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401-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401-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太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太原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按照国务院、山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420159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3443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57199人,增长2

5.63%。年平均增长率为2.31%。

二、家庭户人口

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96288户,家庭户人口为367095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人减少0.44人。

三、性别构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51715人,占51.21%;女性人口为2049876人,占48.7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64下降为104.9 7。

四、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66750人,占13.49%;15-64岁人口为3301446人,占78.5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3395人,占7.9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98855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86411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2177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3273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2010人上升为2352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062人上升为2056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967人下降为338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2225人下降为15059人。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751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4574人,文盲率[5]由3.65%下降为1.61%,下降2.04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小店区750102人

迎泽区588533人

杏花岭区634482人

尖草坪区415705人

万柏林区749255人

晋源区221431人

清徐县343861人

阳曲县120228人

娄烦县105841人

古交市205139人

高新区9914人

经济区44521人

民营区12579人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全市及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本公报数据不作为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现状及发展 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 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自动气象站数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近年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1. 土建气象条件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控于东南季风的进退影响,冬季干寒,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 ~ 9月份。 根据山西省气象研究所于1996年2月出版的《关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环境报告书》中的内容,对于该报告中太原站近三十年观测资料,可代表本工程厂址气象条件,其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气压变化范围:917.6 ~ 934hPa 年平均气压:972.1hPa 年平均气温:9.5℃ 最热月平均气温:23.5℃ 最冷月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25.5℃ 年平均最高气温: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3.4℃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1% 冬季室外相对温度:46% 夏季室外相对温度:51%

年平均降水量:459.5mm 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2℃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 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kN/m2 年平均风速:2.5m/s 极端最大风速:25m/s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77cm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2. 暖通气象参数(太原地区) (1)大气压力:夏季:91.92kPa 冬季:93.29kPa (2)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1℃ (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 (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 (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15℃ (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1.2℃ (7)室外风速:冬季平均: 2.6m/s 夏季平均: 2.1m/s (8)室外计算相对温度:最冷月月平均:51% 最热月月平均:72%

太原气候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来源:闫宗楷的日志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 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 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

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 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 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 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