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

(2020完整版)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庞大。与国外皮肤型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色素瘤以肢端型为主,皮肤型也并不少见。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许多临床医师对黑色素瘤认识不足,或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临床上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现象经常发生。国外针对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已有相应的治疗指南,但我国的黑色素瘤患者亚型不同、分期偏晚,完全参照国外的指南可能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另外,随着近年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外科治疗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国内的学者也在逐渐探索如何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肢体及功能。为了推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并对国内外黑色素瘤诊疗指南和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和总结,制订本专家共识。

一、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治疗总则

外科手术治疗是迄今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唯一的根治手段。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灶的活检、原发灶或瘤床的扩大切除、

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和清扫、局部复发和转移灶的切除及部分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的切除等5部分内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总原则如下。

1.治疗前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制订合理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方案。

2.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彻底清除患者现有的肿瘤病灶,或姑息性地切除破溃感染、出血或疼痛等病灶,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预防性的切除、清扫和灌注等创伤性操作,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3.外科治疗的另一目的是获得足够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评估,确认患者的最终分期,并了解其基因突变状况,以作为后续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4.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结果可能影响黑色素瘤的治疗规范。考虑到中外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和演进机制的差异,在参考国外人群证据的同时,应该结合中国恶性黑色素瘤的疾病特点,合理规范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法。

5.多学科综合治疗是黑色素瘤治疗的规范模式。外科治疗和其他局部治疗手段以及系统性药物治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内科治疗疗效不断提

高的同时,外科治疗的作用也会发生改变;外科治疗能够获得肿瘤组织样本,有益于分析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及预测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

二、活检

(一)活检的临床意义

对于初治的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可能涉及原发灶的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及部分转移灶的切除,属于中等创伤的手术操作,通常也涉及切除后的整形修复及重建。合理的外科手术计划,取决于原发灶的浸润深度、有无溃疡等临床病理信息。因此,要求在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实施根治性外科治疗前,必须通过活检,得到原发灶的恶性证据,并尽量充分获取相关临床病理信息,以决定后续的外科治疗方式。

(二)皮肤病灶的活检

1.完整切除活检:

理想的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活检是切缘1~3 mm的完整切除活检。活检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麻醉给药应在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避免直接注射在病灶组织中,压力增大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医源性播散。活检的切口应与计划扩大切除切口方向一致,一般按照放松状态下的皮纹走向。四肢的病灶应取纵行切口,顺淋巴回流走向,缝合张力小。活检的深度应包含皮肤全层至皮下组织,但垂直深度应以不破坏深筋膜为

原则,避免导致医源性扩散。完整切除后创面应采取一期简单缝合,避免采用转移皮瓣、植皮等复杂的修复方式,影响后续手术。

2.部分活检:

部分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远低于完整切除活检,但存在特殊临床、技术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进行完整切除时,可考虑对可疑病灶进行部分切除活检。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1)大病灶,完整切除后肯定涉及修复问题;(2)完整切除可能影响美观或功能;(3)完整切除存在临床风险或严重并发症可能;(4)较大的色素性病灶,但恶性程度可能较低。

部分活检时应选择最可疑或存在浸润的区域,如存在溃疡的区域。可通过皮肤镜检查确定对最可能存在恶变的区域进行活检。活检时应尽量取得皮肤全层组织。存在明显溃疡时,要避免只对溃疡坏死的部分进行活检,而应对溃疡交界区域进行活检。部分活检的方式如下:(1)部分切取活检:对较大的病灶,通过手术刀进行全层切取,是活检准确率最高的部分活检方式。(2)打孔活检:是指使用皮肤打孔器取材进行活检。打孔器通常只能获取真皮深度的组织,建议对于较大的病灶进行多点打孔,以提高活检准确率。(3)刮除活检:分为浅表刮除和深层刮除,分别能活检深至表皮层和真皮网状层的病灶范围,活检准确率受刮除深度的影响。刮除活检是皮肤科常用的活检方式,通常用于有美观顾虑的部位,深层刮除有留疤的风险。(4)细针穿刺活检:对于结节型的巨大黑色素瘤病灶,细针穿刺也能够获取有关病灶良性和恶性的信息,但难以获取浸润深度等信息。

(三)甲床黑线病的活检

起源于甲床和指甲的黑色素瘤是我国肢端黑色素瘤的一大特点,主要与甲床色素细胞的增生和活跃有关。正常情况下,甲床的黑色素细胞密度是皮肤的1/10~1/5,散在分布,不形成细胞巢。当甲床内的黑色素细胞增生活跃时,甲根部黑色素随之逐步沉积。黑色素细胞轻度增生形成指甲雀斑样斑点,增生至细胞巢形成后即出现甲床黑线及甲母痣,重度增生以致出现细胞异型时即形成甲床黑色素瘤。由于甲床色素细胞增生形成的沿指甲纹路生长的黑色条纹样病变,一般统称为甲床黑线病。甲床黑线病起源于甲根部组织,病变可以向指甲周围皮肤浸润,呈现甲周色素沉着征(Hutchinson征,甲床黑线轻度不规则,累及近端及远端甲周皮肤),甚至出现破溃,是肢端黑色素瘤的典型表现。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甲床黑线病活检不是单纯拔除指甲,而是应当活检甲根部皮肤返折下的指甲生发层区域内的黑斑组织。若黑斑已出现甲下区域或甲旁区域皮肤的浸润,也应当一并切除活检。一般活检的操作流程:(1)甲根部神经阻滞麻醉;(2)拔除指甲或切除下半部的指甲角化部分;(3)切开两侧甲根部覆盖的皮肤皱褶,掀起暴露甲根部区域;(4)活检甲根部的黑斑,尽量完整切除,切缘1~2 mm;(5)切除受浸润的甲旁皮肤或甲床组织(图1)。

▲图1甲床黑线病的活检要点

建议留取甲床黑线病活检前的照片。若活检未证实为恶性,以后随访过程中再出现新的甲床黑线时,可通过照片比对其位置。

(四)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活检

对于已经存在转移或复发的黑色素瘤,可通过对转移灶或复发灶的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病理检测以决定后续的内科治疗。存在多发转移的情况时,应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遵照活检难度由简至繁、创伤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活检,以免造成活检并发症和医源性播散。转移部位的活检优先级依次为皮肤病灶、浅表转移淋巴结、深部淋巴结、骨或深部脏器。活检方式优先级依次为细针穿刺、粗针穿刺(影像学引导)和切开活检。

(五)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评估原发灶良恶性的价值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一般不推荐作为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原发灶的活检评估,其准确率较低,仅在病灶很大、具备典型的临床特征时可考虑术中进行活检,以完成一期根治手术。另外,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能够提示的病理信息有限,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浸润深度。对于不典型的、较小的、可疑的病变,以及甲床黑线的活检病灶,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率更低,不推荐采用,避免在术中因诊断不明而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外科治疗前的临床诊断

对于初治的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外科治疗前的临床检查至关重要。除了通过活检获得原发灶的相关信息外,在外科治疗前,还需对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状态做详细的临床评估,以确保准确的临床分期,决定后续的治疗策略(图2)。

▲图2初治黑色素瘤的诊疗规划

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第一步。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区域淋巴结的触诊,了解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进而判断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但淋巴结触诊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体型较胖的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能导致淋巴结触摸不清;下肢肢端型病灶患者,往往伴有长期慢性皮肤真菌感染,腹股沟区域淋巴结可存在多发的、慢性的肿大,给临床判断带来干扰。此外,病灶活检之后,也可能引起区域淋巴结的急性反应性增生。因此,体格检查应与辅助检查相结合以判断患者淋巴结的状态。除淋巴结转移外,通过体格检查也有助于发现远处的皮肤和皮下转移、移行转移等浅表的转移病灶。

影像学检查被推荐常规用于评估患者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增强CT检查排除肺部转移;

增强CT或MRI检查排除淋巴结、腹盆腔脏器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MRI可表现为典型的短T1高信号和短T2低信号,常用于肿瘤脑转移的诊断;骨扫描检查可在怀疑骨转移的情况下进行;PET-CT检查价格昂贵,不作常规推荐,但对于易发生全身转移的黏膜黑色素瘤、头颈部黑色素瘤、鼻咽部黑色素瘤、眼黑色素瘤或未发现原发灶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考虑行PET-CT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目前国内临床上最普及、最经济、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征象包括淋巴结的周边供血模式、中央回声消失(靶环状结构消失)和球样改变等。有研究显示,将含惰性气体的造影剂经皮下或静脉注射的增强型超声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诊断效率。对于可疑的淋巴结或肝脏病灶,还可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以获得有关转移的病理诊断。

对于区域淋巴结的临床评估,应至少包括:(1)有经验临床医师的触诊检查;(2)多普勒超声检查;(3)增强的放射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

(4)对于可触及的可疑肿大淋巴结,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

四、原发灶的外科处理

(一)广泛切除和切缘的定义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广泛切除,应当是将肿瘤连同其周围三维立体一定范围内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整块切除,并在后续的病理检查中,标本的各切缘被证实为阴性。

广泛切除术中最近的根治性切缘,应当根据原发灶中最深的厚度(Breslow厚度)决定。需要注意的是,此切缘指手术开始前,在患者躯体表面,用尺测量的到肿瘤病灶边缘的距离,即肿瘤活体切缘,而非肿瘤离体后测量的切缘,这是因为肿瘤离体和经甲醛固定后,组织标本会皱缩。

(二)广泛切除切缘的选择

原发灶广泛切除的安全切缘是根据活检病理报告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决定的:(1)原位黑色素瘤:切缘0.5~1 cm;(2)肿瘤厚度≤1.0 mm:切缘1 cm;(3)肿瘤厚度1.1~2.0 mm:切缘1~2 cm;(4)肿瘤厚度2.1~4.0 mm:切缘2 cm;(5)肿瘤厚度>4.0 mm:切缘2 cm。

(三)广泛切除的其他注意事项

1.广泛切除除了注重皮肤切缘,还应当考虑垂直切除的深度。通常情况下,原发灶垂直切除的深度可参考皮肤切缘宽度,需包括全层皮肤及深达肌筋膜或包括相当厚度的皮下组织,深部的肌筋膜可酌情保留。但对于浸润较深(Breslow厚度>4 mm)、合并严重溃疡等不良因素的原发灶,可考虑切除肌筋膜。

2.对于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目前切缘选择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需参考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切缘标准。对于拇指末节和第1跖骨基底的原位或T1、T2期早期黑色素瘤,由于拇指截指和半足截肢对功能影响较大,可能需要更精准的切缘,避免盲目扩大切缘或截指(趾)手术,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供参考。对于浸润较深,特别是存在溃疡的局部晚期病灶仍可考虑截指(趾)手术。

3.对于无色素型的黑色素瘤,切缘有时较难测量,可适当选择较大的切除范围,以保证切缘阴性。

4.对于按照上述切缘规范切除但仍未达到阴性切缘的病灶,应进一步扩大切除,或选择Mohs手术。

5.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已被推荐用于区域淋巴结无临床转移征象的患者,以准确评估N分期。为保证原发灶的淋巴回流不受影响,SLNB应在广泛切除手术之前或同时进行,避免在复杂的皮肤修补之后进行。

(四)扩大切除后的修复

原发灶切除后的修复应兼顾功能与美观要求,修复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依次考虑直接缝合、植皮和转移皮瓣修复等。当受到解剖结构限制无法修复创面时,可考虑酌情进行不影响重要功能的深部结构切除和皮瓣成形术(如截趾后的剔骨皮瓣)。

我国超过60%的黑色素瘤发生于肢端,并以足底病变居多。足底病灶切除后,往往需要创面的修补以维持承重和尽可能恢复功能。足底创面修补的原则是尽量恢复足底的三点受重区域,维持足跟部、第1跖骨头及前掌外侧缘的皮肤完整性和耐压性,保证足的承重稳定性。

足底区域修复的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和主诊单位的自身医疗特色进行选择。一般修复常用的皮瓣包括足底内侧皮瓣的顺行逆行转位、小腿后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后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等。足底中部等其他非承重部位的皮肤缺损,可考虑行游离植皮。

(五)截指(趾)与截肢

足趾的黑色素瘤在不伴破溃时往往难以早期发现,而2 cm的切缘通常需要行跖趾关节离断。由于足趾的缺失不易于暴露在外,且功能损失不明显,患者比较易于接受截趾。但对于手指来说,残留手指的长度越长,术后的功能和心理接受度越好,尤其是拇指,其掌指关节离断将使手部功能损失50%,而指间关节离断的患者手部功能大部分能被保留。因此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对手指或足趾的原位或浅浸润深度的黑色素瘤施行Mohs手术,或行适当的整形修复,以最大限度保证局部控制,保留手部和足部功能。同样,手指和脚趾的修复方式也很多,具有整复经验的外科医师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色采取相应的修复方式。

前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范围较大,且累及第1跖骨基底时,半足截肢也是常用的外科术式,往往适用于老年患者且药物治疗无条件或无效时。骨性结构离断往往在跖骨近端,将楔骨关节软骨去除,皮肤切缘同其他部位。术后康复锻炼,可不拄拐行走。

极少数局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仍需要考虑截肢,往往见于软组织广泛受累、局部破溃感染或剧烈疼痛且药物治疗无效者。

五、区域淋巴结的外科处理

(一)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每一位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都存在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即N分期状态,是区分Ⅰ~Ⅱ期和Ⅱ~Ⅳ期的重要依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

不同部位的皮肤病灶,其淋巴回流的区域不同。四肢的淋巴回流相对简单和固定。一般认为,上肢皮肤病灶第1站回流至同侧腋窝,下肢回流至同侧腹股沟,但也有肘部淋巴结、中肱淋巴结、腘窝淋巴结等中间淋巴站点。躯干的回流相对复杂,特别是背部、臀部、会阴部的回流。一般而言,单侧的病灶仅引流至同侧的区域淋巴结,但跨越中线的病灶存在双侧回流的可能。垂直方向上,一般以脐上2 cm为界,以上的病灶回流至同侧腋窝,以下的病灶回流至同侧腹股沟,但跨越分界线的病灶

也常常伴有双侧转移的可能。臀部和会阴部皮肤可直接回流至盆腔深部淋巴结。头颈部的淋巴回流最为复杂,通常具有多个淋巴结回流的区域。

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与原发灶的Breslow厚度密切相关。皮肤黑色素瘤的浸润厚度<0.8 mm时,几乎不发生淋巴结转移;0.8~1 mm时,转移率约为5%;中等浸润深度(1~4 mm)时,转移率可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8%~30%);浸润深度>4 mm时,转移率约为40%,同时远处转移的风险也明显提高。但淋巴结转移在初诊时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征象。

(二)SLNB

1.SLNB的意义: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是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结途径引流的第1站淋巴结,是肿瘤细胞在转移路途中必经的首个目标器官。理论上,SLN的阴性状态,代表其他引流区域尚未发生肿瘤转移,SLN也应该作为阻止肿瘤细胞从淋巴结扩散的屏障。

SLNB是评估无大体转移征象的临床Ⅰ~Ⅱ期黑色素瘤患者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最准确方法,也是创伤最小的分期手段。目前认为,SLN阳性的患者具有复发的高危风险,SLN阳性是进行完整淋巴结清扫(complete lymph node dissection, CLND)及接受辅助治疗的指征。

2.SLNB的指征:

MSLT-1研究表明,中等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1.2~3.5 mm)且无临床转移征象的患者,是进行SLNB的适合人群。

对浅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1 mm)的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显示,当具备以下危险因素时,SLN的阳性率升高至5%~18%不等:(1)Breslow厚度>0.75 mm;(2)合并溃疡;(3)Clark分级Ⅳ级;(4)结节型生长;(5)增多核分裂象;(6)消退现象。因此,当浅浸润深度的患者具备一定危险因素时,仍应考虑进行SLNB。

对于厚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4 mm)的患者,MSLT-1研究提示,SLNB并未显著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SLNB组SLN阳性患者和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临床淋巴结肿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0%和45.8%),这可能是因为厚浸润深度的病灶,在淋巴道转移的同时已经发生了血道转移。但SLNB仍是这些患者获得准确分期的手段,SLN阳性也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对这部分患者仍推荐行SLNB。

3.SLNB的要点

(1)SLN示踪:成功地示踪和定位SLN是提高SLNB准确性的保障。首先,不同部位的原发灶,SLN示踪定位的成功率存在差异。四肢的病灶淋巴回流相对单一稳定,定位成功率最高,但仍需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途中淋巴引流区域,上肢背侧和尺侧的病灶可首先回流至肘部淋巴结,下肢小腿和足跟的病灶可首先回流至腘窝淋巴结。躯干部位病灶的回流,除了受位置影响以外,还受到局部皮肤厚薄的影响。一般而言,背部的

皮肤较厚,示踪剂不易弥散。位于中线和脐孔水平线附近的病灶,可存在多引流途径,给SLN示踪带来困难。头颈部病灶的回流最为复杂,需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诊治,方能保证SLNB的准确性。因此,为保证SLNB的准确性,建议先常规对四肢和腹侧躯干的病灶施行活检,对躯干背部、交界区域以及头颈部的病灶,施行SLNB需谨慎。

其次,建议于扩大切除之前完成示踪剂注射和SLN定位。原发灶较大范围的切除,甚至复杂的皮瓣修补,可能改变局部皮肤的淋巴回流,造成SLN定位的不准确或定位困难。

最后,SLN示踪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对于示踪剂的选择,共同的要求是,其可以迅速进入第1站淋巴结,并停留一定的时间,又不易立刻进入第2站及之后的淋巴系统。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术前放射性核素摄片定位、术中亚甲蓝染色定位以及伽马核素探测仪定位。

目前,临床最常用于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及乳腺癌SLN定位的放射性核素制剂,为99Tc m标记的硫胶体或利妥昔单抗。而在美国,2013年首个获得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的用于SLNB的同位素示踪剂为99Tc m标记的tilmanocept。其能够通过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CD206特异性结合,在淋巴组织上聚集。与其他示踪剂相比,99Tc m-tilmanocept的优点在于,其在第1站淋巴结停留的时间可达30 h之久。

放射性核素摄片一般在术前进行,将示踪剂分多点注射于病灶周围(注射至真皮层,尽量不进入皮下脂肪层,一般在切除范围之内),15~30 min 后行X线片或CT检查,并在患者体表做粗略定位。要求对小腿以下的病灶,特别是小腿后侧及足底后侧的病灶,在局部注射放射性核素之后,依次观查腘窝、腹股沟和髂窝处淋巴结放射性核素的摄取情况。对于前臂和手部的病灶,依次观测肘部内侧和腋窝淋巴结的放射性核素摄取情况。避免SLN出现在肢体的中段部位。

亚甲蓝染色定位是一种视觉定位方法,相对于放射性核素示踪较为简便,且无放射性风险。其缺点在于蓝染淋巴结的药物选择至今没有定论,缺乏统一性。常用染色剂有亚甲蓝、异硫蓝和专利蓝V等。此外,亚甲蓝定位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过敏等不适反应。亚甲蓝染色定位一般在术前10~20 min进行,于病灶周围多点注射1~2 ml染色剂,局部按摩后,即可在淋巴回流区域看到蓝染的淋巴结。

伽马核素探测仪定位是在术中利用核素探测仪,探测术前核素摄片时保留在淋巴结内的核素量。理论上,SLN中的放射性核素摄取值最高,即为探测值最高的热点。切除后术野的核素摄取值将明显下降。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切除探测最高值10%以上的所有淋巴结,即SLN标本移除后,局部术野残腔摄取不高于SLN探测最高值的10%。

放射性核素示踪和亚甲蓝染色定位各有利弊。在原发灶过于靠近区域淋巴结的情况下,可由于整个放射性核素的高摄取背景,无法定位SLN。

而亚甲蓝染色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对染色剂过敏,且易造成原发灶术野的染色剂残留。因此,在实际临床上,推荐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SLN定位的准确性。国外有文献报道,单纯染色定位的成功率为85%~92%,单纯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成功率为92%~95%,两者结合的成功率可高达97%。

(2)SLNB的并发症:SLNB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Sunbelt试验为5%,MSLT-1研究为10%,明显低于淋巴结清扫。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淋巴囊肿、血肿和淋巴水肿。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损伤静脉,多结扎淋巴管,兜底缝合活检创面,局部可沙袋加压,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淋巴液。一般在引流量连续3 d每天少于20~30 ml时方可拔出引流管。拔出引流管后,若出现局部积液,可行细针抽吸或重新放置引流。

(3)降低SLN的假阴性率:SLNB证实为SLN阴性的患者,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了区域淋巴结复发(包括真阴性患者的肿瘤复发),以及SLN 阴性患者中活检遗漏了SLN微转移,即为SLN假阴性。研究表明,假阴性率可达5%~20%。

降低SLN假阴性率的方法,除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切除的完整性、病理评估的充分性之外,强调外科手术前的临床评估,特别是对于厚浸润深度、合并溃疡、肢端型的患者,应充分评估区域淋巴结及下一站淋巴

结的状态,避免已经存在淋巴结大体转移的患者再行淋巴活检手术。既有可能活检不准确,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肿瘤的医源性播散。

(4)肿大淋巴结的单纯活检:在我国,超过60%的黑色素瘤患者病灶位于下肢,且多合并皮肤真菌感染,长期的慢性皮肤炎症可造成区域淋巴结多发性、慢性的淋巴结肿大。原发灶局部活检手术后,也可造成区域淋巴结一过性的肿大。但这些肿大的淋巴结,从临床体检到影像学评估,都无法确诊为转移。此时,可推荐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亦可在超声引导下对淋巴结中可疑的部分进行定位穿刺,提高准确性。无条件行细针穿刺的单位,可考虑直接行单纯的淋巴结切除活检。

(三)完整的区域淋巴结清扫

1.完整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总体原则:

在临床上,完整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原因主要有3类:(1)无临床淋巴结转移征象的预防性淋巴结清扫(electi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ELND);

(2)SLNB证实SLN阳性后的CLND;(3)淋巴结大体转移后的治疗性淋巴结清扫(therapeu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TLND)。

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无临床转移征象的患者,ELND并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因此,目前不再推荐临床开展ELND。由于MSLT-1研究显示,SLNB联合CLND的外科治疗模式也未能显著改善临床Ⅰ、Ⅱ期患者的远期生存,所以SLN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行区域淋巴结CLND,目前还存在争议。对于区域淋巴结大体转移

的Ⅲ期黑色素瘤,TLND能够有效清除转移病灶,提高局部控制率。但TLND操作难度增加,需谨慎探查是否存在深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且术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下降至30%~50%,存在很大的复发风险和远处转移风险,提示TLND后仍需接受积极的辅助治疗。

2.不同目的、不同部位淋巴结清扫术的共同原则:

(1)术中注意无瘤原则。应当封闭原活检的创面,将原活检切口行梭型切除,并在清扫的整个过程中尽量避免进入原活检残腔。如果转移灶巨大、累及皮肤或发生破溃,应当首先保护肿瘤创面,用敷料覆盖,避免直接触碰。操作时也应当注意轻重,避免直接按压转移的淋巴结。标本移除后,应更换手套及手术器械。关闭术野前,用生理盐水、稀聚维酮碘水或氯己定溶液等冲洗伤口,避免造成医源性种植和播散。(2)术中不仅要小心断扎血管,还要尽量结扎淋巴管,特别是打开血管鞘时注意结扎。术后应当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残腔渗液,避免发生淋巴瘘。(3)淋巴结清扫同样需要注意切除的完整性和切缘的安全性。除非皮肤受累,皮瓣游离至清扫边界时厚度应不<5 mm,可疑淋巴结周围正常脂肪组织的切缘不<2 cm。肿瘤紧邻或压迫神经血管束时,可将外鞘甚至外膜一并切除。

(4)应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整块切除,并检出尽量多的淋巴结。根据中国恶性黑色素瘤指南的要求,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结检出不应<15枚,腹股沟区域不应<10枚。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不但要求外科医师严格遵循清扫范围完整清扫,也要求病理科医师进行大体检查时分离找出尽可能多的淋巴结。

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

黑色素瘤可出现在皮肤的表面,也可以生长在人的胃和眼睛内部,主要诱因是受到太阳光的照射,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预后比较差的肿瘤,而转移是黑色素瘤发展恶化的标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呢? 具体什么时候转移,每个患者的病情、患者的体质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时候转移很难确定,但是黑色素瘤存在很多的特征,转移早是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特性,其转移途径主要是直接蔓延、血行转移以及淋巴转移,这也是肿瘤转移的普遍途径。直接蔓延可导致肿瘤的局部侵犯,而血行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则可导致远处转移,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转移。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黑色素瘤患者出现扩散、转移,表明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患者的治疗目的在于尽量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一味追求消灭肿瘤,企图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机体状态较差,而手术、放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过程中也会损伤患者机体,使机体免疫力更加低,从而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环境。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因过度治疗而加速了死亡,因此,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多选择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纯天然中草药治疗,内服加外用,不伤正气,攻补兼施,无论早期还是中晚期病患都可以使用,包括术后、放化疗期间,甚至一些危重的病患,只要能进流食,都可以应用。临床上,汲取中医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黑色素瘤扩散后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延长生存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患病之后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诊治。在患病后如果只知自怨自艾,不知道积极的接受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情。

警惕这几种黑痣最易癌变该不该除

警惕!这几种黑痣最易癌变该不该除 相信每个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多多少少会长有痣,这些痣会不会转化为恶性,现在用不用切除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尤其是听说过“痣会恶变”这一说法后,都担心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那么是所有的痣都会转变成恶性肿瘤吗?那么转变成恶性会有什么变化呢?警惕!这几种黑痣最易癌变(资料图)黑痣本是一种良性肿瘤,去除不当反易发生癌变一年前,贾先生的脚上长出一颗黑痣,局部有点疼痛不适,注重保健的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生认为他是患了鸡眼,就采用冷冻、贴药膏等方法治疗。谁知,黑痣不但没有除掉,并且疼痛加剧。贾先生到省肿瘤医院就诊,得知他患的是恶性黑色素瘤,并已扩散转移。人人爱美,尤其是女士,当一个黑痣可能长得不是地方、影响美观的时候,人们便想尽办法去除黑痣。不过,事实上,对于身上的黑痣,如果处理不当,却是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黑痣作为一种黑色素瘤,如果去除时去得不干净,反而容易发生癌变。解放军304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杜楠博士从事过多年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他告诉记者,黑痣本身是一种良性的黑色素瘤,但在他们那里就诊的多数患者,就是因为对黑痣的处理不当,激起了癌变。一些美容或医疗机构用做手术或其他方法开展了一些除痣项目,如果切除不干净,或者用些土办

法企图烧掉黑痣,促成其癌变的风险相当高。一旦黑痣出现癌变,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能在较早的时候就出现转移,它的一个转移途径是通过血道,转移至肺、肝脏、骨骼,甚至大脑;另一个途径是通过淋巴管转移。这种恶性黑色素瘤通常的恶性程度都较高,治疗也很困难,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 什么是痣?痣在医学上称作痣细胞或黑素细胞痣,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圆顶或乳头样外观的或是有蒂的皮疹,临床上叫作皮内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痣是由产生色素的黑素细胞组成,因此许多痣呈现不同形状的棕色,甚至有些是皮肤色。很多痣开始是扁平的,后来逐渐隆起。在起初的20年内,它们会不断的生长,多数长得很慢,有的长到1cm左右或更大;有的也会长得非常大,并且长出毛发。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很大的痣,有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痣。皮肤白皙的人更常见到痣。什么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并非所以的痣都会恶变,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一部分起源于色素痣。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

自查皮肤癌别忽略10个部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8497623.html, 自查皮肤癌别忽略10个部位 作者:王萌 来源:《37°女人》2018年第09期 脚趾之间如果在这一区域发现珍珠状、鳞状斑点或无法愈合的疮口,可能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一个迹象。对于黑色素瘤,它也有可能表现为粉红色或红色的斑点。 眼睛周围眼睑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如果发现眼睛周围有出血的肿块或它们不消失、眼睑肿胀、对药物没反应的眼睛红肿、原因不明的睫毛脱落,或突然出现色素性病变,就需要及时就医。 耳朵耳朵外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角落和裂隙,这些坑坑洼洼的部位常常被忽视,因为人们倾向于关注于耳垂较大的区域。因此,在自检皮肤癌时,也要寻找这里是否有凸起的、多种颜色或出血的肿块。 生殖器生殖器和肛门也是皮肤癌的好发部位。黑色素瘤可能起源于身体的别处,并蔓延到另一个部位,如生殖器或肛门。手持镜子或放大镜可以帮助你更仔细地观察凸起、肿块、痣和皮肤外观的变化。 手脚在每个月的例行检查中,一定要去掉手指甲或脚趾甲上的指甲油。对于黑色素瘤,要仔细寻找指甲上的黑色条纹,指甲旁边变暗的皮肤以及任何看上去像是瘀伤的斑点。 胸部乳房上的疼痛性丘疹或皮脂腺囊肿可能是皮肤癌的迹象。女性每个月对乳房自检时,要搜寻新的或不断变化的痣,以及粉红或接近皮肤颜色的珍珠状粉刺或鳞片状突起。 脚底如果注意到脚底有肿块,尤其是有流血、结痂或渗出,就需要到医院做彻底检查。另外,还要注意脚底是否有任何新的棕色、黑色、粉红色或红色斑点。 头皮如果有人告诉你头皮上任何看上去可疑的东西,都要引起注意。利用吹风机烘干头发的时机,注意头顶任何头发变薄的地方,以及头发上有異常现象的任何部分。 嘴巴皮肤癌也有可能潜伏在嘴巴里。仔细观察舌头下面、脸颊内侧和口腔顶部,如果发现有类似于鹅口疮的溃疡,在3周内没有愈合,就要就医;如果看到嘴里有暗红色或白色的斑点,也是如此。 纹身另外一个应该确保检查到的棘手部位就是纹身。非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皮肤癌都可能隐藏在纹身中,导致诊断延迟。此外,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纹身部分褪色,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

黑色素瘤脑转移有什么典型症状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发展到了晚期出现脑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患者和家属想了解一下黑色素瘤出现脑转移会有哪些症状,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的早期特征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早期皮肤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而脑转移是晚期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黑色素瘤脑转移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另外,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 袁希福院长介绍,黑色素瘤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当出现早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时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段炼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黑色素瘤药物Opdivo

药学基础期末论文 实验名称黑色素瘤药物Opdivo介绍与分析学生姓名郭明岳 学号1253370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黑色素瘤药物Opdivo介绍与分析 摘要:Opdivo是2014年12月22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的一款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晚期黑色素瘤的抗体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PD-1与PD-L的结合。与同类药物相比,在临床试验中Opdivo表现出较高药物效果,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小。由于PD-1/PD-L通路的广谱性,Opdivo治疗其他多种肿瘤的试验正在进行当中,预测Opdivo在未来几年将在肿瘤的治疗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黑色素瘤药物;Opdivo;nivolumab;PD-1抑制剂 一、药物基本介绍 Opdivo(图1)的通用名是nivolumab, 是由日本小野制药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 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合作开发的 一种实验性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4药 物,主要用于治疗不能切除或对已有药 物无应答的晚期黑色素瘤,作用原理是 通过抑制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 ( PD-L1 )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2 ( PD-L2) 图1 的结合,使T 细胞恢复对肿瘤的免疫应 答能力[1]。2014年7月4日,Opdivo 率先在日本获批,成为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抗PD-1药物。2014 年6月24 日,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Opdivo用于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因显著延长患者总存活期而提前终止,2014 年12 月22 日,Opdivo获FDA 批准,成为自2011年以来第七个获得FDA批准的黑色素瘤药物,同时也是第二个在美国上市的PD-1 抑制剂[2]。 二、背景知识 1.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或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色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在欧美地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2010 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 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3]。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还没有被完全阐明,基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了黑色素瘤的恶性转化,已知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有: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和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2.PD-1/PD-L通路 PD-1是一种表达在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因最初发现PD-1的表达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而被命名为PD(Programmed Death)[4]。后来研究发现HIV病毒特异性攻击的T细胞上有PD-1的表达,PD-1与其配体PD-L结合会抑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黑色条纹

黑色素瘤一般指恶性黑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指甲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帮助患者更好治疗疾病。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指甲下黑线或黑褐色病变突然增大,尤其在45岁以上者;甲下损伤治疗经久不愈者;指(趾)外伤后持续存在甲下损害症状者;病情发展迅速,局部溃烂严重者。当患者发现以上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切取甲下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早明确诊断。 指甲黑色素瘤真正要担心的是只有一个指甲出现黑色条纹,此时可能是良性黑色素瘤、指甲下出血或恶性黑色素瘤,或反复局部外伤、摩擦刺激甚至是甲癣的结果。由此可见,指甲黑色素瘤患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发现以上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引起慢性肾衰竭,进而威胁到患者朋友们的生命健康。 指甲黑色素瘤一旦诊断,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手术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对癌肿的切除可快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于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放化疗多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杀伤控制病情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不仅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而且还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术后会伴随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复发、转移。而放化疗由于在杀伤癌细胞过程中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从而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需要患者特别警惕。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而且还能够调理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其复发、转移几率有重要作用。如中医中口碑较好的三联平衡疗法,既可以单独作用于患者,而且还能够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如辅助手术、放化疗可达到增效排毒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以上就是关于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总之患者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黑色素瘤对人们的伤害。

皮肤癌切除术

皮肤癌 皮肤癌治疗方法皮肤性病学论坛 【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预防】【预后】【概述】返回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超过所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总和。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皮肤癌的发病率至少达650/10万,在美国的高加索人中,皮肤癌的发病率亦高达165/10万,为我国发病率的100倍。在皮肤癌中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占60%以上。各类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多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形成,仅凭肉眼观察非但难以区分其组织学类型,而且易与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无论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对皮肤癌均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可在90%以上。 【诊断】返回 诊断依赖活检,但要求诊断者具备足够的经验以识别有恶性嫌疑的病变。遇下述情况为高度可疑之早期恶性病变:①经久不愈或时好时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肤溃疡。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现有流血、溃烂或不对称性结节突起等状。③往日射线照过的皮肤或旧疮疤,或窦道处出现溃破或结节突起时。④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疤,其上显示轻度糜烂时当警惕原位癌之可能。 活检在较小的病变多行切除活检,诊断兼治疗一箭双雕,毕其功于一役。病变稍大特别是需切除包括病变缘外2~3毫米正常皮肤方能达治疗要求时缺损太大,造成外观缺陷,则做钳取或切取活检,记住要包括病变近缘部分。 【治疗措施】返回 (一)治疗注意要点恰当的治疗方法不仅以皮肤癌的组织学类型为基础,还要根据解剖学部位、患者年龄、性别,一般健康状况。在解剖学部位上应注意是否某些部位手术后易复发,某些部位能达到治疗计划的预期效果,如眼眶周围、鼻周围、耳周围是复发率很高的区域,因此必须选择治愈率更高的疗法。外科切除术施行前应想到解剖部位的伤口美容外观,切除后的皮肤功能,如面部凸起部位:鼻、唇、面颊、额、耳轮处手术愈合,瘢痕紧缩,令人难以接受。面部凸起部位和损伤功能部位应做好皮瓣、皮肤移植等项准备。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如有凝血障碍或接受抗凝血治疗时,必须采用不出血的方法治疗,冷冻治疗、C02激光、放射治疗均可应用。年老体弱,女性患者过长时期的放射治疗,有时耐受不了,可以选用刮除术和电干燥法,也可应用外科全切除术。 (二)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主要是局部外涂、局部敷贴及局部注射。早年用0.5%秋水仙胺软膏做肿瘤局部外涂,效果较好。近年用5-Fu软膏和博莱霉素软膏,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黑色素瘤

第二题 黑色素瘤诊断和治疗最新研究成果的分子机制及感想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鲁汶大学(KU Leuven)的VIB科学家们与根特大学(UGent)研究人员合作,共同揭示了恶性黑色素瘤与非编码RNA基因SAMMSON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SAMMSON基因会在人类恶性黑色素瘤中特异性表达,而且引人注目的是,这种凶险皮肤癌的生长高度依赖于这种基因。研究结论可能为改进诊断工具和皮肤癌的治疗铺平道路。这项最新发表于《Nature》期刊的研究由Jean-Christophe Marine教授(VIB/KU Leuven)和Pieter Mestdagh教授(UGent)领导,预计将引起巨大的轰动。 分子机制: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基因SAMMSON会在人类黑色素瘤中特异性地表达,并在大约10%的病例中复制或扩增。此外,在正常的黑色素细胞和其他任何正常的成体组织中都没有发现SAMMSON。VIB团队证实,SAMMSON会在超过90%的人类恶性--而非良性--黑色素瘤临床样本中特异性地表达。此外,他们表明,SAMMSON基因会被黑色素瘤特异性转录因子SOX10激活,解释其黑色素瘤特异性表达模式。而且,VIB科学家发现了黑色素瘤细胞对SAMMSON表达的显着依赖性。当在黑色素瘤培养中减少SAMMSON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黑色素瘤,癌细胞都会快速而大量地相继死亡。 通过在体外和小鼠临床前研究,已经证明,通过靶向反义分子阻断SAMMSON,能够显着减少黑色素瘤的生长。同时,SAMMSON被召集到为癌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通过促进SAMMSON降解,这些反义分子能够中断至关重要的线粒体活性,阻止肿瘤生长。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牢固确立该研究的假设:SAMMSON可以作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标记物。由于SAMSSON基因不在良性黑色素瘤中表达,因此它的出现可能是开发新诊断工具的关键因素,可能显着改善黑色素瘤的预后。 感想: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是让人谈虎色变的癌症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基因组中的很大一部分非编码RNA被认为是“垃圾RNA”,而VIB科学家们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了特异性非编码RNA基因在皮肤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筛选识别出了黑色素瘤特异性lncRNA——SAMMSON。VIB科学家们通过体外和小鼠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可以通过靶向反义分子阻断SAMMSON来减少黑色素瘤的生长,反义分子可以中断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从而使癌细胞失去能量来源而死亡。如果可以将SAMMSON作为黑色素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其结构特点,再针对其特点设计靶向药物,则可能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也为其他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最常见的癌症——肺癌,在癌症治疗中,若能研究清肺癌的特异性基因,该基因只在癌细胞中表达,而不会出现在正常的组织细胞中,便可将其作为肺癌的生物标记物,用于癌症的诊断。同时也可在分子水平上,设计靶向反义分子,运用分子靶向治疗,使药物进入人体内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将肿瘤细胞杀死且不伤害周围细胞,使一部分癌症患者得到治愈,同时也可以在生物靶向疗法的干预下,让一部分肺癌晚期病人转换成带瘤生存的慢性病,那癌症对于人类而言,也不再是不可对抗的天敌。从UGent-VIB/KU Leuven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也可以看出,常被人们忽略的非编码RNA却对皮肤癌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应该从细节入手,也许一个细节也可以为研究提供大的方向和思路。

2015 年 NCCN 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2015年NCCN脑转移瘤诊断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倍。8%-1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尸检报道的结果甚至比这个概率更高。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最终并非死于脑转移。 尽管文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概率最高,但是肺癌仍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来源,约占颅内转移瘤的50%。乳腺癌患者因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的发生率越来越高。80%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发生在小脑,5%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 MRI检查显示脑转移以多发为主,脑转移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 治疗概述 1.外科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死亡率已经从1988-1990年的4.6%下降到1997-2000的2.3%,手术切除+全脑放疗(WBRT)是目前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之一。但是手术的效果和医院的规模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相关。

Patchel将9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手术 +WBRT组。结果术后行WBRT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18%比70%, p<0.001)及神经相关死亡率(14%比44%,p=0.003),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来说,外科的作用仅限于获取病理或者减轻占位效应及颅高压症状。然而也有证据显示对一些预后较好的1-3个转移瘤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延长生存期。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和外科手术相比,SRS微创,无手术相关死亡,水肿及放射性坏死等晚期并发症少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总的肿瘤体积比转移灶个数更能预测脑转移瘤患者SRS治疗后的生存期。 1项对205例行SRS的脑多发转移(4个或更多)患者的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总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转移灶个数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同一个研究另外一项分析提示总体积小于7cc且转移灶小于7个的患者亚群预后更好,这些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3个月比6个月,p<0.0005)。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转移瘤总的治疗体积<5cc或者 5-10cc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大于10cc的患者,单发与多发脑转移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不可怕 合适的方案可延长生命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在我国发病率比较低,但是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比较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和扩散,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此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 黑色素瘤这种疾病早期只有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至机体各个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不同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出现骨痛、肺转移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 黑色素瘤出现多发转移病情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此时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比较害怕,认为出现了转移,治疗也没有什么意义,从而放弃治疗,其实专家介绍,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虽然比较难治,但是并不是被判了死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建议患者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一般手术治疗不适合,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杀伤游离在外的癌细胞,临床上多采用全身性的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化疗是利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全身的癌细胞进行杀伤,可起到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化疗本身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长期效果较差,易复发,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有恶病质的患者应该慎用。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也可单独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多种方法联合作战,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全方位、多通道,立体作战的策略,可全面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命。 临床上,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可见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并不是无法治疗,建议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工作,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让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

黑色素瘤的原因

黑色素瘤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黑色素瘤的简介*二、黑色素瘤的原因*三、黑色素瘤的危害*四、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五、黑色素瘤的预防方法黑色素瘤的简介黑色素瘤的征象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 黑色素瘤的原因1、紫外线照射 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不清楚,有人认为紫外线照射与其发生有关。白人发病率高于黑人,其原因与白人的黑色素细胞易受紫外线伤害而恶变有关。 2、结构不良痣 恶性黑色素瘤可由表皮基底层内的黑色素细胞发生而来,亦可由原先存在的黑痣基础上恶变而来,一种被称为结构不良痣(DN)的患者易发生恶变,其主要特征为痣呈杂色,即在粉红色的基础上同时伴有红色、棕褐色或黑色,其直径〉5mm,边界不光整。 3、遗传 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概率比无者高1.7倍。 黑色素瘤的危害1、皮肤黑色素瘤的危害程度高,生长迅速,预后大多很差,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治疗上

强调早期发现和局部扩大切除。但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 容易误诊,尤其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诊断, 黑色素 瘤的病变呈侵袭性发展,早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出现淋巴转移,晚 期发生血行转移。黑色素瘤的病变位于肢端者,常需行截指(趾) 或截肢术。 2、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危险的一种,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可一开始黑色素瘤即为恶性,但约25%~40%由皮肤色素痣恶变而来。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疼痛、瘙痒、破溃、发炎、出血、周围出现等都是黑色素瘤的恶变的征象。 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从人种来看,白种人发病率最高,患此 病的白种人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50岁以上发病率增高。黑色人种罕见,有色人种发病率也较低。男性与女性的发病机率均等。 常见发病部位为指甲下,手掌及足跖部,四肢及躯干表皮也 常有发现,深部器官如阴道,直肠、食道内发现黑色素瘤也有报道。 为了尽早发现病变,要经常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父母子女 中曾有发病史及身上有超过100个黑痣和具有发育不全痣的人。当黑痣有以下情形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形状不对称,边界明显不 规则,隆起,色泽不匀,颜色变化大,出现如黑、棕、蓝色或进行性发白等,直径5毫米,无毛,并出现痒、痛,流水、流血等。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因而其发病率虽然仅占皮肤癌的10%,但死亡率却占皮肤癌的80%,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转移是黑色素瘤比较常见的,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那么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方式: 1)皮肤粘膜上直接出现黑色素瘤卫星结节。 2)肿瘤细胞的淋巴系统转移,支气管旁,肺门、纵膈淋巴结;胸外是锁骨上、腋下和上腹部淋巴结为转移常见方向。 3)肿瘤细胞随着淋巴转移出现在患者身体局部,局部的肿瘤细胞进一步扩散会伴随血液出现转移,血液转移是最严重的远处转移现象,黑色素瘤患者临床死亡率绝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出现了血液转移。 4)医源性转移,手术过程中微小肿瘤细胞局部扩散,继而生长。 黑色素瘤出现了转移往往治疗难度增加,此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保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的治疗,依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积极治疗疾病。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因此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一般是不建议手术治疗,放化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发展,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放化疗的时候常会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中医治疗也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温和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根据每个患者体质有别,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在治疗时,对症下药,既有固定不变的主方,又有灵活加减不断变化的药物,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只要不放弃治疗,即使是转移了还可以治疗,而中药调理很适合于晚期包括转移的患者,因为这是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中医是标本兼治的,治疗的效果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为治疗争取时间,才能早日康复。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下) 尊敬的各位订阅用户:光动力技术微信平台每周三晚上8:30准时向您推送最新皮科资讯,感谢支持! 文章转载:皮肤科周迅 然而,即便是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专家,也可能在疑难病例方面存在很大分歧。这些罕见的疑难病例包括Spitz痣(Spitz痣样黑色素瘤),一些蓝色型黑素细胞性肿瘤,和儿童期黑色素瘤。近期刚划分的类型是恶性潜能未定的黑素细胞病变。免疫组化被广泛用于色素性病变的诊断中。自产生该项技术以来,已引入几个特定黑色素瘤的标记,如HMB-45,Melan-A,MART等。现今,仅单个标记物并不能确切区分黑色素瘤和痣。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查证特定肿瘤的黑素细胞来源。近年来,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外,研究DNA拷贝数畸变的分子技术揭示了有趣的发现:即FISH(荧光原位杂交)和CGH(比较基因组杂交)已被用于皮肤病理学诊断。目前为止,这些技术至少代表在黑色素瘤诊断方法中的一种进步。手术切除黑色素瘤(尤其是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如果可能,完全切除活检应优先于切开活检,从而确保选择最小样本和恰当的Breslow厚度测量。然而,对于大型、粘膜或临床上非典型病变,切开活检仍有使用价值,并且显示对预后无影响。切除边界应依据肿瘤的Breslow厚度确定。标准的狭窄边界适合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由于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生殖器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的皮损为多灶性(除了部分皮损消退)且边界不清,因而需要更宽的安全边界。手术计划制定应包括评估3D安全边界 (图1)。Fig. 1 a Melanoma arising from a giant melanocytic nevus. An ulceration could be see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sion

皮肤癌的类型有哪些

皮肤癌的类型有哪些 皮肤癌是外表皮肤的恶性病变疾病,通常症状表现都会表现在皮肤表面,一旦恶化对 我们的外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下面给大家介绍皮肤癌的类型吧。 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好发部位是头、脸、嘴唇、耳朵等,患者会出现类似角化脱皮的斑疹,再慢慢形成小溃疡并且很难愈合的丘疹,还有病人会有淋巴肿大的情况。鳞状细胞癌的转 移率很高,因此除了手术治疗外,如果肿瘤较大或者有淋巴转移的情况,一般还需要做淋 巴清扫和放化疗。 基底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临床头颈部的发病率较高,外部症状是一些结节状的小瘤,有扩张的 血丝,边缘不规则,表面光滑,呈现红色、褐色、近肤色或者偏黑色。通常基底细胞癌的 发展缓慢,转移率不高,主要是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它也对放射治疗很敏感。 黑色素瘤 临床上,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及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但是恶性程度却是最高的,极易转移扩散,死亡率高。黑色素瘤主要是要把它与黑痣区别开来,鉴别的方法有几种: 1 对称性,黑色素瘤一般不是很圆,上下左右不对称。 2 边缘,黑色素瘤与皮肤边界不明确。 3 颜色,黑色素瘤的颜色不均匀,呈现斑驳状。 4 生长速度,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比黑痣快。 .手术疗法 适用于各期皮肤癌,可采用外科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 2.淋巴结清扫 鳞癌手术切除后的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很难决定。预防性清扫不是最必需的选择,而应依据患者的年龄、癌的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作出最佳决策。 3.放射疗法 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十分敏感,对鳞癌中度敏感。本法也适 用于已有或可能有淋巴转移的部位,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4.化学疗法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恶性黑色素瘤(MM)是恶性程度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属于发病率前5位而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由于以前MM发病率较低,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迅速,而临床医生对其诊断和治疗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较为生疏。在MM的规范化诊断治疗方面,与西方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 为宣传普及黑色素瘤知识并促进中国MM诊断治疗的规范化,2007年5月,在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书逵教授及北京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的倡导下,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先后在杭州、南京等地召开了专家组会议。小组十几位专家教授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价了国内外相关资料, 于2008年8月正式发布第一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并希望通过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补充,最终制定出适合中国患者的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为国内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临床实践工具。 1. 概述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成,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90%的MM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可见于足底、指趾、甲下和头皮,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MM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 早期MM经外科扩大切除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和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疱、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经由淋巴管在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形成皮下结节)和远处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 MM预后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乳酸脱氢酶(LDH)等相关。通常,女性患者预后好于男性;发生于四肢的MM预后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最差;分期较早者预后较好;LDH较低者预后较好,LDH<0.8正常值者生存期较长;有1个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者为15%;浸润深度<1 mm者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 mm者10年生存率为30%。 2.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MM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美国2007年估计MM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例/10万和30例/10万。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但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MM发病率为0.2例/10万,2004年已达1例/10万。 MM的病因学在白种人中研究较多,主要认为其与日照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 A和UVB均可诱导MM的发生,但UVB在破坏黑色素细胞的某种基因并诱导MM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研究已证实,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的p16或CDKN2A的基因突变是造成黑色素瘤高遗传易感性的主要原因。 亚洲和非洲地区的MM患者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尚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导黑色素瘤的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MM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 3. 病理类型 MM常见病理类型有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样和肢端雀斑样;少见类型有促纤

宫颈癌2018年诊疗规范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 (一)病因学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

皮癌前病变和皮肤癌

皮癌前病变和皮肤癌 皮肤癌的警告信号 皮肤癌——包括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通常以你的皮肤变化开始发病。他们可能是新的肿瘤或癌前病变,这些变化一开始并不是癌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展为癌症。估计有40%至50%的白色人种到65岁可能会罹患一种皮肤癌。所以要学会发现这些预警信号。如果早期发现和治疗,皮肤癌是可以治愈的。 据报道,现年45岁的金球影帝“金钢狼”休·杰克曼,前日在社交网站上宣布:“我得了基底细胞癌。”他公布了鼻子手术后贴了透气胶带的照片,感谢老婆黛博拉提醒他检查鼻子上突然生成的斑,并呼吁大家:“要搽防晒油!”本月初他的鼻梁出现可疑色素沉淀斑点,他不以为意,但老婆要他去检查,结果确诊是基底细胞癌,幸好发现得早,已开刀切除病灶。

光化性角化病(日光角化病) 由于日照时间太长,损伤皮肤引起小的鳞片状的斑块,一般多见于头部,颈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他们可能是皮肤癌的早期预警信号,但是很难判断一个特别的斑块是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进而发展为癌变。虽然大部分不会发生癌变,但医生建议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拥有浅肤色的、金发或红发,并拥有蓝色或绿色的眼睛的人是高危人群。

光化性唇炎(农民嘴唇) 光化性唇炎与光化性角化病、光化性唇炎有关,是一种癌前病变,通常出现在下唇。表现为嘴唇有鳞状斑块或持续的下唇干燥。不常见的症状有嘴唇肿胀,嘴唇和皮肤之间的边界不明显,及显著的唇线。如果不及时治疗,光化性唇炎可能演变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皮角 皮角, 在皮肤上的发红位置衍生的一个漏斗形增生。它是由压缩角蛋白构成的(与指甲中蛋白质相同),是光化性角化病的一种特殊状况。它的大小和形状的增长相差很大,大多数有几毫米长。它可能会发展为鳞状细胞癌,通常发生于白肤色的有日光曝露史的老年人。 什么时候痣是一种隐患? 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生长。尽管痣大多不会发生癌变、但一些异常或非典型的痣可能发展成黑色素瘤。“正常”的痣通常表现为扁平,突起,或随着时间互相变化,表面一般都是光滑的。而可以变成皮肤癌的痣通常形状不规则,有多种颜色,大小比铅笔头的橡皮擦大一点。大多数痣出现在青年或成年早期。通常不会在成年后长痣。

黑色素瘤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发展到了后期会出现转移扩散的情况,而黑色素瘤出现骨转移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还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比较关心,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转移到骨头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专家指出,病人出现转移后存活期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人机体耐受力,病人心态,治疗方法,护理是否周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黑色素瘤转移患者一定不能放弃治疗,积极科学治疗,方有康复奇迹。 那么在临床上,黑色素瘤转移应该怎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呢?临床上,当患者出现转移扩散时,手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对机体损伤较大,而且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因此,黑色素瘤转移患者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 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长期效果较差,患者不耐受,临床实践证实,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转移扩散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比较普遍,中医中药从整体扶正气,复元气,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出发,结合局部辨症论治,可以起到快速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并发症,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在治疗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 【患者】赵路青,恶性黑色素瘤,女,47岁,河南省修武县城关镇。 2002年赵路青偶然的一次检查发现得了恶性黑色素瘤,随后就做了伽玛刀切除。 一段时间后定期检查时,发现术后脑转移、脊髓转移、截瘫。由于患者身体虚弱,家人决定使用中医中药为其进行保守治疗,后经多方打探,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治疗效果不错,因此决定去试试。 于2002年12月28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袁希福院长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以其独创的“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治疗。 患者服药一疗程后,复诊即见精神、体力好转、饮食增加、下肢肌肉萎缩好转,服药后大小便较以前有规律,下肢感觉改善。 后连续治疗服用6个疗程中药,已能到户外活动。 如今赵路青依然状态良好的生活着 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能活多久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黑色素瘤患者,尤其是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极为重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支持,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以上就是黑色素瘤转移还能活多久的介绍,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黑色素瘤出现骨转移后如果不进行治疗,生存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短的。而黑色素瘤转移后采用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另外,黑色素瘤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