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研究

审计独立性研究
审计独立性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计独立性研究

姓名:

准考证号: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15日

审计独立性研究

摘要

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的基本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定义了实质上独立和形式上独立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关系,实质上独立和形式上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两个方面,有区别但又密不可分。其次讲述了我国审计独立性的现状,主要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自身、审计市场、企业内部审计三个方面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我国审计独立性缺失这一问题。然后,根据这些现状和审计独立性的理论,从内外两个方面对影响独立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从被审计单位的限制、审计队伍自身的影响、审计费用对独立性的影响三个角度分析。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则着手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及规模、非审计业务、政府干预及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最后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加强审计独立性的三个对策,即完善市场秩序、法制环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善需求环境,引导独立审计需求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

格式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目录

摘要 (2)

一、绪论 (4)

二、审计独立性的基本理论 (4)

(一)审计质量 (4)

(二)审计独立性内涵 (4)

(三)实质独立与形式独立的关系 (5)

三、我国审计独立性的整体现状分析 (5)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现状 (5)

(二)审计市场竞争现状 (6)

(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6)

四、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7)

(一)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 (7)

(二)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 (7)

五、完善审计独立性的建议和展望 (8)

(一)完善市场秩序、法制环境 (8)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9)

(三)改善需求环境,引导独立审计需求模式的转变 (9)

参考文献 (10)

一、绪论标题也要缩进,下同

审计独立性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于是产生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审计独立性的社会需求。现如今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国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六条中,把独立性作为一般准则作了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

表审计意见”。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中的新兴证券市场影响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轨迹,公众及社会对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提出了种种批评,又使注册

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独立审计的信息鉴证职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本人从审计独立性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上研究审计独立性,并依此提出完善审计独立性现状的建议及展望。

二、审计独立性的基本理论

(一)审计质量

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审计质量应当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全面性、充分性、重要性、一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特征。

正确界定审计质量对于恰当评价审计质量的优劣、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审计服务意义重大。首先,审计质量包含有以下特征:1.审计质量也有载体。审计过程的结果——审计报告视为审计质量形式上的载体。2.审计质量的本质涵义和最终归宿在于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协调之后的共同需求,概括来说就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为了更好地指导注册会计师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实施必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将审计质量保持在一个持续、稳定的水平。其次,审计质量是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统一。过程是结果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则是对过程的反映和总结,二者应是一致的。因此, 过程的质量即是结果的质量,不存在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并列或对立。审计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结果,如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投入等,但这正说明了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信息使用者之所以需要审计服务,就是希望注册会计师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独立地对被审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审计质量的本质体现,审计人员必须以此为审计工作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否则,审计职业就会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最终被社会淘汰。

(二)审计独立性内涵

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减少代理成本的职能,审计师必须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如果缺乏独立性,无论审计师具有多好的专业技能,能够辨别怎样复杂的会计信息,也因不能如实报告审计发现,影响了独立审计在信息传递和降低代理成本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审计独立一直被认为是审计师的灵魂。如果审计师不独立,他的意见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外部组织和所服务的单位。而注册会计师只有保持实质独立,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地表示意见。

实际上,目前理论界对于审计独立性的定义尚无统一意见。按照定义的角度不同,现有研究中对审计独立性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抽象的道德人的审计独立性概念,即审计师不能让自己的判断从属于他人,也不能受不知不觉地导致判断失误的私心杂念的支配,对事实进行客观的考察和判断。2现实的经济人的审计独立性概念,认为审计师是预期效用最大化者,在这种分析下,判断审计师独立性的高低是看审计师行为与所有者利益的一致性程度。3.结构化的审计独立性概念:莫茨和夏拉夫认为审计独立性实质审计全过程中审计师必须保持的独立性姿态,这一要求对指导审计实务,观察审计人员独立性状态具有明显的指导

意义。

(三)实质独立与形式独立的关系

讨论审计的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的关系,应明确两点:第一,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基础,精神上的高度独立是对注册会计师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第二,在现实的审计行为规范中,往往是原则上强调实质上的独立,而具体条款的规定则侧重于形式上的独立。其原因: 一是由于实质独立的无形性。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实质上的独立具有不稳定性。

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共同构成审计独立性的完整概念,二者缺一不可。但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的。最初人们认为,只要注册会计师品德高尚,能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则其在形式上是否独立并不重要。但1939年美国的纽约袜厂案将这种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该事件发生后, 对审计界震动很大。美国民间审计组织就此再三讨论后,逐渐形成共识,认为审计人员不仅应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还应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国际上对民间审计独立性内涵的普遍看法是, 既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又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审计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避免利益冲突, 特别是在提供审计服务和其他鉴证服务时,审计人员必须同时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我国在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中,十分侧重独立性的行为规范,参照国际经验,在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中,就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中积极推行。

三、我国审计独立性的整体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环境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执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审计独立性。2005 年9月28日,审计署发布了第四号审计结果公告,在其进行抽查的16 家会计师事务所中, 14 家出现问题。其中有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 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可见,拥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不仅未能对虚假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反而难以摆脱与上市公司合谋舞弊的嫌疑,这不仅造成了证券市场的混乱和投资者惨痛的投资损失,而且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公正性遭到了质疑,使得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步入了信誉危机时代。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现状

1.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

一方面,目前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平均年业务收入过亿的甚少,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不合理使我们在会计市场开放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得事务所的数量日趋增多,其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事务所是有钱就赚,并不关心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以及对报表使用人造成的危害,在执业过程中完全丧失了职业道德。另外,事务所中有的注册会计师本身也存在专业水平不高, 不能够适应发展这一现象。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将自身内部的审计业务对外承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内审外包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的消极影响就是导致事务所从事了不相容职务。尽管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形式上要明显的优于内部审计,但是这种不相容职务的出现可能导致外部审计不易做到实质上的独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审计的独立性。

2.注册会计师的现状

首先,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社会公信力不强。致使一些因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缺失所带来的隐患开始暴露,并呈现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其次,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注册会计师行业属智力密集型行业,但目前执业队伍的

现状与行业发展的自身要求相差甚远,从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来看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30% 。此外,市场尚未形成对经营者的选择机制,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者基本上由改制前沿袭而来。这就使得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经营者不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脱颖而出,而是受益于政策,从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水平形成掣肘。在审计人员方面,国内的会计事务所相对于国外的事务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比率竟然高达15%左右,国内事务所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很大,而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历的人员比例则很小。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

(二)审计市场竞争现状

目前看,我国审计行业存在着无序竞争。一方面,部分审计师为了赢得客户,避免失去市场份额,采取出具迎合委托人意愿的审计意见作为竞争手段,放弃对更高层次的审计独立性的追求,从而降低了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另一方面,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将招揽和保留客户成为主要任务,导致审计不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保证和独立性,并采用减少审计时间、省略必要程序的方法,以降低审计成本保持盈利。这必然导致审计报告的可信度降低,也败坏了行业声誉,还影响到正常的审计收费,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的审计市场目前存在对高质量审计的规避倾向,缺乏内在需求。从企业来看,我国企业主动审计的意愿很低,主要是为了取悦于政府监管机构,审计只是流于形式。从政府相关部门来看,审计只是为了合乎法律要求,没有追求高品质的审计服务的内在要求。从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来看,投资的目的是通过股价的波动获取短期利益,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收集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的内幕消息,而对公司财务信息关注甚少,自然而然,也就对鉴证财务信息可信度的审计意见漠不关心。

(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具有很强的行政性,受行政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影响很大,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岗位的设置,很多都是从财务部门中调拨的人员担任或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他们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一些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成了年龄偏大的财务人员养老的去处或是业务不精的财务人员被淘汰的去处,这就成为了企业领导弄权的地方了。但企业的内部审计仍是以财务审计为重点,侧重于对财务状况的查错揭弊,工作范围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而且,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结果的处理不当的现象。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和人员受客观因素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影响,对审计结果做出了不客观公正的结论,对企业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被审计对象对内部审计部门所做出的审计结论处理决定不重视,因此,审计结论得不到妥善处理。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四、审计我国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限制

现在,经营者由被审计对象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并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 完全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而事务所本身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管理当局可以在市场上任意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向其

购买审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那么注册会计师迫于生计和竞争的压力,很容易动摇其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队伍自身的影响

审计队伍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审计独立性的高低至关重要。1、执业水平。若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强、专业经验不足,那么自然需要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指导和协助,这样便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2、职业道德。部分从业人员对于自身工作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缺乏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极易放弃职业操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泄露利用在审计过程中接触到的企业机密信息,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3、私人或人事关系。我国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都或多或少地与委托人和受托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关系,甚至有的客户在挑选审计单位时根据与其工作人员的亲近程度进行选择。这时,若没有很好地遵守回避原则,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受到审计结果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质疑。

3.审计费用对独立性的影响

(1)审计支付方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审计收费的支付方式的直接性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最根本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收费方式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一旦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舞弊,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注册会计师更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可能与上市公司合谋,那么独立性的问题就难以考虑。

(2)审计收费结构对独立性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是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劳务并收取审计费用的盈利组织。当被审计单位所支付的审计费用占整个事务所的收入比重较大时,事务所可能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形成审计独立性丧失的局面。

(3)其他审计收费要素对独立性的影响。

若存在尚未支付的拖欠的以前年度的审计费用,则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会受到损害。因为这类应收账款使得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有利益关系。因而影响到审计独立性的高低。

(二)影响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及规模

一方面,目前国内的事务所大体规模较小。它们对于审计服务的报酬更为敏感和渴望,很容易放弃原则而追求短期利益,审计服务的独立性由此下降。另一方面,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用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合伙制下,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更加注重审计质量,自觉保持独立性,防范审计风险。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现执业过错,出资人既不负无限责任,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只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虽然财政部要求凡是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均采取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但由于没有从政策上给予引导和倾斜, 注册会计师在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时绝大数还是选择有限责任制。这种局面必然造成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审计独立性低下。

2.非审计业务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不断增加非审计服务,包括会计业务、税务服务、咨询服务等。ACCA虽明确规定,承担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为其提供编制会计报表的服务,但并未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非上市公司提供该项服务。若同时提供会计服务和审计服务,会造成一种矛盾、自我评价的威胁,所以这是有损审计的独立性的。同时,提供咨询服务和

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可能出于保留业务的心理,屈于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压力,从而违反职业道德,损害独立性。当然并非所有非审计业务都一定会破坏审计的独立性,但面对日益增加的非审计服务,不可否认,有一些会在形式上,甚至实质上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产生损害。

3.政府干预及法律法规

在审计市场中,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对审计独立性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一方面,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这些上市公司对地方政府意义重大,审计师面对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当然在执业过程中也难以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另一方面,尽管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脱钩改制,但实质上仍然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如政府通过发文或采取其他方式要求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标准;干预审计报告出具;干预企业对审计师的选择等。使得审计师难以保持独立。

法律制度环境对审计师的独立性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在我国, 目前法律制度中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民事责任、民事诉讼的规定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惩治法规不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目前的法律责任体系是以行政责任占主导地位。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的规定相当薄弱。二是, 处罚力度较弱。各监管机构除了进行少量抽查外,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对事务所的处罚也是以行政处罚为主,惩罚力度不具威慑力。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例层出不穷,各个事务所对审计警惕性不高,导致审计失败,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五、完善审计独立性的建议和展望

(一)完善市场秩序,法制环境

首先,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相关的法律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进行制裁。加大惩罚力度,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力,并且制定与其责任相应的处罚措施。尤其是在《刑法》中对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要加大,从而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

其次,对现在审计市场环境进行改良。要想培育良好的审计市场环境,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监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杜绝由经营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并且积极培养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如果投资者能够理性的运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签证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就会迫使公司管理当局聘请独立性高的事务所进行审计签证工作。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是自己出钱审计自己,这是独立审计不能保证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经营模式创新要解决的就是谁雇佣谁的问题。其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由谁做出聘请的决策;第二,由谁支付审计费用。对此,应该对经营模式做出创新。若聘请事务所的决策上是由社会公众股东的代表做出,在审计费用的支付上是由公司股东支付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经营者支付。其结果是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能够有效客观地不受外界影响地进行审计工作。同时,优良的审计市场环境能保证审计市场的良性发展,维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

划地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其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关培训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以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为核心内容的正面灌输,同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我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次应确立自我评价、单位内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对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并采取激励措施。使每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都能接受大众的评判。最后,道德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约束,它渗透在经济、政治、法律中。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软约束”的自律功能,而应当利用奖惩机制,将道德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改善需求环境,引导独立审计需求模式的转变

要改善目前的审计供求关系,除了进行审计供给的改善和创新,增加审计的有效供给外,我们还应该逐步改善需求环境,积极引导审计需求,将审计的理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从而改善审计需求不足的现状,改善审计供求状况。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失衡的独立审计关系。审计关系的变异和扭曲是导致审计独立性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审计关系,改善审计关系,树立现代审计关系概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内部制衡机制,规范独立审计的委托模式,强化审计独立性。其次,规范资本市场及其监管,引导独立审计需求。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对市场独立审计需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同时,要改变对上市公司的评价和考核办法,不能只停留爱单纯用盈利指标上,应该用一些长期指标代替短期指标或者相互结合,加大市场评判的份量。最后,减少行政干预,规范独立审计需求市场。应该打破市场壁垒,减少政府对审计市场的不当干预,明确划分政府对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规范审计招投标市场。

综上所述,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要求。但是,无论国家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审计独立性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审计的独立性。从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角度来看,它在被审计者和审计委托者之间,既有一种监督、评价、鉴证的关系也有一种管理咨询服务的关系。因此,审计独立性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独立性。从内部审计的方面来看,它并非独立于它所在的企业、部门之外,并受企业厂长(经理) 和上级机关的双重领导,因此它的独立性亦非绝对,也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独立性。因而从本质上来看,审计独立性是一种在确保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前提下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制度环境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0:69

[2]李静.探究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含义及独立性缺失的原因.中国内部审计.2013,3:87-90

[3]郭静,李艳,印红,等.我国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探讨.现代企业教

育.2012,5:171

[4]邢小玲.试论审计独立性的内涵.会计之友.2006,8:41-42

[5]刘卫华.对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几点思考.中国审计报.2013,3:8

[6] 张淑林.国家审计的发展史及其独立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2005

[7]柳士明.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的关系.中州审计.1988,12:10

[8]顾奋玲.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38-46

[9]贾秀贞.中国社会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0] 聂曼曼.论审计质量概念的重新界定.中南财经法大学报.2009,6:55-59

[11]张建华.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几个问题.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4-55

[12]朱红.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现状分析及其实现的制度安排.财会通

讯.2007,1:72-87

[13] 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7:213-214

[14]王洪玲.审计独立性减弱的扩大化趋势及合理化解释.黑龙江对外贸易.2006,4:92-93

[15]赵晓波.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思考.审计月刊.2008,4:26-27

[16]于洪山.浅谈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问题.工作研究.2005,4:32-33

[17] 王可玲.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山西财经大学会计系,2009

[18]薛岷.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13,11:137-138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文摘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面临的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实需要,对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机构设置 1 国外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1.1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 1.1.1 以“控制”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20世纪40至60年代,在内审制度产生的初期,企业只在总公司一级设立内审机构,实行自上而下的巡回式审计,一般由会计部门领导,实质上履行的是会计监督职能。 1.1.2 以“流程”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内审职能到了20世纪70至80年代,变成以业务流程为关注点,对组织内关键业务流程的设计、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 1.1.3 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演进至20世纪80到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应时而出,主要关注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的风险的辨识,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 1.1.4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的转变——认为企业所面临的

是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经营、流程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是企业的整体风险,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某一功能或某一区域。 1.2 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现状 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此后,内部审计的定义虽几经变迁,但“独立”作为内部审计的显着特征一直被包含在有关定义中。根据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IIA(2003)也指出,恰当的报告关系对实现独立性、客观性及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内部审计有效履行其义务的必要因素。IIA进而提出“双报告模型”。IIA建议:CAE在职能上应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适当的治理机构报告并负责;CAE的行政性报告应当面向CEO或另一位具有充分权利的高级管理人员,以使日常审计工作得到适当的支持。 2 我国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2.1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后,就一直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第二阶段(1994年-2002年)为我国内部审计立法进一步完善的阶段。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1995年7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使其成为对企业、事业行政机关和其他事业组织的内审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200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兴利、除弊、增值、风险预警、信息鉴证等功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这不仅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改革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最大功效。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①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如果丧失了独立性,那么内部审计就名存实亡。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而内部审计要对单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内审人员必须置身于从设计、授权、执行到记录的全部管理职能之外。内部审计人员怎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他是独立的。自由意味着内审人员可以不受

其他部门、个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指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能服从与他人的意向,对审计的结果不能做重要的质量的妥协。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对前者而言是给予重视和支持,对后者而言是保持客观公正。 二、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较之外部审计有更大的难度。它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着天生的缺陷。与外部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由于发展的历史短,各种理论及实践不足使得我国的内审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约,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21年(即从我国加入IIA算起)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制约我国内审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建制模式及管理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三种类型:由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来讲,领导层次越高越有权威性,其独立性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例如:(1)附属于办公室;(2)附属于会计部门或与会计部

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2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概述 (4) 2.1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特征 (4) 2.2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5) 2.3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6) 2.4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7) 3 我国特有的研究背景 (10) 3.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10) 3.2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0) 3.3促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2)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 4.1研究结论 (14) 4.2研究的局限性 (14) 4.3相关政策建议 (14)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摘要 现行的审计基础框架中,独立性一直被视为审计的基石与灵魂,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是做好审计的基础工作之一。缺乏独立性是审计失真与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屡有发生,给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可是,制度上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单靠行业自律是不足以挽回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 为了提高当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及挽回在大众心中的注册会计师形象,本文对审计独立性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说明并总结了几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提供一些防护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法律责任;政府监管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要求不存在干扰内部审计活动的事项,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自由地开展工作并作出公正无偏的审计判断。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措施,指出我国在内部审计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机构内审人员 就内部审计而言,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不管此后内部审计如何发展,独立性一直都是影响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学术界至今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目前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另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的外在环境。 有人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

性和职业独立性两方面。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实指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检查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保持适当态度的能力,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形成和表达意见时能够保持诚实和公正无私;而职业独立性是人们对集体审计人员的印象,即审计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外观上是否独立。 也有人认为,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他们将独立性定义为“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独立性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提供确认服务时所处环境的期望特征,它要求个人或团队避免存在重大的可能威胁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既可能来源于个人或团队的个别环境,也可能来源于确认服务所处的一般环境。 上述两种定义,前者强调主观精神状态,后者强调客观环境因素,虽有所差异,但本质还是一致的。进一步说,审计人员主观态度上的公正无偏,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要求,而客观环境则可以为主观上的独立提供保障。在此,所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

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2006-8-11 10:0于英丽李玉秋于辉【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审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以及与国际行业发展日益趋同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其作用、地位越来越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其主要制约因素就是独立性无法真正实现,甚至受到威胁乃至缺失。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对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 内部审计是一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其独立性对于企业机制的健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如要充分发挥监督、评价以及咨询等相关职能,首先要保证内审独立性能真正实现。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含义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被界定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标准》则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审计署2003年颁布)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综上所述,按照国际惯例及我国有关条例,内部审计必须在得到所属单位负责人支持与认可的基础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 二、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与法律的合规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等提供服务。但内部审计在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审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都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不能积极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企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并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事实是,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立方式呈现多元化状态,其设置类型主要有: 1.隶属总经理领导的下设机构;

浅谈内部审计独立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8311615.html, 浅谈内部审计独立性 作者:张璐璐 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12期 【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要素,内部审计独立性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影响 着内部审计在改善单位管理和提高单位效益方面功能的发挥。本文在界定内部审计独立性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基础薄弱、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欠缺客观公正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单位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查找出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点,分析责任岗位,从而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或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提高单位运作的效益性,保护单位的宝贵人才。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内部审计质量也越高,即越能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为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出谋献策。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概念界定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审计部门和人员呈现出一种客观、公正不受影响的独立身份,即周围的人认同他们是客观、公正的。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时刻保持客观、公正的内心状态。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决定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比外部审计独立性更难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不受限制地查询各种记录、获取审计证据、询问相关人员,并且不受被审计对象及其相关管理部门、领导的干扰与控制。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能更有针对性的查找出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但这也往往是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审计人员可能会对被审计对象存在偏见,无法客观、公正的做出应有的职业判断。此外,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隶属的领导层,内部审计人员的调配、晋升等管理,经费由单位拨付,都对内部审计形式上、实质上的独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审计制度基础薄弱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计划进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 +计划进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财务管理0501班姓名评分导师(签名) 2008 年 12月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 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1.1 所选课题国内相关研究概况及成果 (1)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审计的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排除干扰及个人利害关系,秉公实施检查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或报告)的一种特性。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非常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方面的建设工作,十分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推进审计独立性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中注协成立后不久,就着手进行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紧接着,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然后,我国又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基本上建立起准则体系。经过“脱钩”、“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已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执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逐渐减少。加之第一、二、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初步形成,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创造了条件,而独立性则成为其规范执业的基础。 (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研究,一直离不开渐进分析与实证分析。前人在使用问卷、统计和演绎等方法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审计独立性的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然而前人的研究只是针对一个和某几个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市场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错综复杂。在1990年到2005年年间,在《审计月刊》、《事业财会》、《经济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上,都可以看到以渐进分析法研究审计独立性,从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渐进到实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中,在2000年,王培勇和韩士民在《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的文献述评》中提出的,被审计单位特征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研究,就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去研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而后,在2001年,蒋义宏教授在《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中,开始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时,将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作为重要的对策,这使审计及其独立性的治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之后在2006年,李建良和李东伟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探析》中,讨论了非审计服务(NAS)对独立性的影响这一焦点问题,他们认为提供NAS是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的,并且对其不会有负面的影响。而近期,在2008年,崔延铮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浅析》中,更加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及商业正义的一道最有力的防线,而审计的独立性,则是该防线的基石;也因此,独立性是审计的最本质的特征。在实证分析和渐进分析的齐头并进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有了大范围的拓展。 1.2 所选课题国外研究概况及成果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会计学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 标 研究意义: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属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也是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造假大案的相继曝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事件纷纷浮出水面,导致这些大案的根本在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因此识别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合理的改善建 议将促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维护和提高独立性,增强自身的价值,降低监管的成本。 预期目标: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在概括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并对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看法,希望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研究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学者对CPA审计独立性定义的研究 Thomas G.Higgins(1962)对独立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成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看法。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实质上的独立性与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单位股权或担任其高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地执行业务。形式上的独立性又可进一步分为组织上独立性、经济上独立性和人员上的独立性。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DeAngelo(1981a)从社会公众如何半段审计独立性的角度定义了审计独立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但我国当前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状况、法律环境、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等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到这样的牵制下, 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活动,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这些状况,提出了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通过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来实现的。强化内审独立性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保证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大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力度。本文从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研究内部审计独立性提供参与。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On internal auditor independence question discussion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is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ust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problem. But China's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institutional setup and personnel allocation situation, legal environment, personnel quality and quality restricted the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The current I inland auditing institutions and auditors, by such dragged to conducting independent economic activities, so in large part Shanghai film rang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dition of strengthening internal auditor independence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s through the objectiv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to fulfill. Strengthening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udit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the in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guarantee the status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personnel, improve the auditing personnel's servic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increase state audit organs of internal audit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problems, analys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for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provide particip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problem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the countermeasure, to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

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

文献综述报告 (2)

企业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专业: 学生姓名:

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不论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机构、被审计企业还是政府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审计出现了严重的失实或者是重大的疏漏,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会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就会弱化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职能,就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的健康运转,同时也会动摇审计人员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以及审计机构的信用。这些年以来随着企业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了起来。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发现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二是技术及操作方面的因素;三是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本文在这里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 一、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 关于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审计市场的环境、行业制度和法规等方面。 在审计市场的环境方面,吕鹏、陈小悦(2005)在《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当审计市场中买方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的情况之下,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有限责任制强制地变为无限责任制,并不能改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在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既定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改进审计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司法系统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影响审计质量的行业制度和法规主要的包括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和法规以及审计收费这三个方面。在审计收费方面Copley(1994)在《the Large Audit Firm FeePremium:A Case of Selectivity.Bias Journal of Accounting》一文中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审计费用与审计产品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公司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产品的质量越好审计收费就越高。但过高的审计费用也可能使委托人选择较小规模的会计公司由此可能降低审计质量。在审计制度方面伍中信、曹越(2007)在《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一文中认为审计域秩序对产权域秩序的偏离是审计信息先天性失真的根本原因,审计制度对审计域秩序的偏离引致的规则性失真是审计信息现实性失真的主要根源。张娟、黄志忠、李明辉(2011)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则认为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法律方面刘峰、周福源(2007)在《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定义

定义 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对审计工作来讲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市场经济的利益公平,独立性被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 2意义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理论上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审计师审计,但实际上是公司的经理人在控制审计师的选择,是经理人在委托审计师审计,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 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但是审计独立与审计的可靠能否划上等号,还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3关系 (一)从审计效果方面来看审计效果不只取决于审计人员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还涉及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也就是说,可靠性涵盖了独立性、正直和职业胜任能力等。 不可否认,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因素。然而,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准则要讲诚信,要诚实地按照准则要求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执行准则要充分理解该程序和要求的本质内涵,要实现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实现审计的效用——结论的可靠性。仅有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合理、严密的专业判断等。因此,独立性只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 此外,注册会计师应该按照准则的要求,不得对其缺乏可靠性的信息予以披露。比如,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注册会计师审核前景资料(如下一年度的盈利预测、资本预算等等)的目的,只是为了确定前景资料所依据的假设没有不合理之处,前景资料是根据这种假设适当地编制完成的,前景资料同历史会计报表的基础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是违反职业科学性的,同时会造成外界对行业作用的误解,一旦实际实现程度与预测出现较大偏差,会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二)从独立性的偏见方面来看SEC指出,广大投资者希望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提供可靠的列报。可见,股东是以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表述是否可靠来判断审计的可靠胜的,审计工作无非是一种信息认证工作,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才是审计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

审计独立性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江西赣州市为例,分析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江西赣州生态文明生态文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伟大战略,并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所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本文对江西赣州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现实基础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政策路径,这无疑将对优化赣州生态环境保护,加速赣州经济发展有所助益。 一、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的赣州系江西的南大门,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赣州东接福建,南至广东,西靠湖南,北连江西吉安和抚州两地,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正确政策的领导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赣州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68亿元,到了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至940.02亿元,净增长了672.02亿元,以每年28%的高速度提升,创造了“赣州奇迹”。下面对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 1.绿化造林力度得到逐步提升 赣州市曾经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的地区。1980年赣州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210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和山区面积的31%和40%。近些年来,赣州市加大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绿化造林力度得到逐步提升。2010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投入达7亿元,建成区绿地率38.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其中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5平方米。中心城区现有规模公园15个(含在建),新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区域比率高达93.37%。 2.市政工程进一步优化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报道,2010年9月赣州市中心城区长征大道、迎宾大道、黄金广场、客家大道、瑞金路、翠微路、八一四大道、五洲大道等十余条道路绿地分别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章江南岸景观整治工程完成投资800多万元;赣康路、安远路、于都路、文武坝路、全南路等13条道路两旁新植了行道树,完成投资200多万元。 3.水污染问题得到逐步治理 赣州是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仅上犹县境内就有大小河流610条,总长2050公里,水域面积7133公项。截至2009年底,赣州市新增治理小流域65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公顷。赣江、东江源头生态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取得进展,完成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 二、赣州市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赣州市经济发展飞速迅猛。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GDP为940.02亿元,比2008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8.0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1亿元,增长12.4%。三类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0.6:42.7:36.7调整至2009年的20.8:42.3:36.9。2009年新签外资项目166个,合同引资97717万美元,增长18.8%;实际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