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劳动经济学试卷解析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劳动经济学试卷解析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劳动经济学试卷解析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

2.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3.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5.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

6.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其寓寄的载体是()A.雇主B.技术

C.设备D.劳动者

1

7.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A.收敛型B.发散型

C.封闭型D.直线型

8.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9.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

10.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

A.全部归企业享有

B.全部归员工享有

C.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11.适宜采用计时工资计算工资报酬的行业和企业是()

A.产品数量、质量可以检验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B.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工人的勤奋与努力的行业和企业

C.品种单一且需要大批量进行生产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数量标准不易精确确定,产品(服务)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业

12.当产品市场由竞争变为垄断时,则劳动力流向是()

A.从高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B.从低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C.劳动力不流动

D.两者之间同等数量相互流动

13.弱化地区工资差别最有力的杠杆是()

A.商品贸易B.资本流动

C.劳动力的流动D.政府调控

2

14.垄断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收益曲线,位于竞争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曲线的()A.右下方B.右上方

C.左下方D.左上方

15.下列各项中,属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A.全薪公休日B.失业保险金

C.免费工作餐D.带薪休假

16.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A.家务劳动B.雇用劳动

C.救济性劳动D.义务劳动

17.工会在集体谈判中,对其谈判能力约束最大的条件是()

A.政府政策与法律B.工会组织规模大小

C.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18.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D.收缩型通货膨胀

19.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

A.失业率控制在0-1%之间B.失业率控制在1-3%之间

C.失业率控制在3-5%之间D.失业率控制在5-8%之间

20.传统型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A.利益一体型B.利益一体化

C.利益冲突型D.利益协调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为()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规模效应D.自然失业

E.季节性失业

22.对于劳动力市场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A.实现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3

B.实现劳动力交换的机构

C.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劳动力价格(工资)的运行趋势

D.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E.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唯一途径

23.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

B.经济的景气程度

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

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

E.双方的谈判技巧

24.总供给等于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其公式中的生产要素包括()A.劳动B.资本

C.技术D.土地

E.管理

25.变形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有()A.失业率高,工资与价格水平较低,通货膨胀率低

B.失业率高,工资与价格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率低

C.失业率低,工资与价格水平较低,通货膨胀率高

D.失业率低,工资与价格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率高

E.失业率低,工资与价格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率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劳动的边际产量

27.一般均衡分析

28.工资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人力资本投资中普通教育的特点。

31.简要回答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2.简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33.简述地区工资差别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具体表现。

4

5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根据题34表所给资料,求该地区失业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题34表 35.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 )为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 )和专用

设备(K )。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W )为每人20000元/年,每台专用设备的成本(R )为50000元/年。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等成本线的斜率。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技术性失业的特点及缓解对策。

37.如题37图,给定企业长期等产量线为Q 1、C 1、C 2、C 3为企业三种可能的等成本线,

且C 1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 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

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D)1.1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C)2.3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B)2.2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4.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3.1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B)5.2

A.正向影响

B.负向影响

C.没有影响

D.影响情况不确定

6.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A)4.1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7.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D)5.2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

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

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

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

8.在劳动力市场上,体现劳动资源最优分配实现过程的是(B)?

A.劳动力从高生产率行业流入低生产率行业

B.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入高生产率行业

C.劳动力从高工资行业流入低工资行业

D.劳动力从供不应求市场流入供过于求的市场

6

9.企业如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则特殊培训成本的合理补偿方式是(C)5.3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在培训期间,双方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培训收益

D.在培训期间,企业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员工获得培训收益

10.当人们选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条件是(A)5.2

A.投资报酬率大于等于时间内生偏好率

B.投资报酬率小于时间内生偏好率

C.投资报酬率等于市场利率

D.投资报酬率小于市场利率

11.相同的劳动者从事危险岗位与不从事危险岗位时,产生的工资差别属于(B)6.3

A.竞争性工资差别

B.补偿性工资差别

C.技能性工资差别

D.垄断性工资差别

12.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基础是()

A.劳动力再生产费用

B.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C.劳动的负效用

D.劳动力价值

13.在采用计时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B)6.2

A.工人

B.企业

C.社会

D.政府

14.当劳动力市场存在卖方垄断时,工资率和就业量的变化是(D)7.2

A.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

B.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C.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

D.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

15.在一个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垄断的企业是(C)7.1

A.价格的接受者

B.价格的追随者

C.价格的决定者

D.价格的影响者

16.总供给是决定经济社会就业总量的因素之一,它等于(C)9.1

A.消费与投资之和

B.投资和储蓄之和

C.消费和储蓄之和

D.国民收入与消费之和

17.菲利普斯曲线含有的重大政策选择意义是(B)9.2

A.说明了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两个宏观总量的关系

7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使二者处于某种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C.说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没有关系

D.说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

18.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当其受到危害时,国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时机是(B)10.2

A.权利主体请求后

B.直接发挥作用

C.主体解除劳动法律关系后

D.主体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后

19.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源是(C)9.1

A.厂商的垄断

B.厂商的竞争

C.工会的垄断

D.劳动力的竞争

20.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是属于(C)10.1

A.政府的社会福利

B.政府的社会补贴

C.政府购买

D.政府的转移支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D)4.2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

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

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

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

22.企业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内部劳动要素进行再组织时,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BD)5.4

A.雇员的招聘、调动等活动通过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

B.雇员和企业之间是从属关系

C.雇员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选择关系

D.企业对雇员具有使用支配权

8

E.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的

23.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6.2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

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

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

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

24.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ACDE)8.2

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

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

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

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

25.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有(ABE)9.1

A.货币工资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企业为追求更大利润而提高商品的价格

C.总需求的过度增长

D.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

E.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内部劳动力市场: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或雇员组织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部雇员由招聘、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管理系统5.4

27.“发散型蛛网”: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28.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6.2

29.劳动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8.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有派生性?3.1

9

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的需求,故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31.简要回答劳动力市场具有的一般属性。4.1

劳动力市场①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②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③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④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32.简述由企业对雇员提供一般培训时的成本—收益结构。5.3

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承担培训成本的全部或者大部(外在的付费形式),如企业提供培一般培训,受训员工要承担培训成本。是接受一个比未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内在)

33.简要说明计件工资形式的适用范围。

①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并能以此反映工人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③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劳动力市场有A、B两类劳动力,当A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10元降低到8元,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10000人增加到12000人,同时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8000人增加到9000人。

要求:(1)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9000-8000)/8000]/[(8-10)/10]=-1.6

(2)判断这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

总互补关系

35.根据题35表所给的数据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失业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

36.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男性倒U,女性M

37.如何看待由于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使劳动者在某些职业保持垄断性地位,从而形成垄断性工资差别。由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所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虽然很大,但仍然属于现代劳动力市场中规范的工资差别,其存在是合理的。

七、综合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

(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由利益一体型转换为利益协调型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在新的劳动关系中贯穿物质利益机制,即物质利益激励,平衡,调节,约束机制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约束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C)1.2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2.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2.1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3.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B)2.2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11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4.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3.3

A.劳动投入的数量

B.资本投入的数量

C.科技投入的数量

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5.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B)3.1

A.缺乏弹性

B.无弹性

C.为单位弹性

D.富有弹性

6.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A)4.4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7.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B)5.2

A.投资的方式

B.投资的期限

C.投资的客体

D.投资的主体

8.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A)5.2

A.生产知识培训

B.产品知识培训

C.专业技能培训

D.普通话培训

9.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B)5.4

A.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

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C.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

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

10.下列属于雇佣成本中的机会成本的是(C)5.4

A.招用员工的广告费

B.求职人员的考核费用

C.参与企业雇佣行为人员的工资

D.员工的考评费用

1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决定工资的基础是(B)6.1

A.劳动价值

B.劳动力价值

C.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

12.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存在将导致(C)7.2

A.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B.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

12

C.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

D.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

13.由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引起的工资差别是(B)6.3

A.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竞争性工资差别

D.垄断性工资差别

14.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D)7.1

A.大于1

B.等于1

C.等于零

D.为负值

15.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是(B)6.2

A.计件工资

B.计时工资

C.效益工资

D.货币工资

16.摩擦性失业的基本特征是(A)8.2

A.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

B.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年龄要求上是平衡的

C.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小于就业岗位的数量

D.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大于就业岗位的数量

17.公共部门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A)10.1

A.比较工资

B.效益工资

C.福利工资

D.效率工资

18.下列属于劳动关系范畴的是(A)11.1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农户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作家与出版社因图书出版而产生的关系

D.信息咨询公司的咨询员与各类客户之间的关系

19.根据国务院1995年通过的《关于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我国职工每周工作的制度时间是(C)11.1

A.35小时

B.38小时

C.40小时

D.48小时

20.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D)8.1

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13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ABDE)2.1

A.教育年限

B.教育成本

C.人口总量

D.保险与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5.1

A.普通教育

B.职业技术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增加设备

23.在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的有(ABCD)6.2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餐

C.失业保险

D.免费或优惠服务

E.加班补贴

24.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有(ABCDE)11.1

A.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关系的实质与内容

B.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兼有的特点

C.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

D.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

E.劳动关系的当事人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而具有特定性

25.按照直接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将通货膨胀分为(ABCDE)9.1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预期型通货膨胀

E.惯性通货膨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劳动的机会成本: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1.1

14

27.内部劳动力市场:根据企业的管理规则、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或雇员组织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部雇员由招聘、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管理系统

28.补偿性工资差别:要存在劳动差异、工资范畴,劳动与工资相联系,劳动者之间在工资收入方面必然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决定工资差别的第一个因素,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给予补偿形成的

29.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9.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资本存量的增加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4.5

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面,是劳动的边际产品的增加。如果劳动力供给不变,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决定均衡工资率水平的重要因素。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31.简要回答企业特殊培训的成本补偿途径。5.3

在能够保证受培训的员工培训结束后,仍然在企业服务若干年的条件下是可行的。这是因为它能保证培训投资预期收益的回报时间。解决途径①劳动关系双方达成默契、订立为保证收回投资的服务期限协议,或订立长期劳动合同②是调整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结构

32.简要说明企业雇佣调整的具体形式及特点。

33.简述劳动力市场卖方垄断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7.2

卖方垄断存在,使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由卖方垄断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进入非垄断行业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使流入地区或流入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最终也会降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在某一劳动力市场,当工资率为1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0万人;当工资率为12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1万人。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劳动力供给弹性。

=[(11-10)/10]/[(12-10)/10]

=10%/20%

=0.5

35.某地区不同教育程度的失业者、失业周期的相关资料如题35表,求该地区平均失业持续期。

15

16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①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②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③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7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单选题 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3、()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本 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 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图 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D、人力资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1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自考《劳动经济学》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1931年朱通九在《劳动经济》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1997年牛津大学出版的《牛津经济学辞典》认为: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 概念: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简单地说,劳动经济学也可表达为是对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劳动力市场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劳动力市场也是具有一种“准市场”的属性。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 第一个特点是,它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 第二个特点和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脱离不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这些大的背景。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理查德1886年出版的《美国劳工运动》一书,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布鲁姆1925年出版的《劳动经济学》是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 以下三种力量共同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与结果: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市场性因素:劳动资源的配置与调整是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共同决定的。 制度性因素:工会、政府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第一,制度性因素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成许多联系松散而大小不等的各级市场。第二,制度性因素还可以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水平。 社会性因素: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在工资确定和劳动力配置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性因素影响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范围和流动方向,从而影响不同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其二,社会性因素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工资率,从而影响收入决定的因素。 一、新古典学派:是公认的主流学派。源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基本观点是认为市场力量是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手段,而市场力量的基本作用机制是供求力量主导的价格机制。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从理论框架方面来看,新古典劳动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主要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人类行为的本质。第二部分是关于市场的本质和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制度学派:认为是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结果。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代表人物康芒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市场。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40—50年代,代表人物是邓洛普、罗斯、雷恩兹。侧重于研究劳动力市场实际软化运行的力量和实际。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为称为“二元”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代表人物是派尔雷、多林格尔和布鲁斯通。 第四个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威廉姆森。 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方面,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言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

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3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 3 4 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

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1 2 3 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名次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