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理论

平面设计理论
平面设计理论

板式设计

板式: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版式设计原则:

传达信息

主题鲜明突出

形式与内容统一

强化整体布局

版式设计的基本步骤:

确定主题

收集资料

确定版面视觉元素

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

造型要素:点线面、黑白灰

版式设计基本类型

骨骼型、满版型、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形、倾斜型、对称型、重心型、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

四角型。

一、满版式

图片占据整个版面,在适当位置直接嵌入标题、说明文字等。这是一种现代感很强的构图形式,其图片的艺术质量至关重要。而其他构成要素的位置、大小等也需精心安排。

二、散点式

也称自由式,编排时将各种构成要素在版面上作不规则的分散状,结构是自由无规律的,这种看似随意的分散构图,其实包停驶着设计者的精心构置。设计师在编排时要注意节奏、疏密、均衡等要素,整个版面总体上要有统一的气氛,如色彩的统一等,要做到形散神不散,有活泼、轻快之感。

三、上置式

图片配置在版面的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则留白或只有极少的文字。图片感性而实在,留白理性而空灵。图片可以是一幅或多幅组合。

四、下置式

版面的下半部分配置一幅或多幅图片,上半部分留白或者有很少量的文字。实在与空灵同在,但有时也给人以荒凉与沉重感。

五、左置式

在版面左边配置图片右边留白或有少量文字,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版式往往让人感觉有很大的视觉想象空间。

六、右置式

在版面的右半部分配置一幅或多幅图片,左边留白或配以文字,虚实对比强烈,常常需要有某种预先的提示,否则会给人强烈的失重感,这是画面动态平衡最典型的例子。这种版式分割线的虚实处理常常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七、纵轴式

这种对称的构图形式,是把各种设计元素基本对舟地放在轴心线上或者两边。版面的中轴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类编排具有良好的平衡感,但只有使中线两侧各要素进行大小、深浅、冷暖等的对比、变化,才能呈现出动感。

八、横轴式

将各咱设计元素做横轴方向的排列,文案以上下或左右配置。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和平与含蓄之感。但动感图片却会使版面给人强烈的运动感觉。

九、斜置式

这是一种具有秀强动感的构图,图中要素或主体的放置呈倾斜状,视觉流程随倾斜角度流动。

十、圆形式

将插图处理成圆形、半圆形,使画面十分活泼,同时在文字编排上作相应变形。圆形给人庄重完美的感觉,因而画面十分引人注目。但圆形毕竟过于“圆满”,有时用半圆形的视觉效果反而更好。

十一、并置式

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并置重复排列。并置构成的版面的比较、详解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宣闹的版面以秩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并置式具有强烈的解说感觉,多用于说明性的图文资料。元素的并置与变异是这类版面常用的技法。

十二、对称式

对称的版式给人稳定、庄重、理性的感受。对称有绝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手法,以避免过于严谨。对称一般以左右对称居多。

1、左右齐整

文字可横排也可竖排,横排时从械至右两端对齐,竖排从上下两端对齐。整个编排版面整齐、大方,是书籍、报刊最常用的形式。这种编排式右采用不同字体既可增加版面变化,又有很强的整体效果。

2、中对齐

以版面中心线为准,两端字距大致相等。如果编排中将文字中轴线与图片中轴线对齐,可以使视线集中,中心突出。

3、齐头或齐尾

齐头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对齐在左边的垂直线上,右边的行尾有长有短,显得非常有节奏感。齐头的方式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显得亲切,而齐尾的方式则恰好相么,并显得新颖,有格调。

十三、图方穿插式

将图片插入文字或文字围绕图片编排。这在现在的电脑编排中是最常用的形式。这种手法多用于宣传手册中,给人以生动融洽的感觉。

十四、四角式

在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的形式。这种结构的版面,给人严谨、规范的感觉。

十五、重心式

重心有三种概念:1、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民。2、向心——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3、离心——犹如将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弧线的运动。重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使其强烈而突出。

十六、曲线式

图片或文字在版面结构上作曲线的编排构成,产生韵律感与节奏感。

十七、骨骼式

骨骼型是一种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杂志等常用这种版式类型。常见的骨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四栏和横向的通栏、双栏、三栏、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在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应严格地按照骨骼比例天行编排配置,营造版面的严谨、和谐、理性的美。经过相互混合后的骨骼版式,既理性、条理,又活泼而具有弹性。

骨格型、满版型、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重心型、

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和四角型等13种。

1 骨格型

版式设计

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

常见的骨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

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严格按照骨格比例进行编排配置,给人以严谨、和谐、理性的美。

骨格经过相互混合后的版式,既理性有条理,又活泼而具有弹性。

2 满版型

版面以图像充满整版,主要以图像为诉示,视觉传达直观而强烈。文字配置压置在上下、左右或中部(边部和中心)的图像上。

满版型,给人大方、舒展的感觉。是商品广告常用的形式。

3 上下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上半部或下半部配置图片(可以是单幅或多幅),另一部分则配置文字。

图片部分感性而有活力,而文字则理性而静止。

4 左右分割型

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分别配置文字和图片。

左右两部分形成强弱对比时,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这仅是视觉习惯(左右对称)上的问题,不如上下分割型的视觉流程自然。

如果将分割线虚化处理,或用文字左右重复穿插,左右图与文会变得自然和谐。

5 中轴型

将图形作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文字配置在上下或左右。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平和与含蓄之感。

垂直排列的版面,给人强烈的动感。

6 曲线型

图片和文字,排列成曲线,产生韵律与节奏的感觉。

7 倾斜型

版式设计

版面主体形象或多幅图像作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

8 对称型

对称的版式,给人稳定、理性、理性的感受。

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手法,以避免过于严谨。

对称一般以左右对称居多。

9 重心型

重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使其更加突出。

有三种类型

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

向心-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

离心-犹如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弧线的运动。

10 三角型

在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中,正三角形(金字塔形)最具有安全稳定因素。

11 并置型

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

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解说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闹的版面以秩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

12 自由型

无规律的、随意的编排构成。有活泼、轻快的感觉。

13 四角型

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图形。给人严谨、规范的感觉。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1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基于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技术和工具、设计实施方法的工程技术科学。 2设计的概念,广义概念是指对发展过程的安排,包括发展的方向、程序、细节及达到的目标。狭义概念是指将客观需求转化为满足需求的技术系统(或技术过程)的活动。 3设计的含义:为了满足人类与社会的功能要求,将预定的目标通过人们创造性思维,经过一系列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以取得最满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就是设计。 4设计的特征:需求特征、创造性特征、程序特征、时代特征。 5设计的四个发展阶段: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现代设计阶6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传统设计: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方法基本上是一种以静态分析、近似计算、经验设计、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是一种基于知识的,以动态分析、精确计算、优化设计和CAD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7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产品结构分析的定量化;2)产品工况分析的动态化;3)产品质量分析的可靠性化;4)产品设计结果的最优化;5)产品设计过程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8现代产品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形设计三种类型。 第二章 1功能分析组合方法:求总功能(黑箱法)分功能求解方法(调查分析法、创造性方法、设计目录法)原理解组合(形态分析法) 第三章 1创造技法:(一)集体激智法:(专题会议法,德尔菲法,635法)通过多人的集体讨论和书面交流,互相启迪,并发灵感,进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的一种创新技法。(二)提问追溯法:(奥斯本提问法,阿诺尔特提问法,5W-1H提问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扩展思路,或将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扎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创造性技法。(三)联想类比法:(联想发明发,类比发明发,仿生法,综摄法)通过启发、联想、类比、综合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想法,这种创造技法就称联想类比法(四)组合创新法:(性能组合,原理组合,功能组合,结构组合)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成果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方案。

2020年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的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是有着特殊的依赖,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点:铁路运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运量大,另一方面,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吸引了大多数的货物运输,最后,在国防建设中,铁路运输是必不可少和重要的环节,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青藏铁路,除了在经济建设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然而修铁路就难以避开山岭地带,在山岭地区可利用隧道工程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我国内地有许多地势起伏、山峦纵横的山区。铁路穿越这些地区时,往往遇到高程障碍。而铁路限坡平缓,无法拔起需要的高度,同时,限于地势无法绕 避,这时开挖隧道直接穿山最为合理,他既可以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缩短线路,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

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所以在铁路线上尤其是在山区铁路上,隧道的方案常为人们所选用,修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铁路采用隧道克服山区地形的范例很多的,例如,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使跨越分水岭时,拔起高度小、展线短、线路顺直、造价低;越岭高度降低96M、线路缩短了14.7km,占线路总延长的37.75%。又比如宜万铁路的建设,隧道所占比率达60%。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之巨大。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的工具时,就出现了人工挖掘的隧道。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代,从17世纪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隧道。 国内外隧道施工中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一种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围岩有自稳能力,对隧道不产生荷载,而不稳定的围岩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承围岩体荷载。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坑坍塌的岩体重力。另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隧道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如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护和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岩体理论”则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内外隧道施工多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AustrianTunnellingMethod简称NATM,新奥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隧道工程-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及隧道设计理论

《隧道工程》课程报告 题目: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概述年级:2013级工程力学 姓名:顾鑫 学号:130810040001 时间:2014年5月6日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概述 2013级工程力学130810040001 顾鑫 摘要:隧道工程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与变形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统一的受力体系相互约束、共同工作。对围岩压力的正确认识是进行隧道结构设计的基础,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是隧道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总结了经典的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它们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基础,也是隧道工程理论研究完善的出发点。 关键词:隧道工程、围岩压力理论、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0.引言 隧道是构筑在离地面一定深度的岩层或土层中做通道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工程[1]的泛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 由于人类生活、战备、采矿等的需求,引发了早期隧道的建设形成需求;现代隧道的建设形成主要采用钻爆法、TBM法、盾构法等。相比于地面工程,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施工条件、运营条件等较差;同时,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隧道及隧道工程因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变得愈发重要,因而迫切需要提高隧道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因此,对已有隧道分析理论的梳理总结对发展新理论和方法很重要,本文总结了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1.隧道围岩压力理论 由于地质体涉及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程度、地下水等因素,因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地质体,具有复杂物理力学性质,要准确地认识地质体难度较大。然而,正确地认识隧道围岩压力是隧道结构设计的基础,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提出了不少理论:泰沙基理论、普氏理论、新奥法理论等,从定性和准定量的角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大量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1.1.早期围岩压力理论(浅埋) 早期围岩压力理论(浅埋)认为垂直压力是上覆土层的自重,即σV=γH;而对侧压系数ζ=σH/σV有不同认识:(1)Haim认为是1;(2)Rankine认为是tan2(45°?φ2?);(3) 金尼克认为是μ/(1?μ)。 1.2.散体压力理论 随着埋置深度增加,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浮岩土层的重力,而只是围岩塌落拱内松动岩体重量—松动压力。但该理论并没有认识到塌落并非形成围岩压力的唯一来源,也没有认识到自行稳定的围岩具有自承能力。散体压力理论主要有泰沙基理论和普氏理论,太沙基认为塌落拱是矩形的,普氏认为塌落拱是抛物线型的。 1.2.1泰沙基理论 将隧道围岩视为散粒体,认为洞室开挖后,其上方围岩将形成承载拱;并认为岩体下沉形成两条垂直的破裂面,垂直压力σV分布是均匀的,与水平压力σH的比值为ζ。在距地表深度为h处,取厚度为dh的水平土层,按平衡条件得 2b×(σV+dσV)?2 b×σV+2ζ×σV×tanφ×dh?2bγ×dh=0 整理得

C45砼配合比设计

C 45砼配合比设计 一、计算理论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已知:设计砼强度fcu.k=45Mpa,无砼强度统计资料,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δ=6.0 Mpa ,计算砼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δ=45+1.645×6.0=54.9 Mpa 2.确定水灰比 已知:砼配制强度fcu.0=54.9Mpa ,水泥28d 实际强度fce=35.0Mpa ,无砼强度回归系数统计资料,采用碎石,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表5.0.4,取αa =0.46,αb =0.07,计算水灰比: 29.00 .3507.046.09.540 .3546.0/.=??+?=??+?= ce b a o cu ce a f a a f f a C W 3.确定用水量(m ws ) 已知:施工要求砼拌合物入泵坍落度为(180±20)mm ,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 ,从砼厂运输到工地泵送后,考虑砼入模前的各种损失,采用掺用缓凝减水泵送剂,掺入占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的 1.0~2.0%之间,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表4.0.1-2取砼用水量212kg/m 3,由于采用LJL 系列减水泵送剂,其减水率为18%,计算用水量: m ws =m wo (1-β )=212(1-18%)=174kg/m 3 4.计算水泥用量(m cs ) 已知:砼用水量174kg/m 3,水灰比W/C =0.29,粉煤灰掺入量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水泥百分率f=10%,得: ()()3/540%10129 .01741/m kg f c w m m ws cs =-=-= 5.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mfs) 3/6054029 .0174 /m kg m c w m mfs cs ws =-=-= 验:水泥和粉煤灰总量540+60=600 kg ,不小于300 kg/m 3 、 不大于600 kg/m 3 的要求。 6.计算泵送剂用量(m bs ) 已知:LJL 系列减水泵送剂掺量占水泥的1.9%,由于粉煤灰是等量取代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为(540+60)=600 kg/m 3,计算泵送剂用量: m bs=600×0.019=11.4kg/m 3

隧道设计书

2014级本科课程设计隧道工程(高速铁路) 姓名:李艳 学号:20140460111 班级:1班 指导老师:郭成超

目录 1 绪论 (5) 1.1隧道简介 (5) 1.1.1隧道及其分类 (5) 1.1.2隧道的作用及其优点 (5) 1.1.3隧道工程及其发展 (5) 1.1.4新奥法施工 (6) 1.2目的和意义 (6) 2 设计资料 (8) 2.1工程概况 (8) 2.2 工程地质条件 (8) 2.2.1地层特性 (8) 2.2.2地质构造 (9) 2.2.3 岩石分级指标 (10) 2.3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10) 2.4 抗震设计参数及地震效应 (10) 2.5 区域稳定性评价 (11) 2.6 不良地质现象 (11) 2.7设计标准 (11) 2.8计算断面资料 (12) 3 初步设计 (13) 3.1 围岩分类 (13) 3.2隧道平面设计要点 (13) 3.3隧道纵断面设计要点 (13) 3.3.1 坡道形式 (13) 3.3.2坡度大小 (14) 3.3.3 坡段长度 (15) 3.3.4 坡段连接 (16) 3.4 横断面设计要点 (16)

3.4.1 净空 (16) 3.4.2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 (16) 3.4.3横断面构造 (17) 3.5隧道衬砌标准内轮廓设计 (17) 4 洞门设计 (19) 4.1洞门设计要求 (19) 4.2洞门类型的确定 (19) 5 防排水和通风设计 (21) 5.1 防排水 (21) 5.2运营通风 (21) 6 隧道衬砌设计 (23) 6.1围岩压力计算(曲墙式) (23) 6.1.1 隧道的宽度B与高度Ht的确定 (24) 6.1.2 判断隧道深、浅埋 (24) 6.1.3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25) 6.2 衬砌结构计算 (26) 6.2.1 基本设计参数 (26) 6.2.2 衬砌几何尺寸 (27) 6.2.3半拱轴线长度 (27) 6.2.4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 (27) 6.3 计算位移 (28) 6.3.1 单位位移 (28) 6.3.2 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29) 6.3.3 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32) 6.3.4 墙底位移 (35) 6.4 解力法方程 (35) 6.5 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35) 6.6 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36) 6.7 计算衬砌总内力 (37) 6.8 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38)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重点

绪论 1、设计的的本质是由功能到结构的映射过程,是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构思、计划并把计划变为现实可行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2、计划具有个性化、抽象化、多解性的基本特征。 3、现代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辅助人们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是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方法,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有限元设计就是利用假想的线和面将连续的介质内部和边界分割成有限大小、有限数目、离散的单位来研究。 稳健设计通过质量工程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求把产品设计完美、健全,不受或尽量减少生产线波动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 虚拟设计是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用交互手段对在计算机内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设计成功率。 创新设计、智能设计、表面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摩擦设计、协同设计、工业设计等。一 1、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是集计算、设计绘图、工程信息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即计算机辅助分析,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即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即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8、CAD的特点:1)规范化、高质量规范设计流程,统一文档格式,提高设计质量。9、CAD发展方向:脱离图版,实现全自动无纸化设计、生产和制造,是CAD发展的最终目标。 10.CAD的基本功能及优点:1)人机交互 2)几何造型 3)计算分析 4)系统仿真 5)工程绘图 6)数据管理 11、CAD系统组成:CAD系统的硬件结构:计算机、图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AD系统的软件:软件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二 1、优化设计:是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它以数学中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2、P49页:例2-1 黄金分割法求函数,3无约束优化方法:坐标轮换法、牛顿法、 约束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惩罚函数法、复合形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问题、主要目标法、统一目标法 三 1、有限元法的概念: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的一种设计方法 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化整为零,积零其整,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 3、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微小性假设,无初应力假设 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

理论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华东交通大学第二届双基大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设计书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班级:10级土木二班 指导老师:赵碧华 小组成员:祝波王富民 冷伟林薛亮 2011年11月18日

目录 一:设计要求 (3) 二:原材料基本信息 (3) 三:仪器设备 (3) 四:设计过程 (4) 五:价格计算 (6) 六:参考资料 (7)

一:设计要求 以设计C4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标准,应满足100年、T2、H2环境的使用要求,该混凝土主要用于在建的高速客运专线高架桥桥墩的墩身,该桥墩墩身一次性需浇筑的混凝土量约为350立方米左右。要求以最新的相关技术规程为原材料、设计、试验依据,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0mm;;需要列举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设计试验过程中所需测定的相关试验项目。另外,新拌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硬化后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密度值为最小;7d强度值以最接近试配强度值为最优,以最低造价成本,最简便的操作及成型工艺为佳。 二:原材料基本信息 现场施工材料为:粗骨料是江西省丰城段赣江产的卵石,最大粒径为25mm,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600 kg/m3,堆积密度1600 kg/m3,紧密堆积密度为1680 kg/m3,价格定位100元/ m3;细骨料是江西省南昌段赣江产的中砂,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620 kg/m3,堆积密度1610 kg/m3,紧密堆积密度为1700 kg/m3,价格定位80元/m3,细度模数为2.6;胶凝材料为水泥为PO 42.5级,密度为3100kg/m3,价格定位420元/吨;可提供的化学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率为28-30%;推荐参量为0.8~1.2%,含固量为22%,价格定位4500元/吨;矿物外加剂为Ⅱ粉煤灰,密度为2100kg/m3,价格定位200元/吨 三:仪器设备 坍落度及捣棒,拌板,铁锹,小铲,钢尺,容量筒,台秤,振动台,

隧道结构设计模型概述

隧道结构设计模型概述 摘要:目前采用的地下结构设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设计模型:○1以参照过去隧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的经验设计法;○2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如收敛——约束法。○3作用与反作用模型,即荷载—结构模型○4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针对各种模型特点谈谈一下对该四种模型的认识。 1隧道结构体系设计计算模型的建立原则 对于均匀介质中的圆形隧道,当它处于平面轴对称状态时,将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抽象为支护需求曲线和支护补给曲线的收敛—约束关系,从而求出围岩与支护结构达到平衡时的支护阻力Pa。有了这个值就可以计算出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对于如此理想的问题,都需要事先将研究对象的几何形状、初始应力状态、开挖和支护过程、岩体和支护结构的物理力学特性等条件转换为数学力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力学方法求出模型的、作为设计标准的特征值(如应力、位移或极限荷载等)。一个理想的隧道工程的数学力学模型应能反映下列的因素: ①必须能描述有裂隙和破坏带的,以及开挖面形状变化所形成的三维几何形状。 ②对围岩的地质状况和初始应力场不仅要能说明当时的,而且还要包括将来可能出现的状态。 ③应包括对围岩应力重分布有影响的岩石和支护材料非线性特性,而且还要能准确地测定出反映这些特性的参数。 ④如果要知道所设计的支护结构和开挖方法能否获得成功,即想评估其安全度,则必须将围岩、锚杆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局部破坏和整体失稳的判断条件纳入模型中。当然,条件必须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⑤要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这种检验不能只是偶然巧合,而是需要保证系统的一致性。 这样的理想模型对于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准确地模拟围岩性质和施工过程,才能更好地了解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然而这种理想模型的参数太多又不易精确测定,将各种影响因素都机械地转换到模型中来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理想模型还不宜直接用于设计实践,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由理想模型推演出一些较简单的计算模型,或称为工程师模型。

6.8.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原理及依据

6.8.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原理及依据 一、砼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原理 1. 体积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和。 —水泥密度,可取2900~3100(kg/m3); 式中ρ c ρ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s ρ —水的密度,可取1000(kg/m3); w α—混凝土的含气率(%),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 2. 质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该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现密度为一固定值,混凝土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因此可列出以下两式 式中:m c0、m c0、m s0和m 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的用量(kg); ——砂率(%); β s ——1 m3 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湿表观密度(kg/m3),在2260~2450kg ρ cp 范围内选定。 一般C7.5~C15取2300~2350 kg/m3,C20~C30取2350~2400 kg/m3,>C40取2450 kg/m3 。

二、砼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砼:4个基本变量(材料参数):水泥、水、砂子、石子 三个关系:(1)水和水泥的关系(水灰比) (2)砂和石子的关系(砂率) (3)水泥浆与骨料的关系(单位用水量) 基本原则是: (1)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取大值(省水泥) (2)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越小越好 (3)砂在细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砂率越小越好 2. 砼配合比设计的算料基准 1m3砼种各材料用量为基准 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基准 花岗岩物理特性: 密度:2.79-3.07g/cm3 抗压强度:1000-3000 kg/cm2 弹性模量:1.3-1.5x106 kg/cm3 吸水率:0.13 % 肖氏硬度:> HS 70 石灰膏是将块状生石灰用过量水(约为生石灰体积的3-4倍)消化,或将消石灰粉和水拌合而 成的膏状物,其主要成分为Ca(OH):。石灰膏的表观密度为1300-1400kg/m3,常用于调制 石灰砌筑砂浆或抹面砂浆,也常调制混合砂浆。 (一)按干表观密度分类 1.重混凝土 重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s/m3的混凝土,采用密度特别大的骨料(如重晶 石、铁矿石、钢屑等)制成,具有防x射线、r射线的性能,故又称防辐射混凝土,广泛用于 核工业屏蔽结构。 2.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s/m3,以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天然的普 通砂、石作粗、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随着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要与包装产生联系。因此,所需的包装也日益增加,包装与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接触,其材料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包装功能表现在催促、诱导消费者即时购买。同时使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营销信息明确传达给消费者,因此不同的产品要找出其合理的产品包装才能显示其价值 与品味。 在我国,In our country,包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the packing may divide into two broad headings generally,即大包装和小包装。namely big packing and small packing.大包装也称运输包装,The big packing also calls the transport package。它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储;It is mainly for ease of transportati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the warehousing;小包装也称零售 包装和销售包装,The packing also calls the retail packaging and the sales packing,它既能保护产品品质,It already can protect the product quality,又有

一定的观赏价值,Also has certain ornamental value,便于宣传、is advantageous for the propaganda,陈列、the exhibition,展销,to sell,而且携带方便。moreover carries conveniently.小包装的种类很多,The small packing's type are many,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Different may divide into the hard packing,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half hard packing and the processed foods three kinds from the manufacture material,如硬包装有铁罐、If the hard packing has the bill,锡罐、the canister tin can,瓷瓶、the porcelain insulator,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the glass jar and the craft small wooden box,小竹盒、the small bamboo box,工艺刻花镀金盒等;the craft engraved patterns gold-plating box and so on;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Half hard packing has each kind of hard paper carton;软包装有纸袋、The softy is loaded with the paper bag,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复合袋等,the plastic tucker-bag and each kind of compound bag and so on,设计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The design may a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设计。Carries on the packing design

隧道设计理论资料(打印)

1.隧道开挖后的应力状态一次(原始应力),二次(支护之前,原始围岩卸载之后),三次(支护之后)。弹塑性应力区范围怎么求《岩石力学》 课本p67VSP141 P140--P143 岩石力学.P197 2.《铁路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条文说明中有涌水量计算公式。 3.运营隧道大量涌水怎么处置? 液氮冻结。(1)对涌水采用“排堵结合,以排为主的原则进行处理,采用上下台阶的方法进行支护”地下水可自然排放,但由于用水量大,造成右侧排水沟排放功能不足而产生洞内漫流,施工期间安排专人清理水沟及挖机修筑仰拱至掌子面的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 4.水压力计算。(这是一道计算题,课本69页和70页) 5.衬砌和二衬受力分配情况。 《隧道设计规范》P184 《隧道设计细则》P83 6.隧道预留变形量。 《隧道设计细则》P36 《隧道设计细则》P36在开挖隧道时为了确保成型后的空间能够符合设计建筑限界要求,一般在施工时都要预留一定的变形量,具体预留多少在相关的规范中都有规定。 含义:为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容许初期支护和围岩有一定的变形,而将设计开挖线作适当扩大的预留量,称之为隧道预留变形量。 预留的变形是隧道初期支护允许和合理的。对于二车道Ⅴ级围岩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2004)有明确规定,即结合实际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预留80n m~120m m。对于易产生大变形的黄土隧道,规范所规定的上限值120m m预留变形量在特定隧道情况下不能满足初期支护变形要求,后期二衬施工易产生侵限情况。

7.洞门设计及计算,端墙和翼墙洞门计算时最危险的条带在哪里?洞门的设计内容,怎样进行稳定性验算(按极限强度计算,按挡土墙结构计算由最大受力部位确定墙厚)?如何确定洞门压力? 条分法(1)土力学中土压力计算(2)哪个条带最危险(3)稳定性验算 8.荷载设计组合(四种组合)。 细则—P93 9.隧道结构计算边界条件如何简化。(PPT chapter 6) 6.1基本假定 ⑴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拱圈向隧道内变形为自由变形,不产生弹性抗力; ⑵拱脚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并使拱圈内力发生改变,计算中除按固端无铰拱考虑外,还必须考虑拱脚位移的影响 ⑶拱脚没有径向位移,只有切向位移; ⑷对称的垂直分位移对拱圈内力不产生影响; ⑸拱脚的转角和切向位移的水平分位移是必须考虑的 10.如何确定破裂面形状及原因,块体极限平衡理论。 课本P71

规划设计理念

传承田园城镇的规划理念、实践有机疏散、产城融合、复合功能、都市村落等核心概念,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形态。 可持续发展的小镇生命体:强调紧凑布局、适当密度、混合用地、多元居住、街道设计、开发空间为特征的都市村落,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长的综合城镇有机体。 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修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重建地区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社区景观设计结合,提供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生长。 ?以分级化、开放化、景观化为原则构建整体的道路系统,重视社区内部通行道路的街景设计。 ?提倡低碳出行,在交通体系的设计中,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使用公交系统和自行车; 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设计具有宜人的步行和车行系统,各种交通系统便捷有效地衔接,共同构成有机、便捷的交通网络。?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充分结合,打造积极的、非独享的开放空间体系,以多点式、多样式、多主题的活动场地与社区景观系统相融合。以社区主干道及生态廊道形成对开放空间和邻里中心的珍珠项链式的串联。 ?保持尺度适宜且配套完善的城镇尺度。以5分钟步行尺度为原则配置基本生活配套的邻里中心。大型城镇级配套设施分主题分散布置,并与邻里中心的位置相结合以提升基本生活配套的可运营性。外向型休闲商业配套设施与居住适当区隔但保证其可达性。

?提供适中的开发强度,保证环境品质的同时提升社区活力。在容积率使用的过程中强调非独享开放空间的优先性。 ?提供多样化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支付力但相同价值取向的客户需求。不同价格的产品相对混合布局以提升社区的匀质性。创造多主题组团。 ?以人本意识和归属感的建立为社区规划的原则。设计软硬件结合的社区识别系统,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创造社区的差别和唯一性,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以激发社区感。

地铁隧道设计的现状与理念

地铁隧道设计的现状与理念 地铁作为特殊的地下公共建筑,具有空间封闭、人流密度大、通道狭长、疏散条件有限等特点。地铁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产生的烟气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庞大的客流不能及时疏散,将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 因此,参考借鉴国外优秀的地铁隧道设计理念,不断完善我国地铁隧道设计、使逃生疏散平台更加人性化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各主要城市纷纷加快推动地铁建设。地铁作为特殊的地下公共建筑,具有空间封闭、人流密度大、通道狭长、疏散条件有限等特点。地铁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产生的烟气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庞大的客流不能及时疏散,将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因此地铁隧道设计至关重要,但可惜的是,我国地铁隧道设计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随着现代科技、新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国现存地铁隧道的设计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有必要参考借鉴国外优秀的地铁隧道设计,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我国地铁隧道设计现状 我国地铁隧道设计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破坏隧道的主体结构。安装线缆需要大量的锚栓固定支架,造成对隧道结构的破坏,另外,承重荷载的增加使隧道的防水和防腐蚀功能受到影响(图1、图2、图5); 2.增加人工安装成本。大量使用锚栓和支架增加了人工的安装成本; 3.锚栓和支架的材料成本高。大量使用锚栓和支架固定线缆和逃生板影响地铁项目的整体造价; 4.存在安全隐患。 (1)乘客从车厢疏散到纵向疏散平台时,由于纵向疏散平台宽度为0.60m,仅能容纳1人勉强通过且平台外侧未设置栏杆,因此,利用平台向车站方向做单向疏散较为困难,发生大规模挤伤等二次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另外疏散平台距离道床约1m高,乘客从疏散平台跳至道床时,容易受伤,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国内地铁工程对人员在道床上的疏散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有:道床面上普遍设置中心水沟且水沟上不设置盖板,水沟里淤泥堆积,导致乘客在道床上疏散困难;横穿道床的电缆管线、水管、道床面上的信标等,未采取无障碍处理措施。以上均未考虑到乘客在道床面上无障碍疏散的需求,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3)火灾扑救困难,隧道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温度可达到1 350℃高温;含氧量下降,烟气集聚;火灾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

理论配合比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02) 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02) 2、材料要求 (02) 3、组员及任务分配 0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与计算…………………………………………………0错误!未定义书签。 1、C50基准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计算 (01) 2、C 50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 (07)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9) 1、C50基准混凝土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计算 (9) 2、C50粉煤灰泵送混凝土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计算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1)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3) 一、7d强度测试 (13)

二、28d强度测试…………………………………………………………错 误!未定义书签。 六、课程设计小结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5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2、材料要求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8,ρs1=2.69(g/cm3),堆积密度1380kg/m3, 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1530kg/m3, 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5~10,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10~25,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7%;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最终版)

第一章设计方法学 1. 现代设计目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T--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Q--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其成本 2. 传统设计法特点:静态的、经验的、手工式的、(近似计算) 现代设计法特点:动态的、科学的、计算机化的、(精确计算) 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分为:(1)直觉设计阶段(2)经验设计阶段 (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4)现代设计阶段 4.系统-执行特定功能而达到特定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 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5.系统化设计的特征:由上而下、由总到细。 基本方法: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6.黑箱法定义:把系统看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在不打开黑箱的前提下,利用外部观测,通过分析黑箱与周围环境的信息联系,了解其功能的一种方法。 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求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7.系统化设计的步骤: 8、评价的目标内容: (1) 技术评价目标——可行性,创造性,可靠性 (2) 经济评价目标——成本,利润,市场潜力 (3)社会评价目标——社会效益和影响 9.技术-经济评价法 (a)技术价Wt : Wt=(Piqi)/Pmax (Pi-各技术评分值;qi-加权系数;Pmax-最高分值5分或10分)

(b)经济价Ww:Ww=Hi/H=0.7Hz/H (Hi-理想成本;H-实际成本)(c)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均值法:W=(Wt+Ww)/2 双曲线法:W= (Wt.Ww ) 10.产品价值V=F/C ( F-功能C-成本) 11.寿命周期成本(要会画出它的曲线图,并做分析) C=C1+C2 C1-生产成本C2-使用成本 12、提高V途径(分5种情况讨论)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F ↑/C ↓=V ↑功能、成本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 1.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统一形式描述: min f(x) x=[x1,x2,………xn]T s.t. gi(x)<=0 i=1,2,3…m hj(x)=o j=1,2,……n(p

隧道工程作业完整版本.docx

精品文档 绪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隧道? 2.隧道的种类有哪些? 3.隧道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 4.和地面结构相比,隧道工程有哪些特点? 5.试从隧道的广泛用途上论述学习、研究与发展隧道技术的重要意义。 6.你认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 第二章 思考题 1、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的内容有哪些? 2、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3、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 4、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哪些? 5、围岩的定义,围岩分级的目的? 6、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7、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简述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分级方法。 第三章 思考题: 1、影响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越岭隧道与河谷隧道有何区别?它们在位置的选择上采取什么原则? 3、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选择有哪些影响? 4、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遵循哪些原则?确定洞口位置考虑哪些因素? 5、什么是隧道净空? 6、铁路隧道的横断面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7、简述曲线铁路隧道加宽的原因和方法。 8、曲线铁路隧道和直线隧道衔接的方法是什么?向直线方向延长13m和 22m的理由是 什么? 9、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含哪些内容? 10、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题 1、某隧道位于半径R=800m的圆曲线上,通过三级围岩地段,设计为直墙式衬砌,曲线加宽40cm, 中线偏移值 d=12.5cm,外轨超高值 E=9.5cm,隧道竣工后,测得 DK23+15、DK23+20、DK23+25各起拱线处内外侧宽值如表 1 所示,试按隧限— 2A 计算各点侵限情况。 表 1 桩号外侧宽 /m内侧宽 /m DK23+15 2.53 2.77 DK23+20 2.54 2.76 DK23+25 2.545 2.75 2、某单线铁路隧道位于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Lc=100m 的曲线上,曲线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