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 精品

2020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 精品
2020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 精品

高考核心考点选修六环境保护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7~19日,旨在解决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与会各国首脑与代表经过激烈交锋,仍未达成约束性文件。

材料二表1为各国承诺减排目标(部分)。

材料三表2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1)根据材料二,五个国家中可能最先实现碳中立的是________,最后实现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2020年五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_____(上升或下降),五国的碳均GDP 数值最低的将是________。

(3)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新颖信息多,需要先弄清碳中立、碳均GDP等名词的含义。第(1)题,欧盟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较1990年减少20%,说明在2020年之前即已经实现碳中立(出现历史最大排放量),而美国是2020年较2005年减少14%~17%,它所选取的碳基数大于欧盟,因此其碳中立出现的时间肯定晚于欧盟,但也一定于2020年前实现。其他国家分析道理相同,由此可知印度是最晚实现的国家。第(2)题,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随着节能减排的发展,碳均GDP值上升;最低水平国家的判断可依据经济发达水平来判断。第(3)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是目前节能减排的常规措施。

答案:(1)欧盟印度

(2)上升印度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2.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SO2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由图可知,三地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太湖平原,SO2浓度最大的地区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酸雨最严重,原因是以燃煤为主,SO2排放量大,且地形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三个地区主要污染物相同,都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SO2型酸雨严重;缓解措施可从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主入手考虑。

答案:(1)太湖平原成都平原

(2)成都平原地形闭塞,SO2浓度年日均值最高

(3)主要污染物相同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SO2型酸雨危害严重

(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202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2月6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报显示,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03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重点

流域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吨,总磷3.69万吨。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 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 397.23吨,锌4 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 323.95吨。

材料二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问题。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以我国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为热点背景材料,考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

答案:(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交通拥堵。

4.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环青海湖地区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不仅给环湖地区生态,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青海湖入湖水量减少的原因。

(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

答案:(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

(2)①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生态环境恶化;②加剧了环

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

(3)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

5.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大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

(3)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下图。请将图中①②③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点的选址及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即可回答。

答案:(1)B

(2)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河布置污染水源

(3)垃圾(分类)收集点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 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材

料等)

6.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

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第(1)题,据表即可得出生态退耕和建设用地是导致东部耕地减少的两大主要原因;对于耕地应加强管理和保护,节约用地。第(2)题,材料说明不合理的垦荒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第(3)题,山东省应该采取科学种田、改造中低产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答案:(1)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2)灾毁引发开垦荒地;在生态脆弱地区,过度开垦荒地会造成土地退化,甚至灾毁。

(3)改造中低产田;改进灌溉技术;增加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等。

7.读下图,分析完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影响。

(1)分析①②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阐述④地区酸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多方面影响。

解析:第(1)题,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酸雨会对河湖水、土壤、树木、石材、钢材等造成影响。

答案:(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人为原因:滥垦草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

(2)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8.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解析:A主要分布在西北,为荒漠化问题;B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西南地区,为森林破坏;C主要分布于江南,为酸雨问题。

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

响微生物,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监测点

PM10浓度月

平均值(单

位:mg/m3)

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林地草地

建筑用

裸地水体其他

S10.06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20.057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30.061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40.07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110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最好的原因。

(2)上图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3)该城市进行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2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

(2)春秋高、夏季最低、冬季较低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为茂盛,滞尘作用大。

(3)个人企业政府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垃圾处理示意图。

材料二城市垃圾是指来自居民的生活消费、商业活动、市政建设和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材料三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各种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但垃圾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却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许多国家已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1)评价图示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并说出垃圾处理的其他方法。

(2)解释图中的中转站的主要功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图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有利: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不利: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是火灾及爆炸隐患。其他方法:焚烧、堆肥等垃圾处理方法。

(2)合理分类、暂时处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 3.43×106km2,中心最厚处达30m,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

(1)描述图中“太平洋垃圾漩涡”分布的大致位置________。

(2)“垃圾漩涡”呈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可能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如何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垃圾污染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第(1)、(2)题,根据图中的洋流流向判断出垃圾漩涡位于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垃圾漩涡的旋转方向与洋流的流向是一致的。第(3)题,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人体健康、海上航运会产生影响。第(4)题,可以采取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或副热带海区中部)

(2)顺主要受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的影响

(3)危害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

(4)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②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③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等。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1、“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和________。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1)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2)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保护相统一,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2、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读海南岛图,完成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2)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3)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7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 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比较海南岛与俄罗斯的差别会正 确回答第(3)题。 答案:(1)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 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3)该国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与俄罗斯景观反差大;旅游价格相对低。 (4)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问题,酒店、房价上升等。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2018·海南】【环境保护】 2017年“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如下图所示),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说明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并预测今后大范围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10分)【答案】【环境保护】 作用:共享快递盒替代纸箱,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点2分,共4分) 障碍: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快递员需要当面签收后收回快递盒,影响快递员效率,可能造成收入减少;快递盒尺寸形状限制,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需要;买家不在家不能签收,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预测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影响快递员效率、尺寸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特殊原因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等。 【2018·衡水金卷(二)】【环境保护】 新华社2017年8月23日电,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6省市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为使本区域内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大幅下降,需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提出合理建议。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

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三、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四、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汇总

高考地理考点整理 一、自然地理 (1) (一)地球与地图 (1) (二)行星地球 (1)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1) 2、地球自转运动 (1) 3、地球公转运动 (1) (三)地球上的大气 (2)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 2、大气环流与气候 (2) 3、天气系统 (2) (四)地球上的水 (2) (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3) (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 (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二、人文地理 (4) (八)人口与环境 (4) (九)城市与城市化 (4) (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6) (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6) (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6) (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 (十六)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 (十七)区域经济发展 (7) (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7) 四、区域地理 (7) (十九)世界地理 (7) 1、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 (7) 2、世界其他地区 (8) (二十)中国地理 (8) 1、中国地理概况 (8) 2、中国地理分区 (8) 五、选修地理 (9) (二十一)旅游地理 (9) (二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 (10) (二十三)环境保护 (10)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球与地图 考点命题特点 名称内容 考题统计 (课标卷) 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经纬网的判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 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 意义 2015课标Ⅰ,6, 4分 Ⅱ 以飞行航线为背 景。考查经纬网 的判读及应用 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 尺、常用图例 —————— 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对高度,等高(深)线 和地形图 2012课标, 10-11,8分 Ⅱ 利用等高线地形 图,考查海拔, 高差计算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天体系统,地球与宇宙探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 行星 ——————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4课标Ⅰ, 1-2,8分 Ⅰ 以太阳能光热电 站建设为背景,考 查我国太阳能资 源分布,以及光热 电站建设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 2、地球自转运动 考点 名称内容 运动特征与水平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的判读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3、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 意义 —————— 昼夜长短的变——————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及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及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doc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商业贸易与金融 ⑴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①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⑵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⑶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⑷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①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②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⑸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①世界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 ②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五个基本气候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

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人类活动的地域的联系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

mko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3.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典例分析】 例1: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GDP增长近2万亿元。完成下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受雾霾影响的是( B ) A.高原面上的城市 B. 山谷中的城市 C.平原上的城市 D.盆地中的城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雾霾天气多可以发雾霾补助,促进经济发展 B.雾霾天气多可以增加口罩、吸尘器、防尘衣等销售,促进经济发展 C.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病人增多,可以增加制药行业产品销售,促进社会发展 D.雾霾天气多可以引起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例2:材料一 2014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和当时天气形势(如下图所示)。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交通(学生版)

交通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运输方式表示( ) A.铁路B.公路C.航空D.河运 2.具有“从门到门”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 A.a B.b C.c D.d 3.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加拿大选用 e B.轻工业品:从中国到俄罗斯选用 b C.石油:从沙特阿拉伯到日本选用 d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 e 读“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图,回答4~5题。 4.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可能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组合正确的是( )

①陆上运输②水上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电通信⑤商业贸易⑥互联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5.下列关于降低马铃薯价格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大仓储量,平衡供求关系 B.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单产 C.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第6题。 6.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 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 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A. 汽车站 B. 码头 C. 火车站 D. 飞机场 8.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③M 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 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 E 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

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世界地理(学生版)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世界地理(学生版)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3.下图是沿37° N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沿图中剖面,从①地到②地(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C.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D.山体高度增加,对西风阻挡效果增强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5.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6.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7.图中左图是四幅世界区域轮廓图,右图为三类工业的区位因素三角结构图。发展b类工业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具优势是( ) 、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表中信息完成10~11题。 甲岛乙岛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 低 山地丘陵为主 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砖红性红壤,具有地带性规 律 火山灰,具有非地带性规律 主要经济作物茶叶甘蔗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迎风坡多雨,东北背风坡少雨

高考地理九大考点分析

2019高考地理九大考点分析 1、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

2020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世界地理(教师版) 精品

世界地理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3.下图是沿37° N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沿图中剖面,从①地到②地(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C.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D.山体高度增加,对西风阻挡效果增强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5.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6.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7.图中左图是四幅世界区域轮廓图,右图为三类工业的区位因素三角结构图。发展b类工业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具优势是( )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表中信息完成10~11题。 甲岛乙岛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 低 山地丘陵为主 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砖红性红壤,具有地带性规 律 火山灰,具有非地带性规律 主要经济作物茶叶甘蔗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迎风坡多雨,东北背风坡少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