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射频(文光俊)第一章习题答案

无线通信射频(文光俊)第一章习题答案
无线通信射频(文光俊)第一章习题答案

习题

1.2 画出零中频接收机的结构方框图,并写出优缺点。

零中频接收机优点:

1.结构简单。

2.ωLO=ωRF,从而将调制的RF信号直接变频到基带信号,不存在镜像干扰;

缺点:

1. 信道间隔离度差(频率窜透)

ωRF=ωLO,大功率本振信号向天线端窜透,对附近邻信道通信造成干扰(本振泄漏);

2.自混频,造成输出信号直流漂移

自混频产生的直流漂移机制

3.1/f噪声效应严重

4.存在LNA偶次谐波失真干扰

1.6 说明单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优点和缺点

优点:1.选择性好

2.灵敏度高

3.数字通信可在较低的中频上进行A/D变换

缺点:

在变频器内可能产生众多的寄生频率,对有用信号形成干扰,降低信噪比。

1.7 为什么采用二次变频方案?对Ⅰ中频和Ⅱ中频的选择有何要求?

教材P13

第Ⅰ中频高--有利于镜频抑制,频带选择性好;

第Ⅱ中频低--有利于IFA稳定性,降低解调器技术要求,确保接收机选择性。

1.11 简述无线通信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并比较主要发射机主要结构的优缺点,最后对设计发射机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做一个简要说明。

发射机主要结构:

1.直接调制发射机

优缺点:结构简单;

收/发同机时发射开断切换,PA工作状态会对LO产生负载牵引-改进方法(两VCO);

调制信号带宽及发射频谱特性不易控制,发射信号容易干

扰其他信道。

2.间接调制发射机

优缺点:

1.克服直接调制发射机的缺点(负载牵引,效率不高,et al);

2. 两次上变频降低了滤波器要求,益于调制;

3. 存在变频组合干扰;

4. 结构复杂。

发射机设计考虑:

1.频谱纯度

2.功率

3.效率

第二章

线代习题1-4解答

习题1-4解答 1. 求行列式1 22 305 4 03 --中元素2和2-的代数余子式。 解:元素2的代数余子式为03 04 0)1(1 3=-+, 元素2-的代数余子式为293 54 3)1(2 3=---+。 2. 已知四阶行列式D 中第3列元素依次为1-,2,0,1,它们的余子式依次为5,3,7-,4,求D 。 解:利用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即 in in i i i i A a A a A a D +++= 2211(n i ,,2,1 =),或 nj nj j j j j A a A a A a D +++= 2211(n j ,,2,1 =) ,所以 1541)7(0325)1(-=?--?+?-?-=D 。 3. 按第3列展开下列行列式,并计算其值: ⑴ 11111110101d c b a ------; 解:原式0 111111 1 )1(0111111 10 ) 1(323 1-----+-------=++b a 1 111101 1 )1(0111101 1 )1(3433------+----+++d c ()()()()d b a d c b a ++=---+-++---++-=11111111111。 ⑵ 000 00000052 51 4241 3231 25 24232221 1514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解:原式00 000 0)1(0 0000) 1(52 51 4241323115 141211 233252 51 42413231 25 242221 13 3 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马哲题库共16套

---------------------------------------------------------------最新资料推荐------------------------------------------------------ 马哲题库共16套 第 1 题(1 分)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答案: N第 2 题(1 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答案: Y第 3 题(1 分)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 Y第 4 题(1 分)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答案: N第 5 题(1 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案: N第 6 题(1 分)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答案: N第 7 题(1 分)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 Y第 8 题(1 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答案: N第 9 题(1 分) 19 世纪30‐40 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答案: Y第 10 题(1 分)资本输出,对输入国来讲,虽然存在巨大的代价和风险,但只要利大于弊,输入国就要坚定地引进外资答案:Y━━━━━━━━━━━━━━━━ 单项选择共 30 题(共计 30 分)━━━━━━━━━━━━━━━━第 1 题(1 分) 1 / 2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答案: A第 2 题(1 分) quot;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quot;,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 D第 3 题(1 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是指邓小平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C)是指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是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 A 第 4 题(1 分) quot;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quot;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D)理性...

(完整版)线性代数行列式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线性代数》(工)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设矩阵A 为4阶方阵,且|A |=5,则|A*|=__125____,|2A |=__80___,|1-A |= 1/5 2、若方程组?? ? ??=+=+=+a bz cy b az cx ay bx 0 有唯一解,则abc ≠ 0 3、把行列式的某一列的元素乘以同一数后加到另一列的对应元素上,行列式 0 . 4、当a 为 1 or 2 时,方程组??? ??=++=++=++0 40203221321321x a x x ax x x x x x 有非零解. 5、设=-+----=31211142,4 101322 13A A A D 则 .0 二、单项选择题 1.设) (则=---===33 3231312322212113 1211113332312322 211312 11324324324,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a a a D B (A)0 ; (B)―12 ; (C )12 ; (D )1 2.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02020z y kx z ky x z kx 有非零解,则k = ( A ) (A )2 (B )0 (C )-1 (D )-2 3.设A=7 925138 02-,则代数余子式 =12A ( B ) (A) 31- (B) 31 (C) 0 (D) 11- 4.已知四阶行列式D 中第三列元素依次为-1,2,0,1,它们的余子式依次分别为5,3,-7,4, 则D= ( A ) (A ) -15 (B ) 15 (C ) 0 (D ) 1 三、计算行列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射频电路基础期末试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一览 年下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必、限、任): 课程学时数: 主讲教师姓名: 填表时间:

教学任务书 老师: 根据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经研究,决定请您担任教学班课程的主讲,该课程学时为学时,请做好教学实施计划安排和备课等环节的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学单位盖章) 年月日

课程内容实施进度 注:1课次为2学时课次内容 1 第一章绪论§1.1非线性电子线路§1.2非线性电子线路的应用 2 第二章谐振功率放大器§2.1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和能量关系 3 §2.2谐振功放的动特性曲线和工作状态§2.3谐振功放的工作特性 4 §2.4谐振功放的电路设计和输出匹配网络第二章习题课 5 第三章正弦波振荡器§3.1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一) 6 §3.1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二) 7 §3.2 LC正弦波振荡器—变压器耦合式振荡器、三端式振荡器(一) 8 §3.2 LC正弦波振荡器—三端式振荡器(二)、差分对振荡器 9 §3.2 LC正弦波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分析和改进措施 10 §3.3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和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11 §3.4 RC正弦波振荡器第三章习题课 12 第五章振幅调制与解调§5.1 调幅信号分析(一) 13 §5.1调幅信号分析(二) 14 §5.2非线性器件调幅原理、失真和平衡对消技术 15 §5.3线性时变电路调幅原理和电路分析(一) 16 §5.3线性时变电路调幅原理和电路分析(二) 17 §5.4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原理和电路分析(一) 18 §5.4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原理和电路分析(二)第五章习题课 19 第六章混频§6.1晶体管混频器原理

《线性代数》习题集(含答案)

《线性代数》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 【1】填空题 (1) 二阶行列式 2a ab b b =___________。 (2) 二阶行列式 cos sin sin cos αα α α -=___________。 (3) 二阶行列式 2a bi b a a bi +-=___________。 (4) 三阶行列式x y z z x y y z x =___________。 (5) 三阶行列式 a b c c a b c a b b c a +++=___________。 答案:1.ab(a-b);2.1;3.()2 a b -;4.3 3 3 3x y z xyz ++-;5.4abc 。 【2】选择题 (1)若行列式12 5 1 3225x -=0,则x=()。 A -3; B -2; C 2; D 3。 (2)若行列式11 1 1011x x x =,则x=()。 A -1 , B 0 , C 1 , D 2 ,

(3)三阶行列式2 31 503 2012985 23 -=()。 A -70; B -63; C 70; D 82。 (4)行列式 000 000 a b a b b a b a =()。 A 4 4 a b -;B () 2 2 2a b -;C 4 4 b a -;D 44 a b 。 (5)n 阶行列式0100 0020 0001000 n n - =()。 A 0; B n !; C (-1)·n !; D () 1 1!n n +-?。 答案:1.D ;2.C ;3.A ;4.B ;5.D 。 【3】证明 33()by az bz ax bx ay x y z bx ay by az bz ax a b z x y bz ax bx ay by az y z x ++++++=++++ 答案:提示利用行列式性质将左边行列式“拆项”成八个三阶行列式之和,即得结果。 【4】计算下列9级排列的逆序数,从而确定他们的奇偶性: (1)134782695;(2)217986354;(3)987654321。 答案:(1)τ(134782695)=10,此排列为偶排列。 (2)τ(217986354)=18,此排列为偶排列。 (3)τ(987654321)=36,此排列为偶排列。 【5】计算下列的逆序数: (1)135 (2n-1)246 (2n );(2)246 (2n )135 (2n-1)。 答案:(1) 12n (n-1);(2)1 2 n (n+1) 【6】确定六阶行列式中,下列各项的符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线性代数第一章习题答案

1 习 题 1-1 1.计算下列二阶行列式: (1) x x 1 1; (2)α α ααsin cos cos sin -. 解 (1) () 111 12 -=-= x x x x . (2) 1)cos (sin sin cos cos sin 2 2=--=-ααα α αα. 2.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121223 112 --; (2)00000d c b a ; (3)2 2 2 1 11 c b a c b a ; (4)c b a b a a c b a b a a c b a ++++++232. 解 (1)原式5)2(2213)1(12112)1()2(31122=-??-??--??-??-+-??+??=. (2)原式00000000000=??-??-??-??+??+??=d c b a c a d b . (3)原式))()((222222b c a c a b c b ac b a c a ab bc ---=---++=. (4)原式)()()2()23)((b a ac c b a ab b a ac c b a b a a +-++++++++= 3)23())(2(a c b a ab c b a b a a =++-+++-. 3.证明下列等式: =333231 23222113 1211a a a a a a a a a 33 32 232211a a a a a 33 31 232112 a a a a a -32 31 222113 a a a a a +. 证明 33 32 31 232221 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3223113321123122133221133123123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122322113312333211232233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3 32 232211 a a a a a =33 31 232112 a a a a a -32 31 222113 a a a a a +. 4.用行列式解下列方程组: (1)???=+=+643534y x y x ; (2)?????-=-+=++-=+-1 2361 32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 解 (1)74 3 34== D ,24 6 351== D ,96 3 542== D ,

马哲考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C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 D ) A.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B )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A ) A.资本积累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剩余劳动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环节的是( A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 CD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社会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D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CE ) A.国家政权 B.科学技术 C.人口因素 D.民族气质 E.地理环境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 ABCD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E. 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

北大版 线性代数第一章部分课后答案详解

习题1.2: 1 .写出四阶行列式中 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 42 43 44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含有因子1123a a 的项 解:由行列式的定义可知,第三行只能从32a 、34a 中选,第四行只能从42a 、44a 中选,所以所有的组合只有() () 13241τ-11233244a a a a 或() () 13421τ-11233442a a a a ,即含有因子1123a a 的项 为11233244a a a a 和11233442a a a a 2. 用行列式的定义证明111213141521 22232425 31 3241425152 00000000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0 证明:第五行只有取51a 、52a 整个因式才能有可能不为0,同理,第四行取41a 、42a ,第三行取31a 、32a ,由于每一列只能取一个,则在第三第四第五行中,必有一行只能取0.以第五行为参考,含有51a 的因式必含有0,同理,含有52a 的因式也必含有0。故所有因式都为0.原命题得证.。 3.求下列行列式的值: (1)01000020;0001000 n n -L L M M M O M L L (2)00100200100000 n n -L L M O M O M L L ; 解:(1)0100 0020 0001 000 n n -L L M M M O M L L =()()23411n τ-L 123n ????L =()1 1!n n --

大学马哲期末大题及答案

三辨析题 1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但是历史事件也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因为这两种说法矛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而历史选择活动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社会形态更替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所以这两种说法不矛盾 2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社会历史的科学内容更广一些。 3 相对真理包含错误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真理和错误本身相互区别,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所以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范围和正确度也是有条件有限制的,真理和谬误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是谬误。 4 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与社会长期共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但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国家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此时社会并没有消亡。国家是一定阶段后产生的,而社会一直存在。 5 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是判别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判别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志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此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合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不合适时,起阻碍作用。 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 1简述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才有正确的行动;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 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完整版)《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习题参考答案

引言 0.3 解:利用公式l jZ Z in λπ 2tan 0=进行计算 (1)m n n l l jZ Z in 666 0102)12(32106)12(21062tan ?+=??+=∞=?=πππ 可见l 至少应该是1500Km (2)m n n l l jZ Z in 22 2 010)12(875.12105.72)12(105.72tan ---?+=??+=∞=?=πππ l 至少是1.875cm 。 0.4 解:利用公式C X L X C L ωω1,-==进行计算 (1)Hz f 40=所以ππω802==f 791051.210999.080--?=??=πL X 121210360.010 0111.0801?-=??-=-πC X (2)Hz f 9104?=,991081042?=??=ππω 3129991047.310 0111.0108109 .2510999.0108?-=???-==???=--ππC L X X 可见在低频时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可以忽略,但在射频时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却不能忽略。 0.5 解:集肤效应是指当频率升高时,电流只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导体内部的电流密度非常小。 而趋肤深度是用来描述集肤效应的程度的。 利用公式μσ πδf 1=来计算。 已知铜的磁导率m H /1047-?=πμ,电导率m S /108.57?=σ (1)m 00854.0108.5104601 77=?????=-ππδ

(2)m m μππδ21.110121.0108.51041031 5779=?=??????=-- 由计算数据可得,用铜线传输电能时,60Hz 时是不需要考虑集肤效应的,但是当传输射频信号时,3GHz 时需要考虑集肤效应。 0.6 解:利用公式DC RF R a R δ2≈,μσ πδf 1=计算 已知铜的磁导率m H /1047-?=πμ,电导率m S /108.57?=σ (1)m 57761000.3108.5104105001 --?=??????=ππδ 7.161000.321015 3=???≈--DC RF R R (2)m 67 791031.3108.51041041--?=??????=ππδ 1.1511031.321016 3=???≈--DC RF R R 通过计算数据结果说明在射频状况下,电阻损耗很大。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4解: 特性阻抗计算公式C L C j G L j R Z ≈++=ωω0 平行双导线,ln ,ln 222 2d d D D C d d D D L -+=-+=πεπμ 其中,105.10,101.223m D m d --?=?= 因为介质为空气,有m F m H /3610,/1049 07 0πεεπμμ--==?== 故而该平行双导线的特性阻抗为:

马克思第一章题库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

础( B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⑤⑤??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射频微波电路作业1-7(答案版)(DOC)

第一章射频/微波工程介绍 1.简述常用无线电的频段划分和射频的定义。 射频/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大1000倍以上 2.简述P,L,S,C,X,Ku,K,Ka波段的频段划分方法。 3.简述射频/微波的四种基本特性和相比普通无线电的优点。 四个基本特性: 1、似光性; 2、穿透性 3、非电离性 4、信息性 优点: (1) 频带宽。可传输的信息量大。 (2) 分辨率高。连续波多普勒雷达的频偏大,成像更清晰,反应更灵敏。 (3) 尺寸小。电路元件和天线体积小。 (4) 干扰小。不同设备相互干扰小。 (5) 速度快。数字系统的数据传输和信号处理速度快。 (6) 频谱宽。频谱不拥挤,不易拥堵,军用设备更可靠。 4.简述射频铁三角的具体内涵。 由于频率、阻抗和功率是贯穿射频/微波工程的三大核心指标,故将其称为射频铁三角。 5.给出几种分贝的定义:dB, dBm,dBc,dBc/Hz,10 dBm+10 dB=?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1.解释何为“集肤效应”?集总参数元件的射频特性与低频相比有何特点? 在交流状态下,由于交流电流会产生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此磁场又会产生电场,与此电场联系的感生电流密度的方向将会与原始电流相反。这种效应在导线的中心部位(即r=0位置)最强,造成了在r=0附近的电阻显著增加,因而电流将趋向于在导线外表面附近流动,这种现象将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加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集肤效应”。 电阻:在低频率下阻抗即等于电阻R,而随着频率的升高达到10MHz以上,电容Ca的影响开始占优,导致总阻抗降低;当频率达到20GHz左右时,出现了并联谐振点;越过谐振点后,引线电感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阻抗又加大并逐渐表现为开路或有限阻抗值。 电容:理想状态下,极板间介质中没有电流。在射频/微波频率下,实际的介质并非理想介质,故在介质内部存在传导电流,也就存在传导电流引起的损耗,更重要的是介质中的带电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惯性,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很难随之同步振荡,在时间上有滞后现象,也会引起对能量的损。 电感:电感线圈的高频特性已经完全不同于理想电感,在谐振点之前其阻抗升高很快,而在谐振点之后,由于寄生电容C s的影响已经逐步处于优势地位而逐渐减小。 2.简述微波电路中Q值的概念。 品质因素Q表示一个元件的储能和耗能之间的关系,即 3.简述传输线有哪几种工作状及其对应的负载反射系数。 当Z L=Z0或为无限长传输线时,ΓL=0,无反射波,是行波状态或匹配状态。 当Z L为纯电抗元件或处于开路或者短路状态时,|ΓL|=1,全反射, 为驻波状态。 当Z L为其他值时,|ΓL|≤1, 为行驻波状态。 4.给出电压驻波比、回波损耗与负载反射系数的关系。 线上任意点的反射系数为

北大版-线性代数第一章部分课后标准答案详解

北大版-线性代数第一章部分课后答案详解

————————————————————————————————作者:————————————————————————————————日期:

习题1.2: 1 .写出四阶行列式中 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 42 43 44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含有因子1123a a 的项 解:由行列式的定义可知,第三行只能从32a 、34a 中选,第四行只能从42a 、44a 中选,所以所有的组合只有() () 13241τ-11233244a a a a 或() () 13421τ-11233442a a a a ,即含有因子1123a a 的项 为11233244a a a a 和11233442a a a a 2. 用行列式的定义证明111213141521 22232425 31 3241425152 00000000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0 证明:第五行只有取51a 、52a 整个因式才能有可能不为0,同理,第四行取41a 、42a ,第三行取31a 、32a ,由于每一列只能取一个,则在第三第四第五行中,必有一行只能取0.以第五行为参考,含有51a 的因式必含有0,同理,含有52a 的因式也必含有0。故所有因式都为0.原命题得证.。 3.求下列行列式的值: (1)01000020;0001000 n n -L L M M M O M L L (2)00100200100000 n n -L L M O M O M L L ; 解:(1)0100 0020 0001 000 n n -L L M M M O M L L =()()23411n τ-L 123n ????L =()1 1!n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