏基因组测序(mNGS)对病原学诊断具有无偏移、全覆盖、高效率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临床病原学诊断之中。在此,我们回顾了近些年宏基因组测序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 1.临床宏基因组学 宏基因组的概念最早在1998年被学者提出,指在一份独立的土壤标本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包括那些无法培养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信息。后来,宏基因组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描述环境来源的标本,还被逐渐沿用于描述临床来源标本中的生物遗传信息特征。临床宏基因组学指为获取临床相关的微生物信息而对临床来源的标本中所有的核酸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的一门学科间。宏基因组测序主要是通过以新一代测序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来源的标本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以获取病原体的物种分类、血清型、耐药性、毒力等一系列生物信息。由于宏基因组测序不依赖病原体培养结果且可以不对可疑病原体的标志核酸序列进行靶向扩增,这使得检测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且更迅捷,这是对传统实验室检测手段的有效补充。《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也指出临床宏基因组学能明显提高病原体诊断的敏感性,部分病原体检测花费的时间更短,尤其对罕见病原体的诊断具有优势,可审慎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正是得益于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生物信息学概论

2013/5/23
生物信息学概论
2013-5
提纲
1. 发展简史 2. 主要研究领域 3. 软件和工具
1. 发展简史
1946年 1946 年
美国生产出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1

2013/5/23
1. 发展简史
1955年 1955 年
Frederick Sanger determined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insulin in 1955 and earned him his first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in 1958.
1. 发展简史
1965年 1965 年
The first 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 contained sequence information on 65 proteins.
Dr. Margaret Oakley Dayhoff (1925-1983) was a pioneer in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beginning with her PhD thesis project in 1948. Her work was multi-disciplinary, and used her knowledge of chemistry, mathematics, bi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to develop an entirely new field. She is credited today as a founder of the field of Bioinformatics.
1. 发展简史
1965年 1965 年
First use of molecular sequences for evolutionary studie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volution
Zuckerkandl, E. and Pauling, L. (1965). "Molecules as documents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8(2): 357.
2

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寻找在瓜德罗普不同蚊种中稳定独特的核心真核病毒

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寻找在瓜德罗普不同蚊种中稳定独特的核心真核病毒 Stable distinct core eukaryotic viromes in different mosquito species from Guadeloupe, using single mosquito viral metagenomics 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寻找在瓜德罗普不同蚊种中稳定独特的核心真核病毒 作者:Chenyan Shi 等 期刊:Microbiome 时间:2019.8 影响因子: 10.465 DOI:10.1186/s40168-019-0734-2 一、研究背景 对人类来说,蚊子这种无脊椎动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其身上携带着大量未被研究的病毒。以往的研究通常对大量的蚊子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而不评估单个蚊子的病毒多样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使用优化的病毒宏基因组学实验操作流程(NetoVIR)来比较2016年和2017年从瓜德罗普岛不同地点收集的埃及伊蚊和埃及库蚊的病毒量。(注:瓜德罗普是法国的海外省,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6℃。) 二、实验结果 1.利用单只蚊子进行病毒宏基因组的可行性 作者将单只蚊子和混合蚊(5只蚊子)分别测序组装成contigs,然后比对注释分类为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真核病毒,噬菌体,待确认噬菌体(噬菌体TBC),未归类病毒和暗物质(未被比对软件识别的contigs)共8个分类。通过比较单只蚊子与混合蚊在每个分类下reads数量占比、映射到nr contigs 数目、病毒读数比例(真核病毒、噬菌体和未分配病毒),发现单只蚊子样本的总读数和病毒读数比例与混合蚊样本相比无显著差异,证明了单只蚊子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可行性。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摘要: 宏基因组学是目前微生物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热点。它把微生物的总群体特性与基因组学实验手段结合了起来,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总DNA、再用可培养的宿主微生物建立文库及筛选目的克隆和基因。该法是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寻找新的基因和开发新活性产物的重要新途径。它避开了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步骤,大大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的实验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不可培养微生物, 文库构建, 文库筛选,研究策略 Strategies for accessing metagenomics for desired applications Abstract: Metagenomics is a new field of microbial genetic engineering.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ec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genomics. Metagenomics includes genomic DNA isolation,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gene and biocatalysts and in the study of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 Metagenomics can overcome the advantages of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cedures in traditional microbial method, and thus greatly broaden the space of microbial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reviewed the metagenomic methodology,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advances and novel strategy in this research field. Keywords:Metagenomics;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Library construction;Library screening Research strategies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数具有重要价值的微生物及其活性产物,也是新基因及生物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对其进行研究成为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人们现在能够培养与利用的不到环境中总微生物的1%[1]。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避开了分离、纯化和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来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来研究环境样品中的总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等。现在,宏基因组学技术方法已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新基因和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新的抗生素的开发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实验方法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深化了我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促进了该学科的进步。 1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1宏基因组学概要 宏基因组学是Handelsman等于1998年提出的[3], 可见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其随着基因组实验手段,生物信息学和测序技术等的日新月异也迅猛发展了起来,这个新学科是以环境样品的总微生物基因组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序分析、文库评价、产活性物质及其基因的克隆的获取和基因功能的鉴别,对微生物种群组成与生物量、生态学关系、生物化学关系与环境关系以及功能活性进行研究[4]。其主要过程包括样品和基因的富集和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活性产物的表达(图1)。 1.2 微生物及其基因的富集 在文库筛选过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比例较小, 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富集不但可提高基因总量,有利于基因的提取,还可增加目的基因的比例,如Kouker 等用橄榄油富集产脂肪酶的微生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 ],橄榄油不仅可作为底物,还可诱导脂肪酶的合成。目前富集技术主要分为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其中细胞水平主要是用选择培养基来富集某些微生物, 常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 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 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彭昌文 (山东省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273155) 颜 梅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73165)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的概念,概述了其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宏基因组学 环境基因组学 基因文库的构建 迄今,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基本都来源于对占细菌总种数不到1%的微生物的单个种群的孤立研究结果。然而微生物是通过其群落而非单一种群来执行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循环中的作用的,对微生物群落作为整体的功能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其个体的认识。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了获得完整的环境微生物基因表达产物,早在1978年许多学者就提出了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微生物DNA的思路,1998年,AR I A D phar maceutical公司的科学家Handels man等首次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1]。宏基因组(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 icrobi ota found in nature)是指生境中全部微生物基因的总和[2]。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总和,微生物主要包括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而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也称为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或生态基因组学。它主要研究从环境样品获得的基因组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为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非培养微生物,并从完整的群落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可能,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1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 1.1 宏基因组的提取 在宏基因组筛选过程中,目的基因是整个核苷酸链中的一部分,因此样品前期的富集能够提高筛选命中率。DNA的提取是宏基因文库构建的关键步骤。提取步骤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尽可能提取样品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又要保持片段的完整和纯度。目前所开发的DNA提取方法有两种:细胞提取法和直接裂解法。直接裂解法包括物理法(冻融法、超声法、玻璃球珠击打法、液氮碾磨法)、化学法(常用化学试剂有表面活性剂、盐类、有机溶剂等)及酶裂解法。另外,依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原位裂解法可以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而使DNA 得以释放,由于无需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苏,且黏附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所得DNA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此法操作容易、成本低,DNA 提取率高,但由于机械剪切作用较强,所提取的DNA 片段小(1~50kb),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插入文库(以质粒和λ噬菌体为载体)的DNA提取。异位裂解法则先采用物理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此法条件温和,可获得大片段DNA(20~500kb),纯度高,但操作繁琐、成本高、得率低,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以柯斯质粒或者细菌人工染色体为载体)的DNA提取。1.2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需适宜的克隆载体。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主要包括质粒、黏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质粒一般用于克隆小于10kb的DNA片段,适用于单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黏粒的插入片段可达40kb左右,细菌人工染色体插入片段可达350kb,可用来制备由多基因簇调控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完整代谢途径的相关片段文库。1.3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包括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种。序列分析适用于小片段DNA文库的基因筛选;而功能分析通常适用于大片段DNA文库的筛选。序列分析筛选不依赖于重组基因在外源宿主中的表达,因为所使用的寡聚核苷酸引物是直接通过DNA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的,反映了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可获得未知序列的目的基因。该方法对DNA量的要求不高,筛选到新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较大。序列分析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宏基因组克隆测序,无论是全部或随机测序都是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手段。 对于功能分析而言,首先需获得目的克隆,然后通过序列和生化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此法能快速鉴定出全新且有开发价值的活性物质,可用于医药、工农业等行业。由于此法检出率较低,工作量较大,且受检测手段的限制,所以常要借助于高通量筛选。 2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 2.1 在生态学方面的应用 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相联系。应用16s r DNA作为系统发育锚去鉴定属于某种微生物的克隆,然后对基因进行测序,从而获得

遗传学概论考试完整试题及答案

名词: 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 异称为相对性状 3.遗传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和 机制的一门科学。 4.遗传病携带者: 5.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 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6.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 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胎的选择性流产达到胎儿选择的目的,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质量和人口素质。 7.完全连锁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子一代杂合 体在产生配子时,连锁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随配子共同传递后代,从而导致不同性状之间表现出完全连锁 8.基因工程:也称遗传操作,从广义上讲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 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它包括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的遗传操作。即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器工程、基因工程等。狭义的就是指基因工程。 9.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1.免疫:是机体防御细菌、病毒或异体大分子等抗原性异物侵害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应, 其作用是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微生物及其产物、体衰老和病变细胞及突变细胞等,以维持体内环境的衡和稳定。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类. 2.先天畸形 3.杂种优势 4.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中,一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作用类似,都影响同一器官的形状和性质,在遗传上称复等位基因,如A→a1,a2,a3,…就构成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对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来讲,每一个体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5.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6.纯合体: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如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 合体杂合体:具有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如Cc; 7.分离定律定义: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 样分离到不同配子中去的现象。. 解释: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 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dominant ~)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recessive ~) 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3.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 别来自父本和母本。4. 遗传因子在世代间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5.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 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影响。 6.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 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意义: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近代遗传学发展的前途。自由组合定律一、不同对的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杂合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 Ying, 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Metagenome; Metagenomics; 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 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 Pachter 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 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样品和基因(组)的富集;提取特定环境中的基因组 DNA;构建宏基因组 DNA 文库;筛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活性产物表达(图 1)五个步骤。

最新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精品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 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 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引物PCR 和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获取信息的丰度,克服大环境中病毒浓度低、易受干扰的不足,拓展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范围和现实作用,为探索未知病毒提供广阔的前景和应用空间。在人类预防疾病、开发疫苗方面具有重大贡献。 1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对于未知病毒的研究过程如下:SISPA方法是1991年Gregory和Jung在随机引物PCR方法的基础上创造的[6],SISPA-PCR使用含有已知片段的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这个已知片段在接下来的PCR反应中将作为引物[7],此方法先后经Breitbart[8]和Djikeng[9]等人的改进,在SISPA的基础上建立了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因组学;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

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因组学的概念 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因组学 (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统、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观点,运用特殊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对研究围中所有基因组展开研究的学科。 因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它建立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和聚

(完整word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