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准备。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0-51页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2课时。

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你,虽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并不是很稳定,知识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两位小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位小

数;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

2.在合作探索中,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数位顺序,理解小数部分相

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3.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方块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蜂鸟的一些信息,并一起学习了两位小数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另外一种鸟类——信天翁。

2、播放视频。老师也搜集了信天翁的一些信息,请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获得信天翁蛋重0.365千克,翅膀长达3.6米。老师适时板书:0.365。),观察一下这两个小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0.365是三位小数,3.6是一位小数。)那么0.365表示什么呢?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二位小数。今天,我们再来继续探索三位小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三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谈话:要想弄清0.36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01表示什么。(板书:0.365 0.001)现在我们就探究0.365的意义。

出示探究提示:

●想一想:如果用一个正方体表示1的话,想想怎样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出

0.001呢?

●画一画:0.365在正方体中又如何表示呢?

●说一说:思考0.365表示什么意思?在小组内说一说。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我们研究两位小数的经验,小组研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哪个小组想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呢?

1、操作体验,理解0.001的意义。

预设学生可能的操作结果:

组1:直接看出大正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000份,每份是它的

1

1000

,也

就是0.001。

组2:把这个大正方体看成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

1

10

,也就是0.1;再继续分,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

1

100

,也

就是0.01;

再继续分,把它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它的

1

1000

,也就是0.00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多媒体动态出示大正方体方块平均分产生0.001的过程(教材50页图),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2、质疑:0.365在正方体上可以怎样表示呢?

学生自主在学具上操作演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的基础上教师课件动态演示“分”与“取”的过程:

课件演示大正体模型被平均分成1000份,再在1000份里先取出365份,

涂上颜色就表示

365

1000

,用小数表示就是0.365。

追问:0.365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

365

1000

,表示365个

1

1000

,也就是由365个0.001

组成。

3、概括小数的意义。

谈话:像0.365这样表示千分之几的数叫作三位小数,那你来猜测一下如果是四位小数呢?五位小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得出:

像0.1、0.05、0.365······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其中小数点左面的叫整数部分,右面的叫小数部分。

质疑:整数有计数单位,其实小数也有计数单位,那么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个小数,发现: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得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4、二次探究:

谈话: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组长做好记录并填在数位顺序空表格内。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整理后汇报:

教师质疑:从数位顺序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

预设:

可以知道各个数位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可以看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是从右边起,越往左越大。

而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是从左边起,越往右越小。

5、学习三位小数的组成。

(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及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那么0.365的小数部分都有哪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2)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思考后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0.365是由3个0.1、6个0.01、5个0.001组成的。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前面认识了两位小数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了三位小数,并在认识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基础上总结出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迁移类推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又通过自学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发现并认识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与整数部分不同,整数部分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但小数部分是从小数点往后数,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五、练一练。

1.(自主练习第2题)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图中的阴影部分。

温馨提示:

①看一看,大正方体是如何分的?

②想一想,每一小份是大正方体的几分之几?

③数一数,涂色部分是多少份?

2.自主练习第10题。

处理建议:

本题涵盖了小数意义的多种基本题型,对基础薄弱的同学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位顺序图来完成。完成后要多给基础薄弱的同学交流的机会,以便帮助他们巩固小数的基础知识。

3.自主练习第12题。

此题考察的是小数的意义和组成。

(1)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拿卡片,另外一个学生说。

(2)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认识三位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使用说明:

1、教学特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

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借助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动态演示文稿,学生直观的看出了千分之一的由来,真正理解了0.001表示的意义。另外在学习小数部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模型也能直观的看出10进制的关系。

(2)注重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学生已经有了探究两位小数的经验,所以在认识三位小数时,利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完全放手,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2、使用建议:

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要充分利用本教案中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借助教具动态演示立体图形来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十进制关系。

3、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在探究数位顺序时是否拓展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呢?

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刘家赫

弟子规全文讲解

第子规全文讲解(转载) 第子规讲解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guàn) 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完整word版)的、地、得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好学近乎知

好学近乎知 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说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而关于“好学近乎知”,我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我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一个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酷爱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可是这也使得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十分惊叹,就把书借给

他。就这样小匡衡一天天长大,最终成为了大学问家。 纵观古今,哪个有成就的人不好学呢?远到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囊萤映雪的车胤……近到刚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当时家乡肆虐的疟疾给儿时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后来终于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曾听闻,屠呦呦和她的研究伙伴还在自己的身上首先进行试验,正是她这种钻研好学的精神,才成为了首个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要靠勤奋努力才能获得。作为小学生,想考出优异的成绩,要靠我们平时的好学积累,正所谓“好学近乎知”嘛,孔老先生所言极是!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挑挑战第一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挑战第一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2.挑战第一次必须树立信心,有恒心。 3.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重点学习试着挑战新鲜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难点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尝试挑战,哪些事儿不能试,哪些事儿在大人的帮助下可以尝试做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师:想听故事吗?(播放故事《小马过河》) 师:小马第一次过河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小马第一次独立过河磨麦子,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了挑战,勇敢去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2.揭示课题 师:这个寒假,你们有没有尝试挑战第一次?【板书:挑战第一次】 学生回答预设:小马能帮妈妈做事儿;小马遇到事情会动脑筋;小马虽然是第一次做事儿,但是很勇敢;做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只是听别人说,要亲自试试……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第一次”,启发孩子们勇敢挑战第一次。 讲授新课 1.说自己的第一次 (1)师:我们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挑战的第一次。 请小组长做好组织,4个人按照编号轮流说,要说出简单的过程和你的感想。 (2)学生小组说 (3)课堂展示(请一个组的小朋友轮流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 请给我们评分:xxx同学,他(她)的声音洪亮,第一次的过程说得清楚,如果他(她)xxxx就更好了。 2.分享第一次的困难 (1)师:寒假有一个小朋友做饭,结果做糊了,可是奶奶却笑着说:“没关系,下次记得火要小一点,就不会糊了。”还有一个小朋友想学轮滑,想体验飞起来的感觉,可是他很紧张,妈妈鼓励他说:“多玩儿几次就好了。”我想你们在挑战第一次的时候也有同学和他们一样吧,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当时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2)指名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他在第一次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鼓励、帮助。 (3)师小结:每个人的第一次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就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4.学会选择尝试新鲜事物 (1)师:每个人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你还想挑战哪些事儿呢?看图,选择,在四人小组内说说理由。【PPT出示一些活动,如:蹦极、过山车、走夜路、骑自行车、当小组长、坐地铁、踢鸡毛毽、做馒头、潜水、在主席台当着全校同学讲话等请学生选择】 (2)小组展示。指名一个组小朋友一起上台展示,每个小朋友都要进行汇报。 (3)请同学们进行补充 (4)师:在这些事儿中,哪些事儿可以大胆去尝试着做?哪些事儿不能做?哪些事儿必须有长辈带领、帮助着做?

二阅读理解

二、阅读理解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明中心含内容慢慢找 中心句中心词关键段宜先找 总起句在前面总结句在后头 合段意提问题串联法是高招 答问题要周到常练习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 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十二、给文章分段(归并法)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地点变换分段。 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内容性质分段。 十三、概括段落大意 1、学会摘句法: A、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总写句。 B、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C、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2、采用层意归并法。 (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3、选取主要意思。 在一段中写到几个内容,其中有主要内容,也有次要内容,在概括这类段落的段意时,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删去次要内容。 十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用课题发展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十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思想。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舍身”二字包含有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如:《鸟的天堂》一课的中心句是:那“鸟的天堂”

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的表示(二)频数直方图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制作.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阅读理解方法归纳

阅读理解方法 一、阅读顺序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 ⑥以地点为线。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二、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 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升华感情 记叙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真实感人,增强亲切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写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②渲染了……的气氛(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⑤深化作品的……主题;⑥暗示社会环境的……;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4、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⑴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⑵拟人:将……当作人来写,把……写活了,生动形象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⑶排比:强调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4)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5)叠词、短句: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思想品德:第三课《知耻近乎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课知耻近乎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做人从知耻开始 1.什么是羞耻的观念? 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1)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4)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5)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二框立身需要自尊 1.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1)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3.如何正确区分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做人从知耻开始 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 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问题提示:要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 导入新课2:生活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骂人的话很多,但最毒的莫过于“你这个畜牲。”

挑战第一次第二课时 教案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 挑战第一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务,谁完成得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最强挑战者”喔! 课堂小结 挑战第一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在挑战之前做好准备,多尝试,多练习,就有可能会成功! 总结提升 板书

【精品】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达标测试卷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十周达标测试卷 一、基础训练 1.选择恰当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zuān zuàn ①七颗钻________石升上了天空。 ②树丛中钻________出了几只小猴子。 zhèng zhēng zheng ③正________月里是新春,人们互相祝福。 ④我反正________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hē hè ⑤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不断地喝________彩声。 ⑥小姑娘把水端给母亲喝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改后正确的字写下来。 ①一到晚上,路上的气车、电车都打开车灯行驶。________ ②大雾中,我发现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站满了小水珠。________ ③放学后,老师叮嘱我们:不能在马路上玩要。________ ④洗过的手绢要等凉干以后,再收拾起来。________ ⑤这是一福美丽的图画。________ ⑥少先队员要带上红领巾去上学。________ 3.找朋友,寻对手。 ①写近义词。 干涸——________ 赶紧——________ 一定——________ 突然——________ ②写反义词。 旱——________ 反——________ 清澈——________ 巨大——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尖叫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走 ________的钻石________地跳

5.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焦:A.着急;B.酥,脆;C.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 ①从厨房里突然传来一股难闻的刺鼻气味儿,原来锅里的饭烧焦了。________ ②麻花炸得真焦,好吃极了!________ ③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十分焦急。________ 清:A.纯净透明,跟“浊”相反;B.明白,不混乱。 ④我记得很清楚,奶奶送给我一个红色的小手帕。________ ⑤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1句子训练营。 ①小姑娘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改为“被”字句) ②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缩句) ③《七颗钻石》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改为感叹句) ④彼得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上衣口袋。(用加点词造句) 2.回忆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1)在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水罐变成银水罐 B.水罐变成金水罐 C.水罐装满了水 D.水罐里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①ABCD ②ACBD ③DBCA ④CABD (2)________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A.爱心B.魔法 3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做什么呢?” ________我拿出钱为小男孩补足了花款。 ________店里有个小男孩,挑好了一把玫瑰,正在付钱。 ________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________小男孩面露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 ________小男孩快活地说:“谢谢您,先生。我妈妈会感激您的。” 三、阅读乐园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2 数据的表示 第二课时

5.2.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怎样读统计图 1.某班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将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班共有_______名学生参赛; (2)成绩落在_________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共有_______人; (3)及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学生,综合评价得到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等级为A的人数是______. 3.如图,是某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A.60% B.50% C.30% D.20% (第3题) (第4题) 4.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该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a_________;b__________. 5.某电台“市民热线”栏目对某一周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方面的电话有36个,请你根据统计信息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周“市民热线”栏目接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多少个? (2)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栏目该年(按52?周计算)将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6 每人所捐钱数1元2元5元10元15元20元 人数200 100 200 400 200 400 (1)该校共有______名学生; (2)全校学生一共捐款_______元; (3)该校将这笔捐款分别送给了山区学校、?本市农村学生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学校,其比例如图所示,由此计算:送给山区学校的钱款比送给本市农村学校的钱款多多少元? ◆综合应用提高 7.近年来,某市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4年的游客总人数为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 (3)在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 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业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课《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1 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2.情感与态度 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3.行为与习惯 勇于尝试,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4.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2.难点: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视频《小马过河》。2.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视频《小马过河》)师:同学们,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师: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马敢于尝试着自己第一次过河,并获得了成功。可见,任何事情挑战后没有那么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挑战第一次》。 【设计意图:以视频故事的形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的第一次 1.师: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的经历,你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情形吗?你们

是怎样完成挑战的?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在你们挑战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你们当时有何感受?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请同学们以“我试过……当时心里……试过之后……”这样的句式,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第一次挑战后的心情和感受。 6.指名汇报。 7.师小结:可见,只要努力过,尝试过,成功会带给我们喜悦,失败将教给我们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体会到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2 活动二:我还想试…… 1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所得,我发现你们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那你们还有哪些想尝试的事物呢?ww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同学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你们一定要保持下去啊l 4.师:但是,你们知道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吗? 5.生l:我也想回答问题,但就是不敢举手——要大胆试。 生2:我想自己单独出去游泳——不能试。 生3:我想学翻跟头——有大人保护才能试。 6.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对。接下来让我们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整理出来并做成卡片,送给其他同学 7.学生动手制作经验卡片。 8.师小结:当我们明白了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后,再去尝试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老师祝你们都能挑战成功!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去尝试,明白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2 活动三:我们一起来挑战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进行哪些挑战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 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填空。 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省略;②表示话未说完;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现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 ①“快卧倒……”应选______ ②“指导员,指导员……”应选______ ③“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应选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找珍珠 荷花妹妹有三颗晶莹的珍珠,它可喜欢啦!轻风一吹,荷叶一摆,“叮咚”一声,一颗珍珠滑下河,溅起了一朵小水花。 小河见了,掀着细细的浪花,帮着荷花妹妹找珍珠。小河没找着,便请小鱼帮忙。小鱼潜到水底找呀找,还是没找着。太阳出来了,荷花妹妹请太阳公公帮忙找,太阳公公眯着眼说:“先让我瞧瞧珍珠是啥模样!”荷花妹妹把另外两颗珍珠给太阳公公瞧瞧,奇怪,冒了一阵气儿,珍珠不见了,荷花妹妹哭了。太阳公公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很对不起荷花妹妹,就让月亮帮着找。月亮笑着说“不用找,珍珠会回来的:,”天黑黑,夜凉凉。珍珠回来了,荷花妹妹笑了。荷花妹妹高兴地说__谢谢月亮__您把我的珍珠送回来了__我一定不让珍珠再丢失__月亮笑着说:“你的话不对!其实,珍珠实际上是露珠,白天太阳一晒就变成水汽,蒸发不见了;晚上,月亮出来,气温较低,水汽凝结又变成了露珠。” (1)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荷花妹妹高兴地说______谢谢月亮______您把我的珍珠送回来了______我一定不让珍珠再丢失______ (2)荷花妹妹分别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忙找珍珠,结果______找到了。 (3)荷花妹妹的珍珠是______。 (4)太阳找不着珍珠是因为______。 (5)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3. 读课文《全神贯注》给句子加标点。 罗丹说______啊______不______还有毛病______左肩偏了点儿______脸上______对不起______请等一等______ 4.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10n+ a n-1?10n-1+ …… +a1?101+ a0?100+ a-1?10-1+ …… +a-m?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2 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8 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B、H、Q。 ②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位值位权

孩子,让我们一起长大

---------------------------------------------------------------最新资料推荐------------------------------------------------------ 孩子,让我们一起长大 孩子,让我们一起长大 1. 孩子,让我告诉你,你是一朵雨中的莲花,唱着曲儿在妈妈的心田里盛开。 从你的眼中,我看见了佛祖拈花微笑,让我参禅出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是为拯救我而来,小精灵!你的到来,让我知道了生命的神奇和它那无可比拟的珍贵,同时还赋予我无可推卸的天职母爱。 有时,为人之母职责之所以觉得那么沉重,是因为我知道成长之路是无人可以陪伴的,我无法牵着你的手把你从此岸安全地带到彼岸。 命运的河流,你必须只身泅渡。 母亲能够真正向你许诺的,只是对你提供坚定不移的支持---即使你希望我走开的时候。 孩子,我会给你指引,把我的经验、教训告诉你,向你提供意见,但你听取和接受与否,就要由你自己决定了,特别是当你逐渐长大,作出抉择是你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人都是要慢慢长大的,离开自己的父母,投入到一个自主的环境中去。 前面的路很长,尽是等待实现的梦想和将要结识的朋友。 但是你要记着,这一切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1 / 11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始终都会是你的好路伴。 有时,妈妈会是你的护卫者;有时,妈妈是你的向导;有时,妈妈又会甘当你行路攀援时的拐杖。 更多的时侯,你会成为妈妈的导师。 孩子,你教会妈妈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让我们一起长大吧,我的孩子,我的朋友。 生命是花,孩子。 你是那花中的蕊。 当你在初春时分进入我的世界之时,也便是开始将以爱来召唤我之时。 我用双手捧起你那肉呼呼粉嘟嘟的小身子,如同托起了一轮温暖的日出,看到了地平线上升起的希望。 爱是什么?爱就是奉献和给予。 婴儿那透彻纯洁的目光,是爱;母亲那慈祥抚慰的目光,是爱。 它们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纯正的东西---爱。 爱的给予,不需要言语,动作,它所蕴涵的内容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语言所不能比拟的。 孩子,如果说,母亲给予了你生命的形式,那么你给予母亲的是生命的真谛: 爱。 美国有个奥斯卡电影节。 上世纪最后一届奖项提名最多的一部电影是《生活是如此美丽》。

知耻而后勇

释义 知道自己的耻辱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 典故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启示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耻辱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认识自己似乎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不知己不知彼如何能取得胜利?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认为很了解自己,忙碌中无暇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殊不知最容易被欺骗的恰恰是自己。我们总善于为自己编织很多自欺欺人的借口,披上

很多自我保护的外衣,结果一阵纷乱之后被打倒的竟是自己。 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一样。不要见不得失败,很多事物都是这样,有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输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服输。 所谓耻者,不足也。知不足而后勇,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可成大勇。 秦穆公曾三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 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 宋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清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世代留芳。 当然,儒家也讲理想人格应是“智。仁。勇”。其中“勇”从保守的意义来讲就是“知耻”,“知耻近乎勇”或“知耻而后勇”。也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耻辱而后改过迁善,这也是一种勇敢。概括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课外阅读题

1. 古诗词三首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单选: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A 西湖 B 东湖 春游湖 多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A荷叶 B 荷花 春游湖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拟人 B 比喻 忆江南诗人最想回忆的事情有哪些? A 吴酒 B 寻桂子C春竹叶D 赏月 2.阿里山的云雾文中的魔术师是指什么? A 阿里山的云雾B阿里山的千山万壑 6. 西湖的绿多选:西湖的绿文中提到的西湖景点中有哪些? A 黄龙洞 B 屏风山 C 花港观鱼 D 飞来峰E冷泉亭 7.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判断: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A 正确B错误 8. 迷人的夏季牧场多选迷人的夏季牧场有哪些地方很迷人?( ) A 碧绿的草原 B 雪峰C蒙古包 9. 小桥· 流水· 人家 多选周庄的桥有哪些特点? A 或大或小 B 或曲或直C或古朴或新颖 10. 傣家晨曲多选傣家晨曲中有哪些场景和画面? A鸡在啄食,牛在饮水B几只白鹤翩翩飞翔C田埂上劳动的男男女女 D 丰收的场景 11. 家乡的桥 多选家乡的桥名称有哪些?A千岁桥B如意桥C震龙桥D元宝桥E娘娘桥F骆驼桥 12 宝剑赠知音单选宝剑赠知音中季札把宝剑送给徐君时,徐君是在世还是死了? A 在世时B死后 13. 立木建信单选立木建信中商鞅奖给移木的中年人的奖金是多少? A 10两黄金 B 50两黄金 14.诚实的分量我的茶叶每包够500克份量吗? A 够 B不够 15.一张假钞一张假钞最后我怎么处理的? A 买东西了 B撕了 16第六颗钻石第六颗钻石在哪里找到的? A门边 B失业者手中 C 柜台边 17.信任果园里我们采完的果子后怎么给钱? A 自己放在箱子里 B有人在那里收钱 18. 闪光的礼物是谁送给我的崭新的名牌自行车? A59家订户B米瑟利先生C爸爸 19.一碗牛肉面小男孩点了几碗牛肉面? A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 B两碗牛肉面 20.还你一枝清莲单选我买小女孩的莲花给了钱吗? A 给了 B忘了带钱 21.莲花落单选耍莲花落沿家沿户地卖唱为了什么?A 是为生计所迫而沿家乞讨 B 就为表演 22. 放弃射门单选福勒把点球踢进去了? A 进了B没进 23. 刻骨铭心的一课单选我说谎了,爸爸怎么教育我的? A一直在车里说教 B步行回家,罚自己 24.我们奇妙的世界多选在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中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宝藏?A天空 B 地球 25. 在森林里判断 1.高山教我攀登。()A 正确 B错误 2.蝴蝶教我飞翔。() A正确 B错误 3.大地耐心地教我容忍谦让。() A正确 B错误 26. 蛇与庄稼 判断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A正确 B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