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

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
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

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

1 工程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

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是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湖北省重点项目。

也是黄冈市政府“十二五”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

瓶颈是原料结构极不合理,国内天保工程与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全面实施,加大了国内木材供需缺口,制约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林浆一体化建设以原料林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企业为主体,应用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工业原料造纸林基地有机

结合起来,建设现代造纸产业,树立林浆一体化建设的典范,从而推动国内造纸工业的发展。为推动项目的实施,满足原材料及产成品水运需求,需要配套码头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外购木材运输成本,提高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

目前,厂区附近张家湾港区岸线资源优良、交通条件便利,是武汉新港黄冈城区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黄冈市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黄冈经济开发区黄州工业园、南湖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张家湾港区将成为黄冈市城区货运中转集散的重要平台,区位优势及影响力与日俱增,极具发展潜力。然而,张家

湾港区目前存在港口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码头作业效率低下等矛盾,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已无法满足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的运输需求,迫切需要新建码头来缓解港区通过能力不足的局面。此外,张家湾港区现有设施中大多数为散货泊位,件杂货泊位缺乏,无法装卸大件、重件货物,港区功能不尽合理,与腹地

企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需求不相适应,也必须通过新建码头泊位来解决。

因此,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工程为黄冈晨

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的配套码头工程,不仅是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需

要,也是黄冈市张家湾港区规划发展和港口升级的需要。

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工程,建设5000DWT散货泊位2个,5000DWT件杂泊位2个,年吞吐量280万t,其中木片160万t、件杂货120万t;方案共占用岸线长度约为568m,码头结构型式采用高桩梁板型式,码头平台长度为510m,宽度为25m。装卸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木

片、件杂货的装卸船、水平运输等操作环节。

2 政策与规划符合性

2.1 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7月27日发布的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十一部分之二“内河干线航道及码头建设”规定,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中。

2.2 规划的符合性

《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黄冈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沿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加快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沿江区位和资源优势,抓好沿江岸线、洲滩开发利用,推动团风与武汉、黄州与鄂州、浠水蕲春武穴与黄石、黄梅与九江跨江联合开发,着力培育大工业、发展大农业、搞活大物流,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综

合实力和竞争力。本工程建设属于“充分发挥沿江区位和资源优势,抓好沿江岸线、洲滩开发利用”,其功能定位与所在区域均与《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符。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提出建设唐家渡、南湖新港两处5000吨级综合性大型港口,本工程位于张家湾港区,张家湾港区属于南湖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综合码头工程陆

域后方是黄冈晨鸣林纸一体化项目,位于城南工业片区的化工组团,属于工业区;项目符合《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在《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中,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黄冈市邢家湾~六

福湾,属于武汉新港张家湾港区,该段自然岸线长6000m,其中港口岸线长3500m,为预留港口岸线。本工程所在位置及功能符合《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

3 环境质量现状

3.1 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四个监测断面中,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评价区域水质良好。

3.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结果表明,评价区大气各监测点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能够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3.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4 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域江段浮游植物种类不多,常见的藻类分属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等4个门,共39个种属;藻类平均密度约为3×104~1.3×106ind./L,其中以硅藻居多,其次

是蓝藻。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不明显,共有48种,以轮虫(Rotifera)种类较多,有19种,占浮游动物的39.58%;其次是原生动物(Protozoa),有18种,占浮游动物的27.3%;桡足类(Copepoda),以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和剑水蚤(Cyclops)等为多见。底栖动物数量贫乏。

本江段鱼类资源比较丰富,根据资料记载和现场调查,该江段共有鱼类10目21科84种,其中鲤科种类较多,共45种,占50%以上。常见的鱼类有鲤、

青鱼、草鱼、赤眼鳟、鲢、鳙、铜鱼、鳊、鲂、翘嘴鲌、鳡、鲶、长吻鮠、鳜、

黄颡鱼、长颌鲚、短颌鲚等经济鱼类。

在长江中游生活的水生动物中,有5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一级保护动物为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白鲟(Psephurus gladius),二级保护动物为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本工程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四大家鱼产卵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