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开发新能源的真实

理由及新型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3.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器》、《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基础。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新能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现代汽车使用的新能源的形势及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在新能源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课程内容

新能源汽车电的基础知识

1.电的基础知识--说课稿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电的基础知识”是《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防护》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续高压安全防护知识的基础知识准备,要求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掌握电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熟悉电的常用概念和认识常见电气元件,读懂电路知识,并能够分辨直流电与交流电两者的特点。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根据现在中高职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本内容通过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力图将课堂变的活泼生动,有声有色。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动手操作,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协作的能力。 第三部分: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程,学生需要达到以下五点目标:首先,

1.能够解释电的常用名词及含义,识别常用电器元件,并能够说出常见电器元件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电的定律和电的效应,并能够说出其各自的实际用途; 3.能够正确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并能够测量和计算; 4.能够分辨并说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以及两者的相互转换; 第四部分:学习内容 本章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小节,需要4个课时来完成,这四个小节分别是:电的常用概念、直流/交流电的介绍、电路、电的常用元件。其中,应用电的定律进行实际计算;正确理解电的四大效应以及电功和电功率;能够分辨并说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重难点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电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后续电动汽车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部分:学习资源 本章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关电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重视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针对这一特点,运用的主要学习资源有三种:学习手册、电

答案《_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一)

《—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技术满分:10 0.0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1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1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1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2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 2 部分: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30 分)) 2.1、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3、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4、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5、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6、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7、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8、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9、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4、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5、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6、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7、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8、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9、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0、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烟台职业学院 2013年7月

目录 一、专业信息 (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三、毕业条件 (2) 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 五、典型工作任务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 七、课程描述 (6)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 九、考核评价 (10) 十、教学条件保障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代码:580420 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 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 (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 A.职业核心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教学目标 (2)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3) 六、其他说明 (7)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群大类培养平台课程。《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层面设置的必修课等专业课程。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第5学期开设,每周6课时,采用讲授形式,根据学时安排,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等思想,将专业文化、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等容融入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按照“了解汽车专业和行业背景——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能力”的依次递进的思路开设学习情景。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了解纯电动汽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协助等职业素养,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 主要容: 1)项目一概述; 2)项目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姜娥)

《新能源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教学单位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所属专业汽车电子 使用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 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 教务处制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 术 课程编码:授课对象:10级汽电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学时:30 学分:4 前导课程:汽车电工电子 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检测 与维修、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汽车单片机 编制人:姜娥胡道刚编制时间:2011.4 审定人及审定时间: 教研室主任:王军年月日 教务科长:夏章健年月日 教学单位负责人:年月日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标准》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一门介绍标准的专业选修课,收录了截止至2009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标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安全要求、性能实验、定型实验等领域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检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设计理念 ⑴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⑵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 ⑶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 ⑷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操作示范。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三、课程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新能源汽车介绍

目录 CONTENTS 新能源汽车概论纯电动汽车初探纯电动汽车部件介绍123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广义定义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 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狭义定义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规定:新能 源汽车是指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 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 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广义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环保 无污染噪音小 结构简单 使用维修方便 能源效率高 多样化 用车成本低 可使用低价电简单省钱 96%40% 高效

19世纪中期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 20世纪70年代 第二个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的石 油危机,使人们重 新审视纯电动汽车 受到资本的推动, 在那十几年里,电 动汽车的驱动技术 有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初期 电动汽车的第一个 黄金时代:蒸汽汽 车占40%,电动汽 车占38%,内燃机 汽车只占22%。 20世纪90年代 由于电池技术发展 滞后,汽车制造商 在市场压力下,开 始研发混合动力汽 车,以克服电池和 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21世纪初期 电动汽车里程碑: 2008年特斯拉电动 汽车交付客户,这 是第一辆合法生产 的锂离子电池的全 电动汽车,也是全 球首辆一次充满电 行驶320公里以上 的全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宗旨。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针对各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从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上来看,高职层次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之中,而课程的开发要从企业来到企业去,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由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意愿上来看,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不能结合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受教育规律约束的高职院校和受快速获取效益约束的企业在合作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不对等性,具体而言,在合作的人员、周期、实施、管理、成本和满意度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对等性。这些不对等性很难使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合作也是停留在“纸面”上。 2.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导致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双向的,这个双向的合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双向合作面临着诸如课程开发的意愿、主体、人员的地位、能力要求、职责要求、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和实施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合作过程障碍重重,阻力不断,从未导致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3. 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结果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对课程开发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追踪评价导致课程开发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完成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这个任务,所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单是课程开发前期的开发设计和中期的开发的实施,更重要的后期的课程开发评价与改进。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汽车专业的课程开发都是简单的停留在课程开发成果上,对课程开发的成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个很难说清楚,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课程开发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200题

一、单选题 1.新能源车是指的采用( D )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A 甲醇 B 电能 C 太阳能 D 一切新型能源 2.( B )年,爱丁堡的R.Davidson发明第一辆电动车,使用铁锌电池,不能充电。 A、1853 B、1871 C、1886 D、1902 3.1997年丰田的第一代( D )混合动力轿车下线。 A、卡罗拉 B、凯美瑞 C、皇冠 D、普锐斯 4.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源,用( A )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A、电动机 B、汽油机 C、柴油机 D、发电机 5.以下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的优点的是( C )。 A、无废气污染、噪声小 B、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C、续航里程长 D、能量转换率高 6. 新能源汽车车牌号码比传统汽油车多了一位数字,共有( B )个号码。 A、5 B、6 C、7 D、8 7. 吉利帝豪EV450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8.卡罗拉双擎汽车是( B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9.比亚迪e5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10.特斯拉汽车是( A ) A 纯电动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插电混动汽车 11.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优点有( D ) A 节能环保 B 动力性好 C 结构简单 D 以上全是 12.纯电动汽车在充电式的方式有( D ) A 快充充电 B 慢充充电 C 家用充电 D 以上全都是 ( D ) 不属于纯电汽车的结构元件是13. A 动力电池 B 车载充电机 C 电机 D 变速器 14.纯电动汽车最大的缺点是( B ) A 加速性能差 B 续航能力短 C 结构复杂 D 操作困难 15.下面哪项不属于新能源车激励政策是( B )。 A.购车补贴 B.免交保险 C.免征购置税 D.新能源车牌 16.燃料电池的排放物是( A )。 A.水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非甲烷烃 17、以下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 A、柴油 B、太阳能 C、地热能 D、风能 18、不可再生资源是( D ) A 波浪能 B 潮汐能 C 海流能 D 煤炭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院 2013年7月

. 目录 一、专业信息 (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三、毕业条件 (2) 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 五、典型工作任务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 七、课程描述 (6)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 九、考核评价 (10) 十、教学条件保障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代码:580420 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 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 (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 A.职业核心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

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

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二)专业代码:5606707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方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现代汽车理论知

识以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知识;具有新能源汽车维护、检测、诊断和维修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胜任汽车技术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与抗挫折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的基本管理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 (7)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资料收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8)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知识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二)专业代码:5606707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方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现代汽车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知识;具有新能源汽车维护、检测、诊断和维修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胜任汽车技术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与抗挫折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的基本管理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 (7)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资料收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8)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知识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备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 (3)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 (4)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 (5)掌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 (6)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代码:580403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及职业高中毕业生、同等学历者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和工具,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五、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领域: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车辆质检、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新能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销售。 2.初始工作岗位: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培训、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销售。 3.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新能源汽车维修管理,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

六、人才规格 (一) 综合素质 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职业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3. 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文理交融,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个性鲜明、学有所长。 4.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健康标准;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 职业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1) 一般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英语读写说能力。 (2) 专业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及原理;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拓展能力: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能力。 (4) 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能借

汽车电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团队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学院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为专业发展切入点加强专业建设,促进本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保质保量完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双高项目的申报; 2.借助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营销技术专业团队新能源汽车技术技术专业团队发展,并以课堂为中心,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切实组织好教研活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扎实推进教学诊断工作。教研活动与教学诊断结合,做到每周开展教研活动1次,其中专题性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 4.建设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室; 5.积极推动教师各种比赛工作。本学期至少组织1次“精彩课堂”活动(微课比赛、信息化手段比赛、多媒体比赛、教学方式比赛等),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开展教学内容研究、评价、考核、研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6.利用企业资源组织老师培训,学习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使每位教师都能胜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7.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专业教师平均每人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力争在国家级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并申报2019年省级课题1项; 8.做好综合实习、协助学院完成顶岗实习工作;

9.加强教风学风的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10.针对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协助学院完成新校区搬迁级实训室管理工作。 三、工作思路 (一)充分调研分析,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从专业现有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习实训、科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服务行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形势,认识当前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智能汽车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二)发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纲领作用 1.引导教师课程标准意识,规范教学行为。进一步组织本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研讨学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规范执行。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讨,及时修正。引导教师课程标准意识,规范教学行为。 2.规范和优化课程教学。对本学期专业课程授课计划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同一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的计划要统一执行相同的授课内容,以确保各门专业课程授课计划符合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3.配合教务处、科研处、督导、院部完成评教评学工作,在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中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和监督检查。 4、积极推动教师各种比赛工作,本学期至少组织1次“精彩课堂”活动(微课比赛、信息化手段比赛、多媒体比赛、教学方式比赛等),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开展教学内容研究、评价、考核、研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四、工作安排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计划

、课业计划

应能:作与调试;各小组在任务实施用多媒体 1、描述、制作与 2、放大电路制过程中,对照实施资源进行 检测整流电路;作与调试;活动自查任务完成电路原理 2、描述、制作与 3、稳压电路制的准确程度,做好的学习;学检测放大电路;作与调试;过程记录,根据过2.在面包习3、描述、制作与 4、延时电路制程记录,自我评价板上实践任检测稳压电路;作与调试;解决方案的合理操作和电务4、描述、制作与 5、振荡电路制性。脑仿真模2检测延时电路;作与调试; 2.小组评价拟电路中 5、描述、制作与 6、开关电路制(1)小组内部评相结合。电检测振荡电路;作与调试;价; 子6、描述、制作与7、逆变电路制(2)未作业小组对 电检测开关电路;作与调试;作业小组进行监督 路7、描述、制作与8、直流变换电检查,重点检查作 制检测逆变电路;路制作与调试。业的规范程度,并 作&描述、制作与做记录。小组间交 与检测直流变换电叉评价(重点评价 调路;等等。方案的合理性、可 试操作性和经济性) 3.教师评价 根据学生自评结 果、小组互评结果、 实施过程及完成方 案进行综合评价。

应能:电路制作与检各小组在任务实施教师讲解 测;过程中,对照实施和操作进 1、描述、制作与 2、PLC编程器电活动自查任务完成行教学;学检测单片机控制路制作与检测。的准确程度,做好学生理论习电路;过程记录,根据过描述和实任2、描述、制作与程记录,自我评价操训练相务检测PLC编程器解决方案的合理结合。 4电路。性。 2.小组评价 电(1)小组内部评 子价; 控(2)未作业小组对 制作业小组进行监督 电检查,重点检查作 路业的规范程度,并 制做记录。小组间交 作叉评价(重点评价 与方案的合理性、可 检操作性和经济性) 测 3.教师评价 根据学生自评结 果、小组互评结果、 实施过程及完成方 案进行综合评价。 三、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装备标准 四、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电子元器件手册、电工手册、计算机查询系统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K》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K》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32027 课程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 (K)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 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包括:新能源汽车分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电机、电池及电控)的分类和原理,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好的面对汽车未来的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关键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及工作过程,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式,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及能量回收系统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方式,碳纤维、合金材料、控制技术、车载网络等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传统汽车的构造、理论相关知识,结合化学、电学、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学习和理解新能源汽车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进行讲解,增加实例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或提问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并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课堂的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本课程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并结合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子讲义,新能源汽车视频、图片及工作过程,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控制工程基础与信号处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对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及核心的内容,在课堂安排相应的实例分析以及习题或者思考题,通过对习题或思考题的练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占20%,实验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以小论文或者课堂测试的方式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