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计量基础问答题

石油计量基础问答题
石油计量基础问答题

五、简答题

1、简述成品油计量中散装成品油重量计算时数据处理的一般规定?

答:1. 油品单位为吨和立方米时,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单位为千克和升时,有效数字为整数。

2. 油品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时,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3. 油品密度单位为g/cm3时,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单位为 kg/m3时,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4. VCF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五位;

5. 损耗率保留至万分位;

6. π取3.14159;

-1.1),流量计计算油量时采用Fa值; 7. 油品空气浮力修正:容量计算油量时采用(ρ

20

8. 在计算油量的重量过程中中间步骤可以多保留一位。

3、根据立式罐内轻质油品测温是如何规定的?

答:1.测罐内油品温度的温度计应是最小分度值为0.2℃玻璃棒全浸式水银温度计,读取温度时估读至0.1℃;或用最小分辨率为0.1℃的防爆型的便携式电阻温度计(PET)。

2. 立式罐内轻质油品测温部位:当油面高度≤3m时,在油面深度的1/2处测一点;当3m<油面高度≤4.5m时,在顶液面下1/6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两点;当油面高度>4.5m时,在顶液面下1/6处、油面深度的1/2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三点。

3. 当使用保温盒测量立式油罐罐内轻质油品温度时的测温点停留时间:油品标准密度小于775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 5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10分钟;油品标准密度775~82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 5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15分钟;油品标准密度825~87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12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25分钟;油品标准密度875~92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20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45分钟。

4. 罐内油温的确定:当有2个以上测温点,取各测油位置的测量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为罐内平均油温;若 3点测温,当某点的温度大于三点的平均温度的1℃,则在上部与中部、中部与下部测温点之间加测一点,取 5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平均温度。

4、油品损耗按储运作业环节分哪几种,油品损耗处理原则是什么?

答:油品损耗按储运作业环节可分为保管损耗、运输损耗和零售损耗。

油品损耗的处理原则是:一切损耗处理必须实事求是,有依据,有凭证,不得弄虚作假。

出库前的一切损耗由经营单位负担,不得转嫁给用户和其它单位。中转、代管油品在油库等

保管、收、发各环节发生的一切定额损耗由委托方负担。

5、油品超耗后计量员如何处理?索赔工作主要包括哪几项内容?

答:1、油库收油,计量员发现油品进库出现超耗(溢)时,应及时指派另一计量员进行复测,共同分析超耗(溢)情况,并及时上报值班领导。

2、当属于非保量运输,确证发货方责任且超耗大于互不找补幅度时,油库可向发货方索赔。索赔手续如下:

(1)油库应按规定填写经计量员和油库主任共同签名的《油罐验收计量记录》《油品运输超耗(溢)通知书》,并立即传真给发货方和大区公司,在10天内将上述资料寄出。

(2)认真保管好有效的计量工具和原始记录,如油罐测量原始记录、收油凭证、油罐动态分户账、计量器具检定修正表等以备发货方和大区公司复核。

油品超耗后索赔工作主要内容

1、超耗索赔必须具备下列文件:

(1)根据《收油凭证》填制《油品运输超耗(溢余)通知书》

(2)《罐车验收及复测记录》或《油罐验收计量记录》、《油船舱容计量记录》。以上表据必须在规定的时期内寄给发货单位。

2、超耗(溢余)索赔(退赔)货款,按结算程序单独核算。

3、处理期限:收货方必须于同批油品全部到达后10天内提出索赔资料(以邮戳为准),逾期由收货方负担。发货方收到索赔资料后,于一个季度内结清。

4、如供货合同有协议规定的,就应按合同规定要求办理。

6、按照误差表现的特性可以把误差分为哪三种,消除这三种误差的办法各是什么?

答:在误差理论中,按照误差的表现的特性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基本方法有:以修正值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实验过程中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在测量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量结果中。

根据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可知,当无限次的增加测量次数时,就会发现测量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因此,只要测量次数无限多,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就不存在随机误差。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测量次数不可能无限多,但我们可以尽量多测几次,并以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得值,以达到减少或消除随机误差的目的。

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会歪曲客观现象,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设法从测量列中找出含有粗大误差的测得值并加以剔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判别粗大误差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莱依达准则(3 δ准则),通过计算来找到粗大误差予以剔除。

7、混油有什么危害?

答:油品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对其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质的油品不能相混,否则会使油品的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油品变质。尤其是各种中、高档的润滑油,含有多种特殊作用的添加剂,当加有不同体系的添加剂的油品相混时,就会影响它的使用性能,甚至会使添加剂沉淀变质。比如润滑油中混入轻油会降低闪点和粘度。食品机械油脂混入其他润滑油脂则会污染食品。

8、简述大呼吸损耗的发生过程?

答:大呼吸损耗是指在收油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油罐收油时,罐内液面升高,压缩上部的气体,使气体的压强增大而导致呼吸阀打开产生排气。一般收进多少体积的油品,就要排出大致相同的体积的混合气体,损耗是很大的。

发油时,罐内体积空间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罐外的空气通过真空阀被吸入罐内,补充因发油而多出来的空间体积。吸入的大量空气使罐内油蒸气的浓度降至很低,这样又加剧了油品的蒸发。

大呼吸损耗虽然只在进行收发作业时才会发生,但因为它每次引起的排气量和蒸发量一般都很大,所以由此产生的损耗数量也是很大的。

9、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有哪些?

答:降低油品损耗,主要依靠在储运工作中的科学地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操作,按照损耗发生的规律采用适当的降耗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防止产生不应出现的额外损耗。

油品损耗数量的大小,除了与容器的操作质量不良而产生的残漏损耗有关之外,还分别与油罐经大小呼吸排出罐外的混合气数量以及混合气中油蒸气的浓度成正比。残漏量、排气量和油气浓度,这三者的数量越大,损耗量也就越大。因此,制定有效可行的降耗措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主要有:

1、减少操作环节,合理使用油罐;

2、合理安排储运作业,减少呼吸损耗;

3、利用辅助设备,减少呼吸损耗;

4、降低油罐温度,减少蒸发损耗;

5、保持设备状态完好;

6、用好计量口,避免大呼吸损耗;

7、认真操作,防止发生滴洒残漏。

10、什么是虚假盈亏?虚假盈亏有什么危害?

答:因受技术水平和条件的限制或数量管理方法的不完善,油品计量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数量,这种因计量数量管理原因而造成的油品数量虚假的盈或亏,称做“虚假盈亏”。

虚假盈亏的危害性主要是歪曲掩盖了损耗的真实情况,使油品计量无法做到准确可靠,给结算和管理带来了混乱,它不仅使企业或某一交接方受到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使我们难以发现工作上的差错,管理上薄弱环节以及容器设备使用上的缺损和失误。

六、论述题

1、根据人工计量时何种情况下,测量数据不能作计量交接?计量中发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测量数据不能作计量交接的主要有以下情况:

1、计量器具未经检定直接使用;

2、使用超周期的计量器具;

3、计量器具有明显的损坏或缺陷(如立式油罐严重倾斜或罐底严重变形);

4、液面在浮盘的非计量区内进行测量;

5、测量过程中未按国家标准的规范进行测量的数据(如收发油后油面稳定时间不足;测温点和浸没时间不到位,取样代表性差等);

6、违反了量油的顺序(应先量油高、再测水高,后测温和取样);

7、收(发)的最小测量油高小于2m;

8、未取得计量员上岗证或到期未复证的人员所测量的数据;

9、在测量过程中,有串油、漏油现象;10、测量数据的读数不规范(如SY-05#密度计的读数估读至0.1kg/m3,而采用靠近法)等。

油品计量中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体积、温度和密度三方面造成的,其表现如下:

油罐容积表不准;油高(水高)测量有错,未正确使用修正值及尺带的温度修正;罐底严重变形;大油罐收(发)小批量;管线存量不清;串油;运输容器余油未卸净;未考虑浮顶状况;导向管积水;油温未读准:温度计失准;未在规定位置测温;未正确使用温度修正值;量油口位置不适;测密度时读数不准;密度计失准;未正确使用密度修正值;未在规定部位采集油样;油品分层等;油量计算时取舍数不规范等。

2、什么是虚假盈亏?虚假盈亏有什么危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检查虚假盈亏?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论述检查方法及发生差错的原因。

答:因受技术水平和测量条件的限制以及计量操作中疏忽大意的影响,油品的计量数值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不能反映真实的数量,这种因素都被计量损耗量的公式包容在内,使得按照公式计量出来的数量并非是真正合理的损耗量。有时因额外的丢失和差错使作业前后的差量很大而实际损耗并不大,有时又因计量不准确使计算量有盈余而实际却是亏损了很多。这种情况,就是计量工作中通常所说的“虚假盈亏”。

虚假盈亏的危害性主要是歪曲掩盖了损耗的真实情况,使油品计量无法做到准确可靠,给结算和管理带来了混乱,它不仅使企业或某一交接方受到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使我们难以发现工作上的差错,管理上薄弱环节以及容器设备使用上的缺损和失误。

在实际损耗管理工作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计算和统计差量,还应核对出损耗量加以分析、比较,认真检查,找出其中虚假成分,使油品计量数据更加合理,准确,一般可以从油品的体积、温度和密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检查。

从油品体积上检查

经过每一道储运环节以后,油品体积的减少量都不应该超出定额损耗规定的范围,如果体积的变化超过了定额损耗所规定的很多,就应该分析原因、查明情况。为发现油品的体积变化有无异常或差错,可以在作业前后分别测量参与作业油品的体积和温度,然后根据相应的体积修正系数将油品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进行比较。也可以用另一方法:设作业前的体积为V1,体积修正系数为

VCF1,作业后的体积为V2,体积修正系数为VCF2,可以求出V2×VCF2÷VCF1与V1比较,或V1×VCF1÷VCF2与V2比较。

体积上发生差错可能有以下各种原因:1、容量表数不准;2、油品测量是否有错;3、罐底是否存在影响液高测量的变化;4、大罐做小批量的收发作业;5、管线中的存油量在在作业前后有变化使计量结果不准;6、防止串油;7、注意检查车船等运输容器的余油是否卸净;8、用浮顶罐计量时要考虑浮顶的起浮状态;9、外浮顶浮船的底部积水进入导向管内将影响测量结果。

3、论述油品损耗的发生原因及其类型,针对于此我们可采取那些措施降低损耗?

答: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油品的自然蒸发以及装液容器难以避免的洒滴、渗漏、容器内壁的黏附,车船底部余油未能卸净等而造成的。油品损耗按照油品物理形态变化可分为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在发生损耗的两种情况中,蒸发是造成油品损失的主要原因。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过程。任何温度下这个过程都在不断地进行。油品蒸发时,油蒸气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扩散到液面之上的大气空间中,除了一部分油蒸气返回液面中去重新凝结成液体之外,其余的油蒸气就存留在气体空间里,使油品数量减少,形成永久的损失。在蒸发过程中,逸出液面的油蒸气数量不断增加,直到饱和才会停止。如果装油容器是敞开的,或者有孔隙与大气相通时,油蒸气就会散出容器之外,使容器内的油气浓度降低,无法达到饱和状态(除非温度极低,很少的油蒸气就会饱和)。这样就不断地进行,使损耗数量增加。在密闭的装油容器中,随着油气的蒸发,或者当液面升高压缩容器中的气体时,气体的压强也会逐渐变大,超过呼吸阀的控制压力时,油气也会排出容器之外,产生大量损耗。

在蒸发过程中,油品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损耗的产生主要是因油品本身的物理性质而决定的。

除了自然蒸发以外,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因容器的洒漏而产生的残漏损耗。包括作业中滴洒渗漏的油液,容器内壁粘附的薄油层,容器底部未能卸净的残留余油等,也是造成损耗的重要原因。在发生这些损耗时,油品不发生形态变化。这种损耗主要是由容器以及操作完成的质量决定的。

油品损耗按照油品物理形态变化可分为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按作业环节可分为保管损耗,运输损耗和零售损耗。其中,蒸发损耗可以按照发生原因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和装油损耗。

油品损耗数量的大小,除了与容器和操作质量不良而产生的残漏损耗有关之外,还分别与油罐经大小呼吸排出罐外的混合气数量以及混合气中油蒸气的浓度成正比。残漏量、排气量和油气浓度,这三者的数量越大,损耗量也就越大。因此,制定有效可行的降耗措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根据各项措施的操作范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操作环节,合理使用油罐。

2、合理安排储运作业,减少呼吸损耗。

3、利用附属设备,减少呼吸损耗。

4、降低油罐温度,减少蒸发损耗。

5、保持设备状态完好。

6、用好计量口,避免大呼吸损耗。

7、认真操作,防止发生滴洒残漏。

4、油品损耗处理的原则?油品运输损耗的处理规定有哪些?

答:油品损耗的处理必须实事求是,有依据,有凭证,不得弄虚作假。

收货方负担定额损耗,发货方承受溢余,责任方负担超耗。确系由于承运方责任造成超耗时,由承运方负担。

油品运输损耗的处理规定主要有:

铁路运输损耗按批次结算,同批、同品种发运的油品溢耗可以相抵,但其中单车超耗500 kg 以上时,应单独核算,不得相抵。

运输损耗在扣除定额损耗后,超耗、溢余的互不找补幅度:油轮、油驳为发货量的0.3%,铁路罐车、汽车罐车为发货量的0.2%。

对超耗量和溢余量的规定是,油品的运输损耗超过定额损耗并超过互不找补幅度时,超出部分为超耗量。超耗量有时就简称超耗。收货量与定额运输损耗量之和大于发货量部分为溢余量。当超耗量、溢余量不超出互不找幅度时,由收货方承担。

发生超耗后,收货方在确认己方没有责任时可以提出索赔。超耗(溢)量从1 kg算起,并作为索赔(退款)的数量。

索赔量的计算方法:

索赔量=运输损耗-定额损耗-互不找补幅度

索赔量的计算结果为正值时,由承运方承担索赔,计算结果为负值时,油库不必申报索赔。

出现超溢量时,退还的数量计算方法:

退还量=收货量-发货量-互不找补幅度

退还量的计算结果为正值时,由油库如实做退还手续,计算结果为负值时,油库不必退还。

无论是收油方的退赔还是购油方的退还,赔还的数量一旦确认之后,这些油品将在账面上予以结算。依照规定退赔的货款应该按程序单独核算。

★为防止混油和容器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

1、油品在收发、输转和灌装等作业时,应根据油品的不同性质,将各管线、油泵分组专用。在管线、油泵需混用时,应清扫管线及泵内余油,对特种油品和高档润滑油要专管、专泵、专用。

2、油罐、油罐汽车、铁路罐车和油船如改装其他油品时,应进行清洗,确认容器合乎要求方可使用

数。

☆我国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什么是检定?检定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工作内容:检定是由计量检定人员利用测量标准,按照法定的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包括外观检查

在内,对新制造的,使用中的和修理后的计量器具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检验活动,以确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可供使用,计量检定必须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及封印等,以判断其是否合格。

☆什么叫校准?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还可确定其它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按照误差表现的特性可以把误差分为哪三种,消除这三种误差的办法各是什么?

☆在误差理论中,按照误差的表现特性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基本方法有:

?以修正值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在实验过程中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量结果中。

☆根据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可知,当无限次的增加测量次数时,就会发现测量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因此,只要测量次数无限多,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就不存在随机误差。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测量次数不可能无限多,但我们可以尽量多测几次,并以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得值,以达到减少或消除随机误差的目的

☆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会歪曲客观现象,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设法从测量列中找出含有粗大误差的测得值并加以剔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判别粗大误差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莱依达准则(3 δ准则),通过计算来找到粗大误差予以剔除。

★论述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1.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业资源溯源的自愿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2.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规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4.校准不评定计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检

5.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6.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立式油罐罐内轻质油品测温部位、取样部位是如何规定的?

答:立式油罐罐内轻质油品测温部位:

?当油面高度≤3 m时,在油面深度的1/2处测一点;

?当3m<油面高度≤4.5m时,在顶液面下1/6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两点;

?当油面高度>4.5 m时,在顶液面下1/6处、油面深度的1/2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三点。

立式罐罐内轻质油品取样部位的规定:

?当油面高度≤3 m时,在油面深度的1/2处取样;

?当油面高度>3m时,取样位置在油品深度1/6处(上部)、油品深度1/2处(中部)和油品深度5/6处(下部);

?油样按1:1:1的等比例体积做混合样。

☆写出GB/T1885中标准密度表的使用。

?根据油品类别选择相应油品的标准密度表;

?确定视密度所在标准密度表中的密度区间;

?在视密度栏中,查找已知的视密度值;在温度栏中找到已知的试验温度值。该视密度值与试

验温度值的交叉数即为该油品的标准密度值。

?如果已知视密度值正好介于视密度栏中两个相邻视密度值之间,则可以采用内插法确定标准密度。已知温度值正好界于温度栏中两个相邻温度值之间,但不采用内插法,用较接近的温度值查表。

☆密度计的使用规定有哪些?

用于油品贸易交接计量的密度计应选用SY-05型或SY-02石油密度计,使用密度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密度计的玻璃应光洁、透明、无裂痕和其他影响读数的缺陷;

?密度计的分度标尺刻线和数字应清晰,标尺纸条应牢固地贴于干管内壁,并应有判断标尺是否发生移动的标记;

?密度计的压载物应固定在压载室内,即躯体底部,压载物为干燥的金属弹丸,金属弹丸不得有明显的移动;

?有检定周期内的修正值表。

?密度计要依照JJG130—2004《工作玻璃浮计》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 2年,用于油品贸易交接计量的石油密度计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

☆量油尺的使用规定有哪些?

使用量油尺前,应检查量油尺是否合格,使用中的量油尺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尺带拉出和收卷应轻便灵活,各连接部件,应牢固可靠;

?尺带不许扭折、弯曲及镶接;

?刻度线、数字应清晰,分度值为1mm;

?尺砣尖部无损坏;

?有检定周期内的修正值表;

?根据被测油品的黏度,选用不同类型量油尺,使用量油尺前应校对零点,并检查尺砣与挂钩是否连接牢固。

?量油尺使用后应擦净,收卷好,放在固定的尺架上。

?油品交接计量使用的量油尺要依照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 6个月。

☆液体玻璃温度计的使用规定有哪些?

一、油品计量交接应选择最小分度值为0.2℃的玻璃棒全浸式水银温度计。使用中的温度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玻璃棒内的毛细管水银柱不许断裂;

?感温泡无裂痕;

?温度计的刻线和数字清晰;

?有检定周期内的修正值表。

二、为避免由视差引起的误差,读数时应抓住温度计,使视线与杆管基本垂直。温度计的感温泡应始终浸泡在液体中,读数时应按温度计校准时的浸液深度将液柱部分浸入液体中。

三、当温度计不在校准的浸液条件下使用时,为获得正确的读数,应按杆管露出部分的修正的规定进行露出液柱的修正。

?玻璃液体温度计要依照JJG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检定周期为1年。

☆写出GB/T1885中20℃体积修正系数表的使用。

?根据油品类别选择相应油品的体积修正系数表;

?确定标准密度所在体积修正系数表中的密度区间;

?在标准密度栏中,查找已知的标准密度值,在温度栏中找到油品的计量温度值,二者的交叉

数即为该油品由计量温度修正到标准温度的体积修正系数。

?如果已知标准密度值界于标准密度行中两相邻标准密度值之间,则可以采用内插法。温度值不必采用内插法,用较接近的温度值查表。

☆根据立式罐内轻质油品测温是如何规定的?

? 1.测罐内油品温度的温度计应是最小分度值为0.2℃玻璃棒全浸式水银温度计,读取温度时估读至0.1℃;或用最小分辨率为0.1℃的防爆型的便携式电阻温度计(PET)。

? 2. 立式罐内轻质油品测温部位:当油面高度≤3m时,在油面深度的1/2处测一点;当3m <油面高度≤4.5m时,在顶液面下1/6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两点;当油面高度>4.5m时,在顶液面下1/6处、油面深度的1/2处和顶液面下5/6处测三点。

3. 当使用保温盒测量立式油罐罐内轻质油品温度时的测温点停留时间:油品标准密度小于775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 5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10分钟;油品标准密度775~82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 5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15分钟;油品标准密度825~87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12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25分钟;油品标准密度875~925 kg/m3时,运动状态浸没时间为20分钟,静止状态浸没时间为45分钟。

4. 罐内油温的确定:当有2个以上测温点,取各测油位置的测量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为罐内平均油温;若 3点测温,当某点的温度大于三点的平均温度的1℃,则在上部与中部、中部与下部测温点之间加测一点,取 5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平均温度。

☆根据人工计量时何种情况下,测量数据不能作计量交接?计量中发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测量数据不能作计量交接的主要有以下情况:

1、计量器具未经检定直接使用;

2、使用超周期的计量器具;

3、计量器具有明显的损坏或缺陷(如立式油罐严重倾斜或罐底严重变形);

4、测量过程中未按国家标准的规范进行测量的数据(如收发油后油面稳定时间不足;测温点和浸没时间不到位,取样代表性差等);

5、在浮盘在非计量区时的检尺;

6、违反了量油的顺序(应先量油高、再测水高,后测温和取样);

7、收(发)的最小测量油高小于2m;

8、未取得计量员上岗证或到期未复证的人员所测量的数据;

9、在测量过程中,有串油、漏油现象;

10、测量数据的读数不规范(如SY-05#密度计的读数估读至0.1kg/m3,而采用靠近法)等。

☆油品计量中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体积、温度和密度三方面造成的,其表现如下:

?油罐容积表不准;

?油高(水高)测量有错,未正确使用修正值及尺带的温度修正;

?罐底严重变形;

?大油罐收(发)小批量;

?管线存量不清;

?串油;

?运输容器余油未卸净;

?未考虑浮顶状况;

?导向管积水;

?油温未读准:温度计失准;未在规定位置测温;未正确使用温度修正值;

?量油口位置不适;

?测密度时读数不准;密度计失准;未正确使用密度修正值;

?未在规定部位采集油样;油品分层等;

?油量计算时取舍数不规范等。

石油计量试题

石油计量试题 第一届岗位技能比武大赛 计量员比武试题 总分:100分 一、术语解释:(每题1.5分,共计13.5分)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量。 2、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成品油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用°C表示。 3、检尺:用量油尺测量容器内油高的过程。 4、取样:亦称采样,是按规定的方法,从一定的整批物料中采集少量代表性试样的一种行为、过程或技术。 5、损耗: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的总称。 6、空距:从参照点到罐内油品液面的距离。 7、检尺点(基准

点):从容器或检尺板上检尺时测深尺砣接触的点。 8参照点:在检尺口上一个固定点或标记,即从改点进行计量。 9、标准体积:在标准温度20 C下的体积,用V20表示,单位为m3或L。 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计19.5分) 1、SI单位中的质量、长度、时间三个基本单位名称分别是(千 克)、(米)、(秒),其符号分别是(kg )、(m)、(s)。 2、(温差大)蒸发损失就大.(温差小)蒸发损失就小.(空 容量大)蒸发损失就大,(空容量小)蒸发损失就小。 3.(20G 被指定为我国油品计量的标准温度。 4.划分油品危险等级的依据是(闪点),汽油以(研究法辛烷值)划分牌号*柴油以(壤点)划分牌号档 5.计量長实现_(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性人(一致性人(溯源性人(法制性儿 6.当用量油尺测量油高时,在整个(降落)或(提升)中, 应始终保持(尺带)与检尺的(金属)相接触。 7.油品收发作业的内容:(铁路收发人(公路收发人(水路收发人(管道收发),遵循的原则是(及时准确人(严格程序), 确保(安全)的原则”三段法長指(准备阶段人(实施阶段人 (收尾阶段人 8.定额以内的实际损耗由(收货方)负担,超过定额损耗或者发生溢余时,(收货方)负担定额损耗,(发货方)承受溢余,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令狐采学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自力学科的标记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合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合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合统计单位不合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

数据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示为具有一定的几率散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阐发工作的基本步调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 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Y=α+βX+u 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O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 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 B.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 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IniCS) —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O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O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O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B )o A.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o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 经济模型 &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C )o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D )o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0 A.设定理论模型一收集样本资料一估计模型参数一检验模型 B.设定模型一估计参数一检验模型一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f总体估计f估计模型f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一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一估计模型一应用模型 11.将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A.外生变量 B.生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D )0 C.政策变量 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C.前定变量 B )0 C.修匀数据 A )0 B.弹性分析、D.季度分析、它们是(A 乘数分析、政策模拟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o 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D ?滞后变量D.滞后变量D.原始数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讲义(DOC 43页)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讲义(DOC 43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孙树坤 培训内容提纲 ◆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 ◆法定计量单位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

及数据修约规则) ◆检定、校准的实施 ◆计量标准的建立和管理 ◆实验室(检定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 一、通用计量术语 1、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计量学指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2、测量:指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注:计量与测量的主要区别:计量活动包括法规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的一系列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测量:是从技术层面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它是计量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确定“量值”。 人类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经济贸易等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计量;现代计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 3、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通常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4、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5、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美国福禄克公司编著的《校准—理论与实践》

一书中讲:“校准就是把测量装置(未知的装置)和一个与其相当的或比它更好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通过校准,我们就能够知道未知的装置和标准相差多少”)。 6、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7、准确度等级: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级别。(注:准确度等级通常用约定采用的数字或符号表示。准确度等级也适用于实物量具)。 8、计量单位: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 9、国际单位制(SI):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采用的基于国际量制的单位制,包括单位名称和符号、词头名称和符号及其使用规则。 10、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 基本单位:对于基本量,约定采用的测量单位。 11、导出单位:导出量的测量单位。 12、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ISO10012标准中:需要计量验证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根据检定/校准后获得的计量特性与规定的计量要求进行

计量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计量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1、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一、模型设定: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验,先验地用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2、确定变量以及函数形式; 3、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一般最小平方法(OLS)及其拓展形式(GLS、WLS、2Stage LS 等)、最大似然估计法、数值计算法等。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准则; 2、统计检验准则; 3、计量经济检验准则 四、模型应用 1、检验经济理论; 2、结构分析(乘数分析、弹性分析); 3、政策评价 4、预测 ( 2、简述经济计量模型的检验准则有哪三方面 (1)经济意义准则;(2)统计检验准则;(3)计量经济检验准则 3、经济计量模型中的随机干扰项来自哪些方面 1、变量的省略。 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不能穷尽所有的影响因素或由于受时间、费用、数据质量等制约而没有引入模型之中的对被解释变量有一定影响的自变量。 2、统计误差。 数据搜集中由于计量、计算、记录等导致的登记误差;或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时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3、模型的设定误差。 ( 如在模型构造时,非线性关系用线性模型描述了;复杂关系用简单模型描述了;此非线性关系用彼非线性模型描述了等等。 4、随机误差。 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不可控制的众多的、细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若相互依赖的变量间没有因果关系,则称其有相关关系。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假定有哪些 (1)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期望值为零。

(2)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方差相同。 (3)随机误差项之间无序列相关。 (4)自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独立无关。 (5)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 (6)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5、简述选择解释变量的逐步回归法 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是“有进有出”。 具体做法是将变量一个一个引入,引入变量的条件是t统计量经检验是显著的。即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后,对已经被选入的变量要进行逐个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再显著时,要将其剔除。引入一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为逐步回归的一步,每一步都要进行t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变量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的变量。 6、对于非线性模型如何进行参数估计 一、解释变量可以直接替换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1、多项式函数模型 (1)多项式函数形式 ! 令原模型可化为线性形式,即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了。(2)利用Eviews应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在主窗口的命令栏内,直接键入ls y c x x^2 x^3,回车即可得到输出结果 (3)利用SPSS应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在SPSS中,依次点击Analyze / Regression / Curve Estimation,打开对话窗口。在Models 选项组中,共有11种曲线可供选择:Linear(直线)、Quadratic(二次曲线)、Compound (复合曲线)、Growth(增长曲线)、Logarithmic(对数曲线)、Cubic(三次曲线)、S(S 曲线)、Exponential(指数曲线)、Inverse(倒数曲线)、Power(Power曲线)、Logistic (逻辑斯蒂曲线)。 * 2、双曲线(倒数)模型 令原模型可化为线性形式,即可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数学、统计学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单方程回归分析,联立方程组模型,时间序列分 析三大支柱。 ⒊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理论(或假说)陈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收集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和模型修正、预测和政策分析。 ⒋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和恒 等关系。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

原油动态计量

管输原油动态计量工作规范 第一章管输原油检验基础信息 一、检验标准依据 1)DIN EN ISO 3171-2000 《石油液态产品.管道自动取样》 2)API MPMS 《石油计量标准手册(MPMS)》 5.2章:碳水化和物的容积式流量计计量 8.2章:石油和石油产品自动取样 11.1章:原油、炼油产品和润滑油的温度和体积修正系数 12.2章:涡轮或容积式流量计液体石油油量计算 21.2章:流量计–电气液体计量 3)ISO 5024-1999《石油液体和液化石油气体.测量.标准参比条件》 4)ISO-9403-2000《原油传输责任-货物检验指南》 5)ISO 9029-1990《原油水份测定法-蒸馏法》 6)GB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7)ASTM-D4006-1995《原油水份测定法-蒸馏法》 8)ISO 3675-1998《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9)GB 892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10)GB 6533-1986《原油水及沉淀物份测定法-离心法》 11)GB 6532-1986《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 12)GB 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13)ASTM D4007-1995《原油水及沉淀物份测定法-离心法》 14)GB-17040-1997《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法》 15)ASTM D4294-03《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的测定方法-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法》16)GB 9109.1-88 《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 17)GB 9109.5-88 《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算》 18)ASTM D477 《石油液体自动管线取样》 19)SN/T 0186-93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流量计计重》 20)GB/T1 7287-1998 《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与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1.1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2.1 略,参考教材。

2.2请用例2.2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45 =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2.4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0.83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前定变量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D.变量间不确定性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数据中属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 )的是:( ) A 、某地区1991-2004年各年20个乡镇的平均农业产值; B 、某地区1991-2004年各年20个乡镇的各镇农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农业产值的总和;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农业产值。 2、参数 β 的估计量β? 具有有效性是指:( ) A 、0)?var(=β ; B 、)?var(β为最小; C 、0)?(=-ββ ; D 、)?(ββ-为最小。 3、对于i i u x y ++=110??ββ,以σ?表示估计的标准误,i y ?表示回归的估计值,则:( ) A 、σ?=0时,∑-)?(i i y y =0; B 、σ?=0时,2 )?(∑-i i y y =0; C 、σ ?=0时,∑-)?(i i y y 为最小; D 、σ?=0时,2)?(∑-i i y y 为最小。 4、对回归模型i i u x y ++=110ββ进行统计检验时,通常假定i u 服从:( ) A 、),0(2i N σ; B 、t (n-2) ; C 、 ),0(2 σN ; D 、t (n)。 5、用OLS 估计经典线性模型i i u x y ++=110ββ,则样本回归线通过点:( ) A 、),(y x ; B 、)?,(y x ; C 、)?,(y x ; D 、),(y x 。 6、已知回归模型i i u x y ++=110ββ的判定系数为0.64,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 A 、0.64; B 、0.8; C 、0.4; D 、0.32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 B.经济

石油计量试题

第一届岗位技能比武大赛 计量员比武试题 总分:100分 一、术语解释:(每题1.5分,共计13.5分)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量。 2、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成品油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用℃表示。 3、检尺:用量油尺测量容器油高的过程。 4、取样:亦称采样,是按规定的方法,从一定的整批物料中采集少量代表性试样的一种行为、过程或技术。 5、损耗: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的总称。 6、空距:从参照点到罐油品液面的距离。 7、检尺点(基准点):从容器或检尺板上检尺时测深尺砣接触的点。 8、参照点:在检尺口上一个固定点或标记,即从改点进行计量。 9、标准体积:在标准温度20℃下的体积,用V20表示,单位为m3或L。 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计19.5分) 1、SI单位中的质量、长度、时间三个基本单位名称分别是(千克)、(米)、(秒),其符号分别是(kg)、(m)、(s)。

2、(温差大)蒸发损失就大,(温差小)蒸发损失就小,(空容量大)蒸发损失就大,(空容量小)蒸发损失就小。 3、(20℃)被指定为我国油品计量的标准温度。 4、划分油品危险等级的依据是(闪点),汽油以(研究法辛烷值)划分牌号,柴油以(凝点)划分牌号。 5、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6、当用量油尺测量油高时,在整个(降落)或(提升)中,应始终保持(尺带)与检尺的(金属)相接触。 7、油品收发作业的容:(铁路收发)、(公路收发)、(水路收发)、(管道收发),遵循的原则是(及时准确)、(严格程序),确保(安全)的原则,三段法是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 8、定额以的实际损耗由(收货方)负担,超过定额损耗或者发生溢余时,(收货方)负担定额损耗,(发货方)承受溢余,(责任方)负担超耗,油品无论超耗或溢余,(收货方)均应负责定额损耗。 9、油库按照油罐的总容积划分为一级至五级油库,其中一级油库容积为(10万立方米以上),二级油库容积为(3万—10万立方米),三级油库容积为(1万—3万立方米),四级油库容积为(1千—1万立方米),五级油库容积为(1千立方米以下)。

计量经济学模拟考试题(第1套)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双对数模型 μββ++=X Y ln ln ln 10中,参数1β的含义是 ( C ) A. Y 关于X 的增长率 B .Y 关于X 的发展速度 C. Y 关于X 的弹性 D. Y 关于X 的边际变化 2、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多元线性回归方 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所用的F 统计量可表示为( B ) A. )1() (--k RSS k n ESS B .)()1()1(2 2k n R k R --- C .) 1()1()(2 2---k R k n R D .)()1/(k n TSS k ESS -- 3、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 是指( D ) A. 使() ∑=-n t t t Y Y 1?达到最小值 B. 使?min i i Y Y -达到最小值 C. 使t t Y Y ?max -达到最小值 D. 使() 2 1 ?∑=-n t t t Y Y 达到最小值 4、 对于一个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某定性因素有m 个互斥的类型, 为将其引入模型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 B ) A. m B. m-1 C. m+1 D. m-k 5、 回归模型中具有异方差性时,仍用OLS 估计模型,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参数估计值是无偏非有效的 B. 参数估计量仍具有最小方差性 C. 常用F 检验失效 D. 参数估计量是有偏的 6、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样本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C ) A. t t t u X Y ++=10ββ B. i t t X Y E Y μ+=)/( C. t t X Y 10???ββ+= D. ()t t t X X Y E 10/ββ+= 7、 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方法来表示这种变化。 例如,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时。1991年前后,城镇居民商品性实际支出Y 对实际可支配收入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现以1991年为转折时期,设虚拟变 量?? ?=年以前 , 年以后, 1991019911t D ,数据散点图显示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

油品动态计量常见误差分析

油品动态计量常见误差分析 肖大伟 原油贸易计量方式有动态计量和静态计量两种方式,动态计量又分为如下三种:以体积计量的流量计配玻璃密度计的计量方式、以体积计量的流量计配在线密度计计量系统、直接显示质量计量结果的质量流量计,受科技水平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目前国内各计量站广泛采用的是第一种动态计量方式,常见油量计算公式如下: Mn=Vt*MF*VCF**Cpl*(Ρ20-1.1)*Cw 式中: Mn——空气中的纯油质量; Vt——t温度下油品的体积 VCF——体积温度修正系数 Ρ20——标准密度 MF——流量计系数 1.1 ——空气浮力修正值 Cpl——压力修正系数 Cw——质量含水系数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计算贸易交接的纯油量,需测量出原油的体积、温度、压力、密度、含水率等参数,而这些参数在测量过程中会存在测量误差,从而导致贸易交接的误差,只有将以上各个因素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达到控制计量综合误差的目的。 1流量计系数MF误差分析 GB 9109.5规定动态计量可采用基本误差法,当流量计误差在±0.2%以内时, MF=1.0000,也可采用流量计系数法,流量计系数由资质单位定期标定。两种方法相比而言,基本误差法采用的是固定误差,与真实结果偏差相对较大,故国内各计量站在油量计算时多选用流量计系数法。 采用流量计系数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流量计标定条件(压力、温度、流量、粘度)与实际运行工况的偏差,以及油量计算时流量计系数的选用。 1.1流量的影响 流量计的标定,一般只对流量计进行高、中、低三个运行排量点检定,例如塔里木油田外输流量计的选择的排量点为350m3/h、500m3/h和700m3/h,标定时应控制流量尽可能地与预选的排量保持一致,降低标定误差。 1.2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使得流量计腔体膨胀和间隙改变,流量计的基本误差亦随之变化。工作条件下的原油温度越高于检定条件下的原油温度,则流量计的基本误差越偏小,流量体积偏少,反之亦然。 温度的变化可引起油品粘度的改变,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1.3粘度的影响 油品粘度与流量计的泄漏成反比,粘度较高时,间隙大,泄漏量大,粘度低时则相反。 1.4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变化会引起计量腔体的变化及流体粘度的变化,导致泄漏量的变化。 1.5系数选取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_(含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1-10 每题1 分,多选题11-15 每题2 分,共20 分) 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 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 存在 C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 D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 C.模糊数学模型 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 D A.外生变量 B.前定变量 C.生变量 D.虚拟变量 5、将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Ln Y=5+0.75LnX,这表明 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 B A.0.2% B.0.75% C.5% D.7.5% 7、对样本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越接近于1,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越接 近于0,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C.-1≤r≤1

D.若r=0,则X与Y独立 8、当DW>4-d L,则认为随机误差项εi A.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无一阶序列相关 C.存在一阶正自相关D.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一个虚拟变量B.两个虚拟变量 C.三个虚拟变量 D.四个虚拟变量 10、线性回归模型中,检验H0: i =0(i=1,2,…,k) 时,所用的统计量t ?i 服从 var(?i ) A.t(n-k+1) B.t(n-k-2) C.t(n-k-1) D.t(n-k+2) 11、对于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具有的优良特性有ABC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确定性 E.线性特性 12、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应用于ABCD A.经济预测 B.经济结构分析 C.评价经济政策 D.政策模拟 13、常用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ABC、 A.戈里瑟检验 B.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 C.怀特检验 D.DW检验 E.方差膨胀因子检测 14、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会遇到的困难有BCE A.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B.难以客观确定滞后期的长度 C.滞后期长而样本小时缺乏足够自由度 D.滞后的解释变量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E.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