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画法技巧

思维导图画法技巧
思维导图画法技巧

思维导图的画法与技巧

一、思维导图的六个要素:

1、中心主题:

(1)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主题,必须放在纸的中央位置,纸张必须横放。

(2)中心主题的文字适当的大点

(3)中心主题最好使用三个颜色以上的图片,可以帮助记忆。

(4)不要考虑是否画的好不好,只要你认为能够帮助你记住就好。

(5)中心主题词一定要选择准确,充分代表这个思维导图的中心思想。

2、分支:

(1)分支分为与中心主题相连的主分支(一级分支)和二级、三级…….分支。

(2)主分支必须由粗到细,与中心主题连接的地方粗,然后逐渐变细,除主分支是有粗细之分外,其他的分支可以一样的粗细。分支不能画成树枝的结构。

(3)分支尽量使用弯曲的分支,少用直线。分支要连接,不能断开。分支最好是横画,方便写关键词。

(4)一个分支使用一个颜色,符合大脑对颜色的习惯,记忆的时候不容易混淆。

(5)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要一开始画很多的空白分支,除非你已经知道这个图的分支数量,最好是画完一个分支再画下面的一个,这样不会造成分支的内容多而预留的空间小。

(6)从1点钟的位置开始画第一个分支,顺时针的方向开始,最好在分支上标明1、2、3……等等数字顺序,能够帮助记忆。

3、关键词:

(1)分支上的词叫做关键词,是概括性强的词。

(2)分支上的关键词尽量使用简短、精炼的词,一般使用名词或者动词,少用形用词。不要使用长词组和长句子。

(3)关键词的颜色可以是同一个颜色,最好使用黑色,也可以与分支的颜色一致。

(4)关键词必须写在分支的上方,不能写在分支的中间、下方和分支的末端,必须书写工整,方面辨认和记忆。画思维导图时不要将纸张360度转动,关键词最好是横写,方便阅读和辨认。

(5)不同概念的关键词不同放在同一个分支上。

(6)关键词也可以用图形表示或者补充说明。

4、图形:

(1)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尽量使用图形来补充说明关键词或者某个重要的概念。

(2)思维导图中的图形分为插图和联想记忆图、文字转换图。

(3)插图—是在整个思维导图中,使用一些小的图标穿插进去,起到点缀的作用,使大脑喜欢阅读,也可以帮助记忆。

(4)联想记忆图—是在重要的知识点的地方画出一些图片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关联,大脑通过图片进行联想记忆。图形不要求画的准确,只要能够帮助你记忆就可以,甚至奇形怪状的图形更加容易

帮助你记忆。

(5)文字转换图—是指将一些重要的定理、定义、公式等直接做成一张图片,自由的组合图形,图形使用你生活中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事物、食物、玩具等帮助你记忆和联想。

(6)图形要使用几个颜色进行组合,容易记忆。

5、颜色:

(1)在学科中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帮助记忆、帮助归纳建立知识点的框架。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使用颜色,颜色能够帮助大脑记忆和使大脑兴奋。

(3)一个分支一个颜色,中心图形使用三个以上的颜色。

(4)重点知识点使用你最喜欢的色彩标记。

(5)思维导图的颜色不能过于丰富,否则大脑产生反感,大脑生产疲劳,影响记忆效果。

6、结构:

(1)思维导图的结构指导图本身的外形的结构布局和内部的逻辑结构。

(2)思维导图外形的结构布局是指图形尽量对称,大脑是容易接受对称美的事物,容易接受就是帮助记忆。

(3)思维导图的内部逻辑结构是指内部主分支的逻辑分类,和分支上的关键词的逻辑关系。主分支必须与中心主题紧密相扣,排列的逻辑顺序必须正确。

二、思维导图的两个核心技巧

1、主分支:

(1)思维导图的主分支非常的重要,也就是重要的知识点的分类。

(2)要求主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内容不能重复,又不能遗漏。

(3)主分支上的关键词要与中心主题词紧密关联相扣。

2、关键词:—思维导图的灵魂之称。

(1)既要精炼又要精准

(2)不要使用长句子和长词组,更不能是一段原文,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输出。

(3)关键词的提炼关系到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三、关键词的提炼技巧:

1、关键词的提炼在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技巧。

2、关键词的尽量使用名词或者动词,不使用形容词。

3、关键词不使用长句子和长词组,尽量简洁、精炼,但是又不失精准。

4、在关键词的提炼时如果遇到精炼与精准相冲突的时候,以精准优先,因为关键词只有精准才能完整的表达

意思。

5、关键词的提炼不是逐句的提炼,而是逐段的理解,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关键词。

6、不能精简的定理、定义、公式等,可以做成一张图片的形式出现在分支上。

7、在数学科目的关键词提炼时,先将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全面阅读和理解,找出关键性的概念的词在做关键词,

数学书本的语言已经是非常的精炼,因此思维导图在数学科目中是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梳理和整理章节的知识框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抓住章节重点。

8、思维导图在数学科目中的应用是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

物多用、一题多解的能力。

9、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快速阅读和课文分析,背诵记忆。根据文章的体材进行关键词的提炼。

(1)在任何文章的阅读时,先找准文章的中心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在叙事文中,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为主分支,再细读理解,找出每个分支的二级、三级分支的内容。

(2)在论说文中的阅读时,先找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再从文章的论点、论据、结论、启发等等几个主分支进行分析,做往每个段落中找出下面的二级或者三级分支。

(3)在古诗古词的学习和理解中,使用思维导图结合图形记忆的方法,将文章画成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分支的图形中尽量使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0、思维导图在英语的学习中的使用。

(1)在词汇量的拓展上,将某个单词做中心主题词,再通过字母的位置变化、词缀的变化来延伸单词的数量,同时付上图片和例句。

(2)在容易混淆的词和词组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区别,帮助记忆。

(3)在英文课程阅读中,同样采取语文科目学习中的方法,从5W2H(what、why、when、who、where、how to do、how much)的维度进行主分支的提炼。

四、记忆的万能公式

1、将文字转换为图片,再进行联想和想象。

2、形象记忆的步骤:

(1)将文字转换为图形

(2)通过图形进行联想

(3)及时复习和重复记忆

3、联想记忆的法则

(1)新奇(4)荒诞

(2)恐怖(5)滑稽

(3)关己(6)易记

五、博赞先生的最重要的记忆规则图(MIG)

1、P—记忆的处始效应,最开始的东西最容易记住

2、A1、A2、A3—建立记忆过程中的联想点,帮助回忆。

3、VR—莱斯托夫效应,就是容易记住非常深刻印象的事物。

4、M—重复的复习进行记忆。

5、R—近因效应,就是最后面的东西最容易记住。

潘曙光

长沙火烈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7-12-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