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复习过程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复习过程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复习过程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

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位,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们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实验用品】

1、材料:

小白鼠肝脏、睾丸

2、试剂:

Ringer溶液:NaCl 0.85g + KCl 0.25g + CaCl2 0.03g + 蒸馏水100ml;

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30-40℃加热,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取1%原液1ml加入49ml Ringer 溶液,即为1/5000工作液装入棕色瓶中备用。

3、器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吸管、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

【实验步骤】

1、 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小白鼠肝组织,选取边缘较薄

的肝组织0.5cm 3,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 液冲洗去血污。

2、 在干净的凹面载玻片的凹穴中,滴加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再将肝组织块移入染

液中,注意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使组织块上面部分半露在染液外,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酶系可充分得到氧化,易被染色。当组织块边缘被染成蓝绿色即成(—般需染20~30min)。

3、 吸去染液,用眼科剪将组织块着色部分剪下重置小烧杯中,滴加Ringer 溶液0.5ml ,

用剪刀充分剪碎制悬液。

4、 取上述细胞悬液滴片,加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

5、 将小鼠的睾丸连带附睾一起分离取下,放置于小烧杯中并用剪刀充分剪碎至匀浆

状,滴加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进行染色,重复第4步观察并比较肝细胞线粒体与精子线粒体鞘。

【实验结果】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了小鼠肝细胞,肝细胞质中的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球状结构,为线粒体。另外,在观察小鼠附睾中的精子细胞可见长形的线粒体鞘也被染成蓝绿色。如图所示:

线粒体 肝细胞

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姓名班级齐鲁医学班学号 科目普通生物学实验题目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活体染色的概念和原理 2.学会鉴别细胞的死活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 ●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指示剂,变色范围在pH6.4~8.0之间(由红 变黄)。在酸性条件下中性红解离度很强,带色的阳离子呈樱桃红色,在pH7以上,它不解离而以分子态溶于水呈橙黄色的溶液。 ●染色:即使是显微镜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合适的放大倍数,未经染色的组织切片或涂片常常不能直 接在光镜下观察,其原因主要是标本各部分结构对光的折射率没有显著的差别。染色则是通过改变标本各部分之间对光的折射率,使其可以在光镜下观察。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 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姓名班级齐鲁医学班学号 科目普通生物学实验题目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尖头镊子;酒精灯;火柴;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L硝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 1.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割划成0.5cm2左右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 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将制好的洋葱鳞茎内表皮放置于滴加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小心地将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多余液体用吸水纸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调节光线强度) 2.另取一小块表皮,滴加0.03%的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在蒸馏水中稍加冲洗,在载玻片 上滴一滴蒸馏水,小心地将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多余液体用吸水纸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 3.将步骤2中的活体染色制片取出几片放入pH略高于7.0的自来水中浸泡10~15min,再置于载 玻片上镜检(为了确证中性红染色部位,可将上述洋葱内表皮染片浸入1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然后取出观察。) 4.将步骤3中的活体制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以杀死细胞,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第一步的观察结果:细胞呈无色透明状态,液泡充盈整个细胞,细胞彼此排列紧密,可见细胞壁。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试剂:%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 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 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呈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另外,中性红也属于碱性染料,对植物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剪下合适大小的肝组织小块洗净 用詹纳斯绿B 染色20-30min 取着色部分加 Ringer 溶液制成悬 液 制片,高倍镜观察 断头法处死小 白鼠取肝组织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培养后,需要对其生长情况、形态甚至生物学性状进行连续地观察。由于细胞小而复杂,若不借助适当的手段,则难以观察其形态、结构,更难发现细胞内各种组分的分子组成及功能。目前,已有多种研究细胞的技术,从光镜到电子显微镜,从一般细胞化学法到免疫化学法,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第一节培养细胞的常规检查和观察方法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细胞有无移动、有无污染、培养液pH是否变酸、变黄是否更换等。细胞常规检查观察的内容为: 一、肉眼观察 一般常规检查用肉眼即可观察,主要看培养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培养液pH介于7.2~7.4之间,呈桃红色清亮透明。加入细胞在培养瓶中置一般温箱培养时,随着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使培养液pH值下降,引起颜色变浅变黄。在超越缓冲范围后培养液酸化变黄,如不及时调节pH,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胞退变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培养液变黄,应及时换液传代。一般更换培养液的时间,依营养物的消耗而定,正常情况生长稳定的细胞2~3天换液一次,生长缓慢的细胞3~4天换液一次。培养液中加Hepes或用5%CO2温箱培养可使pH维持稳定,利于细胞生长。用含磷酸盐缓冲系统培养时,可因瓶及塞子漏气,CO2溢出,也可能由于培养瓶塞洗刷不洁、残留碱性物,使培养液变碱发红,只致使细胞难以生长,甚至死亡。细胞换液传代后,若发现培养液很快变黄,要注意是否有细菌污染或培养器皿没有洗干净。贴壁细胞培养时若出现混浊,多为污染。悬浮培养的细胞,应将瓶竖起静置1小时,若培养基混浊示为污染,也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 二、显微镜观察 生长良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相差显微镜观察时可见细胞部分细微结构。若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可见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折光性变弱,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细胞的特点,产生圆缩脱落,有时细胞表面及周围出现丝絮状物。若细胞营养不良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部分细胞死亡,崩解漂浮在培养液中。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只有生长良好的细胞才能进行传代培养和实验研究。 三、细胞的生长状态 细胞培养时,经初代培养或传代培养,都有一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增殖生长的状态极为重要。各种细胞增殖的时间不尽一致。传代细胞系,胚胎组织或幼体细胞潜伏期短,一般在接种培养第二天即可见细胞生长增殖,3~4天便可连接成片。成体组织的潜伏期长,老年组织和癌组织潜伏期更长,可达一周左右。原代细胞培养中最先可见从组织块中边缘“长出”细胞,这种细胞是从原代组织块中游走出来的,并不是细胞增殖产生。这种早期游出的细胞多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易生长,适应性强,呈放射状或旋涡状分布,很快生长并互相连接成网状。传代细胞在传代后,一般经过悬浮、贴壁伸展很快进入潜伏期,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繁殖,逐渐相连成片而长满瓶底。一旦发现细胞长满瓶底80%就应及时传代,否则会影响细胞生长甚至脱落。悬浮细胞当发现生长显著、密度增大、分布稠密、培养液变黄时也应及时传代。 四、微生物污染 细胞接种、传代、换液加药后应经常观察,密切注意是否有微生物污染发生。一旦发现培养液混浊、液体内漂浮着菌丝或细菌,或生长明显变缓,胞质内颗粒增多,有中毒表现等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题目】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02%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 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 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0.5-10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

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四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原理及方法。 2.熟悉在耳缘静脉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子的方法。 3.了解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基本形态结构。 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脊的数目与分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与线粒体长轴垂直排列,但也可见到与线粒体长轴平行排列的脊。脊的横切面呈囊状或管状。脊的数量与细胞呼吸机能的强度有很大关系。 实验用品: 一、材料和标本兔子一只、线粒体的电镜照片。 二、器材和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手术器材一套、解剖盘、腊盘、小平皿、载片、盖片、吸水纸、20ml注射器、吸管。 三、试剂l/300詹纳斯绿B染液、0.9%Ringer氏液(哺乳类用)。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兔肝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一)方法 1.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子(见图4-1),置于解剖盘内,迅速打开腹腔,取兔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一小块(约2~3mm3大小)。 2.放入盛有Ringer氏液的平皿内洗去血液(用镊子轻压),再用吸管吸去Ringer 氏液。 3.在平皿内滴加1/300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染液,,让组织块上表面露在染液外面,使细胞内线粒体的酶系可进行充分的氧化,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染料的氧化状态,使线粒体着色。当组织块边缘染成蓝色时即可,一般需要染色30分钟。染色期间翻动组织块几次,使其各表面均有机会接触空气和染液。 4. 染色后,将组织块移到载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块拉碎,去除大组织块,就会

高中生物 线粒体(Mitochondrion)的活体染色及电镜照片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一 ...

线粒体(Mitochondrion)的活体染色 及电镜照片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一种活体染色方法,了解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基本形态结构。 【实验用品】 一、材料和标本兔子一只、线粒体的电镜照片。 二、器材和仪器显微镜、手术器材一套、解剖盘、小平皿、载片、盖片、吸水纸、10ml 注射器、吸管。 三、试剂 l/300詹纳斯绿B染液、Ringer氏液(哺乳类用)。 【实验内容】 一、兔肝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一)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是线垃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二)方法 用空气栓塞处死兔子,置于解剖盘内,迅速打开腹腔,取兔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一小块(2~3mm3),放入盛有Ringer氏液的平皿内洗去血液(用镊子轻压),用吸管吸去Ringer氏液,在平皿内加1/300詹纳斯绿B染液,让组织块上表面露在染液外面,使细胞内线粒体的酶系可进行充分的氧化,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染料的氧化状态,使线粒体着色。当组织块边缘染成篮色时即可,一般需要染30分钟。 染色后,将组织块移到载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块拉碎,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胞群从组织块脱离。 将稍大的组织块去掉,使游离的细胞或细胞群留在载片上,加一滴Ringer氏液,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水分。 (三)结果 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质中许多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 二、线粒体的光镜切片观察 用詹纳斯绿B染色的兔肝细胞光镜切片,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三.线粒体的电镜照片观察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脊的数目与分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与线粒体长轴垂直排列,但也可见到与线粒体长轴平行排列的脊。脊的横切面呈囊状或管状。脊的数量与细胞呼吸机能的强度有很大关系。 这有三张线粒体超薄切片的电镜照片:第一张是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电镜照片,可见线粒体呈椭圆形和杆状,由双层膜包围,内膜向内突起成平板状脊,脊与线粒体长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三 1实验目的与原理 1.1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掌握一些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技术。 1.2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内表皮 2.2洋葱鳞茎细胞液泡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吸去染液,滴加Ringer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2.3洋葱鳞茎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詹纳斯绿B溶液染色10min→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3实验结果 图1中性红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图2詹纳斯绿染色洋葱内表皮(X100) (X100) 在图1中性红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可见表皮细胞中央液泡所占据被染至砖红色,细胞核被挤至旁边 图2是经詹纳斯绿B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图中细胞被染成蓝色可以看见有许多蓝色颗粒状物体,这就是经染色的线粒体。

实验二 细胞器的活体染色

实验二细胞器的活体染色 活体染色是能使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着色但对活样品没有毒害作用或毒害作用较小的一种活体染色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显示活体组织或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但在短时间内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并且不会对活体细胞或组织造成显著的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体染色与体外活体染色两类。体内活体染色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靠染料的“电化学”特性。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并非任何染料均可用于活体染色,理论上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且使用时需要配成稀淡的溶液。一般说来,最为适用的是碱性染料,这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分别具有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细胞器超活染色染料的选择及作用原理。 (二)学习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并能对这一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探索。 二、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线粒体詹姆斯绿染色

线粒体染液-詹姆斯绿B Janus green B的使用及其原理60 JanusgreenB中文名称:詹纳斯绿B英文名;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JanusgreenB染色及观;1.实验目的:学习超活染色的原理及方法,用詹纳斯;(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2)实验药品:蒸馏水、Ringer液、詹纳斯绿;(1)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目的:显示生活中细胞的某种结构,不影响细胞的生命;应用:研究 Janus green B 中文名称:詹纳斯绿B 英文名称:Janus green B 别名:健那绿;双氮嗪绿。苏铁木精英文别名: Janus green;Diazine green;Diazine green S 。化学式:C30H31N6Cl 定义:主要用于生物活体染色的一种碱性偶氮吖嗪染料。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特异地显示线粒体。詹纳斯绿B是一种活体染色剂,专一用于线粒体的染色。它可以和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结合,从而出现蓝绿色。原理是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具有活性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才能够把詹纳斯绿B氧化,从而使它显出颜色,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务必保持所取的材料的活性。通常,需要把生物材料置于0℃~4℃的冰水浴低温中,并且操作要迅速。Cas 编号: MDL 编号: 分子式: 中文别名: 2869-83-2 MFCD00011758 C30H31ClN6 EINECS 编号: 220-695-6 Beilstein 编号: 分子量: 511.06 詹姆斯绿B,健那绿,健那绿B,双氮嗪绿,真那氏绿,詹姆斯绿,烟鲁绿,3-(二乙基氨基)-7-[[4-(二甲基氨基)苯基]偶氮]-5-苯基吩嗪翁氯化物3-Diethylamino-7-(4-dimethylaminophenylazo)-5-phenylphenazinium 英文别名: chloride Diazin Green S Union Green B C.I. 11050 棕色呈深棕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呈蓝色,微溶于醇。常用作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性状: 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用途: 贮存: 联合国编号: Risk: Safety: Hazard: 用于线粒体活体染色,真菌和原虫染色,胚胎切片染色,以及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和铜的电镀添加剂。密封干燥保存。S24/25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Janus green B染色及观察 1. 实验目的:学习超活染色的原理及方法,用詹纳斯绿B给小鼠的肝细胞线粒体染色。 2. 实验用品: (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双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二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学时数: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和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又称体外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詹娜斯绿B是一种弱碱性染料,可以被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成蓝绿色,而细胞的其他部位因为不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无法将詹纳斯绿B氧化,呈现无色。 中性红是一种毒性最低的活体染色剂,是液泡系的专一染色剂,只将液泡系染成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细胞质及核不被染色,中性红染色可能与液泡中的蛋白有关。(在pH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中性红还具有转变颜色的特性:pH7.0~7.2 红色;pH7.2~7.6 橙色;pH7.6~8.0 黄色。PH不同表明液泡中酶原颗粒的成熟度的不同,完全成熟的酶原颗粒为乳白色,不再为中性红着色)。 三、实验材料:小麦根尖 四、实验步骤 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2.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30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加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3.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察。可见扁平状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线粒体。 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用吸管吸取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滴一滴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

新版线粒体染色实验报告詹纳斯绿B课件.doc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1. 实验目的:学习超活染色的原理及方法,用詹纳斯绿 B 给小鼠的肝细胞线粒体染色。 2. 实验用品: (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 管、双凹载玻片 (2)实验药品:蒸馏水、Ringer 液、詹纳斯绿 B 染液 (3)实验材料:小鼠 3. 实验原理: (1)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这种染色方法常用的是化学染料。 目的:显示生活中细胞的某种结构,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或产生任何的物理、化 学变化以致细胞的死亡。 应用:研究生活状态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2)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体染色与体外活体染色两类。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 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 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靠染料的“电化学”特性。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 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 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并非任何染料均可用于活体染色,理论 上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且使用时需要配成稀淡的溶液。一 般说来,最为适用的是碱性染料,这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 如卵磷脂、 胆固醇等) 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 和中性红(neutral red) 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分别 具有专一性。 (3)选择活体染料的原则: ①性质:有电化学特性 ②低毒、无毒 ③低浓度:如实验中使用的是1/5000 的詹纳斯绿 B 染液 ④专一、特异性:中性红可特异性地对植物液泡染色 ⑤常以碱性染料为主,因为碱性染料多可溶于类脂,容易穿膜。 4. 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出肝脏。选取边缘较薄 2 的肝组织0.5cm 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 液冲洗去血污。 (2)滴加1/5000 的詹纳斯绿 B 染液于双凹片的凹穴中,再将上述洗净肝组织移入染液染色20~30mins。以组织边缘被染成蓝绿色为准。 (3)吸去染液,重新把组织置于小烧杯中。滴加Ringer 液约0.5mL,用剪刀充

实验一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实验一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动物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活体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将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位,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们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载玻片、

液泡系与线粒体活体染色

实验三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实验目的与原理 1.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掌握一些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技术。 1.2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内表皮 2.2洋葱鳞茎细胞液泡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3000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2.3洋葱鳞茎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5000詹纳斯绿B溶液染色10min→吸去染液,滴加Ringer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3 实验结果 图1中性红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图2詹纳斯绿染色洋葱内表皮 (X100) (X100) 在图1中性红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可见表皮细胞中央液泡所占据被染至砖红色,细胞核被挤至旁边 图2是经詹纳斯绿B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图中细胞被染成蓝色可以看见有许多蓝色颗粒状物体,这就是经染色的线粒体。 1 / 1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三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实验目的与原理 1.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掌握一些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技术。 1.2实验原理: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詹纳斯绿B 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内表皮 2.2洋葱鳞茎细胞液泡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3000中性红溶液染色5~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2.3洋葱鳞茎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1/5000詹纳斯绿B 溶液染色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液→盖上载玻片,显微镜观察。 3 实验结果 图1中性红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 图2詹纳斯绿染色洋葱内表皮 (X100) (X100) 在图1中性红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可见表皮细胞中央液泡所占据被染至砖红色,细胞核被挤至旁边 图2是经詹纳斯绿B 染色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图中细胞被染成蓝色可以看见有许多蓝色颗粒状物体,这就是经染色的线粒体。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XXX,YYY,ZZZ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动物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观察植物细胞内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3、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地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即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以及细胞内的运输小泡)的染色具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的某些酸性蛋白质有关。 三、实验用品: 1、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黄豆幼根根尖。 2、试剂: (1)Ringer溶液: 氯化钠0.85g(变温动物用0.6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2)1%,1/3000中性红溶液:称取0.5g中性红溶于50mLRinger液,稍加热(30~40℃)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 失去染色能力。临用时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原液1mL,加入29mLRinger溶液 混匀,即为1/3000工作液,装入棕色瓶备用。 (3)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Ringer溶液中,稍加热(30~40℃),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取1%原液1mL 加入49mLRinger溶液,即成1/5000工作液,装入瓶中备用。最好现用现配,以 保持它的充分氧化能力。 3、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载玻片、凹 面载玻片、表面皿、吸管、牙签、吸水纸。 四、实验方法: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地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2)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黏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质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15min,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 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十五种细胞染色技术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於水,略溶於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於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於它能溶於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 3、甲基蓝: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於水和酒精。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於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苯胺蓝: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此染料一般很难溶於水,也不易溶於酒精(1.5%)。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於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於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常用70%酒精中的饱和溶液。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7、苏丹Ⅳ:苏丹Ⅳ是弱酸性染料,也是很好的染脂肪染料,现在多用以代替苏丹Ⅲ,可染树脂、乳汁管、蜡质以及角质等结构,也可使叶绿体染成暗红色。 8、伊红:这类染料种类很多。常用的伊红Y,是酸性染料,呈红色带蓝的小结晶或棕色粉末状,溶於水(15摄氏度是溶解度达44%)和酒精(溶於无水酒精的溶解度为2%)。伊红在动物制片中广泛应用,是很好的细胞质染料,常用作苏木精的衬染剂。 9、碱性品(复)红:碱性品红是碱性染料,呈暗红色粉末或结晶状,能溶於水(溶解度1%)和酒精(溶解度8%)。碱性品红在生物学制片中用途很广,可用来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嗜复红性颗粒和中枢神经组织的核质。在生物学制片中用来染维管束植物的木质化壁,又作为原球藻、轮藻的整体染色。在细菌学制片中,长用来鉴别结核杆菌。在尔根氏回应中用作组织化学试剂,已核查脱氧核糖核酸。 10、结晶紫:结晶紫是碱性染料,能溶於水(溶解度9%)和酒精(溶解度8.75%)。结晶紫在细胞学、组织学和细菌学等方面应用极广,是一种优良的染色剂。它是细胞核染色常用的,用来显示染色体的中心体,并可染淀粉、纤维蛋白、神经胶质等。凡是用番红和苏木精或其他染料染细胞核不能成功时,用它能得到良好的结果。用番红和结晶紫作染色体的二重染色,

线粒体活体染色及观察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着色但又无害的一种染色法。 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小白鼠肝脏 2.试剂: Ringer溶液:NaCl 0.85g + KCl 0.25g + CaCl2 0.03g + 蒸馏水100ml 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 溶液中,30-40℃加热,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取1% 原液1ml加入49ml Ringer溶液,即为1/5000工作液装入棕色瓶中备用。 3.器材: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吸管、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 四、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出肝脏,选取边缘 较薄的肝组织0.5cm2,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液冲洗去血污。 2.滴加1/5000詹纳斯绿B溶液于双凹片的凹穴中,再将上述洗净肝组织 移入染液,染色20-30分钟,以细胞块边缘被染成蓝绿色为准。(注意:染色时要使组织块上面部分半露在染液外,不可完全淹没,以便使线粒 体酶系得到氧化) 3.吸去染液,将肝组织重置小烧杯中,滴加Ringer溶液0.5ml,用剪刀将 组织充分剪碎制悬液。 4.取上述细胞悬液滴片,加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了小鼠肝细胞,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球状结构,为线粒体。如下页图所示:

2014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活体染色、细胞骨架观察)

实验三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认识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结构; 2. 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材料、器材和试剂】 材料: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鳞茎; 器材:显微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 试剂:1%碘液。 【方法和步骤】 1.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 口腔黏膜细胞涂片标本的制备:吸取一滴碘液滴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用一根事先灭菌的牙签伸入自己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取黏膜上皮细胞,然后,将其放入载玻片上的染液中并来回搅动使细胞散开,染色1 min左右后小心加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自制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标本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较分散的、轮廓清晰的黏膜上皮细胞。由于该细胞体积较小、着色较淡,观察时应稍降低视野亮度以便于较快找到目标(在低倍镜下,用碘液染色的细胞呈黄色,成群或分散分布,形态大小多呈扁平椭圆形)。选择轮廓清晰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至高倍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外围有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扁圆形的细胞核呈深黄色,细胞质呈浅黄色或浅蓝色,核中央致密的结构为核仁。 2.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 表皮细胞装片标本的制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碘液,将洋葱鳞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剪刀在内表皮划“田”字形小方格,每一小方格边长3-4mm,然后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方格的膜质表皮,置于载玻片的碘液滴中铺平,取一干净的盖玻片,将其一侧先接触标本旁的碘液,再缓缓地盖上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制备好的装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一个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至高倍镜下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等结构。 【实验结果】 绘图并进行适当标注: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二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即高尔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 小麦种子或黄豆幼根根尖。 2、试剂: (1)Ringer溶液:氯化钠—0.8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2)1%,1/3000中性红溶液(已配好) (3)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已配好) 3、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 片、表面皿、吸管、牙签、吸水纸等 四、实验方法: 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2)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黏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黏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15分钟(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 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2、植物细胞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用双面刀片把初生的小麦或黄豆幼苗根尖(1-2cm长)小心切一纵切面,放入载玻片中的 1/3000中性红染液滴中,染色5-10分钟。 (2)吸去染液,滴一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并用镊子轻轻地下压盖玻片,使根尖压扁,利于观察。 (3)进行镜检。 五、实验结果: 1、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口腔上皮细胞一个个分散的被染成淡蓝色的细胞在细胞中可以看到在核周围有被染成深蓝色的颗粒状结构,即是线粒体。 细胞核 2、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有些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深红色球形小泡,这是初生的幼小液泡,这个部分为根尖生长区;还有些细胞液泡体积增大,数目变少,染色较浅,这个部分为延长区;还有些细胞排列规则,只有一个颜色较淡的大液泡,这个部分为成熟区。 液泡 细胞膜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液泡系分布 液泡 细胞膜 植物根尖伸长区及成熟区细胞液泡分布 六、分析与讨论: 1、用一种活性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活体染色,为什么不能同时观察到的线粒体、液泡系等多种细胞器? 答:因为特定的活体染色剂特异地针对某种细胞器的生理生化特点起作用。例如詹纳斯绿B只对线粒体具有专一性;而中性红则只对液泡系具有专一性。因此,只用一种活性染色剂很难同时观察到多种细胞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