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修理管理办法》

《设备修理管理办法》
《设备修理管理办法》

设备修理管理办法

1 目的与范围

1.1为了合理利用修理资源,提高设备修理质量、缩短修理周期及有效控制修理成本,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2 职责

2.1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2.1.1负责设备修理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以及设备修理管理办法的修订。

2.1.2负责公司内、外部设备修理工作的总体管理、协调、检查及质量监督。

2.1.3参与维修过程中重要零部件的鉴定。

2.1.4负责对设备资源的定期评审,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列出年度设备大修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1.5负责组织对外部修理厂点的管理及资质的评审及准入推荐。

2.1.6参加设备外送修理、外协加工配件的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并组织实施。

2.1.7负责审核设备外送零星修理、外协配件加工审批单。

2.1.8负责组织对设备修理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

2.2合同管理部门职责

2.2.1负责协调设备送外修理、外协加工配件合同的商务谈判及合同文本的起草审定。

2.2.2负责设备送外零星修理、外协配件加工订单审批。

2.2.3负责外部修理厂点资质审查以及准入手续协调办理。

2.3 计划财务部门职责

2.3.1负责落实设备修理、加工所需的资金。

2.3.2负责设备送外零星修理、外协配件加工订单的资金审定。

2.4 设备修保单位职责

2.4.1负责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并总结修理技术,编写修理工艺,形成修理标准,健全修理档案。

2.4.2负责新设备的配套工作。

2.4.3负责修井机等设备配件、材料的统一储备管理。

2.4.4建立本单位修理质量检验机制。

2.5 设备使用单位职责

2.5.1负责组织本单位设备的简单修理。

2.5.2 负责本单位设备送外修理项目的审定、配件的提供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2.6 物资供应单位职责

2.6.1负责分析统计设备配件及材料正常消耗量,编制设备配件储备计划,并合理储备配件。

2.6.2负责按时、保质、保量供应设备修理所需的配件材料。

2.6.3负责检验设备配件质量,确保入库配件质量达到标准;修理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及时组织退货,对造成的损失负责索赔。

2.6.4负责设备配件分供方的资质审查、评审及准入推荐。

2.6.5保证急用配件供应快捷。

2.7车辆检查站职责

2.7.1负责车辆外送修理项目的鉴定和车辆状况的全面检查。

2.8各分公司、外部技术服务公司职责

2.8.1负责制定本区域设备修理管理实施办法。

2.8.2负责本区域设备修理配件的审核、管理。

2.8.3负责本区域设备修理分承包方资质的评审、准入推荐及日常管理。

2.8.4负责本区域设备送外修理的审核、立项申请、设备修理过程的监督及出厂验收。

2.8.5负责本区域设备大修理项目的审核和上报。

3 设备修理级别的界定

3.1 简单修理:修理范围不大、无需拆解总成件、修理技术含量较低的修理。

3.2 项目修理:对设备的液路、气路、电路系统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大泵等总成件解体,进行局部检修的修理。

3.3大修理:对设备整体性能恢复、较大的部件总成修理或更换的修理。

4 设备修理程序

4.1内部修理:由公司设备修保单位承担的修理

4.1.1进厂修理

4.1.1.1设备使用单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设备管理部门确定修理项目,安排进厂,由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及设备修保单位确认修理项目后,设备管理部门审批《设备修理申请单》,设备修保单位制定修理方案,编写项目修理指导书及修理工艺质量跟踪卡,组织修理,填写修理档案。修理过程中新增修理项目时,由设备管理部门鉴定并通知设备使用单位确认,设备修保单位组织实施。

4.1.1.2设备修理完成后,设备修保单位对设备的修理资料进行归档并先进行内部检验。竣工出厂时,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与设备修保单位的检验人员对设备的修理质量进行检验交接,检验合格后,三方签字确认,设备修保单位出具《设备修理出厂合格证》;如未达到设备修理的出厂标准,设备修保单位无条件返工。

4.1.2现场抢修

4.1.2.1凡是能够在设备现场完成的修理项目,由设备使用单位向公司调度室提出修理计划,设备修保

单位及时安排现场修理,设备管理部门对重要修理项目跟踪监督。

4.1.2.2设备使用单位提出修理计划之前,要自行全面检查诊断,确保报修项目规范、客观、准确,尤其要详细描述设备发生故障的过程、仪表的变化、故障所在部位以及外表颜色、现象、声音特征、气味、机体温度等情况,以便设备修保单位能够合理安排机修人员、准备维修用具、用料,提高现场机修速度。

4.2 外部修理

4.2.1 简单修理

4.2.1.1公司内部无力承担且修理费用低于一万元的修理项目,由设备使用单位在网上办理《设备修理申请单》,使用单位领导审核后,由车辆检查站进行修前鉴定,确认设备使用单位以及操作人员无法解决的项目,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后,凭《设备修理申请单》到指定外部修理厂点实施维修。

4.2.1.2 在设备修理过程中,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安排设备操作人员监督修理过程,确保修理质量。设备管理部门对重要修理项目跟踪抽查监督。

4.2.1.3 在设备修理过程中需要增加修理项目、需使用承修方配件材料时须事先通知设备管理部门确认。

4.2.1.4 设备修理完成后,由设备使用单位技术人员,到修理厂进行质量验收,并签署验收的意见。4.2.1.4 修理费用必须按月结算,每月20日起,承修方须将内容齐全的《设备修理申请单》及收费单据集中送达设备管理部门,以设备、合同部门会签的形式,办理“合同验收单”。

4.2.1.4 送修单位必须按时、按要求在结算系统中录入维修信息资料,以便及时完成结算工作。

4.2.2 项目修理

4.2.2.1设备修理费用预计1万元以上时,由设备使用单位提出书面修理申请,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鉴定,核算费用后,推荐修理厂家,按程序立项审批。

4.2.2.2 项目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会同合同管理部门参加维修合同谈判,并做好技术把关,与设备修理厂家签署设备修理安全技术协议。

4.2.2.3设备使用单位按照最终选定的承修方送修。对于重要修理项目,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情况派人进行修理过程监督。

4.2.2.4修理过程中,超出合同范围的修理项目,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并按规定追加手续。

4.2.2.5设备修理完成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使用单位及承修方进行质量验收,并向修理厂家索取设备修理过程资料。质量、资料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关验收记录,并按合同办理结算。

4.2.2.6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现修理质量问题,送修单位及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与修理厂家联系解决,修保期内无问题时,方可根据验收情况办理尾款结算手续。

4.3大修理

执行公司《设备大修与更新改造管理办法》。

5设备修理费用渠道

5.1简单修理及项目修理费用计入设备使用单位成本。

5.2停用设备的维修、恢复费用,原则上由原使用单位承担修理费用。

5.3符合《设备大修及更新改造管理办法》范围的费用项目,于年终统一列支大修费。

5.4公司内部租赁设备的修理费用正常情况由出租单位承担,易损件及日常维护保养费用由承租单位承担,属于使用过程责任问题进行维修的由承租单位承担。

6 其他规定和要求

6.1 设备修理进、出厂检验人员的任用,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必要时安排培训、取证。

6.2 在设备修理过程中,承修单位要认真填好过程记录,如零件原始尺寸、零件更换或修理后的尺寸、主修人、检验员等,以便于追溯。

6.3由设备管理部门仲裁修理质量、价格、责任等方面的纠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