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有些】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有些】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有些】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有些】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20世纪末,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就为大家解开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希望能帮到你。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和

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1974年, __经社理事会作出决议,此后 __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是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

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单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跨国公司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的企业成为他的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及其他经营的国际性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它是垄断财团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内到国外,从生产至销售的一个超国家的垄断体系。

__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

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种政策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和社会效益引起世人注目。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

这一点我们从跨国公司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配置,并把研究与发展、采掘、提炼、加工、装配、销售以及服务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伸向世界各地,而把最高决策权保留在跨国公司总公司,总公司对整个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价格体系、市场安排、利润分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分担责任。

如果我们把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开设的苯胺工厂视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那么,跨国公司至今为止已有130多年历史。1885年创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875年创建的日本东芝公司,1899年的电气公司,德国乐嘉文洋行等等,这些集团在19世纪末期就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在二次大战前,跨国公司的发展缓慢,其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下,跨国公司广泛发展。至1988年,跨国公司投资总额达9628亿美元,为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0312亿美元的93%,全球已有2万余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它们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已超过10万家。近年来,由于wto的成立,更加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及其给企业和投资国带来的巨大经济决策,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制订各自的经营计划及措施。

跨国公司的管理也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趋于稳定,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都在研究自己的管理之论。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对管理的研究也就日渐深入,如果把众多的管理之论加以分类,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之论;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资本主义管理之论;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管理之论。从目前看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七大学派,即管理的程序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 __学派,以上这些学术思想形成了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的管理思想又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

二、跨国公司向综合多种经营发展

虽然在19末期,很多跨国公司就营业额来说已经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真正实行复数产品生产的产品结构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型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才得以迅猛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形象地说,就是“从方便面条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化学公司,联邦德国巴登笨胺苏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国柯尔兹化学公司,日本朝日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等化学工业公司。除了经营化学工业产品以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

多种经营给跨国公司营销带来极大的好处:(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式,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利润率的高低多寡取决于企业如何筹划和组织生产、销售与分配这三道前后相衍的运动环节,多种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加强生产环节,进行低价值的投入,高价值的产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利润最大化。(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润率。资金的投入必须带来良好的投资效益,这是投资的必然性选择,生产要素组合的合理、经济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组合也要优于一国自身。跨国公

司就是国际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灵活而又高效的载体。(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种类日趋繁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在年度之间状况波动很大,占据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就不会因一项经营的波动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收益。(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三、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

高技术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引擎”,故跨国公司之间在这一方面展开了一场较大的角逐,更尖锐地表现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贸易的磨擦上。

(一)跨国公司在新技术革命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跨国公司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若要保持优势,或从一种优势向另一种优势,就必须在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跨国公司始终在新技术部门占领先地位,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如汽车、石化、制药和电子工业等,几乎全部为跨国公司的控制。

跨国公司注重于生产工艺的研究,每一个跨国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得到政府大量财政资助,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用预算拨款资助了民用科研项目的1/4以上。

(二)跨国公司奉行特有的技术战略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从全球范围比较生产成本,选择最佳生产基地,以确保高额利润。首先,把研制的专利技术应用于母国的国内生产,垄断国内市场,并通过产品出口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其次,经过若干年后,再将新技术转让给设在其他发达国家里的子公司,取得当地市场的技术优势。再次,又过若干年后,再向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转让技术。跨国公司转让技术要考虑生产能力(或运用生产技术的能力),投资能力(或扩大生产以便利用扩大了的国内市场或出口市场的能力)和革新能力(它使研制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成为可能)。

四、跨国公司从利用价值竞争手段,转向非价格竞争手段争夺世界市场。

传统的价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

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

进商品包装及装璜、规格、改善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优惠的支付条件,更新商标牌号,加强广告宣传和保证及时交货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销路。目前跨国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能力;(1)提

高产品质量,逾越贸易技术壁垒;(2)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商品性能,延长使用期限;(3)提供信贷;(4)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5)不断设计新颖和多样的包装装璜,注意包装装璜的“个性化”;(6)加强广告宣传,大力研究改进广告销售术。

五、跨国公司扩大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指跨国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

公司相互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交易关系。70年代以来,

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重要性,不仅对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方式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获得详细而准确的关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资料相当困难,但从所获得的不太多的资料中发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相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有以下特点:第一,一般来说,在研究与开发的密集较高的产业部门中的公司内部贸易,比研究与开发密集度低的部门高。公司内部贸易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是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事海外经营活动,是因为它们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拥有某些优势,而这些优势的获得往往是以付出高昂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代价。因此为了保持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垄断优势,为了不使已付出的高昂的代价付之东流,将所有交易都在公司内进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构成主要是最终产品,其次是有待加工和组装的中间产品。经系统的研究证明,公司贸易的内部化率与产品的加工程度成正比关系,即产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其内部化率越高;反之,则内部化率越低。第三,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不依国际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化,而是采用转移价格的方式进行。这不仅是公司内部贸易区别于公司间贸易的一大特点,而且是跨国公司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程。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除了有更大发展之外,在未来10年还将会出现三种趋势:按“国际化经营三阶段”论,专家认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早已跨越了以“物”为中心,即商品进出口部门展开国际交流的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处于此阶段。大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进入所谓“当地化阶段”,即就地产销、设立据点的第二阶段。只有少数跨国公司已达到第三阶段,即国际分工阶段。据预测,新世纪将有大批公司进入第三阶段,即跨国公司的人才、物资、钱财、

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倾向于效益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最终成为“无国界企业”。

美、欧、日三方跨国公司“三足鼎立”雏型已见眉目,今后将是他们演绎“三国志”的时代。

一:跨国界的投资导致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世界生产在最合理的区位布局下进行。资本的流动引导了技术的流动、管理的流动和市场的重新划分。

二:跨国投资导致了市场经营方式的全球化,使投资流入国采用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三:跨国投资的强大经济效益加速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开放,以巨大的吸引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对外开放,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中。

四:跨国公司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并要求贸易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

五: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微观主体。

六: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的矛盾。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

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看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的人还看了:

1.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哪些

2.企业经营策略策划有哪些内容

3.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4.企业战略的经营

5.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

内容仅供参考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案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 目录 管理案例 1、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 2、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 3、伊莱克斯中国“换手”内幕 4、三洋:时隔20年卷土重来 5、丰田凶猛 营销案例 1、吉百利:后“冰川期”生存之路 2、渠道平衡: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魔法石 3、耐克新广告:“文革唱腔”+“HIP-HOP” 公关案例 1、壳牌公司环保公关案例 人力资源案例 1、柯达用人本土化 2、最佳雇主在中国 3、欧莱雅: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才华 企业文化案例 1、施贵宝的“鹰雁”文化 2、西安杨森的土洋结合 3、以人为本:爱立信中国公司 4、摩托罗拉:肯定人的尊严 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 家乐福成为277家违规整改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解禁令的幸运儿 2004年,在中国打拼9年的家乐福超市修成正果。 1月30日,北京。法国家乐福公司中国区总裁施荣乐一行走出商务部部长

助理黄海的办公室。这个外国人将把一个大利好带回上海总部。刚才黄海正式通知他: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家乐福公司违规开设店铺的整顿工作基本结束,欢迎家乐福公司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 2月11日,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排行榜上,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年销售额、41家门店位居全国连锁企业第五位,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 随着解禁令下,家乐福挣断颈上最后一根细绳,以中国超市“状元”的身份进入超市竞争主战场,这条没有任何束缚的大鳄,从此海阔天空。 自1999年第一次遭遇“违规整改”,家乐福五年来从未停步,在广袤中国市场东西南北密布棋子,早从当初的“外来之狼”变成实力不凡的中国超市“状元”。 为抢占市场先机有必要付出什么代价,家乐福早已运用它的商业逻辑思考透彻 当苔藓战术遭遇政策阳光 这是一个介于智慧和狡猾之间的故事。1995年,45岁的尹铁铮成为家乐福进入中国的见证人。 此时,尹担任中创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与法国家乐福合资注册了佳创商业管理公司,同时注册了创益佳商场,委托给佳创商业公司管理。这个创益佳商场,开在北京朝阳区静安里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人称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也叫家乐福国展店(以下简称创益佳店),至今仍是家乐福北区销售冠军和多项销售纪录保持者。当然,它更是家乐福中国掘金梦的开始。 根据尹铁铮的说法,严格来说,家乐福在开设创益佳店时还是非常谨慎的,对于如何巧妙地绕开政策,有相当严密的考虑。在那个拿到中外合资零售牌照

孟祥民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经济权力从原来的集中于制造厂家向销售商和客户分散等等。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竞争规则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上述经营环境巨变的情境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与管理改革,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著名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和变革创新,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 1、经营业务归核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非核心业务一个重要外包基地 二战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曾普遍采用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摊子过大或不熟悉非相关领域等,导致收益降低,甚至高负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实施归核化战略,其要旨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这是跨国公司在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核心主业、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转移。可以预计,归核化将成为21世纪初各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主导型战略。 最近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制的组装加工环节的基础上,开始把制造业价值链条中的服务环节,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转向中国,带剥了外资流向中国。中国入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2002年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2、职能与资源配置“全球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结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为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有一种要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冲动和欲望。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并不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追求全球布点,扩大势力范围。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巨额资产、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其触角己伸展至全球的各个角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它们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在经营管理上带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即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各种职能行为-融资、研究开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等-安排到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并实行统一控制,这样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 对于实行全球战略的公司来说,已逐渐淡化了跨国公司总部区位概念和公司的民族身份。总部可以设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一个连接网络内各线路的通信中心。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经营者具有宽广视野与胸怀,竭力使本公司融合在东道国里,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麦克唐纳、福特、菲利浦、索尼等在世界范围中都愿淡化公司的民族身份,在决定投资战略时,他们优先考虑能否有效地利用其全球网络中的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而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精品

【关键字】指南、环节、领域、质量、增长、监控、战略、有效、大力、密切、充分、整体、良好、持续、合作、沟通、保持、提升、发展、建立、提出、研究、特点、位置、关键、内涵、信念、理想、地位、精神、基础、利益、政策、项目、活力、资源、体系、需求、方式、作用、标准、结构、形势、关系、进取、分析、搞好、着眼、借鉴、拓展、树立、推广、推行、规划、管理、坚持、维护、确保、服务、帮助、支持、调整、方向、扩大、创新、适应、实现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 摘要: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得发展,跨国公司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跨国公司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索尼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是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去学习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适应中国的经济状况,索尼有限公司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等几个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研发、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在中国大力推行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通过广告,代言,报纸,电视等不同的领域位置对索尼产品进行树立品牌的营销方式。在各个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营销方式。 本文运用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的跨国公司发展的研究以及索尼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的分析,在其经营策略方面对索尼有限公司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 索尼公司——“世界的索尼”索尼公司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索尼公司的资金只有19万日元,是一个小企业。经过30年的时间,年销售额超过了6000亿元,成为日本的代表性企业,称之为“索尼的神话”。 如今的全球电子行业竞争及其残酷,无数平牌让人目不暇接,而你不得不注意索尼,这个有这六十一年历史的企业。这个名字背负了太多的传奇,它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家造梦的工厂其经营管理战略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将从这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索尼公司从一开始成立就提出了富有特点的公司指南,创立一家“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六十多年来,索尼一直恪守着自己的信念,想到了就做,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不拘泥于现有的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出前所未有、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是索尼公司取得巨大发展的动因。索尼因为有梦而令人瞩目,生活因为索尼而充满梦想。 理论知识:第四讲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 一、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 ●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 (三)战略定位 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 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 3.规定议事日程 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 5.重组业务 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7.新的战略过程 8.新的系统和控制 (五)面临的挑战 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 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 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 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 引言....................................................................................................................................... 一、宝洁公司简介 ........................................................................................................... 1.1 宝洁公司概况....................................................................................................... 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1.3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3.1 P&G组织结构分析.......................................................................................... 3.2 P&G经营战略分析.......................................................................................... 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3.4 P&G管理挑战................................................................................................... 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下面就为大家解开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希望能帮到你。 虽然在19末期,很多跨国公司就营业额来说已经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真正实行复数产品生产的产品结构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型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才得以迅猛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形象地说,就是“从方便面条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化学公司,联邦德国巴登笨胺苏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国柯尔兹化学公司,日本朝日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等化学工业公司。除了经营化学工业产品以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 多种经营给跨国公司营销带来极大的好处:(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式,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利润率的高低多寡取决于企业如何筹划和组织生产、销售与分配这三道前后相衍的运动环节,多种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加强生产环节,进行低价值的投入,高价值的产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利

润最大化。(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润率。资金的投入必须带来良好的投资效益,这是投资的必然性选择,生产要素组合的合理、经济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组合也要优于一国自身。跨国公司就是国际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灵活而又高效的载体。(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种类日趋繁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在年度之间状况波动很大,占据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就不会因一项经营的波动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收益。(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X5=15’) 1.连锁经营 2.成本领先战略 3.虚拟化经营 4.沉没成本 5.本土化战略 6.体验式营销 7.多元化战略 8.直复营销 9.人本管理 10.企业文化 二、选择题(2’X10=20’) 1.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 ( ) A. 自由连锁 B. 特许连锁 C. 直营连锁 D. 松散连锁 2. 下面哪个理论不是企业虚拟化经营的理论基石? ( ) A. 战略管理理论 B. 价值链理论 C. 交易费用理论 D. 供应链理论 3.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基础设施之一?( ) A. 信息沟通网络 B. 电话网络 C. 金融支付网络 D. 物流配送网络 4. 员工招聘的原则包括经济效益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还有哪一个原则?( ) A. 智力原则 B. 技能原则 C. 人格原则 D. 全面原则 5. 以下不属于员工培训形式的是( ) A. 案例研讨法 B. 角色扮演法 C. 网络培训法 D. 休闲旅游法 6. 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 )提出的? A. 熊彼特 B. 迈克尔波特 C. 温德尔史密斯 D. 诺曼奥古斯丁 7. 企业文化的正向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区分功能以及( )。 A. 创新障碍 B. 多元化障碍 C. 对外辐射功能 D. 兼并收购障碍 8. 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它所指代的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PLAN-DO-COMMUNICATE-ACTION B.PLAN-DO-CHECK-ACTION C.PLAN-DO-CHECK-ARBITRATION D.PLOT-DO-COMMUNICATE-ACTION 9.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归纳为哪几个创新?( ) A.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手段创新 B.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 C.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渠道创新 D.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市场创新 10.多元化战略包括哪些类型?( ) A. 水平多元化战略、垂直多元化战略、整体多元化战略、同心多元化战略 B.横向多元化战略、纵向多元化战略、混合式多元化战略、分散战略 C.水平战略、垂直战略、整体战略

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危机:广本、亨氏、宝洁、卡夫、肯德基、强生、索尼等等,被神化了的跨国公司优秀管理水平似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跨国公司怎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然? 卓跃咨询认为,变化的不是这些跨国公司,变化的是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习惯,以及媒体整体的理性并承担起“第三方公信力”的角色,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研究的命题。根据卓跃咨询的判断,因为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损失至少在50亿人民币。套用一句话,幸福的企业看起来是类似的,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危机事件处理优秀的公司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遵从了“5P”原则,而如果缺失其中的一个“P”或者几“P”,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危机和不幸。借鉴是一种智慧。这是我们重新将这些遭遇危机的企业案例呈现出来的目的,也许当事企业或者第三方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在本文中,卓跃咨询推出“5P研究模型”,以对这些危机事件做出评估: 1、端正态度(Perception):态度决定一切。 2、防范发生(Prevention):优秀的危机管理企业都有良好的危机预案和危机预警机制。 3、时刻准备(Preparation):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和危机事件爆发后出现的可能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各种准备策略。

4、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机爆发后,企业应该本着一种积极态度处理危机事件,而不是逃避责任或者推委。 5、危中找机(Progression):危机处理的最高境界是能把“危”变成“机”,从中获利或者得以提升。 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 品牌:索尼 危机性质:产品质量 危机指数:6 案例描述: 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

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 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

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定义和特征

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定义和特征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含义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优化,即在正确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科学分析国际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长远的谋略。全球战略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全球性、长远性、纲领性、抗争性、风险性 3、全球战略决策具有如下性质: (1)决策对象复杂,没有经验(2)面对的问题突发性、难以预料 (3)决策的性质直接涉及公司的前途(4)评价困难,难以标准化 4、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2)有效地发挥经营活动的整体功能 (3)统一跨国公司内部职工的思想行动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基本内容 1、全球战略的基本结构 一项完整的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该包括四个层次: (1)整个公司的全球总战略 (2)各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经营战略 (3)子公司、分支机构层次的经营战略 (4)经营业务类别和产品类别的战略 从纵向进行分析,每种不同的战略都又都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战略思想(2)战略目标(3)战略对策 2、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思想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 (1)全球用户观念(2)全球竞争观念 (3)全球创新观念(4)全球时效观念(5)全球系统观念 2.影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因素 (1)符合发展现代商品济的要求 (2)要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 (3)要符合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化组合的要求 3.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是指跨国公司在较长时期要达到的全球经营的总水平或预期效果。它是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全球战略思想的具体化、定量化。 3、全球战略目标的内容 (1)生产经营方向(2)用户和市场方向(3)自身的发展方向

跨国公司的经营概述(doc 13页)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概述》 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 1、跨国公司――所谓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为基础,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定义(三要素): (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2)它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而具有共同的政策,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2、分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1)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 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其一切行为后果及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分公司的所有资产属于总公司,其债务也由母公司无限承担; 分公司不受当地国家法律保护,而受母公司的外交保护等; (2)子公司是指按一定的比例被另一家公司拥有或协议方式而受到另一公司的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子公司在经济上和业务上被母公司实际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或是基于股权参与或是支配性协议等非股权安排; 子公司受到当地国家的法律保护,而不受母公司的外交保护。 3、避税地公司――亦称“纸上公司”或皮包公司。这是通过操纵公司转移价格,使货 物或劳务的法律所有权归之于避税地公司,而实际上这些货物或劳务根本不进入避税地,这样将部分利润从应征高税率的国家转移到避税地,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4、跨国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通常采取哪几种不同形式? (1)国际业务部: 直接隶属于总公司,易于国内业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利于培养国际型经营管理人才;但不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因为国际业务的迅速发展而影 响其他部门的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并影响各个分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 (2)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 采用无差别的全球性规划和对企业资源(技术、生产、销售和信息等)的统一管理;“化零为整”的缺点是公司的长期预计、投资、销售、利润分配和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比较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比较分析 摘要 本文借助国际商务理论中对于跨国企业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领域的中国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进行比较。 本篇论文探讨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和进入区位选择对一个企业的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对比处于不同行业的三个中国跨国企业对自身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选择对该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验证国际商务理论中关于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在现实中是否成立且有效。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销售对象市场的供需状况选择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从而才能得到良好的企业绩效。 关键词:跨国企业;进入模式;进入区位;跨国战略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research of the entry mode and entry area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e paper mainly us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ory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choice of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and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how enterprise’s entry mode choice and entry location choice effect enterprise’s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three different sectors on their own entry mode, entry location and factors the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how this choice affects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in this way, the paper verifies whether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r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choice theory is established and effective in re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companies should make choice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target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onditions to select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so that they can get a good business performance.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ntry mode; entry location; transnational strategy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一、案例描述 (一)雷诺与尼桑 1、雷诺 雷诺汽车公司创立于1898年,二战后由法国政府接管,之后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80年代初雷诺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万辆以上。然而高速发展导致债台高筑,亏损严重。从1985年起,雷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并适时推出了多款汽车产品。企业改革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使雷诺公司再次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的厂商结成联盟赢得世界汽车市场约10%的份额;扩大产品了范围。 1990年2月-1993年12月,雷诺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行动失败。背景:以共享两公司的协同优势为基础,双方具有较为相近的民族文化。失败原因:沃尔沃股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欣赏法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就我们自身而言,存在着外交经验的缺乏以及可控的巨额保险。” 失败后,雷诺考虑引进潜在的伙伴公司:富士、三菱、铃木、尼桑。 2、尼桑 尼桑于1933年创立。二战初期尼桑损失了大量的销售力量,战后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起,“蓝鸟”和“阳光”热销。1961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海外企业。20世纪80年代,国内销量下滑,尼桑开始迅速海外扩张。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尼桑的利润迅速下滑。1996年,尼桑第14任总裁花轮上任。 与许多日本大型企业的通病一样,尼桑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的控制力不佳,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8年底,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二)联盟的形成与结果 1、联盟的形成 ●1985年~1995年,雷诺保持与日本:本田、三菱,韩国:三星、大宇公司交往。 ●1998年4月,雷诺的一个代表团对日本的汽车公司进行全面的考察。 ●1998年6月,雷诺总裁路易·施伟泽分别写信给三菱和尼桑,提议进行广泛的战略合 作。 ●1998年7月底,施伟泽与尼桑总裁花轮见面,并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两个公司发现约20个潜在的合作机会后,双方总裁于1998年9月10日签署了一份关 于技术和金融合作评估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让雷诺确立与尼桑合作,建立了21个联合研究小组,研究结盟的可行性。 ●1998年10月,施伟泽草拟了标题为“日产和雷诺联手”的联盟协议书,列出了他设想 的协议内容。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组员:毛方舟、张贝希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中国之行 【概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强强联手让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商。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总部分别设在德国和美国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年均创造收入1510多亿美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全球雇员总数达46.6万人。在《财富》杂志2000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5位。 【案情】 东北亚是戴·克公司优先发展长期业务的地区之一。虽然如此但该公司在这一地区的营业额远远不能反映其真正的生产潜力为此戴·克公司就把中期目标定位在提高这一地区及整个亚洲市场在公司总收入中的份额。自199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以来戴·克公司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建设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市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2001年2月1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随着这家公司的成立戴·克公司计划在中国发展更多的战略联盟扩大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层面上进行更为灵活的经营活动。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戴·克公司在东北亚地区的核心负责包括中国、韩国、香港和澳门在内的25个代表处及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和协调。这家公司的首要业务活动包括加强梅赛德斯·奔驰轿车、面包车和卡车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同时支持现有合资企业项目进一步在中国寻找新的机遇并开拓新的伙伴合作关系。在中国开展业务60多年中戴·克公司的大多数业务分支机构均在中国开展了业务如轿车、商用车、柴油发动机、飞机发动机、汽车电子和服务等业务。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在中国共有5个合资和独资项目北京吉普、亚星—奔驰、苏州安特优发动机、上海新代车辆技术以及MTU珠海维修有限公司。在服务领域1990年建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服务集团主要从事金融财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其核心部分是为汽车产品提供金融和租赁服务同时也为特许经销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戴·克公司的服务业也在向其它领域扩展比如航空、航海、建筑、工业设备、信息技术、房地产和通讯等。 【分析】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战略基于四大支柱:全球布局、强势品牌、丰富产品、领先技术。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全球化人力资源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股东。2006年在360385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16亿欧元。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思考】 1.克莱斯勒与奔驰合并的优点。 2.克莱斯勒要发展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的目的。 3.跨国公司进行业务扩展的目的。 来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简介.凤凰网.2010-03-24 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案.中国知网.2010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第一章:绪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滚滚而来,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更加提高。在这种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作用。因此,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管理,自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这次论文研究的对象。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跨国公司的定义 1.1跨国公司的定义 1.1.1广义的跨国公司定义 广义定义使用于普遍意义上的跨国公司。1963 年美国《每周商务杂志》对跨国公司就进行了描述性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公司。第一, 它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取其他形态的直接投资; 第二, 具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力, 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究等方面, 能做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 联合国跨国公司问题研究报告认为“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 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适用于凡是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的企业。” 著名英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说: “国际的或者多国的生产企业的概念..简单地说, 就是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销售机构、办事处等)的一个企业。” 1.1.2狭义的跨国公司定义 狭义定义着重突出在跨国公司的规模巨大上。1968 年,哈佛大学维农教授把跨国公司定义为“一个跨国公司就是一个控制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设立公司的母公司, 不同国家的各个公司之间人力和财力实行统筹使用, 并且有共同的经营战略;它们共同的规模巨大”“每一群的销售额在1 亿美元以下者, 是很少值得注意的。”“它们不是单纯的出口商,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者, 它们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 在本国以外的活动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他把跨国数限定在6 个以上。 又一种定义认为, 跨国公司是“在世界各地适当地点布下许多工厂和销售据点组成为密网, 以其世界战略为基础, 追求整个公司的最大限度利润和发展的企业。” “联合国贸发会1993 年称营业额在10 亿美元以上的为跨国公司”。 1.1.3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86 年联合国制定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指出跨国公司的定义:“本守则中使用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 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进行运营, 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 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 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这个定义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的跨国数量和生产销售规模上, 而是更强调了跨国公司实质性的内容, 强调了它的一体化战略, 因而也更体现了它的深度, 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1] [1]万晓兰、汪威毅,《跨国公司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在载体,世界范围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我国作为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重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来,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因此选取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作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通常整体性的策略是通过各个局部策略来具体化执行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经营投资策略的使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s are becoming evident, as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major multinationals in the carrier, the stud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re in the ascendant. China, as one of the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in 20 years in the country, is being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ttention, almost all of the world's maj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and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impetus. So selec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as a research strategy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n China is an organic whole, but usually through a holistic strategy is specific to each local strategy execution,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live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he use of operating investment strateg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