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技术实践初步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 ——网页设计 (8)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设计实例说明

某一计算机机房中需用若干网络设备构建简单的以太网。

已知:需要连网的工作站有100台(都有网卡),服务器2台(有内置网卡)。最远的计算机距交换机30米,最近的计算机距交换机10米。每个实验室只能放置60台计算机。

现有一套机房刷卡系统,学生登录信息将放在服务器上。

请使用工具VISIO2002或以上版本,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要求:

1.性能价格比计算:

(1) 应该使用的交换机个数=?,其端口数=?

(2) 估算双绞线长度=?(精确到10米)

(3) RJ45接头个数=?

2.网络应具有硬件防火墙功能;

3.通过刷卡系统统一管理机房;

4.考虑实验室中计算机的布局,使其利用率高且自由空间大。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z了解协议分析仪Sniffer或Ethereal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特点,掌握使用协议分析仪分析协议的方法。

z了解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z了解FTP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前的准备

z熟悉Ping命令,FTP协议;

z了解协议分析仪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z了解Sniffer或Ethereal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z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

z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

z使用Sniffer或Ethereal分析仪捕获一段Ping命令的数据流,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z登录ftp://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并下载三个大小不同的文件(小于1KB、1KB—1MB、1MB 以上),使用Ethereal分析仪分析其工作过程。

z设置显示过滤器,以显示所选部分的捕获数据。

z完成网络监视功能测试;

z实现数据报文解码分析。

z保存捕获的数据,分别是TEXT文件和XML文件。

四、现有条件

z计算机实验室有5个专业实验室,全部具有局域网络特点,并能够上因特网。

z具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或eThereal软件,并在部分计算机已经安装。五、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规范,不得徒手描画。实验报告全部用计算机打印。

实验报告包括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介绍、FTP协议介绍、PING命令介绍、实验过程、主要界面、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体会等。具体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简介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 写出进行捕获网络流量分析,以及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的过程。

5.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并收集网络利用率、错误等信息。

6. 针对感兴趣的层次协议进行解码分析。如DLC对应链路层,IP对应网络层,UDP对应传输层,RTP对应应用层高层协议等。

六、阅读文献

z Ethereal工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

z张基温.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z福禄克公司关于协议分析(测试)仪的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

z Kenneth D. Reed 著,孙坦等译. 协议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z Sniffer工具网站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soft/41237.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soft/2918.htm(SN:SA154-2558Y-255T9-2LASH)

实验三 网络技术实践初步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网线制作的方法

2.掌握网络的常用应用。

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 网线的制作

双绞线RJ一45接头的制作步骤

(1)、双绞线两头用剥线钳子将外部橡胶皮剥开2cm,注意不要将里面的细线割破,

以免短路。

(2)、将四对线扇状拨开,将并拢的双绞线插入RJ-45接头中。

一端选择568A标准,另一端可分别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连线方法。

568A标准: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注:这里的1、2、3、4、5、6、7、8分别是指RJ-45水晶头上引脚序号)

(3)、检查芯线的排列顺序正确后,将RJ-45接头放入压线器的插槽中,一面将线往

接头前端顶住,一面用力将压线钳夹紧。压紧接头后将压线钳松开并取出接头,

此时网线和RJ-45接头连接好。

(4)、将做好的接头凸起的尾巴对准网卡插槽轻轻一插,听到“喀”的一声就可以了。

拨出接头也应不费力。如果插入、拔出不顺,说明接头压得不紧,再用压线器

用力夹一夹。

(5)、双绞线两端做好后,用能显示8组测试器测试测试,将双绞线的两端插头分别

插到测线器上,打开测线器的电源。观察测试灯闪烁的情况如果指示亮的顺

序不正确,须剪断网头重新做。如果只是有的灯不亮,须用压线器重新压紧,

直到测试正确为止。

二、网络基本应用

1.IP地址,子网掩码与网络地址的认识

在开始中选择程序,单击MS-DOS方式.在C:\WINDOWS>下键入WINIPCFG回

车,弹出本机的网络配置,在报告中指出运行结果的具体的含义。

2.网络路径测试命令(ping)

根据本机的网络配置,在命令行中输入“ping 地址“分别测试本机IP地址

和默认网关IP 地址的连通性;在报告中指出运行结果的具体含义

3.使用FTP

从互联网上找到匿名FTP ,登陆进入该FTP,进行浏览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础知识

2、学会使用、配置无线网络设备

3、学会架设小型无线局域网

4、了解局域网的软件管理

5、熟悉几种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软硬件平台

1、硬件平台:

PC机30台

AP2台

无线网卡30块

2、软件平台:

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

AP、无线网卡的驱动和配置软件

实验内容

Part1:

1、15人一组实际动手架设一个小型无线局域网

2、安装、配置无线局域网

3、测试该小型无线局域网的连通

Part2:

4、安装并使用以上网络管理软件

5、了解网络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上交材料

文字报告。报告中除写出实验目的、要求、内容之外,重点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架设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最好附有网络结构图;还要写清无线局域网的配置方案。最后,要讲述架设无线局域网的个人心得和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的体会。

实验五 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

——网页设计

实验目的

1.了解多种网络应用软件,熟悉部分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

2.掌握html语言,设计完成个人网页。熟悉网页设计技术的基本技巧。

实验内容要求

1.html语言的基本格式以及基本用法。

2.使用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MX、Flash等设计网页,网页上要包含各种基本要素。网页上包括基本情况介绍,有图片、表格,使主页有形象感,有链接其他主页功能。

现有条件

参考资料:有关网页。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规范,不得徒手描画。实验报告全部用计算机打印。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所设计的个人网页界面图。

4.详细代码。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0901 学号:U200914332 姓名:王焕 2012.1

实验四:网络协议与Web通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2.分析网络协议工作基本流程 3.深入理解Web应用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析 通过wireshark抓取局域网数据包并分析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内容 (1)以太网帧头 (2)IP分组首部 (3)ARP包 (4)ICMP包(ping) 2.Web原理实验 (1)HTTP协议分析 (2)通过socket编程模拟HTTP协议通信过程 三、实验原理 1.Web通信经过四个步骤: (1)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 REQUEST请求 (3)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生成RESPONSE响应 (4)关闭连接 2.HTTP协议 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一般在Internet 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3.Java网络编程 Java Socket对网络的封装是非常完美的,对于进行网络编程的程序员,使用网络就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简单。 与其他Socket网络编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通信建立时就要另外一个ServerSocket 。 它仅仅适用与服务器端,监听指定端口,如果有socket 连接请求,它就答应,并在服务器端产生一个socket 与其对应,那么用这个socket 就可以和客户端进行通信了。 实验原理图如下:

四、实验内容及分析 1.编译、执行参考程序 本次实验提供了两个原始程序(NetServer.java和NetClient.java),它们可以实现一个服务器/客户端请求响应的完整过程。Dos环境下先后编译执行NetServer.java与NetClient.java,即可得到一次完整的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并得到响应的完整过程,结果如下: 2.修改、编写实验程序 参考程序模拟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其之间交互的数据都是我们设定的而不含有http报头信息,因此不能和真正的web服务器与浏览器对话,以下即为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xx 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实验1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学时】2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 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实验步骤】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8934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ZYZ 学号:26 指导教师:FB 日期:2016年06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17) 实验五 (21)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容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Exit、End、Show version、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 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步骤:

交换机的配置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Swtich#configure terminal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再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 第一步:路由器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第六步: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容,即show running-config 的结果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CISCO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CISCO版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2) 实验二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 (15) 实验三交换机差不多配置 (22)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28) 实验五路由器差不多配置 (35) 实验六配置静态路由 (40) 实验七动态路由RIP配置 (46) 实验八动态路由OSPF协议配置 (55) 实验九访问操纵列表ACL实验 (65) 实验十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 (71)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一、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网络差不多设备,掌握设备性能和配置方法,熟悉LINUX 和WINDOWS环境的TCP/IP协议配置方法,熟悉Internet环境,学习使用DOS下的常用网络命令。 二、实验目的 了解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掌握TCP/IP协议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掌握TCP/IP 协议的应用。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工具 Quidway R2621模块化路由器、QuidwayS3026E交换机、Console 配置线缆、双绞线、V24串口线缆、调制解调器、网络检测设备、PC等。 四、实验要求 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

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等TCP/IP属性信息 (2)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ipconfig 2.网络连接测试命令:ping 3.地址解析命令:ARP 4.文件传输命令:FTP 5.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 TCP/IP 网络连接: Netstat 6.操纵网络路由表:Route 7.将文件传输到正在运行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 从正在运行 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Tftp 8.Tracert:该诊断有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刻 (TTL) 值的 Internet 操纵消息协议 (ICMP) 回显数 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纳的路由。 9. windows NT下的Net命令 10.远程登陆命令Telnet 11. 域名查询nslookup命令 六、各命令讲明 (一)ipconfig 命令 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要紧功能确实是显

计算机网络实验Wireshark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3)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7) 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11) 实验四利用Wireshark分析ICMP (19) 实验五使用Wireshark分析UDP协议 (25) 实验六使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 (29) 实验七利用Wireshark分析协议HTTP (35) 实验八利用Wireshark分析DNS协议 (40) 实验九使用Wireshark分析FTP协议(选作) (44) 实验十使用Wireshark分析SMTP与POP3协议(选作) (48)

实验一Wireshark的安装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Wireshark的基本使用;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 三、预备知识 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观察它们的工作过程并使用它们,即观察两个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探究协议操作的细节,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这种观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正在运行的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又称分组捕获器。顾名思义,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您的计算机发送与接收的报文。 图1显示了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 图1右边就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与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与FTP客户端)。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就是分组捕获器,其功能就是捕获计算机发送与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第二个组成部分就是分组分析器,其作用就是分析并显示协议报文所有字段的内容(它能识别目前使用的各种网络协议)。 Wireshark就是一种可以运行在Windows, UNIX, Linux等操作系统上的分组嗅探器,就是一个开源免费软件,可以从、wireshark、org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Internet概论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基本知识,Internet的历史、现状、功能以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 理解:Internet系统的基本构成。 了解:Internet的历史、现状和流行的各类应用服务、Internet的发展及应用。【教学课时】 2学时 *【实验一】认识Internet 尝试用Internet Explorer6.0(简称IE6)上网浏览: 1)进入WindowsXP后,双击桌面上图标。 2)在IE6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然后按回车键。如: 3)进入网易主页后,任意点击各个链接。 4) 了解和使用IE6.0,熟悉浏览器的组成部分。 5) 收藏URL及整理收藏夹。 6) 设置IE6.0 (1)主页设定:可以设定进入浏览器后,首先连接的网站HTTP地址,例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也可以选择空白页。 (2)Internet 临时文件的管理。 (3)历史记录设置和查询。

实验二、Internet的连接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连接方式、上网前的准备、上网所需硬件和软件的安装 【教学要求】 掌握:拨号上网和局域网上网的软件硬件安装。 理解:拨号上网、专线上网、终端接入、局域网接入、宽带网接入等各种方式的含义和比较。 了解:上网所需作的准备。 【教学课时】2学时 【实验二】 Internet的接入 一、拔号上网设置 1、硬件的安装: 1)Moden的安装 2)安装网卡 以上硬件的安装若没有条件,可观看相关动画(如网上下载)或课件。 2、计算机通过电话拨号与Internet的联接 ·选择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登记注册。(或用163用户、密码163,其它皆为默认进行设置。) ·按照本章介绍的方法和顺序安装拨号软件、调制解调器,并设置拨号网络参数。 ·利用计算机拨号网络接通你所登记注册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然后试用IE5访问浏览器缺省主页、实验室主页或其它主页。 二、局域网上网设置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络协议; 3、配置协议属性; 4、安装网络用户; 5、安装文件共享(可选)。

计算机网络实验上机指导书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

实验五: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流程,熟悉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3.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实验学时】 建议3学时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后,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配置IPv4静态路由时,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与掩码 在ip route-static命令中,IPv4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用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位数)表示。 ●出接口和下一跳地址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指定出接口interface-type interface-name,也可指定下一跳地址nexthop-address,是指定出接口还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所有的路由项都必须明确下一跳地址。在发送报文时,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寻找路由表中与之匹配的路由。只有指定了下一跳地址,链路层才能找到对应的链路层地址,并转发报文。 在某些情况下,如链路层被PPP封装,即使不知道对端地址,也可以在路由器配置时指定出接口。这样,即使对端地址发生了改变也无须改变该路由器的配置。 ●其它属性 对于不同的静态路由,可以为它们配置不同的优先级preference,从而更灵活地应用路由管理策略。例如:配置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如果指定相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负载分担,如果指定不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路由备份。 缺省路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表入口项时才使用的路由。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在使用ip route-static配置静态路由时,如果将目的地址与掩码配置为全零(0.0.0.0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2017.12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 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 (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doc1-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三、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环境: 交换机console方式连接图路由器console方式连接图

五、实验设备 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设备的Console口管理设备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设备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或路由器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设备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 设备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或router>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设备的配置 文件进行管理,查看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 模式提示符为switch#或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子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 置设备的全局性参数(如设备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 一级的配置模式,对设备的具体功能进行配置。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config)#或router(config)# ●端口配置模式:属于全局配置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子模式),该模式下可 以对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网络端口进行参数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config-if)#或router(config-if)#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

2015-2016第二学期2014级 综合设计实训报告 专业:信息安全技术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姓名:李昊佳 指导教师:杨明 实训时间:2016.06.27——2016.07.22

应用技术学院 一目录及实训安排 1.1目录 一目录及实训安排2 1.1目录2 1.2 实训要求3二拓扑及总体规划4 2.1.环境背景: 5 2.2.详细规划配置步骤: 5三详细配置如下:10 3.1 Router1配置10 3.2 Router2配置12 3.3 Router3配置13 3.4 Router4配置14 3.5 Router5配置(运营商)16 3.6 Router6配置17 3.7 SW1配置18

3.8 SW2配置20四功能连通测试23 4.1.PC与运营商路由之间ping连通测试23 4.2.内网WEB服务功能测试24 4.3.测试PC1和PC1远程管理S1 25五知识点汇总26 5.1.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录配置26 5.2.单臂路由28 5.3.非等价负载均衡30 5.4.NAT 33六心得35 1.2 实训要求 1 根据实训的目的、要求认真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严守课堂纪律;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每天向指导教师通报当日所做内容的进度及成果。 2 积极思维、认真操作、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向指导教师提问,坚决杜绝抄

袭他人成果的行为。 3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不许玩游戏、聊天、嬉笑以及做其它与实训无关的事情。 4 自觉保持实验室环境,实验结束后将自己座位周围的废弃物带走。每日两次按组清扫实验室内的卫生。实验过程中,严禁在实验室中吃任何食品,如若发现有在实验室中吃东西者在完成当天的设计任务后,清扫实验室卫生一天。 5 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拆、挪计算机,试验结束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完设备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 每位学生要在每天实训结束前向组长提交一份实训工作日志,再由组长制作一份该小组每天的工作日志。 7 学生在答辩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首先进行系统总体介绍,之后每位同学都要结合自己的分工讲解自己所做的部分。 8 严格执行实习进程安排。 9 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虚心向实习单位的营销人员学习。 10 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1 积极思考,认真领会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2 认真做好笔记,细心观察,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素材,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 13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14 实习期间,注意应经常与学校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听取老师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建议。 二拓扑及总体规划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系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我们大学生具备网络架设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完成局域网物理上的连接,学会网线的色彩标记和连接方法,学会使用插头的使用技巧和网线制作有关工具的使用。通过实验使掌握有关两种网线的制作方法:直通线与交叉线。 二、实验过程: 网线标准: T568A标准 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标准 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直连线接法:网线两端用相同的线序,如都使用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 交叉线接法:一端用T568A标准,另一端用T568B标准。 1、先剪一段半米到一米的网线。 2、用制线钳在离网线头约5cm的地方,卡入剥线刀。 3、旋转剥线刀,剥去网线的外皮。 4、然后将双绞线反向解开缠绕。 5、制作直连线,那么网线两端同时按T568A或T568B标准的线序排序。 6、将8根已排好序的网线对齐插入水晶头中。 7、将水晶头放入制线钳的压线槽内,压紧。 8、再用简单电缆测试仪测试网线制作是否成功。 9、将直连网线把2台交换机连接,看是否能亮灯。 三、实验结果: 1直通线 正线,即直通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从左至右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心得: 开始要注意:剥与大拇指一样长就行了,一般2~3cm,有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由于制作水晶头时钳子下压力度太大,而这个HUB可能因为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水晶头插入HUB时无法完全接触插槽里面的铜片。所以显示无法连接。制作网线时,一定不要下压力度太大,否则会造成接触不良故障。 要注意把线尽量伸直(不要缠绕)、压平(不要重叠)、挤紧理顺(朝一个方向紧靠),然后用压线钳把线头剪平齐。 3直通线可用于以下方式的连通: 集线器的级联,服务器与交换机(集线器),集线器(交换机)与计算机等;交叉线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集线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与交换机等。 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360docs.net/doc/d510718843.html,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