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二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二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外事学院英语系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0 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__

考试用时: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答题

纸对应位置上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属于查词语、典故的工具书的是()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辞海》

2、下列不属于“六书”中的造字法的一项是()

A转注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本”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莫”是一个()字。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转注

6、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A 扪闷

B 福祈

C 通过

D 江河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一组是()

A腾贼章汁 B徒江汶怒 C勉海谐盗 D后美碧途

8、汉字的演变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形态的一

项是()

A甲骨文 B金文 C楷书 D篆书

9、汉字演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的字体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10、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里没有的是()

A 音序法

B 部首法

C 号码法

D 直音法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A于予与何诛.? B 皆感激

..为云泣下。

C面有菜.色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C众人皆醉我独醒.。 D青春

..受谢,白日昭只。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A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B王厚贿.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厉王虐,国人谤.王。

14、“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中,“树木”的意思是()

A树 B就是“树木” C树木和木材 D种树

15、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A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感情色彩变化的是()。

A长安中谣言

..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属于本意的是()

A北山愚公长息.曰。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B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

C郤克伤于矢。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蔓草犹不可除。

20、下列四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B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南方话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C 文言文分为古奥文言、正统文言、浅近文言、骈偶文言

D 广义地说,古代汉语是在“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二、标点题(请在适当的地方填入标点符号共10分)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黠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三、问答题(请举例作答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两例。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

3.以“含,胡南切”为例,说明反切的意义。

四、翻译题(请在以下五段中任选且只能选四段做翻译每题5分共20分)

1.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2.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4.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2)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_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全国统考古代汉语d试卷(精编)

古代汉语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会意字的是()(1分) A:牧息吹 B:春貧高 C:祝恭秉 D:弑名臭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是()(1分) A: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 B: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C: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D:棄甲曳兵而走。 3、下列对“视”和“望”的詞意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色彩褒贬不同:“视”是褒义词,“望”是中性词。 B:语法功能不同:“视”不可以带宾语,“望”可以带宾语。 C:程度深浅不同:“视”程度深,“望”程度浅。 D:性状情态不同:“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拍头向远处看。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1分) A:治國無法则亂,守法而弗變则悖。(悖:逆,违背事理) B: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負:负责) C: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參:参考) D: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御:防御)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是()(1分) A: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C: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D: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6、“天生民而立之君”一句属于()(1分) A:被动句 B:宾语前置句 C:双宾语句 D:判断句 7、下列各组字,原来不是异体字关系,后来把它们当作异体字认同的是()(1分) A:砲一炮 B:份一彬 C:皂一皁 D:傘一繖

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的是()(1分) A:童子隅坐而執燭。 B:將不勝其岔而蟻附之。 C:劍斬虞常已。 D: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 9、下列句子含有数词作谓语的是()(1分) A: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吾日三省吾身。 C: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D: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10、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1分) A: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 B: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C: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D:爲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复合词的是()(1分)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D: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其”为语气词的是()(1分) A: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 B: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 C: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興? D: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13、下列各组词中全是联绵词的是()(1分) A:猶豫囹圄逍遙 B:匍匐知讖輾轉 C:参差剛强伶俐 D:俊傑流連憔悴 14、下列古注属于义疏类注释类型的是()(1分) A:《汉书补注》 B:《一切经音义》 C:《五经正义》 D:《尚书传》 15、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是()(1分) A:泪一淚 B:解一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一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庄子》又名()。 [A] 《南华经》[B]《道德经》[C]《五千言》[D]《道德真经》 2、《庄子》约成书于()。 [A] 战国时期[B] 先秦时期[C] 春秋末期[D] 夏商时期 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 《诗经》[B]《尚书》[C]《五千言》[D]《道德真经》 4、衍文也叫()。 [A] 衍字[B] 繁字[C] 减字[D] 增字 5、《别赋》是()的作品。 [A] 江淹[B] 孟子[C] 班固[D] 班超 6、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

[A] 老子[B] 孔子[C]孟子[D]庄子 7、()一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A]《荀子》[B] 《论语》[C] 《孟子》[D ] 《庄子》 8、骈体文,产生于(),在六朝则广为流行。 [A] 战国时期[B] 先秦时期[C] 魏晋时代[D] 夏商时期 9、《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 江淹[B] 贾谊[C] 班固[D] 陆机 10、《文赋》的作者是()。 [A] 江淹[B] 贾谊[C] 班固[D] 陆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墨子》一书的语言特点是()。 [A] 语言古朴[B] 通俗[C]华丽[D]铺张 12、《老子》又称()。 [A]《道德经》[B]《道德真经》[C]《老子五千文》[D]《五千言》 13、“三玄”指()。 [A] 《周易》[B] 《老子》[C]《庄子》[D]《孟子》 14、下列文章出自《诗经》中“风”这一部分的是()。 [A] 《周南》[B] 《召南》[C] 《邶》[D] 《鄘》 15、《诗经》中的“雅”这部分分为()。 [A] 《大雅》[B] 《小雅》[C] 《中雅》[D] 《太雅》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憤:憋悶,積] C.多行不義必自斃。[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逆:違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 ,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 、 、形声。 5《论语》是 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 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 作谓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 用 。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 逍遥 狼狈 B 逡巡 披靡 休祲 C 披靡 辟易 饥馑 D 阻隘 忸怩 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 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 之。揖:作揖。 C 既东封. 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 大臣强. (qiáng )谏 B 盛.(shèng )气而揖之 公语. (y 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 老妇恃. (sì)辇而行 D 后期.(j ī)年 先生恶. (w 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 学院-------------------------------------- 班级---------------------------------- 姓名 ------------------------------------- 学号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 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 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B、三窟已就。 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 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 ( )( )( )( )( ) A、惟兄嫂是依。 B、无乃尔是过与?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 ( )( )( )( ) ( ) 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 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 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 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 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 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 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 A点——點 B泪——淚 C烟——煙 D敛——殓 E弃——棄 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汉语(2)》期末考试近6年(09至14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汉语(2)》期末考试近6年(09至14)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古代汉语(2) 试题一、填空I每空1分,共20分) 1.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____、____、____ 。 2.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____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____类;《醉翁亭记》属于____类。 3.骈文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4.诗律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____、____。 6.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字词(30分)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每词2分,共10分) 19.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0.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2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22.一营大噪,尽甲。 23.入主欲自知,则必直士。四、给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 24.齐宣王问日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日 于传有之日臣弑其君可乎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五、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10分) 2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白、即,人声。看,平声。 六、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26.公父文伯饮南公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注1)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日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日吾闻之先子日祭养尸飨养(注 2)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注:(1)公父文伯、南公敬叔、露睹父:人物的名称。羞:进献,句中可翻译为“摆上来”。 (2)养:敬奉。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形声。 5《论语》是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作谓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用。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逍遥狼狈 B 逡巡披靡休祲 C 披靡辟易饥馑 D 阻隘忸怩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揖。 C 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大臣强.(qiáng)谏 B 盛.(shèng)气而揖之公语.(y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老妇恃.(sì)辇而行 D 后期.(jī)年先生恶.(w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 是吾师也。 C 彼吾君者,天子也。

(2020年更新)《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0分) 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____。 2.近现代汉字改革从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 3.会意字是 4.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 5.字形的构成包含的要素有: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6.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如何认识仓颧造字说? 8.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9.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10分). 10.日: 11.储: 12.朋: 13.。眉: 14.嗣: 15.本: 16.从: 17.酱: 18.牧: 19.甍: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20.龟裂 21.大宛 22.吐谷浑 23.土蕃 24.阿房富 25.会稽 26.哑然失笑 27.德发扬,诩万物 28.抨击时弊 29.毗邻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15分) 30.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31.都广之国,番禺之荃。(梁江淹<空青赋》)

32.孤子睑而技溴兮,放子出而不还。(《楚辞。九章·悲回风》) 33.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34.繁富夥麴,非可单究。(左思《魏都赋》) (二)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小题3分,共15分) 35.钟鼓喧喧,磐筅将将。《诗·周颂·执竞》) 36.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37.既历三纪,世变风移。(《书·毕命》) 38.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叶适《徐德操墓志铭》) 39.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犯,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一、填空(共10分) 1.1分。 汉字学 2.每项1分,共4分。 研制拼音文字卢戆章、王照、劳乃宣 3.1分。 用比并字的形体、组合形体的意义,以此显现新字的意义的字 4.每项1分,共2分。 (1)永借不还(2)久借弃还 5.每项1分,共2分。 第一、构成整字的部件;第二、部件构成整字的方式 二、(每题10分,共40分) 6.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的、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汉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事务的需要,反过来,汉字为国家的管理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有了文字,就可以积累政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词汇1词:一定语音形式与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词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的总汇。词划分1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古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2虚词:与实词相对,不具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一定语法关系的词。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古今词汇:1古用今废词:a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词:皇帝b因认识事物的改变:祠: 春祭2新产生的词3古今传承词:a古今义同词:自然现象名称亲属称谓肢体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相同b古今义异词4古今词义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①变化幅度:变化大: 涕:古眼泪,现鼻涕。变化小: 勤:古辛劳与逸对,今勤快与惰相对②变化结果1词义扩大: 睡2词义缩小:汤:古泛指热水开水3词义转移:行李:使者—衣物4感情色彩变化.贿:财物,中性—贬义5词义局部变异:谢:道歉(常用义)感谢(非常用义)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义项1词义: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2义项:一个词所表示意义的分列项目。单义词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词义系统:多义词的各义项及各义项之间构成的关系构成词义系统。词义构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造字时期的意义:鄙本义:边邑。引申义:本义上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朝见→朝廷→朝代。类型:近引申、远引申基础义:词众多义项中直接派生出引申义的意义。朝:早晨→朝见→朝廷→1朝代2朝向3朝拜假借义:因本无其字,用依声托事方法所产生的意义:景:日光(本义)影(假借义)词义引申途径:1延展引申:将原词义中与新事物有相似点的某一特征突出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的意义:隆:山的高处→一般高→事业兴隆。2条件引申(社会和自然条件):钱本义农具→货币。条件引申与延展引申差别:条件引申以一定社会条件或自然条件为引申的依据,无这些条件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引申义与原义之间不在于是否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延展引申是原义和新义之间必须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若无相同或相似点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3比喻引申:以原词义为喻体的引申,侧重相似A外形相似产生的引申:斗舀酒的勺子→北斗B性质特征相似产生的引申:聪听力好→心智优异C功能相似产生的引申D行为相似产生的引申:启本义:用手开门→启发。比喻引申&修辞比喻:比喻引申要产生新义,修辞上比喻不产生新义4邻近引申:即借代引申、关联引申,侧重相关:领本义:脖子→衣领5词性引申:可视为邻近引申,引申后词性发生改变:树本义种植→树木词性引申与词类活用区别:A词的活用属临时变化,词性引申则产生稳定的新义B词类活用属语法范畴,词性引申为词义变化词义引申类型: 放射型、连锁型、综合型。同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同一语言中意义相同、相近或意义部分交搭的词。分类:等义词、近义词。差别:基础义差别、感情义差别;语法差别:1基础义差别①n:材料用途外形部位对象(使用对象或指称对象)范畴性质(类型)②v:动作主体、对象、量的大小、方式、姿态、侧重点③adj:程度性质侧重点2感情色彩差异3语法差异。辨析同义词途径:渊源上:计、策;本义;比较各自反义词:贫、穷:贫—富、穷—达;组词:功、劳—劳而无功;能否互换:追、逐—追回、驱逐古汉语单音词和复音词:从语音角度说。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与双音节词相对,一个汉字记录的词。复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古汉语的复音词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成的词,其中只有一个词素有意义,另一个词素无实在意义只起充当音节作用。多由反义词构成也有由相关意义的词构成的。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语法、句法,即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及组词成句的规则。从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活用(n、adj活用作v、n作状语)、虚词讲。句法:句型句类句式1句型:句子结构看:分单句复句2句类:句子语气功能看: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句式:句子局部特点看,分谓语特点上、语义范畴上(存现句比较句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