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血液不循环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手上血液不循环的治疗方法

导语:手上血液不循环,大家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手经常会觉得发冷好像血液不畅通,这种现象就属于血液不循环。有的时候一旦觉得手凉了搓

手上血液不循环,大家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手经常会觉得发冷好像血液不畅通,这种现象就属于血液不循环。有的时候一旦觉得手凉了搓搓手就会觉得发热了这样就是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方式,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手上血液不循环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希望大家能够有所了解。

一、洗冷热浴强化血液循环

所谓冷热浴,是一种先从冷水浴开始,反复交替用冷水和热水来浸泡身体,最后仍以冷水浴结束的入浴方法。冷热浴具有多种功效,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强化动静脉吻合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用冷水和热水反复交替浸泡身体,能够刺激动静脉吻合血管,使功能不全的血管恢复正常,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吻合血管相互刺激后,两者的功能都能得到改善。仅仅洗一次冷热浴,就能达到促使动静脉吻合血管功能恢复和再生的效果,虽然这种效果只是暂时性的。

二、毛细血管运动强化血液循环

每天坚持毛细血管运动,可以促进手脚的血液充分循环,促使手脚部位的动静脉吻合血管达到发达状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方法:人体平躺,将木枕或其他硬枕头垫在脖子下面,手脚尽量垂直高举。手脚稍微分开伸直,脚底尽量保持水平,在这种姿势下轻轻抖动手指和脚趾1~2分钟。关键是贵在坚持,每天坚持锻炼,自然而然就会越做越好。

血液净化基本知识

血液净化血透、血滤、血浆置换 血液净化是所有连续或间接清除水分或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包括超滤、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腹膜透析、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血液净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和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维持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三种方式,转过肾内科或者ICU 的小伙伴们可能常常会遇到,但是,这三个相近的名词又有什么区别呢 血透就是血液透析,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血滤就是模仿肾单位iede这种滤过原理设计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的与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液体来代替肾小球的功能. 血滤与血透主要区别在于血滤是通过对流的方式清除溶质,而血透是通过弥散作用清除溶质,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有较好的清除率,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较差. 血滤的方法是将患者的动脉血引入到具有良好通透性并与面积相当的半膜滤器中,当血液流过滤过器时,血浆除蛋白及细胞等有形成分外,水分和大部分中分子物质均被滤出,以达到清除潴留于血中过多的水分和溶质的治疗目的. 血灌就是血液灌流,是借助,将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中,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的血液净化方法。目前多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 原理 不同血液净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同,血液透析之所以被称为血「透」,是因为其原理是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

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不过,不是所有溶质都能通过半透膜的「考验」,半透膜有着「铁面无私」的筛选原则:膜上孔径平均3nm,仅有小于这个孔径的分子,也就是分子量小于万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可以通过,而蛋白质、血细胞、细菌等均会被拒之膜外。 方法 透析器就是一个体外「人工肾」,血液和透析液借助半透膜进行水电解质的交换,从而达到吐故纳新的目的(图1)。 图1. 血液透析 适应症 回顾一下急诊透析指征吧,即「AEIOU」 ◆ Acidosis (酸中毒):严重酸中毒; ◆ Electrolytes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K>L; ◆ Input (摄入),摄入可引起肾衰的物质,如某些抗生素; ◆ Over Transfused (负荷过多):如容量负荷过多引起肺水肿; ◆ Uremia (尿毒症),指尿毒症及相关症状:如顽固性恶心和呕吐、神志改变、心包炎、神经疾病病变、癫痫发作。 此外,血液透析还可应用于一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高尿酸血症等。 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 HF)

持续血液净化详解课件

CBP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 ?一、血液净化溶质清除的基本原理; ?二、血液净化的形式; ?三、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的区别; ?四、连续血液净化的特点及治疗时机; ?五、血管通路的建立; ?六、抗凝剂的应用; ?七、在ICU的应用。

血液净化溶质清除的基本原理

分子/溶质转运机理 扩散/弥散作用 (Diffusion) 由于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溶质从高浓度一侧跨膜移动到低浓度一侧,逐渐达到膜的两侧溶质浓度相等。用于清除小分子溶质或电解质。 对流作用(convection) 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 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 的水压差,通过该压差,溶质随水的跨膜移动而移动。 用于清除中大分子量的溶质。

吸附作用(Adsorption)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 如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超滤作用(Ultrafiltration)利用膜两侧的压力差使液体流动(用于清除溶液),不能通过膜的溶质会产生胶体渗透压。

影响透析效果的因素 1、透析率:一定的血液流速条件下,透析器清除溶质的量,衡量透 析器效果的指标 影响因素:溶质分子量、浓度梯度、膜面积、通透性、血液流速、透析液流速等 2、溶质的弥散:保持血液与透析液最大浓度差、血液与透析液流速、 红细胞对溶质清除率的影响; 3、透析器效能:高效透析器膜薄、孔径大、面积大、清除率高; 4、溶质分子量:分子量大,运动速度低,通过膜扩散量少; 5、再循环:动静脉瘘导致心肺循环;双腔导管静脉血返回动脉孔导 致。

连续性血液净化复习过程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室医生培训内容12月份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 【概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早期的crr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可高达140升/日),连续不断地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直接、快速清除,提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RRT)始用于上世纪末,使用之初只是为了提高重症肾衰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对它研究的不断延伸,发现其具有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②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③不断清除循环中的毒素和中分子物质;④按需提供营养及及药物治疗。这些优势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故已逐步应用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中毒;高热中暑;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包括急性胰腺炎、脓毒症休克及重症烧伤)的治疗。由于CRR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价值及确切稳定的医疗效果,故现已成为ICU医师的一门常规掌握的技术,并作为在医疗质量管理年中要求ICU医师所必须掌握

的技术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医院处理危重症水平的高低。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病人在此项技术中受益,并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特点】 1、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几乎不改变血浆渗透压; 2、很好控制氮质血症和酸碱、电解质平衡; 3、快速清除过多液体; 4、容易实行深静脉营养和静脉给药,通过连续超滤可调节的余地很大。 1.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适应症: 1.1.容量负荷过多 1.1.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已有血管通路 急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1.2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脏外科手术后 心肌梗塞 败血症 1.1.3心力衰竭 对利尿剂无效 应用正性肌力药后仍无尿 1.1.4少尿患者而又需要大量补液时

血 液 净 化 治 疗 应 急 预 案

纳雍新立医院 血液净化治疗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以确保透析安全。 一、低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有低血压的症状。症状性低血压在透析中的发生率为20%-40%。 (—)发生原因: ①超滤过多过快和使用低钠透析液导致有效血容量的不足。 ②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透析液温度过高、降压药物的应用及透析液中醋酸盐的作用等。 ③心源性因素:左心室肥厚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良、缺血性心脏病、高龄、药物引起心率减慢等。 ④透析治疗导致血管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的失衡。 ⑤其它不常见原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营养不良和贫血、心包填塞、透析过程中进餐等。 (二) 临床表现: 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打哈欠、便意等,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黑朦、耳鸣,血压明显下降,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 (三)处理方案:

①立即停止超滤,采取头低足高位。 ②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0一200m1 ③吸氧。 ④必要时输入高渗液体(50%葡萄糖液、高渗盐水、5%碳酸氢钠液、白蛋白等)。 ⑤血压平稳、症状消失后,重新制定透析处方,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高血压 透析过程中的高血压也比较常见,若处理不及时将发生严重后果。 (一)发生原因: ①高钠透析液、 ②透析中输入高张液体过多过快。 ③透析过程中血浆肾素活性增加。 ④透析反应、失衡综合征、热原反应等。 ⑤精神紧张及其它未知因素。 (二)临床表现: 透析中后期多见,轻度升高可以没有症状,超过180∕100mmHg 可以出现头痛、头晕,严重者发生高血压危象。 (三)处理方案 ①调整透析液电导度和温度等参数。 ②口服或舌下含化硝苯地平或卡托普利。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作用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BP)在肾内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A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BP组和对照组。BP组接受持续BP 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116例ARF患者病因:68.1%(79例)为肾前性;16.4%(19例)为肾性;6.9%(8例)为肾后性;其他8.6%(10例)。其首要疾病诱发因素为感染,占29.3%(34例)。BP组总有效率高达87.9%,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P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BUN、Scr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患者血Na+、血K+及血Ca2+等电解质水平均明显获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F的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给予ARF患者持续BP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可以明显降低血BUN、Scr等指标,改善患者血电解质水平,有益于缓解ARF病情和严重程度,有助于ARF患者尽快恢复。 标签:急性肾衰竭;血液净化;疗效 急性肾衰竭(ARF)可由多种因素引发[1-2]。其为肾内科急症之一,需要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持续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BP)近年来被用于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3-4]。本院2009开始对58例ARF患者进行了持续BP治疗,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6例ARF患者,年龄在46~79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P组和对照组。BP组:58例患者,男38例,女20例,平均(58.2±4.6)岁,接受持续BP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男36例,女22例,平均(56.9±5.4)岁,接受常规治疗。116例ARF 患者皆符合ARF诊断标准[5-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维持患者体液平衡、预防酸中毒、预防高钾血症、纠正可逆因素、预防感染、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 1.2.2 B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BP治疗。采用美国Baxter 1550型透析机及CAu0透析器,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反渗水处理,预充血80~200 ral,血流量为50~20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rain,超滤量为体重的5%。在每次透析开始前,静脉滴入肝素0.5 mg/kg,在透析过程中,滴入肝素3~5 mg/h。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室医生培训内容12月份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 【概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早期的crr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可高达140升/日),连续不断地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直接、快速清除,提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RRT)始用于上世纪末,使用之初只是为了提高重症肾衰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对它研究的不断延伸,发现其具有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②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③不断清除循环中的毒素和中分子物质;④按需提供营养及及药物治疗。这些优势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故已逐步应用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中毒;高热中暑;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包括急性胰腺炎、脓毒症休克及重症烧伤)的治疗。由于CRR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价值及确切稳定的医疗效果,故现已成为ICU医师的一门常规掌握的技术,并作为在医疗质量管理年中要求ICU医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医院处理危重症水平的高低。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病人在此项技术中受益,并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特点】 1、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几乎不改变血浆渗透压; 2、很好控制氮质血症和酸碱、电解质平衡; 3、快速清除过多液体; 4、容易实行深静脉营养和静脉给药,通过连续超滤可调节的余地很大。 1.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适应症: 1.1.容量负荷过多 1.1.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已有血管通路 急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1.2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脏外科手术后 心肌梗塞 败血症 1.1.3心力衰竭 对利尿剂无效 应用正性肌力药后仍无尿 1.1.4少尿患者而又需要大量补液时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意义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9-06-11T09:55:38.80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唐新凤 [导读] ARF的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 广西桂林全州县人民医院 5415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BP)在肾内科治疗中的疗效。策略:选择116例A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BP组和对照组。BP组接受持续BP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116例ARF患者病因:68.1%(79例)为肾前性;16.4%(19例)为肾性;6.9%(8例)为肾后性;其他8.6%(10例)。其首要疾病诱发因素为感染,占29.3%(34例)。BP组总有效率高达87.9%,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1)。且BP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BUN、Scr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患者血Na+、血K+及血Ca2+等电解质水平均明显获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F的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给予ARF患者持续BP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可以明显降低血BUN、Scr等指标,改善患者血电解质水平,有益于缓解ARF病情和严重程度,有助于ARF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血液净化;疗效 急性肾衰竭(ARF)可由多种因素引发[1-2]。其为肾内科急症之一,需要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持续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 BP)近年来被用于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3-4]。本院2009开始对58例ARF患者进行了持续BP治疗,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16例ARF患者,年龄在46~79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P组和对照组。BP 组:58例患者,男38例,女20例,平均(58.2±4.6)岁,接受持续BP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男36例,女22例,平均(56.9±5.4)岁,接受常规治疗。116例ARF患者皆符合ARF诊断标准[5-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策略 1.2.1 对照组给予维持患者体液平衡、预防酸中毒、预防高钾血症、纠正可逆因素、预防感染、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饮食制约等常规治疗。 1.2.2 B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BP治疗。采用美国Baxter 1550型透析机及CAu0透析器,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反渗水处理,预充血80~200 ral,血流量为50~20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rain,超滤量为体重的5%。在每次透析开始前,静脉滴入肝素0.5 mg/kg,在透析过程中,滴入肝素3~5 mg/h。 1.3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出院时尿量、血BUN及Scr恢复正常;(2)有效:出院时尿量正常,血BUN及Scr部分恢复;(3)无效:患者死亡。总有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意义由优秀论文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512125693.html,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116例ARF患者病因:68.1%(79例)为肾前性;16.4%(19例)是肾性;6.9%(8例)是肾后性;其他8.6%(10例)。2.2 发病因素分析发病因素:感染29.3%(34例);血容量不足,25.9%(30例);肾毒性药物,19.0%(22例);手术或外伤, 13.8%(16例);尿路梗阻,6.0%(7例);其他6.0%(7例)。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后,BP组58例ARF患者,痊愈35例(60.3%),好转16例(27.6%),死亡7例(12.1%);对照组58例ARF患者,痊愈9例(15.5%),好转21例(36.2%),死亡28例(48.3%)。BP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且BP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 vs 51.7%,P<0.01)。 2.4 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分析治疗后,BP组BUN、Scr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2.5 两组治疗后电解质情况比较治疗后,BP组58患者血Na+为(4.2±0.7)mmol/L,对照组为(6.1±0.8)mmol/L, B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BP组患者血K+为(145.2±1.4)mmol/L,对照组为(122.7±1.2)mmol/L,B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患者血Ca2+为(1.4±0.6)mmol/L,对照组为(0.6±0.4)mmol/L,B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RF是危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发[7-8]。本组资料显示,116例ARF患者病因:68.1%(79例)为肾前性;16.4%(19例)是肾性,6.9%(8例)是肾后性;其他8.6%(10例)。其首要疾病诱发因素为感染,占29.3%(34例)。这和陈锦海等[9]、兰雷等[10]的研究结果相接近。陈锦海等[9]的研究显示,ARF患者中68.6%病因为肾前性,感染诱因占31.7%;兰雷等[10]的研究中,肾前性因素占ARF病因的60%左右,感染诱因占25.64%。两组研究数据接近。这说明,肾前性因素及感染诱发因素和ARF的发病密切相关。ARF由于属于重症急症疾患,因此尽早治疗显得很重要,如治疗不及时,患者病情将恶化或被延误,将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将导致患者死亡。目前ARF 治疗一般采取常规治疗,但其疗效一般,存在有效率较低的缺点。持续BP近年来被用于ARF的治疗,且疗效较佳[5-8]。陈锦海等[9]的研究显示,72例ARF患者接受BP治疗,其有效率为73.6%左右。这也进一步证实,BP治疗老年ARF患者,疗效显著。 持续BP治疗方式的出现,使得ARF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病死率大幅度降低。持续BP技术的主要治疗原理是:去除患者体内的多余的酸性物质以及水分,纠正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使患者内环境恢复稳定。持续BP治疗指征:(1)2 d内无尿或者少尿; (2)SCr≥442 μmol/L,BUN≥21 mmol/L;(3)符合尿毒症的临床诊断标准;(4)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的先兆;(5)出现代谢性酸中

血液净化分类

提起血液净化,不甚了解的医师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血液透析嘛。远非如此! 血液净化作为治疗的一种技术,虽源于肾脏病的血液透析,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肾脏病。 血液净化是指所有连续或间断清除体内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间断血液净化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RRT最初是为了提高重症肾衰竭的救治效果,随后又拓宽了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胰腺炎、中毒等的抢救,所以有学者将这一类技术统称为持续性血液净化(CBP)。回到刚刚的问题,血液净化不仅仅是血液透析,而包括:超滤、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腹膜透析、血浆置换等多种方式,简单地说,血液净化是个大概念,包括了血液透析。 已经成为各种重症救治中的重要支持方法,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综合性ICU都会有血液净化治疗设备! 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代谢产物和有害活性物质的方式主要有4种:弥散、对流、吸附和置换。这是血液净化治疗的理论基础,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其理论基础不同。比如血液透析以弥散清除为主,血浆置换是以置换清除为主,血液滤过是对流清除为主,而血液灌流则是吸附清除为主。不同物质被清除的方式也不同:

小分子物质弥散清除效果好,中分子物质对流清除效果好,而大分子物质以吸附清除为佳。这些理论基础指导了临床。 血液净化治疗方式 (一)超滤 超滤是最常用于控制液体出入量,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最简单的形式。 (二)血液滤过 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很多综合性ICU用的最多的治疗方式。有资料认为血液滤过优于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包括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 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 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AVHDF或CVVHDF)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2-08-01T17:49:31.3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黄乙江 [导读] 目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最佳时机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相信未来会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说法。 黄乙江(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钦州 535000) 【中图分类号】R3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00-03 【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对危重症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 【Abstract】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a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eated in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in advance. 【Key words】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日益进步,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传统的肾脏替代治疗拓展到多器官功能的支持,在挽救危重症病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进展 2.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特殊净化作用 2.1.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溶质的清除 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来说,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大量的小分子毒素,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但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由于体内出现较多的中分子物质与大分子物质,致使间歇性血液透析得不到理想的效果[1]。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置换较多液体与高通透膜的优点,因此可以有效地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以及大分子物质。 2.1.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液体的清除 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体内液体负荷越多,其氧合障碍的恶化速度越快,其死亡的概率越高,因此,及时逆转危重症患者的液体负荷,或者实施早期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的整体预后,对挽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同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还具备持续性滤过与高通透膜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较多的液体,且其清除方式比较多。此外,及时调整置换液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血浆成分。对此,相关的血液净化医师在实施患者体内液体的清除前,应该针对不同的危重症患者设置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防止危重症患者体内出现不平衡液体的状态,避免危重症患者体内出现过多容量负荷或者出现低血容量。 2.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2.2.1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危重症患者免疫内环境出现紊乱的状态,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情况,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调节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促使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内环境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促进危重症患者疾病的治疗[3]。部分危重症患者体内可以释放出较多的炎症介质,尤其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脓毒症(Sepsis)[4]。主要的炎症介质有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 8)以及补体成分等等。对此,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采用吸附与过滤的方式,有效地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5]。 2.2.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酸碱的调节作用 补充危重症患者体内的碱基,并清除未测量的氯离子、磷以及阴离子等,达到纠正酸中毒的目的,通常选择碳酸氢根置换液的方法[6]。 2.2.3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不稳定的状态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情况,对此,可以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因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的溶质与水分时,具有等渗、缓慢以及连续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的毒素与炎症介质,纠正危重症患者体内的电解质,使危重症患者体内的酸碱处于平衡的状态,对危重症患者心血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使危重症患者体内的容量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促进危重症患者疾病的治疗[7]。 2.2.4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8]。在余晨等人的治疗观察中, 1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分为Sepsis组与SIRS组,其中Sepsis组有5例,SIRS组有7例。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SIRS组患者的单核细胞数出现上升的趋势,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也出现增加的趋势。Sepsis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比SIRS组好,但患者单核细胞数也出现上升的趋势,单核细胞分泌抑制状态也出现好转的趋势,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单核细胞的功能[9]。 3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时机 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掌握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时机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最佳时机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10]。通常在临床医疗中,认为危重症患者存在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或者存在尿毒症症状时,才可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最佳时机,但依然有不少的医学专家认为,在危重症患者早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11]。Gettings等医学专家在对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100例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时,发现早期开始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晚期开始组患者的存活率,表明早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12]。Elahi等医学专家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早期介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发现早期血液滤过组的存活率要比晚期血液滤过组的存活率要高得多,证实早期介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为应该早期介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3]。事实上,在临床医疗中,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病变突然,而且不同的危重症患者有不同的症状,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最佳时机难以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值,无论是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