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内涵

经济周期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和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经济危机为中心的,在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出现的过程,是研究总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会周期性出现1。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中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就更难避免这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随着社会分工的口益细化,机器对人力的逐渐替代,物质条件口益丰富,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也会口新月异,目前最新的经济周期内涵,是费希尔布莱克对经济周期还有另一种理解,他认为当一个经济体所需的与可用的技能类型或物资完全匹配时,经济周期就会进入顶峰;与之相应地,当所需的与可用的技能类型和物质资本比重不匹配时,经济周期就会进入低谷。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选择题,也就是说,经济周期的波动水平反映了人们在面临预期增长、产业波动和失业时的选择。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危机的周期,危机的周期性就是经济的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危机是前后两个周期的交接点,对再生产周期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2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首先以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价格猛跌; 生产规模急剧缩减,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批失业。接踵而来的是现金奇缺而导致信用危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这种状况在持续一个时期之后,由于危机的强制作用,会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逐步得到缓和,便由危机进入萧条阶段。萧条阶段的主要特征:生产停滞、商业不振、物价低落、游资充斥、失业工人仍大量存在,市场状况没有显著好转,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这种状况在持续一个时期之后,由于商品库存减少,价格渐渐回升,工商企业或多或少有力可图,商业资本家开始订货,产业资本家着手恢复生产,信用关系也开始恢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渐渐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这样,就由萧条阶段演变为复苏阶段。复苏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销售扩大,经济明显回升,利润增加,生产扩大,就业工人口益增多,信贷关系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经济状况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市场发展达到此阶段的最高水平时,经济状况就事实上己经存在着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资本家仍在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激化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当这一矛盾达到特别尖锐的程度,市场上又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时,早己孕育着的经济危机就会突然爆发。这样,新的周期又重新开始3

经济周期一般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重复发生性,经济的繁荣与衰退,收缩与扩张交替出现;虽然有所波动但是会有一个潜在的基准,使其波动会围绕着这个基准;经济中的周期波动是多个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出现多个经济指标的共同波动,存在一定的协动性,只是波动的幅度,周期长度有一定差异,具体体现为一致性指标,先行经济指标,滞后经济指标“。

2.经济周期分类

第一类按增长率正负划分

经济周期按其是否存在负增长率,将其分为古典型经济周期和增长型经济周期5。古典型周期是指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负值,意味着国民经济总量低于前一年的经济总量。增长型周期和古典型周期相对应,增长型周期是指增长率不会下滑到负值的周期。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虽然出现经

济增长率降低,但不会低于零,表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是经济总量仍在增加,国民经济仍处于繁荣阶段,这种速度减缓但总量增加的周期被称为增长型周期6

按照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经济学家将经济周期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建设周期和长周期四种类型7。

①短周期和短波

1923年约瑟夫基钦从厂商生产过程中存货的产生时间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中得到启示,在其《经济因素中的周期和趋势》中,将2年到4年的短期调整称为为存货周期即基钦周期。同时提出存在大小两种经济周期,其中小周期的平均长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由若干个小周期组成的,平均长度为40个月的周期就是短周期,也被称为基钦周期“。

②中周期和中波

1862年法国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对统计资料根据物价水平、生产等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长度为9至10年的经济周期。与其他周期类型相比,属于中等长度,因此称为中周期,也被称为朱格拉周期”。

③建设周期

1930年,美国的GNP之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发表了题为《生产和价格的长期波动》的长篇论文,文中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奥地利1866至192_5 年的近60种商品生产、销售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1 5至20年的周期,被称为建设周期也叫库兹涅茨周期10。典型的是美国大移民时代就是这一周期的体现,主要标志是两大因素互相作用推荐发展,一个是居民财产构建,二是人口转移11。

④长周期和长波

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他在文中运用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经济中存在着长度为_50至60年的长波运动,又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2http://euroasia .cass. cn/news/146189.htm 。他将其所研究的1780年到192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划分为两个半长周期,即:1780年到1884一18_51年;1884一18_51年到1890一1896年;1890一1896年到1920年三个长周期,但最后一个周期还没有结束。只有上升阶段,还没有下降阶段,因此是两个长周期。

小结,几个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六个尤拉周期构成一个长波周期,单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尤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长波周期。

(二)经济周期相关理论概述

经济的周期相关的理论基本围绕经济的周期波动原因的探析,基本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内部原因主要是经济体系本身内部的结构的波动引起的,如经济规模变化,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人口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等,就像是人体内的器官对身体正常运转起着内部调节作用一样,内因对经济同样起着内部稳定的作用,所以内部结构的优化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内部原因从内部调节经济,外部原因则从外对经济进行冲击,所以外因对经济的影响会比内部原因更加剧烈,更加明显,反映的也更加迅速。外部冲击主要有消费,投资,贸易,政府调控等,同时对以上四种因素能够起作用的因素,就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消费者偏好,消费的结构,消费模式能够影响国民经济的消费,

进而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的外部冲击。下面从外生因素周期理论和内生因素周期理论两个角度介绍己有的经济理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39年出版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与统计分析》一书2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nfocus/2011-10/16/content,用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所谓的

创新就是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该种创新有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引进新产品;第二,开辟新市场;第三,引进新的技术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第四,创造和使用新材料,新能源;第五,创立新的企业组织。一旦新的创新出现时,创新者在获得超额利润后,其他企业会纷纷效仿,因而就会引起投资活动的大量增加,从而引起经济的扩张与繁荣。随着超额利润因仿效者的增多而降低,在新的创新来临之前,经济会逐渐转向衰退。创新的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阶段性出现的,企业的创新汇集起来就会创造成某些产业的创新,甚至引起整个经济的创新。熊彼特把1780年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产业革命时期、蒸汽钢铁时期和电气、化学汽车时代三个长周期。产业革命时期是1780至1842年的62年;蒸汽钢铁时期是1842至1897年的_5 _5年,电气、化学汽车时代是1897 至20世纪40年代的近_50年。

②政治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权者有连选连任的偏好,并且掌握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选民的低失业率、低通胀的偏好,握有当权者能否连任的投票大全。由于广泛的失业直接影响到失业者及家庭的投票倾向,所以当权者在大选年会充分运用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以通货膨胀换取失业率的降低,以赢取选举。一旦当选者上台,一方面因为高通货膨胀不能无体止延续下去,另一方为了突显下次选举前的经济繁荣,当选者会紧缩经济,以降低通货膨胀,从而造成经济衰退。待大选再度来临时,当权者为选连任的需要,再次刺激经济,实行充分就业政策,从而造成人为的经济繁荣。

③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等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这一自然因素引起的。根据太阳黑子的活动呈现每10爆发一次的周期性的运动,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活动,引起其后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又扩散到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经济周期性波动。

2.内生因素周期理论

内生因素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来自于经济制度内部因素的波动,如消费、投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等等。由于经济体系具有内在稳定作用,所以每一次繁荣都孕育着衰退,而每一次衰退又孕育着新的繁荣。主要的内生因素周期理论如下:

①货币因素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特将经济周期根源归结为纯粹是一种货币因素,货币供给的不平衡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唯一原因,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由于金融体系中信用规律交替扩张和紧缩所造成的。当金融体系采取降低利率、信用扩张的政策时,商人就会增加银行贷款,进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订单增加后,生产者会加大投入,进而增加从原材料市场的进货,带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商品市场上供应充足,交易活动频繁,促进商品市场蓬勃发展,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扩

张时期。银行不可能无限扩张,当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而紧缩货币时,商人得不到新的借款,必然会减少订货,从而引起生产的萎缩和经济的衰退。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认为美国中央银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信用危机,最终造成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

②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经济不足或是储蓄过渡引起的。由于储蓄过多,而经济体系又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引起投资的增加和产品供给的增多。另一方面,消费的不足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被充分吸收,最终引发生产过剩和经济衰退。消费不足的根源又在于收入分配不均而造成的高收入富人的过度储蓄。他们认为改变贫富悬殊的状况,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就可以消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③心理因素周期理论

凯恩斯等人将心理因素列为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认为,当人们情绪乐观时,消费者会增加消费,生产者会增加投资,从而引起经济繁荣,企业家由于过渡盲目乐观而造成过度投资的局面。当乐观情绪造成的错误被察觉后,人们剧烈的失望情绪会骤然来临,消费者和投资者都会小心谨慎地消费和投资,当人们处于过度悲观的情绪时,造成经济复苏。

3.小结

以上列举了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强调某方面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决定性作用。当代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很难用一种内在或外生因素解释经济波动。因此经济周期有多种因素决定的,应该将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综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周期划分及依据

1.关于经济周期的划分标准的说明

本文讨论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指由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均衡所引起的,所以文中用GDP增长率作为描绘经济波动的指标。对GDP增长率的描述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段,有以1年为标准,也有以10年甚至一百年为标准,当然也可以以三个月等较短时间为标准。但是前提是数据必须以时间序列的形式排列,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以坐标图的形式输出,进而描绘出GDP增长率随时间的波动情况。对于周期分段点的选择,刘易斯提出三种标准,第一种是最近的两个波峰之间是一个周期;第二种是最近的两个波谷之间是一个周期;第三种是最近的波动状态相同的点之间是一个周期。

周期的划分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所考查的时间段的长短,另一个是周期起点是峰还是谷。历史上经济学家们选择了不同长度的时间段来考察经济周期,如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尤拉周期、基钦周期汉森周期等。现阶段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是普遍采用的是一年长度的时间段的GDP的增长率来考察,分歧主要在第二个因素,是以波谷为经济周期的起点的选择。一个周期可以是谷一谷,也可以是峰一峰,还可以是周期中任何一点到处于同样位置的下一个点之间。有学者认为,建国后我国大体每10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20年世纪80年代是一个周期,90年代是一周期,2001年到2010年又将是一个周期。 (俞忠英,2004)这种划分虽然有些粗糙,但是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1977年开始,基本上是每10年会有三次出现波峰,只是这种波动会越来越不明显,只能把它看作一个宏观上的描述,具体分析经济意义不大。

对国内经济周期分析还有一点小的差异就是起始时间的问题,有些学者从建国以后开始如陈乐一,也有一些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本为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所以从建国以后开始选取数据进行分析。因为19_52年是在波峰上,所以为了研究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周期的全貌,全面分析政治制度,外部冲击,宏观经济政策等对经济的影响,本文采取峰一峰法划分。

2.国内经济周期划分

本文利用峰一峰法经济增长的历史划分为12个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之前是7个周期,改革开放之后是_5个经济周期,其中前4个为完整的经济周期,最后一个为未完成的经济周期。据以划分如下:

图1.1 19_52年一2011年GDP增长率波动曲线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 2011年数据来自经济运行报告。

表1.中国经济周期特性

(二)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特征及政府当期政策分析

1.1978年以前存在古典型经济周期的动荡周期

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周期呈现出波幅大,周期时间短,多次出现负经济增长率的极具动荡周期‘”。按照上述我们采用的经济周期划分方法,从1953年到1978年共经历了七个经济周期。第一个周期,1953一1956年;第二个周期,1957 一19_58年;第三个周期,19_59一1964年;第四个周期,1965一1970年;第五个周期,1971一1973;第六个周期,1974一1975;第七个周期,1976一1978年。鉴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情况,受政治因素,自然灾害,强制性急刹车的影响极大,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经济周期“大起大落”、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波长波动大。第三个周期波幅高达45.6%,并且出现经济负增长。第三和第四个周期都出现了负的经济增长,而且这两个周期波幅最大的两个周期,波谷最低,波长时间最长。说明,一旦出现负的经济增长,就会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恢复,这样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多,对经济本身的周期特性体现不明显。同时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因此1978年以前的历史经验对当前经济发展借鉴作用很小,所以我们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周期特点及原因,以及政府的反周期政策取得的效果及不足。

2.1978年到1984年经济平稳增长

1978年到1984年,六年间从1979年到1981年是衰退阶段,由7.6%下降至5.2%,下降幅度2.4%,跌至谷底,再由1981到1984年进入复苏阶段,1984年到达顶峰13.1%,上升幅度7.9。该周期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周期,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建设恢复到第一位。1978年国民经济延续了1977年的增长势头,同时,由于投资过热、财政用于消费的支出大幅增加形成大量财政赤字,导致197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7%。之后国家出台政策,强制性控制经济过热,到达1981年的经济低谷。但这时的低谷并非经济本身发展规律的体现,而是国家强制性打压的结果。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政府放松了严

控政策,由于投资惯性,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回升,198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2%,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1984年通货膨胀率上涨2.7 % 。

这一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的时期,但是仍由于急于求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基本建设投资高达31%20 。 1979年到1981年,政府调节经济将轻工业比例调低,重工业比例调高,使经济增长率回落,顺利使经济降温。

3.1984年到1987年高位小波动周期

GDP增长率由1984年的15.3%下降到1986年的8.5 %,再由低谷回升到11.5%,回升一年,峰谷落差6.8%。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周期,1987年的峰值小于1984年的峰值,说明经济增长率没有完成本轮的上升,就被迫下降。出现不完整周期原因是,1984年到1985年经济过热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严控财政支出、控制信贷资金投放,经济增长率在短短的一年里就迅速回落了2个百分点。鉴于经济增长的大幅回落,国家再次放松了控制政策,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的刺激下,国民经济增长率快速回升,一年就回到了11.5%水平。

本轮周期的主要问题是为198_5年的过热经济降温,源头在于投资规模偏大,投资结构不合理,为此政府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合理确定投资重点和恰当投资比例,使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21。同时转换管理机制逐步由直接控制转换为间接控制,采取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经济。期望在两年内实现软着陆,但由于实行过程中体制和内部结构的不适应,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同时由于1986年第二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导致政府不得不在1987年决定实施财政政策和信贷双紧的政策方针,着手实现硬着陆,以抑制经济的进一步过热。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通货膨胀无害论的影响,在没有治理好前一轮经济过热的前提下,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过热。

4.1987年到1992年出现了一个快降快升的剧烈周期

_5年间,经济增长率先下降后上升,并且是大落大起,落差很大。峰顶是1992年14.1%,谷底是1990年的4.1%,落差10 %。显示在四年间快速下降7个百分点跌倒谷底,然后经历一年时间迅速上升10个百分点上升到峰顶。在这个周期中,政府针对经济过热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预算外支出,使国民经济增长率在1988到1989一年的时间迅速下降7个百分点。为遏制国民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国家取消了部分控制措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再次出现了双膨胀趋势,国民经济增长率回复到1992年的14.1%的水平,增幅10 %。其间,通货膨胀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也逐步攀升,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44.4%远远超过了30%的警戒线水平,通货膨胀率也上升到5.4%22 。

整顿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是这一时期政府建设的重点4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test/2006-02/16/content _200875.htm。本轮经济周期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主要原因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社会购买了的增长大于供应量的增长,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规模、增加储蓄和稳定金融,压缩社会团体购买力,增加有效供给等。实现了强制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硬着路。

5.1992年到2007年平稳增长15年

1992年到2007年这1 _5年长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992年到1998年的震荡回落阶段和1998年到2007年的震荡回升阶段。2007年波峰是14.6%, 1998年7.3%为波谷,落差为7.3%下降一半然后又波动上升,恢复到较高增长率。

这一时期特点是出现了四次小幅波动,出现五次相对低点,199_5年的9.3 %,和1997年9.6%, 1998年7.3%,2001年8.1%, 2004年的10.4%。

在这一时期,政府有被动调整型转变为主动预防型,使经济避免了大起大落,实现软着落。针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为使经济实现软着陆政府采用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没有马上全部放开控制措施,而是主动预防经济快速回升,采用了渐进式的放开措施,使经济平稳上涨。在经济增长较快时,也能准确分析宏观形势,适当采取预防性措施,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微调,适时适度,区别对待。对于部分过热行业,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抑制其盲目扩张;对于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府给与了大力支持。既要坚决控制通货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5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language _tips/columnist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要着眼长

远发展。充分将宏观调控与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3

6.2007年至今为第十二个周期

从己有的四年数据来看,2007年到2009年出现增长率降低,降幅_5.7070,虽然

2010年出现上升但是再2011年马上又会回调了,所以笔者人为这个周期也许会与上一周期有相似之处,所以暂时不做细致划分24

2007以来,2008年我国物价上涨经济过热,为了防止过热趋势延续下去,我国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8年受国际经济危机大环境影响,对外贸易严重受损,国际进出口额下降,经济增长率下滑。在这一过程中暴漏出的很多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和理,金融监管不够严格等。因此政府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结构的改革,并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底政府提出了4万亿投资方案和十大产业计划,短期内稳定了经济和市场。国家进行经济刺激,政府有步骤的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从外需导向内需导向转移6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content/19857,由粗放经济向环保经济和技术创新经济转移。虽然2009年经济增长率处于目前这个不完整周期的低谷,但是面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8.7%的经济增长率己经大大超出了预期,实现了保增长。2009年投资依然很热,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同比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CPI比去年下降0.7 %,房地产和汽车市场活跃,虽然推动了内需上涨,但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泡沫的隐患。2010年中国经济有保增长变为促转变,2010年“十一五”开局之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果然实现经济的复苏,实现了10.8%的高增长率。但是这压力较大的一年,CPI环比上涨4% 。 2011年,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政府针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干预。2011年经济增长率略有下降,CPI环比上升_5%左右。房价调控初见成效,区域城乡差距,内外平衡情况都有所改善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type news. asp?id=6427

7。未来的2012年,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

结构调整仍是重中之重25.

(三)小结

通过上以上分析可得,我国经济总体上存在周期波动,同时波动幅度逐渐趋

平稳化,持续时间逐渐拉长。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区别,改

革开放以前经济大起大落,存在古典型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后都是增长型经济周期。国家经济经历前三轮的硬着落,最终在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个经济周期实现了软着落,之后经济虽有波动但却在国家反周期政策的作用下平稳发展。

五、我国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建议

由于经济周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应对不同的国内外问题,以及考虑到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就要采用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35。改革开放以前,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借鉴意义较小。

主要以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历史为基础,提供政策选择的意义。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投资比率的变化,需求不足等现象,政府会适时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进行反周期运动。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随着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对外贸易规模增大,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口趋加强,我国经济转变为同时依赖投资和需求,使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趋缓,振幅减小,周期拉长36

(一)加强完善经济监测和预警体系

本文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问题,深刻体会到正确的经济预测,准确的拐点确定,对国家做出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国家的稳定,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必须加强和完善经济波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37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都不够优化,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发展,中观的部门协调,还是微观的个体经济发展部门协调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有在经济的平稳发展的前提下,这些问题才能逐渐得到解决38。这就使得对经济波动的监测和预警十分重要。但是

经济的波动体现在宏观经济的波动,部门经济的波动,而二者的波动存在不同步,甚至反向背离,所以在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预警,以及制定相应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变动的各方差异。因此在确定监测对象时,不仅要监测经济总量还要检测宏观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波动,以及各地区的经济波动。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细胞,所以要做好对企业的宏观监控,对企业财务,绩效,资金往来等细致指标做好相关监控。做好监控的同时,也要制定企业反馈机制,及时检测预警体系的完备性,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总而言之,政府要做好宏观经济指标的监控,行业景气指标监控,企业的景气指标监控,在做好监控的同时进行相关预测,并及时针对相关预测做出正确应对方案。

(二)制定有效应对经济波动的综合措施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知经济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一定规律,可以进行适当的监控的防御,同时针对各影响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推动消费,拉动内需。由前文分析得知消费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经济影响比率也很大,因此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带动作用,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总体发展。具体采取的措施有,政府可以降低存款利率,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发挥民族文化的感染作用,实现经济的独立自强。

重视对外贸易,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综合前面的章节分析得知,对外贸易对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作用时间长,影响比率相对较大。同时对外贸易

是四个因素中与国际经济周期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因素,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出口贸易结构,稳定出口贸易额,降低因为进出口产品贸易量的变动而导致经济总量的波动,进而引起经济的波动。核心措施是开发科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变以往的价格进攻战略,保证进出口贸易额的稳定,最大程度减小影响波动的可能性。

注重绿色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使经济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正常的波动规律。绿色投资是指积极有效的投资,而不是为了政绩大兴土木的投资。具体的措施有兴建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发展;投资科研开发,推动工业进步;加大培训力度,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大对低碳环保产业的投资,实现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支持经济全面发展。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该转向降低贫富差距和完善社会保障。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思维稳定,人的工作动力稳定,人的劳动力稳定,经济才能实现根本的稳定发展。具体措施有调整个人税率,加大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改革医疗和养老保险,保证群众的基本需求,实现为经济全面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前文分析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四个因素,应该分别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因某个因素的不稳定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概率。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四个因素之间也是有主次,有联系的,所以要以消费拉动消费为主,其他三个因素为辅,采取以上提出的综合方案进行治理。

C1」刘晓华.马克思“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

经纬,2006 (6) :14.

[2]黄乐.马克思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分析「J}.财政监督,2011(17) : 68-69.

[3]牛德宝.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当代经济危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

(4) : 7-8

[4]张婷婷.我国经济周期及其波动原因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5) : 24-25.

[5]丘仔雪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14-16

[6]土艳莉.1992-2007年中国经济协动性经验分析「J}.科技创业,2011, (2) : 76-78.

}7}高文贤.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探讨「J}.老区建设,2010, (12 ): 4-6.

[8]贾俊雪,郭庆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7):11一18.

[9]陈乐一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J}.理论探讨,2001, (5): 42-45. [10」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透视,2006,

(2):4-10.

[11]郭永建.世界及其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J]., 2011郑州航空工业管

理学院学报,2006 (6 ): 76-78.

20世纪70 , 80年代,世界上以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引领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口益呈现出加速状态,驱动着全球化浪潮迅速地从崭露头角演变为风起云涌,各国经济联系的口益紧密使和平与发展、开放与合作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潮流。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艰苦求索的中国没有再错失这个时期宝贵的历史机遇。1978年12月18口,中国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当代经济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拉开了波斓壮阔的改革开放序幕,中国一方面深入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开始了与外部世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改革与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从此实现了连续30年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之中,按照既有的发展速度测算,预计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届时,中国将真正实现几代建设者“赶英超美”的宿愿。在中国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1979-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1992-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和2003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特点,不同的经济发展原因也驱使经济周期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相对于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而言,后30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经验毫无疑问地对于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具有更为重大的借鉴意义,因为中国己经走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中国模式”发展道路,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之中,认真剖析发展经济的动力原因,对于今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经济周期

几个关于周期的话题讨论 1.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1.1.定义 也称商业周期、经济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 1.2.特征: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3)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4)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交替组成 (5)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1.3.阶段划分: 1.3.1两阶段法 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

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1.3.2四阶段法 经济周期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A-B为衰退, B-C为萧条, C-D为复苏, D-E为繁荣

中国当前经济周期

中国经历的经济周期 第二次下降周期 1995-1999 (2000年上半年经济有所回升,但下半年起,到2001年下半年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 2002-2007 第三次下降周期 2008- 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2007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具体阶段性分析: 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提出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新的更严重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二是当时尽管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三是由于过去我们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企业高负债经营,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再继续大幅度增加贷款,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突出;四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增发国债,银行参与购买,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的这篇综述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措施与方法,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 经济周期原因理论 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经济周期是逃避不开的。经济永远处在繁荣和衰退之间的循环之中,商界及民间对于未来生活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到失望的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雄心再起。 1.经济周期 1.1经济周期的定义 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表格给出的美国自1981年至2010年的实际GDP数据来简单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年12月GDP增幅大幅减小,到2002年6月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2年经济开始复苏,2007年底经济增幅开始下降,2009年6月降至最低的-4.11%。这就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每一周期大约10年左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经济收缩阶段和经济扩张阶段。衰退和萧条属于

经济收缩阶段。复苏和繁荣属于经济扩张阶段。这两个大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 当经济出现衰退并且暴跌至谷底的时候,经济不可能再也恢复不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复苏,而当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这种景象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研究清楚经济出现暴跌时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经济重回正轨,而经济繁荣时期,如何才能使经济尽可能长的持续这种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商品生产者必须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化了如指掌。当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时候,也就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资金周转灵便。这时商品的生产者加大人、物财力的投入,加快商品的生产,就会取得盈利。相反,则应减少原材料、劳动力的投入,缩小生产规模,加快库存清空,尽可能小的减少损失。 因此,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必须有着深刻的了解、把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1.2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 1.2.1经济周期收缩阶段的特征及影响 衰退是按照现行的价格计算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小于相应的总产量时,经济衰退就开始了,通常延续六个月到一年时间,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的紧缩为标志,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经济衰退对当今世界日趋一体化的经济有着消极的影响。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后,失业率陡增。2007年12月失业率仅为5%,2008年12月的失业率就升到7%,2009年1月,美国失业率为7.8%,2009年2月,失业率上升至8.3%,此后失业率一直高居8%关口上方。据国劳工部1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为7.9%。经济衰退对就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经济衰退阶段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会引起社会动荡。 经济衰退影响工业生产,造成外贸缩减。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中,世界上几个重要国家经济大幅缩减。美国工业下降46.2%,外贸缩减70%;德国工业下降40.6%,外贸缩减69.1%;英国工业下降28.4%,外贸缩减50%;日本工业下降8.4%,外贸缩减50%。这场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经济衰退影响一国工业生产,由于工业生产的减少,使得对外贸易缩减,从而有影响另一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一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同时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衰退对股市、银行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1930年美国倒闭银行934家,1931年美国倒闭银行1440家,1932年美国倒闭银行1453家,1933年美国倒闭银行1783家,这足以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经济周期理论 学派观点总结 经济波动

第1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经济周期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学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西方经济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对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各式各样,一直以来都未取得统一。经济学学术界,通常以二战为划分标志将有关经济周期的具体定义概括区分为古典经济周期(也称传统经济周期,强调经济总量的扩张和收缩)和现代经济周期(强调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变动)两类。二战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呈现出来的经济周期表现为总产量绝对量的变动过程,所以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就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这些都是二战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和解释。二战以后,社会经济的变化促使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透过社会经济表象深入到对内在包涵的更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组织其活动的波动形态。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所发生的扩张,跟随其后的是相似的总衰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展阶段相结合;这种变化的序列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长度从一年以上到十年、十二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性质相似的、振幅与其接近的更短的周期。而名经济学家RobertE.Lucas(1977)的看法是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0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定义说法被学术界普遍认同。而需要明确的关键在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理论学说对经济周期的认识已脱离经济体表面总量值的比较,而升华到了对于内在经济实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比较。 1经济周期理论类型 1.1尤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尤格拉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 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特把 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1.2 基钦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基钦提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 1.3康德拉捷夫周期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捷夫”周期,也称长周期。熊彼特继承前人的观点,把百年来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长周期,并用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各个长周期的标志。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熊波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 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

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 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 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减除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利润总额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想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分类讨论一下不同的文献。不同的理论对技术、劳动、资本通过什么机制影响经济周期有不同的理解。实证经验证明有些理论可以解释某些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有些理论无法解释某些波动——虽然这些理论都涉及到了资本,劳动和技术手头没有参考文献,细节错误还请各位同仁指出。 对“经济周期”这个术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最早的一批人搞过什么5年短周期,10-20年中周期和50年长周期(具体数字不是很确定,但是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的说法,指经济指标真的先上升后下降,做一种周期性变动。我不大了解实证方面有没有发现这一理论的证据,但是现在这一说法慢慢没人提了。现在所说的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也叫economic fluctuation)指的是短期内变量受外生冲击之后的波动(不一定是周期性波动)。假设经济变量和外生冲击,那么研究经济周期指的就是找到下面的函数 这一函数俗称冲击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我利用V AR和recursive identification strategy所计算的几个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化的IRF., data source: U.S. NIPA table 和St. Louis Fed Reserve) 其实这一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实已经有这一概念了:一个简单的例子:IS-LM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函数组:央行提高利率导致投资下降。在这里,央行提高利率是外生冲击,投资是经济变量y,而下降就是我们想要的。在这里,只取1这个值,即我们不关注的在二期以后的变化。同样,新古典经济学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

中国经历的三次经济周期未来经济走势 作者:李世东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点击数:3277 更新时间:2009-5-25 中国经济 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1988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上升周期。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是中国经济这轮上升周期到顶峰的时候经济出现了过热物价呈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下降周期1989-1991 中国经济进入我们转向市场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下降周期和第一个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二次上升周期1992-1994 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这一轮上升周期特别迅猛,因为背后有很强的政治性。到了1994上半年,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当时的利率提高到了接近14%,国库券的利率14%,银行利率也接近14%。 第二次下降周期1995-1999 利率上升,国内需求下降;汇率贬值,海外市场被打开,1994年是整个世界消化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凡是面向内需生产的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沿海地区面向外需生产的企业,是开足马力大生产,利润很丰厚。2000年上半年经济经济回升但是下半年起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2002-2007

2002年起经济迅速回升,2002年~2007年大部分产业供过于求,小部分产业供不应求,大部分产业价格在下滑,小部分产业在上升,特别是房地产相关产业价格在迅速上升。中国经济从2003年以后出现了一冷一热,凡是汽车、手机、彩电、空调、服装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下跌,而房地产、钢铁、水泥、原油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上升。 第三次下降周期2008- 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大宗商品石油钢铁煤炭价格的暴跌国内重工业企业亏损严重,华尔街风暴的发生,外需市场萎靡,订单的骤减,对出口企业打击很大,导致大批企业停工减产纷纷裁员。股市继续走熊,楼市成交量下降房价走跌。经济下滑刺激政府的四万亿投资举措,大搞基建又会导致部分重工业产能的过剩。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来撬动经济的发展显然不会维持多久,即使回升,也是暂时的。还会下降,经济危机远没有见底。内需消费市场远没有打开,需求不足是根本问题所在。世界两百年物价规律模型显示,通缩将是未来主旋律,经济危机底部确切时间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比较经济运行步调基本上一致。 世界经济繁荣期1983年—1989年 中国经济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1988 第二十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90年—1992年 中国经济第一次下降周期1989-1991 世界经济繁荣期1993年—1999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上升周期1992-1994 亚州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下降周期1995-1999 第二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2000年—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 中国经济下降周期2000-2001 世界经济繁荣期2002年—2007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上升周期2002-2007 第二十三次世界经济危机2008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下降周期2008- 此次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多久底部在哪什么时後会复苏?三百年的世界经济运行情况用一个模型就可以解释的清清楚楚,什么时间是繁荣期什么时候会爆发经济危机显示得一清二楚。未来五十年世界经济还是会按照这种固有的自身规律运行下去。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企业的资金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是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自有资金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二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 100% (30^—60%之间较正常)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二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二(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禾I」息保障倍数又叫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 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 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二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 (利润总额+当年利息支出)—当年利息支出 资产净利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 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

如何判断经济周期

(1)如何判断经济周期阶段? 1.咨询法:调查有那些网站、杂志、数据库提供经济周期预测结论?那些经济学家预测宏观经济周期? 2.建模法:寻找经济周期预测的文献,例如经济景气指数、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等。 建模法: 宏观与市场指标的选择 在区分宏观市场环境之前,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宏观或市场指数:在划分市场环境中,该些指标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我们还可把该些指标细分为4类: 1.宏观经济指标: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口同比增速,投资同比增速以及CPI。经济学家一般利用该类指标直接度量经济的健康情况,以及通胀风险的高低。Arnott(1989)在他的研究中曾发现几个常用的经济指标的同比变化能对BARRA风险模型的因子回报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Kao和Shumaker(1999)同时利用GDP增速和CPI两个指标对3个月的成长价值收益差进行预测,效果显著。所以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因子收益还是有不小的影响性。 2.货币政策指标: M1同比增速。Jensen和Conover在他们各自的研究中都指出,货币政策的紧缩和放松对股票市场收益,行业轮动,甚至风格轮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Arnott在89年的研究更指出M1同比增速的变化对BARRA某些风险因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3.消费型经济指标: 消费同比增长率。Campbell和Cochrane就是利用该指标,结合效用函数来解释不同的资产定价现象。 4.股票市场指标: 沪深300指数。顾名思义,指数的好坏直接代表了整个股票市场的投资情绪。通过研究不同市场是因子的表现,我们可分辨哪些因子牛市效应较强,哪些在弱市更有效。 (三)如何区分市场环境 接下来便是根据每个宏观市场指标的变化来区分市场环境,主要是分为四种市场环境,具体的规则如下: 根据指标区分上涨和下降区间:我们以每月滚动的方式来观察并研判最高点以及最低点。站在某一时点,若前12个月以及后6个月都没有超过该点位的,便可定义为局部最高点。相反,若前12个月以及后6个月都没有低于该点位,则判定它为局部最低点。然后从指标的一个最高点到最低点可定义为一个下跌区间,而从指标的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则定义为上涨区间。 根据指标区分高位和低位区间:每月我们计算前12个月均值以及标准差,并界定均值+1*标准差为上界,均值-1*标准差为下界。高于上界的区间定义为高位区间,低于下界的区间定义为低位区间。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_1954_2004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3期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2004年、2005年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摘要:本文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发,提出了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理论框架:基于劳动力转移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 1954 ̄1975年、1976 ̄2004年两个时间段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并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尽管自1954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就表现出显著的共同周期现象,但是,1976年以后的周期与以往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劳动力转移、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经济机制,经济周期因而表现为高度同步的GDP周期、投资周期和劳动力转移周期。这种现象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将稳定投资、加快体制改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关键词:总需求 非农就业 经济周期 一、引言:相关研究的回顾 从19世纪后半叶西方学者(如杰文斯、穆尔等)开始研究农业周期算起,国外关于经济周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形成了系统性的实证分析方法和完整的理论框架。 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是识别经济周期,即测度主要经济变量的振幅、 持续期等指标,并据此划分出周期的衰退、紧缩、复苏和扩张等4个阶段。在这方面,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早在上个世纪初即已经开始研究。其次,依据各种变量的波动情况区分经济周期的类型,这包括:古老的农业周期(或称蛛网周期),较短的存货周期(基钦周期),中等长度的固定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取决于人口因素的建筑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对周期的识别和分类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解释主要经济变量彼此关系的理论框架。由此,不仅可以对变量的实际表现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而且,还将为政策建议定下基调。在凯恩斯以前,除了很快就没落的农业周期理论外,主要盛行的就是长周期或长波理论。关于长周期现象,最早可能是由俄罗斯学者瓦斯(Parvus)于1896年发现的,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正式提出了长波周期理论,而熊彼特的技术创新论则为长周期理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尽管长周期理论对于理解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背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至少由于两个原因,主流经济学很快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第一,1929年发生了经济大萧条;第二,如凯恩斯所言———长期我们都将死去,经济当事人和宏观政策当局更加关心几年、至多十几年的事务,而且,由重大技术变革推动的长周期已经渗透到现实经济的每个毛孔中,不可能为现实经济当事人所左右。 从凯恩斯以后直至今日,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手段和分析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从 理论渊源、分析架构和政策建议上看,依然可以清晰地区分出两大流派!" :第一,继承凯恩斯 思想的新凯恩斯主义;第二,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RBC)为核心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从核心理念、理论架构和政策建议上看,两个流派差异极大:RBC基于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1954 ̄2004 * □殷剑峰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浅议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产业投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094610.html, 浅议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产业投资策略作者:谭志辉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产业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当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产业变革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经济周期;产业;投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产业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当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产业变革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对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的初步分析,得出若干投资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概述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产业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行业。一般来说产业根据与经济周期的依赖程度可以简单分为:周期性产业,这类产业的景气周期变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如能源、电力、房地产等产业;和防御型产业,这类产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其经营状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阶段都很稳定,如粮食农业、医药卫生等产业。 二、不同经济周期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普遍来说,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热点。经济复苏期,最先启动的行业是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如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然后随着投资的加大电子信息、机械设备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达到繁荣期时,能源、基础材料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些行业的增长会延至整个经济繁荣期的结束。一旦经济开始收缩,进入衰退期,投资收缩,消费减少,周期性消费品也最先感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防御性产业如粮食、医药等由于消费稳定受波动较小。经济周期进入到萧条期后,百业待兴,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显著降低,政府开始介入,实行刺激经济政策,市场开始静待下一次复苏的到来。 如果按一、二、三产业来划分,第一产业在经济周期间的波动幅度一般比较有限,除非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有机构成高,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都很 大,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在推动其扩张与推动其收缩两个方向的作用很强,一遇需求变动则具

中国经济周期性规律探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中国经济周期性规律探究 中国经济周期性规律探究 关键词:经济增长率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率 三、规律探究与验证: (一)中国经济具有周期性的规律:天然的扩张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具有的周期性的规律天然的扩张性:只要银根一放松,下一年经济就会加速增长物价就会尾随增长,只要银根一紧缩,下一年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物价就会回落。 上述规律与第四次经济周期的起始阶段表现相符,但1996-1999年的经济发展并不呈现出这种规律,尽管银根放松了,经济未呈现加速增长的现象,这是因为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九五计划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遭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第五次经济周期中02-03年利率有所下降,银根放松,经济与物价出现加速增长,07-08年多次调整利率,银根收紧后又放松,经济增长率、物价呈上升后又下降的态势。 根据改革开放后第四、五次经济周期数量指标的分析可以验证只要银根一放松,下一年经济就会加速增长物价就会尾随增长,只要银根一紧缩,下一年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物价就会回落这一规律。 (二)两轮经济周期之间的过渡年的特征(三)经济增长率先于通货膨胀率一年达到最高点,两者同时达到最低点(四)通胀率与同期利率、下一期经济增长率关系规律 只要某年度通货膨胀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则下一年度经济增长率必定高于此年度经济增长率;某年度通货膨胀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则下一年度经济增长率必定低于此年度经济增长率。(五)经济增长超过10%两年,则第三年国家必然采取紧缩政策,将第三年经济增长率降下来四、总结: 参考文献: 张林昌,王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与行业配置的宏观视角[J]. 国泰君安证券,20XX. (美)伯顿,李薇.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经济周期的规律[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周婷婷.探寻中国经济周期规律着眼未来行业轮动[J].凤凰网(财经),20XX 张建瑞.中国经济发展不服从经济周期规律吗[J].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XX.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2008年9月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作者:马丁费尔德斯坦 我很高兴能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回来参加这次重要会议。我特别高兴,马丁Redrado要求我谈谈彼此在信贷和实际商业周期的关系。从历史上看,信贷收缩和扩张有收缩,实体经济的扩张是重要的驱动程序。但是在美国,我们今天面临着相反的方向非常强大的压力,在实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住房方面-具有强大的信贷条件的影响。由此之间的双向信贷和实体经济的连接创建一个相辅相成的,在美国经济活动的负面螺旋的风险,并可能在全球经济。 首先,我对传统的将信贷条件的实际经济频道评论我的发言。虽然我将集中在美国的经验,我认为我的意见,适用于其他工业国家。然后,我会谈谈非常不同的过程,目前在美国在实体经济的变化,创造了信贷市场的严重问题工作。这些问题提出一项关于在本世纪初的适宜性,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已经到了被称为“风险为本”的货币政策更普遍的问题。 货币紧缩和经济周期 美国已在过去30年来4次经济衰退。虽然详细的条件不同,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或扭转通胀上升之前,各经济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并导致经济活动下降。一个主要渠道,其中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减少按揭贷款和家庭修建。其他途径包括对股票价格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财富和资本成本),在美元价值上升,净出口下降。 当央行有信心实现了自己的反通胀目标,但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使短期利率下降。这扭转了紧缩的过程,从而增加住房建设,企业投资,消费和净出口。 由于这个过程联系起来的货币调整和经济周期是众所周知的,我不想花但将转向在美国目前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性质和工作方法有更多的时间真正的经济和信贷市场正在促进我们的经济问题。 美国信贷条件和实体经济当前的关系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和经济活动普遍下降。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关键月度指标都低于现在的(即根据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数据)比他们在今年开始的时候,包括就业,工业生产,建筑,实际收入和消费支出。 这种衰退是不同于以前的衰退。这不是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实际短期“联邦基金”利率往高层次上,以降低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大大降低短期利率,今年未能成功扭转经济放缓。根据我的判断,货币政策将继续缺乏能力加强,因为在住房领域的特殊条件和信贷市场经济。 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造成了对各种风险的严重错误定价自发纠正与房子的价格泡沫,已在本十年前半期的崩溃。直到2007年,对各类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低,不恰当。即使投资者谁也认识到这个错误定价的风险继续持有该定价过高的风险资产,因为他们正在寻求在一个非常低利率环境,产量,因为他们预计,他们将能够迅速地放松自己的立场时,风险资产收益率开始上升与这些资产的价格开始下降,可以预计,被证明是过分乐观。 在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开始上升次级抵押贷款,即住宅按揭贷款的收益和薄弱的信用不良的个人。由于在这些分拖欠抵押贷款超过预期,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对现有次级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的关于这些分的证券抵押贷款大幅度下降。 什么开始,作为与次级抵押贷款住房问题已经蔓延到更一般的住宅按揭贷款以及其他资产类别。这个住宅按揭问题是导致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减少信贷供应来维持经济活动。 住宅按揭问题是重要的,因为抵押贷款的证券及根据这些证券衍生工具是正在削弱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按揭贷款的下降,降低了证券投资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按揭贷款价值的不确定性证券和相关的衍生工具是指金融机构不能在流动资金或偿付能力的信心潜在对手或自己的资本价值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信贷将不会流动,经济活动将受到限制。在贝尔斯登的投资银行倒闭是一个以何种方式对对方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运行极端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